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暖山文旅有限公司梦幻谷漂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江西暖山文旅有限公司梦幻谷漂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江西暖山文旅有限公司梦幻谷漂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江西暖山文旅有限公司梦幻谷漂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江西暖山文旅有限公司梦幻谷漂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项目名称:梦幻谷漂流项目建设单位:江西暖山文旅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江西融大环境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9年4月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梦幻谷漂流项目建设单位江西暖山文旅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康博为联系人王春鹏通讯地址安福县章庄乡章庄村联系电 真/邮政编码343200建设地点安福县章庄乡章庄村(起点:E1142251.83 N273212.64;终点:E1142211.04 N273135.80)立项审批部门安福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2017-360829-89-03-022105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R8930 健身休闲活动占地面积6699.74平方米绿化率28%总投资(万元)10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5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5%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9年6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及评价任务由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漂流产品具有高体验性、多趣味性的特点,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因而市场前景广阔。项目选址安福县章庄乡,处于吉安和宜春两大旅游节点城市及沪昆高铁旅游经济腾飞带和赣粤高速自驾旅游经济带两大“井”字形旅游带的辐射影响区,项目投建后将进一步加大章庄乡发展旅游业优势。本项目用地面积为6699.74m2,总建筑面积3208.06m2。江西暖山文旅有限公司拟投资1000万元,在安福县章庄乡建设山顶道全地形车拓展项目、梦幻谷漂流项目。项目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建设梦幻谷漂流项目,二期建设山顶道全地形车拓展项目,项目二期视企业发展情况而确定建设时间,故本次评价仅针对项目一期修建蓄水坝、漂流河道及附属配套设施等建设内容进行评价,待将来二期内容确定建设时间后,在建设前再对其进行相关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2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建设项目须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本项目属于“四十、社会事业与服务业/120旅游开发”项中的“其他”,本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为此,江西暖山文旅有限公司委托广州国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广州国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勘察,收集项目资料,在工程分析和影响预测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江西暖山文旅有限公司梦幻谷漂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提请审查。二、编制依据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12.1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1.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10.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11.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12.19)。 相关文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82号令,2017.10.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及2018修改单(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107号文件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11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 技术规范HJ2.1-201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2-201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3-201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4-200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委托方提供的项目文件、数据资料和图纸。三、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建设位置项目(一期工程)选址于安福县章庄乡章庄村,起点:E1142240.1、N273313.5;终点:E1142211.04 N273135.80。项目周边均为山地及林地。项目具体地理位置见附图一,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详见附图二。