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论文 黄山的开发研究 人类面临生存环境危机,全球兴起了保护生存环境的绿色浪潮。生态旅游应时而生,并迅速成为全球普及的旅游时尚。而中国正处在“申遗”热潮中,许多旅游文化景点热衷于为申遗而对景点大兴改造,申遗后不注重对景点的保护,让很多景点失去了原汁原味的特色,“遗产”变成了“遗憾”。本文以黄山为研究对象,介绍黄山的独特景致,及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字:黄山,开发,管理,生态旅游一、黄山简介 黄山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南部,南北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华部分为154平方公里,号称“五百里黄山”。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8米 。山中的温泉、云谷、松谷、北海、玉屏、钓桥六大景区,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黄山以奇松、怪石、温泉、云海闻名天下,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与黄河、长江、长城齐名,成为我国壮丽河山和中华民族的又一象征。古今来,黄山绝美的风光、奇特的景致,引来了无数骚人墨客,人们以诗歌、书和其它艺术形式来赞美它、歌颂它。早在1200多年前,唐代“诗仙”李白赋诗道:“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刘海粟老人生前十上黄山,称“黄山是我师”。1996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冯*德罗斯特,在考察黄山后留言称赞:“黄山,具有伟大的文化意义,拥有无与伦比的美丽,是特别的世界遗产。” 黄山是中国人的骄做,是人类的瑰宝。随着黄山知名度的日益提高,海内游客蜂拥而至,1997年游客超百万,创历史最高纪录。黄山景区开发也达到了黄金时期,三条登山缆车线路的建成,构成了黄山空中立体观光网络。天都峰道、莲花峰新道及天海新景区的开发,使黄山的登山线路更平坦、更便捷,并将以往游人稀少的北大门景区也带动起来了。但在开发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忧的隐患和问题,如何科学、合理、适度开发,在开发的同时,对旅游资源精心的保护,以持续利用,这是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二、目前的问题及隐患 黄山为大型山岳旅游资源,其花岗岩地貌构成了风景的主体,无论是耸天立地的峰林,还是翊翊如生的巧石,都是由花岗岩塑造而成。因此,对花岗岩体保护,是黄山风景区开发中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如果开发建设中破坏了花岗体的原始自然形态,就损坏了黄山风景的美好背景。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发展,黄山的基础建设例如缆车、索道、登山道、水库和宾馆等设施层出不穷,在建设中,使稳定的山体边坡和植被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时有花岗岩山体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现象出现,不仅对植被和景观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对旅游活动的正常开展也影响很大。1991年雨季,因山体塌方使数名游客无法顺利出山。1996年6月30日下午,百丈泉公路段在特大暴雨后发生大塌方,造成堵塞交通达8天之久,一辆小车被砸毁,伤亡二人的惨重自然灾害。 在对花岗岩地貌的保护上要注重防止人为的和自然的两种因素的破坏作用,禁止在风景区内开石、掏沙、取土,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规模,防止人为的破坏以保护山体的自然神韵。同时,对一些脆弱的自然景点要采用有效的加固保护施(如仙人晒靴,飞来石等),预防自然破坏作用的危害,使这些景观在遭遇地震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尽可能保持原状不受毁坏。人们常以“山水”二字作为风景的代名词,确实,山光水色相配合,构成了黄山的许多佳境,群山环抱的湖泊、水库,山间奔腾的溪流、瀑布,构成了多彩的天然美景。然而令人担扰的是,在黄山的旅游活动中,地下水和地表水一直遭受到人为的污染和破坏。地下热水的过量取用,使黄山温泉丧失了自流,几尽枯竭。桃花溪水的污染现象严重,经有关部门监测,水中含微生物等指超标,已不能饮浴,损坏了黄山的美好形象。特别是被誉为“四绝”之一的黄山温泉,历史上曾受到人们的广泛咏诵,昔日的“泉沸如汤”、“热可点茗”状况已不复存在,温泉的流量和水温均已日渐下降,在旅游旺季,用水量大,泉眼丧失自流能力,游客沐浴只能依赖抽水供应。