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doc_第1页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doc_第2页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doc_第3页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doc_第4页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度文件 修订状态:A/O XX公司XX矿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AB-XX-P-03-20-XXA 版 编制: 审核: 批准:XX年X月X日发布: XX年X月X日实施: XX公司XX矿发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文件编号:AB-XX-P-04-20-2009版次:A修订状态:A/0 1 目的辨识本矿范围内的危害因素,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判定出不可承受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程序,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XX矿范围内活动中的危害辨识,评价和控制活动3 术语和定于3.1 危害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害因素,是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即人物、环境、管理几方面的缺陷,危害是造成事故的“根源或状态”3.2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比其他损失的根源状态3.3 危害辨识 指识别危害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为什么能发生,怎样的发生的过程。危害辨识的两个关键任务是辨识可能发生的特定的不期望的后果,辨识导致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和设备的特性。3.4 风险评价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其可能发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3.5 事故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4 职责4.1 矿长负责矿由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组织领导工作,并提供重大危险控制所需的资源4.2 安全部4.2 1 负责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及重大风险因素控制计划的制定4.2 2 对不可承受的风险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4.3 生产技术部 4.3 1 负责组织生产工艺、工程项目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4.3 2 负责生产工艺、工程项目方面的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4.3 3 按照“三同时”的要求,保证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职业安全健康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投入生产和使用。4.4 环保部4.4 1 负责环境污染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4.4 2负责环境污染不可承受风险的治理和控制计划4.5 机动能源部4.5 1 负责组织电气、机械设备设施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4.5 2 负责电气、机械设备设施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4.6 财务部负责不可承受风险治理所需费用的支付,却保专款专用。4.7 车间(二级单位)4.7 1负责本单位作业范围内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4.7 2 负责作业范围内的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4.7 3实施本部门评价出的风险因素的控制计划5 工作程序5.1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组织机构5.1 1矿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领导小组组长:主管安全副矿长副组长:安全部部长、生产技术部部长成员:安全部副部长、生产技术部副部长、总调度室正副主任、正副总工程师、机动能源部正副部长、采矿车间正副主任、选矿厂正副矿长,其他车间(二级单位)和部室正职。5.1 2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专业小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专业小组分安全专业小组:生产技术专业小组、机动能源专业小组;a)安全专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由安全部部长兼任,副组长由安全部副部长兼任b)生产工艺、工程项目专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组长由生产技术部长兼任,副组长由生产技术部副部长兼任c)电气、机械设备设施专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组长由机动能源部部长兼任,副组长由机动能源部副部长兼任d)专业小组成员: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电气、机械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人员。