2006年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分析.doc_第1页
2006年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分析.doc_第2页
2006年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分析.doc_第3页
2006年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分析.doc_第4页
2006年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年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海陵区文教局张根放200610.10总体印象:2006年泰州中考物理试卷保持了泰州卷的一贯风格,厚实、平稳、求新。试卷覆盖面广,知识点分布合理。32道试题对初中物理的主干知识进行了全面的考查,75分左右的基础题,较好地测量了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试题避免死记硬背,突出能力立意,通过对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规律的迁移运用水平的考查来区分学生的水平层次,15分左右的能力题较好地体现了试卷的选拔功能。命题组充分吸取往年试卷上的成功做法,虚心听取广大一线教师的意见,努力克服不足,在难度、区分度的控制上、在探究题的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突破,对初中物理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一、试卷的基本情况1各部分内容及分值题量总分时间(分钟)内容分值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32120100126840内容及分值力学热学电学声学光学题号4、5、8、9、12、15、16、19、20、22、24、28、30、323、6、17、24、25、318、10、11、13、21、18、26、27、31、291、171、2、7、14、16、23题量1261026分值4820383112、题目难度情况分类题 号分 值易选:1、2、3、4、5、6、7、8、9填:14、15、16、17、18作:20、21、22实:24、25、26计:29、3174中选:10、11、12填:19作:23实:25(2)、26(2)、27(1)、28(2)、30、32(3)31难选:13实:28(1)计:32(1)、(2)15二、市、区中考成绩统计2006年泰州市中考均分统计市区实考数总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实验全市73432519.196.789.386.880.362.19.82靖江10042555.598.898.398.783.565.79.98泰兴19394531.993.690.591.082.065.09.83姜堰12526530.4100.889.789.080.662.79.98兴化22562486.597.983.776.578.057.49.68高港2762500.892.760.39.69海陵(含市直)5273536.293.694.192.44开发区822455.583.37770.168.754.79.89海陵区初中学校中考物理成绩统计学校均分及格率良好率优秀率最高分全 区80.2665.5647.7919.61120二 附105.4398.2792.0252.26120沈 毅59.9333.5714.343.15115四 附68.0950.7929.726.30118民 兴85.3978.9143.0415.00119二 职44.9611.705.320.00105民学中英文96.2591.5069.0031.50119中加双语80.4167.7941.6115.44118智 堡64.1841.8829.609.39119渔 行54.6431.9413.091.57113九 龙64.7043.9125.966.09119朱 庄76.6061.5439.329.40119泰 东67.2642.5226.538.50117塘 湾71.3552.5132.408.94114三、试题的主要特点1基础题比重大,双基考查得到真正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根据这一目标确立了使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初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一些简单现象,了解相关的物理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的学习要求。现在各地的中考一般都将学生素质达成情况考查和升学选拔考试合二为一,或偏重于升学选拔功能,或偏重量于素质考查,往往不能兼顾。2006中考物理命题组以课程标准为命题指导,以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为依据,在苏科版初中物理要求知识框架内组织试题。全卷120分中设计了75分左右的基本题,这些题目的特点是直截了当,大多一步到位,只要上课能听讲,不需要太多的刻苦就能得分,有效测量了全体学生科学素养。32道题目中有19道题目直接来源于教材或改编自教材。可把这19道试题分成三类,第一类问题,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所介绍的物理现象的认识,如第2题通过教材中四个不同的光的情景集中在一起考查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第5题来源于书后作业,神舟飞船返回过程中表面温度升高的原因与控制。 23题出自教材上视力的矫正。类似问题还有第3、4、6、8题等;第二类问题,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所介绍的基本物理规律的理解,如第7题则源引自教材的图4-7,考查学生对光的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第19题来源于“探究流速大小对流体压强的影响”,还有第14、16、18、25题等;第三类问题,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典型问题的掌握情况,如第11题改编自教材中的例题,第26题、第29题均改编自教材的“WWW”等。这样的编排,这么多的基本内容,使得双基考查得到了实质性落实。 2多层次考查实验水平,探究题终于有了探究味注重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检验新课程实施情况的重要标准。各种版本的教材也都把科学探究的编排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显著特点是:学生活动丰富,探究主线鲜明。