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级涡轮蜗杆减速器的设计.doc_第1页
单级涡轮蜗杆减速器的设计.doc_第2页
单级涡轮蜗杆减速器的设计.doc_第3页
单级涡轮蜗杆减速器的设计.doc_第4页
单级涡轮蜗杆减速器的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成教 成教 题题 目 目 单级涡轮蜗杆减速器的设计单级涡轮蜗杆减速器的设计 院院 系系 专专 业 业 姓姓 名 名 学学 号 号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二 一二 年 三 月 十五 日 毕业设计 论文 任务书 学生姓名学号 专 业 院 系 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单级涡轮蜗杆减速器的设计 任务与要求 本设计是需要完成一整套单级涡轮蜗杆减速器的制作 流程 要求在设计中完整的设计出各个环节的的制作要求 使此设计在实践应用中能完整的完成该设计的制作要求 工作条件 单向运转 连续工作 空载起动 载荷 平稳 三班制工作 减速器使用寿命不低于 10 年 输送 带速度允许误差位 5 完成时间段 院 系 审核意见 毕业设计 论文 进度计划表 日 期工 作 内 容执 行 情 况 指导教师 签 字 12 月 15 日 至 12 月 25 日 选题 12 月 26 日 至 1 月 2 日 论文提纲写作 1 月 3 日 至 2 月 15 日 初稿写作 2 月 15 日 至 2 月 29 日 二稿写作 3 月 1 日 至 3 月 10 日 定稿并上交论文的电子文稿 3 月 10 日 至 3 月 15 日 做好论文评阅准备 教师对进 度计划 实施情况 总评 签名 年 月 日 本表作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 毕业设计 论文 中期检查记录表 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 单级涡轮蜗杆减速器的设计 学生姓名 董博 学号 2009224352 专业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学生填写 指导教师姓名 邓文亮职称 讲师 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工作量饱满 一般 不够 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难度大 适中 不够 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涉及知识点丰富 比较丰 富 较少 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价值 很有价 值 一般 价值不大 学生是否按计划进度独立完成工作 任务 学生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进度填写情况 指导次数 学生工作态度 认真 一般 较差 其他检查内容 存在问题及采取措施 检查 教师填写 检查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院 系 意见 加盖公章 年 月 日 摘 要 本次是设计一个蜗轮蜗杆减速器 减速器是用于电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的独立的 闭式传动装置 本减速器属单级蜗杆减速器 电机 联轴器 减速器 联轴 器 滚筒 本人是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完成的 本设计内容包括 任务设计书 参数选择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 电动机的选择 运动参数计算 蜗轮蜗杆传动设计 蜗杆 蜗轮的基本尺寸设计 蜗轮轴的尺寸设计与校核 减速器箱体的结构设计 减速器其他零件的选择 减速器的润滑等和 A2 图纸装配图 1 张 A4 图纸的零件图 2 张 设计参数的确定和方案的选择通过查询有关资料所得 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辅助制造 CAD CAM 技术是当今设计以及制造领域广泛采用的先进技术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将进一步深入地对这一技术进行深入地了解和学习 本文主要介绍一级蜗轮蜗杆减 速器的设计过程及其相关零 部件的 CAD 图形 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计算机辅 助设计及辅助制造 CAD CAM 技术是当今设计以及制造领域广泛采用的先进技术 能清楚 形象的表达减速器的外形特点 关键词 电机 联轴器 减速器 Abstract Time is the reduction gear