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计划.docx_第1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计划.docx_第2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计划.docx_第3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计划.docx_第4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计划.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科学教 学 计 划 执 教 者:汤 华 明 制定日期:2013.9.2 学情分析一年级小朋友刚刚上学,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很陌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学校这些陌生的事物对于他们都有一种新鲜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欲。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材分析1、使学生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喜欢上学;初步熟悉学校的环境,学习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遵守学校生活常规;知道要讲礼貌,守秩序。2、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其作用,知道校园环境中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了解学校的美,能够主动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能爱护学校以及城市周围的优美环境。初步培养学生环境素养。3、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按时上学,不迟到;放学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上学和放学途中注意安全;学习自己照顾自己。4、让学生主动把自己介绍给同学和老师,相互认识好朋友,然后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让学生体验与同学在一起玩耍、学习、活动的快乐以及感受老师的关心和朋友般的情谊,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校生活无处不充满快乐与爱,激发他们喜爱学校生活的情感。5、使学生学会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自理劳动,学着帮助家人做择菜、洗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关爱家人,能够以优异成绩、良好表现等形式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爱意,尝试自己制作心意卡向家人表达心意。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和切身体验,引导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促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智力品质的提高。6、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并初步培养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爱护自然的情感。方法措施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四、 各单元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第一单元:我上学了 共6课时主题:我上学了看看我们的学校在学校的一天第二单元:上学路上 共7课时主题:看看时间好好走路平安回家第三单元:我的同学 和老师 共7课时主题:认识好朋友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我们的老师真好第四单元:家里的我 共6课时主题:我的家我是家里的开心果这是我的心意第五单元:大自然真美丽 共7课时主题:亲亲大自然美丽的小问号想个好办法,留住大自然的美 课 时 计 划 三年级上册上课时间9 月 2 日第 1 周第 6 节1课时1教案序数1课 题一、植物 . 1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观察常见的植物特征。2、 探索观察方法。能力目标 通过实际观察活动,了解常见植物的特征;通过讨论,归纳出观察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 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教学重点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学难点 观察植物特征。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观察法等。教学资源 课本及校内各种植物。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文件夹。2、 教师准备:在校内选一棵树帮助学生确定观察对象。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就和大家一起学习科学可了,你们高兴吗?(谈科学课有趣的内容,以引起学生对科学课的热爱之情)。2、讲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植物。(板书后解题)。首先学习观察植物我看到了什么?(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活动。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一)观察2页上的大树,你看到了什么?(二)回忆: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面,你看到了什么?(三)提问:再看大树,你是否能看到更多的东西?1、认识观察活动;2、指导观察方法;(1)用眼睛看;(2)用耳朵听;(3)用鼻子嗅;(4)用舌头尝;(5)用手摸。3、观察操场中间的大树:树干树冠树枝树叶3、 室外观察指导:边观察边记录。三、实践与应用:1、各小组汇报观察到了什么,教师板书。(一)观察:交流观察到了什么。(二)回忆:激流看到了什么。(三)能,除了树本身,还可以看到其他植物和动物。1、知道观察活动。2、学习观察方法。3、室外观察:观察、记录。三、实践与应用:1、汇报。 2、画一画自己观察的大树。四、总结:你觉得科学课有趣吗?你喜欢学吗?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2、画大树。四、谈自己的感受。板书设计一.植 物 . 1、我看到了什么观察方法 树干 树冠 眼看 别的植物 大树 树枝 耳听 小动物 树叶 鼻嗅 鸟巢 舌尝 手摸作 业 画好自己的大树。教后小记第一课教学中,解决什么是真正的观察问题,通过有目的的比较,让学生明白观察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更有用的信息,教授学生观察的方法,提醒学生观察时的注意事项。