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土挤密桩施工工艺试验.doc_第1页
水泥土挤密桩施工工艺试验.doc_第2页
水泥土挤密桩施工工艺试验.doc_第3页
水泥土挤密桩施工工艺试验.doc_第4页
水泥土挤密桩施工工艺试验.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8 -水泥土挤密桩施工工艺试验1 试验地点和地质情况描述试验场位于郑西客运专线工程试验段内,对应线路里程DK355200,横向位于线路左侧150m处。场地填土高度5m,长140m,字东向西分为三个试验段,分别采用柱锤冲扩桩、水泥土挤密桩和强夯三种地基处理措施。每个分区长40m,分区之间设10m的过渡段。试验场所处地貌为渭河右岸一级阶地,地势南高北低。该路段地处渭河阶地,地层依次为:砂质黄土(Q4a13):广泛分布于阶地地表,厚约2124m,浅黄色,褐黄色,土质均匀,粉粒为主,虫孔,孔隙发育,其中表层0.5m为耕植土,坚硬,级普通土,14m以上0=130kpa,14m以下0=150kpa,具有自重湿陷性,湿陷性等级级,湿陷性土层厚度21.5m。细砂(Q2a14):广泛分布于砂质黄土之下,厚度大于10m,一般夹粉质粘土透镜体,棕黄色,灰黄色,砂质较均匀,纯净,饱和为主,密实,稍有胶结。级松土,0=200kpa。粉质粘土(Q2a11):呈层关或透镜状分布于粉、细砂层中,厚约大于5m,黄褐色为主,土质较均匀,局部夹有砂薄层,坚硬-硬塑。级通土,0=180kpa。地下水位埋深2530m。黄土湿陷等级为级。故对该路基下地层须进行人工处理,以改变天然土的物理性质,满足高速铁路建设设计要求。水泥土挤密桩位于试验场内2区,设计参数:桩径0.5m,桩间距1.0m,桩长15m,正三角形布置。2 试验目的检验完善设计,为大面积施工提供依据,确定如下几方面内容:检验设计参数和地基处理效果;确定机械设备选型及配套组合;确定施工工艺及参数:成孔参数、填料分层厚度、夯击次数、水泥土配合比等。3 机械设备及施工材料3.1 机械设备洛阳铲(直径37.7cm)一台,履带吊组装沉管机(沉管直径40cm、50cm)1台,夯实机一台,配备1.8t夯锤1个、装载机一台,小推车若干,WJT180稳定土拌合机1台。3.2 施工材料黄土采用DK355+200处正线挖方黄土。根据土工试验结果,该处黄土含水率12%,可用于水泥土材料。水泥采用P.O.32.5水泥。水泥土水泥含量8(质量比),最大干密度1.79g/cm3,最优含水量14.2%。4 施工过程4.1 试验方案针对设计桩径较大、桩身较长的情况,拟定了三种试验方案,并在正式施工前在分区间的过渡段和路堤坡脚外进行了小面积群桩试验。根据地质情况,地基处理深度范围内的土层较松散,直接沉管成孔较容易,决定取消设计中的螺旋钻预置25cm孔工序,直接沉管成孔。方案1试验桩2根。采用直径50cm沉管成孔,沉管15m深;孔内每层填土高度51mm;采用1.8t重夯锤,每层分别夯击3次,夯锤落距4m。方案2试验桩3根。采用直径50cm沉管成孔,成孔深度分别为2.3m、2.4m、2.4m;孔内每层填土8铁锹(0.0480.056 m3)、6铁锹(0.0360.042 m3),200kg夯锤夯实,每层夯击3次,夯锤落距3m;填土2铁锹(约0.012 m3),200kg夯锤夯实,每层夯击2次,夯锤落距2m。方案3试验桩3根。采用直径40cm履带吊组装沉管机沉管成孔,成孔15m深;孔内每层填土高度80cm;采用1.8t重夯锤,每层夯击2次,夯锤落距6m,到孔位4m以上,每层夯击3次,夯锤落距4m.场地清表、整平桩孔编号、放样定位沉管机就位沉管至设计标高拔管处理缩孔夯实孔底验孔检查分层填料、夯实成桩综合检验填料拌合4.2 施工工艺4.3 施工方法场地清表、整平用推土机、装载机清除表层50cm厚腐植土,并整平。清表土运送到指定地点集中堆放。桩孔编号、定位根据设计桩位布置对桩孔进行编号,利用全站仪测放排、列控制桩,拉线、钢尺丈量定出桩孔位置,洒白灰线、插竹签标记。沉管沉管机就位对中,启动打桩锤,沉管至设计标高后,拔管,移机到下一桩位施工。桩孔处理沉管机成孔后,用夯锤将孔底夯实至设计标高。水泥土拌合水泥土水泥掺量为8(质量比),采用自动计量稳定土拌合机拌合。拌合前检测土的含水量,如含水量偏低,根据实测含水量、最优含水量以及土的数量计算需加水数量,加水闷料12小时后方可使用。