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研究.docx_第1页
湖北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研究.docx_第2页
湖北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研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研究张 梁(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武汉 430079)摘 要:湖北省十堰市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汉江流经十堰市的 5 个县市区,中线年调水总量的 90%来自汉江。文章认为建设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加快以保生态、保水质为目标,以生态修复、生态资 源蓄积、污染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是十堰水源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选择。分析了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的现实基础,指出要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坚持绿色发 展,优化城镇布局,强化交通支撑。关键词:生态文明示范区;汉江生态经济带; 建设中图分类号:F32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338X(2014)03-0118-03DOI:10.13843/ki.lyjj.2014.03.022Hubei Shiyan Han River Ecological Survey and Research of the Construction ofthe Economic BeltZhang Liang(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ua 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Abstract: Shiyan city, Hubei province as the national cor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in catchment areas, the Han river flows through the five counties of Shiyan, the 90% of the total annual water diversion from the Han river. The construction of Shiyan river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speed up to ecology, water quality as the goal, with the accumulation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pollution prevention as the main con t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demonstration area in Shiyan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low of Shiyan river ecological eco nomic zone is the production base, pointed out that to create a nat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s the goal, insist on the ecological priority, insist on green development, optimizing the urban layout, strengthen transportation support.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the Han river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construction1.2 发展基础1.2.1 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属十堰东北板块,是湖北 的“北大门”,襄渝铁路二线、福银高速、316 国道、209 国道穿境而过,随着郧十一级路、丹土一级路、十白、十房高速陆续建成通车,武当山机场、环库周 公路的开工建设,西武高铁规划过境北上,十堰汉 江生态经济带连接东西、辐射南北的交通枢纽地位 更加凸显。1.2.2 生态产业体系更加高效完善生态农业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四个百万 工程”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建成市级以上龙头 企业 67 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 18 家、农产品加工园区 8 个。培育了 2 个中国驰名商标和一批国家级、省级品牌,汉江沿线生态农业走廊初步形成。汉江1 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的现实基础1.1 区域概况汉江是长江中下游的第一大支流。十堰汉江 生态经济带是指十堰境内汉江沿岸的主要区域,西 起郧西县景阳乡,东至丹江口市丹赵路办事处,贯 穿丹江口市、郧西县、郧县、武当山特区、张湾区、茅 箭区(含十堰经济开发区)等“一市两县三区”。该 区域是十堰市县域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2012 年,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生产总值 816 亿元,占全市的85.4%;财政总收入 107.8 亿元,占全市 89.3%;固定 资产投资 494.5 亿元,占全市 70%;规模以上工业增 加值 321.6 亿元,占全市 78.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 入 1587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915 元。收稿日期:2014-01-08作者简介:张梁,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本科生。118 张 梁:湖北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研究 沿线旅游发展迅猛,目前全市拥有 5A 级景区 1 家,4A 级景区 11 家。1.2.3 生态功能地位独特重要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处于丹江口库区核心部 位,是国家划定的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也是 鄂西北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核心板块。 生态功能的独特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为多层次 推进生态保护建设提供了重要平台。近年来,十堰 市先后关停了几十家黄姜加工、小造纸、小电镀等 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对境内汉江干流 500m 范围的涉水企业进行了专项整治;控制废气排放,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级标准。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长防 林、乡村清洁等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农村生产 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目前拥有 2 个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4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生 态乡镇 2 个,省级生态乡镇 2 个,省级生态村 13 个。1.2.4 规划体系比较完备十堰市从服务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建设 大局出发,从十堰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出发,出台 了加快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决定,编制了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20112015 年)和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生态城镇建设规划十堰汉江 生态经济带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十堰汉江生态经 济带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十堰汉江生态经 济带生态建设发展规划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生 态工业发展规划等 16 个专项规划,规划投资 2800亿元,建设项目 1675 个,力争到 2015 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 变,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奠定基础。