由于在第一单元中,学生掌握的观察的技能比较好,所以在接下来的几课教学中,学生基本能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较好。课 时 计 划上课时间 9 月5 日第1 周第 节1课时1教案序数22课 题2、校 园 的 树 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认识树的整体形态、树的器官。2、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有一定生存需要。能力目标1、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2、 用语言描述,用实物补充语言的不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观察、关注树木的变化。教学重点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学难点 用语言描述这棵树。教学方法及段 讲授法、观察法等教学资源 课本、观察对象。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记录卡。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导言导入。1、同学们,我们在校园内外看到许多花、草、树木,它们统称叫什么?(植物)今天,我们重点观察校园里的树木(板书课题)二、观察活动。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观察方法。(二)分组观察一棵树。 1、分组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哪棵树、观察什么?需带什么?2室外观察活动。3、课堂交流观察情况。4、归纳总结:(1)树有什么相同之处? (2)树有什么不同之处?三、实践:整理观察笔记。四、总结。五、布置作业。 学 生 活 动 (一)熟悉观察方法。(二)观察:1、制定计划:(1)确定观察的树;是什么树;确定观察什么:树干、树冠、树枝、树叶、树上有什么动物、属下有什么动植物等。(2)带上笔、本。2、到室外观察、记录。3、课堂交流:(1)相同点:有树根、树干、树冠、树枝、树叶;(2)不同点:名字、大小、高矮、粗细、表皮、叶形、树冠三、整理观察笔记、记好记录表。四、自我评价。板书设计2、校园的树木 种类 相同点 不同点杨树柳树榆树梧桐树水蜡树红王子树 生长条件:阳光、水、土壤、空气。木质树冠多年生结构:根、茎、叶 树冠树干果实叶子作业 每组采集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子各一棵。教后小记就地取材,发挥校园环境的优势。校园里有着花园、草地、绿树、生物角这些自然资源,这无疑为学生的课外探究创设了很好的场所。学生经历“看一棵大树观察一棵大树观察大树的叶分辨不同的叶观察叶的颜色、形状、大小观察一片完整的叶”等活动,那么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园内进行一些观察大树和搜集树叶的活动,完全有机会去关注自然、亲近自然,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护草木,保护环境”的情感熏陶。课 时 计 划上课时间 9 月 6日第1 周第 4节3课时1教案序数3课 题3、大树和小草 教 学 目 标知识目标1.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2.它们的生长条件相同。能力目标 会画出小草的主要特征,能看懂韦恩图的表达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热爱小草的意识。教学重点 知识目标。教学难点 能力目标。教学方法及手段 观察法、讲授法等。教学资源 课本及小草、树枝实物。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一套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子、树枝。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检查准备情况。2、导言:我们观察过大树,这节课我们再和大树比较,来观察植物的另一类小草。(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活动。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1、引导学生观察这四种小草,描述它们的外形。2、了解他们生长的环境、生长条件。3、比较小草和大树的相同点、不同点。(1)认识木质茎;草质茎。(2)认识木本植物、草本植物。(3)认识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 (4)认识大树和小草的不同点。 (5)讲解韦恩图的表达方式。4、实践指导:(1)选一种自己喜爱的小草,用彩笔画下来。(2)展示自己画的画,用语言描述它的样子。1、观察、描述。2、生长环境:校园、田野、路边等(陆地)。生长条件:阳光、水、土壤、空气。3、比较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不同点,并认识韦恩图的表达方式。4、实践:(1)画小草。(2)展示、描述自己画的小草。 5、总结与评价。 6、布置作业。 5、自我评价。板 书 设 计1、 大 树 和 小 草 大 树 相同点 小 草 木本植物 1、有根、茎、叶、 草本植物 多年生 花、果实、种子 多一年生 2、需要阳光、水、 土壤、空气。 3、有生有死。作业 实际观察大树和小草。教后小记围绕着生命体的基本特征设计的。在教学中侧重于学生的观察发现。观察是本单元的只要技能,学生用感官进行观察,用简图进行记录和描述,用维恩图帮助整理概念之间的关系。课 时 计 划上课时间 9 月 10 日第 2 周第 6 节4课时1教案序数4课 题 4、观 察 水 生 植 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的原因;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水生植物生长都需要阳光、水、空气。能力目标1、 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2、 探究水葫芦伏在水面的秘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活生生的生命体。教学重点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学难点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教学方法及手段 观察法、讲授法等。教学资源 课本及观察对象。教学准备分组准备: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槽、记录卡。教师准备:本地易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图片。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许多植物生长在水中,你能说几种吗?(学生说,说不出时教者补充)。2、讲述:生长在水中的植物,我们把他们叫水生植物,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水生植物。二、观察活动。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分组认识自己采集到的水生植物。 2、看图认识水葫芦: (1)水葫芦为什么能伏在水面上? (2)画出水葫芦。 3、认识金鱼藻:(1)看实物;(2)画样子。4、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相同点。