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梁国的兴衰.doc_第1页
西梁国的兴衰.doc_第2页
西梁国的兴衰.doc_第3页
西梁国的兴衰.doc_第4页
西梁国的兴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梁国的兴衰西梁国也称梁国、梁王国春秋西梁国(公元前821(周宣王7年)-公元前641年),为周朝春秋战国时代的嬴姓诸侯国,始祖为“梁康伯”,梁康伯为秦国国君秦仲次子,秦国灭之。梁国位于今天的陕西韩城地区附近(韩城以南约二十华里的夏阳镇、芝川镇,芝川镇西少梁与东少梁两个村庄,古时统称少梁,是在韩城市西边的大梁山脚下,所以叫少梁),国都少梁城建立在梁山之东的一个相对平原的地带,位于现陕西现在此地仍保存有古梁国国都少梁城的遗迹。城墙大体是依川塬地形,用土夯筑而成,它自南至西、至北共 11公里长,成大半圆形(东靠黄河一边无城墙),城内面积约20平方公里。以少梁为中心,包括今龙亭、芝川、巍东三个乡镇的西少梁、东少梁、新城、瓦窑头、芝川、芝东、芝西、芝北、芝塬和城北等十余个自然村。少梁城城墙经过2800多年的风雨剥蚀、自然的和人为的破坏,现存只有一个基本轮廓,城墙外侧有城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城池。按周朝初期标准爵位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封地分别为: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但在公元前的841年周公摄政实行共和了十四年这段时间,把封地扩大化了,分别为: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一百里。梁康封国是周公摄政之后的二十年,按理应该有三百里封地。当时所说的三百里是以长宽都是三百里算的,也就是有九万平方里。梁国和邻国晋国交好,晋献公时,晋惠公逃到了梁国,梁国国君把女儿嫁给了晋惠公,生下了后来的晋怀公。公元前641年,秦国秦穆公借与晋国交战之机,率兵大举进攻梁国,因寡不敌众,少梁城被秦攻破。 梁国货币布币从公元前821年梁康伯受封立国算起,梁国国君历经梁康、梁辀、梁宏、梁僖、梁定、梁室、梁演三世七伯(其中辀、宏为子承父位,僖、定、室、演为弟承兄位)至公元前641年被秦国吞并,梁国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仅存在了180年。梁国灭亡后,梁国子孙纷纷外逃到晋国等地,开始了氏族艰难、漫长的迁徙、繁衍历程。世系国君名一世嬴康二世嬴辀三世嬴宏四世嬴僖五世嬴定六世嬴室七世嬴演另说:一世赢康 二世赢舟 三世赢宏 四世赢瑶余 五世梁哀伯赢益耳不过还有待考证, 180年的梁国不可能才出5位国君,至少都应该有10位以上才对!有待今后考古发现了!关于陕西韩城之“梁”,辞海、辞源、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汉语大字典是这样注释的:梁:周国名。嬴姓,伯爵,在今陕西韩城南,周封秦仲少子康于夏阳梁山,是为梁伯。公元前641年为秦所灭。秦时改称少梁。战国时又改称夏阳。宋人郑樵通志也认为:“梁氏,嬴姓,伯爵伯益之后秦仲,有功于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梁山,今为同州县,犹有新里城。新里,梁伯所城者。乐史云:新里在澄城,僖十九年,秦取之,子孙以国为氏。”这部分梁氏,在后来移居河东的不少。梁姓所用的“梁”字,在很早以前就出现了。其最早的含义是和土木工程的营造紧紧连接在一起的。“梁”是流水小桥,也是捕鱼的坝堰,梁姓先祖居住的陕西韩城又有不少形似桥梁的“梁山”,七沟八梁,无梁不成山。因此,仅从“梁”字的本身来看,就包含着许多动人的历史。 梁姓发源于夏阳, 成长于西北, 壮大于华南, 是中国第20位大姓。 在广东、广西、四川、山东、山西、江苏、湖南、湖北、福建、香港、澳门等地,集中了我国梁姓人口的90%以上。 