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现 一 讲授内容 第一节发现唯物史观的历程一 异化劳动理论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二 清算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三 唯物史观的创立四 唯物史观的伟大意义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公开阐述一 批判蒲鲁东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二 批判蒲鲁东的价值理论 初步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三 批判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阐述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第三节 共产党宣言 问世一 马克思主义的系统阐述二 共产党宣言 在1848年革命中的检验和发展 第一节发现唯物史观的历程 一 异化劳动理论历史作用和局限性二 清算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三 唯物史观的创立四 唯物史观的伟大意义 一 异化劳动理论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 一 1844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 新世界观的第一次理论探索 二 异化和异化劳动 三 手稿 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性 一 1844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 历史背景 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 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但是 对市民社会的解剖 不能通过法哲学的批判得到解决 而必须从 副本 深入 原本 即从对宗教 国家和法的批判深入到对市民社会的批判 从哲学深入到经济学 为此 马克思在巴黎就开始了政治经济学研究 其中一个主要成果就是写于1844年4月 6月的未完成的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这部手稿直到1932年由苏联全文发表 同年 资产阶级学者朗兹 胡特和迈耶尔也编辑出版了这部手稿 手稿的发表 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来一场对马克思早期著作和思想的深入 广泛 持久的讨论 这场讨论的余波直到今天还没有平息 二 异化和异化劳动 1 异化的含义和卢梭的 异化 观点2 黑格尔的 异化 观点3 费尔巴哈的 异化 观点4 马克思的 异化劳动 思想 1 异化的含义和卢梭的 异化 异化 一词的原义是权利的转让 关系的疏远和精神的错乱 卢梭的 异化 卢梭在 社会契约论 中就是在人的权利的转让的意义上 使用 概念的 表示人们自愿订立契约 把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的一部分转让给一个处理公共事务的组织 这个组织就是国家 2 黑格尔的 异化 观点 黑格尔第一次从哲学上规定了异化概念的含义 这就是主体活动的结果成了主体的异己的力量 并反过来危害和支配主体 在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 异化的具体含义是指 作为主体的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异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然后又在发展中扬弃了异化 回归 绝对观念 自身 可见 黑格尔讲的异化是绝对精神的异化 3 费尔巴哈和马克思的 异化 观点 费尔巴哈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 以人和自然为对象 他讲的异化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就是人把自己的本质异化为上帝 并崇拜上帝 受上帝支配 只有消灭宗教 让异化为上帝的人的本质返回给人自身 才能使人成为真正的人 马克思 手稿 中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 是指主体在自己发展过程中 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 然而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 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反对主体自身 4 马克思的 异化劳动 思想 1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2 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 3 变异化劳动为自由自觉的人的劳动的必然途径 马克思的 异化劳动 a 马克思关注的焦点不是精神的异化 也不是人的类本质的异化 而是劳动异化 b 在马克思看来 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 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劳动发生了异化 因而人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 c 异化劳动是指 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 奴役 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 A 劳动产品和工人相异化 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与劳动者相对立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工人生产的产品越多 他占有的产品就越少 越受他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 1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基本内容 B 劳动本身与工人相异化 劳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但在资本主义社会 劳动成为外在于人的强制性的活动 劳动者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 工人在劳动中不是感到幸福 而是感到不幸 是劳动产品和工人相异化的原因 C 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自由自觉的活动 即劳动是人的类本质 这种类本质通过对象化 即通过实践改造对象世界 改造自然界创造物质产品而得到确证 但在资本主义社会 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变成了仅仅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 人的类本质变成了异己的本质 人变成了丧失自己类本质的人 是前两个异化的必然结果 D 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 总之 通过异化的 外化的劳动 工人生产出一个跟劳动格格不入的 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同这个劳动的关系 工人同劳动的关系 生产出资本家 同这个劳动的关系 马克思 这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 2 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 根据异化劳动概念 马克思探讨了被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当作自然前提的私有制的起源问题 马克思指出 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 3 变异化劳动为自由自觉的人的劳动的必然途径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 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马克思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是变异化劳动为自由自觉的人的劳动的必然途径 三 手稿 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1 手稿 历史意义首先 马克思自觉将哲学研究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合起来 形成异化劳动理论 其次 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 