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格式论文汉代文学与汉代服饰文化 汉代文学与汉代服饰文化熊莹(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汉代服饰在继承秦代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发展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代服饰文化,汉代文学以其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文字展示了庄重华美的汉代服饰,表现出服饰与审美、伦理及自然的种种关系,从而深刻地反映出汉代服饰文化的审美思想与深厚内涵。 关键词:汉代文学;汉代服饰;文化内涵 美国人类学家爱尔乌德曾说:“衣服和身体装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加赖尔(Carlyle)有一句名言:人是穿衣服的动物,用科学来考察,这是很正确的,而且这句话也说明了衣服在人类生活中,占了重要的地位。”11郭沫若先生也认为,“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的确如此,服饰作为文明的一项外在显现,在具备了遮蔽与保暖功能之后,又被要求具有装饰性及美观性,并进一步被赋予种族、等级、职业、地位、权势等一系列文化思想内涵,因此服饰既有其现实性、实用性的一面,又有其文化性、审美性的一面,结合汉代文学作品,将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审美符号进行研究,更容易发现其背后所包含的审美思想及文化内涵。 一、服饰与审美 钱穆先生曾经在国史大纲中论述两汉不同的社会精神风貌,“西汉的立国姿态,常常是协调的、动的、进取的,东汉的立国姿态,可以说是偏枯的、静的、退守的。”2193虽然各自有些差异,但总的来说,两汉时期的审美思想在服饰上都表现出华美大气之感,色彩艳丽而不失稳重,纹饰华美而不繁杂,表现出汉代人特有的生命活力、生活热情、蓬勃朝气与大美追求。 汉代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服饰描写可谓是数量繁多,其表现对象既有普通女子,又有贵妇妃嫔;既有帝王官吏,又有士卒武卫,不同性别、等级、地位、职业之人都统统纳入笔下,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服饰展示长廊。昝风华在汉代风俗文化与汉代文学中曾谈到,“汉乐府诗写人,往往详于服饰举止而略于容貌肌体”,355其观点既有独到之处又稍显偏狭,其实不仅仅是汉乐府诗,汉赋、散文及其它文学样式在描写人物时都会花费大量笔墨描写人物的服饰装扮,从而衬托表现人物神貌与气质风韵。这种描写方式与表现手法也正好为我们今天了解汉代服饰的审美观念与审美特点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 王粲出妇赋中的弃妇“揽衣带兮出户,顾堂室兮长辞”,王逸机妇赋中的织女“解鸣佩,释罗衣”,乐府诗陌上桑中的罗敷“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刘兰芝“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複斗帐,四角垂香囊。”“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被迫成婚时“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辛延年羽林郎诗中的胡姬“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这些是社会中的普通女子,她们的服饰虽不华丽,但也色彩鲜艳,搭配得体,能够衬托出人物的大方美丽,从服饰描写收稿日期:2011-04-29作者简介:熊莹(1987),女,湖北十堰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级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 子的动人姿容。 