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息舌诊理论 附舌体脏腑分布图1.正常舌舌象:舌质淡红,胖瘦适中,舌苔薄白而干润适度。2.淡白舌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嫩,舌苔白色稀薄。意义:多为胃气虚弱或气血不足。3.苍老舌糙苔舌象:舌质淡红、苍老、白苔满布、微黄、粗糙如砂石。意义:湿阻脉络、津不上承、或暴热伤津。4.淡白舌白苔舌象:舌质淡白、白苔满布,中部厚如积粉。意义:阳虚热浮,可见于阳虚而外感湿热。5.淡白舌黑燥苔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舌苔灰黑燥裂。意义:脾失健运、湿浊不化、痰湿上蒙清窍。6.淡红镜面舌舌象:舌质淡红而嫩,边有裂纹,舌面光莹无苔、平滑如镜。意义:胃阴不足或气阴两虚。7.瘀斑舌舌象:舌质淡红偏暗,边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意义:瘀血阻络,气血壅滞。8.淡红花剥舌(地图舌)舌象:舌质淡红,舌体歪,舌苔白腻有剥脱,呈地图状。意义:胃之气阴两虚,痰湿阻络。9.红舌花剥苔舌象:舌质红而嫩,舌苔白腻花剥,剥脱处光莹无苔,或罩白色透明苔。意义:湿热伤阴,湿浊未化,已伤阴液。10红肿胀舌舌象:舌质红,舌体肿胀、胖大、不能缩入口内,舌尖与中部黄苔,舌边与根部白苔。意义:湿热熏蒸,血热上壅。11淡红紫斑舌舌象:舌质淡红,舌尖舌边多处青紫成片,舌苔白腻不均匀,中间苔少。意义:气滞血瘀或久病气血不续。12淡红舌白厚腻苔舌象: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意义:气虚血瘀,痰饮停聚。13淡红舌厚腐腻苔舌象:舌质淡红,舌体略胖,白厚腐腻苔满布舌面如积粉,表面微有淡黄色。意义:湿热阻滞三焦14淡红舌黄糙苔舌象:舌质淡红,舌苔黄燥,粗糙如砂石。意义:胃肠热结夹湿,湿热化燥。15红舌黑腻苔舌象:舌质红,苔厚腻,边白黄中间黑色。意义:虚阳上浮,湿热内蕴。16红舌无苔舌象:舌质红而嫩、中有裂纹,除舌边有少许残存之苔外,余光莹无苔。意义:胃肾气阴两伤。17齿痕舌舌象:舌质略红,舌体胖大而齿痕,舌中间有纵裂,苔薄白而颗粒粗松。意义:脾虚湿滞,兼有内热。18裂纹舌舌象:舌质略细,多数纵裂如刀割,舌苔薄白。意义:素有阴虚,真阴不足,虚火上炎。19裂纹舌舌象:舌质淡白透青紫,舌体胖大,中有深裂纹,舌边裂纹如刀割,舌苔白腻而不匀。意义:气血俱衰,肾阴不足。20红舌白腐苔舌象:舌质红,舌苔白厚,颗粒粗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意义:痰食内聚,湿热蒸腾。21红舌黄腐苔舌象:舌质红,有红点,舌体苍老,舌苔由白转灰黄,厚腐堆起,上有横直裂纹。意义:湿热秽浊蕴结于里。22暗红舌焦黄苔舌象:舌质红而偏暗,苔焦黄如锅粑,厚而有裂。意义:胃肠热结,腑气不通。23红舌黄白苔舌象:舌质红,有红点,苔黄白色,厚积满布,如米粉状。意义:邪热湿毒蕴结于里。24暗红舌黄燥苔舌象:舌质绛红晦暗,舌体薄瘦,舌苔厚而焦黄燥裂。意义:实热燥结于胃肠。25红绛舌黄黑苔舌象:舌质绛红、苍老、尖有红点,苔薄白转灰黄,根部灰黑垢腻。意义:风痰上扰,痰热腑实。26红绛舌黑糙苔舌象:舌质红绛,有红点,黑色糙裂苔满布,厚积成块。意义:热毒内实,痰热腑实。27红色点刺舌舌象:舌质红,有红色点刺状突起,舌苔白腻,表面微黄。意义:营分郁热。28青紫瘦小舌舌象:舌瘦小面青紫晦暗,舌苔白厚腐。意义:寒湿凝滞,气血壅滞。29绛紫舌光剥苔舌象:舌质绛紫而暗,舌面光剥无苔。意义:热及营血,伤阴阻络。30淡白舌水滑苔舌象:舌淡而胖,边尖满布白滑苔,中根部黄苔,厚腻粘滑。意义:肾阳不足;湿浊化热。31红绛瘦舌舌象:舌质红绛,舌体瘦长,两条黄色垢苔厚积,燥裂成块,余处光剥无苔。意义:胃肠热结伤阴而兼阴虚火旺。32红胖瘀斑舌舌象;舌质红绛有瘀斑,舌体肿胀,舌面有破损,苔白滑兼有酱色。意义:湿毒内盛。从“舌”看癌的发展与预后舌诊是四诊望诊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医辨证施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人云:舌为心之苗,为脾之外候。舌象的变化往往可以反应正气盛衰、病位深浅病邪性质、病情进退,对指导临床用药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正如曰:凡内外杂证,亦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舌,.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危急疑难之 ,往往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可验。说明了舌诊的重要地位。 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在肿瘤的舌诊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仅简单谈谈舌诊研究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 1.