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第一部分 项目规划11 前言11.1项目建设背景11.2项目建设目的21.3项目规划任务21.4项目规划依据31.5项目建设期限42 项目区概况42.1宜阳县简况42.2项目区概况62.3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102.4土地利用结构103 项目分析103.1项目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03.2土地适宜性评价113.3新增耕地潜力分析123.4水资源平衡分析124 规划方案144.1规划目标144.2规划原则164.3规划标准164.4土地整理工程布局174.5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结果184.6土地权属调整方案184.7投资规模估算205.规划方案评价215.1社会效益评价215.2生态效益评价225.3经济效益评价226 项目实施措施236.1组建管理机构236.2进行宣传发动236.3项目实施管理246.4调整土地权属25第二部分 工程设计261 项目工程建设概况261.1项目建设任务261.2水文地质281.3工程类型与数量282 工程设计292.1工程设计依据292.2土地平整工程设计292.3农田水利工程设计322.4田间道路工程设计332.5典型田块设计333 施工组织设计333.1施工条件分析333.2施工程序343.3施工布置和方法343.4施工组织与管理343.5进度管理353.6质量管理35第三部分 设计说明371 项目规划说明371.1项目批复与调整371.2项目规划过程391.3基础数据来源402 项目工程设计说明412.1项目区边界的选定412.2投资概算过程412.3规划成果42第一部分 项目规划1 前言土地开发整理是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高土地质量和生产能力,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和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加快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土地开发整理的开展,首先必须作好充分、可行的规划设计。因此,为了切实有效地开展宜阳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作,并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依据,在宜阳县2012年第一批补充耕地储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编制补充耕地项目规划。1.1项目建设背景宜阳县2012年第一批补充耕地储备项目区涉及赵保乡于沟村、赵堡乡温庄村、赵保乡杨庄村、赵堡乡田沟村、莲庄镇坡窑村、董王庄乡刘河村、白杨镇张庄村、白杨镇漫流村、盐镇乡北册村、盐镇乡沙沟村、盐镇乡张村村、盐镇乡西沟村、三乡镇古村、三乡镇仁村、韩城镇朱家沟、柳泉镇上于村、樊村乡老庄村共涉及17个行政村。为确保在新的法制环境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经济,在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上,为“十一五”期间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创造出宽松的用地环境,必须开发整理出新耕地,从而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确保农业乃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项目区为荒草地,对外交通便利,但区内无排灌系统,水利条件较差,农业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基础地位;项目区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通过项目区土地开发,同时进行平整土地、土壤改良改善生态环境工程,不仅可有效地增加耕地,促进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而且还可改善耕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利用。这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项目区面积为196.80公顷。项目区增加耕地的主要来源是将荒草地开发为耕地以改善现有土地的利用状况,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本项目性质确定为土地开发;经开发新增耕地165.61公顷。1.2项目建设目的本项目建设的目的主要是:1)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具体落实宜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2)实施综合治理,配套、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3)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确保项目区农民的经济利益;4)调整土地权属关系,保护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项目区的社会稳定。