舞女也是汉代文学中常常描写的对象,傅毅舞赋中写到舞女“珠翠的砾而炤燿兮,华袿飞髾而杂纤罗”,蔡邕青衣赋中的舞女“绮袖丹裳,蹑蹈丝扉”,张衡舞赋中的美人“服罗縠而杂错,申绸缪而自饰”,她们的服饰装扮美艳婀娜,有纤巧俏丽之感,这样的服饰能够最大程度凸显出舞姿的轻盈优雅,将舞蹈之美与服饰之美完美融合,以服饰之婀娜衬托舞姿之优雅。 贵族妇女及神仙女子是汉代文学中女子形象的代表,班婕妤的捣素赋中的女子“曳罗裙之绮靡,振珠佩之精明”,丁廙蔡伯喈女赋中蔡文姬“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司马相如子虚赋中“郑女曼姬,被阿锡,揄纻缟,杂纤罗,垂雾縠,襞积褰绉,郁桡溪谷,衯衯裶裶,扬衪戌削,蜚襳垂髾”,枚乘七发中“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杂裾垂髾,目窕心与;揄流波,杂杜若,蒙清尘,被兰泽,嬿服而御”;杨修神女赋中神女“翠黼翚裳,纤縠文袿。顺风揄扬,乍合乍离。飘若兴动,玉趾未移”,王粲神女赋中的神女“袭罗绮之黼衣,曳缛绣之华裳。错缤纷以杂袿,佩熠爚而焜煌”。不论是贵族妇女还是神仙女子,她们在穿着上都明显带有华贵富丽之感,衣饰精美,质料考究,显现出地位的与众不同与气质的端庄典雅,尤其是一些绮丽珍贵的装饰品,更将她们的雍容高贵展现无遗。 帝王官吏在文学作品中也留下了各自的身影,邹阳酒赋中帝王“曳长裙,飞广袖,奋长缨”,张衡东京赋中帝王祭祀祈福时“乃整法服,正冕带,珩紞紘綖,玉笄綦会。火龙黼黻,藻繂鞶厉。结飞云之袷辂,树翠羽之高盖”。帝王的威严庄重之感从服饰中就展现出来,尊贵无比,气势宏大;刘桢鲁都赋中的诸儒“绘弁端衣,散佩垂绅”,陈琳神武赋中的大司空武平侯曹公“缥碧玄绿,黼锦缋组,罽毼皮服”。儒者官员的服饰与各自身份气质相一致,或文质彬彬、从容儒雅,或严肃庄重、谨守礼仪。而卫兵武士则如司马相如上林赋中所写,校猎武士“蒙鹖苏,绔白虎,被斑文”,张衡西京赋中的武士“缇衣韎韐,睢盱拔扈”,东京赋中的祭祀卫兵“髶髦被绣,虎夫戴鹖”。威武勇猛是这些服饰衬托出的气质,也是对卫兵武士内在的性格要求,这些虎、鹖纹饰即是将这种内在性格外化出来,并进一步强化突出,显示出武士的刚毅忠勇。 汉代服饰的总体风格是趋于华美的,女子服饰精美艳丽,男子服饰威武庄重,但服饰都与穿着者的气质风貌相一致。舞女衣裾有轻巧鲜艳的特点,适于表现舞女的灵动美丽;上层女子的衣裙则有精致华贵之感,与人物的高贵地位与脱俗气质一致;帝王服饰端庄尊贵,是帝王气象的外在表现;武士衣着威武英勇,衬托出兵士的勇武性格。 可见汉代服饰一方面有追求华美的趋势,人们注重自我的仪容装饰,喜爱颜色丰富艳丽又大方端庄的服饰风格,从中渗透出一种浓郁的生命活力与生活热情;另一方面,人们在选择服饰时又会考虑到与自身气质性格相一致,服饰能够与人本身达到协调融合、彼此衬托的效果,这是更高一层的审美思想。因此,汉代人在服饰审美上不仅追求美,追求大美,还追求内在的契合与外在的衬托,在华美服饰中融入穿着者的热情、活力与朝气。 二、服饰与伦理 汉代服饰制度中对服饰式样、颜色、质料、纹饰的诸多规定都包含着等级地位的差异,可以说服饰制度的制定并实施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区分这一差异,并用服饰这种外化的表征手段把这种差异明确化、固定化,并逐渐深入,内化成全体社会成员自觉的思想意识,认同并维持这种差异,以此来稳固社会秩序,强化社会伦理,维护阶级统治。 伦理是儒家十分重视的内容,强调孔子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虽然西汉前期统治者推崇信奉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孝文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 有不便,辄弛以利民。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4433至于景帝,“周、秦之敝,罔密文峻,而奸轨不胜。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5153但纵观两汉时期,以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时间段还是更为长久,“中国自汉以后,儒术盛行,其事实始于武帝。”