5.1 3 车间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专业小组组长:车间主任副组长:车间主管安全副主任成员:安全科、生产科、调度室、机动科(采矿车间增加地质、测量、水工科)等生产技术科室负责人和安全、技术管理人员5.1 4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人员要求;a)具有安全管理经验或具有相关专业职称的人员b)具有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和分析、表达能力c)主要人员应接受过专业培训5.2 划分作业活动5.2 1 一瓣情况下,可按如下方法划分作业活动a)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b)按地理区域划分c)按生产设备划分d)按作业任务划分e)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5.2 2 手机相关信息,作业活动信息包括:a)任务:实施的地点,持续时间,人员,实施频率等b)设备: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及其使用说明c)物质: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其物理形态(烟气、蒸汽、液体、粉末、固体)和化学性质等有关资料d)现场控制方法:操作规程、安全规程、作业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员工的能力及已接受的相关培新,现场安全控制设施e)手工操作:可能要用手工搬运的物料的尺寸、形状、重量、表面特征、要用手移动物料的距离和高度f)数据:作业活动及作业环境监测数据g)事故:与该工作活动有关的事故经历h)现场工作环境(条件):空间、高度、温度、湿度、安全防护设施等情况5.3 危害因素识别5.3 1 危害分级依据:a)法律、法规(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和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等)b) 危害和事故伤亡的程度、规范c)事故发生的频率d)相关方关注程度e)财产损失额度f)减低风险的难度5.3 2 危害因素分类按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划分危害类型。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缺陷以及管理缺陷等四个方面。5.3 2.1 人的不安全行为a)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b)造成安全装置失效c)使用不安全设备d)手代替工具工作e)物品(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f)冒险进入危险场所g)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h)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i)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j)有分散注意力行为k)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l)不安全装束m)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n)误动作o) 其他不安全行为5.3 2.2 物的不安全状态a)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b)防护、保险、信号装置缺乏或有缺陷5.3 2.3 环境的缺陷a)作业场所的缺陷b)作业环境不良5.3 2.4 管理缺陷a) 制度缺乏 b) 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有缺陷c) 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有缺陷d) 安全投入不足e) 监督日常检查f)应急救援有缺陷5.3 3 事故分类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主要分为20类,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堕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5.3 4 危害辨识的对象5.3 4.1 作业现场方面a)作业现场方面主要包括作业的全过程、作业的全过程,作业环境、劳保用品以及职业卫生方面,将以上方面融合于每一岗位或作业工种中,以“工种”为载体,贯穿作业的全过程b)主要体现于每一作业工种的人在工余、工前、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每一步骤中可能受到的伤害。5.3 4.2 生产工艺流程方面a)设计方面:安全预评价,三同时、设计文件和图纸b)采矿工艺方面:采矿方法,采场结构参数、设备设施的匹配是否满足工序要求,工序能力是否匹配,是否满足生产要求,回采顺序和工艺是否适应开采现状,开采范围是符合规定等:c)生产保障系统:运输路线,供电、防排水、防灭火、维修等d)变化管理方面:工艺改造、设备设施改造等的变化管理制度,变化的系统文件,人员的变化等5.3 4.3 设备设施方面a)全过程控制:规划、采购、安装(建设)、调试、验收、使用、维护和白费b)原始技术资料和图纸c)维修维护d)检测检验:各种设备、安全标志产品、特殊设施5.3 5 危害辨识的方法根据矿里的生产特点与管理形式,危害辨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a)询问与交流法b)专家分析法c)现场观察法d)查阅记录法e)工作任务分析法f)安全检查表法g)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主要以访谈法为主,通过召开班组会的形式,由工作小组成员队员工进行询问,与员工进行交流,从而找出员工在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的所有伤害类型及其原因。