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脑MIDI音乐制作的人性化处理 毕业论文 设计.doc_第1页
浅谈电脑MIDI音乐制作的人性化处理 毕业论文 设计.doc_第2页
浅谈电脑MIDI音乐制作的人性化处理 毕业论文 设计.doc_第3页
浅谈电脑MIDI音乐制作的人性化处理 毕业论文 设计.doc_第4页
浅谈电脑MIDI音乐制作的人性化处理 毕业论文 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目录摘要1关键词1前言21、初识人性化31.1 一些基本概念31.1.1 MIDI的一般概念31.1.2 宿主软件31.1.3 软音源与软音源插件31.1.4 最常用的控制改变31.2 人性化处理的直观体现41.3 人性化效果的定义与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62、电脑MIDI音乐制作的实践与应用72.1 电脑MIDI音乐制作人性化处理的实际操作与应用72.1.1如何获取MIDI信息72.1.2 MIDI的编辑82.2.钢琴卷帘窗的使用92.2.1 MIDI音符的画笔输入92.2.2MIDI控制信息的编辑92.2.3 MIDI速度控制信息112.3 后期的缩混12结束语14致谢14参考文献15浅谈电脑MIDI音乐制作的人性化处理MIDI music production of computer processing of human nature学生 XX指导教师 XXXX大学 XX学院摘要:随着电脑性能的不断提高,电脑MIDI音乐制作逐渐的风行起来,不管是大小专业录音室,还是DIY式的个人工作室,都随处可见电脑MIDI音乐制作的身影,我们不经发现,MIDI制作出来的音频,感觉和效果完全不会输给传统录音技术,震惊的同时我们不经会问,是什么造就了MIDI音乐的神话,本课题就以此为线索,展开详细的讨论,相信你最终会找到需要的答案。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computer performance, computer MIDI music production gradually to chill out, no matter the size of professional recording studio, or the DIY type of person studios, computers are everywhere MIDI music production figure, we do not been found, MIDI producedaudio, feel and effects will not lose the traditional recording techniques, shocked by the same time we do not ask, what makes the myth of MIDI music, the subject used this as a clue to start detailed discussions, I believe you will eventuallyfind the necessary answers. 关键词:MIDI;电脑音乐;音频技术;人性化处理;软音源;宿主软件;混音;Keywords: MIDI; Computer Music; audio technology; human treatment; soft sources; host software; mix;前 言 随着上个世纪末,计算机科技的飞速发展与普及,如今电脑音乐制作与MIDI已经不属于新生代名词。其实,要是把时光倒流十几年,当时的音乐制作并不像今天这样普及,由于是数字音频制作,要是没有几万元的音源、合成器、调音台等专业设备,是根本无法自己制作音乐的。即便是有了设备,由于它们大多是产自国外,说明书上都是满纸洋文,加之国内数字音频领域起步较晚,可作参考的书籍资料也非常匮乏,这就造成学习的难度非常之大。而且,在电脑音乐系统出现以前,所有音乐作品的完成,都是靠真人演奏的,如果要录制一部室内乐作品,有几个声部,也就需要找到相应声部的乐手来录制;如果需要录制交响乐,那就得把整个交响乐团和指挥都请来;再比如,需要灌制一张古典钢琴独奏曲目专辑,首先也得找到优秀的钢琴演奏家。