designing a worm gear worm originally reduction gear is a dyadic actuator be used for electric motor with independent shutting between the working machine Reduction gear belongs to electric motor shaft coupling reduction gear shaft coupling cylinder single stage worm reduction gear I am to be completed guided by direction teacher Content includes that curriculum design The mission designs that the book the parameter choose Population designs the electric motor choice the motion parameter calculate an actuator worm gear worm drive designs that the worm fundamental worm gear dimension design that design and proofread snail wheel axle dimension the reduction case physical design reduction gear other the part choice the reduction gear lubrication waits for 2 to compose in reply 1 A2 drawing sheet assembling picture A4 drawing sheet part pursues Design that parametric ascertaining that and the scheme choice pass inquiry in connection with data gains Computer aid worm gear worm reduction gear machinery design computer aid design and the auxiliary fabrication CAD CAM technology are nowadays to design and create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that the field adopts broadly go into passing a problem with know about and study about being in progress further throughly thorough to this one technology The one level worm gear worm reduction gear design process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is introduced mainly and their relevance zero the component CAD artwork Computer aid design CAD computer aid design and auxiliary fabrication CAD CAM technology are nowadays to design and create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that the field adopts broadly can understand that image s external form expressing reduction gear characteristic The design place of mainly according with level mistake producing design call for being confined to an author begin to learn and being inappropriate being reduction gear s turn hopes that teacher criticism makes a comment KEYKEY WORD WORD Electrc engine Coupling Reducer 目录目录 第一章 带式运输机的传动装置的设计 1 第一节 带式运输机的工作原理 1 第二节 工作情况 1 第三节 设计数据 2 第四节 设计内容 2 第二章 总传动方案与电动机的选择 3 第一节 传动方案的选择 3 第二节 传动方案的分析 3 第三节 电动机功率的确定 4 第四节 确定电动机的转速 4 第三章 传动装置运动及动力参数计算 6 第一节 各轴的转速计算 6 第二节 各轴的输入功率及转矩 