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生理 一 概述二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三 血细胞生理四 血液凝固五 免疫系统六 血型与输血原则 一概述 一 体液与内环境体液 动物细胞内 外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内环境 细胞外液构成了机体生存的内环境 以区别机体生存的外环境 3 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稳态 正常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总是在一定生理范围内变动 这种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意义 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先决条件 二 血量 定义 机体中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 是血浆量和血细胞的总和 血量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 血量相对稳定的维持主要与毛细血管的滤过和除吸收相对平衡有关 三 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运输功能 血液的运输是机体物质运输的主要手段 维持稳态 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防御机能 含有白细胞 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各种免疫抗体和补体系统 止血机能 含有凝血因子 第二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血浆一 血液的组成红细胞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液血细胞 45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 55 血涂片 观察血细胞形态最常用的方法染色液含美蓝 伊红 天青等 将各种血细胞一次染出 二 血液的物理特性 1 颜色 颜色取决于红细胞及其所携带氧气的多少 2 密度 一般在1 050 1 060之间 与血细胞的数量和血浆的成分有关 红细胞的血液密度约1 115 白细胞约1 070 3 粘滞性 是指液体流动阻力的大小 其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血细胞的数量和血浆的成分 通常其值是水的3 5 5 5倍 4 红细胞沉降率 把掺有一定抗凝剂的血液 静置于一根细长玻璃棒中 观察一定时间内红细胞在血浆中的沉降距离 即为红细胞沉降率 ESR 男为 2 8mm h 女为 2 10mm h 它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 血浆 淡黄色液体 1 化学成分 由90 的水和100多种溶质 蛋白质 脂类 糖类 氨基酸 维生素 矿物质 气体 激素 各种细胞代谢产物和电解质 组成 2 血浆的酸碱平衡 正常人血浆的pH为7 35 7 45平均为7 45 3 血浆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 指的是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决定的血浆渗透压 血浆晶体渗透压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机能方面起重要作用血浆胶体渗透压 指的是由有血浆蛋白产生一小部分血浆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直接影响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水交换 对维持正常血量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节血细胞生理 一 红细胞二 白细胞三 血小板 一 红细胞1 形态 数量和机能形态 没有细胞核 呈中央双凹的圆盘状数量 正常男性 450万 550万个 mm3 平均为500万个 mm3正常女性 380万 460万个 mm3 平均为420万个 mm3 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Hb 血红蛋白 氧合血红蛋白 去氧血红蛋白 碳氧血红蛋白 2 红细胞脆性和溶性渗透性溶血 置于低渗溶液中的红细胞 水分会过多的进入红细胞 引起红细胞膨胀 当进一部降低盐溶液的浓度时 部分红细胞膜将由于过度膨胀而破裂 释放出血红蛋白 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性溶血 红细胞脆性 指红细胞具有的抵抗低渗溶液的特性 脆性大 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小 反之 抵抗能力大 三 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1 红细胞的生成过程 造血干细胞 髓样干细胞 红细胞系祖细胞 原始红细胞 早幼成红细胞 晚幼成红细胞 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成熟的红细胞2 生成红细胞所需原料 蛋白质 脂累 糖类 维生素B12 叶酸和铁 3 红细胞的破坏与生成的调节 少量衰老红细胞直接发生溶血 绝大部分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 影响生成的因素主要是促红细胞生成素 此外还有雄激素 甲状腺激素 生长素 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二 白细胞1 白细胞的形态 数量和分类形态 白色 有核 体积比红细胞大 比重比红细胞小 数量 一般成年人白细胞在4000 10000个 mm3血液范围变动 分类 颗粒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和无颗粒白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2 白细胞的功能 机体防御和保护机能 主要是能做变形运动和吞噬活动 并有免疫机能 3 白细胞的生成和调节 白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其生成过程包括三个发育阶段 原始阶段 幼稚阶段 成熟阶段 白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受多种血细胞生成素调节 