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珠三角地区城市群研究【摘要】本论文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形成和演变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现状与特征 ,通过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对比,给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做出客观的评价和定位,并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指导建议。【关键词】珠三角 长三角 城市群THEORETICAL RESEARCH ON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PEARL RIVER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 how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form and develop,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eature. Through comparing with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make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and position about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And make recommendation for its development direction.Key words: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urban agglomeration1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历程及形成因素1.1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缓慢发展的单中心阶段(1949年1978年)这一阶段,由于新中国成立伊始即遭帝国主义封锁,因而国家强调珠三角的国防前线地位,深圳、珠海被列为边防禁区,经济上实行闭关政策,国家投资又少,经济发展缓慢,珠三角城镇发展比较缓慢,在全国城市体系中的地位自然不高。1978年,全广东的经济总量仅占全国的5.1%。港澳与珠三角之间的经济联系也出现明显的边界分割;内部城镇空间格局仍以广州为单一中心,但功能衰退,关系松弛。香港的崛起并未给一河之隔的深圳带来福音,当时的深圳只是一个偏僻落后的边陲小镇,整个宝安县只有28万人。2、快速发展的双中心阶段(1978年上世纪末)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珠三角得天时地利之便,经济发展飞快,城镇结构和布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深圳、珠海、中山、东莞、顺德、台山、番禺等相继设市,城市个数从5座增至12座,包括9座省辖地级市。五大经济特区,三个在广东,毗邻港澳的深圳和珠海更是引人注目,珠三角由过去的国防前线、边远地区变成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区位条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这一阶段,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属于外资导向型的工业化模式和城市化模式驱动阶段。深圳的强势崛起,以广深为双中心的城市群体成为珠三角城市群明显的结构特征。这一时期,城市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城市功能没有合理定位和分工,马路经济、诸侯经济遍地开花,生态环境严重恶化。3、全面发展的多中心网络化阶段(上世纪末至今)城市化和工业化总是同步发展的。上世纪末,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珠三角经济发展重点由第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城市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广州通过撤市并区,加强交通枢纽建设,中心地位有所提升。珠海、佛山、中山、东莞等相继进入大城市之列,小城镇星罗棋布,平均每个市县20多个建制镇,城镇密度近100个/万平方公里,城镇间平均距离不到10公里,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大都市连绵区雏形。港澳的回归使得珠三角城市群以新的组团方式出现,形成大珠三角城市群。2008年珠三角整体城镇化水平达到80%,创造了29745.58亿元的GDP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从1980年的50%提高到84%,占全国的比重也由2.6%提升到12%,成为我国乃至亚太、全球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的经济区域之一。在2012年,珠三角的GDP达到6.7254万亿,位居全国十五大城市群第二(第一为长三角,GDP超过十万亿),人均GDP(16051.31美元)排第一。1.2珠三角城市群形成的因素分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三大城市群(其它两个是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唐环渤海湾城市群)中经济最有活力、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珠三角城市群的面积及综合实力不及长三角城市群,但它是我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它以广东的人口,创造着全省的。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1、政府政策的机遇。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出现了新的契机,尤其是改革前沿的广东省,更是从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珠三角中的深圳是我国最先建立的经济特区,在年就进行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年珠海成为经济特区;年广州成为对外开放城市;年珠三角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经济和政策优势,不仅对深圳、珠海、广州等城市的崛起和发展有重要作用,而且对珠三角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也有重大意义。这种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极大的吸引了全国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这里聚集,为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城市群的初步形成铺平了坚实的道路。2、地缘优势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珠三角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第一,珠三角比邻港澳,且改革开放初期正逢港澳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需要依托大陆转移其成本日渐高昂的轻型产品加工制造业,于是大量资金流入珠三角城市。