6 第四章 蜗轮蜗杆的设计及其参数计算 8 第一节 传动参数 8 第二节 蜗轮蜗杆材料及强度计算 8 第三节 计算相对滑动速度与传动效率 9 第四节 热平衡计算 9 第五节 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 10 第五章 轴的设计计算及校核 11 第一节 输出轴的设计 11 第二节 轴的结构设计 15 结论 21 致谢 22 参考文献 23 附 录 24 1 第一章第一章 带式运输机的传动装置的设计带式运输机的传动装置的设计 第一节第一节 带式运输机的工作原理带式运输机的工作原理 1 电动机 2 带传动 3 齿轮减速 4 轴承 5 联轴器 6 鼓轮 7 运输带 图 1 1 带式运输机的传动示意图 第二节第二节 工作情况工作情况 工作条件 两班制 连续单向运转 载荷较平稳 室内工作 有灰尘 环境最 高温度 35 使用折旧期 8 年 检修间隔期 四年一次大修 两年一次中修 半年一次小修 动力来源 电力 三相交流电 电压 380 220V 运输带速度容许误差 5 2 第三节第三节 设计数据设计数据 表 1 1 设计数据 运输带工作接力 F N 运输带工作速度 m s 卷筒直径 D mm 23001 5500 第四节第四节 设计内容设计内容 一 电动机的选择与运动参数计算 二 斜齿轮传动设计计算 三 轴的设计 四 滚动轴承的选择 五 键和连轴器的选择与校核 六 装配图 零件图的绘制 七 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 八 减速器总装配图一张 九 齿轮 轴零件图各一张 十 设计说明书一份 3 第二章第二章 总传动方案与电动机的选择总传动方案与电动机的选择 第一节第一节 传动方案的选择传动方案的选择 采用一个单级蜗杆减速器传动装置传动 如下图所示 图 1 2 单级蜗杆减速器传动装置传动 第二节第二节 传动方案的分析传动方案的分析 该工作机采用的是原动机为 Y 系列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 是一般用途的全封闭自扇冷式电动机 电压 380 V 其结构简单 工作可靠 价格 低廉 维护方便 另外其传动功率大 传动转矩也比较大 噪声小 在室内使用比 较环保 传动装置采用单级蜗杆减速器组成的封闭式减速器 采用蜗杆传动能实现 较大的传动比 结构紧凑 传动平稳 但效率低 多用于中 小功率间歇运动的场合 工作时有一定的轴向力 但采用圆锥滚子轴承可以减小这缺点带来的影响 但它常 用于高速重载荷传动 所以将它安放在高速级上 并且在电动机心轴与减速器输入 轴及减速器输出轴与卷筒轴之间采用弹性联轴器联接 因为三相电动机及输送带工 作时都有轻微振动 所以采用弹性联轴器能缓冲各吸振作用 以减少振动带来的不 必要的机械损耗 4 第三节第三节 电动机功率的确定电动机功率的确定 一 工作机各传动部件的传动效率及总效率 查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表 9 2 可知蜗杆传动的传动比为 1 1 40 10i 蜗杆 又根据 机械设计基础 表 4 2 可知蜗杆头数为 由表 4 4 可知蜗杆传动的 2Z1 总效率为 82 0 75 0 蜗杆 1 2 查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表 9 1 可知各传动部件的效率分别为 995 0 99 0 联轴器 1 3 97 0一对 轴承 1 4 97 0 94 0 卷筒 1 5 工作机的总效率为 74 0 65 0 22 卷筒轴承蜗轮蜗杆联轴器总 1 6 二 电动机的功率 kw Fv Pw45 3 1000 5 12300 1000 1 7 所以电动机所需工作效率为 kw P P w d 3 5 65 0 45 3 min max 总 1 8 第四节第四节 确定电动机的转速确定电动机的转速 一 传动装置的传动比的确定 5 查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书中表 9 2 得各级齿轮传动比如下 40 10 蜗杆 i 理论总传动比 40 10 蜗杆总 ii 二 电动机的转速 卷筒轴的工作转速 min 3 57 500 5 1100060100060 r D v n 滚筒 所以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为 min 2292 573 3 57 40 10 rinnd 总滚筒 1 9 根据上面所算得的原动机的功率与转速范围 符合这一范围的同步转速有 750 r min 1000 r min 和 1500 r min 三种 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的尺寸 质量 及价格等因素 为使传动装置结构紧凑 决定选用同步转速为 1000 r min 的电动机 其主要功能表如下 表 1 2 电动机的主要功能表 电动机型号额定功率 kW 满载转速 r min 起动转矩 额定转 矩 最大转矩 额定转 矩 Y132M2 65 59602 02 0 6 第三章第三章 传动装置运动及动力参数计算传动装置运动及动力参数计算 