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的家访工作.doc_第1页
浅谈班主任的家访工作.doc_第2页
浅谈班主任的家访工作.doc_第3页
浅谈班主任的家访工作.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班主任的家访工作在多年班主任工作中,家访是我们每一个班主任都经常的常规工作,学校与家庭配合好才能发挥教育学生的作用。我作为一个班主任跟大家谈谈家访成为有效的教育形式,怎样发挥在学校的作用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家访前期准备 在家访前,我们必须要准备学生的一些基本素材,如住址、爱好、优点、缺点与不足,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家长在哪些方面配合,还有哪些生成性的家访问题,如何应对等。应准备好有关学生表现的各种材料。材料要真实、齐全,这是做好家访工作的首要条件。老师通过准备材料,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具体表现,要将学生在学校、年级、班级中所处的位置进行正确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避免对学生简单地作出“好”或“坏”的主观评断。准备好后,就要先与家长预约,看双方在时间上有无冲突。记住,家访一定要让该学生知道,不然学生会认为你偷偷摸摸的去家访,这会失去学生的信任。 (二)家访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帮、勤、细、激。 1、对生活贫困生家访要“帮”。 生活贫困生是班级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一些生活贫困生学习情绪极不稳定。这些学生就易成为令人慨叹的“辍学生”。因此,老师如果能够经常地家访贫困生,就可以有效地调节他们的情绪,对稳定班级,控流有着重要作用。 老师家访贫困生要做到三帮: 帮解决难题。针对贫困生家庭的不同情况,老师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如发动全班同学捐款、捐物等,或帮助向学校申请助学金、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等活动,以解燃眉之急,让他们稳定情绪,安心学习。 帮鼓舞士气。针对那些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老师还要经常帮助他们树立“家贫志不贫”的信念,激起他们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帮激发热情。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谁占有知识谁就拥有未来”的观念已深入人心。通过多次家访,老师要反复向家长和学生阐明“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财富”的深刻内涵,以激发他们努力克服困难、更加刻苦学习的热情。 2、对行为极端生家访要“勤”。 所谓行为极端生是指班级中那些纪律和行为习惯极差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复杂,是班级中的不安定因素,是典型的“问题生”。老师如果不能尽快找出他们的“病因”,及时对症下药,就容易出现严重后果。因此,对行为极端生的家访是老师家访的重中之重。 老师对这些学生家访的重点是: (1)讲明严重后果。家访时老师要及时、严肃、反复地向家长、学生说明不良行为的严重危害,如不及时加以约束和控制,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就会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巨大危害。 (2)深挖极端的根源。每一位行为极端生的背后都有一段曲折的故事。老师家访时就要深挖他们的“病根”,通过深层次的“CT”、“核磁共振”,切中要害,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3)细列纠改措施。帮助行为极端生尽快走出极端误区是老师家访他们的根本目的。老师根据深挖到的“病根”,要帮助家长、学生尽快制定出详细的纠改计划和严格的督促措施。只有措施得力,方法适当,这些行为极端生才能逐渐迈上健康成长的轨道。 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尤其是行为极端生的进步往往不是一步到位,必然有一个反复的过程,家访后,要及时对学生加以督导,这是家访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巩固环节。当然,这里的勤也是有讲究的,对行为极端生的家访次也不能太过频繁,否则会给学生和家长留下老师教育无能无力的坏印象。 3、对性格内向生家访要“细”。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由于性格内向生的成因比较复杂,他们中大多存在孤独、多疑、偏执、等不良心理,在班级中经常表现为不合群、认死理和好顶牛等现象。有时,如有不慎,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出现极端行为,以致发生偶发事件。因此,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难度较大,对他们家庭进行细访就尤为必要。 4、对优生家访要“激”。 品学优等生是指班级中思想品德与学习成绩都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在班级中不仅大多受到老师、老师的青睐和信任,而且也多为班级干部,是班集体建设中的骨干和核心。正因为是班中的“精英”,所以就更容易出现骄傲自满,不图更大进步,固步自封。“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 优秀的学生也有缺点和不足。老师要根据这些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选择的进行家访,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品学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品格的锻炼,而且还可以及时地帮助他们消除骄傲自满、惟我独尊等不良行为和心理,可以更好地促进品学优等生的更快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与家长沟通艺术人情须练达 什么叫练达?练达就是指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成功的家访,要求教师与家长沟通人情须练达。要做到人情练达,必须注意“二要”、“二不要“: 1、要保持平等的教师、家长关系。 态度谦和,不盛气凌人。老师和家长,从工作关系上讲,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学生的教育者;目标是一致的,都想培养好学生。所以,老师 说话态度要谦和,语言要礼貌,给人可近、可亲的感觉,这样家长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不要盛气凌人,以为自己是来传达“圣旨”的“钦差”,家长只是洗耳恭听的“臣民”,自己说话说一不二,家长必要的申诉也一概不睬,好像这样才保持了“为师”的尊严。其实,适得其反,在你自以为保持尊严的同时已给家长留下了主观武断,心理素质不佳的印象。 有礼有节,不懦弱求人。对表现差、有不良行为且屡教不改的学生进行家访时,有时会碰到蛮横无理,一意包庇孩子的家长。那么,老师要坦然处之,坚持有礼有节。开诚布公地指出缺点,说话时不能吞吞吐吐、含糊其辞,生怕不给家长面子,好像老师对学生无可奈何,有求于家长,只有请家长“帮帮忙”才能管住他似的。这样,家长会觉得老师性格懦弱,缺少经验,从内心里瞧不起你。 2、要找到家访的共同语言。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和教师的愿望是一致的。家访开始,避免单刀直入,可先围绕一些家长感兴趣的话题聊上几句,引导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谈话中,创设良好的谈话气氛,力求达到与家长产生共鸣,取得家长信任,然后,再逐步引入正题,向家长了解、介绍学生的情况。一般地说,家长都想从教师那里了解到孩子的优点、长处,特别是后进生的家长,他们非常想从教师那里了解到孩子最近的进步。因此,我们在家访时,也要“扬长避短”,尽量多谈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并把孩子的进步归功于家长教育的结果。这样的家访,家长一定会高兴,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家长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学生,使其进步得更快、更好。实践证明,只有当家长相信教师是在真诚地关心和帮助他们的子女时,才有可能实现双方的合作。 3、不要对后进生的家长流露出厌烦情绪,要有耐心。 社会是复杂的,生活境遇的不同常导致生活理念的差异。有些家长认为:子女的调皮顽劣是一种聪明,而谦恭忍让则是一种愚陋。这时候教师不能对后进生的家长流露出厌烦情绪,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耐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即使有的意见不一定正确,也应当在其中找到自己应考虑的东西。在耐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后,教师要坚定立场、耐心细致地从学生年龄段心理特点、发展趋势入手,阐明观点,引导家长改变片面的观点,起到间接教育作用。 4、不要接受家长的礼物。 有的家长出于感激之情,可能会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