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及行为导向作用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网络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及行为导向作用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网络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及行为导向作用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网络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及行为导向作用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网络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及行为导向作用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题 目: 网络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及行为导向作用调查报告 姓 名: 胡芷源 学 号: 05100722 班 级: 7班 完成日期: 2011年8月21号 指导教师: 戴学英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调查时间:2011.8.52011.8.21调查地点:深圳调查对象:深圳大运志愿者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调查人:胡芷源调查分工:独立完成前言“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灵敏”而今,在山那边和海那边,除了蓝精灵,还有了白领、程序员、建筑师、会计、留学生、记者等各色族群。电影蓝精灵自上映以来,不但内地票房大热,更是继“咆哮体”、“凡客体”后,催生了又一股网络语体“蓝精灵体”的改编热潮。广大网友凭借着对蓝精灵之歌的追忆情怀,对歌词冠以现实和幽默色彩,用自己的职业遭遇加以改编,创作出多达近几十个的不同版本,在各大贴吧、论坛和微博上调侃着各大行业白领、学子,甚至热点人物。 回溯近几年来互联网文化的发展能够发现,“蓝精灵体”的流行不是网络语体风靡的个案。从“囧”、“给力”、“神马都是浮云”到曾在百度贴吧快速窜红的“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从“梨花体”、“凡客体”、“咆哮体”、“丹丹体”到“淘宝体”,甚至是“高铁体”诸如此类有着鲜明互联网特征的流行语在网络上不断涌现,并逐渐成为了80后、90后的日常用语。而网络知识平台的分享和传承更令这些信息得以生长和繁衍。经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各式各样的尔“体”几乎都在第一时间被大学生网友创建为相应的百度词条,并进行了即时、系统、多元的知识分享,形成了清晰的网络文化脉络。如去年8月创建的、被浏览超百万次的“凡客体”词条,在来源、价值、影响、背后故事等方面均有着丰富的阐释和图文展现,并且直到今天都仍有百科用户对其进行内容的优化和完善。究其缘由,网络文化对时下大学生影响几何?我们将做进一步调查。 第1题 请问你的性别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男62 56.4%女48 43.6%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10第2题 你在日常生活中会不会经常使用网络流行语?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偶尔会用到75 68.2%与人聊天时经常使用21 19.1%不了解有什么网络流行语14 12.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10第3题 你有玩腾讯QQ农场牧草,抢车位或者其他网站类似游戏吗?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闲暇时偶尔消遣玩一下71 64.5%已经玩上瘾了,不玩心里会不舒服6 5.5%看到别人玩时感觉无奈和不屑11 10%无聊和毫无意义的游戏,从来不玩22 20%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10第4题 你对一些以雷人行为或语言走红的网络红人有何看法?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纯粹炒作,让人反感,不会跟风46 41.8%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45 40.9%社会衰退的产物,污染网络环境6 5.5%时代发展的产物,有趣,能够娱乐大众9 8.2%其它4 3.6%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10第5题 当网上又出现新事物,你会模仿网络中一些的新潮装扮或行为吗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经常,我觉得他们很有个性1 0.9%偶尔会不经意模仿42 38.2%从来不会67 60.9%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10第6题 上网时你是否浏览过不健康的信息或广告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经常会,对它们存在好奇9 8.2%很少,但偶尔也会看一下53 48.2%即使弹出来也从不理睬48 43.6%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10第7题 你觉得网络文化会渗透到你的学习及生活中对你造成影响吗?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现在就会,它一直在影响我17 15.5%会,但对我的影响不算很大75 68.2%暂时不会,以后说不定17 15.5%永远不会,我不会对它们感兴趣1 0.9%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10网络文化源起何处?追究各式网络用语或语体的成因,悲观者会将其解释为大众在网络时代的集体精神空虚或群体无意志表现。客观者则多会从网络和文化的双向角度来加以分析:网络的广泛性、即时性、自媒体性等特性导致了文化范式的变迁和文化传播的加速、扩展,而由全体网民共同缔造的网络内容其本身的文化属性也诱发着文化调性的转型和表达形式的多元化、民主化、平等化,甚至还刺激着网络的技术升级,令其更好地为新兴文化进行承载。