2.2 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十堰市传统产业特别是汽车产业“一主独大”, 新兴产业产业占比偏低,迫切需要产业转型升级,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经 济社会发展规划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 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和丹江口库区及上游 地区对口协作工作方案的实施,尤其是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拓展十堰尤 其是汉江生态经济带与京津冀地区的交流合作空 间。汉江生态经济带被纳入省级战略,可以从更大 范围向国家和省争取更多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资 金、项目,推进全市产业向生态、高效方向转型发 展。同时,通过扩大开放开发,加强与长江经济带 的产业对接,承接重大项目和产业转移,促进生态 产业聚集带建设,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2.3 有利于改善民生,促进库区脱贫致富十堰是新一轮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2011 年底,国家新的扶贫标准确定后,十堰市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存量为 116.5 万人,分别占全国、 全省贫困人口存量的 1%、14.2%;贫困发生率高出全 国 34.2 个百分点、全省 27.4 个百分点。汉江生态经 济带纳入全省战略,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 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理念,加快转变扶贫开发方 式,加大扶贫投入力度,确保到 2020 年扶贫对象“不 愁吃、不愁穿”目标如期实。3 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目标,推进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3.1 坚持生态优先(1)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发展生态文 明,使绿色发展成为一条主线贯穿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让绿色 GDP 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追求,绿色 政绩观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追求,绿色生产观成为 市场主体的追求,绿色消费观成为全市人民的追 求。(2)构建绿色屏障。深入持久地开展“外修生 态”,在丹江口水库周围 1km 内及汉江主要支流,实 施生态屏障工程,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 荒山造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扩大森林 覆盖面积,构筑具备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态截 污、净化水质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植被防护体系。结 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绿化城1192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现实意义2.1 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水源区水质安全十堰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生 态环保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国家的神经。随着南水 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库区自然生态体系、生产生活 体系均需重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任务非常繁 重。加快汉江经济带建设,从省级层面支持十堰建 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 屏障核心区,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投入的力度,促 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生态优化,确保水质安 全和国家南水北调战略顺利实施。同时,也将十堰 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十堰生态文明2014 年第 3 期研究报告林业经济乡生态环境,让园林进城、上路、入村、到户,形成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的 现代生态体系。(3)实施污染源全面达标工程。统 筹城乡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结合创建“国家环保 模范城市”,加强境内“不达标”河流综合治理,开展 以清水入河、河道清淤、河岸清污为主的水污染生 态修复工作,保证清水入江入库。加快城镇垃圾、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开展“村庄整治”,有效控制农 村面源污染。3.2 坚持绿色发展(1)着力打造绿色农产品供给基地。加快发展 绿色有机农业、生态畜牧业和名特水产业,发展高山地区无公害蔬菜、有机山野菜板块。实施龙头企 业工程,打造成马头山羊养殖大县、生猪调出大县、 土鸡生产大县。力争 3 年内汉江带各县市区新发展3 家以上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5 家以上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建设 5 个销售收入过 50 亿元的农特产品加工园区,把十堰汉江带建成全省重要的绿色农产 品加工基地。(2)构建生态工业体系。着眼于建设商用车之都,发展以汽车为主的先进制造业,积极引进乘用车、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产业项目,支持 汽车产业改造升级,通过培植重点一批整车企业、 专用车企业、亿元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力争 3 年内汽车产销量突破 100 万辆。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3)着 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培育和壮大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作为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的突破口来 抓,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参与商贸物流园 区建设和物流资源整合,规划建设一批重点物流园 和区域配送中心。加强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农村 集贸市场和商业连锁零售网点建设,优化发展商贸 物流业,打造汉江上游物流中心。3.3 优化城镇布局坚持把沿汉江区域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城 乡集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 保护等空间布局,优化城镇、集镇和村庄规划格局, 以科学规划引领城乡一体化进程。以汉江、337 省道和 316 国道沿线小城镇建设为支撑,加快推进生态重点镇和中心镇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移民 安置点和公路沿线重点村为依托,打造各具特色的 小城镇和中心村,扎实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和宜居村 庄建设,构筑以十堰城区为核心、3 个县(市)城区为120依托、重点镇为基础、一般建制镇为支撑、中心村为节点的生态城镇体系。注重城镇建设规模与环境 容量相协调,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源环 境承载能力,确保城镇建设与青山绿水和谐共存, 逐步把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成为集旅游观光、生态 产业园和生态城镇于一体的汉江生态风光带。 3.4 转变发展方式(1)着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以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环保、应对气候变化 等为抓手,大幅降低能耗、碳排放、地耗和水耗强 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总量和主要污染物 排放总量,严守生态红线,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 展、低碳发展。(2)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全面加强节能管理,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土地节约集 约利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 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 三条红线,大力推动农业高效节水,建设节水型社 会。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做好固 体废弃物、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构 建覆盖城乡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3.5 强化交通支撑(1)构建汉江生态经济带循环交通网。积极推进武西高速铁路规划建设,全力推进高速公路建 设,形成“一纵三横”高速公路网络,建成中心城区 快速连接区域内县市、周边省市的综合交通运输主 骨架。推进区域内国省干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