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粹100句.doc_第1页
国学精粹100句.doc_第2页
国学精粹100句.doc_第3页
国学精粹100句.doc_第4页
国学精粹100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学精粹100句一、立志弘毅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2、志当存高远。诸葛亮集卷一诚外生书3、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张载集 经学理窟 义理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集卷一诫子书5、无志则不能学,不学则不知道。故所以致道者在乎学,所以为学者在乎志。陆九渊集卷二十一论语说6、诚以学不立志,如植木无根,生意将无从发端矣。自古及今有志而无成者则有之,未有无志而能有成者也。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七寄张世文7、诸生为学,必先立志。如作室者,先固其基址乃可。志者,志於道也。立之是敬。匹夫不可夺志,不可夺乃是志,若其可夺,岂可谓之志?自始至终,皆是此一字。湛若水湛甘泉先生集卷六大科训规 大科书堂训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子罕9、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 述而10、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庄子 知北游8、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只如而今,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作贵人而不要作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朱子文集大全卷七十四沧州精舍又喻学者二、勤勉好学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学而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 子张3、学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冰,水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 劝学4、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於利人,利人莫大於教;知之盛者,莫大於成身,成身莫大於学。 吕氏春秋 尊师5、人而不学,虽无忧,如禽何! 法言 学行扬雄6、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三字经7、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卫灵公8、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汉乐府9、学者,所以求为君子也。 法言 学行扬雄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为政三、躬行克己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学而2、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里仁3、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千字文4、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荀子 儒效5、恶人之心无过,常人之心知过。贤人之心改过,圣人之心寡过;寡过故无过,改过故不二过。仅知过,故终有其过;常无怙终不改其过。 颜元集 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上6、省察之功,不可一时而或怠。 7、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8、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9、且夫知也者,固以行为功也者;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10、疆学而力行。四、孝慈友恭1、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2、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志者也。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4、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5、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6、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爱吾幼,以及人之幼。8、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0、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 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五、中和仁爱1、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2、子曰:“过犹不及”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4、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5、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6、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7、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8、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予为义。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予为仁。9、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日夜分,故万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与成,必得和之精。故圣人之道,宽而栗,严而温,柔而直,猛而仁。夫太刚则折,太柔则卷, 圣人正在刚柔之间,乃得道之本。积阴则沉,积阳则飞,阴阳相接,乃能成和。10、中、庸只是一个道理,以其不偏不倚,故谓之中;以其不差异可常行,故谓之庸。未有中而不庸者,亦未有庸而不中者。惟中、故平常。六、宽恕谦敬1、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算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3、子贡文先生说:“有一言而可以终身性者乎?”孔子答道:“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5、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6、孟子曰:“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7、修恭逊、敬爱、辞让、除怨、无争以相逆也,则不失于人矣。尝试多怨争利,相为不逊,则不得其身。大哉!恭逊敬爱之道。8、故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曳。度己以绳,故足以为天下法则矣。接人用曳,故能宽容,因求以成天下之大事矣。故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夫是之谓兼术。9、忠,尽已世;恕,推已也。尽己之理而忠,则以贯天下之理;推己之情而恕,则以贯天下之情。推其所尽之己而忠恕,则天下之情理无不贯也。斯“一以贯之”矣。(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10、所谓恭者,内不敢傲于室家,外不敢慢于士大夫;见贱如贵,视少如长;其礼先入,其言后出;恩意无不答,礼敬无不报;睹贤不居其上,与人推让;事处其劳,居从其陋,位安其卑,养甘其薄。七、乐群善助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2、人之生,不能无群。3、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4、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淮南子 兵略训5、每有患急,先人后己。6、利居众后,则哉人先。7、能群者存,不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8、人所以不能不群者,以一身之所需求,所欲望,非独立所能给也,以一身之所苦痛、所急难,非独立所能悍也。于是乎必相引、相倚,然后可以自存。若是者谓之公共观念。9、一群之公律罔不守,不群这公益罔不趋,一群之公责罔不尽,如是之人,如是之群,而不能自强立于世界者,吾未之闻也。不如是,而能自强立于世界者,吾未之闻也。10、人之生息于一群也,安享其本群之权利,即有当尽于其本群之义务。苟不尔者,则直为群之蠹而已。八、自强持节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有者久。死而不亡者寿。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5、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夫。6、宽不能威,富不能禄,贱不能事,近不能亲,美不能淫也。植固而不动,其邪乃恐。7、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9、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有如此者,国君不得而友,天子不得而臣。大者定天下,其次定一国,必由如此人者也。1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九、公忠正义1、君子敬以直内, 义以方外, 敬、义立而德不孤。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是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礼运大同篇,孔子3、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4、临患不忘国,忠也5、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6、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7、义,志以天下为芬,而能能利之,不必用。8、见得思9、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10、 有一人之正义,有一时之大义,有古今之通义;轻重之衡,公私之辨,三者不可不察。以一人之义,视一时之大义,而一人之义私矣;以一时之义,视古今之通义,而一时之义私矣;公者重,私者轻矣,权衡之所自定也。十、理想人格1、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3、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