5.6 6 辨识与评价程序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应包括如下过程;a)准备b)危害辨识c)危险源转化为风险的条件d)量化风险结果e)划分风险等级5.3 7辨识与评价应考虑下列因素5.3 7.1 在冒顶片帮、塌方、矿岩突出危险评价时,应考虑可能的不同的致因因素,包括:地压活动、结构面、支护、爆破影响5.3 7.2 在中毒窒息风险评价时,应考虑可能的致因因素,包括:爆破作业、有害气体积聚区域,通风不良、火灾影响5.3 7.3 在水灾风险评价时,应考虑可能的不同的突水来源,包括:地下水源、地表水源、降雨及其径流老窟水源5.3 7.4 在火灾风险评价时,应否考虑可能的不同德火灾类型,包括:固体材料火灾,液体或液化固体火灾、气体或液化气泄漏火灾、粉尘燃爆火灾5.3 7.5 在机械伤害风险评价时,应考虑可能的不同的致因因素,包括:凿岩穿孔机械、铲装机械、提升机械、运输接卸、排土机械、破碎机械、钻探机械、通风机械、排水机械、压风机械、支护机械5.6 7.6 机动设备与交通风险评价时,应考虑采购、维护、检查、自然环境、运输物料特性、路线、时间性等因素5.3 7.7 在对关键设备进行风险评价时,应考虑具有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5.3 7.8 对人机功效进行调查时,应包括:重复运动、使用电动工具、作业姿势、人为因素、个人生活环境因素5.3 7.10 照度测量过程应考虑应急时的照明设备、照明时间、能见度、照明源布置情况5.3 7.11 对识别的暴露于物理、化学、生物和人机功效,可能造成严重健康风险的危害,应完成定量检测的比例5.3 7.12应考虑职业危害的监测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及比例5.3 7.13 应考虑职业危害检测设备定期校正的比例5.3 7.14因考虑风险概述的一致性、可审核性、持续性5.4 风险评价方法5.4 1 直接判断法对所辨识的危害进行直观评审,直接判断出风险a、b、c、d四个风险等级,a、b、c、d四个等级,风险依次增大,对于判断力为d级的风险,再继续采取之后的LEC法进行风险评价5.4 2 LEC评价法LEC法是利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3中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国风险值D后果L暴露E可能性C5.4 3 初始风险评价5.4 3.1 凡新开作业面,新工程项目必须进行初始风险评价。5.4 3.2 初始风险评价过程应结合考虑a)生产工艺流程风险b)危险物质风险c)设备设施风险d)环境风险e)职业卫生风险f)管理风险g)法律法规标准要求f)相关方的观点5.4 3.3 初始风险评价结果应包括各种风险可能发生过程的描述的级别,并按危险性排序5.4 3.4 初始风险评价结果文化件,各单位依据初始风险评价结果进行风险分级管理5.4 4持续风险评价5.4 4.1 矿山应持续地进行风险评价,及时处理重大风险,5.4 4.2 持续风险评价常用方法包括:a)使用前检查b)计划任务观察c)设备检查d)工前危险预知e)交接班检查f)定期安全检查g)定期检修h)安全标准化系统评价5.4 5 风险评价计划5.4 5.1 根据生产特点,应制定风险评价计划如下a)采掘作业风险评价b)大爆破作业风险评价c)工程地质风险评价d)设备设施风险评价e)职业卫生风险评价f)交通运输风险评价g)危险物料风险评价h)火灾风险评价i)水灾风险评价j)紧急情况风险评价5.4 5.2 风险评价计划必须配备相应的资源5.4 6风险评审安全部根据所完成的初始风险评价工作的结果,对各个车间汇总的风险评价结果进行核实,并进一步完成其他的评审工作5.4 6.1 核实已完成的风险评价工作a)核实每个车间列出的工种是否全面,核实主要的设备设施是否全部包括在内,核实工艺流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核实各职能部室的评价是否正确b)适合作业过程评价表中的各工种的作业过程是否有条理,是否有缺漏c)核实汇总表中的“以往案例”是否列举全面d)核实其采用的直接判断法评价以及采用的LEC法评价的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准确,核实所确定的风险等级是否准确e)核实所缺的不可承受的风险是否准确f)核实所提出的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实际合理5.4 6.2 评审以下三个方面a)获取的识别适用的法规和其他要求,搜集各个车间部室的法规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资料,评审其是否健全是否有效是否执行落实到位,即符合性,实施性和有效性b)对既往事故进行分析总结,搜集以往的事故事件资料,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分析和总结c)对现有规章制度,文件机构和职责进行评审,评审其是否健全,是否有效,是否执行,安全职责是否明确5.4 6.3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按照实施指南的要求执行时,可参考政府部门认可的有资质的机构提出的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5.4 7 风险等级判断,使用LEC评价法评价出以下风险等级 五级:超过400,为非常高的风险,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考虑放弃,停止本项作业 四级; 70至200,为中风险,显著危险,需要整改纠正二级: 20至70,为可能的风险,一般危险,需要关注 一级:20以下,为客接受的风险,稍有危险,可以接受容忍5.4 8 确定不可承受危险5.4 8.1 确定不可承受风险依据:a)以前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或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三次及以上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无论风险级别为几级,一律为不可承受风险。随于曾经发生过某种事故,但条件已发生变化,不会再有此类事故发生,这种情况不必列入b)对违反国家安全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中强制性规定的,列为不可承受危险。遂于其他违规,如;劳动防护用品穿戴不全一类,凡是后果较为严重的,列为不可承受风险c)评价的出风险级别较高的为不可承受风险5.4 8.2 各车间,部室进行危害辨识时,负责填写工艺流程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表。