撇开这些基本条件外,还得有专业的录音棚、顶尖级的动圈,电容麦克风、数字录音机、专业的多声道进出声卡,以及负责前后期制作的录音师、混音师等等。正因为如此,那个时代的音乐制作,大多属于象牙塔尖的专业级领域,一般人是接触不到的。随着电脑MIDI音乐制作技术的出现,一切都不一样了。它使得音乐制作逐渐摆脱了传统技术构架下,对专业硬件设备的依赖和诸多客观条件的束缚。不仅在专业领域多了更为方便、简洁、实用的技术手段,也同样使得电脑音乐制作渐渐从专业领域的象牙塔尖里解放出来,真正走入了寻常百姓家!现在,只要你拥有一台性能还不错的电脑、一款自己使用顺手的宿主软件、以及制作过程中需要使用的VST软音源与用于后期混音的效果插件,再具备一些基本的电脑MIDI音乐制作的相关知识,就可以开始“独自一人”的DIY电脑音乐制作之路了。MIDI是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乐器数字接口)的缩写,是20世纪80 年代初,为了解决数字合成器与电声乐器之间的通信问题而提出的。MIDI 传输的不是声音信号, 而是音符的控制参数等指令, 它指示MIDI 设备要做什么,怎么做, 演奏哪个音符、多大音量、多大力度等等。而MIDI文件的实质,仅仅只是记录了一个通信标准数据,音乐代码或称作电子乐谱,而不是通常的数字音频波形,这些信息通常都是非常“死板”的、毫无“生机”的,这使得后期在借助波表合成器或音色源“奏”出声音时,不管是音符力度的强弱,还是乐曲速度所要体现的情绪变化、踏板的使用、以及音量包络、环境声场等细节上都毫无任何“人性化”可言,完全达不到作品本身的要求和听众的欣赏需要。所以,研究电脑MIDI音乐制作的人性化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只有真正掌握应用好MIDI制作的人性化处理技术,才能真正使得通过电脑MIDI音乐制作技术完成的作品,其效果达到甚至超过数字音频技术下的水准,使电脑音乐制作这项技术更为实用、普及。1、初识人性化1.1 一些基本概念1.1.1 MIDI的一般概念MIDI是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乐器数字接口)的缩写,是20世纪80 年代初,为了解决数字合成器与电声乐器之间的通信问题而提出的。MIDI 传输的不是声音信号, 而是音符的控制参数等指令, 它指示MIDI 设备要做什么,怎么做, 演奏哪个音符、多大音量、多大力度等等。而MIDI文件的实质,仅仅只是记录了一个通信标准数据,音乐代码或称作电子乐谱。1.1.2 宿主软件 宿主软件就是平常所说的数字音频工作站(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简称DAW),是一种能够将MIDI制作、录音、混音、视频处理等功能整合在一个软件中,并配合虚拟乐器插件、虚拟效果器插件所组成的一套功能强大的音乐制作、处理、交换的计算机系统。由于在电脑音乐制作中要大量的使用各种插件,而大多数插件自身无法独立运行,要依靠一个主软件,就像宿主体内的寄生虫或者是一部分,要依靠宿主来运行。因此也有了宿主软件的别称。从硬件角度来说,数字音频工作站的构成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部分:计算机控制部分,核心音频处理部分,数据存储设备及其它外设设备(如MIDI键盘、调音台、监听设备等);从软件角度来说,数字音频工作站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操作平台,音频处理界面,文件格式,第三方软件及其他相关软件(如后期母带处理插件、软音源等)。常用宿主软件有:Steinberg公司的Cubase、Nuendo;DigiDesingn公司的Pro Tools(需要强大的硬件支持);Cakewalk公司的SONAR;以及Apple公司的Logic Pro等。此研究课题主要用到的是Cubase。1.1.3 软音源与软音源插件软音源的前身是波表合成器,它是由现实中,通过乐器音色的高精度采样制作完成的,它能够代替硬件音源和现实乐器来发声,从而来实现录音与制作的需要。早期由于波表合成器音色效果差,而且不具备“实时响应”的能力,延迟厉害。因此,相当长一段时间,波表合成器只用于播放MIDI,根本不可能用于演奏和录音。随着制作与演奏的需要,软音源才因运而生,有的顶尖软音源甚至可以和真正的乐器媲美,如果使用这种音源,不管是演奏,还是录音都是一种享受。所谓的软音源插件,就是在制作演奏中,“插入”到音频工作站软件内来使用的各类乐器音源软件。