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家口望山110千伏变电站工程 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情况变电站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情况1工程概况:张家口望山110kV 输变电工程。目前,望山产业聚集区主要由常峪口110kV变电站(250MVA)、宣北110kV 变电站(250MVA)提供电源,主变负荷高峰已接近满负荷运行。为了给望山开发区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电源,新建望山 110kV变电站。2 建设规模:新建望山110kV变电站。主变最终规模:350MVA,本期规模:250MVA;110kV规划2回,本期2回;35kV出线规划10回,本期6回;10kV出线规划20回,本期12回;望山110kV变电站110kV采用内桥接线;35kV、10kV均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本期工程无功补偿电容器设置2(4.0Mvar+6.0Mvar)。本工程2011年6月30日完成了初步设计审查。2011年8月初工程正式启动,由于工程工期紧,8月29日土建专业完成部分卷册;2011年9月21日,厂家资料到齐,10月7日前完成大部分土建和电气一次施工图,并派出工地代表。2011年11月提交全部土建专业和电气专业的施工图。3、强条执行计划93II表3.0.2变电站建筑设计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表工程名称张家口望山110千伏变电站工程序号图纸卷册责任单位强制性条文执行表号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一建筑工程土建部分1.1总的部分表4.1.1.2表4.1.3.21.2地基与基础部分表4.2.1.2表4.2.15.21.3建筑部分表4.3.1.2表4.3.7.21.4结构部分表4.4.1.1.2表4.4.4.3.21.4.1结构设计通用部分表4.4.1.1.2表4.4.1.2.21.4.2钢筋混凝土结构表4.4.2.1.2表4.4.2.10.21.4.3钢结构表4.4.3.1.2表4.4.3.2.21.4.4砌体结构表4.4.4.1.2表4.4.4.3.2二建筑工程暖通部分表5.1.2表5.4.2三建筑工程水工部分3.1给水、排水部分表6.1.1.2表4.1.6.23.2消防部分表6.1.2.2表6.1.5.2四建筑工程电气部分表7.1.2表7.6.2注:1. 为该强制性条文执行的责任主体单位,并负责填写相应表格; 2. 为该强制性条文相关单位。4 建筑工程土建部分4.1建筑工程总的部分4.1.1总的部分表 4.1.2 建筑设计总的部分强制条文执行检查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执行情况相关资料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14.2.1 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建造,不得突出的建筑物为:地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结构挡土墙、挡土桩、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等;地上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门窗,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阶、坡道、花池、围墙、平台、散水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集水井、采光井等;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Z0101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执行情况相关资料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34.8.4化粪池距离地下水取水构筑物不得小于30m。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Z010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46.1.8 厂区消防的设计和化粪池、贮气罐、污泥气压缩机房、污泥气发电机房、污泥气燃烧装置、污泥气管道、污泥干化装置、污泥焚烧装置及其它危险品仓库等的位置和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要求。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Z01014.1.2 抗震设计表 4.1.2.2 建筑工程总的部分抗震设计强制条文执行检查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执行情况相关资料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3.0.2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1 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3 标准设防类别: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4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223.0.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 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接本地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注:对丁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231.0.3 抗震设防区的所有建筑工程应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一2010)41.0.2 抗震设防烈度为 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251.0.4 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 (图件)确定。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263.1.1 所有建筑应接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273.1.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要求。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283.3.1 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危险地段,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内类的建筑。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2 93.3.2 建筑场地为 I 类时,甲、乙类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取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丙类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应接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2104.1.6 建筑的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表4.1.6 (见本部分表A.1)划分为四类。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其值处于表4.1.6 所列场地类别的界限附近时,应允许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设计特征周期。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2124.1.9 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实际需划分对建筑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提供建筑的场地类别和岩土地震稳定性 如滑坡、崩持塌、液化和震陷特性等)评价,对需要采用时程分析法补充计算的建筑,尚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供土层剖面、场地覆盖层厚度和有关的动力参数。