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在历史上各个阶段的发展 张耀宇严昊 内容提要:扬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它有着重要地位与自己独特的发展经历。在它的兴衰背后,是什么影响了它的发展?什么造就了它的繁荣而又是什么使它走向没落?从扬州唐、清两朝的的历程中我们或许能找到部分答案。 关键词:扬州历史发展运河经济地位影响因素 一、 军事政治经济地位日益提高的隋前扬州 1. 军事 谈到军事,就不得不从邗沟的开凿说起。在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攻越大胜,以为无后顾之忧,就一心北上伐齐,进军中原与晋国争霸。当时长江中下游平原河川密布,有“不能一日而废舟楫”之说。而当时吴国造船技术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却苦于长江、淮河间无相同的水道,经海路风险又很大。于是吴国因地制宜,从邗开始把几个湖泊连接起来而成为邗沟。史曰:“吴城邗,沟通江淮。”而正是这种军事上的考虑与因地制宜的选择奠定了扬州发展的基础,使其成为南控江淮北指楚的军事战略要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吴头楚尾”)。从此,扬州开始在中国统一与分裂的战役中见证历史,吴楚之战也便成为扬州在动乱中军事政治局势的剪影。 随后秦统一中国,不久天下大乱,楚王项羽曾有意在扬州建都,于是扬州又有江都一称。 汉末,扬州再次成为争夺的焦点,毁而又建。 东晋,政权偏安江左而疆场多忧。谢安之侄谢玄在扬州招募北方移民,建军号“北府兵”。后谢玄坐镇广陵,于383年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从中足见扬州军事地位之重要。 2. 政治经济 扬州邗沟边曾有一座大王庙,里面供奉着两尊财神夫差与刘濞,且一直香火鼎盛。尽管这是迷信活动,尽管里面供奉的人都不得善终,但毫无疑问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扬州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尤其因他们兴修水利,开河利用给扬州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这同时也说明在扬州“水”与“财”早已关系密切,且这种关系早已融入了扬州的文化中,融入了扬州人的潜意识中。 夫差修邗沟为了军事,而汉吴王刘濞开发苏北运河,发展盐运则确实为了扬州经济的繁荣(虽然他根本目的可能并非如此),他也因此成为后世扬州盐商心中的财神。在此之前,扬州经济活动尚不发达但优越的地理位置却又使它成为南北资源运输的枢纽。公元前194年,刘濞被封为吴王,定都广陵。当时扬州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刘濞因地制宜,召集流忘人口,恢复农业生产并西开铜山铸钱,东煮海水为盐,使人民富足,为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扬州开始逐渐走向繁盛。 刘濞之后,汉又封十一王至此。 晋统一后广陵开始转运漕粮,又多兴修水利之举。而东晋南渡后,大量北方移民涌入又促进了扬州经济的发展。 二、 京杭大运河(下运河均指京杭大运河)开通后空前繁盛的隋唐扬州 1、 运河开通是历史趋势 提到运河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隋炀帝杨广。客观来看,从杨广助杨坚一统天下及其任扬州总管十年的所为来看,其绝不可能如我们平常所闻般仅是一个贪图享乐,头脑简单的君主。相反他是有一定的远见卓识的。 再者,从当时南方的状况分析,当时南方虽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发展,但毕竟无法与已发展了千年的北方相比。若隋炀帝一心玩乐,大可不必如此周折。 因此我认为运河的修建是历史的趋势。具体从一下几点分析: 经济:经济重心南移,江淮一带经济快速发展,南北物资交换量不断增大且日程紧迫。 政治:隋朝初定时,由于南北对立,江南贵族、大地主反隋情绪尚浓。此时南北方急需加强沟通以缓和双方矛盾,加强民族融合,打破相互之间的政治、文化隔阂以保持国家稳定。 军事:从吴楚之争中我们可以看出扬州连接南北的重要地位。隋只有加强对该区域的控制才能迫使南方地方势力臣服,维护国家统一。 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曰:“尽到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从中我们确能看出隋炀帝修筑京杭大运河对后世深远的影响。2、 运河开通与全盛的唐朝扬州 扬州在唐朝到了全盛时期不仅在江淮间富甲天下,而且还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有“扬一益二”之说。各国各地商贾云集于此。 而这一切不能不归功于运河的巨大作用。当时水运在全国乃至世界运输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运河开通后,扬州的物资负载量成倍增加。