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教案(第四章 词汇).doc_第1页
现代汉语教案(第四章 词汇).doc_第2页
现代汉语教案(第四章 词汇).doc_第3页
现代汉语教案(第四章 词汇).doc_第4页
现代汉语教案(第四章 词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词 汇第一节 语素、词和词汇一、语素(一)语素的概念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依次是短语、词、语素。人类的语言是有声音、有意义的,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这便是语法单位基本的特点。语素既有声音形式又表达了一定的意义内容,同时又是最小的不可再分割的单位。我们来看一个句子:“他坐在沙发里看书。”这是一个较大的语法单位,我们把它尽量小的切分,就成了:他坐在沙发里看书切下来的每个部分都有意义,都不能再切分了,是一个个的语素了。这里的“沙发”只是一个语素,是英文sofa的译音,表达一个意义,所以不能再切分。由此可见语素有两个特点:一是最小、不能再分割了;一是有意义。(二)语素的识别方法首先看有无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如“民”有词汇意义,是语素;“了”有语法意义,也是语素;“葡”无意义,不是语素。语素意义有时不太好辨别,可以采用替代法,即用已知的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不是语素的单位。如果两个成分都可以被别的已知语素所替代,便可确定它们都是语素。如驼绒羊绒、丝绒、毛绒 驼峰、驼铃、驼背“驼”可以为“羊、丝、毛”等已知语素所替代,“绒”可为“峰、铃、背”等已知语素所替代,它们各是一个语素。如果两个成分中只有一个能被替代,那么有时是一个语素,有时是两个。一般说来,如果两个成分中有一个能代表整个组合的意义,是一个语素。如:蝴蝶、的士“蝶、的”可代表组合意义(彩蝶、飞蝶,的哥、打的),说明另一个音节在这里没有表意作用,所以两个音节合起来是一个语素;而可代表组合意义的那个音节单用时也可视为一个语素,如“彩蝶、飞蝶,的哥、打的”中的“蝶、的”。如果两个音节都不能代表组合的意义,说明两个音节都有表意作用,是两个语素。如:苹果都不能代表组合的意义,说明两个音节都有表意作用,所以是两个语素。(三)语素的分类1语素按音节数量分类可以分成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1)单音节语素:如土、人、水、风、子、民、大、海等。这类语素很多,有上万个。(2)双音节语素,组成该语素的两个音节合起来才有意思,分开来没有与该语素有关的意义,双音节语素主要包括联绵字、音译外来词和专用名词。 A双声,声母相同的联绵字:如琵琶、乒乓、澎湃、鞑靼、尴尬、荆棘、蜘蛛、踯躅、踌躇、仿佛、瓜葛、忐忑、淘汰、饕餮、倜傥、含糊、慷慨、叮当、蹊跷、玲珑、犹豫等。 B叠韵,韵母相同的联绵字:如从容、葱茏、葫芦、糊涂、匍匐、灿烂、蜿蜒、苍茫、朦胧、苍莽、邋遢、啰嗦、怂恿、螳螂、桫椤、倥侗、蜻蜓、轰隆、当啷、惝恍、魍魉、缥缈、飘渺、耷拉等。 C非双声叠韵联绵字:如蜈蚣、蓊郁、珊瑚、疙瘩、蚯蚓、惺忪、铃铛、奚落、褡裢、茉莉、蚂螂、窟窿、伉俪、蝴蝶、笊篱、蹦达、蟪蛄、狡狯、狡猾、蛤蚧、蛤蜊、牡丹、磅礴、提溜等。 D音译外来词,由汉语以外的其他语种音译过来的词语。如干部、涤纶、甲克(夹克)、的士、巴士、尼龙、吉普、坦克、芭蕾、哒爹、踢踏等。 E专用名词,主要是地名、人和事物名称。如纽约、巴黎、孔子、萝卜等。(3)多音节语素,主要是拟声词、专用名词和音译外来词。如:喜马拉雅、珠穆朗玛、安迪斯、法兰克福、奥林匹克、白兰地、凡士林、噼里啪啦、淅淅沥沥2语素根据其能否独立成为一个单词分类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成词语素指能够独立成为一个单词(包括实词和虚词)的语素。因此,除了“他、拉、高”之外,像“了、被、呢、就”等也都是成词语素。不是说成词语素就只能单独成词,它们也能作为语素再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如“树”能单独成词,说“一棵树、两棵树”,也能和其他语素再组成“树木、树林、杨树、柳树”等。不成词语素,指不能独立成为一个单词的语素,也就是说,它只是合成词的一个组成部分,如:童(心)、(儿)媳、幻(灯)、朗(读)、伟(大)、贤(良),括号内的是成词语素,括号外的是不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根据其在构词时的位置分类可以分成定位语素和非定位语素: (1)定位语素指构词时位置固定,只能在前或只能在后,不能随便改变位置的语素。只能在前的有“老、阿、第、初、小”等,只能在后的有“头、者、性、子、儿”等。比如:子桌子、椅子、凳子、板子老老虎、老师、老婆、老鼠、老鹰、老李头石头、木头、甜头(2)不定位语素,即构词时位置不固定,可在前边也可在后边。如:习习气 习惯 习题 习俗 习性 实习 学习 复习 自习 预习 技技术 技能 技巧 技师 技工 技法 技艺 杂技 口技 绝技 车技 惯技 竞技 特技3语素根据其活动能力分类可以分成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 (1)自由语素: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语素(如“好”、“来”、“去”、“家”、“葡萄”等)。这种语素的构词能力强,既能单独成词,又能与其他语素联合构成词语。它们不与别的语素固定地粘附在一起,且在句子中的位置灵活。例如:人人们、人民、人类、人生、众人、强人电电灯、电话、电影、电视、闪电、静电但是,自由语素不是永远自由的。当自由语素跟别的语素组合成复合词时,它们就不再是自由语素。所以自由语素是有时自由,有时不自由。自由语素严格的定义是能单说的语素,或能单独成句的语素。叹词是经常单说的,可以说是经常自由的语素。