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 学院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913609200453姓 名:刘玲邮 编:410205指导教师:周正怀电 话 业:教育管理地 址: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题 目:农村留守儿童的院东方红校区小教大专部569班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2010年10月目 录摘要1关键词1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2(一)情绪问题31.悲伤、焦虑、厌恶、怨恨32.忧郁3(二)学习心理问题3(三)“自我”方面出现的问题.41.自我评价问题42.自我体验问题.43.自制力问题5二、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5(一)家庭亲情的缺失5(二)学校教育因素6(三)社会因素61.社会上的不良场所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62.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危害6(四)自身因素7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7(一)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8(二)加强学校教育,提高教师素质.8(三)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8(四)留守儿童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8参考文献9附录.9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刘玲(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科系,湖南长沙,410205)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大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因长期缺少父母的关怀与呵护,在情绪、学习、行为和自身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为此,该文通过调查、访问等方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调查发现,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加上社会因素和自身因素都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而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主要可以通过: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学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职能;加强和完善社会教育制度和培养留守儿童自身的心理素质等方法来实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能够很好地解决,他们的身心才能健康地发展,才会有一个更美好的将来!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对策On left-behind-children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Rural SchoolLiu Ling(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410205)Abstract: As more and more migrant workers and rural migrant workers to left-behind children has a broad social concern. This special group for long-term lack of concern and care, parents in emotion, learning, behavior and produced a series of etc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erefore, through investigation, access methods for the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problem is studied. Survey of family, school education, the lack of social factors and their own factors and produce left-behind children are the main caus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o solve the mai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tay-at-home children through education, establishing perfect families: goo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The school actively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s of school education, Strengthen and perfect the social education system and cultivate their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can well solve the body, they can develop healthily, would have a better future!Keywords: left-behind children;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Cause;countermeasures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而进入人们的视野。留守儿童是指拥有连续半年以上留守生活经历的农村儿童,按照国际惯例,其年龄限定在018岁之间。随着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的留守儿童人数已急剧增加。据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利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研究发现,早在2000年,全国农村14岁及以下留守儿童总量就已接近2000万,6周岁及以下学龄儿童占65.28%。1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缺少对孩子的直接教育和关爱,在长期情感缺失条件下,许多留守儿童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据调查显示,逾四成以上留守儿童感到孤单,三成以上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卫生问题。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内心往往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在人际关系和自信心、学习等方面,留守儿童明显不如非留守儿童,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2然而,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关心太少,这使孩子们有了心理问题又无人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也没有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导致他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据此,笔者经调查、访谈等方法,力图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探讨这一群体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有效的适用的教育对策,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他们消除不良心理,重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得到积极、健康地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让这些孩子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笔者对益阳市南县某学校80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访问,根据数据可以得出留守儿童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 情绪问题留守儿童幼时就离开父母,因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朗,较为突出的情绪问题是情绪悲伤、焦虑、厌恶、怨恨、忧郁等。1.悲伤、焦虑、厌恶、怨恨根据笔者的调查统计显示,84%的留守儿童非常想念父母,一谈及父母会非常焦虑、悲伤,有的留守儿童甚至会担心自己的父母会扔下他们,不再要他们了。而剩下的16%的表示不太思念,长期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已对父母失去了应有的亲切感,有的甚至对父母产生了厌恶和怨恨感。2.忧郁笔者还在调查中发现,75%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性格发生了变化,其中有一部分留守儿童拥有不同程度的忧郁情节,具体表现在:做事胆小、行为不积极、不敢与表现等。(二) 学习心理问题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最好的老师,最久的老师。孩子的学习应是其本身和家长共同认真对待的。但因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务工,缺少对孩子的关爱与交流,更别说在学习上的辅导了。所以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的不到家长的关爱与帮助,学习成绩普遍比较差。