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担保链风险传染评估分析及建议.doc_第1页
企业担保链风险传染评估分析及建议.doc_第2页
企业担保链风险传染评估分析及建议.doc_第3页
企业担保链风险传染评估分析及建议.doc_第4页
企业担保链风险传染评估分析及建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担保链风险传染评估分析及建议 摘 要: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互保、联保贷款模式无法有效覆盖银行贷款风险,企业担保链风险具有很强的关联传染效应。此类模式导致的风险事件,对银行信贷资产安全和区域金融稳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剖析担保链风险特征和形成原因,用多自主体系统和小世界网络模型实证分析,评估中小企业破产比例、银行新增不良贷款数量以及银行受传染比例,以期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担保链风险;银行抽贷;资金链;评估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5)12-0062-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12.14 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市场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国内不少企业因互保、联保发生的风险事件对银行信贷资产安全和当地金融稳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从现实情况看,企业互保、联保贷款模式在经济上行期,对防范贷款风险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但在整体经济处于不景气状态时,该模式无法有效覆盖贷款风险,容易形成大规模风险爆发,此阶段担保链风险具有很强的关联传染效应1 一、企业担保链风险概况 (一)样本取样 本文抽取江苏省某地级市23家银行和22202家企业为样本,剖析企业互保、联保企业因破产或资金链断裂问题,阐述担保链关系向下传染原因,得出多轮企业资金链断裂,以及信贷风险在银行间多轮传染的结论。2014年,因企业互保、联保形成不良贷款的企业有254家,涉及授信金额共62.24亿元,形成不良贷款为50.43亿元 (二)风险特征 一是“亲戚老乡式联保”贷款频出风险,中小企业以同乡关系为纽带互相担保进行贷款,企业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往往引发群体性倒闭和“跑路”现象。二是关联企业进行联保贷款风险隐患较大。特别是由同一人控制的多家关联企业,互相担保向多家银行贷款,担保链内企业涉及的债权债务关系及或有债权债务关系变得相当复杂和隐蔽,这些关联互保行为极易造成因一发而动全身的风险快速蔓延。三是风险主体多为中小企业,并以钢贸企业为主。资产规模在1亿元以下为229家,占比为90.15%;钢贸企业为160家,占比为62.99%。四是风险处置难度大,处置效果不理想。受民间非法集资风险冲击,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或已停产停业,无法依靠自身现金流偿还贷款。2014年共有2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及钢贸市场贷款,银行虽提起诉讼,但由于借款人失去联系或涉及刑事案件,加之执行拍卖难,造成处置周期长、难度大 二、担保链风险暴露的原因分析 一是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受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影响,包括产能相对过剩、外需受限、国家对一些行业及领域的重点调控等,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特别是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使房地产行业及其上下游相关行业的风险不断累积。二是企业自身经营不善和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能力较差,一旦遇到外部的不利因素很容易出现经营困难。企业财务管理和投资经营缺乏长期规划,固定资产投入较多或转移贷款用途,甚至采用“拆东墙补西墙”方式进行资金操作,造成贷款到期后无力偿还。另外,企业自身风险意识薄弱,缺乏对外担保风险评估机制。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人际关系”成为建立担保关系的主要原因。对外担保作为或有负债,存在损失可能性,每笔对外担保都构成企业的潜在成本。缺乏担保风险评估会诱发过度对外担保,将使企业的潜在成本压垮企业自身的利润2。三是企业本身或相关企业参与民间借贷。在当前部分行业利润率下滑、投资回报逐渐减少、景气程度下行的背景下,风险企业直接参与民间借贷,或与之相关企业涉及民间借贷,导致资金链断裂,贷款形成风险。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违规经营,将资金投入房地产、股市甚至是民间借贷。