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光通信设备制造行业报告光通信行业是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支柱产业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赖以基础的光电子技术具有微电子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和广阔的应用领域,近年来发展迅猛,发达国家相继将其作为重中之重来发展。有专家预测,以光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信息产业产值将在2010年达到50000亿美元,成为21世纪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之一。国内许多企业近年来纷纷介入光通信制造领域,投资覆盖面广。然而今年国际电信行业一片萧瑟,累及光通信设备巨头朗讯、北电和最大的光纤产品供应商阿尔卡特等纷纷报出巨额亏损,股价也一路跳水,国际经济一体化势必使我国光通信设备制造业融入全球竞争与合作的大潮流中,其前景如何,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将详细剖析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光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概况及其前景。一、光通信产业周期1产业周期及其驱动力光通信产业中最主要的是光纤通信,光纤已经成为通信网的重要传输媒介,目前世界上大约有60%80%的通信业务经光纤传输,而光纤网络只占所有网络的30%,其余为电缆网络,预计未来也会逐渐被光网络所取代。目前光纤通信的整体水平仍处于产业螺旋形盘升的初级阶段,其巨大潜力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可以说,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共同推进了光通信产业的发展。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研制出石英玻璃光导纤维,贝尔实验室试制成半导体激光器,这两项新技术的结合导致了光通信时代的到来。此后Internet应用的飞速发展对电信骨干网带宽提出越来越高的需求,信息通信量的增长推动了各种光通信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光通信产业的发展。本文根据光纤的全球需求增长率拟合出光通信的产业波动周期(见图1)。其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管制的放松。n 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80年代中期高速成长期语音通讯业务迅速增长,传统电话线(铜轴电缆)的带宽已不能满足需求。此时光纤的传输损耗已大大降低,得以实用化,为光纤通信提供了技术基础。此外,各国酝酿电信业改革,实施政府管制下的有限的竞争,有利于扩大电信设备投资。典型事例是1982年美国AT&T解体,以MCI和Sprint为首的长途电信公司,加大建设长途网络以扩大市场份额。90年代中后期再次的高成长互联网快速发展要求能传输数据、多媒体等各种业务的共享平台,WDM的实用化使光通信技术达到宽带、高速的要求,因此光纤需求暴涨。同时当时电信业转向全球竞争模式,运营商再次铺设新的网络或者进行设备更新。典型事件是 96年美国颁布新电信法,旨在打破市场限制、推进全面竞争,进军国际市场。2000年至今阶段性调整期2000年第四季度以来,世界电信行业一片萧条,全行业的不景气不仅使运营商们举步唯艰,也殃及池鱼,设备制造商的股价接连跳水(见图2)。2001年第二季度美国半导体行业与电信设备行业的业绩列居66个行业之末,电信设备制造商亏损高达91亿美元,其中北电亏损15.5亿美元。而朗讯第三财季亏损18.9亿美元,全球最大的光纤供应商康宁亏损47.55亿美元。这正是因为该行业处于产业周期的低谷。究其原因,主要是:? 运营商前期投资过度造成需求滑落国际市场上发达国家的传统语音业务趋于饱和,因而电信巨擘对宽带及数据业务等高端市场期望过大,尽管现阶段还不能获得收益支撑,仍盲目地投入过多资金。运营商的过度投资不仅在争夺3G牌照上耗资巨大(如欧洲竞投3G牌照,涉及总成本1500亿美元),还在光纤网建设上投入巨额资金,但由于“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尚未突破,光纤的利用率极低,尚不足5%。因而它们在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大幅消减资本性支出,从而造成目前需求滑落,设备商库存过剩。? 设备商所提供的买方信贷难以收回近年来,设备商向客户提供大量买方信贷,而且没有任何信用评估级别的限制。这其中包括了一些缺乏资金的新兴运营商,此类中小型客户目前大多面临破产威胁,因此形成大量呆坏帐。? 巨额的购货折扣使后续增长无力设备商为了实现盈利目标,给大运营商巨大的折扣,刺激他们提前购买自己的设备。尽管维持了暂时的繁荣,但大幅度的折扣使设备商的利润越来越薄,而且这些提前购买的运营商未来将不再有需求,因而后期增长难以为继。因此,目前光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激烈、生产过剩,正面临着产业调整期。至于此波景气何时能再度回升,产品价格下降速度将是关键。未来增长点:随着世界各国长途光纤网以及海底光纤的顺利建成,城域网和接入网建设已成为光通信领域的主要市场,而光纤入户(FTTH)的需求将带来光纤用量几何级数的爆炸。