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24.1.3 防火设计表4.1.3.2 建筑工程总的部分防火设计强制性条文执行检查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执行情况相关资料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变电站部分)111.1.1 建 (筑)物危险性能分类及耐火等级应符合表11.1.1 (见本部分表A.2)的规定。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1211.1.3 变电站内的建(筑)物与变电站外的民用建(筑)物及各类厂房、库房、堆场、贮罐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1116-B0037S-Z0101311.1.4 变电站内各建(构)物及设备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 11.1.4 (见本部分表A.3)的规定。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Z0101411.1.7 设置带油电气设备的建 筑)物与贴邻或靠近该建(筑)物的其他建(筑)物之间应设防火墙。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Z0101711.5.1 变电站的规划与设计,应同时设计消防给水系统。消防水源应有可靠保证。注:变电站内建筑物满足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体积不超过3000m3,且火灾危险性为戊类时,可不设消防给水。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Z01011311.5.17 变电站应接表 11.5.17 (见本部分表A.5)的要求设置灭火器。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S04011411.5.20 下列场所和设备应采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 主控通信室、配电装置室、可燃介质电容器室、继电器室; 2 地下变电站、无人值班的变电站,其主控通信室、配电装置室、可燃介质电容器室、继电器室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无人值班变电站应将火警信号传至上级有关单位; 3 采用固定灭火系统的油浸变压器: 4 地下变电站的油浸变压器; 5 220kV及以上变电站的电缆夹层及电缆竖井; 6 地下变电站、户内无人值班的变电站的电缆夹层及电缆竖井。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S04011511.5.21 变电站主要设备用房和设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符合表 11.5.21 (见本部分表A.6)的规定。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S040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63.3.13 油浸变压器室、高压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他防火设计应接现行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的变电站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等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1173.3.14 变配电所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或邻建造,且不应设置在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的危险区域内。供甲、乙类厂房专用的lOkV及以下的变、配电所,应采用尢门窗洞口的防火墙隔开时,可一面贴邻建造,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等规范的有关规定。乙类厂房的配电所必须在防火墙上开窗时,应设置密封固定的甲级防火窗。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1183.4.11 电力系统电为 355OOkV且每台变压器容量在10MVA以上的室外变、配电站以及工业企业的变压器总油量量大于5t的室外降压变电站,不应小于本规范第3.4.1 条和第3.5.1 条的规定。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1197.5.2 防火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具有自闭功能。双扇防火门应具有按顺序关闭的功能; 2 常开防火门应能在火灾时自行关闭,并应有信号反馈的功能; 3 防火门内外两侧应能手动开启 本规范第7.4.12条第4款规定除外); 4 设置在变形缝附近时,防火门开启后,其门扇不应跨越变形缝,并应设置在楼层较多的一侧。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12011.3.2 建筑内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的照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0.51x: 2 人员密集场所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Olx; 3 楼梯间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5.Olx: 4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烟与排烟机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的其他房间的消防应急照明,仍应保证止常照明的照度。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14.2 地基与基础工程4.2.1 地基与基础抗震设计表4.2.1.2 地基与基础抗震设计强制性条文执行检查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执行情况相关资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一2010)14.2.2 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且地基抗震承载力应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乘以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计算。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2 116-B0037S-T03024.2.3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表4.2.3.2 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强制性条文执行检查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执行情况相关资料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一2001)11.0.3 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应接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的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已执行图纸卷册号:地勘报告214.3.3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根据任务求、勘察阶段、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编写,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2 拟建工程概况; 3 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4 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5 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 6 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 7 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8 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程 