三 血小板1 血小板的形态 数量和机能形态 形状不规则 无细胞核 直径约2 4um 体积仅相当于红细胞的1 3 1 4 是血液中最小的有形成分 数量 正常成人15万 45万 mm3 机能 在血液凝固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另外 它能融入血管内皮细胞 对内皮细胞的修复具有一定作用 2 血小板的生理调节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生成受血小板生成素的调节 它能促进骨髓巨核细胞增殖 第四节血液凝固 一 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和原理二 抗凝系统的作用三 纤维蛋白的溶解 一 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一 凝血因子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加血凝的物质 统称为凝血因子 二 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1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式 由多种凝血因子经过一系列化学反映形成的 据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途径不同 分为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凝血系统 2 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 凝血酶重要作用是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 3 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 钙离子和因子X111的催化下形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二 抗凝系统的作用 1 抗凝物质 抗凝血酶 属于 球蛋白 是血浆中重要的抗凝血物质 可抑制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 肝素 是一种酸性黏多糖 可与抗凝血酶 等因子结合 导致凝学酶迅速失活 蛋白质C 由肝合成的具有抗凝作用的血浆蛋白 以酶原形式存在于血浆中 活化的蛋白质C能抑制凝血过程 2 阻止血液凝固的体外因素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生物制剂 三 纤维蛋白的溶解 定义 当损伤处的创口逐渐愈合后 凝血时形成的纤维蛋白网被溶解 一部分不必要的血栓被清除 血管变得畅通 此过程称为纤维蛋白的溶解 基本过程 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激活 转变为纤维蛋白溶解酶 纤维酶促使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降解 使凝胶状态的纤维蛋白溶解 第五节免疫系统 一 免疫防御机能二 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三 B细胞的功能四 T细胞的功能 一 免疫防御机能 先天免疫 自然免疫获得性免疫 适应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即先天性免疫 自然免疫防御系统由皮肤 黏膜等外部防御部分 以及巨噬细胞和血清蛋白等内部防御部分组成 能对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迅速作出应答 由于这种应答并不针对某一特定的抗原 无特异性 因而叫非特异性免疫 吞噬作用炎症反应特异性免疫 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外界物质接触后产生的 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具有特异性 所以叫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二 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 1 主动免疫 血液中的抗体浓度在初始反应几天后达到一个高峰 并在几个星期内逐渐下降 在这个过程中被激活的淋巴细胞能够连续分裂并产生一个特异性可隆 这成为主动免疫 是机体在抵御病原微生物过程中 自然获得的强有力的保护机体的能力 2 被动免疫 是一种免疫保护 它是将机体免疫应答产生的火性物质 如血清或抗体传输给非免疫的个体 以达到抵御同一抗原的作用 三 B细胞的功能 一 抗体 1 免疫球蛋白 指浆细胞所产生的特异性抗体都是球蛋白 2 亚型 IgG IgA IgM IgD和IgE 3 结构 两条相同的轻链和两条相同的重链组成 4条肽链分别通过二硫键连接构成 Y 型结构 4 抗体的多样性 二 补体系统 定义 是广泛参与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一类血浆蛋白 正常情况下 补体以非活化的的前体形式存在于血浆中 生物合成 机体中许多组织细胞都能合成并分泌补体 以单核细胞为主 3 组成 识别部分 活化部分 膜攻击部分4 激活途径 经典途径和替换途径 四 T细胞的功能 1 T细胞的分类和功能细胞毒T细胞 又叫杀伤T细胞 它是免疫反应的效应细胞 也是T细胞中唯一具有直接攻击和杀伤其它细胞能力的细胞 具有破坏靶细胞的独特功能 也参与排斥反应和恶性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 辅助T细胞 是免疫调节细胞 能直接刺激已经结合抗原的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 抑制性T细胞 Ts是与Th作用相拮抗的免疫调节细胞 Ts释放的淋巴因子能够抑制T细胞和B细胞的活性 因而Ts的作用是抑制性的 2 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物 3 抗原的递呈与识别 第六节血型与输血原则 一 人类的血型二 ABO血型三 Rh血型四 输血的原则和意义 一 人类的血型 血型 指红细胞膜上特异的抗原类型 分为 血型和 血型 凝集原 人类红细胞膜上存在不同的特异糖蛋白抗原 称为凝集原 凝集素 血浆中存在着能与红细胞膜上相应凝集原发生反应的抗体 称为凝集素 凝集 将含有不同凝集原的学混合 将会发生红细胞聚集成簇 这种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 二 ABO血型 1 ABO血型系统由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A和凝集原B决定 