癌症患者的舌象特点 (1)舌质:刘嘉湘氏观察596例癌症患者舌象发现:淡红舌(属正常)112例,占18.8%,青紫舌168例,占28.2%,红绛舌292例,占49%,淡白舌12例,占4%,与100例正常人相比,淡红舌80例,占80%,青紫舌10例,占1%,两组差别显著(P0.01),尤其青紫舌中癌症患者为正常人的2.8倍。青紫舌加上瘀斑舌66例则为234/596例,占39.2%,其中食道癌最高,占80%。宁春红氏研究发现,癌症患者青紫舌出现率为正常人的19倍。童国泉氏研究证明:鼻咽癌患者以青紫舌为多。淡白舌或淡暗舌以乳腺癌患者最高,红或绛舌与肝瘿线,以原发性肝癌患者最高。 (2)舌苔:童国泉氏对566例各种癌症患者舌象研究发现,癌症患者全舌舌苔与正常人比较,除薄黄苔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尤其在白滑苔中癌症患者为正常人56.55倍,并以甲状腺最高,占30.95%,肺癌患者最低。厚黄苔中癌症患者为正常人6.83倍,以鼻咽癌患者最高。厚白苔以肺癌患者最高,薄黄苔以胃癌患者最高,无苔以淋巴肉瘤患者最高。韦氏认为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多黄腻苔。 (3)舌体多变异:有研究发现,癌症患者与正常人比较,舌体形态有显著差异,尤其胖舌中癌症患者为正常人的4.60倍,并以乳腺癌为最高;瘦舌中癌症患者为正常人的4.05倍,以肠癌最高;裂纹舌中癌症患者为正常人的3.96倍,以原发性肝癌最高;齿印舌中癌症患者为正常人2.49倍,以肺癌患者最高。(4)舌脉多粗张:舌下脉络位于舌腹面,是舌下静脉的分支。正常人舌下静脉条理清晰,呈线状或条状,欠充盈、不饱满、少分支或无分支。当舌下静脉出现颜色加深、充盈怒张,或瘀曲隆起,或变长变宽,或呈囊柱状、粗枝状时,则为病理现象。舌脉(舌下脉络)异常与肿瘤关系密切。大量临床资料显示,舌下脉络的异常变化,不仅可作为恶性肿瘤诊断的粗筛指标,而且也是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征象。韦氏研究120例癌症患者的舌象发现,舌脉饱满和怒张弯曲者占62.5%,而正常100例对照组只有5%。舌脉粗张为瘀血所致。观察发现,舌下脉络的异常病理改变,根据肿瘤发生的不同部位,可有不同的发生率。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最为多见,乳腺癌、颅内肿瘤、五官颌面部肿瘤等次之,妇科肿瘤再次之,而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则相对少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以原发性肝癌、胃癌、食管癌为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随病情的加剧、病期的进展,舌下脉络异常出现的机会也越来越多。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由于常常伴有贫血出现,因此发生舌下脉络异常的现象较少。舌脉异常,中医认为也是血瘀证的表现之一。舌脉异常的程度,也反映了机体内的血瘀程度。舌脉分支增多、舌脉暴起增粗、舌脉色泽变深变暗或变紫,提示瘀血不断加重。舌脉异常在肿瘤病人,常常与青紫舌并见,但也可以在某些病人身上只有舌脉异常或仅有青紫舌。有研究提示,在血瘀证肿瘤病人中,舌脉异常的出现常可早于青紫舌而发生,并可随着青紫舌的出现而加重。从而提示舌脉异常的本质亦是血瘀症的存在。目前,临床上已将舌下脉络作为血瘀证的新指标而应用于血瘀症的诊断,同时也作为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而应用。(5)肝瘿线:是指舌两侧边缘呈紫色或青色,并呈条纹状,或舌两侧出现不规则形状的斑状黑点,境界分明,易于辨认。肝瘿线主要见于原发性肝癌,童氏于1962年首先报道,原发性肝癌阳性率为77.93%(59例/76例)。 肝瘿线可出现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阶段,亦可散见于各个不同的病期中,但以中、晚期肝癌更多见。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病人,其临床诊断常常缺乏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易导致误诊、漏诊。而研究证实,此类病人肝瘿线的发生率却高达40%。由此提示,肝瘿线对AFP阴性肝癌病人诊断的确立,有更重要的参考价值。肝瘿线还可见于转移性肝癌病人。如胃癌病人发生肝脏转移后,亦可出现类似原发性肝癌的肝瘿线现象。肝瘿线的发生可能与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有关。 2.