把生产劳动看成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再次 异化劳动将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由自觉的活动 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实践观和揭示人的本质奠定基础 第四 为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奠定基础 最后 揭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斗争的根源 深化了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 1 手稿 从整体上来说还只是马克思在形成自己理论体系过程中的最初探索 与后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相比不够成熟 2 手稿 中还存留明显的黑格尔哲学 特别是费尔巴哈抽象人性论的痕迹 对劳动的理解 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对共产主义的论证等等 都还带有抽象化和理想化的特点 2 手稿 历史局限性 二 清算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 神圣家族 本来是15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曼泰尼雅的一幅画的名称 画中人物是圣母玛利亚怀抱圣婴耶稣 旁边还有其他的圣人 天使 神甫 马克思借用这个名称 讽刺鲍威尔就像耶稣 他的伙伴就像耶稣的门徒 他们把自己看作是真理的化身 狂妄自大 超乎群众之上 历史背景 1844年8月 恩格斯来到巴黎 实现了与马克思的第二次会悟 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晤 从此 两位学者和革命家认识到他们在政治立场和理论观点上完全一致 进而开始了共同创立马克思主义和指导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使命 他们合作的最初成果是批判布 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大部头著作 神圣家族 1844年9 11月 开始了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全面决裂 这部著作大部分是马克思所写 虽然从整体上看仍然存在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影响 但却是继手稿之后对于新世界观的进一步探索 处于异化劳动理论向唯物史观转变的过渡性著作 为不久诞生的第一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德意志意识形态 作了直接的思想理论准备 因此可以说 神圣家族 是处于唯物史观形成的前夜 接近于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的初步完成 神圣家族 向唯物史观又迈进一大步 1 揭露思辨哲学的秘密 唯物辩证地解决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2 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 揭示了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 3 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英雄史观 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 揭露思辨哲学的秘密 唯物辩证地解决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以布 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被标榜为 自我意识 哲学 批判哲学 他们认为批判是 自我意识 的本质 自我意识 是通过批判活动而创造世界 因而又称自己的哲学是 批判哲学 他们把一切现实问题如工人受资本奴役和剥削 变成观念问题 认为只要通过批判消除了人们头脑中的资本观念和剥削概念 就消灭了资本和剥削 马克思批判说 把实在的现实只看作一些范畴的 精神 当然要把人的一切活动和实践统统归结为批判的辩证思维过程 它的社会主义同群众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也就在这里 马克思进一步批判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奥秘 揭露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马克思指出 思辨唯心主义的秘密就在于 通过诡辩 把事物的概念当作独立存在的实体 也就是把本来是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一般当作独立存在的本质 并把它作为感性存在物的来源和基础 他以果实为例 揭露了思辨哲学的诡辩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三个步骤或环节 第一步 从现实的各种具体水果中抽象出 果实 这个一般概念 第二步 把概念实体化 看作是具体事物的本质和根据 本来 果实这个概念是对现实的苹果 梨等水果的一般本质的反映 但思辨哲学家却认为 果实 是独立存在的本质 而且是现实的各种水果的真正本质或实体 各种水果反而只是果实实体的样态或幻象 第三步 宣布苹果 梨等具体水果是 果实 这个实体的简单存在形式 是它的样式 这样 马克思第一次揭露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割裂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把一般看作是脱离个别的独立存在的本质 2 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 揭示了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 青年黑格尔派把历史归结为自我意识的历史 认为自我意识对于现实事物的批判 构成了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批判的批判 把历史同自然科学和工业分开 认为历史的发源地不在尘世的粗糙的的物质生产中 而是在天上的云雾中 他们反问道 难道批判的批判以为 它不去认识 比如说 某一历史时期的工业和生活本身的直接的生产方式 它就能真正地认识这个历史时期吗 手稿 以人本质的异化为根据划分人类社会历史时期 而现在 马克思明确地把生产方式确定为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钥匙 什么是历史的发源地 这是创立唯物史观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早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中 马克思就提出 要理解人类历史发展 不能到被黑格尔描绘的人类社会大厦之顶的政治国家中去寻求 而必须到被黑格尔所蔑视的市民社会中去寻求 在 手稿 中 马克思进一步看到了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但这里的劳动还是与现实的异化劳动相对立的自由自觉的劳动 在 神圣家族 中 马克思第一次明确指出 历史的发源地在粗糙的物质生产中 并内揭示了生产方式对于认识一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作用 3 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英雄史观 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青年黑格尔派唯心史观的核心是把精神 批判 和群众对立起来 把历史看作精神和群众 人类 对立的历史 把自己看作批判的化身 把群众看作精神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 因此 他们的历史观必然是英雄史观 针对鲍威尔说 工人什么也没有创造 的谬论 马克思说 批判的批判什么也没有创造 工人才创造一切 甚至就以他们的精神创造来说 也会使得整个批判感到羞愧 英国和法国的工人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三 唯物史观的创立 1 唯物史观创立的历史背景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3 德意志意识形态 1845年春 马克思写作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 提纲 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是 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1846年 马克思恩格斯第二次合作 创作了 德意志意识形态 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形态 则是对 提纲 