预计到2005年,北美地区安装光纤到路边服务的户数将达191万户/年(约是目前的3倍),而光纤到家的户数将达211万户/年(约是目前的11倍);2004年美国城域网和接入网的光设备市场将达到35.42亿美元(约是目前的2.8倍)。其实自1985年始,国际上就开始建设光纤接入网(FTTC SDV等),现在向FTTH发展,但由于接入设备价格较高,未能大面积普及。一旦技术的进步带动产品价格下降,市场前景未可限量。 n 国内产业周期波动明显滞后于国际发展,但总的说来有融合的趋势我国在90年代初电信业务需求才急剧增长,中国电信大规模运用光纤建骨干网,造成92、93年光纤市场供不应求。96年电信业分拆出7个运营商,形成有限竞争的局面,推动了电信网络的建设热潮。近期,尽管全球电信业一片萧瑟,我国的发展势头却独树一帜,99年的电信体制改革使运营市场形成了竞合格局,2000年以来运营商保持持续、快速、平稳地发展,并成为影响通信投资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通信运营业的高速发展推动着我国通信制造业的蓬勃壮大,同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发展较快的电信产品市场。此外,国内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客户集中于信誉好的大运营商,而不是网站和小运营商,资金最终能够收回,最多是周转期较长。就产业周期而言,中国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国际潮流,但是随着全球竞争的深入,国内运营业的发展路向逐渐趋同于国际趋势,制造业的全球竞争格局更是早已明朗。尽管国内通信行业的高额投入推动了光通信产品的市场规模,使国内厂商尚有喘息余地,但要与国际巨头较量仍非易事。 2. 光通信技术演进及发展趋势 光通信技术即将引领新世纪信息产业的发展,在过去短短的30年间,已经发展成为最有潜力的技术。(见图3)目前,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WDM)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波分复用技术和掺铒光纤放大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全新的、无需进行任何光电变换的光波通信“全光通信”,也日趋成熟,将为全球的通信业带来蓬勃生机,为此提供支撑的就是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和部件。单膜光纤 技术升级常规单膜光纤G.652色散位移光纤G.653光导纤维、半导体激光器WDM、DWDM非零色散位移光纤G.655SDH/SONET PDH 时间1970年80年代初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光纤发展及特点在1310nm波长上性能最佳,色散为零但衰减较高,适合于中短距离传输在1550nm波长上色散为零而衰减较小,实现了最低损耗与零色散的最佳组合1994年随EDFA、WDM以及DWDM灯光通信技术的应用,G.655应运而生随技术发展,出现新型光纤,如色散补偿光纤DCF、色散平坦光纤、掺饵光纤、保偏光纤、数据光纤和用于恶劣环境的碳涂敷光纤、无金属耐热光纤等传输系统特点无统一标准光接口,产品需通过光/电转换才有标准电接口,致使网络复杂、运营成本高适用于光纤、微波和卫星通信;完全兼容PDH及其它新业务;标准光接口,强大的网络管理(我国94年首次安装)提高单通道速率,因而进一步提高了光纤传输能力和光网容量由1根光纤加载16Tb/s容量向64Tb/s发展提出者美国康宁贝尔实验室贝尔通信研究所朗讯注:运用DWDM系统的全光网比SDH的传输速度快80-1216倍。图3 光通信技术演进图n 我国在国际光通信技术领域所处地位 光通信技术是我国高新技术中与国外相比差距最小的领域之一,几乎与国外同时起步,目前已掌握了光纤、器件、系统等各方面的关键技术,步入国际光通信的先进行列。更为可贵的是我国在主要技术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形成了自有知识产权,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光纤研制方面,我国已基本掌握了常规单模和多模光纤的生产技术,已研制出色散位移单模光纤(G.653光纤)、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G.655光纤)、大有效面积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色散补偿光纤(DCF)、掺饵光纤、保偏光纤、数据光纤等,并能达到生产水平。国内可大批量生产接入网中用光纤光缆,一般芯数为288芯,最高可达960芯。光缆的结构有层绞式、中心管式、骨架式、无金属型、ADSS和OPGW等。 众所周知,光纤制造的核心技术是光纤预制棒技术。从7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研究预制棒制造技术,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技术没有能走出实验室。80年代中后期成立的三家光纤合资厂都把引进制棒技术作为合资的主要条件。90年代成立的几家光纤厂都因合资外方不愿意转让核心技术而只能买棒拉丝。