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用地面积为6699.74m2,总建筑面积3208.06m2。漂流起点至至终点长约3km,项目(一期工程)组成一览表详见表1-1。表1-1 项目组成一览表项目名称规模备注主体工程上漂码头区上码头缓冲潭1个,规划面积1235m2,皮艇库1个,规划面积360m2,候船廊1个,规划面积188m2,集散广场1个,规划面积150m2,设有售票处、行政办公房、商品店等;上码头1个,规划面积140m2,拦水坝1个回车广场1个,规划面积480m2,漂流河道区拦水坝11个滑道11个,全长3011m,均为双滑道缓冲潭9个下漂码头区接待中心1栋,2层,建筑面积480m2,设有更衣室、冲洗间、小卖部、医务室等下码头1个,规划面积500m2,皮筏回收码头1个,规划面积400m2,下码头缓冲潭1个,规划面积7600m2,拦水坝1个辅助工程及储运工程上码头停车场1个下码头停车场1个河道清理对部分河道淤塞地段进行清淤疏浚,对乱石较多河段进行清理;河石用于驳岸及道路铺装运用公用工程给水利用大气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和浅表地下水蓄水作为补充水源生活用水取自山泉水排水雨污分流制排水,雨水采用自然排放,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用于绿化用水/供电乡村供电供给/环保工程废水化粪池+一体式生化处理装置/固废垃圾桶若干/3、主要设备项目主要设备见表1-2。表1-2 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主要设备单位数量备注1皮划艇艘3002漂流护具套8004、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项目劳动定员32人,工作制度为1班制,每班8小时,项目全年接待游客有效营业时间为150天。5、产业政策及规划相符性(1)产业政策相符性本项目属生态旅游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鼓励类中的“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及其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服务”。且根据安福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的江西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的通知书(项目统一代码为2017-360829-89-03-022105)同意项目备案,故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规划相符性与吉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符合性根据江西省吉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5年),安福县属于“一脉三心四区”叶脉状空间格局中的生态旅游优先发展区。主要为泰和县沿主脉向西北延伸发展、与萍乡市、宜春市、湖南省连接沟通的区域。主打各种生态旅游产品、休闲旅游产品,辅以温泉度假旅游产品以及文化类旅游产品,同时开发文化、休闲类专门兴趣旅游产品。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吉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与安福县城市总体规划符合性根据安福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章庄乡属于安福县域城镇空间布局“一核系四轴,三心带三片”布局形态中的四轴之一,为旅游城镇发展轴。其发展重点为把安福建设成集山地浏览观光、休闲度假、科考修学为一体,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吸引力强,效益良好的国家级旅游胜地。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文化、建成以武功山生态休闲旅游为龙头,以明月山生态观光旅游为精品,以洲湖古村文化旅游为补充的旅游产品体系,使安福县成为国家级生态休闲旅游胜地和区域性文化旅游胜地。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安福县城市总体规划。(3)选址合理及周边环境相容性项目为生态旅游项目,项目周边500m内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项目周边无工业企业,漂流河段下游无集中饮用水取水口。且环境质量现状满足当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综上所述,本评价认为项目选址是可行的。6、“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1)与生态保护红线相符性分析根据关于印发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本项目不在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关于印发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相关要求。相关图件见附图三。(2)与环境质量底线相符性分析根据项目环境功能区区划,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类区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域水质标准,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08)的2类标准。目前,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均能达到相应环境质量标准要求。项目建成后,通过建设单位严格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后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轻微;项目建有一体化污水处理措施处理,产生的废水能够得到有效处理;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后,项目边界噪声昼夜间值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2类标准要求,对周围声环境影响不明显。(3)与资源利用上线相符性分析资源利用上线资源是环境的载体,资源利用上线是促进资源能源节约,保障能源、水、土地等资源高效利用,不应突破的最高限值。