A型 红细胞膜上只含凝集原AB型 红细胞膜上只含凝集原BAB型 同时存在A和B两种凝集原O型 既不存在凝集原A也不存在凝集原B2 检测方法 根据有无凝集现象检测 三 Rh血型 定义 根据红细胞膜上Rh因子建立的血型系统称为Rh血型 Rh因子 把大部分人的红细胞膜上存在具有与恒河猴红细胞膜上相同的抗原 称为Rh因子 类型 Rh阳性和Rh阴性 四 输血的原则和意义 输血原则 供血者的红细胞中的凝集原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能否相互作用而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 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意义 补充血量 恢复正常血压 并能反射性地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加强心血管的活动和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 临床上对于象急性大失血等病输血是重要的抢救措施和治疗方法之一 血液循环 第一节心脏生理第二节血管生理第三节心血管系统的调节第四节器官循环 第一节心脏生理 一 心肌的电活动二 心动周期三 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一 心肌的电活动 1 心肌细胞 工作细胞 自律细胞 2 特殊传导组织 窦房结 房室交界 房室束等 一 心肌电活动的离子基础心肌膜电位的内负外正 二 心肌的生理特性 心肌的自律性定义 自律细胞和自律组织 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心肌的传导性特殊传导组织 传导速度 房 室延搁 心肌的兴奋性有效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低常期 期前兴奋 期前收缩 代偿间歇 心肌的收缩性定义 Ca2 三 心电图 定义 用置于体表一定部位的引导电极测记带心电变化的波形即心电图 组成 一般有一个P波 一个QRS波群和T波 有时在T波之后还出现一个小的U波 P波 反映左右心房的兴奋过程即心房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 QRS波群 代表左右心室先后兴奋时的去极化过程 T波反映心室复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P R间期 代表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所需时间 房室传导时间 P R间期 延长表示房室传导阻滞S T段正常时它与基线平齐 因为这时心室肌已全部兴奋 处于去极化状态 各部之间无电位差 二 心动周期 一 心动周期和心率心动周期 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的周期 称为心动周期 心缩期心舒期全心舒张期时间2 心率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成年人的心律平均每分钟75次 二 心脏射血的过程心房的兴奋和收缩心室的兴奋和收缩 等容收缩期 快速射血期 心室的舒张 等容舒张期 快速充盈期 减慢充盈期 三 心动周期与心电图 心音的关系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可以分别通过心脏的电活动周期 心电图 和机械活动周期 心动周期 来划分 心室收缩期是心电图中的QRS波开始到T波结束的时间 也是二尖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关闭时间 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分别标志着心室收缩期的开始和结束 三 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一 心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 在正常情况下 一侧心室一次收缩所摄出的血量 每分输出量 每分种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等于每搏输出量 心率 反映了心脏搏动的效能 心指数 把空腹和安静状态下 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输出量称心指数 影响因素 心率 心肌收缩力 静脉回血量 二 搏出量的调节异长自身调节 在一定范围内 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心脏容积增大 心肌初长增长 使心肌收缩里增强 心输出量增多 舒张末期 心室肌纤维的长度和每搏输出量之间的关系称为心脏收缩的施塔林定律 或称异长自身调节等长调节 心肌不通过改变心肌细胞的初长度来调节心肌收缩能力的方式称为等长调节 血管生理 各类血管的功能血压与血流动力学动脉血压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流微循环与组织液的形成淋巴循环 一 各类血管的特点 大动脉 管壁厚而坚韧 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 因而富有弹性和扩张性 中动脉 口径逐渐变细 管壁逐渐变薄 弹性纤维逐渐减少 平滑肌纤维逐渐增多 小动脉和微动脉 弹性纤维较少 弹性较小 随心脏收缩和舒张口径变化较小 从而产生血流的最大阻力 毛细血管 数量多 管壁仅有一层扁平内皮细胞 其外有一薄层基膜 通透性很大 是血管内血液与血管外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 静脉 和对应的动脉血管相比 血管口径较粗 故容量较大 管壁较薄 故易扩张 二 血压与血流动力学 血压 血管壁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单位为帕或千帕 主要影响因素有心血管系统中的血量 心脏的射血和外周血管阻力 血流动力学 血液在心血管中流动的力学 血流动力学涉及到血压 血流阻力 血流量和血量等生理概念 三 动脉血压 1 定义和组成定义 由舒张压和收缩压组成 舒张压 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下降 在心室舒张末期达到最低点 这时的动脉血压称为舒张压 收缩压 心室收缩时心室内压升高 最终将血液泵入主动脉 使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并达到最高值 2 影响动脉血压形成的因素 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 动脉管壁弹性 血管血量 3 动脉脉搏 由于心脏是一个间歇泵 