1.3项目规划任务1)分析项目区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土地适宜性分析、新增耕地潜力分析、水资源平衡分析分析;2)确定项目区土地利用方向、各类用地的数量及布局;3)制定占补平衡项目的目标、任务和方针; 4)确定主要工程的布局;5)通过技术、经济论证,确定规划方案;6)拟定规划实施和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1.4项目规划依据1.4.1相关规划和计划1)宜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2)宜阳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3)宜阳县统计年鉴(2004年)4)洛阳市土地志宜阳卷(1999)5)宜阳县二00四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材料1.4.2有关资料1)宜阳县2012年第一批补充耕地储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宜阳县节水灌溉规划;1.4.3行业技术标准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16543.31996)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16543.21996)1.4.4有关法律法规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7)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9号);8)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9)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的通知;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12)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1.5项目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限为2012年。2 项目区概况2.1宜阳县简况宜阳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县城距洛阳市30公里。地跨东经1114511226,北纬34163442,东连洛阳,西接洛宁,南与嵩县、伊川交界,北与新安、渑池为邻。东西长5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总面积1670.5平方公里,辖6镇11乡1个办事处,381个行政村,总人口70.1万,全县经济得到较快发展。2005年生产总值达到40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2亿元、17亿元和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20元。宜阳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西高东低,南山北岭,全县平均海拔360米,县城海拔195米。全县概貌为“三山六丘一分川”,地理区划大致可分为洛河川区、宜北丘陵区、宜南丘陵区、白杨和赵保盆地、宜西南山区五大区域。宜北属秦岭余脉,宜南属熊耳山系,境内有花果山、灵山、锦屏山、黑山、寨怀山等22座知名山峰。花果山主峰海拔1831.8米,为全县最高峰。水系属黄河流域,全县大小河流及山涧溪水360多条。洛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县内干流长68公里,常流量为5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5400立方米秒,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2。东南县境属伊河流域,约占全县总面积的9.6。全县水资源21.2亿万立方米,综合利用率为7.5。全县大小水库21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总库容2910.3万立方米。最大的水库为寺河水库,库容为1050万立方,是全县唯一一座中型水库。宜阳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年均气温14.4,地温12.3,极端气温最高为43.7,最低为零下18.4度。全年日照时间1847.12313.6小时。全年无霜期平均228天,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年均降水量为660mm,最高为1044mm,最低为440.2mm。全县现有耕地面积93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15万亩。至2005年,全年粮食总产39.4万吨,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00亩、旱涝保收田1100亩、节水灌溉10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6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宜阳县土壤分潮土、褐土、棕壤土和水稻土4个土类。适宜种植小麦、玉米、豆类、棉花、烟叶、芝麻、红薯、水稻等多种农作物和蔬菜。药用植物种类达200多种,其中名贵药材10余种。血参、柴胡、丹皮、防风、茱苓等药材产量较大。家畜家禽以猪、牛、羊、鸡居多;野生走兽以羚羊、豹、狼鹿、獾、狐狸、野猪为珍奇;飞禽以雉鸡、黄鹂、布谷、喜鹊、八哥为稀有。此外,还有水生动物鱼、虾、蟹及两栖类和少量爬行类动物等。宜阳县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30多种,其中煤炭探明储量1.27亿吨,远景储量3亿吨,年开采量200万吨。其它较大储量的品种有水泥灰岩、石英石、蛭石、钾长石、重晶石、石灰石、白云石、花岗石水晶等。此外,金、银、铅、铁等矿种也有一定储量。宜阳县工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多行业的基本工业体系,煤炭、陶瓷、水泥、铁合金、民爆用品、席梦丝床具远近闻名。2003年以来,通过招商引资建设的龙羽公司55.5万千瓦、黄河同力300万吨水泥、恒基铝业20万吨氢氧化铝(4A氟石)等一批项目,大大加强了宜阳工业发展的实力和潜力,为“工业兴县”打下了坚实基础。宜阳县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以一山(花果山)一寺(灵山寺)一名人(李贺故里)为重点的旅游发展格局,旅游业已经成为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宜阳县已确立“以工业兴县和产业富民统揽经济工作全局,围绕建设烟叶大县、畜牧大县、工业强县三大目标,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战略,经过几年的努力,宜阳将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生机盎然的洛阳卫星城。