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度大山煤矿瓦斯治理专家会诊自评报告书.doc_第1页
2010度大山煤矿瓦斯治理专家会诊自评报告书.doc_第2页
2010度大山煤矿瓦斯治理专家会诊自评报告书.doc_第3页
2010度大山煤矿瓦斯治理专家会诊自评报告书.doc_第4页
2010度大山煤矿瓦斯治理专家会诊自评报告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綦江县大庆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山煤矿煤矿瓦斯治理专家会诊自评报告书綦江县大庆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山煤矿瓦斯治理专家会诊自评报告书大山煤矿2010年10月参加评估会诊人员名单姓名专业职务或职称签章冯弟文采矿高级工程师,大山煤矿矿长翁光隆采矿高级工程师,大山煤矿总工刘忠远采矿助理工程师,大山煤矿安全副矿长翁昌跃采矿助理工程师,大山煤矿生产副矿长孙 秋安全助理工程师,大山煤矿机电副矿长陈光银采矿助理工程师,大山煤矿技术顾问翁明省大山煤矿防突队长陈明宽会计工程师,煤矿财务会计自评报告摘要一、评估目的:总结瓦斯治理成果,掌握本矿井瓦斯治理水平,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和制定瓦斯综合治理措施,提升本矿瓦斯治理水平,推进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实现安全高效生产。二、自评范围:大山煤矿瓦斯治理。三、自评方法:分析现状的技术方法和诊断的技术方法。分析现状和技术方法:查阅资料及现场考查法,即组织瓦斯治理相关人员按煤矿瓦斯治理专家会诊评分标准的项目逐一、全面的进行资料查阅、现场调查、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写出书面材料总结汇编出自评报告书,摸清矿井瓦斯治理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作为矿井瓦斯治理前瞻性、指导性的文件。诊断的技术方法:专家会诊,按照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开展煤矿瓦斯治理专家会诊工作的通知(国能煤炭2010235号)的通知,总结出瓦斯治理成果和经验,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欠账。四、自评结论:( 一 ) 瓦斯治理效果大山煤矿建立了完善的通风、抽采、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建立和健全了通风、抽采和防突等各项管理制度以及瓦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瓦斯事故隐患落实了治理措施、责任、资金和整改时限和预案。矿井制定和实施了区域性瓦斯治理规划,严格执行区域和局部“四位一体”防突措施。通过实施瓦斯综合治理,瓦斯超限次数得到了大幅度下降,瓦斯治理效果明显。(二)瓦斯治理的先进理念大山煤矿在开展瓦斯综合治理过程中,坚持贯彻“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方针,以及着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在开展瓦斯综合治理的过程中,总结和提炼出了大山煤矿瓦斯治理的十二大理念。一是“瓦斯不治理、矿区无宁日”的理念;二是“瓦斯事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理念;三是“多抽一方瓦斯、多解放一份生产力”的理念;四是“先抽后掘,先抽后采,不采突出面,不掘突出头”的理念;五是“预抽为先,防突第一”的理念;六是“采掘部署三超前,达标是基础、技术进步是关键、高效抽采是核心、科学管理是保障”的理念;七是“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煤与瓦斯突出就是大事故”的理念;八是“只认瓦斯不认人,突出必究,超限必查”的理念;九是“立体综合抽采” 的理念;十是“大系统大能力解决瓦斯大问题”的理念;十一是“只有打不到位的钻孔,没有抽不出的瓦斯”的理念;十二是“通风是基础,抽采是治本”的理念。(三)瓦斯治理的先进经验1、大力发展机械化,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煤炭生产率近年来,矿井加大煤炭生产投入,采煤工作面均实现了壁式采煤和单体支护。K3煤层和保护层半煤巷掘进工作面,实现了爆破掘进。主平硐运输采用机车运输。通过大力投入,达到了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煤炭生产效率的目的。2、坚持保护层开采,力争做到“三超前”开采保护层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最有效的区域性措施,大山煤矿在可采和局部可采的3层煤中,选择无突出危险性的K2煤层作保护层,坚持“有保必保”的原则,尽管K2煤层薄化严重,仍然基本上做到了“剥完采尽”,对少部分未受保护的突出煤层K3都采用本层预抽后开采。在掘进超前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采用炮掘,掘进进尺逐年提高(是3年前的2倍以上),掘进欠账逐步减少,采掘接替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抽放上增大设备投入,增加抽放队钻工和抽放工,采取钻孔进尺“无限计件”等措施,并改造瓦斯抽采系统(采用地面固定抽放),使矿井瓦斯抽采量稳步增长,基本能满足目前安全生产的需要。