中新世界观的要点的具体展开和系统阐述 提纲 和 形态 一起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标志 1 唯物史观创立的历史背景 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 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的主要缺点是 对事物 现实 感性 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 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 结果竟是这样 和唯物主义相反 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 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 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 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 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 所以它在 基督教的本质 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 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 他不了解 革命的 实践批判的 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 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 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正文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 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 这种学说忘记了 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 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 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 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 例如在罗伯特 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 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 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 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 他没有注意到 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 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因为 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 并使自己转入云霄 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这一事实 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 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 然後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 例如 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後 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 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正文 五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 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 人类感性的活动 六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 但是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 所以他不得不 1 撇开历史的进程 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 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 孤立的 人类个体 2 所以 他只能把人类的本质理解为 类 理解为一种内在的 无声的 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七所以 费尔巴哈没有看到 宗教感情 本身是社会的产物 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 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正文 八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九直观的唯物主义 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 至多也只能做到对 市民社会 的单个人的直观 十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 市民 社会 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十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正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主要内容和贡献 首先是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其次是从实践出发制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重要原理的基本要点 第一 规定了实践的科学含义 并把实践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根本特征 科学实践观的确立 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已经从带有明显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色彩的异化劳动转变为实践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点的根本转变 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 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 以什么来验证一种认识 思想是否与其对象相符合 相一致 这是认识论上的一个核心问题 在马克思看来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 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第三 把实践看做理解人的本质的关键 费尔巴哈哲学的对象是人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 但他的人不是现实存在的社会性的人 而是抽象的生物性的人 而所谓人的本质 就是每个人的自然的共同性 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就在于 离开人的改造世界的实践 离开人的社会关系 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类本质 这必然把人的本质看作具有自然性 抽象性和永恒性 但是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四 从实践出发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 提出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论断 就是说 人类社会是由人组成的 社会历史是由人创造的 人正是通过实践创造历史 实践是社会存在区别于自然存在的本质 实践是主体性与客观性 物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这决定了 只有从实践出发 才能把社会看作主体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才能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又是人的有目的 有意识的自觉创造的过程 第五 