2.2项目区概况2.2.1项目区位置与范围宜阳县2012年第一批补充耕地储备项目区涉及赵保乡于沟村、赵堡乡温庄村、赵保乡杨庄村、赵堡乡田沟村、莲庄镇坡窑村、董王庄乡刘河村、白杨镇张庄村、白杨镇漫流村、盐镇乡北册村、盐镇乡沙沟村、盐镇乡张村村、盐镇乡西沟村、三乡镇古村、三乡镇仁村、韩城镇朱家沟、柳泉镇上于村、樊村乡老庄村共涉及17个行政村。 赵保乡于沟村位于东经11207561120810,北纬342742342731东至旱地,西至旱地、南至村界,北至旱地。赵保乡温庄村位于东经11207351120800,北纬342631342614,东至村界,西至旱地,南至村界,北至裸土地。赵保乡杨庄村位于东经11203531120421,北纬342755342730,东至有林地、村界,西至旱地,南至村界,北至有林地。赵保乡田沟村位于东经11209071120728,北纬342400342346,东至水库水面,西至旱地,南至村界,北至村界。莲庄镇坡窑村位于东经11200231120043,北纬342703342730,东至荒草地,西至村界,南至村界,北至旱地。莲庄镇坡窑村位于东经11200001120048,北纬342836342752,东至旱地,西至村界,南至旱地,北至村界。董王庄乡刘河村位于东经11204281120522,北纬342331342328,东至旱地、有林地,西至村界,南至旱地、有林地,北至村界。白杨镇张庄村位于东经11209211121020,北纬342326342249,东至村界,西至村界,南至村路,北至村界、有林地。白杨镇漫流村位于东经11209491121024,北纬342350342326,东至旱地,西至村界,南至村界,北至荒草地。盐镇乡北册村位于东经11200061120053,北纬343813343746,东至村界,西至村界,南至旱地,北至村界、公路。盐镇乡沙沟村位于东经11203241120334,北纬343536343518,东至旱地,西至村界,南至村界,北至村界。盐镇乡张村村位于东经11200001120008,北纬343805343758,东至村界,西至旱地,南至村界,北至村界、旱地。盐镇乡张村村位于东经11157511115809,北纬343857343847,东至有林地,西至村路,南至旱地,北至村界。盐镇乡西沟村位于东经11204341120500,北纬343740343730,东至村界,西至居民点,南至旱地,北至其他未利用土地。盐镇乡西沟村位于东经11204151120503,北纬343812343803,东至村界,西至旱地,南至旱地,北至居民点、旱地。盐镇乡西沟村位于东经11202211120303,北纬344112344106,东至村界,西至旱地,南至旱地,北至村界。三乡镇古村村位于东经11148021114833,北纬342950342954,东至村路,西至旱地,南至村路,北至村路。三乡镇仁村位于东经11147401114758,北纬342757342756,东至村路,西至旱地,南至荒草地,北至有林地。韩城镇朱家沟村位于东经11153371115400,北纬343116343108,东至旱地,西至旱地,南至有林地,北至村路。柳泉镇上于村位于东经11159331120000,北纬343500343335,东至旱地,西至村界,南至村界,北至旱地。樊村乡老庄村位于东经112150011201517,北纬343000342955,东至旱地,西至荒草地,南至旱地、村路,北至旱地。2.2.2地形、地貌、地质项目区现状主要为荒草地,项目区地势起伏大,坑洼不平。2.2.3气候项目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年均气温14.4,地温12.3,极端气温最高为43.7,最低为零下18.4度。全年日照时间1847.12313.6小时。全年无霜期平均228天,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年均降水量为660mm,最高为1044mm,最低为440.2mm。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可满足一年两熟作物生长需要。2.2.4水文项目区水资源较为丰富,且水质较好,ph值7.2左右,矿化度在0.8-1.7g之间,适宜于农田灌溉和人畜饮用。项目区年平均降水量659.7毫米,年降水总量可达64.1万立方米。2.2.5土壤与主要农作物 全县土壤县分为宜阳县土壤分潮土、褐土、棕壤土和水稻土4个土类。项目区土壤以褐土为主,土壤有机含量为0.64-3.13%,全氮含量为0.043-0.142%,速效磷1.03-9.10.87ppm,速效钾50.6-312.2ppm ,PH值7.16-8.10左右。项目区内有部分人工林及灌木、草本植物等,木本多以杨、槐、泡桐等为主,草木如蒿类等,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红薯、等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烟草、西瓜等。蔬菜有白菜、萝卜、南瓜、大葱等。2.2.6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灾害主要是灾害性天气,如干旱、干热风等,其中以干旱为重。2.2.7社会经济条件近年来,宜阳县以工业强县和产业富民统揽经济工作全局,围绕建设烟叶大县、畜牧大县、工业强县三大目标,突出农业产业化、工业和民营经济、城乡一体化建设、旅游开发和招商引资五项重点工作,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全县经济得到较快发展。2005年生产总值达到40亿元,较上年净增9.5亿元,增长31,增幅创20年来最高水平,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2亿元、17亿元和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52.5和2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5亿元,增长30.9;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068万元,较上年增长4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4968万元,增长41;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2520元,增长16.4。