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室内分布系统设计规范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LTE室内分布系统设计规范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LTE室内分布系统设计规范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LTE室内分布系统设计规范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LTE室内分布系统设计规范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TD-LTE室内分布系统设计规范(V1.1)2013年3月目 录1.总则31.1.概述31.2.缩略语31.3.引用标准31.4.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总体原则32.室内分布系统工程规划32.1.概述32.1.1.规划目标32.1.2.规划内容32.1.3.规划流程32.2.频率规划32.3.时隙规划32.4.无线链路预算32.5.传播损耗模型32.6.小区规划32.7.信源规划32.7.1.信源选址32.7.2.信源选取32.7.3.信源配置32.8.室分天馈系统规划32.9.传输带宽规划33.室内分布系统工程勘测33.1.概述33.1.1.勘测内容33.1.2.勘测流程与步骤33.2.勘测工具及资料33.3.勘测方法33.4.其他注意事项34.室内分布系统工程设计34.1.概述34.1.1.常规要求34.1.2.设计流程34.1.3.专业界面34.2.信源设计34.3.系统设计34.3.1.建设方式34.3.2.天线布放设计34.3.3.天线口功率设计34.3.4.双路功率平衡设计34.3.5.切换带设计34.3.6.系统间隔离度设计34.3.7.同步信号设计34.3.8.无源器件建设及改造34.4.天馈系统设计与布放原则34.4.1.天线布放34.4.2.外泄控制34.4.3.走线设计34.5.外放天线设计原则34.5.1.外放天线适用场景34.5.2.天线位置34.5.3.天线选型34.5.4.天线数量与功率要求34.5.5.信号外泄控制34.6.高性能/特型无源器件的使用要求35.室内分布系统施工原则35.1.常规要求35.2.有源设备安装要求35.3.有源设备供电与接地35.3.1.交流供电系统及设备配置原则35.3.2.直流供电系统及设备配置原则35.3.3.电源电缆选择原则35.3.4.UPS设备配置原则35.3.5.RRU供电设备配置原则35.3.6.接地系统建设原则35.4.GPS系统安装要求35.5.天线的安装要求35.6.标签规范36.TD-LTE室内分布系统工程验收原则36.1.工程验收要求及阶段36.2.验收内容36.3.验收的组织和分工36.4.系统验收测试原则36.4.1.工程工艺测试规范36.4.2.工程质量测试规范36.4.3.覆盖效果测试规范36.5.工程竣工报告要求37.附件37.1.TD-LTE室内分布站点命名要求37.2.TD-LTE与其他系统的隔离度要求37.3.3GPP TR 36.931 V10.0.0 (2011-03)3前言2010年10月,由我国主导的TD-LTE增强型入选成为4G国际标准。同年12月28日,工信部对电信研究院上报的关于开展TD-LTE规模技术试验的请示进行了批复(工信部科函【2010】612号),标志着TD-LTE正式迈入了建设元年。为指导各地市公司开展TD-LTE规模技术试验网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工作,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组织编制了本指导原则,请各地市公司遵照执行。1. 总则 为统一中国移动广东公司TD-LTE室内综合分布系统(以下简称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原则,规范设计方案,确保方案设计质量达到相关技术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广东公司TD-LTE新建/改建室内分布系统工程的勘测和设计。各市公司和设计单位在开展TD-LTE室内分布系统工程勘测和设计工作时应执行本规范。 室内分布系统安装工程的安装方式、要求及各种设备规格型号应按工程设计要求执行。 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应遵循设计方案,同时严格遵循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室内分布系统验收规范,加强施工质量检查工作,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建设单位应通过工程监理(或建设单位的随工代表)依据本规范和工程设计要求,加强对工程建设的施工技术监督工作,并组织随工检验。 本规范不作为验收规范使用。在工程验收中,应以相关的室内分布系统验收规范为依据。 