度的评价; 9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已执行图纸卷册号:地勘报告34.1.11 详细勘察应接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主应进行下列工作: 1 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3 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4 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5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6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7 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的标准冻结深度; 8 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已执行图纸卷册号:地勘报告44.1.17 详细勘察的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且不应少于4个;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已执行图纸卷册号:地勘报告54.1.18 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 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1.5倍,且不应小于5m: 2 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计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 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基底 下0.5 1.0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 3 对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当不能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桩或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求: 4 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勘探孔的深度: 5 在上述规定深度内当遇基岩或厚层粹石上等稳定地层时,勘探孔深度应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已执行图纸卷册号:地勘报告64.1.20 详细勘察采取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床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设计要求确定,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每栋不应少丁3个: 2 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土试样和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 3 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0.5m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 4 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数量或原位测试工作量。已执行图纸卷册号:地勘报告74.8.5 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对地下水进行专门治理 (降水或隔渗)时,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已执行图纸卷册号:地勘报告84.9.1 桩基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查明场地各层岩土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 规律; 2 当采用基岩作为桩的持力层时,应查明基岩的岩性、构造、 岩面变化、风化程度。确定其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质量等 级,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粹岩体或软弱岩层; 3 查明水文条件,评价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影响,判 定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可液化土层和特殊岩土的分布及其对 桩基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5 评价成桩的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已执行图纸卷册号:地勘报告97.2.2 地下水位的量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遇地下水时应量测水位; 2 稳定水位应在初见水位后经一定的稳定时间后量测; 3 对多层含水层的水位量测。应采取止水措施,将被测含水 层与其他含水层隔开。已执行图纸卷册号:地勘报告1010.1.1 基槽(坑)开挖后,应进行基槽检验。基槽检验可用触探或其他方法,当发现与勘察报告或设计文件不一致或到异常情况时,应结合地质条件提出处理意见。已执行图纸卷册号:地勘报告115.1.1 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岩溶时,应进行岩溶勘察:已执行图纸卷册号:地勘报告125.2.1 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滑坡或有滑坡可能时,应进行专门的滑坡勘察。已执行图纸卷册号:地勘报告135.3.1 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危岩或崩塌时,应进行专门的危岩或崩塌勘察。已执行图纸卷册号:地勘报告145.4.1 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有发生泥石流的条件对工程安全有影响时,应进行专门的泥石流勘察。已执行图纸卷册号:地勘报告155.7.2 在抗震设防烈度为等于或大于6度的地区进行勘察时。应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已执行图纸卷册号:地勘报告165.7.8 地震液化的进一步判别应在地面以下l5m的范围内进行:对于桩基和基础埋深大于5m的天然地基,判别深度应加深至20m。对判别液化而布置的勘探点不应少于3个。勘探孔深度应大于液化判别深度。已执行图纸卷册号:地勘报告175.7.10 凡判别为可液化的土层,应接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确定其液化指数和液化等级。已执行图纸卷册号:地勘报告4.2.6 水文地质勘察设计表4.2.6.2 建筑水文地质勘察设计强制性条文执行检查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执行情况相关资料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027一2001)11.0.3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开始前,必须明确勘察任务和要求,搜集分析现有资料,进行现场踏勘,提出勘察纲要。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结束后,应编写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已执行图纸卷册号:水文气象报告21.0.4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和工作量,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需水量的大小,不同勘察阶段、勘察区 已进行工作的程度和拟选用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已执行图纸卷册号:水文气象报告33.2.7 水质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水质简易分析:取样水点数不应少于本规范表3.1.5(见本部分表A.19)中水文地质观测点总数的40%。分析项目包括:颜色、透明度、嗅和味、沉淀、Ca2+、Mg2+、(Na+十K十)、HCO3-、Cr-、SO42- PH值、可溶性固形物总量、总硬度等。 