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个案研究 关于如东市C县留守儿童生存现状问题的调研分析摘要:相对偏远地区,人们一般对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有非常乐观的估计,但是调查结果却显示认识与现实存在差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农民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受到的间接影响值得关注。如果能够首先解决好沿海发达地区“留守儿童”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可能能够为内陆地区提供良好的参考模式。本文通过对沿海城市如东市C县,调查适龄儿童共157人,其中留守儿童61人的调查结果研究,着重讨论当地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发展问题形成原因,解决对策和建议。希望通过研究引起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高度关注。关键词: 留守儿童 ,生存现状 ,监护教育 ,心理问题Case Study of Left-behind Rural Children in Developed Coastal Areas - a survey on left-behind children from C town of Rudong cityAbstract: There is generally a optimistic estimate on the situation of left-behind rural children in developed coastal areas. However,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fact is not as expected. The effect of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on migrant workers can not be ignored. Thus the indirect influence on left-behind children deserves peoples concern. Endeavour to resolve the issue of these left-behind rural children will provide a fine reference pattern for inland areas development. we investigated 157 eligible children including 61 left-behind cases from c town of Rudong city focusing on their current status, development problems, cause of the problem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et.al. The aim of the artical is to arouse concerns on left-behind children in various ways.Key Words: left-behind children, current status, supervising, psychological problems一、引言早在2004年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也成为迅速升温的社会问题之一。一方面,留守儿童问题个案暴露出来引起关注,具有一定偶然性;另一方面,这种“留守”现象作为社会现象,又具有常态。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必须长期认真面对的社会问题。目前而言,大部分对“留守儿童”的研究重点锁定于内陆地区,相较于沿海发达地区“留守儿童”的情况则缺乏关注和深入的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是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的情况下产生的,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较之全国地区,率先发生大规模转移,由此沿海发达地区“留守儿童”的产生更早于内陆地区。如果能够首先解决好沿海发达地区“留守儿童”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内陆地区提供良好的参考模式。近年来研究人员主要对留守儿童的道德问题、学习情况、心理问题、安全问题、监护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大部分文章认为,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加之容易受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道德品质下降,进行德育教育难度较大(谢永华,2000);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严重(张艳萍,2005),陈旭(2007)利用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手册检出30.64%的留守儿童有问题行为倾向;父母外出导致孩子无心读书(黄应圣,2004),甚至有研究者认为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下水平(沈辉香,2005);此外留守儿童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情绪问题、交往问题、自卑问题,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极敏感,情感脆弱,孤独,胆怯和自我封闭(杨素苹,2004)。我们发现一些论断认为“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道德和学习问题,与我们的调查结果有冲突;另一些过多地强调“留守儿童”的弱势因素,忽视了其中一些问题并非因“留守”而产生,事实上,“非留守”儿童群体也存在类似问题。这些片面的论断导致了“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中的误区和盲点。本文通过对如东市C县157名适龄儿童的抽样调查,对比沿海发达地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着重从学习情况、监护教育、心理问题等角度展开讨论,以期对前人的研究加以完善。二、调研组织“农村留守儿童”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异地就业或从事非农产业,孩子留在户口所在地而不能被父母双方陪伴,大部分时间由隔代亲人或者其他亲戚代为抚养教育的儿童(6-16周岁)。