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实践性的根本特点 马克思指出 旧唯物主义的落脚点是市民社会或市民社会阶级 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或资产阶级 新唯物主义的落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或无产阶级 这就是新哲学的阶级性 新哲学并不是纯粹的学术研究 也不是个人的道德修养的指南 它的最终目的是指导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 这是新哲学同旧哲学的又一个根本区别 用马克思的话说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3 德意志意识形态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主要是马克思写的 恩格斯参与了部分章节的写作 但整个手稿的誊写是恩格斯的劳动 主要是在批判黑格尔哲学解体以后德国哲学唯心主义和 真正的社会主义 的思潮过程中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 对施蒂纳利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批判 施蒂纳 1806 1856 德国哲学家 青年黑格尔派成员 因1844年出版 唯一者及其所有物 的政治著作而名噪一时 成为极端利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唯一者及其所有物 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 人 第二部分讲 我 在他看来 人 是利己主义者 上帝和人类都是利己主义者 既然被人所崇拜的神和被个人所服务的人类都是利己主义者 我 就不再为这些利己主义者服务了 自己要成为利己主义者 我就是我的一切 这个我就是唯一者 整个世界不过是我的产物 我是世界的核心 是世界历史的动力 其实就是世界历史本身 我不受任何约束 我既是事物的主宰 又是万物的尺度 衡量周围万物的唯一标准是是否对我有用 他说 在我看来 你不过是一种食品 正如你把我当作食品并加以利用一样 我们彼此之间 只有一种关系 即相互有利 相互有用 相互有益的关系 马克思批判了施蒂纳宣扬的资产阶级狭隘功利主义 指出 在这种情况下 功利关系具有十分明确的意义 即我是通过我使别人受到损失的办法来为我自己取得利益 人剥削人 可见 施蒂纳所宣扬的原则是赤裸裸的资产阶级极端利己主义 2 对 真正的社会主义 的批判 真正的社会主义 于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德国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 代表人物有赫斯 格律恩 克利盖等 他们自称共产主义者 并把自己的学说标榜为 真正的社会主义 或 德国的社会主义 真正的社会主义 拒绝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政治斗争 更反对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那样的暴力革命 而是主张以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为哲学基础 依靠有教养的人物和知识分子建立一种爱的宗教 用和平手段把资本主义社会改造成为符合人的本质的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批判 真正的社会主义 是 伪科学 其全部内容集中到一点 就是用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和人类之爱代替共产主义 3 对费尔巴哈人本学唯心主义的批判 第一 批判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学说 揭露其唯心主义实质 在人的本质问题上 费尔巴哈的基本观点是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和一部分 因而人的本质是由人的活动的对象的性质决定的 你打鱼 你就是鱼夫 你种田 你就是农民 等等 人的本质是 类 是不分时代 不分种族 不分民族 不分阶级的每一个 人类个体 都具有的共同特征 这个类本质就是爱和友情 费尔巴哈从抽象的人出发理解社会历史 认为社会历史是人占有自己本质到与自己本质相异化再到重新占有本质的过程 由于把人看作孤立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 把人的本质归结为恒古不变的精神性的爱和友情 把历史看作孤立的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及其复归的过程 把历史发展的动力归结为宗教意识的变迁 这种人本主义历史观必然是唯心主义历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作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前提的 人类个体 是不存在的 3 对费尔巴哈人本学唯心主义的批判第二 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 揭露他陷入唯心史的认识论根源在 提纲 中 马克思揭示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特征 指出 他对现实 事物 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方面去理解 而不是从主体或实践方面去理解 在 形态 中 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系统地概括了费尔巴哈哲学的直观性特征 费尔巴哈对感性世界的 理解 一方面 仅仅局限于对这一世界单纯的直观 另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感觉 费尔巴哈谈到的是 人本身 而不是 现实的历史的人 费尔巴哈脱离人的实践看事物 把事物仅看作是人直观的对象 而不首先看作是实践改造的对象 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 而是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 是历史的产物 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 费尔巴哈脱离实践看认识主体 把人看作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感觉的人 而不是实践着的现实的历史的人 不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 从而对于人与人的关系 不是理解为社会关系 而是归结为人类关系 归结为所谓爱和友情 马克思指出 由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费尔巴哈脱离实践 诉诸单纯的感觉和直观 在历史观上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 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 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 他决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在他那里 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 4 对唯物史观的全面阐发 1 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和前提第一 唯物史观的前提是 现实的个人 第二 现实的人是从事活动的 是进行物质生产的 第三 强调人不能离开物质生活条件 包括现存的和由他们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条件 4 对唯物史观的全面阐发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手稿 把生产劳动看作历史的发源地 形态 第一次科学表述了物质生产内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原理 他们指出 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表现为双重关系 一方面 生产是改造自然的活动 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 表现为一定的生产力 另一方面 人们在生产中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 这就是交往关系 生产关系 可见 马克思恩格斯把生产力与交往关系 生产关系 看作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构成物质资料生产的两个方面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交往形式 交往形式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 