第二,面临南海,与东南亚隔海相望,越过海洋能与整个世界连结在一起。3、行政区域规划对珠三角有利。珠三角同属一个省管辖,在资源整合协调上明显优于长三角或京津唐地区,后二者由三省市管辖,整合协调相对较难。这一因素可以使得珠三角能够更好的在统一的规划与安排下整合个城市的资源,发挥各个城市的优势,相互分工合作,这能够使城市群进行良性循环。4、城市群发展初期有足够的资金流入。珠三角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最多,与海外有天然便利的人文联系。珠三角吸引的外资中,港澳和侨资占绝大部分,这对珠三角外向型经济发展起了主导作用。5、岭南文化的极大包容性有它独特的优势。这种文化毫不排斥的接受来自五湖四海的投资者,企业家和各方面的人才,这也填补了本土很多资源的不足。纵观珠三角的发展历程,外来人员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帮助珠三角形成世界级的城市群他们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2珠三角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比较改革开放30多年来,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经济高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富有朝气和活力。现在它们都形成了各自特色的产业文化、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两者的经济发展历程和经济模式,探讨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可以为两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我将从地理差异、产业结构、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总量、对外贸易结构和发展模式来比较和分析二者。2.1地理差异珠三角毗邻香港和澳门,具有较强的对外开放优势,可以接受港澳经济辐射,承接港澳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外向型经济发达,是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尽管珠三角的经济活动空间布局具有高度集中的特征,但它在发展过程中对国际市场比较倚重,对国内的扩散作用则相对较弱。长三角背靠广阔的内地市场,内源型经济发展迅速,可通过长江进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合作和交流,又可通过发达的铁路系统、公路系统及航空运输与全国进行经济合作。长三角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扩散作用强于集聚作用,因而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表现出了大范围的空间扩散特征。2.2产业结构珠三角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信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珠三角的制造业初步形成了以产业聚集为特色,以广州、深圳为核心,以中部都市区、珠江东岸、珠江西岸都市区为基础的产业地理布局。以广州为核心的中部都市区,是全区政治、科教、文化及金融中心,也是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第二产业基地;以深圳为核心的东岸都市区,通过与香港对接以及香港制造业和台湾等地区的IT产业的转移,成为了国际化的前沿地带,形成了以轻型制造业为基础的制造业基地和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开发、生产、应用基地;西岸形成了以能源重化工业为依托,以资金技术密集的家电、机械加工等为主导的港口贸易发达的都市区。由于长三角的地理面积比珠三角大,所以在主导产业分布上具有优势,长三角的主导产业比珠三角的类型更多一些。长三角的主要优势产业为纺织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文教用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些产业的全国市场占有率都已经超过30%。长三角产业集群形成方式主要有:一是在大型工业的辐射作用下衍生出众多的相关企业所形成的,如上海汽车业、宁波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南京化工业等;二是在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形成如上海金融业、杭州旅游业等;三是在地方传统的特色经济基础上,经过扩展发展形成的苏州丝绸刺绣、杭州龙井茶叶、绍兴黄酒等;四是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形成的绍兴纺织业、嵊州领带业、宁波服装业等;五是以科技园区、开发区为载体、在外资企业的带动下形成的苏州高新区信息产业等。区域内的企业具有低成本优势,在外来投资和内部扩大等方面的作用下成为产业集群。并以上海为龙头,城市各自分工合作,逐步形成经济一体化。从表中可以看出珠三角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这是由于珠三角地区科技企业相对发达;而长三角是以第二产业为主,这是由长三角的地理优势决定的。而两者第一产业的比重相近,但是长三角的第一产业比重相对大些,这是由于长三角的农业历史及地理状况使得第一产业相对发达。1978-2009珠三角产业结构图1978-2009长三角产业结构图从1978-2009的产业结构图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相似,第一产业的比重快速减小,第二产业所占比例变化幅度不大,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增长。但是珠三角地区的第三产业在2007年就超过第二产业成为主导,而长三角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导。2.3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总量长三角与珠三角GDP总量图长三角与珠三角人均GDP图2009年长三角GDP总量是珠三角的2.18倍。尽管两地区经济在2009年均保持了快速增长,仍均高于全国10.2%的平均水平。但珠三角(15.8%)比长三角(13.5%)快2.3个百分点,这表明两地区经济总量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经济总量并不能反映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真实发展水平。因为,长三角包含了16个城市,而珠三角只有9个城市,可以得出广东省发达地区的发达水平要高于长三角地区。如果按照全省比较,把长三角的一些欠发达地区也算进去,人均GDP上的差距则会更大。人均水平上珠三角强于长三角。2009年两个三角洲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长三角为44231元,珠三角为67203元。在20002009这几年内,珠三角人均GDP一直高于长三角人均GDP,这也证实了广东省发达地区的发达水平要高于长三角地区。从GDP总量和人均GDP上可以看出,珠三角的平均生活水平是高于长三角的,而且珠三角的发达程度高于长三角。2.4对外贸易结构对外贸易结构是指一国的对外贸易构成,主要表现为进出口贸易总额、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此外,制成品和初级成品在进口、出口贸易各自所占的比重,其中最主要的是出口构成,即制成品和初级产品在出口中所占比重也是对外贸易构成的重要表现形式。