本项目运营过程主要资源消耗为电能,由市政供电供给,对当地能源、水、土地资源影响不大,不会超出当地资源利用上线。(4)环境负面清单本项目所在地没有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本次环评对照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进行说明,具体见表1-11:表1-11 本项目与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序号内容相符性分析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及修订经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及修订,项目不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及修订中的限制类及淘汰类,为允许类,符合该文件的要求2江西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及修订经查江西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及修订,项目不在江西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及修订中的限制类及淘汰类,为允许类,符合该文件的要求3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禁止用地目录(2012年本)本项目不在国家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禁止用地目录(2012年本)中4江西省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3年本)、江西省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3年本)本项目不在江西省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3年本)、江西省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3年本)中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三线一单”要求。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河流两岸用地现状为杂草地和人工林地,植被覆盖良好,项目本底质量较好,无原有污染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安福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吉安市的西北部。地处东经114 -11447,北纬274-2736之间。东邻吉安,南接永新,西与莲花、萍乡交界,北和宜春、分宜接壤。全县东西长76千米,南北宽59千米,总面积2793.15平方千米,总人口38.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2万人。项目所在地安福县章庄乡位于“明月山南麓、郭水河之巅”,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是国家级生态乡镇。全乡地处安福县西北部,东与山庄乡、横龙镇接壤,南与严田、浒坑镇毗邻,西与泰山乡相连,北与宜春市交界,吉宜公路从境内穿越而过,距县城59公里,离宜春市37公里。境域面积274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1/10,是全县国土面积最大的乡镇。下辖三江、白沙、白云、章庄、塘溪、将坑、会口、留田、明月湖9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762人,居民1453户。2、地形地貌安福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三面环山。武功山脉屹立于县境西北部,雄伟峻峭,主峰金顶(又名白鹤峰)海拔1918.3米,是江西省境内(不与邻省交界)最高峰。陈山山脉自湘赣边界的永新、莲花进入安福西南,向东偏北延伸,止于县境中部,走向与武功山大致平行。县境南部和东北部为低山、丘陵地形。东南地势低平。竹江乡洋口村附近泸水河面,海拔57.5米,为全县最低点。县内大小河流纵横,主要的有泸水、陈山河和同江。项目所在区属构造侵蚀中山地貌,山高峻岭,林木茂密,武功山主脉呈近北东向延伸,地势北高南低,山顶高程一般1000-1800m。河流曲折,山坡陡峻,河谷狭窄,以“V”型谷为主;河道坡降很大,水流急湍而下,冲刷力很强;河床上部由漂石组成,多处见基岩裸露。出露地层主要有燕山早期花岗岩、震旦系浅变质岩系及第四系地层。工程区目前未发现大的断裂构造出露,区域构造稳定,地震基本烈度小于度,工程建设无需设防。3、水文水系区域内内的溪流水系为赣江的支流袁水河、泸水河的主要发源地。武功山脉刚好是东、西、北三个方向水系的分水岭。东部为泸水河的发源地,有以下几条支流:源于武功山观音岩、香炉峰、鸡婆岩的灵金河;源于武功山主脉万龙山、千丈岩、赤脚垇等地的泰山水、源于武功山主脉明月山的七都水、源于武功山主脉万龙山、金顶的钱山水等。西部有发源于金顶附近赤脚坳、千丈岩两山溪的东江与源于白鹤峰,鸡冠岩的山溪的西江汇合后流入麻田河,经新泉河,最后汇入袁水河;发源于发云界与木马坳两处山谷的茅店河同源于万龙山、羊狮幕、明月山诸水的东坑水最后也注入袁水河。北部有发源于太平山西麓的温汤河和发源于洪江乡木坪的南庙河向北注入袁水河。4、气候气象安福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7,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8.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9,年均降水量1553毫米,平均降雨日166天,降水明显集中在春季和初夏,平均日照时数1649小时,山区日照偏少,年无霜期279天,最长323天,最短247天。适宜农作物和林木生长。5、生态环境情况安福县县森林覆盖率达70.5%,位居全省前列,是闻名遐迩樟树之乡、竹子之乡,陈山红心杉原产地。全县有国家级生态乡镇 3个、省级生态乡(镇)11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安福香樟奇多,现有400年以上的古樟1万多棵,被誉为“中国香樟之乡”,素有“有村皆有樟,无樟不成村”的说法。全县明清古村落众多,洲湖镇塘边村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境内绿意盎然,环境秀美。