一旦挪作他用的资金无法及时回笼,且后续资金不能有效补充,企业的资金链就容易断裂,引发风险。四是银行偏重业务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风险隐患。目前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过于追求业务增长,但忽视了增长背后的风险隐患。从钢贸信贷业务看,一旦做成批量模式,适逢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或自身风险防控不到位,容易形成大规模风险爆发。银行在钢贸行业行情好时一拥而上给其投放大量贷款,行情差时一哄而散纷纷抽离贷款的不审慎信贷行为,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这些行业信贷风险 三、担保链风险传染评估 (一)评估模型:基于多自主体系统和小世界网络建模的企业信贷担保网络 按照22202家贷款企业存在担保关系来看,用人工手段追踪和描述如此庞大数量企业担保网络是困难的,需要借助多自主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和小世界网络(Small-world Network)模型解决3-4 1.基本假设 (1)企业分为两类:优秀企业和困难企业; (2)银行只可能对困难企业抽资,不会对优秀企业抽资; (3)困难企业如果被银行抽资或受破产企业传染(即他所担保的企业至少有一个破产)则有一定的概率破产,否则依然是困难企业; (4)优秀企业有因为所担保的企业破产而变成困难企业甚至直接破产的可能; (5)担保网络为无向网,即假设所有担保关系都是双向的; (6)银行抽资只发生在第一轮; 2.主要参数及设定 (1)小世界网络随机度:P=0.2; (2)抽资概率取值:C=0.01,0.02,0.1; (3)仿真结束轮数:T=10; (4)对每一个C的仿真重复次数:100; (5)困难企业的比例:r=0.14; (6)优秀企业的比例:1-r=0.86; (7)小型担保企业的个数:n_x=19815; (8)中型担保企业的个数:n_z=1469; (9)大型担保企业的个数:n_d=454; (10)为小型担保企业服务的银行网点数:y_x=302; (11)为中型担保企业服务的银行网点数:y_z=299; (12)为大型担保企业服务的银行网点数:y_d=76 (13)小型企业的互保数:m_x=3.31; (14)中型企业的互保数:m_z=5.79; (15)大型企业的互保数:m_d=8.46; (16)银行网点平均服务的小型担保企业数:k_x=11.5; (17)银行网点平均服务的中型担保企业数:k_z=5.32; (18)银行网点平均服务的大型担保企业数:k_d=1.62; (19)困难企业被一家银行抽资后的破产概率(也是困难企业被一家破产企业传染后破产的概率):a=0.30; (20)优秀企业被一家破产企业传染后变成困难企业的概率:b=0.10 3.模型建立 (1)第一阶段:担保网络和贷款网络模拟 用修正Watts和Strogatz算法分别生成一个节点数为n_d、平均度为m_d、随机度为p的小世界网络,用该网络来模拟大企业间的真实互保网络;用修正Watts和Strogatz算法分别生成一个节点数为n_z、平均度为m_z、随机度为p的小世界网络,用该网络来模拟中企业间的真实互保网络;用修正Watts和Strogatz算法分别生成一个节点数为n_x、平均度为m_x、随机度为p的小世界网络,用该网络来模拟小企业间的真实互保网络 (2)第二阶段:困难企业分布模拟 对每家企业,以r的概率令其为困难企业,以1-r的概率令其为优秀企业 (3)第三阶段:银行抽资模拟 对每家银行,以c的概率对其所贷款的每家困难企业进行抽资 (4)第四阶段:企业破产和风险传染模拟 第一,对于每家困难企业,如果恰好一家银行抽资,则以a的概率破产,以1-a的概率依然是困难企业;如果恰好两家银行抽资,则以2a的概率破产,以1-2a的概率依然是困难企业;如果有三家或三家以上的银行抽资,则一定破产;如果没有银行抽资则依然是困难企业;由于优秀企业不被抽资,任何优秀企业在第一轮还是优秀企业 第二,对于每家没破产的困难企业,如果上一轮其担保的企业恰好有一家破产,则他以a的概率破产,以1-a的概率依然是困难企业;如果其上一轮担保的企业恰好有两家破产,则它以2a的概率破产,以1-2a的概率依然是困难企业;如果上一轮其担保的企业三家或三家以上破产,则它一定破产;如果他所担保的企业上一轮都没有破产,则它依然是困难企业 第三,对于每家优秀企业,如果上一轮其所担保的企业恰好一家破产,则以b的概率变成困难企业,以1-b的概率依然是优秀企业;如果上一轮其所担保的企业恰好两家破产,则以2b的概率变成困难企业,以1-2b的概率依然是优秀企业;如果上一轮其所担保的企业有三家或四家破产,则它一定变成困难企业;如果上一轮其所担保的企业有五家或五家以上破产,则它直接破产;如果他所担保的企业上一轮都没有破产,则他依然是优秀企业 第四,输出破产企业比例、银行被传染比例、企业传染过程和银行传染过程 (二)实证分析 根据大中小企业担保关系、银行服务网点情况调查结果(见表1)、基本假设和逻辑推演,通过多自主体系统和小世界网络生成理论模拟生成担保网络 假设担保企业分为困难企业和优秀企业两种。冲击是指由于经营收入下降、投资失败、银行贷款额度下降等因素产生的综合影响,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在轻度冲击下,假设困难企业受冲击后资金链断裂概率和优秀企业受冲击后变为困难企业概率均为50%;在重度冲击下,假设困难企业受冲击后资金链断裂概率和优秀企业受冲击后变为困难企业概率均为100% 本文计算了在轻度和重度冲击下,大中小企业破产的比例、银行新增不良贷款的数量和银行受传染的比例。