梁姓人口不仅分布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而且分布在越南、朝鲜等地。美国、加拿大、法国也有梁姓人的身影。梁氏出自嬴姓,嬴姓起源于远祖伯益,伯益是舜时著名的历史人物,因辅佐舜调驯鸟兽和辅佐禹治理黄河,功绩卓著,被舜赐姓嬴氏,家族开始成为历史舞台上重要角色。但因后代子孙-恶来助纣为虐,残暴无道,被周武王诛杀,显赫一时的赢氏一族从此衰落,后人沦为下层平民,举族被迁徙到甘肃东部的天水地区服役扛活。经过了许多代,终于传到了另一位远祖高人-非子(嬴姓伯益传至第十六世孙),他继承家传绝学,在汧河、渭河之间驯养畜马,大力发展畜牧业,立下大功,周孝王很高兴,将秦地(今甘肃清水县,在戎狄间,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作为封邑赏给他,创建了一个小附属国-秦国,让他恢复赢姓,被周孝王封为侯伯。并让他接管嬴氏的祭祀,号称秦嬴,衰落了数百年的赢氏在非子手里重新开始崛起。大约在公元前845年,嬴非子的曾孙秦仲(前845年-前822年在位)世袭了秦国领主大位。传说秦仲长得膀大腰圆,勇猛善战,对周朝忠心耿耿,深得王室重视和喜爱。西周晚期,周厉王无道,西戎反对周朝王室,灭犬戎、大骆之族。当时,强大的西周政权已经是到了强弩之末,国力江河日下,少数民族乘机入侵周朝边界,掠夺周朝的财富和人口。特别是好战而强悍的西戎,更是掠夺成性,变本加厉,烧杀不止,无恶不作,成为西周朝的心腹大患。周王朝面临着严重的边患问题。公元前827年,周宣王登上王位之后,看到边境地区被外族骚扰的已经不成个样子,那里的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心中十分不忍。由于秦仲久居边境,熟悉西戎情况,又勇猛善战,国难当头,秦仲作为侯伯非子的曾孙,又被周宣王封为侯伯,大夫,并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就多次任用秦仲讨伐西戎。公元前822年春,秦仲受命再一次领兵伐戎,由于轻敌,不幸中敌埋伏,被西戎军包围在狭窄的山谷之中,滚木雷石齐下,他被乱石砸中,暴叫一声:“我没能把你们这些狗贼全部杀光,真是死不瞑目啊!”就壮烈牺牲了,他所率领的七千秦家军也几乎全军覆没。(征讨西戎时不幸被杀,只可惜秦仲“出征未捷身先死”,刚一与西戎交战,就命丧黄泉)。 秦仲(是秦国国君)有五个儿子(历史文献上只有长子秦其(秦庄公),次子(第二儿子),他们分别为:秦襄(史书称秦伯,追谥庄公)、秦福、秦禄、秦寿、秦庆),个个都是铮铮硬汉,长子秦其沉稳雅重、果敢善战;次子秦康天资聪敏,足智多谋,是秦国的主心骨、顶梁柱。秦仲牺牲的消息传到秦国,秦国上下一片悲声,兄弟五人个个哭得泣不成声,发誓要继承父亲的遗志,消灭西戎,给父亲报仇雪恨。但由于秦仲的这次失败,秦国的兵力已损失殆尽,无法与西戎抗衡,只有求周天子发兵。于是,兄弟五人立刻动身前往都城丰镐,要求觐见天子周宣王。周宣王被他们的勇气和孝心深深打动,立即召见了他们,将自己嫡系的七千精兵交给他们,拨给他们7000匹良种战马,派大臣伯氏监军,命令秦氏兄弟再次讨伐西戎。兄弟五人立即马不停蹄的返回秦国,动员国内全部剩余的兵力,加上京城的七千精兵,总共约一万人。公元前821年春,兄弟五人皆身穿白衣白袍,齐聚父亲灵前誓师出征,长兄秦其站在祭祀台上,怒发冲冠,气势如虹,对着下面的一万将士高声喊道:“我奉周王之命,讨伐西戎。我们一定要打败西戎,为老领主报仇,大家有信心吗?”全体将士齐声振臂高呼:“有!打败西戎,替老领主报仇!”声震九霄,气贯长虹,士气锐不可当。到达边境后,监军伯氏与兄弟五人开会商议作战方案,老二秦康献策说:“西戎兵将众多,粮草充足;我军兵少将寡,加之远道攻敌,粮草不济。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若想取胜,不宜打持久战、阵地战,必须采取闪电突袭,各个击破,分头歼灭的战术,首先应攻击猃狁(xin、yn)老巢,打乱他们的指挥系统”。于是,大家采纳了秦康的意见,命令全军偃旗息鼓,连夜奔驰,用了一昼夜的时间,悄悄来到了西戎都城。