不严格的定义是能单用的语素,或能单独成词的语素。单用不一定都能单说,单独成词的语素也并非都能单说,如虚词“又”、“吗”,但它们与别的语素或语素组合间的关系也是自由的;有些不单说的语素在特殊条件下也能自由活动,像“(新华社五日)讯”。这些位置自由的语素都是单用语素。有的语法书也称它们为自由语素或半自由语素。(2)粘着语素:又称粘附语素,是不能单说或不能单独成句,但能作为构词成份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的语素,如“历”、“语”、“视”等。有的语法著作也叫“不自由语素”。粘着语素总是跟别的语素粘附在一起。有的语法著作只把定位语素称为不自由语素,如前缀“第”、“初”、“老”,后缀“子”、“儿”、“头”等。4语素根据其意义和构造词的作用分类可以分成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两大类,前者简称词根,后者简称词缀。(1)词根词根是指具有具体实在的词汇意义,同时在词中承担整个词的主要词汇意义的语素,所以又称实语素。它是构成词的根本要素。另外词根构词时的位置是灵活自由的,可出现在一个词的前半部分,也可出现在一个词的后半部分,所以词根语素一般为自由语素和不定位语素。例如:“黑”、“语”、“并”、“甜”等成分本身拥有具体实在的词汇意义,在“黑板”、“漆黑”、“语言”、“言语”、“合并”、“甜头”、“甘甜”等所有可以构成的合成词中都承担整个词的主要词汇意义,且构词的位置灵活自由。(2)词缀词缀是指附加在词根上表示语法意义和某些附加意义的语素。因为词缀本身没有具体实在的词汇意义,所以又称虚语素。词缀没有什么实在的词汇意义,但有些附加意义。如:前缀“老、小、阿”等放在指人的词根前时,往往带有喜爱亲昵的意味,如“老王、小李、阿贵”。“第一”、“初二”中的“第”、“初”表示序列、次第的语法意义;带“儿”缀的往往带有指小或喜爱的感情色彩,如“小瓶儿、小篮儿、小钉儿”;“惰性”、“自觉性”中的“性”可以表示附带的词汇意义,即“某一性质”,同时也可以体现名词的语法意义;“酸溜溜”、“黑乎乎”中的“溜溜”、“乎乎”带有某种强化的意义。有的词缀主要是起陪衬音节的作用,如“老师、老百姓”中的“老”,“桌子”中的“子”,“石头”中的“头”。又如:“扣子”、“想头”中的“子”和“头”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即名词的标记,即将动词“扣”和“想”变成了名词。“员”“者”可以表示附带的词汇意义,即“某一类人”;“然”是形容词的标记;“巴”是名词的标记。词缀根据构词时的位置又分前缀和后缀(汉语中没有中缀)。前缀是只能出现在词的前面的词缀,如“第”、“阿”、“老”、“初”等。后缀是只能出现在词的后面的词缀,如“者”、“性”、“子”、“头”。前缀和后缀构词时位置固定,属于粘着语素和定位语素。语素与词根、词缀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成词语素(表示词的基本意义,如:山,葡萄) 词根语素 不定位语素(表示词的基本意义,如:习) 不成词语素 定位语素(只表示附加意义,如:老、子) 词缀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产生大批新词语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词缀或“类词缀”,如“族、感、型、盲、吧、热、软、大、内”等等,如:族:车族、人族、仙族、魔族、虫族、网族、玩族、e族、汽车族、开车族、驾车族、购车族、用车族、学车族、搭车族、秀车族、公交族、打工族、上班族、休闲族、购物族、追星族、工薪族、低薪族、单身族、未嫁族、急嫁族、不婚族、英语族、背包族、傍老族、啃老族、租房族、创业族、游戏族、逛街族、白领族、自考族感:手感、脚感、听感、质感、责任感、立体感、失落感、优越感、危机感、节奏感、紧迫感、充实感、神秘感、自卑感、冲动感、幸福感、造型感、滑稽感、球体感、权利感、成熟感、韵味感、形式感、野性感、饥饿感、饱腹感软:软件、软功、软唱、软开业、软专家、软毛病、软处理、软环境、软科学、软着陆、软饮料、软投资、软条件、软约束、软技术、软医学、软环境、软挂钩、软科学、软起飞、软原则、软课题、软商品、软着陆、软新闻、软雕塑、软广告、软杀伤、软指标、软资源大:大工业、大广播、大卫生、大水利、大气候、大公共、大文化、大电教、大白边、大处方、大包干、大交通、大农业、大红头、大体育、大社会、大纺织、大环境、大国营、大经济、大政工、大科技、大科学、大美术、大特区、大旅游、大陶瓷、大排挡、大教育、大商业、大粮食、大菜篮子、大企业效应注意:现代汉语中的词缀大都是由过去具有实在意义的词或词根虚化而来,虚化的程度各不相同,有时在不同的组合中会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如“老”,在“老者、老人、长老、王老”等词中是词根语素,在“老师、老鼠、老虎、老百姓”等词中,是词缀语素。应注意分辨。再如:木头烟头 初一初步 绿化变化 帘子莲子(三)语素与音节、汉字的关系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语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语素是构词的单位,字则是记录语素的书写单位。前者属于语言符号系统,后者则属于书写符号系统。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现代汉语中的语素一般是单音节的。最理想的情况是:一个音节只表示一个语素,写成一个汉字。例如:shu谁,zn怎,zn谮,w娃,sng僧,hn痕。这种情况的例于比较少。但是,语素与音节、汉字的关系实际上是相当复杂的。普通话里的单音节词不超过1400个,而语素远比这个数目大。为什么回这样呢?这是因为一个音节要代表许多个意义不同的语素。例如xn这个音节,就可以表示“辛(苦)、新(人)、心(脏)、锌(矿)、薪(金)、芯(灯)、馨(香)、欣(喜)”等几个语素。由于汉字不是拼音文字,xn这个音节就分别写成了不同形式的汉字,替我们作了区分语素的工作。