1.1.4 最常用的控制改变 不管是用传统的MIDI输入设备与硬件控制器结合,还是在宿主软件里面直接输入,都要经常使用到常用的控制改变(CC),这里有四个的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即使是在最基本的音序工程中也会使用到它们。它们的作用是分别用来控制MIDI的音量(CC#7)、声像(CC#10)、调制(CC#1)和延音(CC#64)。看似简单的功能却可以在高级使用技巧中把你的MIDI工程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层次。下面我将逐一介绍。 音量,有时候也可以理解成力度大小,它使你能够直接通过音序器或是MIDI控制器来控制某一MIDI通道(这其中也包括在宿主软件中)的音量。与大多MIDI信息一样,它有128级的控制范围(0127),其中0是静音状态,127表示音量最大。虽然这不是唯一的方法,但是却是最直接的方法。声像用来控制某一MIDI通道在立体声声场中的声音定位。其数值范围为0127,其中64表示声像处在正中央,0表示极左,127表示极右。调制通常用来控制某一MIDI通道的颤音。在制作MIDI钢琴独奏上较少使用。延音通常分配给键盘控制器的延音踏板,在宿主软件中则可以通过钢琴卷帘窗精确到单个音的延音控制。实际操作中,踩下连接到你控制器上的延音踏板,就会发送一个参数值为127的CC#64;松开就会发送一个参数值为0的CC#64。效果则是,只要某一MIDI通道接收到值为127的CC#64,此时通道上已经被按下的音符就会被延音,直到一条新的信息(此条CC#64的参数值为0)被发送到同一个MIDI通道上。该信息通体效果与你在原声钢琴上踩延音踏板的效果一样。1.2 人性化处理的直观体现 或许你经被一张感人至深的CD唱片所打动,又或许是在现场被一场音乐会所吸引。这正是音乐所带来的魔力。音乐是一个由作曲家的创作,到演奏家(演员、歌唱家)的演绎,最后到听众耳中实现“二度创作”的过程,整个过程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学效应,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动力带来了听的共鸣?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同一段钢琴独奏材料(附于光盘中)的几种不同编辑信息下听觉效果的对比和下面在宿主软件(Cubase)中,各类信息的显示图示来探究答案。平实的力度编辑信息 没有节奏变化 左右声部没有力度层次!图1-1-1 试听一MIDI的力度信息没有变化的速度编辑信息 没有呼吸 没有节奏韵律!图 1-1-2 试听一MIDI的第一种速度信息不合乐曲意图的速度信息!图 1-1-3 试听一MIDI的第二种速度信息无任何踏板编辑信息! 图 1-1-4 试听一MIDI的踏板信息人性化的力度,大小准确,左右声部层次鲜明!图 1-1-5 试听二MIDI力度信息速度起伏符合乐曲需要,分句明显!图 1-1-6 试听二MIDI速度信息有了踏板信息,就有了和声背景铺垫!图 1-1-7 试听二MIDI踏板信息 通过对两段试听材料的试听效果与以上所列两种不同处理情况下的信息显示图例的对比,不难发现试听二(如图1-1-5至1-1-7所示)从听觉效果上明显和试听一(如图1-1-1至1-1-4所示)完全不同,试听一毫无任何美感可言,不仅左右手声部没有基本的层次感,而且给人的感觉根本不是钢琴的音色,反之,试听二从音色上就符合钢琴固有的帝王气质,乐曲的意境和思想,都比较接近作品本身的风格,符合欣赏的需要。1.3 人性化效果的定义与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 通过上述实践分析的结果,不难看出,其实所谓的人性化效果,是一种符合作品本身的创作意图,能够完美的表达出作曲家所要传达的乐思与意境,最终在听众的“二度创作”中,使之产生共鸣,进而能够真切体会到作曲家创作意图与思想生活的音响效果。然而,是什么因素从根本上影响了其中的表达过程呢?这其实就是探讨该如何有感情演奏(演唱)的问题,只不过在这里用于“演奏”(演唱)的乐器是宿主软件与软音源。音乐作品是一种心理产物,作曲家在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受自身生活环境的影响,用创作来流露自己的思想情感。