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安福县成为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红线保护范围、全国生态建设县试点单位、江西重点林业县、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南方商品材基地县、全国竹子之乡,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江西创建绿色生态先进县”、“全省森林生态保护十佳县”、“全省首届生态文明建设十佳县”、“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等称号。目前,安福县正在积极申报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和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行政区划安福县县辖7个镇、12个乡:平都镇、浒坑镇、洲湖镇、横龙镇、洋溪镇、严田镇、枫田镇、竹江乡、瓜畲乡、钱山乡、赤谷乡、山庄乡、洋门乡、金田乡、彭坊乡、泰山乡、寮塘乡、甘洛乡、章庄乡。共有8个居委会、256个村委会。2、社会经济结构2016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量质齐升,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31.2亿元,增长9%;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58.6亿元,增长9.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5亿元,增长12.1%;完成财政总收入16.9亿元,剔除营改增等因素,同口径增长7.62%。三次产业结构调优为17.7:52.3:30,新兴产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实现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62.6亿元,增长67%,荣获江西省第二届最佳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1.8%;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烤烟种植面积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县域第一,荣获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县和清洁工程先进县;成功列入国家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县,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1.9个百分点。3、民生事业民生工程八大方面指标全面完成,全县民生支出达19.8亿元,占总支出的68.4%;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4623元、12125元,分别增长8.3%、9.6%;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民生事业短板不断完善,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更加繁荣,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有效提升,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4、旅游安福县境西北的武功山,素有“大江南北三巨镇、匡庐衡岳武功中”之美誉,是省内六大历史名山之一,先后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名录。山上十万亩高山草甸,江南罕见,风光旖旎,山下度假温泉设施一流,功能完善,标准达五星级,是赣中新兴的旅游休闲胜地。近年来,累计投入6.5亿元提升打造了羊狮慕景区、武功山大峡谷景区、金顶景区、箕峰景区“四大景区”,武功山大峡谷漂流项目、羊狮慕景区建成并营业,武功山旅游纳入全省旅游重点产业集群名单和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随着开发宣传力度的加大,武功山成为了国内外越来越多户外旅游者、自驾旅游者趋之若鹜的休闲胜地,“中国福山”、全国生态休闲度假慢生活基地旅游品牌逐渐凸显。全年共接待游客57.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902万元。环境质量现状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根据当地环境监测站近期对项目区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如下:1、大气环境质量状况项目所在地属于安福县章庄乡,空气环境属二类功能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18)关于基本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数据来源可知,项目所在区达标判断,优先采用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评价基准年环境质量公告或环境质量报告中的数据或结论。现采用江西省环境保护厅公开的“江西省各县市2018年度环境空气质量年均浓度数据”,评价数据及判断结果见表3-1。表3-1 区域空气质量现状达标评价表污染物年平均指标现状浓度(ug/m3)标准值(ug/m3)占标率(%)达标情况SO2年平均质量浓度256042达标NO2年平均质量浓度114028达标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3535100达标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587083达标CO日均值95%数值1.8mg/m34.0mg/m345达标O3日最大8小时值90%位数值15616098达标根据表3-1可知,项目所在区基本污染物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故本项目所在评价区域为达标区。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内主要地表水为东谷水,根据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为类,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的要求。3、声环境质量现状声环境功能规划为2类区。项目区主要噪声源为社会生活噪声、道路交通噪声,目前基本达到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2类标准。