舌诊研究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 (1)用于粗筛与辅助诊断 青紫舌用于粗筛食道癌,近几年来在太行山食管高发区普查中,配合问诊(可疑症状与家族史)后初筛阳性率提高。肝瘿线与肝癌:文献报道其阳性率为77.69%、85.7%、。39.3% 、41.83%,与其它癌症、非癌症肝病有统计学处理差异,特异性不高,但仍可作为辅助诊断之一。厚腻苔、花剥苔、裂纹苔多与胃癌有关,与其它胃病有差异。癌前病变者出现青紫舌、腻苔、花剥苔,裂纹舌时,应注意恶变倾向。 (2)舌诊与临床分期 李佩文氏观察100例肺癌舌象发现,早期以正常舌象为主,淡白舌与薄白苔均为5/7,舌质在中晚期癌症患者中均以红舌(包括暗红及绛红)为最高,分别为50%及47%,舌苔在中期以薄黄苔为主,占42%,晚期以黄厚腻为主,占78%,病期越晚,腻苔越多。 (3)舌诊与临床治疗用药 舌象变化在临床治疗中即可指导中医辨证施治,亦对现代医学手术、放疗、化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余桂清氏认为: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中,若出现紫(暗)舌时,手术条件可能性大。食管贲门癌不同疾病患者的舌象差异与疗效有关。如淡白舌多属虚寒,此时,此时对放疗中的热毒有较大耐受性,如用化疗,则副作用较大。李佩文氏亦认为淡白舌或淡红舌患者对放射线的热毒损伤有较大的耐受性。有紫舌及青紫舌、瘀斑等癌症患者,以活血化瘀治疗,紫舌可部分减轻或消失,微循环等瘀血表现亦明显改善,总之,临床治疗中,应注意舌象的变化。 (4)舌绛与预后转移 顾氏认为:恶性肿瘤患者在病情发展恶化时,舌苔多出现花剥或光剥的预兆。余桂清氏认为青紫舌结合血沉增快,能预报癌症的疗效,帮助早期发现复发。 舌诊是肿瘤四诊内容中最有特色的一个内容,但由于肿瘤患者病情复杂,多有兼夹之证,所以单靠舌诊来辨证分型是不够的。应注意四诊合参,这样才能达到准确辨治,获得良效。由于肿瘤四诊与其他疾病有着相似之处,所以,在这里便不一一例举。舌诊全息观 舌为心之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心主舌在窍为舌。”而舌虽为心之主,但与其余四脏皆有关。世医得效方舌之病能曰:“心之本脉系于舌根,脾之络脉系于舌旁,肝脉循阴器系于舌本,肾之津液出于舌端,分布五脏,心实主之。”五脏通过经络与舌相系,在舌上亦有一定的代表位置。古籍有不同的划分记载,比较一致的说法是: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病变,舌中多反映中焦脾胃病变,舌根多反映下焦肾之病变,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病变。另伤寒指掌查舌辨证法有“舌尖候上脘,舌中候中脘,舌根候下脘”之说。故脏腑之病皆可显现于舌,临床上全息理论在舌诊上的应用也最为广泛。近年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代医学诊断技术日趋完善,全息理论这一新兴边缘学科也正逐步走进医学的殿堂。“全息”一词源于激光照相,tory burch sale,利用激光感光后的底片形成的全息照片破碎成小块,而每一小块碎片仍能再现物体原来的完整影像。也就是说,每一碎片都是整体的缩影,贮存着整个物体的全息信息。全息观点提示了生物体的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似乎有这样一种辨证关系: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同整体都有对应关系;在结构模式上整体相同,是整体的比例缩小;两个相邻的相对独立的部分之间存在着对称关系2。舌为心窍的原理舌为心窍,亦称心开窍于舌,是指舌的变化与心的功能关系密切,通过对舌的观察可以了解心主血脉及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 窍“穴也,空也”(说文),即孔窍、苗窍。五脏主五官,是指五脏的功能活动与人体的感觉有关。人体面部五官七窍,其中目、鼻、耳、口皆为孔窍,为人体的感觉器官,分别为肝、肺、肾、脾所主,而与人体视觉、嗅觉、听觉、味觉有关。舌为口腔中的主要器官,是有许多横纹肌组成的一个肌性器官。其虽非孔窍而中医学亦称之为心之窍,其理有四:其一,心与舌体通过经脉相互联系,灵枢。经脉说“手少阴之别,循经入心中,系舌本”。其二,心主血脉,而舌体血管丰富,外无表皮覆盖,故舌色较面部更能灵敏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状态。其三,舌粘膜上分布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在乳头之间有许多“味蕾”,因而舌具有感受味觉功能。心主血脉,心之气血通过经脉上荣于舌,使之发挥鉴别五味作用。因此,舌虽非孔窍,因其与感觉有关,故与其他四窍归四脏一样,将舌归为心之官窍。如千金要方曰:“舌者心之官,故心气通于舌。”灵枢。脉度亦云:“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能知五味矣。”