此外,还有如下一些情况值得注意:1一个汉字代表读音相同的几个不同的语素,例如,“副”(f)这个字就可以代表三个语素:(1)“副1”,表示第二的,次级的意思,如“副主任”、“副食”;(2)“副2”,表示相称,如“名不副实”;(3)“副3”,表示某种事物的计量单位,如“一副手套”“一副担架”。又如:公私,爵。2一个语素可以用不同的汉字表示。例如:“搜集”的“搜”可以写成“蓃”,“苏醒”的“苏”可以写成“蘇、甦”,“回”也可以写作“囬、囘”。这就是所谓异体字。3几个不同的音节,表示不同的语素,却写成同一个汉字。例如:差ch(别)、ch(劲)、chi(使)、c(参),行xng(走)、hng(列),重zhng(重要)、chng(重复)。4几个不同的音节,表示同一个的语素,写成同一个汉字。例如:壳qio(地)、k(蛋),削xio(皮)、xu(减)。5一个音节,写成一个汉字,可以包含两个语素。例如:“俩(li)”“仨(s)”念起来虽然只有一个音节,但实际上都包含了两个语素,“俩”即“两个”;“仨”即“三个”。(也有人主张这些音节代表的是一个语素。)6一个音节,写成两个汉字,包含两个语素。例如:“盖儿gir)”、“玩儿wnr”。7写成一个汉字,念两个音节,包含两个语素。例如:“浬”(海里hil)”。8单音节汉字与多音节语素不能形成对应关系,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语素由几个音节表示。例如“彷徨”、“参差”、“蜘蛛”、“猩猩”、“的士”、“白兰地”、“歇斯底里”、“勃勃”、“萋萋”、“扑通”、“哗啦”等等。因此,有的汉字本身没有意义,不代表任何语素,例如“葡、萄、蜈、蚣”等;有的汉字在某些场合中代表语素,在某些场合中又不代表语素,例如“沙、发、巧、克、力、马、达”分别都是语素,但在“沙发”、“巧克力”、“马达”中,它们只作为记录一个音节的符号,都不是语素了。二、词(一)词的定义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1所谓独立运用是说词能够单说或单用。单说,即单独成句。如:“刚才是谁在说话?他!”其中的“他”就是单独成句的一个词。单用,即单独作句子成分或起语法作用。如:很好、好得很“很”可以单独作状语、补语,能单用,所以是词。写的字、写了字、写着字“的”、“了”、“着”等能单独表示结构关系或表示过去、进行时态,能单用,所以都是词。2词不但是能独立运用的,还得是“最小的”,因为短语也能单说单用,如“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热情高,向人民群众学习,爱护人民群众)。但它不是最小的,不是词,而是词和词的组合,是短语。怎样理解“最小”呢?所谓最小,是指这样几种情况:一是指“人、山、手”这样的单音词,它们本身能独立运用,但不能再分,再分就只能分出语音单位了。二是分开后各部分都不能独立运用的复音词,如“葡萄”。三是分开后有一部分不能独立运用的复音词,如“人民、学习”。四是分开后各部分虽然都能独立运用,但意义与整体运用时不一样了的复音词,如“东西、开关、矛盾、黑板、白菜、大米、火车”等。五是像“站岗、理发、洗澡”之类的,有时合用,有时分用,分用时意义也不变,如“站好最后一班岗、理完发去书店”。这种情况一般认为合用时是词,分用时是短语。(二)字和词的关系字和词的关系与字和语素的关系有一致性,但相比较而言,字和词的关系更为复杂一些,也可以说不完全对应的情形更多一些,因为汉语的词是以双音节为主要音节结构形式的。具体分析:1有一个字表示一个词的,如:“风”、“高”等。2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表示一个词的,如:“电脑”、“洗衣机”等。3有一个字表示不同的词的,如“白颜色”的“白”和“白跑一趟”的“白”。4有一个词用不同字来表示的,如“笔画”和“笔划”。这叫异形词。(三)词与语素的关系1联系语素和词都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语素是组词的基本结构单位。无论什么词,都必须是由语素构成的,离不开语素这个构成材料。语素是有意义的,由语素组成的词与语素的意义有联系。“和平”、“竞争”、“流水”、“飞船”、“安心”、“鼓掌”、“心慌”、“地震”等词的词义都是两个语素意义的融合。“船只”、“车辆”等特殊组合的词,后面那个表量词的语素也是有意义的,我们不能把“船只”说成“船本”,“书本”不能说成“书只”,因为船是论只的,书是论本的。“水利”、“水力”两个词意义不同,根源就在于语素“利(利益)”和“力(力量、能力)”意义有别。2区别词和语素的功能有很大不同,音节形式上也有显著特点,区别并不困难。功能上的差异是两者区别的关键:语素是用于构词的,而词是用于造句的,二者不是同一个层级的关系。从音节形式上来看,在现代汉语中,大部分词是双音节形式,而语素大部分是单音节形式,而在单音节形式的语素中,只有成词语素与词有不同观察角度问题,不成词语素没有这个问题,比如“伟”、“样”,就只能是语素,而不是词。注意:汉语语素非常活跃,在很多情况下常常可以独立成词使用,这是因为从历史看,语素在古代汉语中基本上与词是一致的,在现代汉语中,虽然语素和词有所分工,但并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比如“月亮”的“月”,我们现在只能说“月亮”,所以“月”应该是语素,但在“月是故乡圆”中,“月”无疑又是词了。在现代汉语中,单音节语素和单音节词二者在形式上完全一致,例如“电”、“春”、“月”、“书”,它们都是词,又都是语素。可见,单纯从形式上看,这些单位到底是词还是语素是不容易说清楚的,一定要注意观察角度,从不同角度看,可以归入到不同的类别中去,这并不抹杀它们各自的特点。如果我们着眼于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那么像上述语言单位就是语素;如果我们着眼于最小的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那么像上述语言单位就是词。例如“春”,在“春在哪里?春在我们心中”,春是词,是由成词语素构成的,在“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我们心中”,“春”就不是词,而是构成词的材料,也就是语素。