2013年,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9876.1亿美元,同比增长6.1%,较上年同期上升2.2个百分点。其中,长三角进出口贸易总额13279.0亿美元,同比增长2.4%,较上年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珠三角10472.0亿美元,同比增长11.0%,较上年同期上升3.2个百分点;京津冀6125.1亿美元,同比增长6.6%,较上年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仅珠三角增速高于全国水平(7.6%)3.4个百分点,长三角和京津冀增速分别低于全国水平5.2和1.0个百分点。2.5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后,改革开放政策、人力资源的涌入使得珠三角与长三角都迅猛发展了起来,但是他们的发展模式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点:1、 都走在了中国改革的前列,确立具有各自优势和特色的市场化道路。长三角的民营企业和乡镇工业顺应改革发展了起来,而珠三角则是利用较低的土地价格和廉价劳动力吸引大量的外资进入。2、 不断提高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引进外资,扩大外贸的同时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升了人力素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不同点:珠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属于“外向型”,改革开放以后,珠三角的企业就把产品市场与国际接轨,这使得广东的贸易一直独领风骚,占全国外贸出口的三分之一。创造了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外向型快速工业化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沿海地区新工业化发展道路。长三角城市群为“投资导向型”模式,早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内资为主的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以国内市场为主,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发展,先前的计划经济体制对长三角地区的影响使得长三角的经济体制转型不如珠三角地区迅速。但是在后来的开放政策使得长三角又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3珠三角城市群对比长三角城市群的不足之处1、产业体系不够完善产业体系不完善,工业门类不全,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薄弱。珠三角地区电子、医药、建材等行业产值均居全国之首。但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中国的石化行业、汽车制造业、钢铁工业基本沿长江流域和环渤海地区建设,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对中国重工业投资方面的项目,基本也集中在上海、南京、天津、青岛等地。目前,珠三角地区钢材、原煤、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不到3。2、经济辐射能力较弱腹地较小影响经济辐射能力,经济辐射能力较弱。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上的优势,上海从我国近代以来就对全国形成扇面辐射,在长江流域溯江而上,辐射到包括中上游的整个流域地区。沪宁高速公路的开通、京沪铁路的提速,也进一步加强了上海对全国的辐射力;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看,上海主动推动与江苏、浙江直到安徽的协调合作,形成区域整合优势。相对而言,珠三角地区到目前为止主要还是自成体系,对周边辐射不够。而跨国公司投资中国,首先会考虑对中国市场的辐射能力。3、经营成本逐渐提高珠三角地区经营成本逐渐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有减弱趋势。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珠三角地区的工业用水、电、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都在迅速提高,相对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已不占优势。4、人才资源不够雄厚长江三角洲集中了全国众多的科技与教育力量,特别是上海、南京、杭州汇集了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1999年,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每百万人拥有1.13个高校和5.39个研究机构,而广东每百万人只拥有0.69个高校和4个研究机构。5、各自为政协调不力区域内的整合与协调力度机制不完善,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正在逐步走向经济一体化,上海的龙头地位明确,其他地区围绕上海进行资源的整合和调配。在政府层面,上海、江苏、浙江已经有了常务副省长(常务副市长)之间一年一度的定期交流。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地区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甚至是无序竞争的状况。4珠三角城市群未来发展策略1、珠三角城市群与港澳组成粤港澳大城市群如果中央能够开放更多珠三角城市群与香港澳门的合作方式,增加珠三角城市群与港澳的贸易和合作,扩大合作的空间。香港市世界一流水准的国际金融、物流和商业运营中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理实验班试题及答案
- 蒙语医学考试题及答案
- 退休教师面试题及答案
- 求圆直径试题及答案
- 预算会计试题及答案
- 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一中学2026届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2026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
- 家电公司销售合同管理规定
- 2025年二级造价工程师之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 保安警示教育课件
- 如愿二声部合唱简谱文档
- HY/T 083-2005海草床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 GA/T 1502-2018法庭科学视频中人像动态特征检验技术规范
- 《语言学教程》第 2 章 语音学与音位学1课件
- 甲减基层指南解读
- 资产评估事务所投标服务方案总体工作方案评估工作关键性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 Q∕SY 1356-2010 风险评估规范
- 拆卸与安装油箱加油管
- 《绿色物流与绿色供应链》PPT课件
- ISO13485-2016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全套资料(手册、程序文件、记录表单)
- 术前访视和术前准备注意事项.pptx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