兄弟五人常来西戎,熟知西戎人习惯和地理情况,很快就摸到了西戎主力部队的驻扎之地,趁着夜黑风高直扑敌营,秦康指挥军士在营内四处放火,秦其身先士卒,一马当先,直闯敌营中军大帐,将士们个个如猛虎下山,蛟龙入海,刀砍戈刺,以一当十,如入无人之境,似狂风扫秋叶一般,兵刃所到到处,敌人一个个应声倒下,将士个个血染征袍,变成血人。仅一个多时辰,胜负已见分晓,西戎军队扔下大营和无数尸体,狼狈逃走,这一仗彻底摧毁了西戎主力部队,歼敌五千余人,缴获武器、车马及辎重粮草无数,遏制了戎人的猖獗势头。随后,兄弟五人带领将士乘胜扩大战果,一路追杀,从西戎手中夺回了被西戎占领了二十多年的西垂,把敌人追到大漠深处,大获全胜,将陇上秦域同西垂地区联成了一片,重新控制了陇山以西的局势,解除了西戎对西周的威胁,于是胜利班师回国。秦仲五子果然没有辜负周宣王的一片苦心,奋勇杀敌,大败西戎,威名远扬。终于获胜,恢复了被侵占的疆土。长期以来,周宣王为西戎屡屡犯境伤透了脑筋,寝食不安,伐戎一直是朝廷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在周宣王眼中,安定边境比国内平乱还要重要得多,谁能打败和赶走西戎,谁就是大英雄、大功臣。当听到秦其、秦康兄弟五人大捷的消息,周宣王喜出望外(大喜),亲自出城十里,隆重迎接凯旋归来的秦氏兄弟,同时大筵三日,为伐戎英雄接风庆功。 秦氏兄弟立下如此大功,该如何赏赐,周宣王想到了一个一举两得的好主意,将国都外围与西戎之间,边患严重地区的土地赏给秦氏兄弟,即还了人情,又能使秦作为阻挡西戎入侵挡箭牌。于是,周宣王七年(公元前821年)秋,周宣王下令,让秦其正式继承其父秦仲的职位,历史上称为庄公;把这次战役夺回的,其祖先大骆繁衍生息的地盘-西犬丘奖赏给了他;同时任命他担任西垂大夫(今甘肃礼县东北)。 秦康由于战功卓著,也受到了周宣王的特别嘉奖,被封为“伯” 爵,并封地于夏阳梁山(今陕西省韩城市附近)组建梁国。古人以国为氏,标志着中华民族又诞生了一个新的氏族梁氏,从此,秦康(名庆)也改称为梁伯或梁康,梁康伯。正式从秦氏家族中分离出来。这次受赏,梁伯可以说是最大的赢家,得到了两件珍贵礼物,一是封爵,一是赏地,这空前的奖赏,足以说明他在那次伐戎战役中所作贡献的价值。按周朝初期标准,爵位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尽管才是三等爵,是个小国,但已成为诸侯一成员,相当于现在的自治区主席,是省部级干部了,他过去无任何政治名份,一下子有了省部级的头衔。西周是一个非常重视政治名分的社会,有了这个政治名分,就取得了跟诸侯(包括他哥哥的秦国)平起平坐的地位,真可谓青云直上。 梁伯的封地位于今天的陕西韩城南部地区,据孟子.万章篇记载,周朝爵位封地标准分别为: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按律学新说所说换算,周代一里为现在市里的8316,约4158米,梁国应该有29.1公里见方,约847平方公里领土。梁伯把他的国都建立在梁山之东的一个相对平原的地带(现陕西韩城以南约二十华里的夏阳镇、芝川镇(芝川镇西少梁与东少梁两个村庄,古时统称少梁,是在韩城市西边的大梁山脚下,所以叫少梁)一带),现在此地仍保存有古梁国国都少梁城的遗迹。城墙大体是依川塬地形,用土夯筑而成,它自南至西、至北共 11公里长,成大半圆形(东靠黄河一边无城墙),城内面积约20平方公里。以少梁为中心,包括今龙亭、芝川、巍东三个乡镇的西少梁、东少梁、新城、瓦窑头、芝川、芝东、芝西、芝北、芝塬和城北等十余个自然村。少梁城城墙经过2800多年的风雨剥蚀、自然的和人为的破坏,现存只有一个基本轮廓,城墙外侧有城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城池。在瓦窑头村西少梁城的夯土层中发现有人的骨架,城墙内侧发现颈带铁钳、侧身屈肢的奴隶骨架,当时身负苦役的奴隶的惨痛情状可见一斑。 在梁康伯的领导下,梁国积极引进人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从近代出土的梁伯敔簋、梁伯戈、梁邑币等文物,展示了当时梁国发达、高超的冶炼和青铜制造技术水平,这些都对梁国后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梁伯在少梁都城以外扩充了自己的领土,但经营不住,起了个名子叫新里,秦国马上出兵占领了新里,并驻扎了军队。