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生活内容都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里真实地发生着,于是以网络为基础的文化创造便成了人们在满足基本网络生活需求之后的精神需要,它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补充,又是对大众价值观念、社会心态的集结和反应。而诸如百度贴吧、微博等这类的网络平台就在这样的变革中,成了网络行为的载体,同时也成为了网络文化的发源地,催生出了一波又一波的网络文化热潮。是“文化浮躁”还是社会主流?那么到底又是什么原因,让各种网络语体能够获得网民,特别是大学生网民如此声势浩大的共鸣?在一些人看来,这种网络流行语不过是一种速食文化的表现,是互联网时代“文化浮躁”的泛滥,它所透视出的是网民对于某些文化现象的盲从和跟风。然而,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以及网络搜索我们可以发现,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网民对于“蓝精灵体”、“凡客体”等的流行,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其娱乐属性。透过这些看似调侃和玩世不恭的语体,能够发现大众对于自身价值、社会发展等的深入思考,并且开始反映出社会主流的优质文化。实际上,中国互联网经过十余年的迅猛发展,由4.85亿网民(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占七千多万)共同打造的互联网文化已渐渐剥离了以往纯粹娱乐和恶搞的外衣,成为社会主流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社会主流文化体系对网络文化的认可,更使得网络文化开始焕发出无穷的活力。从去年人民日报文章标题大胆引入网络热词“给力”,到点评互联网热词成为众多主流媒体一项重要的内容元素,网络文化在记录和反应时代发展方面变得愈发不可替代。从“流行”到“文化”现象的一时火热并非意味着文化的内涵拔高。若“蓝精灵体”、“凡客体”等只停留在被大量改编、被疯狂转发的基础上,那么这类语体充其量也只能称之为“流行”,而无法上升至“文化”。然而,当大学生网友对不断涌现的网络现象赋以科学的重视、解释和分享时,这样的现象便产生了质变。借由百度百科这样的网络知识分享平台,广大网民得以从热闹的现象中回溯于知识的本源。通过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热词进行梳理、分享和积累,对知识形成了更深刻的定义,在进一步挖掘出网络语体文化价值的同时,也延长了网络文化生命力,实现互联网文化的传承。借着知识分享的东风及网络平台开放的大势,网络文化也将开始从 “自发状态”向“自觉模式”转变,走向饱满和长远。如若将此看作是网络时代的“新文化运动”,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在权威知识平台的保驾护航下,曾快速更迭的互联网文化将在社会生活、时代价值方面具有越来越强的话语权和主流认知。后记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因其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功能决定了其对“人”特别是大学生必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它是我们探讨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前提条件和基石。 网络文化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由无疑具有相当巨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它提高了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提高过程中,诸多良好的意识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其中包括科学技术意识和创新能力、民主意识和个性意识;它扩展了大学生交往的空间,丰富了交往的形式,在一定意义上和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大学生对社会的归属感;同时网络文化还拓宽了大学生接受教育的途径,提高了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外在条件,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为他们提供的良好的教育平台,提高自己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断完善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 网络文化的积极影响固然是主流,但是在现阶段它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已经初见端倪。笔者认为网络文化之所以对大学生产生了诸多消极的影响,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网络文化自身的原因,还有整个社会对网络文化认识和准备不到位的原因。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思想方面,大学生世界观中的信息崇拜和技术主义倾向相当明显;人生观中“个性”主义思想开始膨胀;在价值观方面表现出价值主体的自我化、价值导向的多元化、实现价值手段的虚拟化等特点。其次是在道德方面,很多大学生在网络上漠视权威、无视中心、正视规则、出现很多道德失范行为。再次是在心理素质方面,“网络成瘾”是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产生的一种典型消极影响。 那么如何让克服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引导其健康发展的对策,笔者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的:首先是要坚持“法治网”加强网络立法,要填补网络立法方面的空白,同时要加强网络法律宣传,培养网络主体的法律意识。其次要坚持“以德治网”,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