3、加强瓦斯管理,推广瓦斯治理新技术在矿井瓦斯管理上,推广阳泉、淮南瓦斯治理先进经验和理念,坚持“只认瓦斯不认人”、“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煤与瓦斯突出就是大事故”。凡是瓦斯超限,均严格按事故进行追查处罚。强化瓦斯抽放,坚持“抽放治本”方针,基本做到了“应抽必抽”、“可抽尽抽”。重点对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技术、防突相关参数考察、突出防治技术进行科技攻关,近年来尽管生产向下部水平延伸,但,无突出次数,瓦斯超限次数依然逐年下降。4、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一是领导重视抓安全,强化了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加大了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质量考核奖惩力度,增加了安全结构工资份额;二是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各部门、各工种、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重大事故责任制、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重大安全隐患处罚办法、安全督导实施细则等,做到了逗硬执行、责任明确、奖罚有度、严格考核;三是安全管理模式基本建立,以目标管理为基础,齐抓共管、罚教结合、风险共担、严管重罚;四是安全文化初步形成,提出了“矿井上档次、文明上台阶、员工强素质、管理添活力”和“科技兴矿、管理兴矿、文明兴矿、学习兴矿”的企业文化,以及“三个每天抓安全”即“安全工作每天都是真的、安全问题每天都是新的、安全效果每天都是实的”的安全文化。5、强化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矿井每年都制定有员工安全培训计划,并严格按时、保质实施,注重实际、讲求实效。同时还经常派人外出学习,吸取先进经验,掌握先进技术,及时的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针对矿井实际,学习的重点放在瓦斯治理、采掘,以及安全管理经验等方面。( 四 ) 存在的主要问题1、由于采掘部署接替较紧张(因矿井历史行成)。矿井未完全实现抽采达标和不采突出面、不掘突出头的瓦斯治理要求。2、被保护层局部区域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和区域验证时有松懈。3、矿井有效风量系数不能满足2倍的系数(计划技改风机中)。4、瓦斯抽放技术达不到需要抽采能力技术要求。5、由于员工流动大,技术人才流失大,同时也难以引进技术人才,技术力量较缺乏。6、瓦斯治理队伍、技术人员缺乏,达不到瓦斯有效治理要求。 ( 五 ) 改进措施1、大力推行先进技术针对大山煤矿“三超前”欠帐,掘进单进低,保护层采面单产不高,矿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采面的推进度加快,采掘接替紧张的矛盾非常突出这一现状,解决这一现状的唯一途径是提高掘进进度,提高单进。2、加大瓦斯治理力度(1) 改造通风系统针对大山煤矿通风系统阻力大、风速高,建议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改造,以适应技改扩产、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需要。新掘1条引风平巷风井与引风硐相连(展设风机位置),扩修+640引风巷减少通风阻力,提高主要通风机排风量。满足突出矿井通风风量的富余系数达到2倍及以上的要求。(2)巩固瓦斯抽采系统加强对现有固定抽放系统管理,建立健全瓦斯抽放队伍,以满足+562水平及+540水平卸压瓦斯抽采的需要。保证预抽负压不低于13Kpa。3、对于员工流动大,技术人才流失大的问题采取以下措施:(1)想办法提高员工收入和福利。(2)采取自培专业化人才道路。4、瓦斯治理队伍、技术人员缺乏,达不到瓦斯有效治理要求问题采取以下措施:(1)走出去学技术和请进来教学新技术方法。(2)向周边矿请求支持和帮助。五、自评报告日 :2010 年 10 月 25 日以上内容摘自大山煤矿瓦斯治理评估会诊自评报告书正文, 欲了解本自评项目的全面情况,应认真阅读大山煤矿瓦斯治理评估会诊自评报告书。目 录前言第一部分 煤矿基本状况第一章 矿井概况第一节 煤矿简介第二节 矿井资源条件第三节 主要生产系统第二章 安全管理第一节 管理理念第二节 管理职责第三节 管理制度第四节 管理机构第五节 执行监察第三章 生产布局第一节 采掘工作面现状第二节 生产准备第三节 生产组织第四章 矿井通风第一节 通风系统第二节 通风设施第三节 矿井风量第五章 瓦斯抽采第一节 抽采系统第二节 抽采措施第三节 抽采效果第四节 效果检验第五节 瓦斯利用第六章 监测监控第一节 监测监控系统第二节 监测监控数据第三节 监测监控效果第四节 系统维护第七章 保障措施第一节 资金投入第二节 科技进步第三节 职工素质第四节 行为规范第二部分 自评第一章 程序与过程第二章 评估诊断第一节 瓦斯不治 , 矿无宁日第二节 瓦斯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第三节 可保必保, 应抽尽抽第四节 高投入、高素质、强技术、严管理、重利用第五第 通风是基础 , 抽采是重点 , 防突是关键 , 监测监控是保障第六节 多打岩巷多打钻第七节 只有打不到位的钻孔 , 没有卸不掉压的瓦斯第八节 变抽放为抽采 , 煤与瓦斯共采 , 治理与利用并重第三章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前 言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 ,坚决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的通知(发改能源20093278号)以及关于组织开展大中、小型煤矿瓦斯专项整治的通知精神,迎接全国煤矿瓦斯治理专家会诊活动,进一步摸清本矿井瓦斯防治现状,总结瓦斯治理成果和经验,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欠账,有针对性地提高瓦斯防治水平,建设本质安全矿井,实现高产高效,特开展本次自会诊。