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一定历史阶段上必然的交往形式 这种形式在私有制成为新出现的生产力的桎梏以前是不会消灭的 并且是直接的物质生活的生产不可缺少的条件 4 对唯物史观的全面阐发 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德意志意识形态 发展了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中关于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思想 一方面明确地把市民社会定义为社会的经济生活和经济关系及其社会组织 同时又把市民社会看作是社会的经济基础 根据这个原理 马克思恩格斯考察了国家的阶级性质 认为国家并不是超阶级的国家 它在本质上是 统治阶级的各个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 国家获得了在市民社会之外的独立存在的外观 但 实际上国家不外是资产者为了在国内外相互保障各自的财产和利益所必然要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 根据这个原理 马克思说明了经济基础决定社会意识形态 认为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也必然在思想意识领域占统治地位 成为主导的意识形态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构成社会形态 马恩根据所有制的不同 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思想 第一种是部落所有制第二种是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第三种是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第四种是资本家所有制最后是共产主义公有制 这是马恩最早提出来的以所有制性质为根据的社会划分思想 4 对唯物史观的全面阐发 4 揭示分工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马克思说 分工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 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 这就是说 分工的每一阶段还决定个人的与劳动资料 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有关的相互关系 自然分工 性别 体力等 基础上产生了社会分工 使生产力 社会状况和意识三者之间的矛盾成为现实 导致对人的强制束缚 同时出现了对劳动及其产品分配的不平等 正是在分工基础上才形成其他社会活动形式以及不同的所有制 并造成阶级之间的对立 分工是形成和制约着生产关系和各种社会关系的现实基础 4 对唯物史观的全面阐发 5 对唯物史观的第一次理论概括 由此可见 这种历史观就在于 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 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 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 从市民社会作为国家的活动描述市民社会 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理论的产物和形式 如宗教 哲学 道德等等 而且追溯它们的产生过程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 四 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 和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阐述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第一个伟大发现的基本完成 这一伟大发现不仅使他们实现了哲学领域的革命性变革 而且为他们创立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奠定了牢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基础 一 哲学上 发现唯物史观的伟大意义就在于 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 克服了历史上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二 就政治经济学来说 唯物史观的发现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奠定的牢固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基础 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进入了新的境界 三 唯物史观的发现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有重大的革命性的意义 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对共产主义的论证 已经使他们关于阶级斗争 无产阶级革命以及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公开阐述 哲学的贫困 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公开阐述一 批判蒲鲁东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二 批判蒲鲁东的价值理论 初步阐述剩余价值的来源三 批判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阐述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 手稿当时没有公开发表 1932年才正式出版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的 有决定意义的论点 在马克思 哲学的贫困 1847年出版 中第一次得到公开阐述 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 共产党宣言 1848年2月出版 中第一次得到初步的系统阐述 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一 批判蒲鲁东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 蒲鲁东 1809 1865 是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 他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认为 平等是我们的唯一准绳 也是我们的理想 他认为 历史就是永恒理性消除不平等而达到平等的历史 他不满意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反对大资产者 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矛盾百出的 这种经济体系是造成贫困的根源 所以他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看做是一种制造贫困的哲学 蒲鲁东把自己写的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宣传自己经济理论的著作命名为 经济矛盾的体系 或贫困的哲学 马克思指出 蒲鲁东给我们提供了一套可笑的哲学 这种哲学的内容是极其贫乏的 只不过表明它是一种哲学的贫困 这样 马克思把原来蒲鲁东的讽刺的说法倒过来用于讽刺蒲鲁东本人 命名为 哲学的贫困答蒲鲁东先生的 贫困的哲学 哲学的贫困 主要是一部经济学著作 它在批判蒲鲁东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基础上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重要原理 包括唯物史观 唯物辩证法以及科学社会主义 特别是在政治经济学方面获得了重大进展 马克思后来认为 当时 我们见解中有决定意义的论点 在我的1847年出版的为反对蒲鲁东而写的著作 哲学的贫困 中第一次作了科学的 虽然只是论战性的表述 首先 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唯物主义基础的阐述蒲鲁东认为经济学范畴是永恒的平等观念的体现 而现实的经济关系则是经济学范畴的体现 人类历史就是人们头脑中的经济范畴演进的历史 是永恒理性不断克服不平等而逐步实现平等观念的过程 蒲鲁东在经济学研究中陷入唯心史观的泥潭 马克思指出 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 即其抽象 真正的哲学家蒲鲁东先生把事物颠倒了 他认为现实关系只是一些原理和范畴的化身 蒲鲁东根本颠倒了经济关系与经济范畴的关系 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首先 