第一节第一节 各轴的转速计算各轴的转速计算 一 实际总传动比及各级传动比的他配 由于是蜗杆传动 传动比都集中在蜗杆上 其他不分配传动比 则总传动比 i 75 16 3 57 960 n n i w m 3 1 所以取 17i 总 二 各轴的转速 第一轴转速 r min960nn m1 3 2 第二轴转速 r min5 56 17 960 n n n 1 2 总 3 3 第二节第二节 各轴的输入功率及转矩各轴的输入功率及转矩 第一轴功率 kW25 5 99 03 5PP d01d1 联轴器 3 4 第二轴功率 kW2 48 025 5 PPP 112d2 蜗杆 3 5 7 第三轴功率 kW03 4 99 0 97 0 2 4PPP 223d3 联轴器轴承 3 6 电动机轴的输出转矩 mmN1027 5 960 3 5 1055 9 n P 1055 9 T 46 m d6 d 3 7 第一轴转矩 mmN1022 5 960 25 5 1055 9 1055 9 n P 1055 9 T 466 1 16 1 3 8 第二轴转矩 mmN101 7 5 56 2 4 1055 9 n P 1055 9 T 56 2 26 2 3 9 第三轴转矩 mmN1081 6 5 56 03 4 1055 9 n P 1055 9 T 56 w 36 3 3 10 将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结果进行整理并列于下表 表 1 3 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结果 轴 名功率 P kW转矩 TN mm 转速 n r min 传动比i效率 电机轴 5 3 4 5 27 10 960 minr 11 第一轴 5 25 4 5 22 10 960 minr 10 99 第二轴 4 2 5 7 1 10 56 5 minr 170 80 卷筒轴 4 03 5 6 81 10 56 5 minr 10 95 8 第四章第四章 蜗轮蜗杆的设计及其参数计算蜗轮蜗杆的设计及其参数计算 第一节第一节 传动参数传动参数 蜗杆输入功率 P 5 3 kW 蜗杆转速 min r960n1 蜗轮转速 min r5 56n2 理论传动比 i 16 75 实际传动比 i 17 蜗杆头数 2Z1 蜗轮齿数为 34217 ZiZ 12 蜗轮转速 min r 5 56 17 960 i n n 1 2 4 1 第二节第二节 蜗轮蜗杆材料及强度计算蜗轮蜗杆材料及强度计算 减速器的为闭式传动 蜗杆选用材料 45 钢经表面淬火 齿面硬度 45 HRC 蜗 轮缘选用材料 ZCuSn10Pb1 砂型铸造 蜗轮材料的许用接触应力 由 机械设计基础 表 4 5 可知 H 180MPa 估取啮合效率 1 0 8 蜗轮轴转矩 665 1 1 2 2 5 25 0 8 9 55 109 55 107 1 10mm n56 5 P TN 4 2 载荷系数 载荷平稳 蜗轮转速不高 取 K 1 1 计算 2 1 m d 值 2 2 12 2 480 m d H KT Z 2 53 480 1 1 7 1 10mm 34 180 3 4804mm 4 3 模数及蜗杆分度圆直径由 机械设计基础 表 4 1 取标准值 分别为 9 模数 m 8 mm 蜗杆分度圆直径 1 d80mm 第三节第三节 计算相对滑动速度与传动效率计算相对滑动速度与传动效率 蜗杆导程角 1 1 mz8 2 arctanarctan11 31 d80 4 4 蜗杆分度圆的圆周速度 11 1 d n80 960 m s4 02m s 60 100060 1000 4 5 相对活动速度 1 s 4 02 4 098m s coscos11 31 4 6 当量摩擦角取 v 2 302 5 验算啮合效率 1 v tantan11 31 081 tantan 11 312 5 与初取值相近 4 7 传动总效率 1 0 960 96 0 810 78 总 在表 4 4 所列范围内 4 8 第四节第四节 热平衡计算热平衡计算 环境温度取 0 t20 C 工作温度取 t70 C 10 传热系数取 2 t k13 mWC 4 9 需要的散热面积 122 t0 1000110005 3 10 78 m17 94m ktt137020 P A 4 10 第五节第五节 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 表 1 4 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 表 1 4 蜗杆分度圆直径 蜗杆齿顶圆直径 蜗杆齿根圆直径 蜗 杆 导 程 角 蜗 杆 齿 宽 蜗轮分度圆直径 蜗轮 喉圆 直径 蜗轮齿根圆直径 蜗轮 外圆 直径 蜗轮咽喉母圆半径 蜗 轮 螺 旋 角 蜗 轮 齿 宽 中 心 距 1 80dmm 111 22802 896 aa ddhdmmm 1111 22 4802 4 860 8 ff ddhdmmm 所以 1 1 8 2 tan0 2 80 mz mm d 11 31 12 11 50 0811 50 08 348113 76bzmmm 22 8 34272dmzmm 222 