而唐朝对南部的快速开发使得南北物资交换量越来越大,涉及面越来越广。与此同时,由于经济重心南移,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向南方,汇聚扬州,使得扬州各行各业飞速发展。 联系到唐“天朝”之盛况与当时不断扩大的对外交流,我们可以想象扬州作为东南第一大都会的繁荣景象。此时扬州有来自新罗、高丽、日本、波斯、大食、婆罗门、昆仑等国长期居住的经商者数千人。繁忙的扬州港“帆樯如林,商贾如织”,成为“东方四大商港”之一及“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港口。在运河带来如此频繁的交流、商贸及运输活动的同时,扬州成了各种物品的买卖中心,因集聚效应形成了庞大的市场。而这种供求需要同时也促进了扬州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随着扬州经济地位的提高,其政治军事地位也在不断攀升。在唐藩镇割据时,是扬州坚定地支持李唐政府,将各种物资源源不断运往长安是使局势缓解。且扬州以强大地经济力量、军事力量为后盾,控扼了东南藩镇。 在另一个方面,便利地交通与发达地经济使扬州成为许多文人骚客地聚集之所。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牧、刘禹锡、张若虚均在此驻足过,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地诗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运河的发展及唐朝的开放政策与较为安定的发展环境共同造就了全盛的唐朝扬州。 三、 兴衰更替、几经风霜的宋元扬州 1、 经济 扬州本是因水繁华,所以唐末,长江南移,运河流水不畅使扬州在交通运输方面的能力减弱。又因战乱频繁,所以扬州在唐末迅速衰败。 北宋建立后,社会相对稳定,加之水陆条件的改善,饱受战乱摧残的扬州开始快速发展。此后,扬州“市”、“坊”的界限消失,商人不必准时“上班”、“下班”。当时无论白天黑夜均可进行商品交易,这就形成了夜市。1077年以前统计,扬州商业税达到了8万贯,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京都汴梁和“天堂”杭州,但已难以回复其唐朝的繁盛之景。有诗云:“十里楼台歌吹繁,扬州无复似当年。” 宋都南迁,扬州又当了一时“行在”。但这次经济的繁荣如昙花一现,在宋定都临安后,扬州经济一蹶不振。 元朝分工明确,北方军事,东南经济。元朝廷认为“漕运流通,国之大计。”,而运河边的扬州由于其在水路交通运输上的重要地位,得以重建。 马可波罗也曾治理扬州三年。东方见闻录中记述:“城甚广大,所属二十七城,皆良城也。次扬州颇强盛居民是偶像教徒,使用纸币,恃工商为活驻有君主之戍兵甚众也。” 此时,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希望亲至扬州,一睹繁华的江南城市。 2、 军事 五代时期,周世宗命韩令坤“发丁夫万余,筑故城之东南隅为小城以治之”。史称“周小城”。 11281129年,金兵向南进军,攻入扬州,又“纵火城内,烟焰烛天,女子金帛,杀掠殆尽。” 1175年,郭棣利用用地势在扬州防御金兵,对蜀冈上的唐子城重建,称为堡城,与宋大城相望,其中又修夹城以通往来。此称为“宋三城”或“蜂腰城”。这提高了扬州的防御力,也提高了其军事地位。 1276年,蒙古军攻陷扬州,除宋大城外,其余城尽数被毁。 从周小城一直到宋三城都是为军事而建,可见扬州陆地位置之重要。元代,扬州的军事功能渐渐失去,转而又变为经济中心。 四、 高度发达的漕运带来的繁华的明清扬州 1、 经济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对粮食的需求增大,且南方几乎没有战事,于是扬州在稳定中又一次迅速发展。 13951600年,前后200余年,明政府对扬州一代运河治理翻修了无数遍。至此,各地船只可直接从扬州驶入各大城市,有“百万漕粮输帝京”之说。于是扬州利用临运河、近长江、地连淮南盐场之变,成为漕商巨贾汇集之处。其中以“新安(徽商)最盛,山、陕次之”。商贸经营以盐、木为主。清朝,漕运空前繁荣。顺治二年(1645年),总共通过扬州港的粮为324.44万石,而全国共计400万石,占全国粮运的81。魏源形容:“其江西、湖广、浙江之船则巍然如山,隆然如楼入谁多至五尺以外。”同时清政府的政策也使得扬州成为全国盐运中心。由此诞生的盐商更是富甲一方。他们赚来的钱多用于自己挥霍,维系他们纸醉金迷的生活。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扬州金融业、手工业的发展,将扬州的繁盛之景推向高峰。 2、 政治 盐商聚集财物除了用于挥霍之外还用于为自己谋取官职。清朝历代皇帝南巡,都是由盐商接待,住盐商为其建造行宫。当时扬州盐商已经是一个显赫的政治集团,关系到国家命脉。因此在政府的庇护下,他们的垄断越来越严重。所以,完全可以说盐商是官商,或是官商一体。 同时清政府还在此设立两淮盐运使,总管两淮盐运。可以说两淮盐运使手握大清经济命脉,控制者清朝大半的财政收入。所以清政府非常重视盐运使人选。 在官商一体的条件下,许多盐商入朝为官。清朝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发现他们的身影。