4、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项目评价范围内地下水水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类水质标准。综上所述,项目选址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地下水环境质量符合功能区划的要求。5、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指标根据生态影响评价的工作级别和以上的调查分析,本次评价以生态指标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生态指标选取植被覆盖度、森林覆盖率、植物物种数、动物物种数等生态参数作为主要评价因子。现状评价根据调查,项目区植被覆盖度较高;区块内基本以杉树和灌木为主,周边农作物主要为水稻等;区域内野生动物主要有田鼠、蝙蝠、野兔、水蛇、花蛇、青蛙等,地块内均无珍稀动植物,没有国家或省级等重点保护动植物存在,水体中主要为常见家鱼,无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泪游通道等。因此,从生态指标综合考虑,项目区生态环境良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环境保护目标项目主要环境敏感点及其所处位置,具体分布情况见表3-1和附图二。表3-1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名称坐标()保护对象保护内容环境功能区相对厂址方位相对厂界距离纬度经度长岭114.378427.5392居民环境空气、噪声环境空气二类区西60m淡家坊114.375327.5298居民西20m欧里114.378027.5306居民东35m依坡114.378427.5274居民南15m章庄中学114.37127.522学校南350m章庄小学114.36827.522学校南680m东谷水及其支流、泸水河东谷水及其支流汇入泸水河,纳污水体泸水河下游有安福县第二自来水厂取水口,距东谷水排污口约40km,取水规模为2万吨/天。评价区内及项目污水排口下游村民饮用水源为山泉水地表水地表水地表水类区南10km2、污染控制目标1、施工期施工期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施工噪声和建筑扬尘,主要保护目标为:拟建项目区内及周围地区的居民点、学校等。水环境:要求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水质标准。环境空气:要求达到二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声环境:建筑施工场界噪声要求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2、营运期:项目生活污水先经化粪池+一体式生化处理装置处理,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城市绿化)标准后全部作为绿化用水。严格控制大气污染源,保护周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严格控制噪声源,保护区域声环境质量达到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2类标准。固体废物及时收集,交由相关部门处理,维护良好的卫生环境。搞好生态防护工作,减小水土流失。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本项目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具体详见表4-1。 表4-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g/m3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标准来源SO2年平均6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日平均1501小时平均50PM2.5年平均35日平均75PM10年平均70日平均150NO2年平均40日平均801小时平均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地面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可知,项目所在区域附近地表水体属类功能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水质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4-2。表4-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pH无量纲)类别pHCODMnCODCrBOD5NH3-N类6962041.03、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位于章庄乡章庄村,区域属于以居民住宅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2类标准,具体详见表4-3。 表4-3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A)昼间夜间依据6050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2类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水本项目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一体式生化处理装置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城市绿化)标准后全部用于绿化用水。具体标准限值见表4-4。表4-4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序号项目城市绿化单位标准来源1pH6-9无量纲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城市绿化)2色度30度3浊度10NTU4溶解性总固体1000mg/L5BOD520mg/L6氨氮20mg/L7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0mg/L8溶解氧1.0mg/L9总余氯接触30min后1.0,管网末端0.2mg/L10总大肠菌群3个/L2、废气本项目施工期粉尘执行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见表4-5。 