(四)词与词组(短语)的关系1联系词组时由词构成的,是大于词的语言单位。(1)词组的缩减与凝结是复合词产生的重要途径。如: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理科工科理工科,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初伏、中伏、末伏三伏。(2)某些复合词(离合词)也可以拆开,在中间插入别的成分。如:理发理一次发,看见看得见、看不见可见,词和词组可以互相转化的。2区别(1)从意义来看,词表示简单的概念,合成词里语素所表示的意义是融合在一起,不是简单的相加,而词组表示复合概念。如“黑板”是指这种教学用具,用木头和玻璃制成可以在上面用粉笔写字的黑色平板,不是任何一块涂成黑色的板子都叫黑板,所以是词;而“黑布”就是黑颜色的布。再如:骨肉骨和肉血肉=血和肉。(2)从结构上看,词的结构关系是紧密的,一般不允许拆开或插入别的成分;而短语结构关系比较松散,可以拆开或插入其他成分。如“白菜”和“熟菜”(熟了的菜,没熟的菜;*白了的菜,*没白的菜)。(3)从声音形式来看,词的语音结构是固定的,内部不容许停顿;而词组的语音结构不很固定,中间允许停顿。如“东西”:dngxi(物件:桌上放着几件东西)dngx(东和西:东、西、南、北);“买两个开关”,“门太紧,开、关都很费劲”。(4)从语法功能来看,词是句法结构中最小的独立运用的单位,词组也是句法结构中独立运用的单位,但不是最小的,可以从中再切分出词来。(四)词的确定方法1能够单用,能够单独回答问题的,是词。2把一句话中所有可以单说、可以充当句法成分的单位提开,剩下来不能单说而又不是一个词的组成部分的,是词。如虚词。3用扩展法,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的是词。如:白菜白的菜,马路马走的路。三、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结构的总汇,例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或一般词汇、基本词汇、文言词汇、方言词汇等;也可以指一个人或一部作品所使用的词和固定结构的总和,如“老舍的词汇”、“鲁迅全集的词汇”等等。固定结构是指词的等价物,即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短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熟语成分,也包括“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专有名称。词汇和词的关系是集体与个体的关系,好比树林和树的关系。有人主张区分词汇和语汇:词汇是词的总汇,语汇是语(固定短语)的总汇。实际上,“语”不同于自由短语的临时组合;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着不可任意改变的凝固性;其定型性特点和造句功能都与词相当,理应成为词汇的构成单位和内容的一部分。四、词汇学词汇学是以语言的词汇为研究对象,研究词汇的起源和发展、词的构造、构成及规范的科学。词汇学分为:历史词汇学,主要研究词汇的起源和发展;描写词汇学,主要研究某个时期的词汇系统;普通词汇学, 研究语言词汇的一般理论。从广义讲,词汇学还包括词源学、语义学和词典学。第二节 词的形式和结构一、词的形式1单音词和复音词按照音节的多少来划分,词可以分成:(1)单音词,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如“你、大、山、纸、草、皮、狗儿”。(2)复音词,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如“泰山、法兰西、莎士比亚”。复音词中包括双音词和多音词。大体说来,古代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现代双音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一个显著的不同。由单音词发展为双音词,大致有三种情况:(1)在原来的单音词后面或前面加上一个辅助成分(也称后缀或前缀),如:鼻鼻子,石石头;师老师,姨阿姨。(2)在原来单音词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作为语素之一)。例如:亡逃亡,予给予;率率领,议议论,恭恭敬,奇奇怪,寒寒冷,饥饥饿,旗旗帜,巩巩固。(3)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例如:歧岔路,夷平坦,傍靠近,邦国家,眠睡觉,冥昏暗。不要把文言里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有时文言里的两个单音词连用和现代汉语里的一个双音词词形相同,往往容易被误认为一个双音词而用现代词义去解释,结果就歪曲了愿意。如:“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地方”是两个词,地土地,方方圆、周围。文言中也有小部分复音词,它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即字)组成,其构成情况大致如下:(1)单纯复音词,即多音节的单纯词。下文有专门讲述。(2)合成复音词。从构词方式上看,包括:联合式,如“社稷、旌旗、婚姻、殷勤、首领、干戈、倾覆”等;偏正式,如“天子、布衣、足下、太息、横行”等;附加式,如“阿母、森然、率尔”等。(3)偏义复音词。这类词是指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对、相反的语素构成的双音词,在实际使用时,意义只偏在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如,“缓急”(谭嗣同)中的“冀缓急或可救助”)偏指“急”,“利害”(指南录后序中的“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偏指“害”。