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忠毅公逸事 翻译.doc_第1页
左忠毅公逸事 翻译.doc_第2页
左忠毅公逸事 翻译.doc_第3页
左忠毅公逸事 翻译.doc_第4页
左忠毅公逸事 翻译.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左忠毅公逸事选自方望溪先生全集卷九。作者: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年自号望溪。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县)人。清初散文家,清代古文“桐城派”创始人之一。左忠毅公(15751625),名光斗,字遗直,号浮丘,明朝桐城人。明万历进士,曾任大理少卿;左佥(qin)都御史。天启四年(1624),左上奏弹劾魏阉党三十二条斩罪,被诬下狱,受酷刑死于狱中。魏忠贤死后,被追谥为“忠毅”。逸事,指散失的没有流传的事迹。1原文(略)2翻译先父曾经说,同乡前辈左忠毅公在京都附近任学政。一天,刮风下雪特别寒冷,左公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外出,微服私访到一座古庙。在1厢房里见一个书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文章刚写成草稿。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外衣盖在书生身上,替他关好门。左公向庙里的和尚问这个书生,原来就是史可法。等到考试,吏官叫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惊奇地注视着他,他呈上试卷,就当面签署他是第一名。又召他到内室,让他拜见了左夫人,并对夫人说:“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罢了。”等到左公被送进东厂监狱,史可法早晚守在监狱的大门外边。可恶的太监防备看管的很严。即使左家的佣人也不能靠近。过了好久,听说左公受到炮烙酷刑,不久将要死了,史可法拿出五十两金子,哭泣着跟看守商量,看守被感动了。一天,看守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穿上草鞋,背着筐,用手拿着长铲,装做打扫粪便的人,看守把史可法引进牢房。暗暗地指点左公待的地方,左公却靠着墙坐在地上,脸和额头烫焦溃烂不能辨认,左边膝盖往下,筋骨全部脱落了。史可法走上前去跪下,抱着左公膝盖就哭泣起来。左公听出是史可法的声音,可是眼睛睁不开,于是奋力举起胳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目光像火炬一样明亮,恼怒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可你来到我这里!国家的事情,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已经完了,你又轻视自己不明大义,天下事谁能支持呢?还不赶快离开,不要等到坏人编造罪名来陷害你,我现在就打死你!”于是摸索地上刑具,做出投打的样子。史可法闭口不敢出声,小步紧走地出来。后来史可法常常流着泪讲述这件事,告诉别人说:“我的老师的肝肺、都是铁石所铸造出来的。”崇祯末年,张献忠在蕲春、黄冈、潜山、桐城一带活动。史可法凭借凤阳、庐州道员的身份奉命防守御敌。每次有警报,就几个月不上床睡觉,他让士兵轮番休息,可是自己在帐篷外边坐着。挑选了强健的士卒十人, 命令二人蹲坐着用背靠着他,过了一更鼓就轮流替换一次。每到寒冷的夜晚站立起来,抖动自己的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像金属响亮的声音。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他说:“我对上怕辜负朝廷,对下怕愧对我的老师呀!”史可法指挥军队,往来于桐城。一定亲自拜访左公府第向太公、太母请安,并到厅堂上拜见左夫人。我本家的老前辈涂山,是左公的女婿,他和先父很要好,说左公在监狱里对史可法讲的话,是亲耳从史可法那里听到的。3注释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敬称。视学京畿(j)在京城地区担任考官,时为天启初年。古代称担任考官为视学。京畿,指京城和京城附近的地区。从数骑)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骑,名词,一人一马。微行(xng)小路。行,路。亦说隐藏身份改装出行。庑(w)下厢房里;廊屋下。庑,廊屋,即厢房。成草完成了草稿。解貂脱下貂皮外衣。掩户关门(以防风寒)。叩询问。试考试,这里指童生的岁考。瞿然惊奇的样子。面署第一当面书写,定为第一名。 