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研究方案(计划)(表一)(课题小组填写)2009年10 月 9 日主题名称地震班 级高二(6)班课题名称震撼的大地指导老师 赵晓潇小组成员王成、冯芙蓉、王竹君、汤蝉娟、马涛、钱承露、张影组 长王成研究背景(课题立论依据):512地震事件,让我们很多汶川朋友无家可归,更让许许多多的人失去了生命。经过这次的自然灾害,使我们意识到地震不容忽视。那么地震到底蕴藏了多少危机?地震究竟是怎样的运动?我们在地震面前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呢? 带着这个好奇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始了对地震的探究。研究目标(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研究地震的成因、类型和分布2.知道地震来临前的征兆3.学会在地震中求生存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之处:内容:研究地震的成因、类型和分布、地震前的征兆以及地震方面的知识和如何在地震中生存关键问题:地震中的生存法创新之处: 联系“汶川地震”、防震演习等研究方法、条件及可能遇到的困难与对策:方法、条件: 上网查资料到图书馆里查相关的资料困难: 内容太多无法选择、防震演习时有些学生不配合对策: 请教老师帮我们筛选重要内容,耐心劝导不愿意配合的学生(续表)研究小组成员分工姓 名承 担 任 务王成组长:资料汇总,完成课题王竹君组员:搜集地震成因、分类、分布资料马涛组员:搜集地震求生措施资料汤蝉娟组员:搜集汶川地震资料钱承露组员:负责防震演习演练冯芙蓉组员:记录、论文张影组员:报告总结研究的预期进展研 究 阶 段时间安排活动的主要内容及目标课题生成与小组成立2009年9月确定研究课题形成小组研究方案2009年10月讨论研究方案并小组分工开题论证与交流2009年10月讨论课题构思与框架研究方案的实施2009年11月2009年12月查找相关资料中期班级交流2010年1月相互交换并筛选资料资料整理与分析2010年2月整理资料并组织防震演习形成研究成果2010年3月把整理出来的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写成论文成果交流与展示2010年4月请老师指导,提看法终期评价与反思2010年4月总结我们的成果,为了让我们在加强完善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论文、调研报告、实验报告、制作模型、图片、网页、视频资料等):论文 幻灯片形式课题研究活动情况记录表(表二)(课题小组或个人填写)2010年 1 月 10 日本组课题名称震撼的大地记 录 者王竹君课题所属主题地震 班 级高二(6)班活动形式网上调查活动时间2010.1.10活动地点板桥中学活动组成员王成、冯芙蓉、王竹君、汤蝉娟、马涛、钱承露、张影指导老师赵晓潇活动内容目的完成对资料的筛选,认识地震的成因,学会如何在地震中求生策划防震演习计划完成ppt计划完成论文过程记录组长提出议题,组员开始构思并说出自己的想法交流。做好统计问题及方法问题:如何让同学们短时间掌握应急自救技巧方法:通过防震演习训练收获及感受 经过这次研究,我们了解到了许多地震的知识,例如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来临之前的现象和地震中求生等等这些知识让我们详细的了解了自然灾害,也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说明:活动形式包括文献学习、小组讨论、专家访问、实验、资料查阅、调查、实地测量、制作等。)课题研究论文(总结) (表三)(课题小组或个人填写)2010年 3 月 16 日论文题目解读地震小组成员王成、冯芙蓉、王竹君、汤蝉娟、马涛、钱承露、张影指导老师赵晓潇本报告执笔者汤蝉娟论文摘要(可另译成英文稿):512地震事件,让我们很多汶川朋友无家可归,更让许许多多的人失去了生命。经过这次的自然灾害,使我们意识到地震不容忽视。那么地震到底蕴藏了多少危机?地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我们在地震面前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呢?关键词:地震成因、自救参考书目:地震知识地震探源与地震预报抗震救灾自助手册研究心得:这次研究让我们了解到来不少的课外知识,最大的收获无外于是合作了。一个人是完不成这个项目的,我们一起分工合作才完成了这次研究性学习的任务。指导老师意见:本次研究以汶川地震为背景,了解地震的成因,探索如何在地震中求生存,选题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同学们在研究性学习中相互合作,也发挥着个人的优势。指导老师签字: 赵晓潇 2010年 3 月 18 日(续表)研究论文(报告)正文: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里氏8.0级大地震,深深的震撼着中华子女,许多人失去了自己的亲人,无家可归,我们在为同胞哀叹的同时,应该意识到生命在自然灾害面前是多么的脆弱。我们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经过决定,确定了研究课题:绝境逃生谈地震,为日后地震来临时做好预防和应急。通过查询的资料,我们了解了地震产生的原因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50万次。类似其他自然灾害,地震也是有前兆的。我们应当抓住时机,科学避震。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遇震时一定要镇静,并就地躲避。那么地震来临时如何逃避呢?被埋之后该如何自救呢?保持镇静,切记乱喊、乱叫。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通过以上的研究让我们小组学到了许多关于地震方面的知识,知道地震产生的原因以及来临时该如何逃避。科学的求生方法可以让我们在地震时挽救自己,甚至是其他人。温家宝总理说“做好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希望我们的研究能让更多人了解到地震,了解到地震中保护自己的方法。 (誊印或粘贴)课题研究终期评价表(表四)(指导老师或学术委员会、小组填写)2010年 4 月 10 日课题名称震撼的大地班 级高二(6)所属主题地震指导老师赵晓潇组 员王成、冯芙蓉、王竹君、汤蝉娟、马涛、钱承露、张影组 长王成评估项目(总分100分)小组自评分指导老师或学术委员会评分1、选题的价值和意义(10分)10102、研究方案的完备性和可行性(10分)993、研究方案的执行程度(10分)884、小组成员社会实践的能力与表现(10分)1095、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10分)896、研究成果的质量(10分)897、小组成员的合作倾向和能力(20分)17188、论证答辩过程中的综合表现(20分)2018课题小组综合自评意见: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地震及如何在地震中求生我们小组的成果可能有不少欠缺的地方,但是通过这次实践,大大增进了同学们团结协作的能力,增强了大家的爱国热情。综合评定等级: A 小组组长签字: 王成 指导老师或班级学术委员会综合评定意见:本课题选题看非常能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食品添加剂区域代理合作协议范本
- 2025常用股东退股协议书(含知识产权转让)
- 2025年度购物中心商铺租赁及物业管理合同
- 2025年挡土墙基础施工与验收标准合同范本大全
- 2025年个人租赁汽车安全使用协议范本
- 2025宾馆餐厅特色菜品研发与承包经营合作协议范本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租赁合作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高端体育场馆租赁服务合同协议
- 2025年酒店大堂窗帘定制、安装及保养服务合同
- 2025年旅游地产销售代理合同范本
- 城市低空安全监管平台解决方案
- 超市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 银行招聘职业能力测验-2025中国银行春招笔试考题
- 旅游行业导游培训制度与措施
- 初二学生入学教育
- 九年级《开学第一课》课件
- 数据标注培训课件
- 《视觉表现技巧》课件
- 主动脉夹层临床医学专业教学系列课件讲解
- 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 五社联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