2单纯词和合成词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根据构成词的语素的数量,词可分为单纯词与合成词两大类。(1)单纯词单纯词是仅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无论音节多少,只要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就是单纯词。如“山”、“树”、“摇”、“好”、“二”、“很”、“的”、“了”、“扑通”、“蝴蝶”、“莫斯科”等都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单纯词的语音结构不是单一的,其中有单音节的,也有多音节的。(2)合成词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无论是词根语素还是词缀语素(当然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词根语素),只要是由两个或更多的语素组成的词就是合成词。如“报纸”、“腐败”、“思想”、“睡觉”、“提高”、“自卫”、“胖子”、“哥哥”、“星星”、“白茫茫”、“黑乎乎”、“计算机”等词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合成词。二、单纯复音词的语音结构无论音节有多少,单纯复音词中只有几个音节组合起来才能表示意义。单个的音节都不表示意义,所以不能拆开解释。对于多音节的单纯词而言,其内部的声音形式之间可能具有不同方面的联系。多音节的单纯词从声母、韵母、音节之间有无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角度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连绵词连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不能分开来讲的单纯词。包括双声连绵词、叠韵连绵词、非双声叠韵连绵词。1双声连绵词双声连绵词指构成的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的连绵词。例如“踌躇、萧瑟、陆离、玲珑、辗转、仿佛、鸳鸯、伶俐、蜘蛛、蹊跷、坎坷、参差、忐忑、犹豫、弥漫、尴尬、恍惚、辗转、含糊、慷慨、澎湃”等。2叠韵连绵词叠韵连绵词指构成的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的连绵词。例如“彷徨、逡巡、须臾、窈窕、仓皇、披靡、骆驼、徘徊、逍遥、混沌、霹雳、苗条、蹉跎、朦胧、荡漾、灿烂、苍茫、蜿蜒、轱辘、迷离”等。3非双声叠韵连绵词非双声叠韵连绵词指构成的两个音节既非双声又非叠韵的连绵词。例如“葡萄、蝴蝶、鸳鸯、芙蓉、牡丹、玛瑙、逶迤、马虎、魑魅、蝙蝠、鹧鸪、蜈蚣、囫囵”等。注意:我们这里所说的双声和叠韵连绵词都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两个音节不能拆开来讲,而“丰富、亲切”虽然声母相同,“树木、情形”虽然韵母相同,但它们都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都不是单纯词。(二)叠音词叠音词指由一个音节重叠而成的词。如“奄奄、翩翩、霏霏、区区、猩猩、姥姥、侃侃、翩翩、孜孜、冉冉、喋喋、迢迢、谆谆”等。(三)拟声词拟声词是模拟客观事物、现象的声音而形成的词。例如“嘎吱”、“知了”即是模拟事物发出的声音而形成的词。又如“叮当、咕咚、呱嗒、呱唧、扑通、哗啦、轰隆、扑哧、吧哒、劈里啪啦、稀里哗啦”等。这些模拟声音的词中,单个的音节或者没有意义,或者与原来的意义毫不相干。(四)译音词译音词是指模拟外语词的声音形式而形成的词。例如古代遗留下来的“单于、可汉、葡萄、琵琶”等译音词;近现代以来的“咖啡、的士、幽默、巴黎、吉普、马拉松、白兰地、乌托邦、伊妹儿、歇斯底里、布尔什维克、英特纳雄耐尔”等。三、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根据词根与词缀的结合情况,可以把合成词的构成方式概括三大类:复合式、重叠式、附加式。(一)复合式复合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词根或者说不定位语素组成起来、相互融合而构成的合成词。这是现代汉语中最主要的、最能产的构词格式,汉语的合成词绝大部分是由这一方式构成的。词根和词根的组合方式不同,所构成合成词的内部结构方式也有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联合型(并列型)联合式复合词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例如:“道路(相同)、优良(相近)、妻子(相关)、开关(相反)”等。构成联合式的各部分之间是并列组合的关系,但这些词根在词中所起的作用也并不完全相同。如:a.美丽 巨大 土地 朋友b.笔墨 千万 横竖 骨肉 c.国家 人物 妻子 兄弟a组的两个词根意义是并列的,可以互相补充说明;b组的两个词根结合以后产生了新的意义,如“笔墨”不是简单地指“笔”和“墨”,而是指用笔和墨写出的文字或文章;c组合成词,两个词根结合以后,只有一个词根的意义在起作用,另一个词根的意义消失了,如“国家”只指“国”,“家”的意义消失了。2偏正型偏正式复合词是由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形成的词。前后语素之间具有修饰被修饰的关系,起修饰作用的前语素是偏语素,可表示事物的领属、用途、时间、数量或动作行为的状态、程度、方式、处所等;被修饰的后语素是正语素。如:象牙(领属) 课桌(用途) 朝霞(时间)双杠(数量)定中型雪白(状态) 痛恨(程度) 笔谈(方式)海归(处所)状中型3补充型补充式复合词是由后一个词根补充、说明前一个词根形成的词。