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历史的态度.doc_第1页
对待历史的态度.doc_第2页
对待历史的态度.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待历史的态度 一个人、一个组织,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历史,历史也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戏弄历史的人,终究将被历史所戏弄。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太史为了真实地记录“崔杼弑其君”,不惜牺牲自己,也要捍卫历史,确保历史的真实性。这就是太史对待历史的态度,这样的态度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回望历史,不畏权贵、秉笔直书之人又何止“南史氏”。孔子直赞:“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司马迁写史,实事求是,身遭宫刑而不负史记。宋太祖面对“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而幡然醒悟,恭敬地对待史官,恭敬地对待历史。 一个人对待历史的态度,是由他的世界观所决定的。唯物主义者,就会尊重历史事实,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分析历史、判断历史、继承历史,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以指导实践。反之,唯心主义者,对待历史就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取舍,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对历史没有半点虔诚与敬畏。久而久之,也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以什么样的历史观解读历史,决定着我们塑造一个怎样的世界、走向一个怎样的未来。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一不是怎样看待历史,怎样成就历史。钱学森、袁隆平、莫言、屠呦呦又何尝不是尊重历史、把握历史、创造历史的人?在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也必定“江山代有人才出”。 历史已然凝固,不可变更,然而,正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怎么去取舍史料,从哪个角度去解读却有着很大的空间。但无论怎样解读,都必须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实事求是,慎之又慎,切不可信口雌黄,更不能把历史当做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如日前某电视台讲解历史,主讲老师自问“大禹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却自答“他有外遇了”,全场大笑。像这样恶搞历史,从深层次上反应了部分人价值观缺失、精神信仰迷失、理想信念丧失。 历史与现实经验一再表明,历史是教科书,历史是清醒剂。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失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