2.3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2.3.1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项目区内基本无灌溉系统,缺少系统的、必要的水利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2.3.2交通状况项目区内有道路,但道路坑洼不平,影响农业机械的利用,不利用农业生产。2.4土地利用结构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96.80公顷,全部为荒草地。 3 项目分析3.1项目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影响项目区土地有效利用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水分条件、排涝条件、生态保护条件等,具体分析如下:1)项目区缺乏灌溉设施,抗旱能力弱。2)项目区土壤质地较差,土壤中含养分不高。项目区内缺乏统一规划,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必须进行长期的土壤培肥改良措施方能进行持续、高效的农业生产。3.2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的适宜性是指一定土地类型对一定土地用途的合适水平,它可以按土地的现状或按改良后的状况加以考虑。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的鉴定,评价土地对一定用途的适宜性程度和限制性程度。土地开发整理的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就是对开发整理后的土地用于农用地的适宜水平进行评价。根据宜阳县2012年第一批补充耕地储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宜阳县2012年第一批补充耕地储备项目主要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建设目标。因此,对项目区土地的适宜性评价,主要以发展农业生产为目的,重点评价新增耕地的适宜性。由于涉及土地质量的因素众多,在土地适宜性实际评价过程中以考虑自然属性为主,评价方法主要是定性的描述分析。为了便于面积量算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在评价中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现状图,主要以未利用地现状图斑作为评价单元。参评因子的选择主要考虑光热水资源、地面坡度和成土母质等自然属性。a)光热水资源项目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年均气温14.4,地温12.3,极端气温最高为43.7,最低为零下18.4度。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98.5小时,最多2313.6小时,最少1847.1小时,日照率为47%,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12.55千卡/平方厘米,其中有效辐射量为55.17千卡/平方厘米。6月份最大为6.73千卡/平方厘米,1月份最小为2.86千卡/平方厘米。2月至5月递增,7月至1月递减。全年无霜期平均228天,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年均降水量为660mm,最高为1044mm,最低为440.2mm。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可满足一年两熟作物生长需要。b)地面坡度本项目区地面坡度在6以下,适宜开发为耕地。c)成土母质村项目区的成土母质主要是浅丘区老冲击物。第四系全新统Q2水沉积层的老冲击物。该母质发育的土壤多为酸性黄泥土,质地粘重,淋溶淀积强,熟化低,肥力较差。通过前面对项目区的资源状况分析情况可知,项目区内光热资源充足,地下水资源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3.3新增耕地潜力分析新增耕地潜力是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预测性的确定项目区土地开发后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各类用地的面积,从而得出项目区新增耕地的面积规模,即土地开发潜力。项目区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宜农用地的开发利用。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96.80公顷,开发对象是针对项目区未利用地,开发后可新增耕地165.61公顷,占项目区面积的83.39。3.4水资源平衡分析3.4.1可供水量分析W供项目区没有过境河流,地下水也不丰富,主要水源靠自然降水补给,因此只分析大气降水量。项目区的年降雨量=659.7mm/1000196.80公顷10000=129.83万立方米。W供=129.83万立方米。即项目区年降水可利用量为129.83万立方米。3.4.2需水量分析W需a)作物灌溉定额的确定参照项目涉及村乡目前的种植制度和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以冬小麦和夏玉米两种典型作物来确定灌溉定额。本项目的灌溉设计保证率采用75%,作物的灌溉制度包括播前灌水定额和生育期内灌溉定额,可利用水量平衡原理进行作物灌溉制度的计算。在计算各代表作物灌水定额的基础上,参考当地农民丰产灌水经验,制定各代表作物的灌溉制度如。灌溉制度设计表作物生育期灌水定额(m3/公顷)灌水时间小麦播前6759.26越冬6001.2拔节6003.2抽穗6004.19灌浆6005.1全生育期3075玉米播前6757.2抽穗5258.1灌浆5258.21全生育期1725b)农作物灌溉需水量计算项目区内农业灌溉需水量用下列公式计算:式中:农业生产总需水量,m3;灌溉面积,公顷;综合毛灌溉定额,m3/公顷;1)确定综合毛灌溉定额式中:M综合综合净灌溉定额,m3/公顷;小麦、玉米的种植比例;M1、M2小麦、玉米的灌溉定额,m3/公顷。灌溉水利用系数。确定灌溉水利用系数0.85。