228 342288 aa ddhm zmm 222 22 48 342 4252 8 ff ddhm zmm 22 1 5272 1 5 8284 ea ddmmm 2 2 288 17632 22 a g d ramm 与蜗杆螺旋线方向相同11 31 21 0 70 7 9667 2 a bdmm 1212 808 34 176 222 dddmz amm 11 第五章第五章 轴的设计计算及校核轴的设计计算及校核 第一节第一节 输出轴的设计输出轴的设计 一 选择轴的材料及热处理 考虑到减速器为普通中用途中小功率减速传动装置 轴主要传递蜗轮的转矩 其传递的功率不大 对其重量和尺寸无特殊要求 故选择常用的 45 钢 调质处理 二 初算轴的最小直径 已知轴的输入功率为 5 25kW 转速为 960 r min C 值在 106 118 间 所以输出轴的最小直径 33 1 5 25 11820 8 960 P DCmm n 5 1 但是 由于轴上有 1 个键槽 计入键槽的影响 1min 20 8 1 3 21 4Dmm 5 2 已知输出轴的输入功率为 4 2kW 转速为 56 5r min 则 输出轴的最小直径 33 2 4 2 11849 6 56 5 P DCmm n 5 3 由于轴上由 2 个键槽 故 2min 49 6 17 53 1Dmm 5 4 已知卷筒轴的输入功率为 4 03kW 转速为 56 5r min 则 12 卷筒轴的最小直径为 33 4 03 11848 9 56 5 P DCmm n 5 5 三 联轴器的选择 一 载荷计算 已知蜗杆轴名义转矩为 4 5 22 10 N mm 由于蜗杆减速器的载荷较平稳 按转矩变化小考虑 取工作情况系数 k 1 3 蜗杆轴计算转矩 44 11 1 3 5 22 106 8 10 c TkTN mm 5 6 已知蜗轮轴名义转矩为 5 7 1 10 N mm 卷筒轴计算转矩为 5 6 82 10 N mm 所以 蜗轮轴计算转矩 55 22 1 3 7 1 109 23 10 c TkTN mm 5 7 卷筒轴计算转矩 55 33 1 3 6 82 108 87 10 c TkTN mm 5 8 二 选择联轴器的型号 查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表 14 2 可知 电动机轴的直径 38Dmm 轴长 80Emm 蜗杆轴直径 21 4dmm 查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表 13 1 可知 蜗杆轴的输入端选用 LH3 型弹性柱销 联轴器 联轴器标记 LH3 联轴器 1 38 82 30 60J GB T 5014 公称转矩 630 n TN m 许用转速 5000 minnr 13 查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表 13 1 可知 蜗轮轴的输出端选用 LH4 型弹性柱销 联轴器 联轴器标记 LH4 联轴器 1 55 112 50 84J GB T 5014 公称转矩 1250 n TN m 许用转速 4000 minnr 四 轴承的选择及校核 一 初选输入轴的轴承型号 据已知工作条件和输入轴的轴颈 由 机械设计基础 附表 8 5 初选轴承型号 为圆锥滚子轴承 30208 一对 其尺寸 D 80mm d 40mm B 18mm 据已知工作条件和输出轴的轴颈 由 机械设计基础 附表 8 5 初选轴承型号 为圆锥滚子轴承 30214 一对 其尺寸 D 125mm d 70mm B 24mm 基本额定动载荷 C 63000N 计算系数 e 0 37 轴向载荷系数 Y 1 6 二 计算蜗杆轴的受力 蜗杆轴的切向力 t F 轴向力 x F 和径向力 r F 蜗杆轴 4 1 12 1 22 5 22 10 1305 80 tx T FNF d 5 9 蜗轮轴 5 2 21 2 22 7 1 10 5221 272 tx T FNF d 221 tan5221 tan201900 rtr FFNF 5 10 14 三 计算轴承内部轴向力 轴承的内部轴向力 1 12 1900 594 22 1 6 r ss F FNF Y 5 11 四 计算轴承的轴向载荷 轴承 2 的轴向载荷 由已知得 1s F 与 1x F 方向相同 其和为 112 594 19002494 sxs FFNNF 轴承 2 为 压紧 端 所以 211 2494 Asx FFFN 5 12 轴承 1 的轴向载荷 11 594 As FFN 轴承 1 为 放松 端 五 计算当量动载荷 轴承 1 的载荷系数 根据 1 1 594 0 313 1900 A r F e F 由表 8 8 可知 11 1 0XY 轴承 2 的载荷系数 根据 2 2 2494 1 313 1900 A r F e F 由表 8 8 可知 22 0 4 1 6XY 轴承 1 的当量动载荷 111111 1900 PrAr FX FY FFN 5 15 13 轴承 2 的当量动载荷 22222 0 4 1305 1 6 24944512 4 PrA FX FY FN 5 14 所以轴承的当量动载荷取 1P F 2P F 中较大者 所以 p 4512 4FN 六 