心室射血入动脉是间断的 这就造成了每一心动周期内动脉容积和动脉血压的一系列变化 使得动脉随心动周期而搏动 在浅表动脉处 可以用手在皮外按摩到这种搏动 即动脉脉搏 四 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流 1 静脉血压 包括中心静脉压和外周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 通常将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 外周静脉压 各器官静脉内的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 2 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体循环平均充盈血心脏的舒缩活动重力与体位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呼吸运动 五 微循环与组织液的形成 定义 将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组成 动脉微血管系统 毛细血管 静脉微血管系统 三条通路及其生理意义直捷通路 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 通血毛细血管到微静脉的通路 能承受较大的血流压力 血流线速度较快 物质交换功能有限 骨骼肌中较多 真毛细血管网 后微动脉横向分出许多毛细血管 他们彼此联通成网状 穿插于个细胞间隙 是真正的交换血管 组织细胞物质交换充分 是营养血管 动 静脉吻合支 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直接通联的一种短路血管 内忧平滑肌纤维 平滑肌收缩时 吻合支关闭 平滑肌松弛时 吻合支开放 调解体温 3 组织液的形成 组织液由血浆滤过产生 毛细血管的滤过和重吸收的动力来源于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 由四个因素决定 毛细血管血压 组织液静水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影响因素 微血管压力的调节 微血管阻力的调节 血管平滑肌肌源性调节 组织代谢产物的影响 内皮细胞释放的活性物质 血流量自身的调节 六 淋巴循环 1 淋巴液的生成 在血液和组织液的交换过程中 从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量与重吸收回毛细血管的液体是不相等的 正常情况下 滤出的液体量中大约90 被重吸收回毛细血管 其余大约10 则进入毛细血管成为淋巴液 意义 平衡 回收组织液蛋白质 运输脂肪 防御屏障作用 2 淋巴液的回流 当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 内皮细胞收缩封闭内皮细胞的空隙 同时淋巴管收缩或受到挤压 将淋巴管液推向前进 从毛细淋巴管到较大的淋巴管 管内的压力从低到高逐渐递增 淋巴管舒张时 可使舒张部位的管内压略低于收缩部位或静息部位 当淋巴管收缩时 又可使收缩部位的管内压略高于舒张部位或静息部位 淋巴管中的单向瓣膜 是淋巴液不能倒流 这些都保证了淋巴液在淋巴管中从低压到高压逆向流动 生理意义 调节血浆与组织间的液体 心血管系统的调节 一 神经调节二 体液调节三 局部血流调节四 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一 神经调节 一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脏的神经支配 心交感神经 心迷走神经 支配心脏的肽能神经元血管的神经支配 缩血管神经纤维 舒血管神经纤维 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脊髓背根舒血管神经纤维 二 心血管中枢 定义 在生理学中 将控制心血管活动的相关神经元集中的部位称为心血管中枢 包括脊髓心血管运动神经元 延髓心血管中枢 缩血管区 舒血管区 心抑制区 皮层下丘脑通路 三 心血管系统的反射调节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减压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二 体液调节 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活性物质 三 局部血流调节 分类 代谢性自身调节和肌源性自身调节主要机制 代谢性自身调节 是指组织细胞代谢所产生的各种代谢产物或局部体液因素 对局部组织血流量的调节作用 这种作用一般发生在微循环水平上 直接决定于微循环血管床开放的程度及其血流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省蠡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广宗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地震监测测绘合同书模板
- 2025版食堂承包合同补充协议范本(含节假日特殊服务)
- 2025版事业单位教职工合同制聘用规范范本
- 2025年度生态旅游用地地基买卖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成都二手房交易税费计算及缴纳指导合同
- 2025年度电子劳动合同智能语音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城市绿化养护与植物保护合同范本
- 2025房地产剩余价值抵押与养老产业投资合同
- 迷彩九月+启航青春+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军训动员主题班会
- 2025年暑期教师研修心得-研修蓄力笃行致远
- 2024年陕西事业单位联考A类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及答案
-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
-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6.1《电压》听评课记录
- TCCEAS001-2022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计价规范
- 大学普通化学-课件文档
-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课件课件
- 200T钻具点压校直机技术方案
- 挡土墙计算书(共19页)
- 供配电技术实验指导书(09318)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