计算得:M综净=3075+1725=4800m3/公顷M综毛=4800/0.85=5647.06m3/公顷2)确定项目区灌溉面积经在项目区规划布置图上计算,项目区灌溉面积为165.61公顷。3)设计年内项目区农业总需水量计算=5647.06165.61=93.52万立方米。3.4.3水资源平衡分析由以上计算可知,设计年项目区可供水量为129.83万立方米,需水量为93.52万立方米 。可见,项目区年度水资源供给量大于年度需水量。4 规划方案4.1规划目标根据宜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的要加快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精神,结合宜阳县社会经济条件,确定本项目开发目标为: 项目区总面积为196.80公顷,经过开发增加耕地165.61公顷,占项目区土地总面积的83.39%,增加项目区土地利用率。通过土地开发,把项目区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越、生产效率较高、生产条件良好、田间景观美好、整体功能较强的现代化高效农业生态景区。为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耕作,实现集约化经营,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创造良好条件,为坚持土地基本国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增加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项目区规划后各地类面积见表。宜阳县2012年第一批补充耕地储备项目规划表单位:公顷片区所属单位小计旱地田坎荒草地道路居民点滩涂沟渠1赵保乡于沟村4.53 3.88 0.65 0.00 0.00 0.00 2赵保乡温庄村6.81 5.840.54 0.00 0.43 0.00 3赵保乡杨庄村18.31 14.98 1.83 0.00 1.50 0.00 4赵保乡田沟村8.80 7.550.75 0.00 0.50 0.00 5莲庄镇坡窑村16.27 13.311.60 0.00 1.36 0.00 6莲庄镇坡窑村11.83 9.681.37 0.00 0.78 0.00 7董王庄乡刘河村7.45 6.101.36 0.00 0.00 0.00 8白杨镇张庄村16.77 14.081.19 0.00 1.50 0.00 9白杨镇漫流村18.40 15.791.41 0.00 1.20 0.00 10盐镇乡北册村2.28 1.960.32 0.00 0.00 0.00 11盐镇乡沙沟村13.89 11.911.32 0.00 0.66 0.00 12盐镇乡张村村3.49 3.000.49 0.00 0.00 0.00 13盐镇乡张村村7.00 6.010.99 0.00 0.00 0.00 14盐镇乡西沟村6.47 5.550.92 0.00 0.00 0.00 15盐镇乡西沟村7.75 6.651.10 0.00 0.00 0.00 16盐镇乡西沟村5.27 4.520.75 0.00 0.00 0.00 17三乡镇古村村5.83 5.000.83 0.00 0.00 0.00 18三乡镇仁村3.97 3.41 0.56 0.00 0.00 0.00 19韩城镇朱家沟村7.11 6.10 0.82 0.00 0.19 0.00 20柳泉镇上于村19.47 15.923.04 0.00 0.50 0.00 21樊村乡老庄村5.09 4.360.73 0.00 0.00 0.00 合计196.80 165.61 22.59 0.00 8.62 0.00 通过项目区土地开发,把项目区建设成为“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越,产出率高,生产条件好,整体功能较强的现代化生态农业示范区。建立一个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应用的平台,实现耕作机械化、生产规模化和经营集约化,为加快当地农民致富步伐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创造良好条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4.2规划原则1)坚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农业规划、农业区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相衔接的原则,重点实施综合治理。2)坚持土地开发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做到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验收,统一管理,分期分批实施。3)坚持以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政策不变并在尊重广大农民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4)坚持与生态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做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上规模,上档次,开发一片,见效一片的原则。4.3规划标准4.3.1依据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16543.31996)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16543.21996)。4.3.2标准a)土地平整工程项目区内耕地在充分考虑本区内地形、水源、土壤质地、土地利用现状等因素的基础上,依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程进行布局。b)农田水利工程按照土地开发整理标准规定,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本次规划设计灌溉标准采用P75%的保证率,建筑物设计等级为5级。c)田间道路工程本规划的道路工程分田间道和生产路两级,田间道采用混凝土路面,生产路采用素土路面。其中,田间道主要为货物运输、作业机械向田间转移等生产操作过程服务,路面宽3.5米;生产路为人工田间作业和收获农产品服务,路面宽3米。