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唯物主义基础的阐述马克思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明确规定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概念 提出生产力在人类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 第二 批判蒲鲁东庸俗理解和运用黑格尔辩证法 阐明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蒲鲁东的经济学说的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历史观和被庸俗化的黑格尔的辩证法 他一方面说经济范畴是经济关系的本质 把经济的发展归结为经济范畴的运动 另一方面他认为所有的经济范畴都包含好和坏这两个矛盾着方面 经济范畴的运动就是不断继承好的方面而克服坏的方面从而解决矛盾的过程 第一 批判蒲鲁东关于交换价值起源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蒲鲁东从古典经济学家那里知道劳动是商品交换价值的源泉 知道了商品具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 他责怪经济学家没有阐明交换价值的起源以及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 矛盾的本性 而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那么 蒲鲁东发现什么了呢 他把分工和交换不是看作生产发展的产物 而是看作一个生产者向另一个生产者建议的产物 二 批判蒲鲁东的价值理论 初步阐述剩余价值的来源 由于我所需要的许多东西在自然界里为数有限或者根本没有 因此我不得不去协助生产我所缺少的东西 可是 由于我不能单独生产这么多的东西 所以我就会向别人 即向各行各业中我的合作者建议 把他们所生产的一部分产品同我所生产的产品交换 这样 有了交换 就有了交换价值 很显然 蒲鲁东论证交换价值起源的出发点的 我 和 各行各业中我的合作者 都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鲁滨逊式的孤立的个体 而分工和交换则是个人主观意见的产物 这充分暴露了经济学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方法 正如马克思批判说 蒲鲁东先生没有细究这些关系的始末 他只是给交换这一事实盖了历史的印记 把交换看作欲建立这种交换的第三者可能提出的建议 2 批判蒲鲁东的 构成价值论 初步解释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蒲鲁东反对资本主义剥削 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 之所以交换不是按照商品中包含的劳动量交换 是因为货币的存在 只要取消货币 一切商品都按照其耗费的劳动量 劳动货币 直接交换 就能达到构成价值 解决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价格 的矛盾 避免工人破产和贫困 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状况是 产品不是供大于求 就是求大于供 从而造成产品交换不能按照劳动量交换 因此 必须让所有的产品都严格地按照一定的比例生产出来 使得每一个产品的价值都能够通过交换达到 构成状态 从而保证供求关系达到完全平衡 在这里 蒲鲁东的根本错误在于 忽视了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 力 价值与工人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量这个事实 认为产品中所包含的一定的劳动量是同劳动者的报酬即工资或劳动 力 价值是相等的 这就在实际上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马克思则看到了工人劳动 力 的价值同生产的产品的价值之间有一个差额 这个差额就是后来被称为剩余价值的东西 3 批判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阐述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蒲鲁东的政治立场是小资产阶级的 政治观点是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他向往社会主义 但不是科学社会主义 而是以小私有制为基础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也就是建立在个人占有基础上的互助制社会 这个社会实际上是一个以小私有制为基础的无政府状态的小商品经济社会 它主张实现这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方式不是依靠革命和暴力 而是依靠和平改良手段取得政权 也就是他提出的成立 人民银行 组织每个个体劳动者相互交换商品 并发放无息贷款 因此 他反对工人罢工 认为工人没有结社权 罢工是非法的 更反对暴力革命 认为革命应该是和平的和不流血的 为了胜利不应该是 损伤哪怕一个公民头上的一根头发 他给马克思写信说 我宁肯用文火烧毁私有制 也不愿为有产者安排一个巴托罗缪之夜 1572年8月24日 在圣巴托罗缪诞生节之夜 巴黎的天主教徒血洗异教徒事件 巴黎被杀死者三千 全国被杀者三万 1846年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并写信给蒲鲁东 希望他参加共产主义运动 蒲鲁东回信明确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世界观 他说 我认为 为了取得胜利根本不需要这样 因此我们也就用不着提出革命的行动作为社会改革的手段 因为 这个轰动一时的手段不是别的 而是诉诸强力 诉诸强暴 我对问题的提法是这样 通过经济的组合把原先由于另一种经济组合而逸出社会的那些财富归还给社会 对此 马克思说 劳动阶级在发展进程中将创造一个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联合体来代替旧的市民社会 而在这个目标实现之前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仍然是阶级反对阶级的斗争 这个斗争的最高表现就是全面革命 可见 建筑在阶级对立上面的社会最终将导致剧烈的矛盾 人们的肉搏 这用得着奇怪吗 马克思还引用乔治 桑的历史小说 扬 瑞日卡 的话强调 在阶级和阶级对抗的社会 社会科学的结论总是 不是战斗 就是死亡 不是血战 就是毁灭 问题的提法必然如此 第三节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一 马克思主义的系统阐述二 共产党宣言在1848年革命中的检验 一 马克思主义的系统阐述 一 共产党宣言 创立的历史背景 二 共产党宣言 的结构体系 三 共产党宣言 的历史意义 一 共产党宣言 创立的历史背景 唯物史观创立以后 马克思恩格斯致力于把唯物史观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1846年初他们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创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他们积极参加工人运动 当时第一个国际性的工人组织是 正义者同盟 马克思恩格斯与其保持密切联系 在 正义者同盟 准备接受自己的科学世界观来改造同盟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和卡贝的空想共产主义 和改变同盟的密谋性质以后 马克思恩格斯加入了同盟 并在1847年6月在伦敦召开的正义者同盟代表大会上 把正义者同盟改造为具有崭新性质的共产主义者同盟 并把恩格斯以教义问答的形式 这是当时工人所能接受的形式 所起草的 共产主义信条 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的基础 制定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 代表大会用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的新口号代替了原来的 人人皆兄弟 这个旧口号 确立了共产主义的国际主义原则 在筹备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 恩格斯又把 共产主义信条 进行修改 形成了新的 共产主义原理 但同时认为 原理 只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的草稿 因为以教义问答的形式写成的 原理 缺少对问题的历史的叙述 应该取名为 共产主义宣言 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7卷 第123页 马克思同意恩格斯的看法 在1847年11月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 马克思恩格斯受大会的委托 以宣言的形式起草纲领 1848年2月 共产党宣言 终于问世 共产党宣言 共有四章 第一章主要阐述人类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的原理 