又有两种情况:a.前一词根表行为动作,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动作的结果或趋向。在使用这些词的时候,两个语素中间有的可插入“得”表示可能,插入“不”表示不可能。如:提高、打倒、放大、延长、改进、认清、改正、弄清、说明b.前一词根表示事物,后一词根表示事物的计量单位。如:船只、枪支、房间、书本、物件、人口、马匹、布匹、花朵、车辆、羊群、诗篇4动宾型动宾式复合词是由前面表示行为动作的词根支配后面表示关涉事物的词根形成的词。前后两个词根之间有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前一语素表示行为动作,后一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的对象。例如:知己、担心、观光、吃力、理事、负责、剪彩冒险、动员、举重、司机、顶针、承包、接力5主谓型主谓式复合词的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对象,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前后两个部分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例如:目击、地震、肉麻、肩负、霜降、日食事变、心疼、国营、自卑、月亮、胃下垂(二)重叠式重叠式复合词是由相同的词根重叠而成的词。例如“星星、白白、刚刚、仅仅、爸爸、哥哥、姐姐”,“星星点点、老老少少、花花绿绿、坑坑洼洼”等。一个词根重叠形成的双音节词的意义与重叠之前的词根的意义是一致的;由两个词根分别重叠构成的四音节词是在重叠之后取得词的资格的。注意:重叠式合成词同叠音式单纯词不同。叠音式单纯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合到一起构成一个词,同时也是一个语素,单个音节没有意义;重叠式合成词的每个音节都表示的是一个有意义的词根语素,是两个音节两个语素。如“星星”不同于“猩猩”。(三)附加式附加式合成词是由表示基本意义的词根和表示附加意义的词缀构成的。根据词缀所在的位置分为三种情形:1前缀+词根(前加型)词缀在前,词根在后。例如“老师、老虎、老鹰、老张、老百姓、阿姨、阿哥、阿妹、阿贵、第一、第二、初一、初二、小王”等。2词根+后缀(后加型)词根在前,词缀在后。例如“扣子、桌子、木头、甜头、风儿、花儿、作者、读者、作家、自觉性、现代化、突然、忽然、邮递员”等。3词根+叠音后缀绿油油、干巴巴、笑嘻嘻、脆生生、酸溜溜、黑乎乎词缀一般只表示一些抽象、概括的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在构词中经常具有类化作用。如凡是带“子、儿、头”等后缀的,无论原词根独立成词时的词性如何,加上这些后缀后都变成了名词。如:胖、亮、甜(形)胖子、亮儿、甜头扳、盖、看(动)扳子、盖儿、看头四、合成词的层次性合成词可以是由两个语素组合而成,也可以是由多个语素(两个以上)组合而成,该类复杂的合成词有多个结构层次,每个结构层次都有自己的结构关系。如“痱子粉”,“痱子”和“粉”是一个大层次,两者之间是偏正关系;其中“痱子”内部还可以再分出一个层次“痱”和“子”,两者之间是词根加词缀的附加关系。无论怎样复杂,合成词的结构关系都应以第一个结构层次为依据来确立。“痱子粉”的结构方式是偏正式而非附加式。第三节 词义及其类聚一、词义(一)词义的定义词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内容。如“人”的意义就是“有语言、能思维、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高等动物。”(二)词义的性质词义具有客观性、概括性和民族性。1客观性词义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概括反映,客观存在的现实是词义形成的基础,所以词义具有客观性。如“雪”的词义是“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多为六角形,是气温降低到零度以下时,空气层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现代汉语词典)“雪”的词义内容中的颜色、形状、形成原理等无不是由其客观存在的特点概括而来。即使是一些以虚幻的事物、现象为基础形成的词义依然有其客观性。如“仙人”是“神话和童话里指长生不老并且有种种神通的人”。(现代汉语词典)虽然客观世界并不真正存在这样一类人,但这也只能说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虚幻、错误反映的结果。当初造词时,在人们的认知世界里,“仙人”是被当作客观存在的事物来看待。所以,无论是建立在对客观对象正确的反映还是歪曲反映基础上的词义,都毫无疑问地具备客观性特征。2概括性词义一般是对某一类客观对象的反映,在反映的过程中它要舍弃同类客观对象中不同个体的具体特征,从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如“树”,客观世界中存在各种不同种类的树,它们的形状、颜色、高矮等各不相同,各有各的具体特征,但是“树”的词义却不能容纳所有的具体特征,而只能从中提炼出共同的本质特征:“木本植物的通称”。正是因为这种概括性,词义才能涵盖其外延范围内的每一种个体事物。即使是专有名词也不例外。如“黄河”专指一条河流,但它的意义却概括了黄河的发源、流域、水质、水量等各个方面不同的特点以及黄河的历史、现状等情况,所以“黄河”的词义依然是概括的。语言中所有词的意义都具有概括性特点。3民族性不同民族在用语言标记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由于民族思维、语言系统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词义会出现民族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选择不同的语言单位概括相同的事物现象,或者选择不同数量的词来概括相同的事物现象,等等。