(一)、调研范围抽样选取江苏省如东市C县中小学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157名适龄儿童;50名留守儿童的家长。(二)、样本分布C县年龄6-16周岁,157名适龄儿童,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进行分类问卷调查(留守儿童版和非留守儿童版),有效回收157份;对50名留守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家长版),有效回收50份。(三)、调查方式本次调研中,我们利用观察法、深度访谈法、文献法、抽样法等方法进行分析。问卷调查采用的是典型目标点的抽样调查,问卷调查选取的调查点是C县的中心小学和中学,考虑到受访者对于问卷的理解程度、毕业班的特殊情况,我们分别选取了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年级。作为目标点的补充,我们在各年级分别选取了一些调查对象、并入访农家,进行深度访谈。为保证本次调查的效度,专门编制了访谈提纲、留守儿童版问卷、非留守儿童版问卷、家长版问卷。不同版本的问卷都做了一定量的测试和修改,具有一定的内部一致性。“留守儿童版”问卷包括26个项目。其中9个项目反映留守儿童年龄、父母外出情况、监护人情况(与家长版问卷基本一致,其目的在于反映留守儿童对家庭情况的了解程度);15个项目反映留守儿童留守意愿、学习状况、同伴关系、爱好、情绪波动;2个项目反应课余时间分配、零用钱情况。“家长版”问卷包括19个项目,其中9个项目反应留守儿童年龄、父母外出情况、监护人情况;10个项目设置反映家长对留守儿童留守意愿、学习状况、同伴交往、情绪波动等情况(主要是心理)的了解程度。将相同指向的问题以不同的角度表述出来,考察家长和留守儿童认识的差别。三、如东市C县留守儿童基本特征分析调查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在校生,年龄分布在616周岁之间。调查适龄儿童共157人,其中留守儿童61人。留守儿童人数占总样本数38.9%,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的占适龄儿童总数的25.5%,双方均在外打工的占总数的14.1%。由此可见,调查当地留守儿童群体是比较庞大的。(一)、儿童在流动(或非留守)留守流动(非留守)的变动中成长“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是两个相对复杂而又不断转换的群体。不论是“流动儿童”,还是“留守儿童”,都是与人口流动相伴而生,都是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汪明,2007)。在调研中发现,C县的儿童呈现这种特征。我们认为这种特征产生的原因有:1、全国教育政策的颁布如2006年义务教育法的颁布,特别由于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逐步实施,使原来随父母一起流动的适龄儿童少年逐步回流农村,由“流动儿童”变为“留守儿童”(汪明,2007)。2、经济形势、城镇就业压力的逐年变动城镇就业压力持续增加,使一部分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因找不到合适工作而逐步回流,他们的孩子由“留守儿童”变为“非留守儿童”。尤其在2008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数千万农民工失业后回到乡村;根据官方2月2日宣布的数据,截至春节前,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的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000万,占外出就业农民工的15.3%。在此次调查中,在近4-5年内返乡的农民比例占到13.3%;同时一些劳动力因为就业压力,由在外地的短期逗留转变为长期,使回家频率由每个月1-2次转变为一年1-2次、或常年在外;这种情况的家庭占“留守儿童”家庭的4.1%,虽然这种家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多数为父母双方均在外,或者一方打工地域为跨省或跨国,亲情缺失非常严重。3、农民工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的取舍为改善家庭生活,农民工离开家乡到城市里打工谋生,但是外出务工和子女就学、教育之间无可避免的产生了冲突。农民工如何平衡经济收入和子女教育,也是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要因素。(本次调查中的家长问卷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学业”仅占第一、第二选择的10.8%。)另外,在本次调查中发现,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年纪较小时应当留在自己身边抚养,而年龄稍长就可以将其交托给别人抚养;一些父母则相反,认为孩子较小时可以交付给别人抚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则更多的需要父母在身边。由于不同的认知和取舍,在近4-5年内,有父母不同比例“流出”和“回流”情况(如图1)。图1:留守儿童父母近年流动比例虽然上图显示“流出”的地域多数在县区或市区范围之内,但是这个比例仍然显示出农民工父母对子女成长阶段缺乏认识、对子女的关心只停留于物质生活、在经济收入和子女教育之间选择的失衡。(二)、“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上两极分化严重调查中和学校教职人员访谈中了解到,“留守儿童”容易形成两极分化:一部分儿童表现出对家人的极大理解,同时也勤奋学习,属于“早当家”的“三好学生”;另一部分儿童,则非常叛逆,有乱花钱的现象,作业完成质量很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兴趣上没有显著差异(留守儿童中喜欢学习的比例为72.1%,非留守儿童中喜欢学习的比例为68.8%),在对自身学习成绩的认识上也没有显著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学习成绩的分布:优秀占31.1%,良好占24.6%,一般占9.8%,及格占14.8%,差占19.7%(见图2)。图2: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分布由图可见,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但成绩优秀者仍为多数。一些论者强调“留守儿童”成绩为中等及中等偏下水平,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我们调查到的原因是“留守儿童”的兄弟姐妹发挥的作用,当地“留守儿童”中有36.1%的孩子有亲同胞兄弟姐妹。有研究人员测查发现,与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对亲人的依恋更强(王东宇,2005)。表明父母外出打工后,亲情长期缺失,兄弟姐妹弥补了情感的重大空位,使他们之间在情感上相互理解、相互依恋,在学习和生活中相互帮助。