这是发生在公元前642年到前641年的事情,也就是秦灭梁的前奏曲。1989年至1994年在芝川和吕庄砖厂及城古村都出土过梁半?“古钱币。在少梁城附近曾出土两件提梁陶盆,形制相同,其中一件腹部阴刻“祖梁”二字,这是梁姓出自韩城,奉梁康为始祖最具说服力的证据。周宣王之后周幽王昏庸无道,西戎、犬戎与申侯联合伐周室杀幽王于骊山脚下。秦仲的孙子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并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洛阳王城公园一带)。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即位把秦襄公列为诸侯,赐于歧西之地,因为秦仲的小儿子嬴康也参加了这次救周行动,所以同时将秦襄公的叔父嬴康封到梁,即今陕西韩城市南10公里的芝川镇附近,即现在的东、西少梁、瓦窑头、芝川、芝塬一带。梁国的封地叫梁,嬴康至梁后,逐扩大地盘至后来的少梁城。西晋张华在博物记中感慨地说:“梁伯好士功,今梁多有城!”当时,都是以国为氏,所以梁的始君名康亦叫梁康,梁姓尊梁康为始祖。爵位是伯,忠孝伯爵的官衔,又称梁伯国。梁伯国存在了180年(从公元前821-641年算起),秦惠王十一年,将少梁更名为夏阳。 梁伯国(梁康)与秦同祖,姓嬴氏,前期亲秦,后期又与晋关系密切。秦晋婚恋后,国事往来又有扩展。但梁国毕竟是个小国,又位于秦国和晋国之间,而且地处黄河的津梁渡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弱肉强食的东周春秋时代,为了生存下来,梁国后来的历代国君都采取了统一的外交政策,就是与一河之隔的强大邻居-晋国结盟。为了落实这一外交政策,巩固和加强两国之间关系,梁伯国君梁辀伯把自己一个叫敬的儿子留在梁,把自己的小儿子爱送到晋国去侨居(移居晋地)、结婚生子。爱的后代子孙梁弘、梁由糜、梁益耳等优秀人物,先后成了晋国的大臣,效忠晋君。跻身于晋国的上层贵族社会。公元前770年,晋献公卒因骊姬作乱,其儿子夷吾逃奔梁国避难。夷吾在梁国的四年间,公元前654年,梁国君主梁演伯把自己的女儿梁嬴嫁给了晋国太子夷吾,成了继位后晋惠公的老丈人;梁嬴生有男、女两个孩子,男取名圉,女取名妾,生的儿子子圉(y) 后来又当上国君,成了晋怀公,这样,梁伯国君又成了晋国国君的外祖父。历史上把这段两国之间的婚恋关系,称为“秦晋之好”。后来,人们泛指两事合壁或两事相宜称之为“结为秦晋之好”。春秋时,梁康伯的后人梁伯好大喜功( “好土功,治城沟”),经常在封邑内动用了大量的奴隶大兴土木,修建宫室,筑城凿地,修筑少梁城。少梁城的面积约有20多平方公里。一个弱小的诸侯国修筑了偌大的城池,繁重的劳役使得奴隶们疲惫不堪,人心背向,搞得百姓怨声载道,痛苦不堪。引起了奴隶的逃跑和反抗。老百姓承受不了繁重的劳役和赋税,纷纷逃亡国外。中国历史上重大的奴隶暴动的一例就发生在梁国的都城少梁。正因为梁伯执行的内政和外交政策,才导致了梁伯国的灭亡。史家评论说,这是梁伯咎由自取。秦国在梁伯国建国初期,也是个弱国,又原本是亲兄弟之国,两国之间出现点矛盾,秦国也不深究,梁伯国也不计较,喝一顿酒就化解了,无刀兵相见之忧。后来随着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国强君尊,变得越来越蛮横、傲慢起来,虽然与梁国是同宗兄弟之国,但久不走动交往,早已生疏,情断义绝了。而梁伯国由于一心讨好晋国,在国际事务处理上,均无条件站在晋国一边,因此也就严重戳伤了西边邻居秦国的尊严,大大地得罪了秦国。在多次受到秦国警告、威胁的情况下,为了防范秦国的进攻,不得不违心地加大军费开支和军事工程基本建设规模,修高城墙、挖深战壕,同时还建了一座前卫防御堡垒新城新里。为了激励百姓多服劳役,加大了宣传力度,反复告诫百姓“赶紧挖啊,挖好了战壕才能防备秦兵的入侵啊!”、“快挖啊,秦兵可能就要来了啊!”。