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五章.doc_第1页
化工原理第五章.doc_第2页
化工原理第五章.doc_第3页
化工原理第五章.doc_第4页
化工原理第五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流体在垂直管内自上而下流动同时被加热时,其对流传热系数比用普通准数关联式计算的结果要 。4、金属的导热系数大都随其纯度的增加而 ,随其温度的升高而 。6、对流传热的热阻主要集中在 ,因此, 是强化对流传热的重要途径。7、在、 、 这4个物性参数中,若 值大,对流传热系数就增大;若 值大,对流传热系数就减小。8、黑体的表面温度从300升至600,其辐射能力增大到原来的 倍. 9、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流动,若传热推动力增大1倍,则对流传热速率增大 倍。10、大容积沸腾时,由核状沸腾转变为膜状沸腾时的温度差称为 。这时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所传递的热量称为 。11、处理量为440kg/h的有机溶液在某换热器中预热。运转一周期后,该溶液在管内生成积垢,使换热器总热阻增加了10%。若维持冷、热介质出口温度不变,则该溶剂的处理量变为 。12、苯在内径为20mm的圆形直管中作湍流流动,对流传热系数为1270W/()。如果流量和物性不变,改用内径为30mm的圆管,其对流传热系数将变为 ()。*13、热油和水在一套管换热器中换热,水由20升至75。若冷流体为最小值流体,传热效率0.65,则油的入口温度为 。14、在计算换热器的平均传热推动力时,若两端的推动力相差不大于2倍,则其算术平均值与对数平均值相差不大于 。15、换热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传热速率会下降很多,这往往是由于 的缘故。答案:传热管表面有污垢积存*16、流体横向流过管束作湍流流动时,在管外加有折流板的情况下,。可见对流传热系数与当量直径的_成反比。*17、对大空间的自然对流,通常取加热(或冷却)表面的 为特征尺寸。*19、柴油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滞流流动,给热系数可用下式计算:。若流量和物性不变,将管内径减半后仍为滞流,则管内对流传热系数变为原来的 倍。1.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为: , , 。2.液体沸腾两种基本形式为: , 。3.当外界有辐射能投射到物体表面时,将会发生 , , 现象。5.对流传热可分为 , 。6.在蒸气冷凝传热过程中,若蒸气冷凝为膜状冷凝,则 成为膜状冷凝的主要热阻。7.套管换热器中,热流体温度由90降到70,冷流体温度由20上升到40,则两流体作并流时平均温差为 。10.套管换热器中,热流体温度由100降到80,冷流体温度由10上升到50,则两流体作逆流时平均温差为 。1. 热量的传递是由于_引起的。2. 由傅立叶定律知,热传导速率与温度梯度成_比。3. 气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_,故常用于绝热,保温。4. 热传导的传热距离愈远,则导热热阻愈_。5. 圆筒壁的热传导中,通过各层的热传导速率_,热通量_。(填相同、不同)6. 对流传热的热阻主要集中在_。7. 对流传热系数反映了对流传热的快慢,其值愈大,对流传热愈_。8. 强化对流传热过程可采用的措施有_、_和_。9. 辐射传热中,在能量传递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_。10. 同一温度下,灰体和黑体相比,_的辐射能力大。11. 物体的吸收率愈大,其辐射能力愈_。12. 同一温度下,物体的吸收率在数值上等于该物体的_。13. 热传导存在于_中。14. 对流传热是指_的传热过程。15. 沿等温面方向,温度梯度的大小为_。16. 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度均不变时,并流推动力比逆流推动力_。17. 提高传热系数的重点在于_列管式换热器安装折流档板的目的是_。18. 提高换热器传热速率的途径有_、_ 、_。19. 黑体的辐射能力与其_的四次方成正比。20. 傅立叶定律是描述_的基本定律。21. 自然对流的对流传热系数比强制对流的_。22. 金属固体、非金属固体、液体和气体四种物质,_的导热系数最大,_的导热系数最小。23. 定态多层平壁热传导中,各层平壁的温度差与其导热热阻成_比。24. 传热的基本方式有 、 、 。25. 蒸汽冷凝的方式有 和 ,工业上采用 。26. 能全部吸收辐射能的物体称为 ,能全部反射辐射能的物体称为 。黑体与灰体相比,发射能力最大的是 ,吸收能力最大的是 。27. 某灰体的吸收率为0.8,其黑度为 ;某灰体的反射率为0.3,其黑度为 。28. 写出三种常用的间壁式换热器的名称 、 、 。根据热补偿不同,列管换热器可分为 、 、 等。29. 大容积(器)饱和沸腾曲线t可分为 、 、 几个阶段,工业生产上,一般控制在 阶段。30. 在钢、水、软木之间,导热效果最佳的是 ,保温效果最佳的是 。31. 