本规范与国家标准、规范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办理。 本规范所列的各项测试,其相关测试方法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规定。 本规范未尽事宜参照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本规范由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工程建设中心颁布,自颁发之日起执行,其解释权和修改权属中国移动广东公司。1.1. 概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责任公司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流程将参照TD-SCDMA的工程模式。各市公司负责工程的可行性分析、与业主的前期协调谈判(选址)以及工程项目的立项、设计方案会审、工程施工管理、组织工程的竣工验收,系统集成单位负责室内分布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室内分布系统工程建设的系统集成单位由省分公司招标确定,各市分公司必须在省公司招标确定的入围名单中考察选择,(建设采用统谈分签的形式,即省公司确定入围系统集成单位并签订框架合同,市公司根据各自情况在入围系统集成单位中再进行竞赛确定)不得委托其他厂商。1.2. 缩略语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第三代合作组织DAS(Distribute antenna system)室内分布系统eNB (Evolved Node B) 演进型UMTS 基站E-UTRA(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Femtocell微型家庭站HeNB(Home Evolved Node B)家庭演进型UMTS 基站MBMS(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复用PAR:(Peak toAverage Ratio) 峰均比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ICH(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icocell微型分布站PMCH(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物理多播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S(Packet-Switched domain)分组交换域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RB(ResourceBlock)资源块RE(Resource Element)资源单元RRU: 光纤拉远设备RSRP:( 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Q (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SI(Receive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SIR(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信干比TCH:(Traffic Channel)业务信道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层控制协议/网间协议TDD: (Time Division Duplex) 时分双工TD-LTE:(TD-SCDMALong Term Evolution) TD-SCDMA的长期演进TDM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时分多址UARFCN: (UTRA absolute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number) UTRA绝对无线频率信道号UE: (User Equipment) 用户设备VSWR:(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电压驻波比1.3. 引用标准1.1. 电磁辐射值必须满足(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限值,同时满足(GB9175-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中对环境电磁波辐射指标的要求;2. 无线室内覆盖系统设计应满足YD 5191-2009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程技术暂行规定的要求;3. 