但是这一切努力都未能阻止秦国的扩张野心和侵略步伐。春秋僖公十九年记载公元前641年,梁国为秦国所灭。秦国秦穆公借与晋国交战之机,率兵大举进攻梁国,因寡不敌众,梁国土崩瓦解,少梁城被秦攻破,改名为少梁。秦惠文王十一年,即公元前307年,将少梁更名为夏阳。梁国国君的后代子孙为怀念故土先祖,沿用原来的国名“梁”作为为姓氏,形成梁氏。所以,梁康就成了“梁”姓的始祖。梁氏族人称他为“叔鱼公”。史称梁姓正宗。是为陕西梁氏。村有根,水有源。梁伯国距今有二千八百多年,西、东周之交的梁带村古墓群距今有两千多年,期间,梁伯国存在的180年,正好是梁国与梁带村古墓群时差的夹缝;梁伯国后来因战乱或其它缘故,比如,少梁地处黄河、澽水、芝水夹角的潮湿地带,不是建造莹墓的理想地方,而移居异地息栖,不无道理;据实,今少梁虽是梁姓的始发地,但并无梁姓,而位于韩城东北部6.5公里的梁带村则是当地现存最大的梁姓古老村庄,距今少梁仅6.5公里,且古少梁城周围从未发现距今两千多年西、东周之交的大臣墓地,也非偶然;作为古战场的梁国,自然应存留战事用的兵、马、刀、枪、剑、戟之类,这与时下梁带村古墓群中已发现的“兵马俑”,有着本质的关系;现发现的梁带村古墓群中的芮国公子墓,是因为梁国公子芮伯曾与梁伯等一起伐晋曲沃武公,因此,芮“借宿”此地,也非偶然。梁带村古墓群未被盗挖也与梁姓后氏子孙护墓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更多的事实证明,梁带村古墓群就是梁伯国后裔梁姓的祖莹无疑。当地志书载:元初梁姓始祖名惠“镇桢州,风景之宜,因宅之,肇吾村者其自也”。梁带村,东临黄河,北靠沟,南为壕,四周筑有城墙;现存南、西城墙和东、西砖洞门。梁带村278户,1200人,其中梁姓占80%。城内有禹王庙,规模宏伟、建筑精良,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正殿一座,单檐悬山顶,布筒瓦、雕花琉璃脊,面阔五间,属元代建筑,梁下墨书题记“万历六年布政司承差梁邦彦”重修。献殿,石雕盘龙柱;戏楼,十字歇山顶。民间流传“西原的潦池,下干谷的庙,梁带村的台子四角翘”。献殿、戏楼可惜今已不存。梁带村原有梁姓祠堂十多处,现仅存梁元祠堂,院内北房为五间大厅,走马门楼门楣木刻“明经进士梁公家庙”。少梁是古战场。少梁是黄河西岸的一个水陆要塞。这里有有名的黄河少梁渡口,是东西水路交通的枢纽。这里有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路,是南北陆路交通唯一的通道。少梁成为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故在古代列国纷争或群雄割据中,这里都是兵家必争的形胜要地。成为秦、晋,秦、魏多次激烈战争的主要战场。春秋战国时期,晋取少梁而兴, 魏献西河、少梁而衰。秦晋、秦魏在这里进行了长期的拉锯战。所以,它便成为古代军事上兵家的必争之地,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少梁事最多,仅战争方面就多达十七处。历史上有秦晋、秦卫之战多为脍炙人口。公元前757年晋文侯灭韩侯;公元前718年,左传桓公12年,梁伯受了周桓公的命令,与虢仲、芮伯、荀侯、贾侯联合伐晋国的曲沃武公。自公元前641年秦灭梁后,在少梁城附近发生了多次争夺少梁的战争。秦灵公六年魏文侯攻少梁,秦击之。秦灵公七年与魏战少攻魏少梁,魏文侯八年再次攻少梁。赵成侯十二年秦攻魏少梁,赵救之。秦献公二十三年与魏、晋战少梁,虏其将公孙痤。秦孝公八年与魏战元里(少梁城西南方),斩首七千,取少梁。又韩信为左丞相,击魏从芝川木罂渡,早袭安邑(今朝邑);魏王豹引兵迎信,信遂虏其豹为河东郡。史记记载的大战役就有六次。 第一次即前述公元前645 年秦晋韩原之战,秦虏晋惠公。晋惠公归国,献河西地于秦。秦占据260年;魏复强,夺秦河西之地,魏占据55年;公元前330年,河西彻底归秦所有。第二次为公元前617 年,晋伐秦,取少梁。三家分晋,河西地归于魏,魏筑长城以御秦。第三次为公元前418 年,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