如含水量偏高,经晾晒接近最优含水量后使用。填料夯实检查桩孔位置、孔径和孔深后,分层夯填水泥土拌合料,填料分层厚度和夯击次数严格按试验方案确定的参数进行。成桩检验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桩径、桩长、桩身密实度、桩间土挤密系数、湿陷性系数、压缩模量等试验检测。5 施工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采用直径50cm沉管(方案1),成孔拔管后,出现孔壁落土和缩孔现象,对孔底的落土和缩孔部位,采用机械挖铲取土,最终成孔深度在14.3m左右,再用夯实机提升夯锤空夯几击,直到孔深达到15.5m。采用直径40cm沉管(方案3),成孔深度在14.6m左右,用夯实机提升夯锤空夯几击,可以保证成孔深度15.5m。方案3由于夯实机高度限制,夯填到地面下3米后,夯锤提升不到6m,此范围改为每层夯击3次,夯锤落距4m,以满足夯击能要求。6 试验检测方案1对2根试验桩均开挖检测。夯填每层夯击3次,断桩测量成桩桩径为60cm;桩体检测:原地面以下0.5m密实度为0.981,原地面以下1m密实度为1.006。夯填每层夯击2次,断桩测量成桩桩径为60cm;桩体检测:原地面以下0.7m密实度为0.989。该方案桩体密实度均能满足要求,但是成桩桩径不易控制,为设计桩径的1.2倍,大大超过设计桩径,填料量超出设计44左右。未再进行进一步试验。方案2对3根试验桩均开挖检测。断桩测量成桩桩径为50cm;桩体检测:原地面以下1.0m桩体密实度分别为0.855、0.899、0.894,桩体直径能达到设计要求,桩体密实度未能达到0.97的要求。方案3对3根试验桩均开挖检测。断桩测量桩体桩径分别为50cm、50cm、51cm,达到设计要求。桩体检测:44-39#桩原地面以下1.0m取样检测,密实度为0.983,原地面以下2m,密实度为0.983,均能达到0.97的要求。桩间土检测分别对原地面下1m、2m、3m、4m取样,平均挤密系数0.962,最小挤密系数0.920,分别满足0.93和0.88的要求。7 结论7.1 试验结论根据以上试验结果,方案1虽然桩体密实度能达到要求,但成桩直径过大,填料数量超过设计用量的44%,施工成本太高,故不予采用;方案2成桩直径能够控制在50cm左右,但桩体密实度达不到0.97的要求,不予采用;方案3桩体密实度能够达到0.97的要求,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能够达到0.93的要求,成桩直径满足设计桩径,故水泥土挤密桩施工采用方案3。桩径0.5m、桩间距1.0m、桩长15m、正三角形布置的设计参数能够达到地基处理效果的目的。7.2 工艺方案工艺方案及有关参数如下:采用直径40cm沉管机成孔,孔深15.5m;孔内每层填料高度80cm;采用夯实机提升1.8t重夯锤夯击,每层夯击2次,夯锤落距6m;到孔位4m以上,每层夯击3次,夯锤落距4m.水泥土水泥掺量为8(质量比);沉管成孔平均约5min/孔,夯填约30min/孔,1台沉管机需配套2台夯实机,以充分发挥机械效率。1套设备(1台沉管机2台夯实机)工效为4根桩/h。7.3 注意事项成孔拔管后,用夯实机提升夯锤空夯几击,保证成孔深度。大规模施工时,也可以对沉管机改装加高到15.5m,直接沉管到15.5m。由于夯实机高度限制,夯填到地面下3米后,夯锤提升不到6m,此范围改为每层夯击3次,夯锤落距4m,以满足夯击能要求。7.4水泥土挤密桩施工质量控制方法1、所用原材料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进场土料必须测定其含水量,如含水量过大或过小,必须晾晒或加水搅拌再测定,其含水量直至达到最佳含水量且通过4mm筛后方可使用。水泥土应随拌随用,不得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2、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配合比施工,由专人负责过磅。在原材料无变化时应进行定期试桩。原材料一旦发生变化必须通过试桩,重新确定施工参数。 3、施工过程中试验抽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