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美学最终.doc_第1页
古典美学最终.doc_第2页
古典美学最终.doc_第3页
古典美学最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国古典美学之意境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专 业:设计艺术学硕士生:邢 伟 伟指导教师:祁嘉华摘 要: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中最为核心的美学范畴,它不仅高度凝结了中国人的哲学智慧和艺术经验,而且贯穿了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渗透了所有的艺术领域,成为中国美学中最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理论和评价艺术的重要标准。本文将中国古典美学中“意境”这一范畴运用到中国的园林设计中, 分析园林设计中意境的实际应用。关键词:中国古典美学;意境;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对于意境的追求由来已久,这种融汇了客体的景物、主体的情感的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是中国园林美学,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图1 环秀山庄园林意境是造园主所向往的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通过造园主对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高度凝练,赋予景象以某种精神情意的寄托,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使审美主体在游览欣赏这些具体景象时能触景生情,产生共鸣。在同一地点,由于时间、人物的不同,意境也各不相同,意境含有很大的主观因素。当人们进入一个空间以后,凡是能作用于人的感观的各种因素,都会对人产生影响,如声、光、色彩、气味以及天气的雨、雪、阴、晴变化,建筑上的诗、词、匾、联等,通过人的感官作用于人的大脑,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从而赋予每个空间以情感的色彩。在园林造景中,造园师以自然的植物材料、巧夺天工的精巧建筑、含意隽永的楹联、年代悠远的文物古迹以及美丽动人的传说等,运用借景、障景、框景、虚景等手法,把有限的园林空间布置得意蕴生动,联传古今,使游赏者体味到那种跨越时空的出游意境。园林意境的创造手法主要为:1、以师法自然为法则图2 沧浪亭中国古典园林叠山理水,讲求真,讲求天然野趣,讲求应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具体而言,就是园林建筑的设计不是封闭的,亭台楼阁建在山水之中,四周的门窗与大自然交流,这样才能把大自然的美景浓缩到有限的园林空间,使人能观赏大自然的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因而由顺应自然和表现自然所构成的“师法自然”的造园法则使中国园林成为一种人工山水写意化的自然再现。如苏州的环秀山庄(如图1)的叠石, 它是举世公认的好手笔,它把自然山川之美概括、提炼后浓缩到一亩多地的有限范围之内,创造了峰峦、峭壁、山涧、峡谷、危径、山洞、飞泉、幽溪等一系列精彩的艺术境界,通过“寓意于景”,使人产生“触景生情”的联想。还有沧浪亭(如图2),它屡经朝代改易却保留至今,四面环水,风景依然,浩淼的五湖、苍翠的群山尽收眼底,其巧妙地衬托出亭记的主旨,寓深长的历史兴亡感慨于其间。2、构建一池三岛,构造人问幻境图3 个 园在园林艺术中再现虚幻的仙境,既是对某种确定的景观形貌的追求,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对捕捉和陶醉幻梦的心理要求。一池三山构筑虚拟的神岛仙山的布置方式,使平淡空旷的水面产生变化,丰富了水体空间和景观的层次,游赏者立于岛岸,面对汪洋碧波,可产生离尘去俗的感觉。因此,尽管神仙传说多知虚妄,但蓬岛仙山式的布局却一直受到造园者和园主的厚爱而经久不绝。模拟幻觉中的仙境,求得耳目间的愉悦,注重意境本身的高妙,以此展示园主神仙般的飘逸风度及身在俗中、心在俗外的构思。如个园(如图3)。3、摹仿名山胜景,追求诗情画意中国园林的意境是同中国文化和艺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中国园林在表现形式上将传统的诗、画、书法等艺术样式附于自身的各种建筑形式上,特别是悬于高潮景点建筑上的楹联,集文学、书法、刊刻于一体,使游园者置于一种文化空间环境之中,触景生情,产生文学意境美感的同时,记述典故、命名点题、抒情喻志,对园图4 拙政园林景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苏州拙政园(如图4) “与谁同坐轩”, 留园“长留天地问”。4、借鉴文化典故,展现隐逸生活中国古典园林与民族传统文化密切相关,许多园林意境直接取材于文化典故或神话传说,在中国古典园林多数是以鱼为主题的景致,如杭州西湖有玉泉鱼乐国(如图5),在园林中设置观鱼景点,是对庄子“濠粱观鱼”这一文化典故的借鉴,其立意是对庄子逍遥隐逸、与万物共生共息思想的追慕。临池观鱼,怡情悦性,也表现了园主亲近自然,向往自由的意趣。古代不少名囤的主人多为仕途失意,又别无出路,且慑于权势的士大夫之流,他们在欲进不能,欲退不舍的境遇之下,只好寄情于“城市山林”,自比濯足自娱的隐士,以求心理的平衡,如苏州拙政园。所以有人指出,中国古典园林是把小桥流水,亭、台、图4 玉泉鱼乐国楼、阁,田园牧歌式的遁世归隐一类的意境作为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5、强凋比德思想,突出人化景物在中国美学史上,“比德”的审美现象早在春秋时代成书的诗三百篇中就已经存在,受儒家“比德”审美意识的影响,在园林景物组织中,也融入浓厚的比拟高洁的鉴赏意识,山水泉石及松、竹、梅、兰、荷、菊等都被赋予拟人品格,成为园林中备受欢迎的观赏景物。中日古典园林中,自然景物经过拟人化而赋予某种品格特征之后,不再是孤立的客观物体,而是人们托物寄兴、借景抒情的审美对象,情景交融,意境融合,主客观之间形成相互感应交流的关系,深化了园林意境,强化了艺术感染力。纵观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自然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通过这种独特的艺术处理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