第一部分 煤矿基本状况第一章 矿井概况第一节 煤矿简介一、矿区概况矿有矿山公路与210国道连接,距綦江县城82km,距赶水火车站22km,距黔渝铁路岔滩火车站15km,矿区交通较为方便。二、地形地貌及河流1、地形地貌矿区地处四川盆地向贵州高原过渡的山丘地貌,东南高,西北低,东南为贵州高原多山,西北为四川盆地,多为丘陵和侵蚀谷地,是丘陵与山间的过渡山丘地貌。地表最高标高+904m,最低标高+620m。2、河流矿区位于官田寺背斜西翼,海拔标高+840+670m,属深丘地貌。山峰与沟谷相对高差一般为120170m。地表无塘、堰、河等水体。三、气象及地震1、气象矿区气候温湿多雨,冬暖夏热,属亚热带气候,历年平均值:降雨量1200mm,蒸发量992.3mm,气温18.4。2、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规定,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度。四、矿区经济概况重庆市綦江县幅员面积2182.14km2,耕地面积5.25万公顷,林地面积5.6万公顷,辖19个镇、48个居委会、314个行政村,总人口约9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70万人。全县年工业总产值逾5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工资12487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473元,固定资产投资26.3亿元。大山煤矿位于重庆市綦江县境内,区内人口相对稠密、工业较发达,对煤的需求量较大。该矿开采的煤层为中灰高硫无烟煤(A),是较好的动力用煤,产品主要为原煤,销往重庆本地电厂用作发电用煤和水泥厂、砖厂用作燃煤,少量销往当地村民用作民用燃煤,在当地有较好的市场空间,矿井的扩建,对缓解当地煤炭资源供求紧张的状况,促进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五、矿井开采现状1、矿井开采历史及现状该矿始建于1977年,原名为綦江县大山煤矿,属于綦江县赶水镇马龙村办集体企业;2008年4月,矿井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企业更名为綦江县大庆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山煤矿。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万t/a,2007年矿井生产能力核定为4万t/a。矿井采用平硐加暗斜井开拓,主平硐方位82,井口标高+607m,长度330m,坡度+5,净断面3.6m2。暗主斜井方位236,井口标高+607m,落平点标高+535m,斜长约173m,坡度25,净断面4.84m2。回风平硐方位4,井口标高+647m,长约95m,坡度+5,净断面3.6m2。矿井划分两个水平,即+535m、+607m水平,开采K2、K3煤层,拟扩层开采K1煤层。矿井现生产水平为+535m水平+572m阶段(标高:+607m+572m),生产采区走向长度约630m,平均倾斜宽约70m。该阶段北翼采区K2煤层已采完,K3煤层尚有部分资源未开采;南翼采区K2、K3煤层均未开采。目前正在开采北翼采区K3煤层北采面,掘进为北翼采区K3煤层南采面的运输、回风平巷掘进工作面。矿井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采区前进、区内后退” 式开采,工作面采用放炮落煤,金属支柱配绞接顶梁支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2、邻近矿井概况及评述大山煤矿东南方向为东风煤矿,西北方向为原后庆二矿(现更名为后庆煤矿),南翼下部为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松藻煤矿。1)东风煤矿:开采煤层K1、K2、K3,开采深度由+735m至+610m。2)后庆煤矿:开采煤层K1、K2、K3,开采深度由+607m至+490m。3)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松藻煤矿:开采煤层K1、K2、K3,开采深度由+410m至200m该矿与邻近矿井之间界限清楚,不存在矿权争议和纠纷。六、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及文物古迹、风景区情况1、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矿区位于官田寺背斜西翼,为一单斜构造,井田内无大的断裂与褶曲,构造较为简单。矿井开采煤层顶板以钙质泥岩、石灰岩、钙质页岩、砂质泥岩为主,底板以铝土页岩、角砾岩、粘土岩为主,围岩稳定性中等,底板遇水易膨胀,巷道易发生底臌。矿区范围内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条件简单。