表4-5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颗粒物1.0mg/m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3、噪声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运营期厂界噪声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2类排放标准,噪声排放限值见表4-6。表4-6 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时段昼间夜间标准施工期705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营运期6050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2类总量控制指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对CODCr、NH3-N、SO2和NOX共四种主要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管理,本项目项目污水处理后全部用于绿化用水,不外排,不需申请总量。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下图。图1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主要污染工序:主要污染工序详见表5-1。表5-1 污染物种类、来源、排放方式等一览表来源污染物排放方式施工期土地平整、建筑施工、建材堆放及运输TSP无组织施工及生活污水生活污水间断施工和运输车辆等效A声级间断建筑施工及生活垃圾碎砖、废沙石、废钢筋、生活垃圾等/营运期停车场汽车尾气间断游客、工作人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噪声间断主要污染源强分析:一、施工期1、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工程施工砼浇筑和车辆的冲洗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砼浇筑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冲洗废水主要为含有油污的废水。据类比及初步估算,一般施工车辆冲洗废水约500L/辆, 每天按4辆计, 冲洗废水约2m3/d。 其中COD为25200mg/L, 石油类为10300mg/L,SS约为 400500mg/L,则各污染物排放量COD约为0.30kg/d, 石油类约0.04kg/d,SS约2.5kg/d,故必须处理后方可外排。项目施工人员初步估算约50人/日,施工人员平均用水量按130L/(人日)计,其中80%作为废水排放量,则项目在施工期间废水排放量约5.2m3/d。2、施工扬尘由于施工、土地平整、基建材料的运输将产生扬尘,从而使局部环境空气受到污染,特别是干燥大风天气更为突出;项目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主要考虑运输车辆对沿线区域环境的影响。由于施工期具有局部性、短时性等特点,施工扬尘对外环境影响较小。项目河道清理为人工去除大块石块,无需疏泼污泥,故无疏泼污泥产生的恶臭。3、施工噪声本项目施工期间噪声主要包括施工机械噪声、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施工机械包括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等。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声源源强度为7595db(A)。为使其能够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的要求,必须采取减缓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定施工计划,应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运行,禁止午休及夜间(22: 00-6: 00)施工;施工时采用降噪作业方式:施工机械选型时尽量选用可替代的低噪声设备,对动力机械设备定期进行维修、养护,避免设备因松动部件的振动或消声器的损坏而增加其工作时的声压级:设备用完后或不用时应立即关闭;对各施工环节噪声较为突出且又难以对声源进行降噪的设备装置,应采取临时围障措施,围障最好敷以吸声材料,以此达到降噪效果;合理布局施工场地,施工时应尽量将高噪声设备布置距敏感点远的一侧;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尽量缩短施工周期,打桩机等高噪声施工尽量安排在昼间施工。加强对施工场地的噪声管理,施工企业也应对施工噪声进行自律;项目应文明施工,切忌野蛮施工,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噪声,搬卸物品应轻放,施工工具不要乱扔、远扔等。施工期噪声经过上述措施治理后,其施工期间的厂界噪声可以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l2523-2011)中标准限值,实现达标排放。4、施工固体废物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包括溪流里清理出的大石块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及少量土建工程产生施工建筑垃圾。(1)生活垃圾项目施工人员初步估算约50人/日,人均垃圾产生量按1.0kg/d计算,则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为18.3t/a。 生活垃圾主要组成为有机物等食品或饮料包装。若不对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任其在施工现场随意堆放,则可能造成这些废物的腐烂,滋生蚊、蝇、鼠、虫等,散发臭气,影响环境卫生。(2)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废砖块、混凝土块、废木料、废钢筋等。若任意堆放或倾倒,在晴天易形成施工扬尘,在雨季由于地表径流而易发生水土流失。(3)本项目在漂流河道的清理中,并未对原有河道进行拓宽,只是对部分问道淤塞地段进行了疏竣工作,使河道水流更通畅。疏竣工作中的固体废弃物均堆放于沿河道两岸, 用于道路加固筑基,对环境影响较小。(4)土石方平衡本项目施工过程会产生部分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废砖块、混凝土块、废木料、 废钢筋等。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项目地块地势较低,无挖方量,填方量约50m3,填方来自外购土方,无余土产生。