就以古典曲目和浪漫派曲目为例,几乎随处可见用于指导演奏(演唱)的速度记号、力度记号、踏板记号、表情记号、乐思分句以及其它一些特殊意义的演奏记号,演奏者(演唱者)通过自己的理解和作曲家标于乐谱的提示,逐渐把无声的音符还原出来,表达给听众,然后听众也会由于其自身经历、体会、欣赏水平等因素的不同而产生不同层次共鸣。如果在演奏(演唱)的时候,不去注意这些,想当然的任意处理,就会大大的偏离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风格,思想和意境,到头来便难以打动听众,也就失去了欣赏的价值。因此,我们在用MIDI来制作音乐时,就要把住这些实际演奏中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这样才能使制作出来的音频在整体上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需要。反之,如果像试听材料一样,不去注意任何的表情记号、力度记号、速度记号的话,其最终的音频在效果上绝对是脱离作品本身风格的,在表达情感上呆板无力,最终毫无任何欣赏价值。2、电脑MIDI音乐制作的实践与应用 2.1 电脑MIDI音乐制作人性化处理的实际操作与应用 关于MIDI制作实际操作的问题,由于每个人所使用的宿主软件不一样,所以不可能每一种软件的使用都讲到,而且,就常用的宿主软件而言,各自的MIDI编辑功能也不一样,这里仅以Cubase为例,因为Cubase的MIDI编辑功能非常强大,用它作为例子,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除此之外,这里仅以钢琴独奏制作为例,因为,制作独奏声部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独奏声部处理的不好,内行人一听,就觉得不对头,不像制作多轨缩混,有时候还可以适当的“滥竽充数”,所以,只要制作好独奏声部,其它所有乐器的声部制作流程也大致类似,同样,多轨制作也就迎刃而解了。制作中用到的软音源为象牙钢琴音色,具有十层力度采样,这是我自己到目前为止所使用过的最好的钢琴音色了,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实际制作需要和硬件条件有所调整的选用其他钢琴音色。2.1.1如何获取MIDI信息获取MIDI文件的途径不是唯一的,常用是直接通过宿主软件外接MIDI键盘进行录制。(但是要强调的是,录制MIDI和录制音频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虽然它们操作很相似,但其实MIDI录制下的只是音符或者控制指令,而并非声音。)或者是直接用画笔工具直接输入。这两种方式一般比较适合多轨音频制作底鼓声部,通通鼓等用作节奏铺垫,但是却有一个弊端,就是输入精确度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都要用到量化功能,后期调整的比较多,熟练后则相对少一些,不适合制作大型独奏作品。根据本文的论证需要,我所使用的方法是通过专业的打谱软件先打谱,然后直接导出MIDI文件的方式而获取MIDI信息的,这样做的好处是更为直观,精确度高,左右手声部对位整齐,只要将所打乐谱校对无误,获取的MIDI信息也就是正确的,不用当心后期修改的问题。所以,建议制作大型曲目还是通过打谱软件来获取MIDI信息。这一过程所使用的打谱软件为Sibelius 6,界面如2-2-1所示。图 2-1-1 Sibelius 6 界面与所打乐谱2.1.2 MIDI的编辑将导出的MIDI文件导入Cubase中,就可以进行MIDI音符的编辑了,如图2-1-2所示。 图 2-1-2 导入后的MIDI文件在音轨中的显示 导入后双击MIDI片段,进入钢琴卷帘窗中去进行编辑,如图2-1-3所示。图 2-1-3 这个带钢琴键盘的编辑区域就是钢琴卷帘窗 2.2.钢琴卷帘窗的使用由于本文所涉及的是讨论MIDI制作的人性化处理,而具体MIDI信息的编辑,大多是要是依赖钢琴卷帘窗来完成的,所以,正确的使用钢琴卷帘窗就是表达人性化处理思想的关键,具体有以下几种使用技巧:2.2.1 MIDI音符的画笔输入钢琴卷帘窗是前面提到过的用画笔输入MIDI信息的窗口,如2-1-3所示,画笔输入也只是它最基本的功能,具体输入不是这里探讨的问题,不过有一点小技巧值得提出来,就是在乐谱中有跳音记号的音符,在这里可以适当的用画笔工具继续减少其时值(即改变显示音符的横向长短),虽然软件已经根据MIDI信息作了跳音记号处理,但是由于算法的原因,听觉上还是听不出明显的跳音处理,所以,继续减少音符的时值,就可以逐渐在听感上还原跳音的感觉了。