优秀的长子会树立良好的形象、促使幼子向积极方向发展;反之亦然。“优更优,差更差”,两极分化加剧。有研究者认为,儿童“留守”收获的并非都是问题,从中也能收获自立自强的能力,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变得更加坚强、自理能力增强,把对父母的思念感激变为学习的动力(刘屹,2006)。可见留守儿童中的“优者”比一般的孩子收获的更多,而“差者”则更可能因听之任之,不仅学习产生问题,道德品质上也将产生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形成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同龄人的影响可以在处理“留守儿童”问题上善加利用;同时我们的研究结论再次表明,情感交流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三)“留守儿童”获取父母关爱的多少与父母外出地域远近呈反比研究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中,父母在县城内打工占42.7%,跨县、跨市打工占37.7%,跨省打工占16.4%,跨国打工占1.6%,此外,还有1.6%的留守儿童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在什么地方打工(见图3)。图3: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地域分布我们原本认为,由于调查地大部分农村人口为本地非农就业,相较于内陆地区,父母可能有比较多的时间陪伴孩子,给予孩子关爱。但在访谈中发现,父母外出地较近的儿童表示父母关心自己的程度时,大部分选择“比较关心”(五分位选择:非常关心、比较关心、一般、不太关心、非常不关心);而父母外出地较远的儿童表示父母关心自己的程度时,大部分选择“非常关心”。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外出地越近、外出时间越短、回家次数相对较多,对孩子更为忽视;而父母外出地越远、回家次数越少、打电话或者回家时给孩子的关爱相对越多。可见,即使沿海发达地区农民人口没有大规模跨地域转移,“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仍然非常严重。另外,留守儿童结束留守现状的意愿非常强烈:60.6%的留守儿童更愿意结束留守状态,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其中希望与父母在城市里生活的有4.9%,希望父母回来一起生活的占55.7%。但是也有21.3%的留守儿童认为目前的留守状态很好,同时表示希望与父母联系多一些(如图4)。图4:留守儿童更倾向的生活方式(四)“留守儿童”特质具有一定潜伏期由于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处于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主要是物质生活)上的满意度较高(见图5),同时也表现出对监护人的顺从;在学校和非留守儿童没有显现出太大的差别。图5: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每月零花钱数额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逐渐意识到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重要性,对生活上(主要是精神生活)的满意度下降;此时,留守儿童的特质开始逐步显现。他们开始比非留守儿童想去寻求心灵上的一种慰藉。因此,留守儿童中早恋的人数要明显多于留守儿童。另外,对于监护人的管束(尤其是祖辈)逆反的情绪很严重。四、如东市C县“留守儿童”面临的严重困境(一)、“留守儿童”学习压力远大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智力水平与非留守儿童没有明显差别,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有77.0%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压力大、有54.1%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困难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如果孩子学习压力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则很可能转化为心理压力,成为心理问题。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1、监护人文化程度不够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有36.1%是文盲,29.5%是小学文化,34.4%是中学文化。其中中学文化的都是单亲监护的留守儿童。但仍有三分之一的文盲率,这些祖辈无法在学习上给予孩子有效的帮助。2、家长教育方法的失当一些家长表示,觉得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出于对孩子的亏欠心理,不应该严厉的管束孩子。与此同时,孩子自我约束能力不是很强,同时又深知父母在外打工不易,形成心理矛盾,加重了学习的压力。另外需要提出的是,很多研究表示留守儿童学习观念淡薄,有厌学情绪和逃学行为,本次调查中,留守儿童的逃学率为0,并且72.1%的留守儿童表示了对学习的喜爱。(二)、家庭监护呈现一户家长监护多户孩子、隔代抚养的特点小学到初中阶段是个人成长、家庭教育、社会化的关键时期。父母在这个阶段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对于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国内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以单亲监护为主,而隔代监护带来的问题最多。留守儿童家庭存在四种不同的监护类型: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亲戚监护、同辈或自我监护,其中以单亲监护(尤其是母亲监护)类型为主(叶敬忠,2006)。但本次调研结果显示:36.1%的留守儿童与母亲生活在一起,有1.6%的留守儿童和父亲生活在一起,42.6%的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有13.1%的留守儿童和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有5.8%的留守儿童寄养的别人家里,有0.8%的留守儿童寄宿在学校,(见图6)。图6:留守儿童不同监护方式比例可见C县留守儿童有接近半数为隔代抚养,不过单亲抚养比重也较大,其中以母亲监护为主。隔代抚养存在许多缺陷:如代沟问题。由于隔代抚养,两者之间的年龄差距过大,致使与孩子的心理沟通出现障碍。如教育方法失当。祖辈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也将导致孩子成长中的种种问题。如文化程度过低等等。