国家通信行业标准,YD503997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规定;4. 3GPP TS 36.101、TS 36.104、TR 36.956 相关规范。1.4.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总体原则..4.1. TD-LTE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应综合考虑业务需求、网络性能、改造难度、投资成本等因素,体现TD-LTE的性能特点并保证网络质量,且不影响现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 室内分布系统使用双路建设方式能充分体现MIMO上下行容量增益,在TD-LTE规模试商用网工程中应根据物业点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业务需求、改造难度等因素,分别选择适当比例的新建、改造场景部署双路室分系统。3.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应综合考虑GSM、TD-SCDMA、WLAN和TD-LTE共用的需求,并按照相关要求促进室内分布系统的共建共享。多系统共存时系统间隔离度应满足要求,避免系统间的相互干扰。4.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应坚持室内外协同覆盖的原则,控制好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外泄。5.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应保证扩容的便利性,尽量做到在不改变分布系统架构的情况下,通过小区分裂、增加载波、空分复用等方式快速扩容,满足业务需求。6. TD-LTE室内分布系统使用E频段。与室外宏基站采用异频组网方式,室内小区间可以根据场景特点采用同频或异频组网。7. TD-LTE与TD-SCDMA(E频段)共存时,应通过上下行时隙对齐方式规避系统间干扰。8.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应按照“多天线、小功率”的原则进行建设,电磁辐射必须满足国家和通信行业相关标准。2. 室内分布系统工程规划2.2.1. 概述2.1.1. 规划目标. 覆盖1. 无线覆盖率室外覆盖网络规划指标:目标覆盖区域内公共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100dBm的概率达到95%;覆盖指标F频段与D频段的要求一致。数据业务热点区域室内有效覆盖指标:在建设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室内目标覆盖区域内公共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105dBm且 RS-SINR 6dB的概率达到95。营业厅(旗舰店)、会议室、重要办公区等业务需求高的区域要建设双路室分系统,目标覆盖区域内公共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 -95dBm且公共参考信号信干噪比 RS-SINR 9dB的概率达到95%。2. 室内信号外泄场强室内覆盖信号应尽可能少地泄漏到室外,建议室外10米处应满足RSRP-110dBm或室内小区外泄的RSRP比室外主小区RSRP低10dB(当建筑物距离道路不足10米时,以道路靠建筑一侧作为参考点)。. 容量1、单用户模型的构造目前尚无权威的方法进行数据业务容量核算,普遍采用的容量核算方法有等效爱尔兰、后爱尔兰、坎贝尔和随机背包算法。相对而言坎贝尔算法更适合在TD-LTE容量规划中使用。坎贝尔算法综合考虑所有业务需求,构造一个虚拟业务,计算总的等效业务量和系统提供该业务的信道数量,计算比较简单,易于实际应用;计算结果适度。坎贝尔算法的计算步骤为:(1) 考虑所有的业务,构造一个虚拟业务;(2) 计算系统提供该虚拟业务的信道数和总的等效业务量;(3) 计算得到混合业务的容量。其中:Ai表示第i种业务的单用户负荷;Ei表示第i种业务的话务量;Ax表示虚拟业务的单用户负荷;Ex表示单用户的虚拟话务量。2、业务类型及质量要求3GPP协议定义了会话类、交互类、流类、背景类四类业务,在3GPP 22.105中说明了各类业务的典型应用和它们的QoS要求,其带宽要求最大为384kb/s,端到端的单向延时最低为75ms,LTE网络应该可以较好的满足上述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迅猛发展,传统有线宽带业务和移动网络呈现快速结合的态势,LTE网络预计在3GPP定义上述业务之外还会承载更多的高带宽业务,本文假设下列主要业务类型。承载类型单用户模型渗透率BLER激活因子上行下行VoIP语音(kbps)12.212.2100%1%0.5视频流(kbps)646420%1%0.5FTP(kbps)12.212850%10%1HTTP(kbps)12.264100%10%0.2在线游戏(kbps)12.23220%1%1通过预设各类业务渗透率、激活因子、用户VoIP业务忙时强度、用户数据业务签约流量/月/用户、忙日集中系数等条件核算单小区支持的用户数。