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古典曲目当中,跳音有时候可以表达出活泼的思想情感和鲜明的乐思分句,灵活的使用这一处理技巧,可以大大的提高乐曲表现力。但要注意的是,同样不可过分的压缩其时值,压缩也是从音符的右端开始,跳音效果出来即可。2.2.2MIDI控制信息的编辑在这里不对所有的MIDI控制信息进行介绍。仅对本课题所涉及到的,能够直观影响人性化处理的控制信息的使用技巧进行介绍。在钢琴卷帘窗中,音符下面的部分是控制器信息的位置,这里默认显示的控制器信息是力度(Velocity),如2-1-4所示。图2-1-4 力度信息显示 在这里可以看到,每个MIDI音符都对应着下面的力度线。线越高。力度也就越大。同样颜色也会和MIDI音符一样随之改变。另外,可以用鼠标拖动音符窗和控制器窗之间的隔断来改变控制器显示的视图大小。力度信息的改变在人性化处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要根据手头的乐谱,严格按照力度提示(p、ppp、mp、f、mf、fff、sf等)及其表情术语(渐强、渐弱、突强等)来进行控制,左右手声部的力度要层次分明(既伴奏声部与主旋律声部),除开复调作品是左右手旋律交替出现以外,古典时期、浪漫派时期以及现代流行音乐,绝大大多数作品都是以主调为主,伴奏声部的力度层次不能高于旋律声部,要成比例的减小,这样才能突出乐思的分句流向和结构感觉。当然,具有一定的欣赏基础和鉴赏能力,是必需的,这样才能更快的找到感觉。接下来一个很重要的MIDI控制信息是CC#64,即为延音效果器,在钢琴声的制作中,效果等同于右踏板(延延音踏板),CC#64的界面如2-1-5所示。图2-1-5 CC#64控制界面延音踏板主要的作用是可以增强和声背景的过度铺垫,用的比较多的是古典乐派晚期作品、浪漫派作品、印象派作品和现代流行音乐,处理的时候除了要依照乐谱,处理好踏板的开关以外,没有标记的地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际的效果需要有所调整,一般在歌唱性乐句过渡时,由于要保持住和声氛围,需要在和声伴奏声部更换的同时换踏板,或者是依照乐谱,一个小节更换一次。在进行曲,英雄主义,以及那些辉煌的华彩乐段过渡时,要在和声伴奏声部“奏响”之后,在进行踏板处理,这样才不至于把和声弄的过于混浊,模糊了主旋律的线条。特别是印象派的作品更是如此,到处都是和声的游戏,踏板的使用就要难许多,这就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把自己当做一个听众,才能更好的把制作技巧应用到实际制作中去。CC#64理论上也是可以精确到每一个音符的,但是那样不实际,也没有必要,制作的时候要看准要处理的区域再输入信息,对于CC#64控制信息,唯一的遗憾在于踏板信息的深浅,效果的大小不能分层,只有固定的开和关(即127),这与实际的演奏差距还是有些大的,在实际的钢琴演奏中,由于是机械的实体乐器,右踏板的使用可分为深、中、浅三种基本层次,来制造不同的音响效果,越深,其它琴弦所产生的共振和谐波就会越大,和声铺垫就会越宽阔,反之,则效果没有那没明显,延音也消失的坏,这对于精细的乐思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宿主软件却不能表达到如此效果。2.2.3 MIDI速度控制信息 一首乐曲往往会有不同的速度和节拍,或者有着渐快、渐慢的速度变化。我们从试听一发现MIDI的速度是很死板的,无法像真实乐器那样变化自如,其实,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MIDI也完全可以做出很人性化的速度变化。下面我们来看看速度变化该如何调整。首先将Cubase SX控制条上的Tempo按钮点亮,激活速度编辑模式。然后在Project选项中选取Tempo Track(速度轨),或者直接快捷键Ctrl+T,即可打开速度编辑窗口,如图2-1-4所示,在这个窗口里,总想刻度为速度值,横向为时间值。在这里可以看到有橡皮、画笔等工具。使用画笔工具就可以直接在需要改变速度的地方进行速度更改。橡皮的作用则是修改不需要的或者错误的信息。速度窗中也有“吸附”按钮,点亮之后,用画笔输入速度控制点就可以精确到节拍上。