673虽然武帝所推行的儒家思想是经董仲舒整合后的“新儒家”思想,但这种思想仍然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黄老思想,法家思想,阴阳家思想,是一个在更高的阶段上融合了各家思想的更发展了的思想体系。”7209它依然十分重视社会伦理,重视身份地位的高下之别,重视25,其最终目的就是想形成一个“贵贱有等,衣服有制,朝廷有位,乡党有序,则民有所让而不敢争,所以一之也”的秩序社会。 伦理是抽象化的内容,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为了让社会成员都能接受认可这一伦理,就需要用外化手段来表现并教化民众。服饰作为全体社会成员每天都会涉及到的一项内容,是表现伦理、进行教化的绝佳载体,董仲舒就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凡衣裳之生也,为盖形暖身也。然而杂五彩,饰文章者,非以为益肌肤血气之情也,将以贵尊贤而明别上下之伦,使教亟行,使化易成,为治为之也。若去其度制,使人人从其欲,快其意,以逐无穷,是大乱人伦,而靡斯财用也,失文采所生之意也。”人的身体在生理构造上具有一致性,人在生物性上也有一致性,然而服饰却有样式、颜色、质地、花纹等诸多不同,这些不同正好可以弱化生物性上的一致,突出强调社会性上的差异,从而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化训练,即如贾谊所说,“人之情不异,面目状貌同类;贵贱之别,非天根著于形容也;所持以别贵贱、明尊卑者,等级、势力、衣服、号令也。”845在汉代服饰制度中,冠帽和佩绶制度最为详尽细致,这是因为冠帽贵为首服,被认为是礼之始也,佩绶则有光明章表的含义,它们都已“作为一种文化或权力的符号”,9170被赋予更深层的社会内涵。例如冕冠,垂系珠玉,雍容典雅,华贵大气,增添的帝王祭祀时的庄重肃穆之感,表现了对祖先神灵的无限崇敬;法冠,又名獬豸冠,取獬豸能分辨奸邪忠正之意,寄寓法官公正严明之期望;武冠又名鹖冠,取鹖鸟性情勇猛,至死方休之意,期望佩戴此冠的武将也能如此英勇;樊哙冠则是因为樊哙忠诚无畏,期望卫士也能有此等忠勇之心。 可见冠帽制度十分严格,何种身份地位佩戴何种形制的冠帽,决不允许上下僭越,但另一方面,在严格的等级背后也有一定的寓意期许,希望佩戴者具有冠帽所寄托的内在精神力量,借冠帽增添内在的风度气魄。佩绶也是如此,所佩之玉有仁、智、忠、礼等象征,且所佩之玉在形制、色泽、质地上的不同所包含的具体寓意也不尽相同,如琨表示有大道德,玦表示能决嫌疑,此为贵族官吏之佩绶,而普通百姓则只能陪耒耜、斧斤、针缕等,可见所佩之物既是区分等级阶层的标志之一,又是具有内在寄托的外在表征之物。另外,服饰上的花纹一方面可以增加衣服的美感,具有审美作用,另一方面则用来区分等级,同时,不同的花纹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寓意。皇帝可以用十二章纹,三公、诸侯则只可用山、龙以下九章,依此类推,官职越低,所能用的章纹越少、等级越低。在十二章纹中,日月星辰取其居高照耀万物之意,如同帝王德泽九州,山有稳重之意,火有明亮之意,黼为斧形,象征勇敢果断,黻为亞形,代表明辨是非等。在此,章纹图案的审美意义虽然存在,但已弱化而退居其次,其在服饰上的主要功能表现为伦理意义,即借图案的差别区分等级地位的差别,借图案的寓意表达对穿着者的寄望。 从冠帽、佩绶、章纹这三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汉代服饰制度是具有双重伦理含义的:一是区别身份地位,外化等级差异;二是衬托人物气质风韵,传递内在精神寄托。正如贾谊所论,“制服之道,取至适至合以予民,至美至神进之帝。奇服文章,以等上下而差贵贱。”848从“至适至合以予民,至美至神进之帝”中就可以发现“民”与“帝”之间在服饰选用上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是其身份地位差异的显现与外化,通过服饰的不同表现并稳固这种差异。同时,帝王的服饰是“至美至神”的,“美”与“神”既是皇帝选择服饰的标准,又是服饰对皇帝进行衬托之后应呈现出的效果,其最终追求的目标就是美化、神化帝王,造成“民”与“帝”之间的距离感、等级感,从而达到“人定其心,各著其目,故众多而天下不眩,传远而天下识祗。