其四,舌与言语、声音有关,如灵枢。忧恚无言说:“舌者,音声之机也。”舌体运动及语言表达功能依赖心神以统领,而语言功能则能反映心主神志功能正常与否。 综上所述,舌与心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心的主血、藏神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润柔软,运动灵活,语言流利,味觉正常。在病理上,若心有病变,亦可从舌反映出来。如心阳不足,可见舌质淡白胖嫩;心阴亏虚,则舌质红绛瘦小;心血不足,则舌白薄瘦;心火上炎,则舌红生疮,或见木舌、重舌;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心主神志功能失常,可见舌卷、舌强、语蹇,或失语等症,如灵枢。五阅五使说:“舌者,心之官也。心病者,舌卷短。”明代章潢在图书编中说:“舌为心之苗,心气通则舌知五味;心病则舌焦卷而短,不知五味矣。”由于心与舌之间在生理上病理密切相关,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心主脉,在窍为舌。”杨云峰在临证验舌法中说:“舌者,心之苗也。” 应当指出,舌除与心关系密切外,其与脾、肾、肝等脏亦有联系。如灵枢。经脉说:“脾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世医得效方。舌之病能说:“心之本脉系于舌根,脾之络脉系于舌旁,肝脉循阴器,络于舌本,肾之津液出于舌端,分布五脏,心实主之。”又灵枢。经筋曰:“足太阳之筋,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手少阳之筋,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可见,人体内在脏腑皆通过经脉直接或间接与舌相连,脏腑精气上荣于舌,而脏腑病变亦反映于舌。故此望舌不仅可以察知心脏气血的盛衰,而且可推知其他脏腑的病变。正如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所说:“舌为心之苗,而居口中,脏腑之气,发现于口者,多着于舌,故察舌可以诊知脏腑诸病。”杨云峰在临证验舌法亦云:“查诸脏腑图,脾、肺、肝、肾无不根系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则知经络脏腑之病。”此即中医望舌以诊全身脏腑病变的原理之所在。故此望舌遵经。望舌诊法提纲指出:“心者生之本,形之君,至虚至灵,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其窍开于舌,其经通于舌,舌者心之外候,是以望舌可测其脏腑经络、寒热虚实也。” 对中医舌色之复杂适应系统的探讨摘要: 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以下简称CAS)理论是美国霍兰(John Holland)教授于1994年,在桑塔菲研究所成立10周年时正式提出的。所谓复杂适应系统,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自适应改变系统本身的组织结构和行为特点,从而不断向前发展和演化。CAS理论把系统的成员看作是具有自身目的与主.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以下简称CAS)理论是美国霍兰(John Holland)教授于1994年,在桑塔菲研究所成立10周年时正式提出的所谓复杂适应系统,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自适应改变系统本身的组织结构和行特点,从而不断向发展和演化。CAS理论把系统的成员看作是具有自身目的与主动性的、积极的主体;重要的是,CAS理论认为正是主动性以及它与环境的反复的、相互的作用,才是系统发展和进化的基本动因。宏观的变化和体分化都可以从个体的行为规律中找到根源。霍兰把个体与环境之间这种主动的、反复的交互作用用“适应”词加以概括,这就是CAS理论的基本思想即适应产生复杂性。由于将系统组成的元素视为具有适应性的主体,强调主体行为是系统进化的根本动因,这一理论对于生态、物理、医学、经济、社会等领域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运用CAS理论对于中医领域的研究也日益增强,如周宜强教授等 1 探讨中医理论之复杂适应系统认为中医学是以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脏腑经络的整体性、气血津液的协调性、辨证论治的灵活性阐明了机体系统本身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充分体现了复杂适应性系统的特征。