此外,寄养在别人家的比例虽然很小,但是一户家长负责照顾几户孩子,必然不可能照护周全,与孩子的心理交流更为困难。这种抚养方式的弊端更大于其它,而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值得一定的关注。(三)、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1、留守儿童更渴望与父母进行交流、心理状况却长期被忽视中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导致了重大的缺位。而其监护人常常忽视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在本次调查中,我们特意安排了另一套“家长版”问卷,其中的问题和给留守儿童的问卷有相当的一致性,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在有关孩子心理想法的试题中,有84.0%的监护人和孩子的结果不一致(见图7)。图7:相同问题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答案一致比例可见留守儿童的心理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也显示孩子和其监护人有关心理想法的交流很少。但同时孩子表现出与家人进行交流渴望: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选择的第一倾诉对象是家人,比例为44.4 %;第二为老师,比例为33.3%;选择同伴的比例为16.7%,还有5.6%的选择不找人倾诉;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家人比例下降,同伴比例上升;第一为同伴41.7%,第二为老师31.1%,第三为家人18.4%。值得注意的是,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小学阶段非留守儿童选择的第一倾诉对象是同伴,比例是41.4%;第二为老师,比例为37.2%;选择家人的比例为13.6%;还有7.8%的则选择不找人倾诉。初中阶段,没有大幅度变化。就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比非留守更愿意向家人寻求帮助这点,我们认为就是一种渴望亲情的潜在表示;而随着课程难度的加大,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的文化程度限制,还有留守儿童本身的独立程度加大等原因,使这一比例开始下降。2、性格倾向不良另一条调查结果也显示了留守儿童的性格倾向:在遇到伤心难过的事情,需要找别人倾诉时,如何选择?有54.1%的留守儿童选择闷在心中,有37.7%选择找朋友倾诉,4.9%找家人,3.3%找老师(见图8)。图8:留守儿童“伤心事”倾诉对象选择在访谈中,发现这些选择闷在心中的大部分孩子,他们希望自己变得坚强,同时也不太愿意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告知他人,也缺乏和父母的交流。中学阶段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比小学阶段凸现很多,大部分表现为盲目反抗的逆反心理,加之监护人不能及时有效的疏导,情况比较严重。五、对策与建议农村留守儿童所呈现的一系列问题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也许现在这些问题并没有显现得非常棘手,但是十年、二十年之后,当这些“留守儿童”成为社会中坚力量时,可能现在没有解决妥当的问题,那个时候就会尖锐地凸现出来。所以,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本文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从法律上、制度上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为社会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从长远来看,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日后农村经济发展的隐患。沿海发达地区如东市C县“留守儿童”呈现出“流动(非留守)”“留守”的变动成长、两极分化、隔代抚养、性格不良等特点和问题,这种情况仍将长期存在。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留守儿童的困境。(一)、政府要将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有序互动机制结合起来1、政府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温家宝总理说:“鼓励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是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严峻就业形势的迫切需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非农小企业发展、小城镇发展和城乡经济一体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一要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通过培训,提高农民工择业竞争能力、就业的适应能力、自主创业能力等技能。二要制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具体优惠政策措施。在政府的帮扶下,农民工返乡创业一定可以如火如荼的展开。调查中发现,当地民营绣花厂、针织厂、铁链厂等欣欣向荣,不仅为当地的待业农民工提供了工作岗位,也带动经济发展,从而有更多农民敢于创业,形成良性循环。农民能够在家乡找到稳定的工作,即使不外出务工也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持家庭,“留守儿童”将转为非留守儿童。可见农民工回乡创业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好方法,既可解决“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也拉动经济发展。2、制定有关政策,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有序互动机制很多学者提出解决留守儿童的根本途径是改革户籍制度。我们也非常同意这个观点,但是户籍制度的改革必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对于解决目前留守儿童问题效果并不明显。所以,我们认为在户籍制度改革还没有完成之前,政府应该出台有关政策,使城市接收留守儿童的能力加强,如:改善农民工子女就学条件,降低入学门槛,免除不合理收费,方便农民工携带子女打工;在公办学校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合理利用社会闲置资源,把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好,降低农民工子女教育成本;向社会筹集资金,采取多种办学形式等等。