图2-1-4 速度设置窗口在音轨窗口中画线有两种模式,如图2-1-5所示。默认为跳进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控制点之间是跳进的,比如从90120,是直接变化过去的(如2-1-4所示)。而斜坡模式则不同,它可以画出渐变的斜线,使速度逐渐过渡,如图2-1-6所示。 图2-1-5 图2-1-6 速度的调整,对于人性化的处理极为重要,我们所听到的试听一之所以感觉到死板,机械,除了力度和踏板之外,主要就是因为速度没有做到人性的处理,这点前文已做了专门的论述,在这里不作深入探讨,至于实际操作,除了要把谱面的速度提示人性的表现出来以外,自由速度的把握,同样与制作者的音乐修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平时要多听音乐唱片,留意打动人的地方演奏家是如何处理的(不仅仅是速度,还有力度。表情记号都要留意),这样积少成多,才可能在实战中灵光一现,做出人性化的处理,有时候,即便是一小处速度上的人性化处理,都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充分了解到上述几种技巧以后,制作者要多自行体会,动手实践才能逐步掌握MIDI的人性化处理,否则则是纸上谈兵,落入空谈。2.3 后期的缩混后期的混音对于一个好的音频作品是极为重要的,在上述的制作技巧调整完毕后,再添加进相应的乐器软音源音色,就要针对实际需要的现场环境和各种乐器的音色频率特点进行适当的均衡(EQ)、动态、延迟、混响等后期效果处理。这样做可以还原现实录音的环境效果与乐器的音色特点,使得在听感上更为人性化,最大限度的接近真人演奏的实际录音效果。在混音之前要稍微提到一下原声音色的选择。这点同样不可忽视,这里仅以钢琴音色为例,其它乐器大致上也是类似的。通常情况下,对于古典和爵士声部来说,需要选择一个更圆润、更醇厚和更温暖的音色,对于流行和摇滚声部来说,需要选择更锐利、更明亮的音色。如果钢琴需要特别突出的话(无论哪种风格),多数情况下更圆润的音色能带来更加真实的演奏感觉。 如图2-3-1至2-3-2所示,是所使用的象牙原声钢琴音色操作界面 图2-3-1图 2-3-2在混音阶段处理原声钢琴时主要有3个方面需要考虑:声像、均衡和混响(环境氛围)。这里所使用的效果器插件是Ozone4,在调整原声钢琴的声像定位时,主要要考虑两种选择:以演奏者的位置为出发点,或以听众的位置为出发点。选择前者,则钢琴低音区的声像将被定位到立体声声场的左侧,高音区定位在右侧。这种声像定位方式通常会更清晰,在与其他乐器混音时也稍容易一些。如果选择后一种声响处理方式,自由设置就更多一些。你可以将其在立体声声场中的声像完全颠倒过来,也可以减小立体声声像的宽度,在制作钢琴独奏曲时要尽量避免过宽的声像设置。一般而言,对于一些类型和风格音乐来说,立体声声像扩展到75到85的声场宽度是比较好的。用一点点均衡(EQ)去纠正采样本身的频率问题,或是避免在混音中与其他乐器发生频率干扰(比如遮盖)。因为原声钢琴能覆盖整个听觉范围,因此它经常会干扰配器(多轨混音)中的其他乐器。下面列出了一些能够通过均衡来改进原声钢琴的关键频率;衰减掉那些频率极低的声音,如50Hz一下的频率;提升80至150Hz这个频段的声音,可以加强钢琴的低音部分;如果钢琴的低频部分会有共振声,那么就衰减200至400HZ这个频段的声音; 通过提升4k至8Khz这个频段的声音,可增加钢琴声音的冲击力和临场感;提升8Khz以上频段的声音,可以提升空气声。处理好声像及均衡以后,就可以根据实际的制作需要添加必要的混响效果器了。对于混响来说,卷积混响比合成混响要好。卷积混响的优势在于它用真实环境的采样来制造出逼真的声学效果,是所有以采样为基础的原声音色(比如钢琴或弦乐)的最佳选择。混响量和混响长度的选择极大地依赖于音乐类型和编曲方法。古典音乐需要较长的混响时间,一般在2.3至3.2s之间。爵士乐则需要更亲近、更小的混响感觉,因此混响时间一般控制在2至2.5s之间。对于流行和摇滚等需要更有力、更直接的声音感觉的音色来说,混响时间要更短(1.7至2s)。至于钢琴声部,也要灵活变通,独奏和多轨混音下的混响绝对是不一样的,独奏的混响的发送量不能太大,反而,在多轨缩混中,钢琴的混响量可以适当提升,这样做可以让钢琴声部显得靠后一点,来突出人声声部,是的结构主次分明。综上所述,这些都是通常的设定,可以作为调试的起点和参照。具体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