其他有关工程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规范要求设计。4.4土地整理工程布局4.4.1土地平整工程项目区土地平整采用使用机械局部平整方案,根据地形、面积、空间结构特点将项目区划分成若干土地平整单元区,在规划平整单元区内,以项目区内平均高程作为平整后的高程,按照高程近似的原则,将坡面统一推平、覆土、填平,填挖方尽可能限制在本单元区内部,朝向田块大小一致、基本统一的标准田块方向进行。紧密结合全面规划,避免造成返工和浪费,尽量不打乱熟土层结构,不影响农业生产。由于项目区土层较薄,土质较差,需要覆土平整以增加土层厚度,土源设在项目区周围地势较高的地方。预计完成土方74.61万方。4.4.2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区采取修建水窖保证农业灌溉需求。4.4.3田间道路工程结合项目区内及区外已有道路状况,布设田间道和生产路。田间道连接居民点与田块,贯穿整个项目区;生产路是通往田间的道路,沿每块方田布置,并与田间道相通,田间道布置基本与生产路垂直,依据道路规划的原则,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在项目区原有道路的基础上,对项目区内的田间道路进行布设。4.5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结果该项目涉及所有权调整和土地使用权(或承包权)的调整。4.6土地权属调整方案项目区土地开发后,耕地基本达到基础设施配套,耕作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由于原有承包权界线常常从不同田块中穿过,因此,只有经过对土地权属界线调整以后,才能保证典型地块经营管理的完整性,防止人为割裂,违背土地开发初衷。同时开发后的土地质量有了较大提高,生产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未利用土地得到了开发利用,这些都吸引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如果权属调整不当,往往造成新的土地纠纷,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为促进土地经营管理的规模化,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对项目区完成开发的土地必须进行权属调整。4.6.1权属调整的原则 1)依法、公开、公正、公平和自愿,充分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2)坚持集体土地总面积不变,权属行政单位土地面积有限变化。3)有利于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保障开发后土地的设计质量。5)有利生产,方便生活。6)沿袭传统,集中连片7)耕作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4.6.2权属调整的依据和程序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9358号文件精神,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土地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在土地开发整理之前,首先做好现有土地资源的产权登记,核实集体所有土地及土地使用者使用的土地的数量、质量、用途、位置,查清土地使用者的权属状况及证件,对土地开发区的土地登记作到必要的限制,非特殊情况不允许进行变更登记。土地开发后要确保原土地承包人的合法权益,以土地开发前后土地评估结果为依据进行再分配,保证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高。4.6.3 权属调整实施措施及方法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根据有关土地管理的政策,将采取如下措施:1)成立由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为组长、乡主要领导任副组长、项目涉及村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占补平衡项目权属调整领导小组。2)土地开发前进行统一的确权登记。包括项目区域的确切边界;项目区域内宗地的数量、类型、质量;项目区域内的土地权利人类型、数量;原有土地的确权登记发证情况。土地权属现状调查完成后,国土资源局应就现有土地状况进行综合评价。3)本项目工程完成后,县国土资源局应对开发后的土地进行综合评价,作为实施开发后土地分配方案的参考或修正依据。4)土地开发后的农用地分配,坚持参与土地开发各方土地总面积不变、便于利用的原则,参照土地综合评价结果,按项目区内各组织的原有土地比例,以标准田块为基本单元,根据路、渠等线状地物重新调整权属界线,确认边界四至,埋设界桩。5)县国土资源局应根据土地分配结果进行权属调整,权属调整工作完成后,依据1995国土法字第184号通知进行权属变更登记与核发土地证书。6)涉及农民承包地调整的,由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据开发前与承包人签订的协议重新调整并登记造册。4.7投资规模估算4.7.1投资规模估算依据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3)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办法(试行) 6)土地开发整理预算定额标准(2005)7)宜阳县2012年第一批补充耕地储备项目规划图8)河南省材料价格信息(2011年第4期)4.7.2投资内容本规划投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区内的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本规划投资预算不包括区外配套工程。4.7.3投资结构项目总投资384.72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330.29万元,占总投资的85.85%;其它费用共计46.89万元,占总投资的12.19%(其中前期工作费19.85万元,占总投资的5.16%;工程监理费7.93万元,占总投资的2.06%;竣工程验收费9.91万元,占总投资的2.58%;业主管理费9.20万元,占总投资的2.39%);不可预见费7.54万元,占总投资的1.96%。