杜氏 2 认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中医研究方法有重要的启示,由于中医学现代研究移植西医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缺少适合中医学科特点的科学方法,所以现代中医研究的难点和关键是建立科学的、原创的、适合中医学科特点的研究方法。CAS理论这种注重事物的复杂性、整体性和非线性的科学研究方法,对中医研究方法论的建立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传统中医学理论具有整体性、非线性、动态性的特点,所以中医学研究可以借鉴这种研究思路。 中医诊断学是以研究疾病中各种症状、病名、证名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其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它有独特的诊断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诊断学的诊断体系遵守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的基本原理及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的基本原则,以望、闻、问、切四诊为基本诊察方法,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望舌是诊断体系的重要部分,而单独从舌来看,舌又是一个复杂体系。该体系以舌与自然的相关性、脏腑经络的密切性、气血津液的协调性、辨证施治的灵活性详细阐明了机体系统本身及其与内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充分体现了复杂适应系统的特征。本文旨在探讨复杂适应系统对舌色研究的现实意义。 1 舌的生理复杂适应系统 1.1 从舌本身的组织结构来看 舌是由横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舌面覆盖一层半透明的黏膜,黏膜皱折成许多舌乳头,根据乳头形状不同分为丝状乳头、蕈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4种,其中蕈状乳头的形状、色泽改变是舌体变化的主要因素,故也是舌色形成与改变的主要因素。也正因为舌为血脉丰富的肌性组织,有赖于气血的濡养和津液的滋润,故气血的盈亏和运行状态与舌色的变化直接相关。1.2 从人体脏腑经络来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心主舌在窍为舌”,灵枢脉度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外台秘要说“舌主心,脏热即应舌生疮裂破”,说明心的生理、病理直接影响到舌的变化。舌虽为心所主,但与另四脏皆有关,如世医得效方舌之病能中说“心之本脉系于舌根,脾之络脉系于舌旁,肝脉循阴器络于舌本,肾之津液出于舌端,分布五脏,心实主之”,可见脏腑之疾病皆可显现于舌,影响舌象的变化。 1.3 舌色与内外环境的复杂适应系统 不同的舌色所体现的临床意义是不同的,但某种舌色所表现的临床意义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就正常舌色来说也不是单纯的表现为淡红舌,它受年龄、性别、体质禀赋及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有所不同,但只要无明显的病变仍属生理性变异。这些阐述了人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息息相关,舌的这种对内外环境的适应产生复杂性。 2 舌的病理复杂适应系统 根据历代医籍记载,脏腑病变反映于舌面,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其中说法比较一致并与临床比较相符的是舌尖多主上焦心肺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厅年三十活动方案策划(3篇)
- 心理中心活动策划方案范文(3篇)
- 火道墙施工方案(3篇)
- 人工手绘施工方案(3篇)
- 活动方案策划要求怎么写(3篇)
- 元旦口腔门诊活动方案策划(3篇)
- 小区pe井施工方案(3篇)
- 彩钢瓦喷漆防水施工方案(3篇)
-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物理题库及答案
- 校测常识题目及答案高一
- 法律法规培训
- 房屋重建可行性研究报告
- 麻风知识培训课件
- 心理韧性培育培训
- 肿瘤二代测序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与进展
- 上海同济医院管理制度
- 2025年高考北京卷语文真题作文记叙文深度点评与分析
- 地中海贫血护理业务查房
- 自来水设备管理制度
- 进销存管理管理制度
- 华科版七年级信息技术《身边信息-用心感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