不仅如此,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对待学习的态度不一样。留守儿童对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觉得可学不可学,学习上比较困难,反正没有人管自己,当成任务,不用功,作业不完成,书写糟糕,不读课外书,对学习不怎么感兴趣。非留守儿童毕竟有家长督促管教,学习上要轻松一些,学习习惯都比较好,作业按时完成,书写也比较工整,喜欢读课外书,获取知识能力强,渠道广,积极性较高,兴趣也较浓。由于家庭监管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疏忽,多数留守儿童学习较为困难,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他们有的经常课堂违纪,有的撒谎逃学,有的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对学校和学习兴趣大大降低,甚至个别留守儿童对学校和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下滑明显,厌学、辍学现象比较严重。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外出的父母期望值过高,使孩子学习感到很大的压力,学习效率自然就相比其他孩子更难提高了。为此,笔者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见表一。表1 南县某学校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及所占比例学习成绩情况所占比例一般43%中等偏下37%较好16%优秀4%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这80名留守儿童中,有43%的学习成绩为一般,37%的学习成绩中等偏下,16%的学习成绩较好,只有4%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为优秀。由此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留守儿童的父母经常不在家,却对孩子寄予很大的希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风。然而这样的寄予却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学习成绩反而跟不上去,还产生厌学情绪。(三)“自我”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1自我评价问题自我评价是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留守儿童正是因为不能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感觉处处不如别人,变得不敢与人交往。存在自我评价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容易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己,于是在自尊心、自信心上出现问题。调查显示,有71%的留守儿童在自我评价上出现问题。这些人往往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容易为他人的议论左右。32.自我体验问题所谓的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由于“留守儿童”体验的错误,不能很好的自我认知,缺乏自信,对自己作消极的评价,因而会产生自卑、焦虑、任性或逆反心理。在笔者调查的80名留守儿童中,胆小怕事、课堂不敢回答问题的占65以上,而任性、叛逆的留守儿童比例也达到57%。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全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和任性两种极端的心理障碍。自卑感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种负向情绪体验存在。由于客观环境和主观认知难以改变,随着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的延长这种自卑体验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和泛化,严重影响身心健康。4而有些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无人监管,变得任意妄为,大胆放肆,在教师和监护人管教的时候产生逆反心理。这是留守儿童内心的不平衡和失落感的表现,实际上也是留守儿童某种无奈的反抗。3.自制力问题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根据调查统计显示:216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自控能力较差,162的表示自控能力很差,543的认为自己的自控能力为一般,只有79的认为自己白控能力很强。自控能力差的留守儿童比自控能力强或者一般的“留守儿童”在情绪、情感、学习心态和行为方面更易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具有自制力问题的留守儿童不善于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和冲动,反而使逆反、对抗心理容易出现。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一)家庭亲情的缺失有专家曾经说过,没有亲情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而父母的关爱是其他任何亲情无法替代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却是一种变相的残缺家庭。隔代监管和隔代教育使留守学生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他们与父母长期分居两地,导致情感生活出现很大的缺陷,从而成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孤儿,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很不利。 5调查结果显示,172的家长平均一周与孩子联系一次,108平均每月联系一次,287表示不定时的联系,433的很少联系。由此可见,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儿童往往在情绪上变得焦虑、悲痛、厌恶、怨恨、忧郁;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二)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对留守儿童的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从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农村中小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心育。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现在仍是应试教育占主流,素质教育疏于形式。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学校以分数高低来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评价机制,使得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到那些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差,又经常违纪的学生,更是不闻不问,不理不管,而这一部分学生中,大多数是留守孩子。根据调查显示,64%的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找老师寻求帮助,因为他们心里早已对老师形成了一种抗拒感。有的留守儿童表示,在学校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自己心里产生了消极现象,从心底放弃自己。这样的情况会使得不到良好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在学校也不能得到老师的关心,从而出现旷课、逃课等厌学现象,甚至有的还会出现犯罪行为。(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是影响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社会教育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1. 社会上的不良场所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在农村小集镇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公开和隐蔽的网吧,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了赚钱,而大量招徕在校学生,甚至引诱学生。还有一些娱乐场所,明明贴着“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告示,但在里面还是可以看到未成年人的影子。因为政府对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的管理,这些学生自控力本身就不强,而留守儿童又缺乏父母的监管,那些不良场所对他们的不利影响就更大。 2. 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危害 当前,我国社会教育制度不够完善,使得社会上存在大量的不法之徒,他们整天游手好闲,拉帮结派,偷摸拐骗,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缺乏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受这些不良分子的诱惑、拉拢,最终误入歧途。(四) 自身因素以上引起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均属于外部因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而其内因就是留守儿童自身的原因。留守儿童正成长在心理行为问题较多的青少年期,正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众所周知,青少年处在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阶段。一方面,这个阶段是理想信念迅速变化的时期;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萌芽趋于形成的时期;是开始以道德意识、道德观念指导自己行为的时期。