造成温泉流量减少,温度降低的因,除地质因素的自然演化外,主要是人为的过度取用所致,故应采取有力措加以保护,以防步国内外许多名泉枯竭之后尘。 近年来,为解决黄山风景区生活用水的困难,修建了北海、天海、西海、云谷寺等几座水库,缓解了旅游旺季供水难的问题,但水库的建造带来了一些不的影响,如水库的渗漏使花岗岩山体产生失稳状况,引发岩石崩塌等。同时库的建造,在旱季会导致水库下游溪水断流,影响和破坏溪谷的生态环境。 名列“四绝”榜首的黄山松,以其形姿优美,造型百态,为黄山增添了无穷风采。然而,在旅游活动的开展中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和威胁,在人流涌动的道两侧,许多松树已枯死,始信峰上大片古松被创伤或枯亡,使黄山松不得不穿上了不雅观的竹“盔甲”,“梦笔生花”一景笔尖上的那株如花的奇松已不复存在,现已由塑料仿制而成。近年来,黄山管委会采取了一系列的育林护林措施建立了名松名树档案,并派专人守护,主要景区采取了轮流关闭休养制,使风区内生态环境有明显好转。旺季游客爆满,漫山遍野、人满为患,许多景点被人流践踏而土壤板结、渗水性差,树木根部受损,植被减少,天长日久,部分松树枯萎致死。特别是有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不少名松古木的躯干上,留下了刀痕累累和攀爬留影伤疤;同时,来自生活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等各类污染烟尘,也使一些名松古受到很大的侵害,最近黄山地区已被列为酸雨控制观察区。 因此,在旅游黄金时节要严格限制人流量,加强景区监管,提高旅游者素质,为黄山的长远发展作打算。三、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及措施 黄山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包含了多方面技术和知识,其中,科学的规划管理是开发成功并可持续利用的前题和保证。 在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过程中,要从系统观点、整体观点出发发展旅游、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使旅游资源的开发尽量不影响当地动植物的生活空间和养料统,使之能继续繁衍生息,要严格控制旅游业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对因发旅游业而修建的宾馆饭店,道路交通等设施,也应尽量减少用地,对所使用的、电等能源的供应,污水、垃圾的处理,均应尽可能少地影响和破坏现场的生环境。对于具有特殊价值的自然地段、自然遗迹、人文遗迹和珍稀动植物,坚以观赏为主,尽量避免游客直接登临接触,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而牺牲长远利,是不利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对旅游区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负载能力、客容量极限进行科学测定,弄清楚黄山风景区的生态系统能被人们利用的承受能力与极限。旺季超负荷的旅游活动给旅游生态环境带来很压力,特别是鲫鱼背、天梯等一些旅客容量有限的危险景区,更是不堪重负。因此,必须在客容量极限之内实行科学的调控管理,使旅游业的发展不破坏生态环境。旅游者们旅游更希望看到的是最原始的风貌,感受自然的气息,欣赏大自然神奇的创造力和魅力,体验最原汁原味的文化民俗气息,他们希望看到的是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饭店抵押合同5篇
-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廉政合同4篇
- 婚前房产协议书范文5篇
- 新解读《GB-T 32612-2016纺织品 2-甲氧基乙醇和2-乙氧基乙醇的测定》
- 螺蛳粉运输合同范本
- 整形诊所合作合同范本
- 租赁水果树合同范本
- 建设合同范本哪里
- 玻璃代理销售 合同范本
- 车辆转换合同范本
- 建设工程项目协同作业方案
- GB/T 45972-2025装配式建筑用混凝土板材生产成套装备技术要求
- 变频及伺服应用技术(郭艳萍 钟立)全套教案课件
- 秋冬季安全知识培训
- 2024新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单词汉译英默写表(开学版)
- 美的集团工作流程体系
- 2025年中国冷冻治疗仪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新学期+心动力+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2025年标准)出资收车协议书
- 2025-2026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家具与陈设设计》课件(共十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