(二)、学校要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管理系统,深化“家校”联系制度1、推广“家长学校”课程,提升监护人教育质量和监护水平在C县小学调查时,该小学有一套“家长学校”课程,分别在1、3、6年级开设,每学期1-2次,一次半天,由学校老师授课;考虑到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并开设有单独的爷爷奶奶班。主要对监护人的教育方式方法做出正确指引,纠正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监护人正确的抚养教育方式,可以很大程度的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外,“家长学校”课程短小精悍,不占用监护人过多时间,却收效甚佳。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将“家长学校”课程进行推广,提高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整体素质,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有良好的指引作用。2、建立留守儿童动态档案,利用“家校通”保持亲情联络畅通学校应针对每位留守儿童情况建立一份动态档案和联系卡,将所有信息包含在内;利用“家校通”系统,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便于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从而采取对症下药的教育方式。另外还应打破教师“管优不管差”的教育观念。3、开设每周一节的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不仅是留守儿童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同龄儿童中同样不可忽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消除留守儿童心理障碍。一些学校已经建立起心理健康咨询室,就我们所了解情况并不理想。因为,更多的儿童不懂得正确看待心理问题,不会主动去心理健康咨询室寻求帮助,导致心理健康咨询室形同虚设。所以我们认为,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效果更佳,可从较小年龄潜移默化的影响留守儿童。需要指出的是,阅读大量文献时,我们发现大部分研究人员提出“推进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的建议。本次调研地如东市C县的寄宿制度已经相当完备,无论是否是“留守儿童”周一至周五均寄宿在学校,学校承担起家长的角色,成为儿童的监护主体。多数家长对此表示放心,当地儿童在老师的监护下保证学习质量、提高生活水平、养成良好习惯,缓解了“留守儿童”的问题。本次调研情况再次证明了我们的观点:如果能够首先解决好沿海发达地区“留守儿童”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内陆地区提供良好的参考模式。(三)、发挥社区综合教育功能社区在农村的功能性远大于城市,是留守儿童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社区文化和社区内成员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因此在社区内充分发掘资源,利用条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教育。如:加强对网吧和游戏厅的管理,未成年人绝不能如内。农村留守儿童可能因父母不在家,监护人约束力不够,自身缺乏自制力,经常出入网吧等场所。此时基础教育已经无法起到作用,社区管理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四)、父母应尽可能给予孩子更多关爱、善加利用同龄人的影响“留守儿童”最渴望的是能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父母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着孩子一起外出打工或者将一方留下照顾孩子。在父母外出期间,除了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外,应多与孩子交流他们的思想状态,以平等的交流方式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用积极的方式让孩子理解父母的生活不易,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让他们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这才是抚慰留守儿童心灵的最好方式。如果由于客观原因父母无法陪伴孩子,根据我们上文的论述,兄弟姐妹弥补了留守儿童情感的重大空位。善加利用同龄人在儿童成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结成“互助小组”或其他形式,不仅可以化解两极分化,还可以解决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致谢在学习社会学与社会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产保险考试题及答案
- 济南护理事业编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专护理实操考试题库及答案
- 张家界护理职称考试题库及答案
- 袋鼠科学考试题及答案
- 农牧合作社土地用途监管与使用协议
- 六年级写景作文南京玄武湖800字(7篇)
- 划拨土地买卖协议
- 秋日思念的深情抒情类作文15篇范文
- 技术支持流程标准话流程工具技术响应及时版
- 2025年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岗位专业知识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新款餐饮兼职合同模板
- 网络安全知识宣传科普主题班会课件
- 多家俱乐部转让合同范本
- 人工智能应用基础 课件 3.1AI办公
- 第二课 现代媒体艺术的类型和特点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选择性必修6 现代媒体艺术-人美版2019
- 2025年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选拔考试综合试题及答案
- DL∕T28112024变电站二次系统通信报文规范
- 2025年“好年华 聚福州”(福州大学场)福州地铁高校毕业生招聘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地球的外衣大气层课件
- 2025年时事政治考试100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