(二)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的异同。1、明确:一种是水生、一种是陆生。2、比较结构和生存条件。(板书)。三、实践与应用。写出水葫芦和狗尾草的异同点。(一)认识水生植物。 1、认识采集的水生植物。 2、认识水葫芦:(1) 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所以,能浮在水面上。(2)话水葫芦:主要画它的结构形态。3、认识金鱼藻。4、相同点:结构相似、生存环境相同、生长条件相同。(二)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的异同:1、不同点:水葫芦是水生植物,狗尾草是陆生植物。2、都有根、茎、叶;都需要阳光、水、空气。三、实践与应用。写好笔记。四、总结评价。五、布置作业。 四、自我评价。板 书 设 计4、观察水生植物 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1、结构相似,有根、茎、叶 2、生存环境相同:水中 3、生长条件相同:阳光、水、空气 水葫芦 狗尾草 水生植物 1、根、茎、叶 陆生植物 需大量的水 2、阳光、水、空气 需适量的水作 业 观察附近的水生植物。一定要注意安全。教后小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一方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同时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探究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再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不能再把教材当作圣经来念,而应该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再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因为探究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对于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若在一节课时间内没有研究完则可以在下节课接着研究,并且要高度重视学生在课后更有意义的后续活动,注重拓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之外的各种资源。课 时 计 划上课时间 9 月 12日第 2 周第 节5课时1教案序数5课 题5、植 物 的 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上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最终衰老、死亡。能力目标1、 统计捡到的树叶片数和种数。2、 根据一定的标准,给树叶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学生对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与自然和谐相处。教学重点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学难点 给树叶分类。教学方法及手段 观察法、讲授法等。教学资源 课本及树叶实物。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捡一些叶子。教师准备:带形、心形、卵形、针形、掌形叶子一套;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导言:植物在春天里会发芽,生长,然后衰老、死亡。植物的叶子也是这样:在春天来临的时候,发出嫩嫩的叶芽,再长出绿绿的嫩叶;秋天来了,叶子衰老、变黄,从之物体上落下来,完成了他的一生。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植物的叶子。(板书课题)二、观察活动。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1、检查学生捡树叶的情况。2、统计本组捡到几片叶子。3、统计捡到几种叶子。4、提问:根据什么说你组捡到了几种叶子?5、出示自己采集的叶子,引导学生认识叶子的种类:主要有:带形叶、心形叶、卵形叶、针形叶、掌形叶等。6认识叶子结构: 叶片叶脉 叶子 叶柄7、展示树枝,讲清:叶也有生命,从叶芽生长成嫩叶,再长大变老、变黄,从树上落下来,结束一生。8、观察讲解树叶大小的排列。让学生画一只柳树枝。三、实践。到校园观察落叶与嫩叶的不同点。1、汇报本组捡到几片叶子。2、统计本组捡到几种叶子。3、根据同种植物的叶子形状基本相同的特点分类。4、认识叶形。5、认识叶子结构。6、认清叶是从叶芽开始生长、长大、变黄、飘落的的生长过程。7、画柳枝。三、实践:到室外观察落叶与嫩也的不同点。四、自我评价。四、总结评价。五、布置作业。板 书 设 计5、植 物 的 叶叶片叶脉 叶子 叶柄作 业 观察植物有什么变化。教后小记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的结构特征等。(这样的归纳总结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发展基础上,学生能总结几条算几条,不要强求,也不能死记硬背!)课 时 计 划上课时间 9月 13 日第 2周第6 节6课时1教案序数6课 题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植物在不断生长变化,有些明显,有些不明显。 2、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如: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能力目标 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用数字记录植物的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教学重点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学难点 坚持记录完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教学方法及手段 观察法、讲授法等。教学资源 课本及观察对象。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一把尺子、四片大小不同的同一种叶子、记录表。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们发现校园内、道路旁、田野里的植物发生变化了吗?发生了什么变化?2、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活动。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1、看14页学生活动图,制定本小组的观察计划。2、分组到校园内观察。3、汇报观察到的植物的变化。4、测量叶子的长、宽,填好记录表。5、指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叶子的大小。6、观察一支杨树枝上的叶子颜色的变化。7、小结:通过以上观察,你知道了什么?三、应用:观察16页图,说说一棵大树一年四季的变化。四、总计评价。五、布置作业。1、看图、制定观察计划。2、室外观察、记录。3、汇报。4、测量、记录。5、用语言描述叶子的大小。6、观察:叶芽嫩绿、逐渐变深,在变黄。7、小结:植物由小变大、由绿变黄、从生到死。三、应用:春天来临,大树长出嫩嫩的绿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夏天到来时,大树枝繁叶茂;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从树上落下来;冬天,大树脱去绿装,迎接寒冷的考验,等待春天的再次来临。 