十多年过去了,当初引进制棒技术的三家光纤厂中只有武汉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全面掌握了制棒技术,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开发能力,于1997年和1998年独立开发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保实光纤和大保实光纤。武汉邮科院掌握了预制棒制造技术,使得国外相应降低了预制棒的价格,并向国内转移成熟的预制棒生产技术,考虑到生产的经济性,武汉邮科院的技术没有大规模采用,仅仅作为一个筹码用。 器件是光通信设备和系统的基础,目前国内自行开发的光通信设备中已经采用了最先进的光器件和光电器件。光器件的研制在高速激光器、增益开关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放大器(SOA)、EDFA、应用于接入网的单纤收发集成器件等方面都有显著进展。特别是EDFA和光收发模块已经在国内普遍推广应用。常规光器件除满足国内市场外,已经出口到欧洲,进入国际市场。 光传输设备及系统的研制和生产形势更加喜人,STM-1、STM-4、STM-16的TM、REG、ADM等已经大批量生产,除投入国内市场外,也进入了国际市场。STM-64已研制成功,进行了478.8公里的传输实验。DWDM的研制进展很快,除4X2.5Gb/s、8X2.5Gb/s、16X2.5Gb/s系统的产品已投放市场,32 X2.5Gb/s系统也正准备建立实验工程。除DWDM的终端设备外,武汉邮科院已经研制出可以上下4个波道的光分插复用器OADM。 n 技术发展趋势光通信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密集波分复用、全光通信、空间光通信等。光纤问世以来,光传输速率以指数增长,在过去10年中大约提高了100倍左右。预计未来10年中,系统速率将再提高100倍左右。在超高速网络中,采用WDM技术将原来的电中继变成光中继,电复用和电解复用变为光复用和光解复用,电分插复用器(ADM)变为光分插复用器(OADM),SDH中的数字交叉互连(DXC)变为光交叉互连(OXC),就大大减少了原来超高速传输的高额转接费用,实现了全光网络的传输。全光通信网是光纤通信发展的最高阶段,预计可使网络运行速度比目前提高80-160倍,运行费用可节省70%,建网费用可节省90%,其中光集成和光电集成器件是实现全光传输网络的核心部件。全光通信必须采用新型的光纤,如非零色散位移G.655光纤,以及去年才出现的大有效面积非零色散位移光纤(LEAF)。从全光网的发展来看,LEAF光纤可以减轻色散的线性和高功率的非线性影响,并可以提高入纤功率,增加波分复用数目,代表着光纤的发展方向,它也是“全光网”的重要技术之一。空间光通信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用光实现星间链路、深空探测等将给通信领域带来巨大变化。用光进行空间通信,可用于同步轨道中继卫星间的通信、高轨道与低轨道卫星链路、低轨道卫星星座链路,同时可用于遥感遥测、对地观测等。小卫星星座中用激光实现星间链路,可实现全球移动终端手持化,这将有利于移动通信的发展。空间光通信在美国、欧洲及日本已经进行了很多年的研究,且已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可以预计随着各国对空间光通信的重视以及对空间光通信设备的空间实验的进行,空间光通信必然很快进入实用阶段。我国也在加紧进行空间光通信方面的研究工作。二、光通信设备制造行业概况 据统计,全球每年通讯设备产值约七千亿美元,而光网络只占约二千亿美元,若每年以30%至35%的速度增长,未来将会有很好的发展远景。目前世界光通信市场年增长率为20%,其中光传输设备年平均增长在50%左右。到2003年,预计全球光通信产业的总产值将达2000亿美元。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通信行业成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近年来,国内电信业务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均保持了20%以上的年增长率。2000年全国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494亿元,比上年增长4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35亿元,比上年增长33%。 2001年上半年,中国通信业投资规模大幅度增长,通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6.6亿元,同比增长87%。通信网络建设的迅猛发展使我国电话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和Internet网用户数的增长速度均居世界前列,我国光通信网络建设步入快速增长期,使光纤通信成为通信产业内部发展最快的产业,也给光通信产品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国“九五”期间光通信产品的需求量出现了高速增长态势。根据“十五”计划关于对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以及我国新电信运营商不断涌现的现状,可以预计光通信产品的需求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据统计,我国2000年光纤用量800万纤公里,光缆用量为20万皮长公里,光传输系统130亿元。光通信产品市场规模占世界市场总规模的9%左右,预计到2005年,这个比例将提高到12%。 