2 水质专门分析:取样水点数不应少于简易分析点数的20%。分析项目:生活饮用水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479的要求;生产用水应接不同工业企业的具体要求确定;在有地方病或水质污染的地区,应根据病情和污染的类型确定。 3 划分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了解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 4 了解地下水污染的来源、途径、范围、深度和危害 程度。已执行图纸卷册号:水文气象报告45.1.2 勘探孔的布置,应能查明勘察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取得有关水文地质参数和评价地下水资源所需的资料。 注:采用数值法评价地下水资源时,勘探孔的布置应满足查明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和水文地质参数分区的要求。已执行图纸卷册号:水文气象报告55.2.4 当需查明各含水层(带)的水位、水质、水温、透水性或隔离水质不好的含水层时,应进行止水工作,并检查止水效果。 注:长期观测孔亦应在观测层(带)及观测层(带)之间迅行止水。已执行图纸卷册号:水文气象报告65.3.7 填砾过滤器的滤料厚度,粗砂以上含水层应为75mm,中杪、细砂和粉砂含水层应为lOOmm。已执行图纸卷册号:水文气象报告75.4.2 水文地质勘探孔的成孔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孔身各段直径达到设计要求。 2 孔身在lOOm深度内其孔斜度不大于1.5。 3 孔身误差不大于2。 4 洗孔结束前的出水含砂量不大于1/20000(体积比)。已执行图纸卷册号:水文气象报告89.1.1 进行地下水的水量评价,应具备下列资料: 1 勘察区含水层的岩性、结构、厚度、分布规律、水力性质、富水性以及有关参数。 2 含水层的边界条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3 水文、气象资料和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 4 初步拟定的取水构筑物类型和布置方案。 5 地下水的开采现状和今后的开采规划。已执行图纸卷册号:水文气象报告99.1.3 进行地下水的水量评价时,应根据需水量求,结合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计算地下水的补给量和允许开采量,必要时应计算储存量。已执行图纸卷册号:水文气象报告109.2.1 地下水的补给量应计算由下列途径进入含水层(带)的水量: 1 地下水径流的流入。 2 降水渗入。 3 地表水渗入。 4 越层补给。 5 其他途径渗入。已执行图纸卷册号:水文气象报告119.4.1 允许开采量的计算和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取水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2 在整个开采期内动水位不超过设计值,出水量不会减少。 3 水质、水的变化不超过允许范围。 4 不发生危害性的环境地质现象和影响已建水源地的正常生产。已执行图纸卷册号:水文气象报告1210.0.1 地下水水质评价,应在查明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卫生条件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对于开采的含水层有水力联系的其他含水层,以及能影响该层水质的地表水均应进行综合评价。已执行图纸卷册号:水文气象报告1310.0.2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评价,应接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执行。在有地方病的地区,应根据当地环境保护和卫生部门等有关单位提出的水质特殊求进行。已执行图纸卷册号:水文气象报告1410.0.5 在地下水受到污染的地区,应在查明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与污染源有关的有害成分进行评价,并提出改善水质和防止水质进一步恶化的建议和措施。已执行图纸卷册号:水文气象报告1511.0.2 凡出现下列情况的地区,在没有采取专门措施时,不应再进行扩大开采量的勘察: 1 现有水源地的开采量和补给量已趋平衡,且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补给量已不能增加。 2 水质明显恶化,不能满足需求。 3 现有水源地的开采已产生危害性的环境地质问题。已执行图纸卷册号:水文气象报告1611.0.3 在已有水源地的附近,进行新水源地或扩大已有水源地的勘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掌握已有水源的开采动态和发展规划。 2 协调新建水源和已有水源地的开采动水位。 3 合理利用多层含水层。已执行图纸卷册号:水文气象报告1711.0.4 在地下水开采过程中,根据地下水动态观察资料,应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和允许开采量进一步计算和评价,对水位、水质的变化和不良环境地质现象的发生作出预测。必要时,应提出调整开采方案或采取防护措施的建议。已执行图纸卷册号:水文气象报告1811.0.6 大量开采地下水的地区,应根据上不土体的压缩性和各层地下水的区域水位下降值,评价有无引起地面沉降的可能性。在已产生地面沉降的地区,应建立地下水观测网,设置测定地面沉降值的分层和基岩标进行监测,并采取调整开采方案的措施进行控制。已执行图纸卷册号:水文气象报告4.2.7 一般地区建筑地基设计表4.2.7.2 一般地区建筑地基设计强制性条文执行检查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执行情况相关资料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一2002)13.0.2 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接地基变形设计: 3 表3.0.2(见本部分表A.20)所列范围内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仍应作变形验算: (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l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2)再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基础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3)软弱地基上存在偏心荷载时: (4)相邻建筑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4 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 5 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6 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223.0.4 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接下列规定: 1 接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接止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接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3 计算挡土墙上压力、地基或斜坡稳定及滑坡推力时,荷载效应应接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 1.0; 4 在确定基础承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反力,应接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5 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性系数应接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o不应小于1.0。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245.3.1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已执行图纸卷册号:55.3.4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接表5.3.4(见表 A.21)规定采用。对表中未包括的建筑物,其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和使用上的要求确定。