四、自我评价。板 书 设 计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从小变大从绿变黄从生到死作业 长期观察一棵植物的生长变化,并作好记录。教后小记: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课 时 计 划上课时间 月 日第 周第 节课时1教案序数7课 题7、植物的共同特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植物的共同特征。能力目标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植物共同特征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植物生命周期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教学重点 能力目标。教学难点 能力目标。教学方法及手段 观察法、归纳法、讲授法等。教学资源 教科书。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为学生准备记录卡。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通过学习前面的6课内容,我们学会了许多有关植物的知识,还学会了什么?(观察方法、记录、喜欢科学课等)2、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一下这些知识。(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活动。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1、区分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记录。2、归纳植物生长条件:阳光、水、空气、营养。3、归纳植物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发芽、长大、开花、结果、成熟、衰老、死亡。4、根据上面的研究,我们共同归纳植物的共同特征,边归纳边做记录。(见板书)三、实践与应用:1、提问:我们校园里的植物是水生植物吗?它们都能繁育后代吗?2、关于植物的共同特征,你还有什么问题吗?(答疑)四、阅读:19页资料。五、总结评价。六、布置作业。1、生长在会中的植物叫水生植物;生长在陆地的植物叫陆生植物。2、牢记植物生长条件。3、回忆观察经历,知道植物生长经历。 4、归纳、记录。三、实践与应用。1、与教者交流。2、提出问题。四、阅读。五、评价。板 书 设 计7、植物的共同特征 1、需要一定的生长环境 水生植物 2、都需要阳光、水、空气 植物 共同特征 3、都会生长发育 陆生植物 4、都会繁育后代 5、都有从生到死的过程作业 留意小动物。教后小记课 时 计 划上课时间 月 日第 周第 节课时1教案序数8课 题 二、动 物 . 1.寻访小动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动物具有多样性。2、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3、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能力目标1、 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2、 提出寻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小动物的情感,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学难点 提出寻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学方法及手段 观察法、讲授法等。教学资源 教科书及校园环境。教学准备 1、教师在课前把校园划分几个小区,以便分组观察。 2、记录表。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2、讲述: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动物,研究它们的身体结构、生活环境、生存条件、生长经历等。今天,我们首先去寻访校园里的小动物。(板书课题)二、观察活动。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1、指导观察方法。看、听、嗅、摸等。2、提醒注意事项:(1)爱护小动物;(2)保护他们生活的环境;(3)注意安全。3、发记录表。4、分组到指定地点去观察。5、组内交流:小组同学共观察了几种小动物?6、班内交流:(1)校园内的小动物多吗?(2)你们是怎样观察的?(3)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4)观察小动物有趣吗?7、 整理笔记。三、总结评价。四、布置作业。1、明确观察方法。2、记住注意事项。3、领取记录笔表。4、分组观察。(1)组长带领本组同学到指定的地点去观察。(2)要做好记录。5、组内交流。6、班内交流。7、整理笔记。三、自我评价。板 书 设 计二、动物.1、寻访小动物 种类多 小动物 很有趣 作 业 每组捉三只蜗牛,放到纸盒中养好。教后小记课 时 计 划上课时间 月 日第 周第 节课时1教案序数9课 题 2、 蜗 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3、蜗牛能利用腹足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能力目标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3、饲养蜗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不打扰小动物、做到不伤害小动物。教学重点 能力目标。教学难点 饲养蜗牛。教学方法及手段 观察法、实践法、讲授法等。教学资源 教课书及蜗牛、树枝等。教学准备分组准备:23之蜗牛,放大镜、一条树枝、一条线、一块玻璃片、一个广口瓶。教师准备:与学生同。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各小组都找到蜗牛了吗?在哪找到的?蜗牛有趣吗?2、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蜗牛。(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1、我们知道的蜗牛:(1)藐视蜗牛什么样。(2)说说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环境。2、指导学生观察蜗牛的身体:(1)区别壳和身体。(2)按顺序整体观察:身体分头部、腹部、尾部。(3)分部分观察:头部有两对触角、嘴、长触角上是眼睛;腹部有腹足。3、观察蜗牛的运动:(1)观察蜗牛的脚。(2)看蜗牛用身体的那部分爬行。(3)分组观察蜗牛在玻璃上、树枝上、线上、光滑的棍上爬行。4、小结:通过以上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师生交流)。三、实践与应用。继续饲养蜗牛,以备下节课使用。1、与教师对话,描述自己知道的有关蜗牛的情况。2、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观察,明确蜗牛身体各部分名称。3、实际观察,知道蜗牛用腹足爬行。4、小结:通过观察,知道蜗牛可以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观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