预计未来5年,随着电信体制改革出现的多网络竞争以及光纤应用领域从干线网向本地网和接入网的转移,我国高速宽带通信网、本地网、接入网和有线电视分配网的建设规模都将逐步扩大,光通信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每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规模达140亿元人民币以上。到2005年,我国光缆总长度将达到250万公里,其中长途干线光缆将达到50万公里,光缆网络将基本覆盖全国城乡,连接世界各地。其中,2001年光纤光缆需求将达1100万芯公里,市场规模为130亿元,比2000年增长38%;光传输系统将达200亿元,比2000年增长67%。预计到2005年,国内主要光通信产品的年产能力为:光纤22002500万公里,光传输系统60万80万个,光源与探测器件150万200万只,光纤活动连接器1200万1500万只。光通信产品的年总产值达到900亿1000亿元。下表1为2005年我国光通信产品市场情况预测。光纤光缆光传输设备光电器件总计世界市场(亿美元)50160415228853国内市场(亿美元)5.216.451.427.3100.3中国占世界市场份额(%)10.411.312.412.411.81. 光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竞争态势(见图4)买方l 中国电信、联通、移动、网通、吉通等公众网l 电力、铁路、石油、军队、公路等专业通信网l 广电系统潜在进入者l 新的合资公司l 具有一定技术能力和规模生产能力的国内制造企业国家产业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用国产 设备,对合资企业产品存在限制;同时光 买方相对集中,讨价还价能力强。突出 通信设备制造业对研发能力、资金需求极高, 表现在付款周期长,一般达12.5年。所以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不是很大。较弱强无 业内竞争者外国企业康宁、朗讯、阿尔卡特、北电、JDS Uniphase 合资企业长飞、上海朗讯、华新藤仓深圳特发、富通、西古国内企业中兴、大唐、烽火通信、 强供应方l 国外少数几家主供应商替代品 器件、芯片等核心原材料依赖国外少数几家 只在本行业内部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厂商,国内厂商虽然也在跟进,但短时间内 尚不存在取代光产品的可能不会有突破性进展。供方优势短期内难以逆转。图4 决定我国光通信设备制造业盈利能力的五种力量2. 行业特征n 光通信产品市场很大程度上受国家电信行业建设规划和整个国民经济周期的影响 电信业是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行业,某些业务领域从技术角度而言存在着自然垄断,因此国家信息产业部的规划对行业内竞争态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信息产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草案,我国通信网络建设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以SDH+DWDM技术为主导的光通信设备以及光纤光缆需求市场前景广阔。随着全球范围内电信领域不断放松管制,我国新的电信运营商也迅速成长起来,中国电信、联通、网通、吉通以及铁路、电力等专网纷纷扩大网络建设规模,增加投资力度。大规模投资使中国电信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带来新技术、新产品的迅速推广。我国电信市场的逐步开放以及竞争环境的形成,为设备制造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另一方面,国内主要运营商面临再次调整的可能,由于运营业竞争加剧,运营商将压力逐步传递给国内设备制造业。n 技术推动,光通信产品自身使用寿命的周期性影响市场需求网络速度的发展每9个月就增加1倍,比半导体业摩尔定律(芯片效能每18个月增加1倍)的速度还快,自然促使光通信发展日新月异。光通信产业堪称高新技术产业,技术专业程度高,且技术变新更动较为频繁。70年代光导纤维和半导体激光器技术的成功使光通信时代兴起。此后,新技术的推出呈加速趋势(见图3),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光纤的传输速率几乎每年翻一番。目前DWDM系统已经能在一根光纤上传输64Tb/S,使光纤容量大大提高。光电子器件在1991年前新产品更换周期为10年,1991年到1994年新产品更换周期为5年,1994年后,每年国际上都推出新产品,特别是在新型器件和耦合封装方面不断更新。截止2000年底,我国网络技术装备基本上与国外在同一水平线上,这使得我国的通信网有能力跟上世界网络技术的发展步伐,接纳成百上千万的新用户。n 并购之风盛行,产业集中度提升;上下游整合是产业发展趋势电信行业的合并风潮席卷全球,涉及通信服务业的往往动辄百亿美元规模,通信设备(器件)厂商的合并规模虽然较小,也动辄数十亿美元,而且比较频繁。号称网络通讯设备之王思科通过大肆并购已跨足电信市场。光通信产业有逐渐朝向上下游整合迹象,由国际大厂并购例子(见表2)不难看出上下游整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并购,各设备厂商强化了自身的薄弱环节,意图利用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性,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光通信设备行业傲视群雄。