重点评价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揭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斗争的必然性 第二章主要阐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策略 第三章主要是对当时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如封建的社会主义 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德国的或 真正的 社会主义 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批判 第四章主要是简要说明共产党对各种工人政党的策略 二 共产党宣言 的结构体系 为什么说 共产党宣言 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从而被列宁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这是因为这本著作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1 唯物史观是 共产党宣言 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说 贯穿 宣言 的基本思想 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 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 因此 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 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 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 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 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 无产阶级 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 压迫和阶级斗争 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 资产阶级 下解放出来 共产党宣言 所贯穿 渗透着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包含三个要点 第一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政治生活 精神生活与社会生活 第二 人类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第三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使得整个社会获得解放的最后的阶级斗争 2 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高度肯定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第一 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 第二 促进了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的变革 资产阶级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及时变革旧的封建生产方式 代之以自由竟争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第三 打破了封建专制制度等级秩序 推行一种建立在人的政治自由 平等基础上的新社会秩序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 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 它使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 除了冷酷无情的 现金交易 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它把宗教虔诚 骑士热忱 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 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 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 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 总而言之 它用公开的 无耻的 直接的 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第四 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出现和世界历史的形成 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促进生产资料 财产 人口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 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是政治的集中 各自独立的 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 各有不同利益 不同法律 不同政府 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 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 统一的法律 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 同时 资产阶级通过海外殖民和和海外贸易 打开了落后国家的封闭的大门 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 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 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 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 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 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 即变成资产者 一句话 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封闭自守状态 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物质的生产是如此 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 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使得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了 开创了世界历史 创造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第五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城市化 工业化 现代化进程 世界的现代化历史也就是资本主义化过程 资产阶级创造了四个 从属 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 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 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 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六 资产阶级具有不断调整生产关系 不断革命社会关系的本性 资本只有在不断运动中才能增殖 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 从而对生产关系 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 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反之 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 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 生产的不断变革 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 永远的不安宁和变动 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 