面: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当面”(志事) 志向事业厂狱明朝设东厂,缉查谋反等案件,由太监掌管,成为皇帝的特务机关。魏忠贤擅权时期,掌管东厂,正直的官吏多受陷害,左光斗也被诬下狱。防伺看守窥伺。被遭受。炮烙烧烫的酷刑。旦夕且死旦夕,早晚。且,将要。五十金五十两银子。涕泣涕,名词作动词,流着眼泪。泣,哭着。更敝衣更,换上。敝衣,破衣服。草屦(j)草鞋。 此处名词作动词,穿上草鞋。手长镵(chn)手拿着长柄铲子。手,名词用作动词。镵,铲子。为除不洁者装作打扫粪便的人。 为,装作。微指悄悄地指。席地把地当作席。席,意动用法,以为席。尽脱全部露出。奋臂用力地举起手臂。以指拨眦用手指拨开眼眶。庸奴无能的奴才,不识大体的奴才。昧大义不明白事理。昧:不明白,糊涂。奸人指魏忠贤的爪牙。构陷编造罪名来陷害。噤(jn)闭口。趋小步紧走。(语yu)告诉。流贼张献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起兵于陕西,攻占四川,建大西国,称大西王,后为清兵所杀。流贼,旧时士大夫对起义军的污蔑称呼。蕲、黄、潜、桐蕲,蕲州府,现在湖北蕲春一带。黄,黄州府。潜,现在安徽潜山。桐,现在安徽桐城。凤庐道管理凤阳府、庐州府的官。明朝在省下设分巡道、兵巡道、兵备道等官,管辖几个府的军政等事。凤阳府,现在安徽凤阳一带。庐州府,现在安徽合肥一带。奉檄(x)奉上级的命令。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公文。辄总是,往往。更休轮流休息。幄(w)幕(军用的)帐幕。背倚之指相互背靠着。背,名词作状语,用背。漏鼓移则番代过了一更鼓时间就轮流替换。漏,古代用滴水以计时间的器具,名铜壶滴漏。鼓,打更的鼓。番代,轮换。振衣衫抖动衣裳。铿然清脆响亮的声音。(治兵)训练军队。造到,往。第府邸。宗老涂山同族的长辈号涂山的。涂山,名文,方苞的同族祖父。 宗老,对同族长老的尊称。甥女婿。善形容词作动词,交好。云语气助词,用在引述言语的后面。4字词解析注音释义京畿(j):京城,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庑(w)下:厢房里。炮烙(lu):古代的一种烧烫犯人的酷刑。手长鑱(chn):拿着长鑱。眦(z):眼眶。俟(s):等待。述其事以语人(y,告诉)蕲(q):蕲州府,湖北省蕲春县一带。衣裳(chng):古代指裙子。躬(gng)造左公第:(躬:亲自。造:造访,到去拜望。)蹲踞(j):踞有蹲或坐的意思。使将士更(gng)休:更换着休息。奉檄x奉上级的命令。词性活用风雪严寒(刮风下雪,名词作动词)从数骑出(使跟随,动词的使动用法)呈卷,即面署第一(当面,名词作状语)史朝夕狱门外(早晚,名词作状语史朝夕(候于)狱门外。)涕泣谋于禁卒(涕,眼泪,名词作动词,流眼泪。)草屦(草鞋,名词作动词,穿上草鞋。)则席地倚墙而坐(席,意动用法,以为席。)蹲踞而背倚之(用后背,名词作状语)手长鑱(手拿着,名词用作动词)一词多义【则】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只,仅仅。副词)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是,原来是。具有确认作用的副词)漏鼓移则番代(就。表承接关系的连词)【虽】虽家仆不得近(即使。表示假设关系)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然。表示转折关系张衡传)【焉】卒感焉(于之。兼词)于是余有叹焉(不译。语气助词)万钟于我何加焉(呢。表示反诘语气助词)且焉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盘盘焉,囷(qun)囷焉(地。形容词词尾,助词)【微】微行入古寺(隐藏身份。)微指左公处(暗暗地。)5句式解析为(之)掩户(省介词宾词,“之”代史可法。)叩之(于)寺僧(省介词)召入,使(之)拜夫人(省介词宾语,“之”代史可法。)久之,(史可法)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史可法)持五十金(省主语)史朝夕(候于)狱门外介词结构后置,且省略谓语或劝之以少休省略句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判断句)6难句解析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微行”,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从”“使跟从”,使动用法。全句译作:(他)隐藏自己的身份出行,带领着几个骑马的随从,进了一座古庙。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已”完了。“轻身”,轻视身体(生命)。“昧”看不清。“支拄者”支撑的人。合句译作:(我这个)老头子就要死了,(如果)你再不珍重自己的生命,不明大义,(那么)天下事谁能来支撑呢?