几乎每节教学内容都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学生探究活动,有的章节后还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中考是根指挥棒,实验探究水平的考查力度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落实程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2006年中考增加了理化实验考试,物理试卷上实验探究题占分仍有36分之多,5道试题从3个层次即:基本实验素养、基本方法技能、创新实践能力进行了考查。第24题考查了对几个基本测量仪器的读数,这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必须达到素质要求;第25和26题则对教材中的两个探究性实验进行了考查,考查学生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而第27题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设计方案,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迁移、综合应用能力,题目的情景新颖,知识点多,开放度大。第28题提出了一个在中考理化实验操作考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是不少学校感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原始模型是一道简单计算题,算出实际拉力超过弹簧秤量程,原方案不可行。命题组在此基础上对该题进行了二次创造,使得原问题得到了延续,使得原本一般化的算不上精彩的题目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让人拍手叫好。这道题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泰州卷探究题无探究味的格局,也为今后中考命题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可以说这道题是2006中考卷上的一大看点。从该题的功能角度看,这道题较好地发挥了区分创新实践能力的高低,拉开不同层次学生差距的功能。3试题背景广泛,引导教师多角度挖掘教学素材国家物理课程标准中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为此,今年的试卷中共设计具体情景40多个,在全卷的绝大多数试题中得到体现,纯粹的理论题几乎没有。今年试卷上背景材料有:家用电器、活动器材、生活器具、教学设备、环保设施,资源保护等,让学生通过对实际情景的分析,把握其物理本质,头脑中迅速调遣出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如第1、2、3、4、6、8、11、13、14、17、19、25、29等等是以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力、热、电、光、声等现象为背景的,第31题是以泰州市区的十大重点工程这一地区的实际问题为背景的,第30题的缺水问题是以社会存在的问题作为背景的,第5题神舟六号飞船、第19题小汽车外形设计问题是以现代科技成果作为背景材料的。这样的做法,不纯粹是追求时尚,目的在于导引初中物理教学真正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下进行。虽然现在试卷上的材料背景与设计的的问题还有脱节的缺陷,虽然现在试卷上的材料背景还有不少“包装”的嫌疑,但我们仍认可这一命题思路.“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的观点也早被我们接受。课改的初期实际背景与问题设计不够融洽这是可以理解的,大家都不太清楚应该怎么做,都处于摸索之中,相信在不长的时间内,会得到改进和完善,就象探究题一样,现在的命题立意与前几年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命题的质量也有了本质的不同。4能力要求提高,选拔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应避免死记硬背,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这既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中考命题实现学科选拔功能的落脚点。06年中考物理命题组,认真学习了省教育厅2005年中考评价报告,听取了一线教师对上年度中考试卷的意见,将试卷的难度进行了适度的的调整,能力要求在今年的物理试卷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第13、27、28等题都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科综合能力的要求,特别是第28题体现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而第30题和第32题,教材中并没有现成的计算公式可以套用,这两道题的难点就在于将实际的问题经过简化和转化变成一个物理模型或数学模型,构建模型 的工作难度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实在是太大了,我们平时对学生的训练多数的练习是先成的模型,不多不少的已知条件和明确的需要求解的问题,并且通过小问题铺垫导引进入问题中心,学生只要概念清,公式熟一般就能下手。而30题、32题由于构成物理物理问题的背景信息来源于现实生活,虽经加工,但物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仍然隐蔽,应该用什么概念和规律,采用什么模型并不是一目了然的。没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没有灵活的知识迁移、总揽问题全局的能力根本就不能进入更谈不上完成。这样的试题设计是真正的能力测试,使得“高能”学生脱颖而出,获得了高分.从中考成绩统计中也能看出,06年物理均分、优秀率均比05年下降,特别是优秀率这一项,05年海陵区34.5,06年19.6,下降14.9.05年二附中优秀率达88,06年降为52.26,也就是说二附中一半左右的学生达到优秀等第.这样的区分度对于高一级学校的招生选拔是极为有利的.三、问题和不足1非纯电阻电路中的电功、电热问题在初中阶段应该是定性要求,课标、教学要求 对这一知识点也没提出要求,试卷上设计一道定量计算的选择题不在道理。2与往年试卷相比,试卷在命题的科学性、严密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有不尽人如意之处。如:16题第3空要用到C=3108m/s,第18题的第2空又问了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值,这一分是无效分。第29题是一个关于电饭煲工作的实际问题,第2 问R0的阻值多大?第3问保温状态下R0的发热问题,按题中条件是不能确定的。电热丝在高、低、常温状态下是不一样的,而且差值很大,这一点学生是知道的,虽然阅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