前者如“哥哥”和“弟弟”的概念,汉语中分别用两个词来标记,而英语中却分别用两个词组来标记:“elder brother”和 “younger brother”。后者如“雪”的概念,汉语中只由一个词来标记,但是在靠近北极地区的拉巴人和楚克奇人中,却有几十个词来标记“雪”。词义的这种民族差异体现了不同民族用词来反映客观世界的方式、概括范围、概括程度等方面的差异。除此之外,词义的民族性在色彩意义方面尤其感情色彩方面也有着鲜明的表现。如不同民族对“狗”的不同的情感认定,原始民族对“牛”、“马”等动物特有的崇拜导致的语言崇拜等等,都是词义内涵中情感色调的民族差异。(三)词义的构成词义的内容由词汇意义、色彩意义、语法意义三个部分组成。1词汇意义词汇意义是词所表示的客观世界中的事物、现象及其关系。因为词汇意义是与概念相对应的部分,所以也称概念意义。例如“日食”的词汇意义是指“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时,太阳的光被月球挡住,不能射到地球上来,这种现象叫日食。太阳全部被月球挡住时叫日全食,部分被挡住时叫日偏食,中央部分被挡住时叫日环食。日食都发生在农历初一”。(现代汉语词典)可见,词汇意义是对客观事物、现象的性质、特征、功能等进行概括、抽象地描绘、解释等而形成的一种意义内容。它既规定了主体反映客观存在形成的意义内涵,同时也划定了词所对应的客观存在的外延。“日食”的意义只体现了“日食”现象的内涵,涵盖该现象的外延,不能包括“月蚀”等任何其他现象。可以说词汇意义属于规定客观对象自身而区别其他的一种意义内容。2色彩意义色彩意义是词所表示的某种倾向或情调。色彩意义是概括反映客观对象的次要属性而形成的,所以又称为附属意义。因其具有相当突出的修辞价值,所以又称为修辞意义。如“赖皮”具有憎恶的贬义感情色彩,“大跃进”具有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时代色彩。色彩意义自身不能独立存在,而是依存于词汇意义存在,具体地说,一部分色彩意义渗透于词汇意义之中,如“赖皮”;一部分色彩意义依附于词汇意义之上,如“大跃进”。对客观对象不同侧面的次要属性的概括性形成了色彩意义的不同类聚。主要表现为感情色彩、形象色彩、语体风格色彩、时代色彩、外来色彩、地方色彩、民族色彩等。(1)感情色彩感情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感情色彩除传统所认定的褒义、贬义等类型之外,还应有恐怖、喜悦、痛苦、悲凉等情感类型。如“英明、英雄”等词含褒义感情色彩;“奸臣、腐败”等词含贬义感情色彩;“骷髅、僵尸”含恐怖感情色彩;“成功、捷报”等含喜悦感情色彩;“失败、失恋”等含痛苦感情色彩;“秋风、落叶”含悲凉感情色彩,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不能体现特殊情感倾向的中性感情色彩,如“山、水、跑、走”等。总之,人类情感类型有多么丰富,词义中的感情色彩就有多么丰富。其中有些词义可能一词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情色彩,如“艾滋病”既有憎恶的贬义感情色彩,又同时具有恐怖感情色彩。(2)形象色彩形象色彩是词义中能引起主体对客观对象的形象联想的那部分内容。如“鸡冠花”可以引导主体联想到一种状如鸡冠的花的形象,“蛇行”可以在主体的形象思维中再现蛇一样爬行的动作样态,该类词的词义中都带有形象色彩这一部分意义内容。形象色彩的形成要取决于多方面的要素,如此所标记的客观事物必须是具象的事物而不能是抽象事物;造词所采取的方式要倾向于比喻、借代、说明等;同时还要依靠主体的感官联想。单纯表示具体事物的词就未必具有形象色彩,如“树、鸟、桌子、大海”等就没有形象色彩。由于主体的感官联想涉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那么形象色彩自然也不局限于视觉形象,而是由多种形象感构成。如“麦浪、雪白”含视觉形象感;“扑通、哗啦”含听觉形象感;“臭烘烘、香喷喷”含嗅觉形象感等等。总之,形象色彩可以营造形象、生动的语言风格,特别富有修辞价值,从而常常被应用于文艺语体中。(3)语体色彩语体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词的语体倾向、特征、烙印。它是由词经常出现的语体久而久之赋予的。语体一般情况下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书面语体可以进一步再分为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公文语体。同样,词的语体色彩也可以做出相应的区分,如“哥们、溜达”具有口语语体色彩;“造诣、苍穹”具有书面语体色彩;“旖旎、摇曳”带有文艺语体色彩;“法人、井喷”带有科技语体色彩;“体制、改革”具有政论语体色彩;“此致、为荷”等含有公文语体色彩。不同语体色彩的词一般情况下被应用于相应的语体中,否则,语体色彩也不会形成,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某种特殊的表达需要偶尔也会跨语体用词。(4)风格色彩风格色彩是词义中所体现的某种格调、韵味。如“邂逅、至尊”等词显示出典雅的风格;“妈妈、胖乎乎”等词则显得通俗;“母亲、书本”反映的是庄重;“婀娜、袅袅”则透出一种藻丽的意味。风格色彩的形成与词的来源、词所经常进入的语体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来自于古代汉语的文言词往往典雅,来自于当代口语语体的词往往通俗,而在现代书面语中经常运用的现代书面语词往往庄重,文艺语体色彩的词则与藻丽的风格色彩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情形都表明风格色彩与语体色彩有着某种程度的对应性,所以有人也将两种色彩类型合而为一。