表2 近期光通信设备行业并购案件并购案件交易金额并购目的Lucent并购Ortel30亿美元目标有线电视之光发射器(雷射)与光接收器市场Corning并购英国电信光电技术研究中心6600万美元Corning与英国电讯合作开发光器件,及商业化康宁并购美国NetOptix公司20亿美元以便利用NetOptix的薄膜滤镜(Thin Film Filter)技术发展DWDM器件Alcatel并购Newbridge71亿美元成为ATM WAN领导厂商Agilent并购意大利电讯光学技术中心N/A加速DWDM等商品的上市脚步Nortel并购Xros32.5亿美元获取微光学开关技术Intel并购丹麦Giga公司13亿美元获取高速收发模块芯片设计能力Nortel并购CoreTek14.3亿美元获取可调式激光技术光器件厂商JDS Uniphase并购Cronos*7.5亿美元获取微电机系统(MEMS)技术,以利下一代器件之开发JDS Uniphase并购美国无源器件大厂E-Tek*150亿美元Cisco并购Pentacom1.2亿美元获取特殊的IP应用技术美国光纤设备厂MRV并购台湾无源光器件厂商上诠光纤2.63亿美元使MRV在光纤通讯器件有更完整的技术及货源,上诠因此也获得资金挹注和销售渠道。*JDS Uniphase公司是由美国有源光器件厂Uniphase加拿大JDS Fitel Inc.后所成立的公司。* 99年末E-Tek将其与华新丽华合资的瀚宇光源改为独资子公司,并改称光炬。资料来源:PIDA n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国际产业竞争格局突变对中国设备制造厂商产生重大影响 当前国际电信业的萧条导致国际市场需求的锐减,不仅影响了国内厂商的出口可能,此外由于中国市场高成长性和巨大需求,国际设备厂商巨头自然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于是纷纷将主战场移至中国,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可能采取低价格的战略占领市场,从而使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利润也被摊薄,这给国内厂商造成一定压力。 今年7月,朗讯(Lucent, LU)出售其光纤业务一事已尘埃落定:收购方日本古河电气(Furukawa)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从5.2%,一举攀升为全球第二,达21.6%;它所收下的朗讯的大量库存很可能用于8月中日本即将开始招标的NTT DoCoMo“光纤到家”,从而使原对此招标寄望甚高的台湾光纤厂商落空而归。同时由于NTT DoCoMo招标所需中、低端光通讯器件,并非朗讯主攻产品项目,古河通过收购扩大业务后,通信器件产品未来有可能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寻求国内厂商和台湾厂商作贴牌生产,从长远发展来看,将是一大商机,其中古河持有约5%股份的波若威科技,有可能成为古河未来在台寻求代工厂商的第一选择。 美国康宁(Corning, GLW)则吃下了朗讯在中国大陆两家分公司的股权,不仅稳固其全球最大光纤设备制造商的宝座,也促使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势力发生变化,市场面临重新洗牌。康宁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地位将更加牢固,而且分别有古河与康宁入股的台湾波若威科技与华新丽华的合资业务,也将因此受益。但加入WTO及大陆各光纤厂商规划中新产能量产前,市场版图变化不会太大。目前已有多家台湾厂商在内地设立光纤、光缆制造厂,其中华新与日本藤仓(Fujikura)合资的南京华新藤仓光纤厂在祖国大陆位居第三(仅次康宁与武汉长飞后),虽然康宁买下朗讯大陆光纤制造厂后,势必会威胁到国内现有光纤厂商,不过由于康宁现持有华新转投资上海华新光缆厂10%股份,在双方已有合作关系下,未来华新所受影响预计不大,但前提须是它尽量避免与康宁发生正面冲突。资金瓶颈成为影响国内企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光通信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生产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产业化投资以及生产设施改造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虽然电信市场的迅猛发展带来了销售收入的高增长,但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较长,运营商正处于加大投资力度时期,资金相对紧张,因此制造商从签订合同、采购、生产一直到收款的这一周期相对于一般企业要长得多,又面临着设备制造商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因此公司往往应收账款和存货较多,流动资金紧张。此外,朗讯、Cisco和北电向客户(包括一些缺乏资金的新兴运营商)提供买方信贷(见图5),借钱给他们来购买朗讯的设备,而且没有任何信用评估级别的限制。朗讯给客户的借贷资金达到67亿美元,其中有13亿实际上已经再也无法收回。 三、子行业发展在本报告中,为论述方便,我们把光纤光缆、光电器件(含有源光器件、无源光器件、光电端机等)、光传输设备(含PDH、SDH、WDM、DWDM等光传输设备)统称为光通信产品,分别加以论述。(一) 光纤光缆市场1. 