2、文物古迹、风景区情况綦江县属亚热带阔叶林、马尾林地带,森林覆盖率达到25.6%,矿区所在地附近无珍稀植物资源,稀有珍贵动物少,亦无文物古迹,也未在风景区内。七、现有电源、水源情况1、电源矿井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一回路电源来自綦南供电所10kV线路,LGJ-370mm2架空线路,供电距离3.5km;二回路电源来自松藻煤矿风井变电所6kV线路,LGJ-335mm2架空线路,全长1.0km。两回路电源质量稳定、供电可靠。矿井电源供电线路可满足扩建的需要,变压器容量和数量应根据扩建需要进行装备,以保证供电可靠性。2、水源矿井水源取自地表山溪水,水量水质符合要求;在高于风井标高20m的适当位置修建一水池(+667m标高以上),容量为200m3,由该高位水池向地面和井下各用水点供水,矿井地面生产生活、消防防尘用水与井下消防防尘用水共用。八、煤层及煤质1、煤层本井田含煤地层为二叠系龙潭组,煤系地层厚7386m,平均厚度77.91m,分为上煤组、中煤组、下煤组,共含煤7层,其中上煤组为不可采煤层,中煤组含主要可采煤层K3(大连子)一层,下煤组含可采煤层K2(矿子洞)、K1煤层(楼板洞)两层煤,现将K1、K2、K3煤层特征描述如下:K1煤层:煤质硬脆,无夹石,为一简单结构的薄煤层,呈零星分布,区内基本可采,煤层厚度0.821.15m,平均厚度1.00m。煤层顶板为钙质页岩,富含黄铁矿,不易垮落,底板为铝土页岩,含黄铁矿结核。K2煤层:煤层基本稳定全区可采,煤质较硬,含有一层状夹石,平均厚度0.51m。煤层直接顶为泥质页岩,有一层伪顶厚0.200.50m,为黑色碳质页岩,底板为页岩,顶底板含黄铁矿的粘土页岩。K2煤层与K1煤层层间距为10m。K3煤层:煤质松软,在本井田内厚度2.012.85m,平均厚度2.10m,属稳定煤层,是该煤系的主要可采煤层,区内全部可采。煤层顶、底板均为页岩,含黄铁矿结核,顶板节理发育,K3煤层与K2煤层层间距为20m。各煤层的厚度及层间距见表。表: 煤层厚度及层间距统计表煤层编号及名称厚度(m)煤层结构煤层间距(m)可采性最大最小平均K11.150.821.00简单K1K2:10K2K3:20可采、零星分布K2/0.51含夹矸一层全区可采K32.852.012.10简单全区可采煤系地层特征见插图4: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2、煤质1)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K1煤层目前尚未作煤质指标化验,矿方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其煤质指标进行化验。K2煤层:颜色呈黑灰色,块状构造,煤层硬度较大,富含黄铁矿结核。煤层中常有一条夹矸,夹矸含有大量的黄铁矿结核,煤层厚度较稳定,为复杂结构煤层。K3煤层:颜色呈黑灰色,金属光泽,煤层较松软,原生裂隙发育,煤层稳定,无夹矸,均一结构,层状构造,属简单结构,稳定型煤层。2)煤的工业分析指标通过对钻孔煤样和已有煤样进行化验分析,得知可采煤层的主要工业指标如表。表: 可采煤层主要工业指标一览表煤分成分煤层水份(wf,%)灰份(Ag,%)挥发份(Vr,%)全硫(Std,%)发热量(Qgrd,MJ/kg)K12.4012.7210.031.9829.98K21.5418.7511.712.3729.73K32.6317.2110.042.2131.323)煤的工业类型及品级该矿煤层挥发份(Vr)10.04%12.02%。按中国煤炭分类,其工业牌号属无烟煤(A)。按煤的原煤灰份和有害元素含量划分,煤的品质为低灰中硫煤,是较好的动力用煤。3、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1)瓦斯根据重庆市经济委员会关于綦江县煤矿2009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渝经信安全 200911号):大山煤矿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9.56m3/t,相对CO2涌出量为6.27m3/t;绝对瓦斯涌出量2.09m3/min,绝对CO2涌出量0.67m3/min,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煤尘根据重庆市煤炭质量监督检验站2004年8月23日和2007年8月23日提交的大山煤矿煤(焦炭)样检测报告表:大山煤矿开采的K1、K2、K3煤层有煤尘爆炸性危险性。(3)煤的自燃倾向性根据重庆市煤炭质量监督检验站2004年8月23日和2007年8月23日提交的大山煤矿煤(焦炭)样检测报告表:大山煤矿开采的K2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二类,属自燃煤层;K1和K3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一类,属易自燃煤层。据调查,矿井曾于1989年开采+607m水平以上K3煤层时,发生过煤炭自燃现象,经处理后,火区已于当年密闭,对目前矿井安全不会造成威胁;1990年至今,矿井井下未发生过煤炭自燃现象。第二节 矿井资源条件一、井田范围、储量及水平设置1、井田范围矿区范围以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2008年1月16日换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5000000820091)为准,开采深度为+662m+535m,矿区范围走向长约1500m,倾斜宽约250m,矿区面积为0.3216km2,矿区由16个拐点圈闭而成。