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晋诗三首导学案.doc_第1页
汉魏晋诗三首导学案.doc_第2页
汉魏晋诗三首导学案.doc_第3页
汉魏晋诗三首导学案.doc_第4页
汉魏晋诗三首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高一语文单元四导学案 编制:邓易 审核:郑培诗 时间:2015-10-0317. 汉魏晋诗三首导学案(教师版)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曹操的四言诗、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2、学生能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意境、分析修辞格、体会情景交融、分析诗歌语言特征等。3、体味迢迢牵牛星中的爱情美,短歌行中曹操的慷慨之气,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课时建议】3课时第一课时:迢迢牵牛星【知识链接】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梁代萧统文选;原本无题目,一般拿每首诗的第一句作题目。题材内容分为两类:抒写失志和伤时之感;写相思离别之情。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抒情诗的最高成就,标志着五言诗成熟,同时也为魏晋南北朝以五言诗型为主体的文人诗歌的高度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刘勰文心雕龙称其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一预习案1.字词积累迢迢(注音:tio;解释:遥远) 皎皎(注音:jio;解释:明亮) 纤纤(注音:xin) 擢(注音:zhu;解释:举起、伸出)札札(注音:zh解释:织机声) 弄机杼(注音:zh; 解释:梭子)。盈盈一水间(注音:jin) 脉脉(注音:mo; 解释:含情相视而不语) 1. 整体感知诗歌本诗写了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而不能团聚的相思之苦,抒发了现实生活中男女恋人咫尺天涯的哀怨,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2. 合作探究1、 请同学们自行鉴赏诗歌,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明确:学生可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2、 本诗十句之中有六句用了叠词,它们分别表现什么内容?有什么效果?(叠词作用:a形象性。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b确切性。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c音乐性。叠字可使诗的音律和谐,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明确:这首诗共运用了六个叠音词:“迢迢”(景)是写牵牛星之远,“皎皎”(景)是写织女星之明;“纤纤”(物) 是写素手之修美,“札札” (物)是写机杼声之繁忙;“盈盈”(景) 是写银河水之清浅,“脉脉”(感情或者情态)是写相视含情之态。这就说明本诗的叠音词既是诗句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感情的巧妙抒发,叠音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悱恻的感情十分和谐,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显得韵味深长,哀婉动人,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3 随堂演练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答:(1) “葱葱”,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的特点;“靡靡”写“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这里的“靡靡”,指风吹草伏的样子。(叠词的作用)两个词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叠词的表达效果)4 布置作业:1. 完成三维设计相关练习;2. 预习短歌行第二课时:短歌行【知识链接】(1).古体诗、近体诗古体诗是指唐代格律诗产生以前的诗歌形式,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主要形式有“诗经”、“楚辞”、“汉乐府”、“南北朝乐府”等,即我们这个单元所学习的诗歌。古体诗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形式比较自由,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即使在唐代也有很多诗人喜爱用古体写诗,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的“歌”“行”“吟”“引”即是古体诗的一种形式。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和排律三种形式。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排律又称长律,一般为五言,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须对仗,亦可隔句相对,称为扇对。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分辨一首诗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诗是否区分平仄。(2).“歌行体”:定义:“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代表作: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3).作者介绍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少机警,有权术,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后起兵伐董卓,复击灭袁术、袁绍。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措施,终于统一了北方。位至大将军、丞相,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他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启示。有曹操集。(4)相关背景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一、预习提示1、回忆以前的知识,分别用用几个词概括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2、解决基础知识掇: 几何: 何以:悠悠:沉吟:可掇:阡陌: 契阔:二合作探究1、 酒能表达各种各样的感情,那在本诗开头是用酒来表达什么感情呢?再读诗歌,找出这首诗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那么,作者因何如此呢?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剖析原因并找出关键语句。明确:“忧”第一部分忧的是“韶光易逝,壮志难愁”从“对酒当歌”“唯有杜康”第二部分忧的是人才的流失,对人才的渴望课文剩下的部分2. 从诗歌中找出能体现人生苦短、贤才难得、功业未成的诗句。3.找出文章用典的诗句,并谈谈用典的意义。什么是用典,典故的作用是什么?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诗人念念不忘贤才的一片真情。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三布置作业1. 完成三维设计相关练习;2. 预习归园田居第三课时:归园田居【知识链接】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自称为“五柳先生”,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一预习案1.字音。羁(j) 荫(yn) 暧(i)墟(x)2.析词辨义 适: 俗: 尘网: 羁鸟: 池鱼: 故渊: 守拙: 暧暧: 依依: 墟里: 尘杂: 虚室 :余闲: 樊笼:2 合作探究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2、 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明确: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何而归?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明确:官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为何而归?(1)本性爱田园。(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归向何处?明确:园田。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明确:“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可自由发挥)(参考:屋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覆地,习习清风平息心中焦虑。眼前桃李芬芳,弄姿堂前,唤起心中欢欣。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归去如何?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之感。作者是在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那种轻松、平和、喜悦之情。3. 归天田居的艺术特色:一是用白描的手法,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二是情景交融。“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八句,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这是实境也许的确是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情景,但更是心境陶渊铭内心追求那种恬静的生活情趣的物化,实境与心境浑然一体、水乳交融。三是比喻生动形象,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为“尘网”、“樊笼”,把误入官场的人比作“羁鸟”、“池鱼”,不仅形象贴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