全球市场概况n 生产集中度渐高:地区集中以及大厂家集中趋势明显 2000年全球光纤市场达181.73亿美元,此前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7.6%,以后将以18%的速率成长至2003年的300亿美元,其中北美厂家增长尤为迅猛。目前世界光纤生产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日本的20多家光纤厂家手中,主要厂商见表3。1997年全球9家最大光纤生产集团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79%,而4家最大光缆生产集团(阿尔卡特、朗讯、皮雷利、西门子)的产量占全球44%,且此4家份额相差无几。到1999年,仅康宁、朗讯科技和阿尔卡特这三大企业的光纤生产量已经达到了世界总产量的63。据KMI的统计,近年世界主要光纤厂家产量见表4。 图6 1998年与2005年全球光纤光缆厂商地区分布对比图表3 全球最大的11家光纤生产厂和最大的6家光缆生产集团 (排名按英文字母顺序)全球最大的十一家光纤生产厂全球最大的六家光缆生产集团阿尔卡特-Clarement阿尔卡特阿尔卡特-法国康宁/西康康宁-Wilmington朗讯藤仓(日本)皮雷利古河(日本)西门子朗讯(美国)住友美国NorcrossOptical-Fibers(英国)皮雷利-英国西康(Siecor)住友(日本)表4 世界主要光纤厂家产量 (万芯公里)公司98年99年2000年美康1112.51512.52312.5美国朗迅5109311531日本藤仓Fujikura411.5500.5564西康350450520Alcate/USA270380450日本古河Furakawa347.5362412.5Sumitomo305320.5356Pirelli/UK107.5260300英康230265300Alcate F.O/France175210275LG56.5128274长飞91171242.5Alcate/Germany102180230Samsung2830.5194POF100133165丹麦朗迅92.5128.5158.5Litespec/USA75125150上海朗迅85120150Taihan2930144Alcate/Switzerland5560130Hitachi80.795.9120.9FOS95100120Sterlite/India3965100澳康8090100合计4827.76648.49299.9 数据来源:KMI-2000 n 市场需求集中于环太平洋、北美和西欧;需求增长迅速,销售额增长趋缓;长途网和电信网络是需求主体;单模光纤成为市场主流环太平洋地区(主要指日本、澳大利亚、中国和韩国等12个亚洲国家和地区)、北美和西欧是光缆的三个主要市场。北美市场的90%在美国,加拿大所占比重不多。西欧地区主要以英、德、法、意四国为主。 世界光缆市场需求,1998年为4590万公里光纤,1999年世界光缆的应用量增大了39%,达到6380万公里光纤。根据专家预测,从1999年到2004年的5年间,全球通信市场对光纤的需求量将以23 的年均速度增长(2003年前超过25,之后放慢至12),到2004年全球光纤市场规模将达到18150万公里(参见表5)。表5 近年世界光纤(缆)需求及预测表年份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4E用量(万公里)8501010122014401869261538604590*6380*800018150年增长率(%)-182118304047143926-*此数字为由光缆折算成光纤数 光纤占光缆成本的40%60%,随着近年来光纤价格的不断下滑,虽然世界光缆销量保持较快增长,但销售额却增长不多,96、97、98三年分别为69亿美元、72亿美元和81亿美元。根据ElectroniCast的最新报告,2000年世界光缆的销售额达到了244亿美元,今后五年每年还将增长10%以上,在2005年达到394亿美元。在2005年到2010年期间将达到661亿美元。其中北美地区2000年的消耗占世界的22%,为54亿美元,2005年将达到106亿美元,2010年增加到186亿美元。欧洲2005年的光缆用量将达到105亿美元,2010年增加到198亿美元。据统计,长途通信光缆体现了全球光纤光缆的最大销售额,其次是局域网和广域网的销售,约占76%和11%。2000年的光缆市场电信占了80%,有线电视占了8%。 在光纤品种方面,1999年全世界安装单模光纤量达到5900万公里光纤,占光缆应用市场值的75%,占光纤总用量的93%。1999年,世界陆地单模光纤光揽市场为65亿美元,KMI公司预测该市场在2004年将有137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即占据78%的光纤市场。同时另有报告认为:1999年多模光纤市场占整个光纤市场量的4%,占市场值9%,达到8.16亿美元。2004年,多模光纤用量的百分比会有所下降,为3%,约530万光纤公里,而其市场值将有所增长,达8%,约合14亿美元。总的看来,单模光纤成为市场的绝对主流已是不争的事实。 n 跌宕起伏的国际光纤价格走势 90年代中期,由于互联网快速发展以及对高速通信的要求,世界光纤市场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1995年光纤需求量比产量高10%,并出现200万公里的市场空缺;1996年世界光纤用量比93年增长一倍,相当于1990年以前世界光纤用量总和。面对需求的飞速增长,各主要光纤厂家纷纷扩建、增产,并于1996年下半年以后陆续形成生产能力。1997年夏,全世界光纤市场又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激烈的竞争导致了价格战。从1997年到1999年,普通单模光纤的价格从每公里70美元下降到30美元。