计算轴承实际寿命 温度系数 由 机械设计基础 表 8 6 可知 1 0 t f 载荷系数 由 机械设计基础 表 8 7 可知 1 5 p f 寿命指数 滚子轴承 10 3 轴承实际寿命 h L 6 10 60 t h pP f C L nf F 10 6 3 101 63000 60960 1 54512 4 h 29448h 5 15 轴承预期寿命 0 2 360 1611520 h Lhh 结论 由于 0hh LL 轴承 30208 满足要求 第二节第二节 轴的结构设计轴的结构设计 一 蜗杆轴的结构造型如下 16 图 1 3 蜗杆轴的结构造型 二 蜗杆轴的径向尺寸的确定 从联轴段 1 30dmm 开始逐渐选取轴段直径 2 d 起固定作用 定位轴肩高度 1 0 07 0 11 2admm 故 211 2302 0 07136 2ddadmm 该直径处 安装密封毡圈 标准直径 应取 2 38dmm 3 d 与轴承的内径相配合 为便与轴承 的安装 取 3 40dmm 选定轴承型号为 30208 4 d 与蜗轮相配合 取蜗杆的齿根圆 直径 41 60 8 f ddmm 按标准直径系列 取 4 63dmm 6 d 与轴承的内径配合 与 3 d 相同 故取 63 40ddmm 5 d 起定位作用 定位轴肩高度 6 0 07 0 11 2admm 故 566 2402 0 07146 2ddadmm 取 5 48dmm 三 蜗杆轴的轴向尺寸的确定 联轴段取 1 60Lmm 轴肩段取 2 14Lmm 与轴承配合的轴段长度 查轴承宽 度为 18mm 左轴承到蜗杆齿宽 3 50Lmm 蜗杆齿宽 41 Lb 2 11 50 08Zm 即 4 11 50 08 348113 76Lmm 取 4 120Lmm 蜗杆齿宽右面到右轴承间的轴 环与左面相同取 53 50LLmm 与右轴承配合的轴段长度 查轴承宽度为 18mm 17 轴的总长为 320mm 四 蜗轮轴的结构造型如下 图 1 4 蜗轮轴的结构造型 18 图 1 5 输出轴的弯矩和转矩 五 蜗轮轴的轴上零件的定位 固定和装配 单级减速器中 可将蜗轮安排在箱体中央 相对两轴承对称分布 蜗轮左面由 轴肩定位 右面用套筒轴固定 轴向固定靠平键和过渡配合 两轴承分别一轴肩和 套筒定位 轴向则采用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固定 联轴器以轴肩轴向定位 右面用 轴端挡圈轴向固定 键联接作轴向固定 轴做成阶梯形 左轴承从左面装入 蜗轮 套筒 右轴承和联轴器依次从右到轴上 六 蜗轮轴的径向尺寸的确定面装 从左轴承段与轴承的内径相配合 为便与轴承的安装取 1 70dmm 选定轴承型 号为 30214 开始逐渐选取轴段直径 2 d 起固定作用 定位轴肩高度 1 0 07 0 11 2admm 该直径处安装密封毡圈 标准直径 应取 2 75dmm 3 d 与蜗轮孔径相配合 取蜗轮的内径 3 70dmm 按标准直径系列 取 3 70dmm 5 d 与轴承的内径配合 与 3 d 相同 故取 53 65ddmm 联轴段 6 55dmm 4 d 起 定位作用 定位轴肩高度故取 5 60dmm 七 蜗轮轴的轴向尺寸的确定 左面与轴承配合的轴段长度 1 L 查轴承宽度为 1 24Lmm 左轴承到蜗轮齿宽 间的套筒取 2 33Lmm 蜗轮齿宽 3 67 2Lmm 故取 3 70Lmm 蜗轮齿宽右面到 右轴承间的轴环与左面相同取 4 33Lmm 与右轴承配合的轴段长度 查轴承宽度 为 24mm 右轴肩段 5 14Lmm 联轴段 6 84Lmm 故轴的总长为 280mm 八 蜗轮的强度校核 已知蜗轮的切向力 21 5221 tx FFN 19 蜗轮的径向力 21 1900 rr FFN 蜗轮轴向力 2 1305 x FN 求水平面支反力 2 5221 2610 5 22 t AHBH F FFN 5 16 水平面弯矩 3 2610 5 80208840 CHAH MFLN mm 5 17 垂直面支反力 由 0 A M 即 222 0 2 rxBV d F LFFL 得 222 272 1900 80 1350 22 2059 160 rx BV d F LF FN L 5 18 在铅垂方向上 由 0F 即 2 0 BVrAV FFF 得 2 2059 1900159 AVBVr FFFN 5 19 垂直面弯矩 2 159 8012720 CVAV MFLN mm 1 2059 80164720 CVBV MFLN mm 根据合成弯矩 22 HV MMM 得C 截面左侧弯矩 22 CCHCV MMM 22 20884012720209227N mm 2 20 C 截面右侧弯矩 2 2 CCHCV MMM 22 208840164720265895N mm 5 21 20 转矩 T 2 272 5221710056 22 t d TFN mm 5 22 当量弯矩 e M 由当量弯矩图和轴的结构图可知 C 和 D 处都有可能是危险截面 应分别计 算其当量弯矩 此处可将轴的钮切应力视为脉动循环 取 0 6a 则 C 截面左侧当量弯矩 2 2 CeC MMaT 2 2 2092270 6 710056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