在轻度冲击下困难企业受冲击后资金链断裂概率为30%,优秀企业受冲击后变为困难企业的概率为10%。在重度冲击下,困难企业受冲击后资金链断裂概率为60%,优秀企业受冲击后变为困难企业的概率为30% 图1表示在轻度冲击和企业被不同比例抽贷后,大、中、小企业破产的比例。在相同的抽贷比例下,由于大型企业因担保数量大,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传导也快,所以大型企业破产的比例最高,中小型企业破产的比例相当。当10%的企业被抽贷时,大、中、小型企业破产的比例分别为1.21%、0.65%、0.59%。图2显示,在重度冲击下,当大、中、小型企业被抽贷的比例均为10%时,大、中、小企业破产的比例分别为4.80%,1.79%、1.25% 图3表示在轻度冲击和企业被不同比例抽贷情况下,大、中、小型企业新增不良贷款的数量。图形显示,在同一抽贷比例下,大型企业新增不良贷款最多,中型企业次之,小型企业最少。当10%的企业被抽贷时,大、中、小型企业新增不良贷款额分别为32.18亿元、27.16亿元和22.40亿元,拉升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上升0.55个百分点。图4显示,重度冲击下,当大、中、小型企业被抽贷的比例均为10%时,大、中、小型企业新增不良贷款额分别为127.26亿元、75.54亿元和47.73亿元,拉升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1.68个百分点 银行风险传染是指企业资金链断裂因担保链关系向下传染,引发多轮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信贷风险在银行间多轮传染。图5表示在轻度冲击和企业被不同比例抽贷情况下,银行受传染的比例。在相同的被抽贷比例下,小型企业被抽贷导致银行受传染的比例最大,中型企业次之,大型企业最低。当大、中、小型企业被抽贷的比例均为10%时,银行被传染的比例分别为1.89%、3.57%、6.74%。由图6可知,重度冲击下,当大、中、小型企业被抽贷的比例均为10%时,银行被传染的比例分别为8.29%、9.21%、14.64%。 四、防范和化解担保链风险传染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监管和指导,强化对风险的监测和预警 引导商业银行采取多种方式缓释风险,通过融资方式创新,大力推广应收账款质押、供应链融资等业务产品规避风险;加强对企业互保、联保风险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将潜在风险对银行进行提示和预警;加强风险的协调处置,协调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银行加强对风险处置的协作配合,防止风险沿担保链条连锁传递 (二)加强尽职调查,为信贷决策提供依据 商业银行进一步规范担保贷款业务的管理,认真开展尽职调查,合理控制企业担保和互保、联保的比例,要及时处理和更新企业征信系统数据库中企业担保和互保、联保信息。坚持“现金流为核心”的准则,重视客户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第一还款来源;坚持“眼见为实”的准则,对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一致性进行交叉检验;坚持“软硬结合”的准则,充分收集借款人年龄、婚姻、家庭状况、信用历史等“软信息”,并通过对“软硬信息”的比对来判断其还款意愿和能力 (三)引入资产管理中间机构,切断担保链风险 由于担保链成为当前企业风险传导 (下转第81页) (上接第65页)重要途径,建议引入资产管理中间机构,由资产管理机构承担出险企业风险,切断出险企业与担保企业风险关系,将原担保风险向后延展。同时,资产管理机构可以与已经破产企业做债务清偿工作,资产管理机构可从市场引进或政府出资建立 (四)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控风险 一是对于出现风险的较大的互保企业,通过政府协调贷款重组,解开担保链,遏制连环担保对区域经济的破坏性作用。二是对恶意拖欠银行贷款,存在金融诈骗行为的借款人,予以严厉打击,减少救助中发生的更多道德风险。三是成立应对企业资金链风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企业资金链风险防范处置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帮助和协调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建立处置预案,对那些担保链上暂时出现困难但主业突出、效益明显、有品牌、有市场的企业,应坚持以输血搞活为主,与企业共渡难关;对经营暂时困难、涉保金额较大的企业,帮助瘦身,逐步调整;对挽救无望的企业,充分沟通,平稳退出。四是设立转贷应急资金池。由政府财政出资成立专项基金,帮助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维持银行信贷和资金周转,避免银行抽贷、停贷引发企业资金链危机 (责任编辑:于明) 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