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265.3.10 在同一整体大面积基础上建有多栋高层和低层建筑,应该按照上部结构、基础、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进行变形计算。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2710.2.9 下列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变形观测: 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 2 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 3 加层、扩建建筑物; 4 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 5 需要积累建筑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工程。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286.1.1 山区(包括丘陵地带)地基的设计,应考虑下列因素: 1 建设场区内,在自然条件下,有无滑坡现象,有无断层破碎带; 2 施工过程中,因挖方、填方、堆载和卸载等对山坡稳定性的影响: 3 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性; 4 岩溶、土洞的发育程度; 5 出现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可能性; 6 地面水、地下水对建筑地基和建设场区的影响。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2116-B0037S-Z010196.3.1 压实填土包括分层压实和分层夯实的填土。当利用实填土作为建筑工程的地基持力层时,在平整场地前,应根据结构类型、填料性能和现场条件等,对拟压实的填土提出质量要求。未经检验查明以及不符合质量求的压实填土,均不得作为建筑工程的地基持力层。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2116-B0037S-T03034.2.10 高耸结构建筑地基设计表4.2.10.2 高耸结构建筑地基设计强制性条文执行检查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执行情况相关资料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 50135一2006)17.1.1 高耸结构的基础选型应根据建设场地条件和结构的要求确定。高耸结构的地基基础均须进行强度计算(包括抗压和抗拔);除表7.1.1 (见本部分表A.22)中的高耸结构外,其他高耸结构均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有特殊求的高耸结构尚应进行地基抗滑稳定或抗倾覆稳定验算。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30327.1.4 高耸结构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与相应的抗力代表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接止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荷载效应的准永久值组合,当风玫瑰图严重偏心时,取风的频遇值组合,不应计入地震作用。 3 计算挡土墙压力、地基和斜坡的稳定及滑坡推力、地基基础抗拔等时,荷载效应应接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荷载分项系数均为 1.0。 4 在确定基础或桩台高度、挡墙截面厚度、计算基础或挡墙内力、确定配筋和桩身截面、配筋及进行材料强度验算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本反力,应接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当需要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接止常使用橄限状态,采用荷载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进行计算。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30337.2.5 高耸结构的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接表7.2.5(见本部分表A.23)的规定采用,当工艺有特殊要求时,应接有关专业标准规范另行确定。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30347.4.1 承受上拔力和横向力的独立基础、锚板基础等,均应验算抗拔和抗滑稳定性。扩展基础承受上拔力时,在验算基抗拔稳定性的同时,尚应接上拔力进行强度和配筋计算,并按计算结果在基础的上表面配置钔筋,配筋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3034.2.11 扩展基础和筏板基础设计表4.2.11.2 建筑扩展基础和筏板基础设计强制性条文执行检查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执行情况相关资料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一2002)18.4.5 梁板式筏基底板除计算止截面受弯承载力外,其厚度尚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受剪切承载力的要求。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302 -T030328.4.7 平板式筏基的板厚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已执行图纸卷册号:38.4.9 平板式筏板除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外,尚应验算距内筒边缘或柱边缘h0处筏板的受剪承载力。当筏板变厚度时,尚应验算变厚度处筏板的受剪承载力。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302 -T030348.4.13 梁板式筏基的基础梁除满足止截面受弯及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外,尚应验算底层柱下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302 -T0303510.1.8 施工完成后的工程应进行竖向承载力检验。已执行图纸卷册号:512-B082016IS-T03054.2.14 基坑及边坡支护设计表4.2.14.2 建筑基坑及边坡支护设计强制性条文执行检查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执行情况相关资料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一2002)19.1.3 基坑开挖与支护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支护体系的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和选型; 2 支护结构的强度、稳定和变性计算; 3 基坑内外土体的稳定性验算; 4 基坑降水或止水帷幕设计以及维护墙的抗渗设计; 5 基坑开挖与地下水变化引起的基坑内外土体的变形及其对基础桩、临近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6 基坑开挖施工方法的可行性及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要求。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302 -T030329.1.6 土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和暴露,并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基坑土方开挖应格按设计要求进行,不得超挖。基坑周边超载,不得超过设计荷载限制条件。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302 -T030339.2.8 支护结构的内力支撑必须采用稳定的结构体系和连接构造,其刚度应满足变形计算要求。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302 -T0303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执行情况相关资料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l2099)43.1.4 支护结构设计应考虑其结构水平变形、地下水的变化对周边环境的水平与竖向变形的影响。