这么大幅度的降价使制造商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据KMI研究报告,1996年以来,全球单模光纤的价格下降了20%,预测到2002年时,价格将下降到28美元/公里,因此,光纤光缆市场呈规模扩大、价格走低的趋势。光纤价格到99年跌至谷底,但是从99年下半年起,光纤市场又起变化:由于近年来数据业务迅猛发展,尤其是IP业务呈现爆炸式增长,从全球范围来看,骨干网的带宽已达到了约6-9个月就翻一番的速度,因此各国电信运营商再次掀起光纤建设的热潮,导致了对光纤的需求暴涨,市场呈供不应求状态,价格不断上升。2000年光纤供需缺口增大,许多光缆企业生产线陷于停产,这种局面持续至今。主要原因是全球通信市场发展迅速,新的长途光缆网络运营商的进入导致北美、西欧和亚太的光纤光缆需求猛增,而许多新建光缆项目采用大芯数的光缆且DWDM 技术及G.655 光纤的应用并没有减少对光纤的需求。而此前全球最大光纤供应商康宁公司由于光纤价格下跌已经减产,又因G.655 光纤的全球需求量增加,许多厂商转产G.655光纤,但其成品率不足G.652的一半,使2000年的全球光纤产能只有7700 万芯公里,而总需求量达到近8000万芯公里,因此导致光纤市场再次出现全球性短缺,光纤预制棒供不应求,价格飙升。 n 扩建增产势头旺盛全球性的光纤短缺再次引发了光纤厂家的扩建增产,世界主要光纤厂家近期纷纷公布其投资扩产计划,主要有: l 藤仓:今后三年光纤投资总额230240亿日圆,预计到2002年该公司产能将比1999年提高1倍以上;l 住友电气工业投资300亿日圆,到2002年产量将比2000年提高70%;古河电气工业产能也将提高一倍。l 康宁:将投资4亿美元在美国建第六个光纤厂,预计2004年投产。这是继2000年12月宣布投资4.5亿美元扩产光纤后又一次扩产计划。公司计划从2002年到2004年,每年光纤产量增长25%。 l Pireli北美公司2001年初决定投资8300万美元扩产。 l 阿尔卡特:计划两年内将其光纤产量扩大3倍。 经初步统计,世界光纤短缺已促使主要的光纤厂到目前为止已投资25亿多美元扩充生产能力。这些投资扩产可将1999年的7700万公里的世界光纤生产能力提高到2001年的1.31亿光纤公里,增长70%,远大于需求。光纤热除引发光纤生产投资热外,还引发预制棒的投资热,StockerYale公司投巨资建设3条新的MCVD光预制棒生产线。生产投资热的结果不可避免的是光纤、光缆乃至预制棒价格的下跌。预计国际市场未来两年内光纤供不应求,但到2003年后,市场趋于饱和。2我国市场概况n 需求增长迅猛,用户结构变化显著尽管关于中国光纤和光缆市场状况的分析,不同机构提供的数据资料差别较大。但从总的发展趋势仍可以看出:我国光传输网的建设,经过九十年代的迅猛发展后,已进入一个平稳增长期,市场规模稳步扩大(见表6)。目前我国已建成 “八横八纵”50条长途干线光缆网,覆盖全国75%以上的县市,总投资为100亿元,光纤用量超过150万公里,光纤化比重超过80%。今后几年二级干线、本地光纤接入网和CATV将是主要的增长点,而带状光缆则是接入网的首选光缆。表6 中国光纤和光缆市场状况项目年份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光纤(万公里)8.424741051542954805506008001100缆内平均芯数710111112162022242628光缆(皮长万公里)1.22.46.89.712.818.42426.429.132.7光纤年增长率(%)186208424792631593338光缆年增长率(%)10018343324430101012 资料来源:综合相关数据 在用户结构方面,由于各专用网和联通对传统电信网的竞争加剧,电信用户所占比例开始下降。中国电信的市场份额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7年的80%,到1999年的50%直至2000年的30%;而联通的市场份额增长最快,目前达到40%,这是因为联通加大了对长途骨干网和本地网建设的投资,这也表明联通在长途骨干网上对中国电信将形成新的竞争。n 生产能力迅速跟进据不完全统计,截止99年底,我国现有光纤通信企业和研究所共320个,其中:光纤光缆生产企业193个、光电器件46个、光缆材料和配套件22个、光通信仪表9个,以及光通信传输设备企业50个。近年来,国内光纤企业的生产能力有所提高,能生产光纤的企业也增加了,有8家企业一年可以生产光纤700多万公里,比1998年翻了一番。随着光通信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生产厂家也将在目前相当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尽管整体市场看好,就构成光纤光缆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产品(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市场而言,却有其各自的特点:? 光缆市场基本饱和,增长潜力有限;高芯数光缆将成为主流产品我国主要的光缆需求市场曾由中国电信、铁路和光纤有线电视系统支撑,由于进入光缆市场的技术壁垒比较低,目前全国光缆生产企业已经超过200家,生产能力从5000公里5万公里不等,总产能超过100万公里,远远超过需求量(99年仅为27万公里),导致该市场陷入供大于求、竞争白热化的局面。在这种大的市场形势下,光缆业务的利润前景不很乐观。然而中国电信的分业经营,促使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广电总局和铁路、电力纷纷加快建设自己的骨干网,导致市场格局出现较大的变化。2000年由于通信行业的整体复苏,光缆需求量增长幅度较大,但这只是暂时现象,并不影响总的发展趋势。