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接触网车站岔区调整作业指导书1工序流程工作支、下锚非支归位横承及固定绳调整导线拉出值归位布置普通临时吊弦布置交叉吊弦特殊吊弦位置调整(无线夹区及线岔处)弹吊及吊弦调整特殊定位器煨制分断绝缘器安装测量临时吊弦长度正式吊弦布置线岔安装2岔区调整操作要点21工作支、下锚支归位,要使工、非支承力索方向及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得相互磨碰(原则:非支在上工支在下,特殊情况需倒锚调整,非支过渡下锚悬挂点为抬高500偏800mm),非支不得使道岔处定位器受力过大或处于不受力状态,若道岔定位器受力过大可以在督导指导下调整非支角度,缓解定位器张力,下锚支遇新设正式信号机,要提前断电通过,若与信号机相磨蹭,需适当调整下锚支方向。22承力索、接触线工、非支归位后,需再次调整横承及固定绳,使其各部处于良好状态。23岔区跨布临时吊弦要按技术提供布置数据进行,布置交叉吊弦要按安装图要求位置布置,两交叉吊玄顺线路安装间距不得小于500mm,道岔非支下锚侧,仅在工支与非支间装一根交叉吊弦即可,道岔交叉吊弦不能受太大力。24临时吊弦调整本着先调正线,后调侧线,先调工支,后调非支的原则,反复调整弹吊张力及各临时吊弦,使接触线高度达到标准要求(即粗调程度),各吊弦点不得出现明显折角。25承力索、接触线线岔交叉点上、下应基本位于一垂面,交叉点距悬挂点不得小于2.5M,若悬挂点处吊弦侵占线岔安装位置,吊弦应向悬挂点方向移。交叉点侵入弹吊范围,弹吊吊弦移位避让,确保线岔安装位置。26无线夹区(道岔直股或侧股受电弓范围6001050MM)不得出现吊弦,若有吊弦需移出无线夹区外。27线岔处工、非支接触线处于自然交叉且互不压线状态,吊弦调整要使上、下导线间隙控制在2CM左右,交叉吊弦处两接触导线要等高,线岔处、道岔定位器处、过渡下锚悬挂点、三点非支导线要按固定坡度比趋势抬升(即呈直线抬高)。28侧线向岔区正线过渡,每两相邻悬挂点高差宜控制在3CM,特殊情况接触线坡度比不应大于1:1000,正线向岔区过渡,每两相邻悬挂点高差宜控制在2CM,特殊情况接触线坡度比不应大于1:1000。29弯形定位器的煨制:两线间距小,定位器末端侵入受电弓范围(距线路中心1050MM),则定位器需特殊煨制,侵入受电弓范围部分成直线段,定位器其余部分煨制成弯形,以确保在受电弓工作抬升时定位器设置不打弓(具体制作方法:现场督导示范)。210分段绝缘器的安装必须在督导现场监督下进行,分段绝缘器安装位置拉出值为0(误差50mm),安装点距另一股道中心1.60M以上,其他技术要求待定。211测量出各吊弦长度,整体吊玄预制后安装,预制特殊吊弦(如交叉吊弦、分段绝缘器处吊弦等)宜一端固定,另一端暂不压接固定,待整个细调完成交付冷滑时一次压接固定。3车站岔区调整技术要求:31调整弹吊及临时吊弦,使其达到粗调程度:接触线高度到位,拉出值到位,定位器受力良好,下锚过渡非支平滑、成固定坡度比直线抬升(过渡下锚支悬挂点高500M,偏800MM)。32道岔交叉点的控制:调整后交叉点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交叉点距悬挂定位点处不得小于2.5M,道岔线间距800MM处要保证工、非支两线位于受电弓的中心一侧,交叉点距线路中心距离:直股350MM,侧股400MM。33交叉吊弦承力索端用滑动吊弦线夹,以保证该吊弦在承力索上的自由移动,交叉吊弦的作用为:受电弓始触时非支不向外偏移至弓外。34如按设计值调整,现场部分尺寸达不到技术要求,需申请变更设计,变更批复后,在督导指导下调整。35为保证侧线至正线,站内至咽喉区导高的平滑过渡,衔接部分(35跨)需用临时吊弦调整,计算吊弦长度可供调整参考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