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见表。表: 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表坐标序号XY坐标序号XY13179657363839429317983836384100231796573638391410317985036384148331791173638385611318022636384120431791173638405212318065036384162531792443638404013318065036383992631792563638414414318048436384004731796063638411015318048036383896831796063638414616318020036383910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原矿井主平硐及风井井筒未纳入矿区范围内,依据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煤炭矿山企业资源资产整合中采矿权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渝国土房管发2008359号)文件精神,业主特委托重庆正山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在编制其开发利用方案时将主平硐及风井井筒纳入矿区范围内,对原矿区范围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矿区范围由21个拐点圈定其中风井井筒新增范围由9#、10#、11#拐点圈定,主井平硐新增范围由18#、19#、20#、21#拐点圈定,调整后的矿区范围不影响矿井储量及资源范围,新增范围未纳入矿井储量计算,矿井不得开采上述井筒保护煤柱区内的煤炭资源。调整后的矿区范围由21个拐点圈定。矿井扩建拟增加K1煤层的开采,新增储量78kt,扩大矿区范围后的面积为0.3382 km2,新增面积0.0166 km2。扩大矿区范围后的拐点坐标见表。表: 扩大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坐标序号XY备注坐标序号XY备注131796573638394212318022636384120原11#231796573638391413318065036384162原12#331791173638385614318065036383992原13#431791173638405215318048436384004原14#531792443638404016318048036383896原15#631792563638414417318020036383910原16#731796063638411018317986036383930新增831796063638414619317983136383695新增9317974036384119新增20317978136383702新增10317983236384199新增21317981136383933新增11317985036384148原10#/备注:矿井开采深度由+662+535m,矿区范围走向长1500m,平均倾斜宽250m,面积0.3382km2。开采煤层K1、K2、K3。目前该矿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已通过评审,新的采矿许可证。2、资源/储量(1)矿井保有的地质资源量根据綦江县大庆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山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渝地矿协储核审字2008168号),截止2008年8月底,估算矿井各煤层保有的地质资源量(111b+122b)507kt,详见表。表: 矿区范围占用储量估算表煤层名称块段编号水平面积(m2)倾角()斜面积(m2)厚度(m)容重(t/m3)资源储量(kt)分类编码K111386131161711.001.5024122b23076831358951.001.5054122b小 计446295206678K215240231611340.511.5047122b22383531278070.511.5021122b小 计762378894168K3172163184182.101.4025111b21028231119952.101.4035111b31947931227252.001.4064111b45352531624441.901.40166111b52277831265741.901.4071111b小 计113280132156361合计234146273163507(2)矿井资源/储量评价和分类矿井目前保有地质资源量储量级别为(111b+122b),均为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储量级别较高;矿区范围内资源储量总体较稳定,可布置正规的回采工作面。(3)工业资源/储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包括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122b),即为507kt。(4)设计利用资源/储量1)煤柱的留设矿井主平硐布置于K3煤层顶板岩层中,需在其对应矿区范围内两侧各煤层中各留设宽25m的煤柱;沿矿井边界留设宽20m的边界煤柱;各采区煤层回风上山、石门两侧各留设宽10m的护巷煤柱。矿井新采区准备时,应根据采空区及老巷积水等情况,并结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技术规定进行煤柱留设,详见表3-4。