设备设施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和作业过程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列入风险级别在2级以上的风险),并将表是交安全部,安全部负责汇总危害辨识结果,并填写工艺流程不可承受风险及其控制计划清单,设备设施不可承受风险及其控制计划清单,作业过程不可承受风险及其控制计划清单和不可承受风险汇总表报矿长批准5.5 风险控制措施5.5 1风险分级管理a)风险程度在四级以上的,定位XX矿关键任务,关键设备或关键工艺,有生产技术部,安全部组织有关部门现场制定安全措施b)风险程度带到三级的,定位车间(二级单位)关键任务,关键设备或关键工艺,有车间主管领导组织车间生产,安全等有关科室现场制定安全措施c)作业风险程度达到二级的,定为工区(队,段)关键任务,由工区(队,段)组织本单位安全,技术管理人呢元制定安全措施5.5 2 风险控制计划对风险控制主要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措施的组合A-制定目标,招标及管理方案:(例:技术改造,土硬件设施)B-制定安全规章制度C-制定应急预案与响应D-制定关键任务作业指导书E-执行工作票制度F-执行危险作业审批制度G-编制安全操作规程H-制定安全检查表(日常,专项):I-加强培训教育J-保持现有措施5.5 3 安全部监督,协调各车间,部室对重大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对各车间,部室的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实施监督,评价5.5 4 不可承受风险及其控制计划清单的控制措施安全部审核后,由矿长批准后发各单位,对重大风险策划进行有效控制,各车间,部室负责组织制定目标管理方案或其他措施,经矿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5.5 5 生产车间每年依据当年内,外部条件,对单位管理,生产活动进行一次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工作,并将辨识和危险评价结果报安全部。5.5 6 各单位依据风险评价结果,汇总本单位的风险等级,关键任务,关键设备,关键工艺以及各类风险控制措施,将汇总结果较安全部,安全部汇总完成全矿的风险评价结果汇总表,关键任务清单关键设备清单关键工艺流程清单目标管理方案清单安全规章制度清单应急措施或预案清单关键任务作业指导书清单工作票清单危险作业审批表清单作业过程安全检查表清单设备设施安全检查表清单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方案清单。各单位应按照变化管理制度,根据风险评价及时更新以上清单资料,已被实时控制风险。5.5 8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应遵循下列原则:a)消除b)替代c)工程控制,隔离d)管理措施e)个体防护5.5 9 当员工安全健康与财产白虎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确保员工安全健康的措施5.5 10 重大风险控制措施按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执行5.5 11作业过程方面的重大风险控制按安全标准化系统的作业管理制度执行5.5 12设备设施方面的风险控制按设备设施管理制度执行;5.5 13采矿工艺方面的风险控制按采矿工艺管理制度及有关的生产保障系统管理制度执行;5.5 14 对采场的风险控制按采场顶板分级管理制度执行;5.5 15 职业危害风险控制按职业危害控制制度执行;5.5 16 对危险作业或进入危险区域作业的按强制性授权工作流程识别与控制制度执行,认真执行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和工作票制度;5.5 17 供应商与承包商方面的风险控制按供应商管理制度和承包商管理制度执行;5.5 18 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按安全标准化系统的有关制度执行;5.6 危害辨识与危害评价工作的更新;5.6 1 安全部每年三月应组织有关部门对矿的危险源,风险评价结果,风险控制措施进行重新确认,如有变化予以更新;5.6 2 安全部应定期进行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问题,并根据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结果及更新情况,制定风险评价和危害控制计划,经矿长批准后予以实施;5.6 3 新施工项目由施工单位负责人组织对心施工项目进行危害辨识,填写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上报矿安全部,由安全部进行风险评价,对新生产的重大风险制定控制措施予以实施;5.6 4 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危害变时预危险评价工作;a)当法律,法规更新时;b)当矿由生产活动内容或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时;c)当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知识或方法有所进步认为必要时;d)当安全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时;e)当有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时;f)其他情况需要时;5.7 员工教育和培训;5.7 1 人力资源部应按照安全教育与培训管理制度,组织对危害源健康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并建立教育培训档案。5.7 2 教育和培训内容如下:a)危害的辨识;b)危害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c)危害可能发生事故时的危害后果;d)事故案例和预案事故的措施;e)自我防护方法的方法;f)发生事故的报告方法;6 相关文件6.1 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6.2 GB12331-90有毒作业分级6.3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6.4 变化管理制度 AB-XX-P-06-33-20096.5重大危害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AB-XX-P-03-10-20096.6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AB-XX-P-07-34-20096.7 采矿工艺管理制度 AB-XX-P-06-26-20096.8采场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AB-XX-P-08-40-20096.9职场危害控制制度 AB-XX-P-11-63-20096.10强制性授权工作流程识别与控制制度 AB-XX-P-04-22-20096.11 QG/XX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