此外,我国光缆生产企业的集中度已经相当高,规模经济效应充分体现,表7中十家主要生产企业的市场份额99年即已达到78%,而且该比例逐年趋高。 表7 全国主要光缆生产企业的市场供应量序号厂家1999年光缆产量(万芯公里*)1998年光缆产量(万芯公里)1998年带状光纤产量(万芯公里)1武汉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979062成都西门子光缆有限公司5675153北京朗讯科技光缆有限公司5460184江苏亨通集团公司5248145江苏通信集团公司40306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97深圳特发光缆有限公司358江苏永鼎集团有限公司33366.59成都汇源光缆厂323310上海华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30278合计468资料来源:光纤通讯1999年第3期和通讯世界 宋金声 21世纪初期我国光纤光缆和光无源器件市场预测。其中98、99年光缆产量为可比数据。*芯公里=芯数光缆公里综合市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预计我国光缆需求量今后几年的增长率总体上低于光纤平均年增长率,约为5左右。由于光纤接入网的快速发展,平均光缆芯数将由现在的2030芯增加到50芯左右(见表8)。表8 我国光缆市场需求预测年份1999200020052010光缆需求总量(万公里)27283646光缆平均芯数22243852注:数据系根据上海市通信学会预测,由宋金声加工而来 ? 光纤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我国光纤技术与国外差距不大,产业化程度也较高,但发展不均衡,光纤生产能力不足而光缆生产能力过剩。这两年,光纤生产能力有所加强。在市场和技术的双重拉力下,我国光纤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共有拉丝生产线30-32 条,设计生产能力约670万公里。1999 年我国光纤厂实际生产量约为415万公里,到2000 年底光纤生产厂家已达九家,光纤生产能力超过670 万公里(见表9),基本与国内光纤市场需求相平衡。但由于国内通信运营商对国产光纤的质量尚存疑虑,许多国内光缆厂家采用进口光纤生产光缆,导致国内光纤厂家的实际产量远远达不到现有的生产能力,50%的国内光纤市场被国外产品占领。表9 近年国产光纤产能汇总表 ( 单位:万芯公里)生产厂家(成立时间)1998年1999年2000年武汉长飞(1985)90170250上海朗讯(1994)100160200南京华新藤仓(1997)83080深圳特发(1998)62530杭州富通昭和(1999)02030成都中住(1998)4830西古4230南京特恩弛0020我国光纤生产企业发展历程我国光通信建设初期的光纤大部分是进口。此后其国产化进程一直被视为重点:1985 年开始筹建中荷合资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引进从光纤预制棒、拉丝到成缆的成套技术和生产线,其中用PCVD 法生产光纤,设计能力年产光纤5 万公里;同期结合大秦线建设建立中日合资西古光纤光缆公司,引进了MCVD 法和VAD 法光纤生产设备。随后国内自行研制及主要引进MCVD 法光纤制棒车床数十台,但其技术或生产规模均未形成气候,在中国光纤市场中几乎占不到份额,光缆成缆用光纤大部分依靠进口。大规模光纤拉丝生产线的新、扩建始于九十年代中。经多次扩容后的长飞以及此后陆续新建的上海朗讯、南京华新藤仓、成都中住和深圳特发、富通昭和等7家公司的光纤拉丝设备年生产能力已超过670 万公里,但除了长飞及小批量光生产的西古外,其他企业都是买棒拉丝成纤。除此之外,南京特恩弛引进拉丝设备,今年生产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教育环境的创设培训课件
- 房屋装修工程监理方案(3篇)
- 电器展厅布置工程方案(3篇)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规划建议书(2025年)
- 农业信息化2025年现代种业创新基地建设与推广研究报告
- 林业结构化面试题库及答案
- 跨境英语面试题库及答案
- 客户经营面试题库及答案
- 安全教育培训质量考评课件
- 农业产业园项目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可行性研究与2025年效益评估报告
- 骨关节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全册数学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DB35∕T 2176-2024 海峡两岸共通 中式插花技艺通 用要求
- 《2.1.3 活化能》参考课件
- Unit 1 Making friends 第三课时Part A Letters and sounds表格式教案
- (正式版)SH∕T 3541-2024 石油化工泵组施工及验收规范
- 202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网友回忆版)(题目及答案解析)
- 委托产品加工生产合同
- 全新不锈钢护栏承包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生物质颗粒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气管插管术评分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