3、固定业务类型的计算方法从LTE业务方面看,可能的业务有高清视频监控、即摄即传、高清视频点播、高清视频会议等。这类业务一般为连续数据流,计算容量较为简单。一般需要的速率要求为26Mbps左右。除了视频点播为下行业务,其余均为需要上行速率的业务。容量可直接通过小区吞吐量/业务需求速率得出。业务场景演示业务单前端上行速率(Mbps)单前端下行速率(Mbps)数据采集点高清视频监控40.1即摄即传40.1高清视频点播0.14高清视频会议4. 业务质量1. 无线信道呼损率 要求语音业务呼损不大于2,数据业务呼损不大于5。2. 无线接通率要求在无线覆盖区内的95位置,99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3. 误块率要求数据业务的误块率不大于10%。4. 小区峰值速率和平均速率TD-LTE系统的容量受限于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系统带宽、子帧配比、控制信道开销、组网方式及效果、用户业务模型等。系统带宽:带宽直接决定了设备的容量上限,在TD-LTE系统中,带宽可以类比GSM、TD-SCDMA系统中的载频,是容量配置的基本项目。TD-LTE支持14 MHz、3 MHz、5 MHz、10 MHz、15 MHz、20 MHz带宽6种可变带宽的灵活配置。子帧配比:TD-LTE可使用非对称的频谱资源,可以通过调整上下行时隙转换点,灵活配置上下行的时隙比例,适应不同地区的上下行业务比例,并灵活支持多播组播类业务,提高了频谱资源的利用率。为了节省网络开销,TD-LTE允许利用特殊子帧DwPTS、UpPTS传输信息。因此特殊子帧配比也会影响TD-LTE网络容量。控制信道开销:控制信道的配置影响TD-LTE业务信道的资源数量,从而影响容量。除了TD-LTE系统本身的配置和算法外,系统所承载的具体的业务类型、组网方式不同所带来的信道环境和链路质量、以及不同的基站硬件处理能力对TD-LTE的容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TD-LTE的容量以能够容纳的用户数及能够满足的用户业务速率决定,与GSM、TD-SCDMA系统中容量配置以载频为基本单位不同,需要引入用户数、速率作为容量核算的标准参数。TD-LTE理论峰值速率可以通过支持的TBS(Transfer Block Size)最大值方式进行核算。对于典型的20MHz系统带宽,特殊子帧配比10:2:2,智能天线双流模式下,不同子帧配比对应的峰值速率和平均吞吐速率如下:上/下行配置下行/上行子帧分配单小区下行峰值速率(Mbps)单小区上行峰值速率(Mbps)小区下行平均吞吐速率(Mbps)小区上行平均吞吐速率(Mbps)12DL:2UL81.93817.5262813.423DL:1UL111.8938.76338.36.7注:单小区平均吞吐速率来源于仿真结果。5. 边缘速率 F频段,子帧配置3:1,特殊子帧配置3:9:2要求在同频网络、20MHz、邻小区50%负荷条件下,小区边缘单用户上下行速率达到256kbps/4Mbps。 D频段,子帧配置2:2,特殊子帧配置10:2:2要求在同频网络、20MHz、邻小区50%负荷条件下,小区边缘单用户上下行速率达到512kbps/4Mbps。2.1.2. 规划内容1. 频率规划2. 小区规划3. 基站容量配置4. 室分天馈系统规划5. 传输带宽规划2.1.3. 规划流程2.2. 频率规划根据集团公司意见,将E频段作为本期TD-LTE规模网室内分布系统的使用频段,使用2350-2370MHz共20MHz频率。本期室内覆盖系统采用与室外系统异频组网。室内覆盖同一水平层面如需设置多个小区时,相邻小区间建议采用异频组网。在建筑物内可以利用自然阻隔合理进行频率规划。对楼层间隔离较好,可以采用带宽20M同频组网方式;对同层天然隔离较差的区域,建议采用2个10M频点异频组网方式,同层小区间频率交错复用。2.3. 时隙规划时隙转换点可以灵活配置是TD-LTE系统的一大特点,非对称时隙配置能够适应不同业务上下行流量的不对称性,提高频谱利用率,但如果基站间采用不同的时隙转换点会带来交叉时隙的干扰,因此在网络规划时需利用地理环境隔离、异频或关闭中间一层的干扰时隙等方式来避免交叉时隙干扰。设备应支持所有的TDD上下行子帧配比方式,TD-LTE网络子帧配置建议如下,后续可以通过软件调整子帧配置。宏基站TD-SCDMA采用2:4时隙配置,为避免交叉干扰,TD-LTE F频段宏基站业务子帧配置为1:3,特殊子帧配置为3:9:2;D频段宏基站根据上行业务需求情况可全网将业务子帧配置为2:2,特殊子帧配置为10:2:2。室内覆盖站原则上业务子帧配置为1:3,特殊子帧配置为10:2:2,上行业务需求大的楼宇可将业务子帧配置为2:2,特殊子帧配置为10:2:2,F频段室内分布系统如与室外宏基站交叠则应与室外宏基站子帧配置一致。2.4. 