本项目不设取、弃土场。5、生态影响项目永久性建筑的建设将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地形地貌,但由于本项目原有地形分别为荒山荒地、河坡地,故对建设地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在建设期进行开挖时,临时性堆放的弃土弃渣如受暴雨冲刷,会发生一定的水土流失现象。人造景观的建设,对自然景观协调性和完整性产生一定影响。施工期对河道的障碍石和危石进行清理疏通过程以及蓄水坝的建设过程中,对河道原有河床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程度破坏。但由于在漂流河道的清理中,并未对原有河道进行拓宽,只是对部分河道淤塞地段进行了疏浚工作,使河道水流更通畅,对环境影响较小。在小溪不排水时是干枯的,水生生物较少,随水流迁移,所以河道疏通对河流生态环境影响较小,而且蓄水坝做好之后会给水生生物提供一个更优质的生存环境。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必须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尽量减少环境影响程度。二、运营期1、废水项目废水主要为区内工作人员、游客产生的生活污水。项目工作人员共计20人,本项目建成运营后,最大日接待游客数量为500人/d。根据江西省城市生活用水定额(DB36/T 419-2011),工作人员生活用水定额按50L/人天计,游客生活用定额按100L/人天计,产污系数取0.80,计算后得出项目生活污水排水量为40.8m3/d。接待游客有效营业时间为150d/a,则生活污水排放量为6120 m3/a。生活污水主要污染因子为pH、CODCr、BOD5、SS、NH 3 -N、动植物油,浓度分别为69、250mg/L、100mg/L、100mg/L、25mg/L、40mg/L。项目给排水情况见表5-2。表5-2 项目给排水量一览表类别规模(人/天)用水标准(L/d人)日用水量(m3/d)排水量(m3/d)工作人员20501.00.80游客5001005040合计5140.8综上所述,本项目总用水量为51m3/d(7650m3/a),污水排放量为40.8m3/d(6120m3/a)。生活污水经化粪池+一体式生化处理装置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城市绿化)标准后全部作为绿化用水。表5-3 项目废水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汇总表废水名称CODCrBOD5NH3-N动植物油生活污水(6120m3/a)产生浓度(mg/L)2501502535产生量(t/a)1.530.920.150.21处理措施化粪池+一体式生化处理装置处理后浓度(mg/L)100202010排放量(t/a)0.610.120.120.06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城市绿化)-2020-2、废气本项目运营期不设置食堂,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景区进出的汽车尾气,由于行驶车辆较少,因此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污染较小。其他工程无大气污染物产生,不会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不良影响。3、噪声本项目为水上运动项目,用地范围内没有工业和锅炉房,主要为游客接待服务设施,运营期游客的涌入和车辆通行会对项目所在地局部区域造成一定的社会噪声。噪声源统计见表5-4。表5-4 噪声源强一览表噪声类型源强(分贝)游客日常生活噪声50-60汽车行驶噪声65-75漂流噪声60-70噪声污染主要为游客的涌入和车辆行驶产生的噪声产生的瞬间较高值噪声,本工程所用机器设备较少,且使用频率不高,运转设备均采用低噪声设备。本项目夜间不实施漂流活动,项目运营对周围居民的声环境影响较小。4、固体废物项目主要固体废物有游客丢弃的生活垃圾、游客接待中心产生的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站污泥以及急救室产生的医疗垃圾。生活区的生活垃圾按排污参数0.5kg垃圾/人. d计算,本项目工作人员定员20人,另外不居住游客人数高峰期的500人/d,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260t/d,即39t/a (年运营时间以150天计);污水处理设施处理项目生活污水,年处理污水量约6120t,参照国内污水厂干污泥平均产量1.25t/万m3,则污水处理设施干污泥产生量约0.765t/a,委托环卫部门清运;急救室会产生少量医疗垃圾。5、生态环境(1)对植物的影响游客数量增加对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小,对植被的生长无明显不利影响。主要是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踩踏绿地,摘折花木和果实对植被的破坏。这种影响总体比较小。(2)对动物的影响项目建设完工后,施工时人为干扰消失,一部分外迁动物回归到原地。 游客数量增加, 项目区内人为活动增加,噪声略增大,总体声环境质量较好。项目区植被覆盖在率高,为鸟类提供了较好的栖息、活动环境。项目区游客的增多对这些鸟类影响很小。主要不利影响是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追逐、投打动物。这种影响总体比较小。(3)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项目建设完工后,施工时人为干扰消失,项目建设无水上娱乐和餐饮,游客接待中心不设置餐饮,游客食宿均依靠当地既有设施解决,员工生活污水不排放。(4)对鱼类的影响本项目工程量较少,对地表水的流速、水深、水文条件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不会对各种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和生存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同时本项目设置构筑物能够满足可行洪阶段的过水需求,工程无阻隔鱼类洄游设施,对鱼类及其生存环境不利影响小。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产生浓度及产生量排放浓度及排放量水污染物施工废水CODCr、SS废水产生量约6.5m3/d废水排放量约5.2m3/d生活污水6120m3/aCODCr250mg/L1.53t/a100mg/L0.61t/aBOD5150mg/L0.92t/a20mg/ L0.12t/aSS200mg/L1.22t/a70mg/ L0.43t/aNH3-N25mg/L0.15t/a15mg/ L0.09t/a动植物油35 mg/L0.21t/a10 mg/ L0.06t/a大气污染物施工扬尘扬尘由于施工、土地平整、基建材料的运输将产生扬尘,从而使局部环境空气受到污染,特别是干燥大风天气更为突出;项目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主要考虑运输车辆对沿线区域环境的影响。