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被消除了 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 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 3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资本主义用来战胜封建生产方式的生产力 现在又成为对准自身的物质武器 并创造了使用这个武器的人 现代的工人 即无产者 由此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两个必然 马克思在1859年又提出 两个决不会 补充 两个必然 马克思说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 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 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 是决不会出现的 4 阶级斗争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 宣言 开门见山 公开宣布 迄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区别以前的阶级社会的特点是 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 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 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这一句话 影响十分巨大 列宁在 卡尔 马克思 一书中说 阶级斗争理论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 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一条指导性线索 毛泽东在同斯诺的谈话以及延安时期的一次讲话中也说 自己转向马克思主义主要受三本书的影响 马克思的 共产党宣言 考茨基的 阶级斗争 即 爱尔福特纲领 解说 恽代英译时改名 和英国人柯卡普写的 社会主义史 毛泽东说 1920年我看了这三本书 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有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初步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 可是这些书上 并没有中国的湖南 湖北 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 我只取了它四个字 阶级斗争 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 宣言 的更重要的内容是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思想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争得民主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 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 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 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具体措施有十条 如计划生产 义务劳动制 免费教育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等 5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 列宁在 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 一文中指出 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的一点 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作用 为什么无产阶级具有这样一种历史使命 这与无产阶级阶级特点和经济地位有关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切与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其他阶级 都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衰落和灭亡 只有无产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 工业的发展 交通的发达 无产阶级利益的一致促使了工人的联合 机器的改良 经济竞争所造成的商业危机使得工人阶级的整个生活越来越没有保障 从而使得单个工人与资本家的冲突越来越具有两个阶级冲突的性质 无产阶级没有任何自己的财产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无产阶级是现今社会的最下层 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 就不能抬起头来 挺起胸来 无产阶级的地位和特点决定了 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 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 后来 马克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要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必须与农民建立工农联盟 6 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 共产党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 它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共产党是由整个无产阶级中最先进 最坚决的分子所组成 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 进程和一般结果 共产党的最近目标是 使无产阶级成为阶级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没有剥削和压迫 消灭了三大差别 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三 共产党宣言 的伟大历史地位 共产党宣言 的伟大意义是多方面的 对于社会主义发展 国际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党的发展都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1 共产党宣言 是马克思主义同国际工人运动第一次结合的理论成果 是马克思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或者说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这种理论飞跃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理论基础不同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有两个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前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后者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 二者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主要理论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脑血管病的防治课件
- 心肺复苏护理说课课件
- 心肺复苏健康讲座课件
- 心肌梗死防治知识讲座课件
- 竹石说课课件英语
- 2025年激光切割和薄钢板拼焊成套设备合作协议书
- 筹划股权转让协议书范本
- 宠物医院协议书范本
- 兼职班主任协议书范本
- 竞选大队委宣传课件
- 餐饮行业联营合作协议范本(含品牌授权及经营管理)
- 行业部门消防安全课件
- 2025年电气自动化考试试题及答案
- 教师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肉鹅养殖技术课件
- 2025年养老护理员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电梯检验员资格考试试卷-电梯轿厢与导轨维护试题
- 2025年宜宾市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详解)
- 员工工作纪律培训
- 消化科面试题及答案
- 《市域(郊)铁路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