无线链路预算室内环境下TD-LTE的无线链路预算如下:项目PDSCH下行控制信道上行控制信道1Mbps,10RBPBCHPDCCH(8CCE)PDCCH(2CCE)PCFICHPHICHPUCCH format 1aPUCCH format 2PRACH format 1PRACH format 4最大允许的路径损耗(dB)128.6143.6138.8132.8139.5135.9141.3140.6136.2128.5在当前指标要求下,理论计算的TD-LTE室内分布系统最大允许路径损耗与TD-SCDMA基本相当,且实际工程设计中,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规划中已经考虑了为E频段引入预留的覆盖余量需求,因此天线点间距可基本参照现有TD-SCDMA系统进行设置。即:天线布放应重点确保重要会议室、重要办公室、电梯口的有效覆盖,天线密度应以满足TD、LTE系统引入需要为原则。单天线覆盖半径参考建议为(考虑全向吸顶天线,天线功率为15dBm):对于半开放环境,如商场、超市、停车场、机场等,覆盖半径取1016米;对于较封闭环境,如宾馆、居民楼、娱乐场所等,覆盖半径取610米;对于电梯的覆盖,一般采用电梯井内安装定向天线的方式进行覆盖。如电梯厅已有同小区天线覆盖,可使用定向天线正面朝下的方式,每四层布放一副天线进行覆盖;如电梯厅没有覆盖,则使用定向天线正面朝电梯厅的方式,每三层布放一副天线进行覆盖;或者采用辐射式泄露电缆覆盖电梯井,保持电梯覆盖均匀,并使得每层电梯厅都有泄露信号。对于观光电梯,一般依靠室外宏站信号解决,若存在信号问题,对于位于小区内观光电梯,通过电梯井内安装泄露电缆解决,对于位于道路旁的观光梯,可采用定向天线随梯方式覆盖电梯,同时控制功率。在具备施工条件的物业点,可采用定向天线由临窗区域(有墙体遮挡位置或距离窗户2米以上)向内部覆盖的方式,有效抵抗室外宏站穿透到室内的强信号,使得室内用户稳定驻留在室内小区,获得良好的覆盖和容量服务,同时也减少信号泄漏。对于住宅区里离人群较近的美化天线,在满足覆盖需求的前提尽量以小功率发射,满足国家一级电磁辐射安全标准;2.5. 传播损耗模型根据3GPP TR 36.931 V10.0.0 (2011-03)规范(详见附件7.3),室内无线路径传播损耗定义如下:注释:R:transmitter-receiver separation given in metresf:the carrier frequency given in MHzn:number of penetrated wallsPi:loss of wall number i2.6. 小区规划1. 在单小区容量无法满足业务需求或覆盖需求的情况下,应考虑系统分区设计。2. 分区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结构、室内环境、信号源容量、设备性能等因素,合理设置小区边界,保证小区间切换,避免小区间干扰。3. 分区设计时,应保证不同制式的小区边界的一致性。2.7. 信源规划2.7.1. 信源选址1. 应充分考虑室内覆盖系统综合利用和未来发展,提高经济效益。2. 应选择内部无线通信信号弱或无信号的建筑和场所。3. 应选择用户密度大、话务量需求高的综合性商场、超市,车站等建筑和场所。4. 应选择高端用户集中的高档写字楼、星级酒店等建筑和场所。5. 应选择地区内标志性或有影响力的机场、重要体育馆、展览中心、政府机关等建筑和场所。2.7.2. 信源选取1. 信号源的选取应根据覆盖目标的业务需求和建筑结构,并考虑远期发展,选择合理的信号源;2. 对于建筑面积较大、业务密度较高的楼宇,如机场、车站、大型购物场所、大型医院等,或有突发业务需求的楼宇,如会展场所,宜选用宏蜂窝设备;3. 对于业务密度不高的楼宇,宜选用微蜂窝设备;4. 对于本身设有室外宏蜂窝的建筑,当基站设备配置有余量时,可耦合部分宏蜂窝信号作为本楼宇室内覆盖系统的信号源。5. 对于建筑内数据业务需求较大的功能区,如会议室、多功能厅等场所,宜补充选用接入点设备。2.7.3. 信源配置原则上配置为O1,载波带宽为20MHz。在室内小区间异频组网时,载波带宽为10MHz。2.8. 室分天馈系统规划TD-LTE室分天馈系统分为“单路”和“双路”两种拓扑结构,按不同场景,建设策略如下:在新建场景情况下,原则上应建设“双路”天馈系统,充分体现TD-LTE容量优势;在改造场景情况下,对具备建设条件、且有较大容量需求的场景应优先建设“双路”室分系统,其次考虑“单路”合路方式建设。后续若有进一步的容量需求,可通过空分复用、小区分裂、增加载波等方式扩容。2.9. 传输带宽规划由于TD-LTE系统相对于2G/3G的峰值速率有了飞跃性的提升,因此其引入对机房的传输条件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各类基站对于S1/X2接口的带宽要求如下:表TD-LTE各类基站对于S1/X2接口的带宽要求项目宏站(Mbps)室分双路(Mbps)室分单路(Mbps)宏基站S111平均传输速率60峰值传输速率240S11平均传输速率40峰值传输速率160S222平均传输速率120峰值传输速率480室内分布O1平均传输速率30-4520-30峰值传输速率11055O12平均传输速率60-9040-60峰值传输速率220110注:室分平均速率和室分天线分布、用户分布等因素相关性密切相关,根据目前测试情况取值为一个范围值,在传输带宽设置时按照单载波平均传输速率45Mbps考虑。具体预留的传输带宽由传输专业根据传输环的不同层面和不同因素综合取定。3. 室内分布系统工程勘测3.3.1. 概述3.1.1. 勘测内容. 