这时,盐商处于一个鼎盛的时期,是他们支撑着大清王朝。 到了近代,外资不断注入,盐商的实力渐渐削弱。随着盐商的利益被一点一点地蚕食,清政府的统治地位也渐渐不稳了。 3、 文化 盐商们为了满足自己奢靡而有情调的生活需要,在扬州修筑了无数园林,同时招揽了许多有才之人,给予他们展示才华的空间。扬州八怪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而园林的修建也吸引了许多名士前来游赏,促进了人口流动,大大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文人骚客的诗词与美不胜收的园林提高了扬州的知名度,同时刺激了扬州的发展。此时扬州进入一个可以和唐朝扬州相媲美的繁荣时代。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扬州的发展绝非偶然所致,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影响扬州发展的重要因素: 1、 水陆交通及地理位置 扬州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水道纵横,南临长江,北近淮河,中通开凿较早的邗沟与隋朝修筑的京杭大运河。这一切凸现出扬州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地位(尤其是在河运发达的古代)。 而这也构成它南控长江北接楚地的重要军事地位。在历朝历代,扬州所扮演的角色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其独特交通地理位置的影响。 2、 经济军事地位 扬州土地富饶,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这奠定了扬州发展的基础。又因其在南北物资交换中占枢纽地位,因而这里成为许多朝代经济的脉门,而其军事地位也因此显得尤为重要。战争中,控制扬州往往成为控制江南的关键所在。 3、 经济重心南移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人口不断增多,经济也在飞速发展,而扬州更是首当其冲。在东晋南迁后,南方人口不断增多,经济也在飞速发展,以致扬州在唐朝成为中国第三大都会。 4、 朝廷的政策 这方面最明显的差异就体现在唐、清两代扬州繁华的区别。由于唐代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大大增加,扬州则成为当时世界“四大商港”之一,有数以千计的来自各国的商人在此居住经营。而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扬州虽有盐业支撑,繁盛依旧,但已不复唐朝的风采,成为盐商独占的地域。 5、 发展的机遇 邗沟的修建,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南北重心的转移,唐朝的对外开放,明清对盐运的倚重都可以看作是扬州发展的机遇,而历代政府跟上历史潮流,把握住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2031中国电信业运营支撑系统市场研究报告
- 路灯节电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6000万元)(25亩)
- 美术画汽车中班教案
- 工程概况牌电子教案(2025-2026学年)
- 完整电功率导教案
- 2025年内科护理问题目及答案标
- 2026-2031中国电子显微镜行业市场发展深度调查及投资战略可行性报告
- 未来五年专用化学纳米产品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干散货船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汽车先进高强钢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南充市高2026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诊)语文试卷(含答案)
- 临床抗生素使用课件
- 2025山东济南医学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国有企业招聘22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 律师事务所保密制度和保密措施
- 物业管理费用结构分析报告
- 2025天津港保税区安全生产技术专家招聘26人笔试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旅馆从业人员在线考试及答案解析
- 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制度及操作流程规范
- 科学防疫敬畏生命
- 少年中国说英文版
- YS/T 514.8-2009高钛渣、金红石化学分析方法第8部分:磷量的测定锑钼蓝分光光度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