2)设计利用资源储量本次扩建设计利用资源储量为矿井实际保有地质储量扣除矿井永久煤柱损失后的资源量。经计算,矿井永久煤柱(矿井边界煤柱)损失量为66.74kt,故设计利用资源储量为:(50766.74)=440.26(kt)。3)设计可采储量设计可采储量=(矿井的设计资源/储量-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煤柱)采区回采率。K1、K2煤层属薄煤层,采区回采率取0.85;K3煤层属中厚煤层,采区回采率取0.80。矿井设计可采储量合计339.12kt3、水平设置开采标高为:+662m+535m。布置原矿井水平划分不变,分别为+607m水平和+535m水平,其中,+607m水平已开采结束;+535m水平为生产建设水平,该水平北翼采区布置一个区段,南翼采区布置两个区段。二、主要自然灾害灾害性气候:矿井地处边远山区,每年7、8月份雷雨对通讯、供电有一定影响。另外,山洪、泥石流、暴雨、冰雪灾害等天气也会对矿区造成一定影响。环境地质灾害:一般情况下,本区地质灾害不发育。根据地灾调查,矿区内只发现一些小规模的潜在不稳定斜坡,尚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现状地质灾害,矿区环境地质条件较好。但矿区内部分地段山势陡峻,边坡高切,若随着采空区的形成,可能造成地表塌陷而导致出现崩塌等地质灾害,应加强对这些地点的观测,随时注意崩塌造成对人的伤害。三、采煤方法、顶板管理采煤方法:根据井田煤层赋存特点,结合矿井的实际生产经验,选用的采煤方法是: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采用全部陷落法或缓慢下沉法管理顶板。水平由上至下回采,煤层先上后下回采,工作面回采方式为后退式。采煤工艺在经过技改后将采用爆破采煤方法。保护层与被保护层超前距按时间计算,按1年时间考虑。工作面长度:薄煤层工作面长度为90m,中厚煤层工作面长度为80m。顶板管理:根据煤层顶底板岩性:K3煤层直接顶板为泥岩、泥质粉砂岩,厚0.845.62m,泥质胶结,属类易冒落的松软中等冒落顶板;K2煤层伪顶为泥岩,厚0.40.1m,平均厚度为0.32m,普氏系数为5,易垮落。直接顶为泥晶粉晶灰岩,厚2.066.80m,平均4.32m,属类难冒落的坚硬顶板;K1煤层无伪顶,直接顶为泥岩、硅灰岩质,厚0.796.15m,平均厚1.45m,属类易冒落的中等冒落顶板,强度指数(D)为45,垮落步距10m左右。矿井可采煤层均属于不稳定顶板,回采后易垮落,其中K2煤层伪顶随采随跨,K3煤层、K2煤层工作面宜选用单体支护,K1煤层工作面选用单体支护。四、瓦斯、煤尘、煤的自燃瓦斯:根据矿井地勘报告和上水平的开采实际情况,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K3煤层为强突出煤层,K1煤层弱突出煤层,K2煤层为无突出煤层。根据2009年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2.09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19.6m3/t。矿井瓦斯等级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等级为2.2A。煤尘:根据矿井勘探报告,各煤尘均具有爆炸性。根据2004年重庆煤科院对K2、K3煤层煤样进行煤尘爆炸性鉴定结论,各煤层均有爆炸危险性。煤的自燃:根据2004年重庆煤科院对K2、K3煤层煤样自燃倾向性鉴定结论,K3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一级自燃煤层,K2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二级易自燃煤层。五、矿井通风、抽采系统、监测系统情况通风系统情况: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通风。矿井有1个进风井和1个回风井: +607m主平硐为进风井,+662m风井为回风井。矿井总进风量652.9m3/min,总排风量504m3/min,有效风量613.6m3/min,瓦斯涌出量1.26m3/min,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19.6m3/t。核定通风能力为4.61万吨/年。抽采系统情况:矿井建立有地面固定瓦斯抽放系统,瓦斯抽放泵2台,1台使用,1台备用,最大抽气量为28m3/min。监测系统情况:矿井安装了煤科总院重庆分院生产的KJ90NB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交叉断电。矿井现安装监测分站2台,传感器23个,其中低浓瓦斯传感器16个,高浓瓦斯传感器1台,其它各类传感器6台。该系统现运行稳定,数据准确,断电功能可靠,瓦斯超限能自动报警,达到断电浓度浓度能自动断电,瓦斯数据传输至地面中心站,能够反映井下各采掘地点瓦斯及局扇开停、风速变化情况,并与县煤管局中心连网,能够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第三节 主要生产系统一、提升运输设备及系统1、提升绞车安装地点型号功率(kW)长度(m)坡度()上、下口标高(m)保险装置深度指标器主平硐八字口JKB-0.6B179030607/562有有主平硐南茅口JTB-1.04517325608/540有有1)矸石运输系统+607水平矸石运输系统:由5吨蓄电池机车配套0.7吨矿车碛头607茅口巷主平硐运输巷地面排矸场。2)原煤运输+562工作面的原煤通过人工转运输 提升坡0.6型绞车 +607m水平5吨蓄电池机车 主井平硐 地面煤坪。+540工作面的原煤通过人工转运到提升坡1.0型绞车+607m水平茅口巷5吨蓄电池机车主平硐地面煤坪。