叩之寺僧“叩”问,打听。“之”,代当时伏案卧的“生”。“寺僧”前省略“于(向)”全句译作:(左公)向寺里的和尚询问(那个伏案卧的年青的读书人是谁)。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这句话的意思是:史可法挑选了十名健壮的士兵,让他们两人一组,一更鼓的时间轮换一组。这一组的两个人蹲在地上,史可法用背靠着他们坐在军帐外。7评析本文所写的内容是左光斗的逸事。所谓“逸事”,是指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这类文章,不像正史那样完整全面地记叙一个人,而是选取其片断。虽说是“片断”,但仍然能显示人物思想性格特征。2记“逸事”的文章,不是全面地记述人物一生的生平事迹,而是选取其中的一些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品格,刻画人物形象。本文就是这样。文章围绕左光斗与史可法的关系,通过京畿视学、狱中斥史、史可法治兵等动人事迹,多侧面地表现了左光斗识才、选才、惜才的崇高品格,刻画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刚毅正直、临危不惧、锄奸救国、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京畿视学,先写他“风雪严寒”“微行”视学,继写他“解貂覆生,为掩户”,是通过行动表现他为国选才、爱惜人才的品格。“瞿然注视”“面署第一”表现他对得到人才的惊喜。而“使拜夫人”的一席话,则表现了他对人才所寄予的厚望。狱中斥史,是表现左光斗崇高品质的重点段落。文章先写监狱防守之严,次写史可法探师之切,再写左的怒斥,最后写史以后“常流涕述其事”,其中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突出表现了左光斗刚毅坚强、大义凛然、先国家而后私情的崇高品德。史可法治兵,明写史而暗写左,正是左的言传身教,才使史有“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对吾师”的思想行为。这部分是侧面描写,是陪衬,史可法的言行正是左光斗高尚的精神品德的折射。8写作特色1) 语言精炼,结构严谨2) 人物形象,刻画生动3) 妙借别人口语,以代赞词详细内容如下:一、通过行动、语言和肖像的刻画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如写左光斗注意了解民情,能深入民间,又不愿惊动当地官民的工作作风,是通过“风雪严寒”中“微行”这一行动反映出来的。写他在古寺看了史可法“方成草”的文章,“即解貂覆衣,为掩户”等行动,反映他对这一新发现的人才的深情厚爱。“叩之寺僧”,为的进一步了解,也是关心爱护之情所驱使。写“及试,吏呼名至史公”时,左“瞿然注视”,表现他在古寺只看了史的文章,因史“伏案卧”而未识其面,此时听到吏呼史的姓名,自然不胜惊喜,深情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表现他对史可法写的文章给予高度评价,通过文章深知其人。所有这些,都反映他善于发现人才,大胆选拔人才。他说的“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表现他奖掖英才的目的是为国选才。对照他后来在狱中所说“国事糜烂至此,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就更能看出这一点。“不速去,无令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这些话,在严厉责备中饱含着挚爱与殷切的期望。“因摸地下刑具作投击势”,也是这种矛盾的思想感情的流露。写左公在狱中的形象,第一句是“席地倚墙而坐”。这是在“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的情况下的姿态,左公刚毅不屈的气节由此生动地表现出来。“奋臂以指拨眦”的动作和“如炬”的目光,写出他因听出史可法的声音时又惊又喜又恼的感情。“目光如炬”的形象,还表现出尽管他身体备受摧残,但仍然充满活力与热情,那目光是鼓舞后继者奋勇前行的火炬,是烧向邪恶势力的烈焰。左光斗的品质和精神面貌就是通过上述言行与肖像特征显示出来的。二、以史可法映衬左光斗。本文所记逸事,直接写左光斗的二件。另外两件,表面看来是写史可法,实际是为了表现左光斗忠毅精神的感人之深。写史可法统兵作战时忠于职守,反映左光斗“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的期望已成为现实,说明他识别人才的卓识与为国选才的成效。史可法之所以那样做,正如他自己所说,是因为“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写史可法敬事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