4.7.4项目分年度投资计划本项目2012年实施,总投资384.72万元。5.规划方案评价5.1社会效益评价5.1.1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土地开发,耕地面积增加165.61公顷,占项目区面积的83.39%。开发后将提高项目区耕地质量,缓解当地人多地少的紧张关系,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面,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5.1.2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出率本项目实施以后,土地得到平整,田块规整,区内所有的耕地将成为“旱能灌、涝能排、田规整”的标准田块;再加上大力推广和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耕地质量将得到全面提高,从而增加耕地产出率。5.1.3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实施后,有利于推进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一方面,保持了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另一方面,当地农民可充分利用完善的农业生产设施,发展多种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从而增加收入。5.1.4 增强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意识经过综合整治,使项目区建设成为荒草地开发示范项目区,将增强项目涉及村乡广大人民群众、各级政府和国土管理部门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意识。5.1.5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项目实施后,耕地面积的增加、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为项目区内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通过合理、合法的土地权属调整,可以减少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纠纷,有利于保持项目区的社会稳定。5.2生态效益评价项目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主要是依靠有效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来实现。宜阳县2012年第一批补充耕地储备项目采取平整土地,改善交通条件,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形成稳定性强、生产能力高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5.3经济效益评价项目区开发后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于新增耕地开发后所带来的作物产量的增加。耕地区种植冬小麦、夏玉米等传统作物,经土壤改良和熟化后各种作物产量和产值可达到冬小麦、夏玉米轮种,一年两熟,平均亩产量可达800-1000Kg。5.3.1项目区新增耕地种植小麦、玉米可创造的收益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165.61公顷,每年每公顷产小麦5500公斤,玉米5500公斤,项目区每年可增产粮食182.17万公斤,按1.7元/公斤计算, 新增耕地每年可产生的经济效益为309.69万元。每公顷年成本约8400元,新增耕地年成本共139.11万元;则项目区新增耕地每年净增产值总量达到170.58万元。5.3.2投入产出分析本项目预算总投资384.72万元,项目区总面积为196.80公顷,每公顷投入量约为1.95万元。根据以上计算,达到足产年,项目区每年可净增收益总计170.58万元。5.3.3项目投资回收期该项目规划投资建设期限为半年,总投资额384.72万元。经计算,静态回收期为3年。由于项目区土壤贫瘠,项目投产后,生产力水平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实际投资回收期比计算值略长,约为4年。综上所述,本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巨大,生态效益明显,经济效益可行,达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符合占补平衡的目标。6 项目实施措施6.1组建管理机构建立由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和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副组长,农业、环保等部门领导以及乡、镇长为成员的占补平衡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另外,应组建占补平衡项目技术小组,人员从土地、农业等部门各抽调1名技术人员组成,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6.2进行宣传发动补充耕地项目是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一项工程,应作好项目公告工作,将整个项目区的范围、面积、工程数量以及项目实施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公告,接受社会对项目实施的监督。6.3项目实施管理a)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应借鉴外地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的运作模式,成立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负责从工程施工的招标、监理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其本身的运作又受到由各部门成员组成的董事会、监事会的有效监督,从而保证占补平衡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和工程质量。