3)材料运输+540水平:材料通过主井口+607m水平运输巷5吨蓄电池机车+607南茅口斜井轨道下山下车埸工作面。+562水平采区:材料通过主井口+607m水平运输巷5吨蓄电池机车+607m水平八字口斜井轨道下山+562下车场各个采区的进风巷使用地点。4)主要运输设设备、设施(1)工作面运输:铁溜槽自溜到采区下口煤仓,人工0.7吨矿车装运到提升下车埸。(2)掘进面运输:铁溜槽自溜到上山下口煤仓,人工0.7吨矿车装运到提升下车埸。(3)+607风巷运输、+540m茅口运输大巷、+562m南北运输巷,现铺设有轨型15kg/m、的双轨,轨距600mm。+607m水平5吨蓄电机车运输,矿车为0.7吨矿车,现有蓄电池机车1台,矿车40辆。二、排水设备及系统1、排水系统(1)+540m水平排水直接通过+540m大巷水沟排入采空中(松藻)。(2)+562m水平排水:采空区水经k1巷排到采空中(后庆)。(3)+607m水平排水:通过大巷水沟排到地面污水处理。2、排水设备污水处理水泵:MD0302,2台,电机2.5kW4台。排水管:1001090m一趟。第二章 安全管理第一节 管理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安全生产原则,以人为本,严管重罚重教;以安全大培训为切入点,提高员工意识和危害防范能力;深化安全质量标准化攻坚战,规范员工操作流程,增强执行力;以员工素质培训为载体,特殊工种资格培训为契机,提升员工素质;以安全激励和约束为手段,深化安全生产精细实管理;以“一通三防”为重点,深化瓦斯治理攻坚,强化顶板机运管理,实施安全专项整治;以安全文化为载体,齐抓共管为手段,构建本质安全长效机制。第二节 管理职责根据“一岗双责”规定,修改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岗位职责并贯彻执行。第三节 管理制度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决定(2010年1月5日渝府发20103号和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重庆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印发重庆市煤矿企业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施细则的通知大山煤矿制定二十项安全基本管理制度、四十四项安全生产专项管理制度、其他管理制度,并贯彻执行。第四节 管理机构矿级一正四副;设置采、掘、机、通运队管理各1名、专职安全员2人、通防队1名。第五节 执行监察按照安全规定和管理办法,开展规程措施符合法律法规的审查和督察;定期和不定期督察规程措施在现场的执行情况;组织追查处理违反规程措施的人和事故;督察上级规定和矿有关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组织追查处理违规行为;督察各职能业务保安的履职情况、各级管理人员的履职情况,组织追查处理;实施重点工程、重点部位、专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现场落实全过程监控;督察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使用情况,组织追查处理损坏和不使用人和事;督察各级人员行为规范和按操作规程作业,对违规人员进行帮教和处理。第三章 生产布局第一节 采掘工作面现状目前矿井分二、三水平生产,二水平为生产水平即+562m水平;二水平分南北采区,各布置有1个采煤工作面同时生产,其中南K2工作面1个,北K3工作面1个(属于防突工作面),K2、K3工作面采煤正常。三水平+540m水平为扩建准备水平布置,掘进工作面共2个(含1个岩巷),只有一个半煤巷掘进;掘进工艺采用人工打眼放炮、人工转运,半煤巷摩擦支柱支护巷道并排花芭片扛帮支护掘进。全年有1个石门揭煤点,其余全部为全岩巷施工。第二节 生产准备二采区布置各有1个采煤工作面(其中K3采面1个属防突工作面)、k2采煤工作面采煤,掘进布置完。三采区无有采煤工作面,只有半煤巷掘进,茅口掘进头1个。采区在投入生产前,采区生产系统一次掘进到位。巷道断面有三心圆拱形断面、梯形断面、异形断面,茅口巷因布置在底板灰岩中不需支护,半煤巷点柱支护,全煤巷需全部进行支护。第三节 生产组织我矿采面工作面实行采用“三、八”作业制,采煤的工作为打炮、掏煤、运煤、人工清理浮煤、采空区管理等。掘进的工作为打炮、打超前抬厢支护、进行设备检修等工作。循环方式为昼夜循环作业方式,每进一个循环。施工工艺为普通钻爆法施工、人工加机车运输,作业方式为“三八”制作业,在一个班内完成一个循环作业。第四章 矿井通风第一节 通风系统1、大山煤矿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系统,机械抽出式通风方式。矿井通风系统:北3304k3采煤工作面:(新风)主平硐行人斜井+562m区段进风石门+562m3304采面运输平巷3304采面+607m3304采面回风平巷+607m回风石门+607m K2煤层回风平巷K2煤层回风上山+647m总回风大巷风井地面。南2206k2采煤工作面:(新风)主平硐行人斜井+562m区段南进风大巷+562m南2206k2采面+607m2206采面回风平巷+607m K2煤层回风平巷K2煤层回风上山+647m总回风大巷风井地面。2、风井数目、位置、服务范围及服务时间矿井设一个风井,位于井田中央,开口于K2半煤层巷中,方位4,井口标高+647m,净断面4.2m2,回风井设置防爆门,安全出口设两道正反向风门,担负全矿井的回风任务。分析目前生产系统及采掘部署现状。个别阶段生产较为集中,在同阶段的同一石门有采掘和打钻多个作业点同时作业;采用通风设施调控通风量,在通车、行人时对设施管理不善将造成局部地点风流定性不够。