卑尊已著,上下已分,则人伦法矣。于是主之与臣,若日之与星。臣不几可以疑主,贱不几可以冒贵。下不凌等,则上位尊;臣不踰级,则主位安;谨守伦纪,则乱无由生”84850的社会状态。 三、服饰与自然 人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来源于自然,存在于自然。服饰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象征,其表现及发展演变的历史(历史论文)也是与自然息息相关的,“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冒皮,未有制度。后世圣人易之以丝麻,观翚翟之文,荣华之色,乃染帛以效之,始作五采,成以为服。见鸟兽有冠角髯胡之制,遂作冠冕缨蕤,以为首饰。凡十二章。”103661早期的衣料为毛、皮,皆来自自然界之动物,后来的丝麻则是自然界之植物,服饰染色、饰以纹样是受自然界中花色图案的启发,冠帽则是由动物有冠角髯胡借鉴得来。由此可见,服饰从其出现的那一刻就与自然发生了密切的联系,而在随后的发展演变过26系则更加深入复杂,服饰制度作为对服饰的约束与规范,它更能清晰明确地表现出服饰与自然的各种关系,是服饰文化中自然观念的直接表露。 自然事物的特征及规律被引用迁移至服饰之中,这是服饰与自然的关系之一。例如汉代服饰及纺织品上的花纹图样多为龙凤、麒麟、虎、鹿、孔雀、鹄鸟、龟背、茱萸、花草枝蔓、云彩等等,龙凤麒麟为祥瑞之兽,老虎勇猛威武,孔雀华美高贵,茱萸可祛灾辟邪,云彩象征高升飞腾等等,11更多时候这些花纹是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共同组成一个主题,表达美好祝愿,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乘云绣”纹绮中就有云彩图案,“双鹤菱纹绮纹样”中即有仙鹤图案,“豹首纹锦”中即有祥瑞兽首,“长乐明光锦”中有鹿、麒麟等瑞兽。12190192选择这些图案就是因为这些动植物或自然事物所具有某种自然属性,而这种自然属性又恰恰是符合人们的心理期待的,是人们愿意具有的某种品质,或是人们期望拥有的某种状态,在此,自然事物的图样被附加到服饰上,使服饰似乎也具有了这些事物的特征,服饰与自然通过这种方式联系到了一起。另外,自然规律被人类观察总结之后也常常被添加进服饰及服饰制度之中。一年之中四季交替轮换,这是自然不变之规律,应对这一规律,汉代服饰制度规定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节气时,皇帝应身穿不同颜色的礼服举行祭祀仪式,1031813182季节改变,祭祀服色也随之改变以顺应这一自然规律,服饰与自然在这一结点上又以这种方式相互契合而发生了联系。 自然界中的某些物象被特别强调与突显,与服饰发生特殊的联系,赋予服饰独特的意义,这是服饰与自然的关系之二。这里被特别强调与突显的物象主要是天、地、日、月、星辰及金、木、水、火、土五行。天、地、日、月、星辰因为其博大、辽阔、高远,在人们无法窥其全貌,对其进行透彻了解之前,难免会对它们产生神秘感,认为它们具有超过世间人类的更高智慧,是天地万物的主宰,是安排掌握一切的至高权威,从而产生一种崇拜、敬畏、依赖的心理。而金、木、水、火、土则被认为是构成世界的五种要素,世界在根本上就是由它们组成,这是一种朴素的世界观。但是汉代服饰与服饰制度同这十种自然物象发生密切的关系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董仲舒天人思想的重视与推行,董仲舒“明确地把儒家的基本理论(孔孟讲的仁义等等)与战国以来风行不衰的阴阳家的五行宇宙论,具体地配置安排起来,从而使儒家的伦常政治纲领有了一个系统论的宇宙图式作为基石,使易传、中庸以来儒家所向往的人与天地参的世界观得到了具体的落实,完成了自吕氏春秋十二纪起始的,以儒为主融合各家以建构体系的时代要求。”13145146这种“人与天地参”的世界观落实到服饰上,即表现在服饰与天、地、日、月、星辰及五行发生的独特的联系。 服饰在发展初期就与天地联系在一起,“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乾坤有文,故上衣玄,下裳黄”,103661服色效法天地,追求的是服饰与天地的统一和谐。