另一方面,这个阶段又是生理迅速成熟,而心理发展跟不上生理发育的青春期;逻辑思维尽管发展很快,而思维的批判性尚待成熟,看问题容易造成主管和片面;情绪情感日渐发展,但两级分化严重,自控性差,使逆反、对抗心理容易出现。这是一个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的时期。6而留守儿童正处于这个黄金时期,但缺乏父母亲情的滋润,缺少与他人交流,常常处于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往往不能对自己建立正确地评价,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感觉处处不如别人,则产生孤僻、自卑、自负、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忧郁等情绪问题。而伴随着自我认识产生的自我体验则使留守儿童丧失自信,对自己作消极的评价。再加上留守儿童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在情绪、情感、学习心态和行为方面更易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一)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应树立良好的育子观念,把子女的教育放在第一位。而留守儿童缺乏最多的就是父母的关爱与呵护,家长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心。作为身在外地的父母,应当尽量做到和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这种沟通可以是:1.经常回家看看,和孩子在一起,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对他们的情绪进行安抚,不让孩子思念成疾,对父母产生怨恨感;2.经常通过各种方法,如电话、信件、网络等,和孩子进行情感的交流,多于孩子谈心,能够做到时刻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心理和学习上的问题,并能够很好地解决,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努力;3.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可以在孩子假期将他接到身边,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参与工作,让他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也能让那些有不同忧郁程度的孩子学会人际交往,能胆大积极地处理事情;4.在外的父母千万不要出于内疚的心理给予孩子过多的经济补偿,这种补偿只会适得其反,养成孩子冷漠、任性、缺乏责任感等不良性格特点,留守儿童更需要的是在心灵和学习上的辅导,家长应该对留守儿童的性格上、学习上进行了解和关怀,使留守儿童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成绩。7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笔者认为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情感是重中之重。(二)加强学校教育,提高教师素质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农村中小学应当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克服由于远离父母而产生的不良心理影响,建立开朗积极的生活态度。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心理教育课,对留守儿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孩子懂得正确地自我评价,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做到从自身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再者学校要注重教师的素质培养,使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能够做到公平公正,让留守儿童受到和其他孩子同等的待遇,不仅如此,班主任还要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心地观察和沟通,打开他们的心扉,做到遇到问题能够找老师解决,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室,多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运动会等,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加,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增进与老师、同学间的关系,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三)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虽已引起关注,但采取的措施却远远不够效率。因此,社会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弥补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不足。政府应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使留守儿童远离社会不良分子的影响。对于娱乐场所,特别是网吧和酒吧,政府部门应加强管理,不能让留守儿童有机会进去,产生不良心理影响。除了加强社会制度外,社会人员也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留守儿童。例如,当地人们可以组织集体探亲,政府可以为亲子活动提供便利的道路;或者是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社会人士关心和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四)留守儿童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同样是“留守”的情况,为什么有的留守儿童能良好适应,有的却产生了种种心理问题呢?这都源于那些留守儿童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需要,做到既不自卑,也不盲目自信;能看到自己的长处,更能容纳自己的不足,并寻求方法加以改进。不同的自我评价、自我体验都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留守儿童应在日常生活应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常常对自己说“我能行”,逐渐形成“我能行”的心理意识。例如在上课时,留守儿童可以勇敢地举手回答问题,不管回答得正不正确,也应该大胆积极地去举手,壮大自己的信心。在建立自信心的同时还要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在情绪冲动的时候,可以让一个稳重的同学在自己情绪冲动前提醒自己;在压力大的时候,可以通过写日记、谈心的方式来舒缓压力;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听听音乐散散步留守儿童可以自己找一些方法来调控自己的情绪,舒缓压力,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笔者还认为,留守儿童作为弱势群体,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看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勇敢面对和克服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8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应当引起社会的特别关注和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资源应相互整合、形成合力,构筑起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立体化网络教育体系。然而,由于个体心理存在内隐性,本文仅用调查这种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很难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更加全面深入地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参考文献:1任运昌.空巢乡村的守望:重庆市南川区留守儿童教育个案研究A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11辑)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2朱永新.中国教育蓝皮书(2004)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89.3曹梅静,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鲁山城投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建设工程项目合作协议合同书
- 新能源汽车购买及售后维护合同
- 入职医院笔试题目及答案
- 人资经理笔试题库及答案
- 人民银行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患者跌倒坠床的预防试题(附答案解析)
- 群团工作笔试试题及答案
- 《游恒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 青马工程笔试题库及答案2025
- SF-三福的历史与文化 v2.0
- 幼儿园故事《小红帽》PPT模板
- GB/T 6723-2017通用冷弯开口型钢
- GB/T 4456-2008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 葫芦丝(初学教学)-课件
- 2023年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李家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 小粒咖啡栽培技术措施课件
- 曲顶柱体的体积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全国人防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建设技术指南
- 材料吊装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