根据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黑体的绝对温度增加一倍,其辐射能增加 倍。32.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的表达式为 。33. 对流传热中,当在_情况下,进行的是恒温传热,在_情况下,进行的是变温传热。34. 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物性常数有_。35. 应用准数关联式计算对流传热系数时应注意_、_和_。36. 冷凝传热中,膜状冷凝的传热效果要比滴状冷凝的_。(填好、差)37. 能被物体吸收而转变为热能的电磁波的波长在_之间,统称热射线。38. 在间壁式换热器中,总传热过程由下列步骤所组成:首先是热流体和管外壁间的_传热,将热量传给管外壁面;然后,热量由管的外壁面以_方式传给管的内壁面;最后,热量由管的内壁面和冷流体间进行_ 传热。39. 对于套管式换热器,要提高传热系数,应提高传热系数较_(大,小)一侧的h;而换热器内管管壁的温度则接近于传热系数较_(大,小)一侧的流体。40. 流体湍动程度越强,对流传热系数就 。41. 对流体无相变化的强制对流传热过程(不考虑自然对流影响时),Nu准数与 有关。42. 流体在圆形直管内呈强制湍流时,当物性及操作条件一定时,对流传热系数与 成正比,与 成反比。43. 对多层平壁稳定热传导过程,若某层热阻大,则 也大。44. 多数固体材料可视为灰体,特点是(1) ,(2) 。45. 对多层圆筒壁稳定热传导过程,若某层 大,则温度差也大。46. 通过因次分析,影响强制对流传热过程的准数有3个,其中反映对流传热强弱程度的准数是 ,而反映流体流动湍动程度的准数是 。47. 流体在弯管内作强制对流传热时,同样条件下,对流传热系数较直管内的要 。48. 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强制对流传热系数的准数关联式中规定Re 时为湍流。49. 某灰体在20时,其黑度为=0.8,则其辐射能力的大小为_ ,其吸收率为_ 。50. 间壁两侧流体的传热过程中,总传热系数接近热阻 的一侧的对流传热系数,壁温接近热阻 的一侧流体的温度。51. 增加列管换热器 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换热器管程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要提高换热器的换热速率,应提高 大的一侧流体的 。52. 辐射传热过程中,物体的黑度越大,其辐射能力 。53. 稳定热传导计算公式中项称为_,其中k为_,单位是_。54. 辐射传热中,设置隔热挡板是_辐射散热的有效方法。挡板材料的黑度愈低,辐射散热量_。55. 热传导中传热速率大小用_定律描述,而对流传热中用_定律描述。对流传热只能发生在_中。56. 对流传热计算公式中项称为_,其中的h为_,单位是_。选择题1、关于传热系数K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A、传热过程中总传热系数K实际是个平均值;B、总传热系数K随着所取的传热面不同而异;C、总传热系数K可用来表示传热过程的强弱,与冷、热流体的物性无关;D、要提高K值,应从降低最大热阻着手;2、揭示了物体辐射能力与吸效率之间关系的定律是( )。A、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C、折射;B、克希霍夫; D、普郎克;3、在确定换热介质的流程时,通常走管程的有( ),走壳程的有( )。 、高压流体; 、蒸汽; 、易结垢的流体; 、腐蚀性流体; 、粘度大的流体; 、被冷却的流体;4、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有( )。A、产生对流的原因;B、流体的流动状况;C、流体的物性;D、流体有无相变;E、壁面的几何因素;5、某套管换热器,管间用饱和水蒸气将湍流流动的空气加热至指定温度,若需进一步提高空气出口温度,拟将加热管管径增加一倍(管长、流动状态及其他条件均不变),你认为此措施是:( )A、不可行的;B、可行的;C、可能行,也可能不行;D、视具体情况而定;6、对下述几组换热介质,通常在列管式换热器中K值从大到小正确的排列顺序应是( )。A、;B、;C、;D、;冷流体 热流体 水 气 体水沸腾 水蒸气冷凝 水 水 水 轻油7、为了在某固定空间造成充分的自然对流,有下面两种说法:加热器应置于该空间的上部;冷凝器应置于该空间的下部;正确的结论应该是( )。A、这两种说法都对; C、第一种说法对,第二种说法错;B、这两种说法都不对; D、第二种说法对,第一种说法错;8、下述各种情况下对流传热系数由大到小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A、; C、;B、; D、; 空气流速为30m/S时的a; 水的流速为1.5m/s时的a; 蒸汽滴状冷凝时的a; 水沸腾时的a;*10、在冷凝器中用水冷凝苯蒸汽,水走管程,其雷诺数,此时对流传热系数为。若将水的流量减半,其对流传热系数( )。A、(1/2); B、,则和的关系为( )。A. ; C. =; D.不确定8.