后来刘邦在与群臣讨论服饰问题时也同意孙叔通的意见,“春夏秋冬天子所服,当法天地之数,中得人和。”53140服饰与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相合,这也是服饰与天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一种对天地自然极其朴素亲切的情感。但是在这种统一和谐之中,还隐藏着对天地的顺从,天地是最高权威,特别是天,它主宰一切事物“,无天而生,未之有也。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天还是“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最尊也。”天“有和有德,有平有威,有相受之意,有为政之理。”效仿天地即是对天地的崇拜、敬畏,同时希望得到天地的认同,进而得到天地的授权与眷顾,拥有天地赐予的权力、道德与智慧,成为天地在人间的合法代言人,具有不容置疑的统治权威,这就是天子。 日、月、星辰是十二章纹中的首三章,仅限皇帝使用,足以显示出它们的不凡与尊贵。因为日、月、星辰居高临下,观览万物,滋养生灵,既有高邈遥远的距离感与神秘感,又有俯照滋养万物的崇高性与恩泽性,这些特点正是皇帝所应具备的,帝王必需与群臣百姓保持一定的距离,具有一定的神秘感,以此来彰显自己的高贵不凡,从而达到“下不疑上,上眩于下”845的效果,维持统治秩序,同时,帝王又是以万民之主的身份主持国家事务,天下百姓皆为其臣子,百姓安居乐业即是帝王执政所应达到的成效,帝王应具备完美的道德,超常的智慧,卓越的能力,为百姓臣民提供各种条件,帮助他们生活幸福,在这一点上,帝王对于臣民的意义与日、月、星辰对于万物生灵的意义是一致的。帝王以自我的崇高施惠于民,恩泽天下,因而被认为理所应当具有日、月、星辰所象征的德行品质,拥有日、月、星辰所具备的高贵不凡,从而在服27理想帝王所应建构的完美范式。 五行是构成世界的五要素,在董仲舒看来即是构成“天”的一部分,他认为“天有十端,十端而止已。天为一段,地为一端,阴为一端,阳为一端,火为一端,金为一端,木为一端,水为一端,土为一端,人为一端,凡十端而毕,天之数也。”除此之外,天地与五行还有另外一种关系,即“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五行不仅与天地相关联,它还推衍出众多分类,如五脏、五味、五音、五季、五色等等,并以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每一类中的五个小要素,五行思想在汉代的影响程度十分深广,它已成为“汉代人的思想的骨干”,141因此五行或五行的推衍分类与服饰发生关联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而这种关联追溯到根本,依旧表现出服饰与自然的统一融合。 春秋繁露求雨中记录了祈求上天降雨时祭祀活动的细节,“春旱求雨,服苍衣,小童八人,皆斋三日,服青衣而舞之。田啬夫亦斋三日,服青衣而立之。夏求雨,服赤衣,壮者七人,皆斋三日,服赤衣而舞之。司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场建筑施工安全协议书
- 终止运营合同协议书模板
- 自己做厨房保洁合同范本
- 阿坝吊车租赁协议合同书
- 领养退役警犬协议书模板
- 法定解除合同协议书范本
- 高价商户停业协议书模板
- 物业撤出移交协议书范本
- 水表维修协议及维修合同
- 玉石加工买卖协议书模板
- von frey丝K值表完整版
- 轨枕工序安全操作规程
- 2021年消防继续教育试题汇总及答案
- GA 255-2022警服长袖制式衬衣
- JJF 1915-2021倾角仪校准规范
- GB/T 528-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 GB/T 3299-1996日用陶瓷器吸水率测定方法
- GB/T 15382-2021气瓶阀通用技术要求
- 标准的起源、发展与标准化课件
- 精轧机组机械设备使用说明书
- 泰国禁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