由于施工期具有局部性、短时性等特点,施工扬尘对外环境影响较小。项目河道清理为人工去除大块石块,无需疏泼污泥,故无疏泼污泥产生的恶臭。固体废物施工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定时清运运营期生活垃圾主要为包装废物、废纸、少量有机物39t/a环卫部门收集处理污水处理站污泥污水处理站污泥0.765t/a环卫部门收集处理医疗垃圾医疗垃圾0.1t/a送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噪声施工期施工期间噪声主要包括施工机械噪声、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施工机械包括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等。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声源源强度为7595db(A)。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的要求。运营期项目正式运营后,噪声主要来源于游客日常生活噪声及汽车行驶噪声,场界噪声值可达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2类标准要求主要生态影响一、施工期1、陆生生物影响(1)工程占地影响本项目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在施工作业过程、工程占地对土地利用、植被、水土流失等产生的影响,改变部分原有的地形地貌,破坏现有植被,使地表出现局部裸露,破坏了原有的自然风貌及景观。(2)施工建设活动影响施工将进行土方的挖掘和回填,裸露的地面在旱季引起大量扬尘,对于附近的农田和树木也将产生一定影响。扬尘会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农作物减产,影响树木生长。(3)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项目实施前,评价区陆生生态系统类型主要是分布于附近的杂草、灌木以及农田等。项目实施后,为了满足生态、景观的要求,坡面防护设计摒弃了不能绿化、不能给生物提供栖息地的硬体护坡形式,选用能绿化、渗水和排水的生态型草皮护坡,有利于附近陆生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在防护下游村镇的同时,有利于沿线生态环境的改善。2、植被影响依据现场踏勘项目所在区域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受人工种植等人为活动影响,原生植被破坏殆尽,植被以荒草地、灌木、毛竹林为主,工程建设区周边植被群落水平及垂直结构差,生物多样性不高,未见珍稀植物。项目建成后,要求加强绿化建设,种植草坪、 低矮灌木等,使其能和周围环境更加协调,故项目对区域植被环境影响较小。3、水生生物影响(1)浮游生物施工期生产、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施工机械油污跑冒、滴、漏产生含油污水的排放会对水质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引起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和优势度的变化。项目建设的挖填方、扰动局部水体以及项目的弃土弃渣,在雨水冲刷下也会形成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施工材料若堆放在水体附近,可能因湖沙和暴雨冲刷等原因进入水体,这些弃土弃渣、施工材料等将会导致附近水域水体浑浊,对水的酸碱度有一定影响, 破坏浮游生物的生长环境,从而使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受到一定的影响。(2)底栖动物项目建设对底栖动物的直接影响是占用底栖动物的栖息地,在此上生活的底栖生物因栖息地的丧失也将彻底破坏;施工散落的泥沙也将影响到滩涂的底栖动物。但是项目建设所占用底栖动物栖息地的面积较小。项目对底栖动物的影响范围较小,不会导致这些物种的消失。(3)鱼类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泥沙,造成水体悬浮物增加,导致水体透明度降低,不利于天然饵料的繁殖生长。其次水中大量存在悬浮物时也会使鱼类造成呼吸困难和发生窒息现象。同时生产和生活等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石油类、 SS和CODCr等污染物会污染水体,导致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饵料生物量的减少,改变了原有鱼类的生存、生长和繁衍条件,鱼类将择水而栖,迁到其它地方,施工区域鱼类密度显著降低。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项目区鱼类资源很少,而且鱼类择水而栖,会迁到其它地方。项目完成后,原有的鱼类资源及其栖息环境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对该区域鱼类种类、数量的影响很小。根据现场调查和访问,该区域内没有鱼类 “ 三场 ” 分布,只要施工过程采取相应减少水质污染的措施,施工期对鱼类影响较小。4、景观环境影响施工时采取临时覆盖或植被措施。 施工结束后采取复耕和植被恢复措施,故施工便道不会对周边生态景观环境造成大的破坏。5、水土流失影响本项目的水土流失主要来自土方开挖、砌体工程、物料堆放等施工活动对地表形态和土地利用功能的改变以及对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的破坏。(1)掩埋植物坝坡加固若不加保护,坝坡将产生面状侵蚀,对周围的植被造成一定的影响。(2)影响周边生态环境项目建设的土方开挖及运输经过乡镇、居民点、农林用地、河流等区域,建设过程中的临时堆渣,在汛期会对周边造成径流泥沙影响,造成居民生活的不便,在旱季则会产生尘埃,影响生态环境。二、运营期(1)对植物的影响游客数量增加对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小,对植被的生长无明显不利影响。主要是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踩踏绿地,摘折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