一套管换热器采用逆流操作,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此时的对数平均温度差为:( )A.; B.; C.; .1. 对双层平壁的稳态导热过程,壁厚相同,各层的导热系数分别为和,其对应的温差分别为和,若 ,则和的关系为( )。A. 。 D. 不确定。2. 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度均不变时,并流推动力( )逆流推动力。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3. 黑体的辐射能力与表面绝对温度的( )成正比。A.一次方 B.二次方 C.三次方 D.四次方4. 同一温度下,( )的辐射能力最大。A.黑体 B.镜体 C.灰体 D.透热体5. 傅立叶定律是描述( )的基本定律。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对流传热6. 多层平壁导热时,各层的温度差与各相应层的热阻所呈关系是( ) .没关系,.反比,.正比,.不确定 7. 在套管换热器中用冷却水冷却热流体,热流体质量流量和出入口温度T1、T2一定,冷却水入口温度t1一定,如果增加冷却水用量,则Q( ),K( ),t2(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8. 一套管换热器,环隙为120蒸汽冷凝,管内空气从20被加热到50,则管壁温度应接近于( )。 A:35 B:120 C:77.5 D:509. 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其对流传热系数与雷诺数Re的n次方成正比,其中n的值为( )A.0.5 B.0.8 C.1 D.210. 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用饱和蒸汽加热空气,下面两项判断是否合理。甲:传热管的壁温将接近加热蒸汽温度。乙:换热器总传热系数将接近空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 ) A.甲、乙均合理 B.甲、乙均不合理 C.甲合理,乙不合理 D.乙合理,甲不合理11. 冷热流体分别在列管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中流动,若i远小于o,则列管的壁温接近于( )的温度。A:冷流体 B:热流体 C:无法确定12. 自然对流的对流传热系数比强制对流的相比( )。A.大 B.小 C.相等 D.不确定13. 在多层平壁的稳定热传导中,各层厚度及面积相同,即b1=b2=b3,S1=S2=S3其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则三种材料的导热系数的大小为( ) A.123 B.12=3 C.12=3 D.12 B.C. D.17. 揭示了物体辐射能力与吸收率之间关系的定律是( )。A.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B.克希霍夫定律C.折射定律 D.普朗克定律18. 计算下列四种“数”时,其数值大小与单位制选择有关的是( )。、普兰德准数;、传热单元数NTU;、离心分离因数K;、过滤常数K19. 有两台同样的管壳式换热器,拟作气体冷却器用。在气、液流量及进口温度一定时,为使气体温度降到最低应采用的流程为( )。、气体走管外,气体并联逆流操作;、气体走管内,气体并联逆流操作;、气体走管内,气体串联逆流操作;、气体走管外,气体串联逆流操作。20. 同一物体在同一温度下的反射率与吸收率的关系是( )。A.反射率大于吸收率 B. 反射率小于吸收率C.反射率等于吸收率 D. 不确定21. 若换热器两侧对流传热系数io 时,总传热系数K接近于( )。A.o B.i C.i +o 22. 多层平壁的定态热传导中,通过各层的传热速率、通过各层的热通量( )。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 C.不同、不同23. 某灰体的黑度为0.6,该灰体的吸收率为( )。A. 1 B. 0.6 C. 0.424. 牛顿冷却定律是描述( )的基本定律。A.热传导 B.对流传热 C.热辐射25. 以下换热器属于列管换热器的是( )。A.螺旋板式换热器 B.蛇管式换热器 C.U型管式换热器26. 传热实验时,在套管换热器中用饱和水蒸气冷凝来加热空气(空气走内管,蒸汽走环隙),为强化传热决定加装翅片,翅片应装在( )侧更为有效。 A、外管外 B、外管内 C、内管外 D、内管内27. 黑度为0.8,表面温度为27的物体其辐射能力是( )W/m2。 A、367.4 B、459.3 C、64.8 D、3306.728. 列管式换热器根据结构不同主要有( )。A、套管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B、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型管式换热器C、浮头式换热器、U型管式换热器、热管换热器D、热管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2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