b)实行项目工程招标制为防止暗箱操作,保证工程质量,由县土地整理中心对工程内容逐一分解,向社会公开招标。竞标方按照工程质量和施工要求,拟定工期、报价和质量标准等,最终由县补充耕地工作领导小组择优选定中标行政单位。c)实行项目工程监理制为了保证工程实施的质量,控制工期和投资,县土地整理中心应及时公开竞聘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进行全程监理。d)项目资金管理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研究落实具体的实施办法。总的要求是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实行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不截留,不挤占挪用;坚持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支出,力争不突破投资总额;坚持严把资金流转渠道,层层设立专账,实行一支笔审批;坚持项目资金决算制度,严格资金审计,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项目资金拨付由施工行政单位根据工程进度提出申请,经工程监理行政单位审查后,报县土地整理中心审批,在拨付资金之前,必须对上期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e)实行项目竣工验收制工程完成后,在监理人员认可的基础上,由县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按有关规范和标准,对项目进行验收。竣工验收合格后,办理工程移交手续。6.4调整土地权属宜阳县2012年第一批补充耕地储备项目区涉及赵保乡于沟村、赵堡乡温庄村、赵保乡杨庄村、赵堡乡田沟村、莲庄镇坡窑村、董王庄乡刘河村、白杨镇张庄村、白杨镇漫流村、盐镇乡北册村、盐镇乡沙沟村、盐镇乡张村村、盐镇乡西沟村、三乡镇古村、三乡镇仁村、韩城镇朱家沟、柳泉镇上于村、樊村乡老庄村共涉及17个行政村。 项目权属为集体,土地权属关系清晰,无权属纠纷问题。土地开发后,要确保原土地所有权人的使用权,以土地开发前后土地评估结果为依据进行土地再分配,保证土地质量得到提高,数量应有所增加。涉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调整的,负责开发整理的行政单位应当组织协调各方签订所有权和使用权调整协议,调整协议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作为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调整的依据。第二部分 工程设计1 项目工程建设概况1.1项目建设任务宜阳县2012年第一批补充耕地储备项目区涉及赵保乡于沟村、赵堡乡温庄村、赵保乡杨庄村、赵堡乡田沟村、莲庄镇坡窑村、董王庄乡刘河村、白杨镇张庄村、白杨镇漫流村、盐镇乡北册村、盐镇乡沙沟村、盐镇乡张村村、盐镇乡西沟村、三乡镇古村、三乡镇仁村、韩城镇朱家沟、柳泉镇上于村、樊村乡老庄村共涉及17个行政村。 赵保乡于沟村位于东经11207561120810,北纬342742342731东至旱地,西至旱地、南至村界,北至旱地。赵保乡温庄村位于东经11207351120800,北纬342631342614,东至村界,西至旱地,南至村界,北至裸土地。赵保乡杨庄村位于东经11203531120421,北纬342755342730,东至有林地、村界,西至旱地,南至村界,北至有林地。赵保乡田沟村位于东经11209071120728,北纬342400342346,东至水库水面,西至旱地,南至村界,北至村界。莲庄镇坡窑村位于东经11200231120043,北纬342703342730,东至荒草地,西至村界,南至村界,北至旱地。莲庄镇坡窑村位于东经11200001120048,北纬342836342752,东至旱地,西至村界,南至旱地,北至村界。董王庄乡刘河村位于东经11204281120522,北纬342331342328,东至旱地、有林地,西至村界,南至旱地、有林地,北至村界。白杨镇张庄村位于东经11209211121020,北纬342326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贵阳市第三中学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广州黄埔区残联招聘初级政府雇员考试试题(含答案)
- 量子测量网络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冻鱼肝及鱼卵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汽车自动化车灯制造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现场抽样课件
- 量子密度测量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金融大数据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现场急救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家具制造业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下的定制家具产业链分析报告
- 人文地理学(王恩涌)
- 期权开户考试考点及试题
- 教育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 公路施工环境污染应急预案
- GB/T 31227-2014原子力显微镜测量溅射薄膜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 三年级下册口算天天100题(A4打印版)
-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
- 幼儿园绘本故事:《苏丹的犀角》 课件
- 03第三阶段04印章模型制作
- 英汉互译课件05
- GB∕T 17766-2020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