第二节 通风设施矿井通风设施有隔断风门、调节风门、密闭、挡风墙、调节风墙、防爆门等,质量按矿井通风质量标准化标准执行。既通车、行人又隔断风流的地点建筑隔断风门;既通车、行人又隔断部分风流的地点建筑调节风门。一组风门不少于2道。通车风门不少于列车长度,行人风门间距不少于5m。入、排风巷道之间的风门或需要反风地点的风门要设置反向风门。通车地点的正向风门要设置闭锁装置。将采空区或报废巷的有毒有害气体与通风巷道进行隔绝的地点要建筑密闭。将新鲜风流与污浊风流进行遮断,不允许通车和行人的地点建筑挡风墙;需要分新鲜风流通过,又不允许通车及行人的地点则要建筑调节挡风墙。为了防止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冲击波损坏风机给恢复生产或施救带来困难,应在回风井口建有外开的并可让爆炸冲击波冲开的防爆门。矿井薄煤层为无煤柱开采,一巷双用,在工作面回风巷上帮采空区、穿层石门和各种风门处有漏风。矿井防突掘进工作面均在其进风石门内建造了两道正、反向风门,墙体厚度为1.5m,采掘防突头面回风系统没有设置任何通风设施。所有掘进工作面采用压入通风,实现了“三专两闭锁”和 “双风机、双电源”供风,双风机为同等能力的局扇,主辅局扇之间有自动切换装置。第三节 矿井风量安装两台FBCZ-4-10型轴流式通风机,出厂风机叶片角度未动,正常运行,排风量690-580m3/min,总回风巷瓦斯浓度为0.20%;矿井总进风量660.8m3/min,总回风量676m3/min,有效风量631.24m3/min,瓦斯涌出量8.1m3/min,其中风排瓦斯量1.35m3/min,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1.92m3/t。表3 主扇目前运行参数风井名称风机型号电机功率KW运行角度(度)排风量M3/min负压Pa等级孔(m2)最大通风流程(m)+662m风井FBCZ-4-10222406903001.171091 矿井设一个风井,位于井田中央,开口于K2煤层巷中,方位4,井口标高+647m,净断面4.2m2,回风井设置防爆门,安全出口设两道正反向风门,担负全矿井的回风任务,服务时间与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一致,人行通道等合理,满足安全要求。矿井配风情况:矿井现有2个采煤工作面和1个备用采面的掘进,采用“U型”通风,计划配风量580m3/min,实际通风量660.8m3/min;采面配风量在170150m3/min,回风流中瓦斯浓度0.20%0.41。全矿现有2个局部通风机供风作业点,计划配风量270m3/min,实际配风量300m3/min,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在00.15%之间,碛头风量均大于90m3/min。“一通三防”安全设施安装、建造符合规定要求。机电硐室及其它配风量70m3/min。采区及工作面均实现了分区通风,所有采掘工作面都实行了独立通风系统,采区进、回风巷贯穿整个采区。矿井没有不合理的串联通风。第五章 瓦斯抽采第一节 抽采系统矿井建立有地面固定瓦斯抽放系统,瓦斯抽放泵2台,1台使用,1台备用,最大抽气量为28m3/min。瓦斯抽采主管设在+562m、+647m总回风巷,地面安装Dg300mm钢管;干管为Dg200mm胶管。矿井井田为南北走向布置,固定抽采泵设在矿风井井口外地面,为井田的+562水平,+540水平(准备采区)的瓦斯预抽,抽采管路走向长度近792m,现有矿井地面固定抽放系统能够满足+562m、+540m水平的瓦斯抽采的要求,抽采管路末端负压达不到13kPa。第二节 抽采措施1、矿井瓦斯抽采的原则(1)坚持“应抽尽抽、先抽后掘、先抽后采”的瓦斯抽采原则。(2)坚持“本层抽采、邻近层抽采”相结合的综合抽采原则。(3)坚持掘前预抽、采前预抽、卸压抽采、残抽等综合抽采原则。(4)坚持“多钻孔、高负压、严封闭、长期抽”的原则。(5)在关键的地点、工期紧的地点要选择深孔预裂爆破等方法增加煤层的透气性。(6)坚持试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钻机、新钻具等将钻孔穿透工作面,消除抽采空白带。(7)坚持高效抽的原则。2、瓦斯抽采方法和措施(1)本煤层顺层深孔预抽被保护煤层K3层掘进时瓦斯涌出量较大,开掘时具有突出危险性,为了保证正常生产和防止瓦斯事故、突出事故的发生,实现中厚煤层高产高效,在掘进工作面运输巷(未保护区域)条带布置顺层钻孔抽采本煤层瓦斯。(2) 上邻近层抽采K2保护煤层开采时,上邻近层涌向工作面的瓦斯占60以上,有造成工作面瓦斯超限。在保护层工作面运输巷每隔59m间距施工一个深钻场,深度1725m。在深钻场内向上布置钻孔至K3煤层顶板抽采上邻近层瓦斯。初期作为预抽,后期作为卸压抽和残抽。(3)掘进条带抽采矿井开采已向深部+535水平转移,瓦斯含量和突出危险增加,在揭石门前采取在距揭穿煤层7m岩柱位置施工穿层预抽,经抽采达标后再进行揭煤。(4)掘进本层预抽或边掘边抽当穿层条带预抽效果不好或无条件施工穿层条带预抽钻孔时,而本层掘进瓦斯涌出较大或突出危险严重时,采取在碛头施工本层钻孔进行掘进本层预抽或边抽边掘措施。第三节 抽采效果矿井瓦斯抽采方式为预抽、卸压抽采相结合,以卸压抽采为主,预抽占总抽采量的2030%,卸压抽占总量的7080%。2009年,矿井瓦斯抽采总21.78 m3,抽采进尺1031.82m,矿井瓦斯抽采率未达到要求,抽采浓度5.915.86%,吨煤抽采量0.00048m3,吨煤抽采钻孔进尺0.0229m。经过抽采后,瓦斯超限次数得到了大幅度下降,全年瓦斯超限次数少有。2010年已累计抽采量16.6m3,抽采进尺1277m。第四节 效果检验矿井经抽采后,在采掘过程中瓦斯涌出量大幅度下降。瓦斯超限次数在前些年的基础上下降了90%以上。实施区域防突措施后,再进行措施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