(5)外来色彩(6)地方色彩(7)民族色彩色彩意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意义类型,这不仅表现为类聚繁多,而且表现为一词甚至一义可以兼有多种色彩类聚。如“红卫兵”,既有时代色彩,还有感情色彩,另外还有民族色彩。如果把没有特定倾向、韵味的词义依然看作一种中性色彩,那么,色彩意义就可以理解为所有词的意义所必备的内容。3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词所表示的语法特点和语法作用。如对“报纸、黑板”的语法特点加以概括可以得出“名词”的语法意义;对该类词的语法作用进行概括可以得出“主语、宾语”等的语法意义。由此可见,语法意义是一种概括性更强、概括程度更高的意义类型。语言中的任何一个词都无法脱离语法意义的类聚,所以任何词都有语法意义。实词的语法意义一般由词类和句法成分两大部分构成。虚词虽然不从属于句法成分的类聚,但它仍然有自身的连接、语气等作用,仍然可以作语法意义的分析,如“并且”有“连词,连接并列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和小句”的语法意义。词汇意义、色彩意义、语法意义是词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三位一体的统一才能构成完整的词义内容。对语言中的每一个词的意义,都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但三者在词义中的地位也不是平等并列的,其中词汇意义是词义内容的核心,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都是在词汇意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词汇意义也就无所谓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四)词义的分析1义位义位是词义的基本存在形式,是与单个的词义相联系的一级语义单位。义位不同于“义项”,因为“义项”中有的是语素意义。如“暮”有两个义项:傍晚:色。(时间)将尽;晚:春年。但两个义项在现代汉语中都已经成为语素意义,所以都构不成义位。义位也不同于“词义”,因为“词义”可以有多项。如“漂”包含两个义项:停留在液体表面不下沉:树叶在水面上着。顺着风向、液体流动的方向移动:远远过来一只小船。两个义项都是词义,应该说该词的“词义”包含了两个义位。所以,可以说“义位”是与“义项”和“词义”都有某种对应性而又不完全等同的语义概念。2义素与义素分析法(1)义素义素是构成义位的最小意义单位,即义位的区别性特征。它是分解义位得到的比义位低一级的语义单位,属于语义的微观层次。如分解义位“姐姐”,可以得到如下义素:亲属同胞年长女性。分解义位“胜利”,可以得到如下义素:竞争打败对方。(2)义素分析法义素分析法指从义素的角度分析义位的方法。它是现代语义学的重要分析方法和重要范畴。它借助于结构语言学的对比性原则,将一组义位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寻找出共性义素和互有差别的义素,这样既可以看到同组义位之间的联系,也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这种方法类似于数学中提取公因式的方法,也类似于音位学中寻找音位的区别性特征的方法。如:哥哥 +直系亲属+同胞关系+年长+男性姐姐 +直系亲属+同胞关系+年长-男性弟弟 +直系亲属+同胞关系-年长+男性妹妹 +直系亲属+同胞关系-年长-男性(3)义素分析法的步骤A确定对比分析的义位什么样的义位可以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不是随意的,而是有条件限制的。如“电灯”和“英明”,“天”和“跑”等就不可以进行义素的对比分析,因为毫无联系的义位之间缺乏可比性。这里需要引入语义场的概念。所谓语义场又叫词汇场。它是一个系统,把相互关联的词语组织起来,显示其间的相互关系,意义相关的W1、W2、W3,构成一个集合,称为词汇场。词汇场F1、F2、F3的集合构成某一语言的词汇总和V(vocabulary)。属于同一语义场之内的义位,因为义位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性,具备义素分析的基本条件。也可以说,语义场是义素分析的依据。无论何种类型的语义场,如类属义场、关系义场、顺序义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等都为义素分析提供可供对比的义位。上面所举“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属于“同胞直系亲属语义场”。再如,“电灯、台灯、汽灯、油灯”等属于“灯具语义场”。它们的义位都可以作为一组义位进行义素分析。B寻找义位之间的共性特征和区别性特征确定了对比分析的义位之后,就要将该组义位进行对比,首先找出互有联系的共性义素,然后找出互有差异的区别性义素。如“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共性义素是直系亲属和同胞关系,区别性义素分别由是否年长、是否男性构成。这是义素分析的关键性的一步。C将寻找出的各种义素用结构式描述出来可以是文字性的描述,也可以是符号式的标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可以用上面我们所运用的描述法,也可以用下面的符号标记法:亲属同胞年长男性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义素分析法将义位的内容加以分解、形式化,使语义分析在摆脱传统释义法某种随意性的同时,增加了一定的科学性,而且可以为计算机信息处理提供实体化、形式化的依据。但是,该种方法也并非尽善尽美:一方面,在分析的过程中仍然难以避免某种主观性,如义素的选择在数量和构成方面可能会出现因人而异、因分析目的而异的情形;另一方面,义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