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和周边环境变形有限要求的二级建筑基坑侧壁。应根据周边环境的重性、对变形的适应能力及土的性质等因素确定支护结构的水平变形限值。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302 -T030353.1.5 当场地内有地下水时,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情况和支护结构与基础形式等因素,确定地下水控制方法。当场地周围有地表水汇流、排泄或地下水管渗漏时。应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302 -T030363.1.6 根据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止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基坑支护应接下列规定进行计算和验算: 1 基坑支护结构均应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计算内容应包括: (1)根据基坑支护形式极其受力特点进行土体稳定性计算: (2)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压、受弯、受剪承载力计算; (3)当有锚杆或支撑时。应对其进行承载力计算和稳定性验算。 2 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及对支护结构变形有限定的二级建筑基坑侧壁,尚应对基坑周边环境及支护结构变形进行验算。 3 地下水控制计算和验算; (1)抗渗透稳定性验算: (2)基坑底突涌稳定性验算: (3)根据支护结构设计要求进行地下水位控制计算。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302 -T030378.1.4 当基坑底为隔水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突涌验算,必要时可采取水平封底隔渗或钻孔减压措施保证坑底土层稳定。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302 -T030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83.2.2 破坏后果很重、严重的下列建筑边坡工程,其安全等级定为一级: 1 由外倾软弱结构面控制的边坡工程; 2 危岩、滑坡地段的边坡工程; 3 边坡塌滑区或边坡塌方影响区内有重要建 (构)筑物的边坡工程破坏后果不重的上述边坡工程的安全等级可定为二级。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302 -T030393.3.3 永久性边坡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于受其影响相邻建筑的使用年限。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302 -T0303103.3.6 边坡支护结构设计时应做下列计算和验算: 1 支护结构的强度计算:立柱、面板、挡墙及其基础的抗压、抗弯、抗剪及局部抗压承载力以及锚杆杆体的抗拉承载力等均应满足现行相应标准的要求; 2 锚杆锚固体的抗拔承载力和立柱与挡墙基础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3 支护结构整体或局部稳定验算。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302 -T0303113.4.9 下列边坡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应进行专门论证: 1 超过本规范适用范围的建筑边坡工程; 2 地质和环境条件很复杂、稳定性极差的边坡工程; 3 边坡邻近有重要建 (构)筑物、地质条件复杂、破坏后果很重的边坡工程: 4 已发生过重事故的边坡工程; 5 采用新结构、新技术的一、二级边坡工程。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302 -T0303124.1.1 一级边坡工程应进行专门的岩土工程勘察;二、三级边坡工程可与主体建筑勘察一并进行。但应满足边坡勘察的深度和要求:大型的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边土皮宜分阶段勘察;地质环境复杂的一级边坡尚应进行施工勘察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302 -T0303134.1.3 边坡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在查明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边坡类别和可能破坏的形式: 2 提供边坡验算稳定性、变形和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值: 3 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潜在的不稳定边坡的整治措施和监测方案的建议: 4 对需进行抗震设防的边坡应根据区划提供设防烈度或震动参数: 5 提出边坡整治设计、施工注意事项的建议; 6 对所勘察的边坡工程是否存在滑坡(或潜在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以及开挖或构造的适宜性做出结论: 7 对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边坡工程尚应提出沿边坡开挖线的地质纵、横剖面图。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302 -T0303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一2001)4.2.15 地基处理工程设计表4.2.15.2 建筑地基处理工程设计强制性条文执行检查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执行情况相关资料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94-2008) 13.0.5 接地基变形设计或应作变形验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2-T0302 -T030323.0.6 受较大水平荷载或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当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时,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已执行图纸卷册号:116-B0037S-T0202-T0302 -T03034.3 建筑部分4.3.1 建筑节能设计表4.3.1.2 建筑节能设计强制性条文执行检查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3春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力资源管理》形考任务1及4网考题库答案
- 2025年锦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a卷)
- 2025年鄂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青海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基础题)
- 2025年阿克苏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精练)
- 2025年淮南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阜阳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年省属虚拟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2025“安全生产月”《安全知识》竞赛答题活动试题库
- 2025年通辽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
- 南京市社区工作者招聘笔试真题2024
- 手术病理标本管理课件
- 2025至2030个人生活小家电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供给需求与投资机会报告
- 国企员工违法违纪案件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 2025中国单机游戏市场现状报告
- 诉讼案件备案管理制度
- 江河幕墙公司管理制度
- 《汉字演变与书法艺术欣赏课教案》
- 2024年法律职业资格(客观题)真题带解析
- 2025-2030中国医疗应急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物流工厂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