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超导技术简介.doc_第1页
热超导技术简介.doc_第2页
热超导技术简介.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超导技术简介热超导传热技术是指采用多种无机元素的液态混合物作为传热介质注入到如铜、铝、碳钢、不锈钢、玻璃等各类金属(或非金属)管状、板状腔体内,经密封成型后,形成具有高速传热性能的传热技术。其主要特点有:1、启动迅速、传热速度快。自一端加热,几秒内可将热量传递到另一端。元件不光能导热利用均温特性还可实现传冷。2、热阻小、均温性好它的传热能力远高于金属材料,传热元件的表面温度趋于一致,当量导热系数为14 MW/m.,纯银的的导热系数411W W/m.,是纯银的3.4万倍。(可以举例说明:将一根铁棒或铜棒一端加热烧红,另一端很长时间手可以接触说明内部热阻大,热量不能及时传过来,而采用传热元件几秒内另一端达到加热端相同温度,说明内部热阻极小,几乎为零)传热元件内部传热能力大,传热元件内部轴向传热能力27.2 MW/m2 .适用温度范围广:目前公司能够工业化生产传热元件的介质温度范围为-50350,分高、中、低温三种传热介质。3、工作压力低工作时传热元件内腔压力相比水介质来说很低,不会发生高温爆管。4、相容性好,使用寿命长传热元件介质由无机元素构成,介质本身无毒、无污染、无腐蚀性。自身能够有效抑制氢、氧的产生,与常用金属材料不发生化学反应。传热元件介质可持续11万小时,使传热元件长期稳定运行。热超导传热技术的传热热阻几乎为零,此特性可充分满足微电子、电力电子、航天、军事工业等众多行业对电子器件均温、散热的要求。热超导传热技术优良的均温特性,可进一步提升相关器件向大功率、集成化、微型化方向发展,促进相关电子器件在保持原体积的情况下扩展功率,并可在集成化、微型化空间将传热元件通过多种变形结构,实现均温与散热。热超导传热技术热流密度高达27.2MW/, 在同等几何面积的情况下,热超导传热技术具有更大的输送热量的能力,因此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等能源利用企业各种气-气交换、气-液交换等典型工艺流程中,热超导传热技术的应用将促进相关换热设备具有更高的换热效率,同时设备体积较常规热交换设备亦有明显缩小。此点不仅可降低能源消耗,而且可有效减少设备占地面积,为改造型节能降耗设备的增置提供了必要条件。热超导传热技术技术具有小温差传热的特性,因此可广泛适用于地热、地温、太阳能发电、冻土防治等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轴向热流密度28MW/m2当量导热系数14MW/m放射总量活度为1.410-1Bq/g放射性活度为1.710-1Bq/g有效使用寿命150000h元件使用方式:重力、非重力元件结构形式:管状、管状压扁、管状折弯、板状、管管组 合、板板组合、管板组合使用温区范围:低温元件-60至80,中温元件30至300,高温元件300至1100元件适用材质: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及可达到气密要求的各种非金属可有效降低功率器件工作时的结温,改善功率器件的工作环境,提高功率器件工作参数极限以及负荷能力。由传热元件所制成的散热模组,可有效改善实体散热器不能将大功率器件集中的热量(受导热热阻的限制)快速疏散的弊病。 传热元件优良的传热性能,可使传统强制风冷散热实现自然冷却成为可能。对体积较小且发热集中的部件(如CPU元件)可采用传热元件小面积接触大面积扩散的方式,实现散热的优化。传热元件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