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大楼外观照等。. 大楼结构建筑平面图,含地下层、裙楼、夹空层和标准层的结构、电梯的数量以及共井情况。. 电磁环境包括2G、TD-SCDMA和TD-LTE的无线环境测试。. 利旧设备信息采集1. 利旧的设备包括干线放大器、光纤拉远射频单元、合路器、耦合器、功分器、室内单极化天线等。2. 采集的信息包括安装位置、设备铭牌、型号、频段范围等。. 新增设备安装位置安装位置、取电位置等。. 模拟测试.1模拟测试点 测试点应位于覆盖边缘、重点区域和典型区域,还应包括室内外切换区位置,楼宇标准层与非标准层均需进行模拟覆盖测试; 标准层:对于物理建筑结构相同的标准楼层,间隔3-5层进行一次模拟测试;单个标准楼层中,模拟测试涵盖不同室内结构的所有场景,相同室内结构的至少2个场景; 非标准层:对于物理建筑结构不同的非标准楼层,需要完成所有非标准层的模拟测试;单个非标准层中,模拟测试涵盖不同室内结构的所有场景,相同室内结构的至少2个场景;.2模拟测试频段及制式要求 根据室分站点的实际建设需求开展,如室分站点需建设GSM/TD-S/TD-LTE三网,则提交的模测图需涵盖上述三网频段。多网共建时,若现场条件所限,至少完成某一制式模拟测试,根据空间损耗公式,推算其他制式模拟结果,提供其他制式模拟测试图。.3模拟测试天线类型要求 不同天线的波瓣角和增益存在一定差别,为了得到最接近实际的数据,模测时必须使用设计方案中所采用的天线类型来做模测。考虑到模测数据的指导性意义,应避免模测时为全向吸顶天线、而最终设计使用定向板状天线的情况。.4模拟测试数据 模测数据应真实准确,可根据发射点与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及信号传播的损耗情况初步判断模拟测试数据的真实性; 模拟测试应该包括GSM 900M和TD模测,1800M的结果参考TD模测结果;推算场强2G应大于TD。 根据模测数据设计的天线功率必须能够达到覆盖要求,对GSM和TD均要求普通楼层的边缘信号强度不低于80dBm,15-30层高层楼宇边缘区域不低于75dBm,电梯、地下室的信号强度不低于85dBm的要求;对TD-LTE,要求楼层边缘信号强度不低于105dBm,对于建设有双路覆盖系统的营业厅(旗舰店)、会议室、重要办公区等业务需求高的目标区域,则要求边缘信号强度不低于95dBm。 模拟测试应特别做外泄测试,满足外泄控制的要求; 对于未装修的区域,覆盖时需充分考虑装修后对覆盖效果的影响,覆盖该区域的天馈分支需多预留10dB的功率以满足将来装修后的覆盖需求。.5模测数据报告的建议格式模测报告中需要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信息: 信号源频段 信号源发射功率 模测天线类型(非常规天线需注明天线主要技术参数) 发射点位置 接收点位置 发射点与接收点间的距离 接收点场强 为了模测结果的便于核对,特规范模拟测试图的信息标注如下: 各系统的模测场强数值、模测点间距须在模测图中标注; 在模测图的下方,附加相应的模测信息表,包括模拟发射点、接收测试点编号及对应模测场强等基本数据信息。具体可参照下图示例。图-模测图标注示例3.1.2. 勘测流程与步骤3.2. 勘测工具及资料1. 建设方认可的测试手机(或其他测试仪表)2. 手提电脑(LTE测试分析软件)3. 指北针、手持式GPS4. 所测建筑物的平面图5. 数码相机(记录大楼外观图、有源设备安装位置)6. 模测信源及其他测试组件7. 本市地图8. 皮尺或测距仪3.3. 勘测方法说明:本原则中将建筑物按楼层定义为低层、中层、高层、超高层几个部分。17层为低层,821层为中层,2239层为高层,40层以上为超高层。序号勘测项目使用仪器方法结果1建筑物外观数码相机外观照片2经纬度GPS经度/纬度3建筑物内无线环境测试TD-LTE测试手机、TD-LTE室内测试软件1测试场景选择1.1每层结构都不同,应逐层测试;1.2每层结构相类似,应按低层、中层、高层的顺序各抽测一层;1.3地下层场景,从地下层入口开始测试,记录开始测试到脱网的整个过程;1.4电梯场景,相邻的电梯只选择其中1部测试,不相邻的电梯全部测试;2.室内步测2.1步测路线需包含走廊和围绕窗边1米处;2.2测试路线打点均匀。获得代表性楼层的步测图,能反映当前小区的RSRP值、RSRQ等指标。4信源安装环境1.BBU/RRU优先选择在大厦的弱电设备房,其次选择弱电井,注意有无空气开关引出的电源;2.信源同步天线优先选择在大楼楼顶天面安装,其次选择在南面45度仰角方向无阻挡的地方安装,安装位置的周围不能存在同频段的大功率的微波发射台。说明待安装位置,有必要的附上照片5LTE BBU-RRU传输路由注意沿途有无移动线槽可以使用,若线槽已满或无线槽,则应安排施工配套一同勘测给出详细路由(附照片),对采用光缆的类型,施工工艺进行现场确定6模拟测试模拟信号源、信号接收仪器或测试终端1.每种覆盖场景应投放合适的发射点数量进行模拟测试,发射点所对应的接收点位置能有效示意信号覆盖或外泄的范围;2.应给出模拟信号发生器的型号、输出连续波的信号中心频点以及功率大小;3.发射天线的辐射方向上不能有阻挡,天线的挂高应与实际安装高度相同。获得典型场景的模拟测试图,为设计提供布放天线点位的可靠依据3.4. 其他注意事项勘测时应遵守由各地市移动公司制定的相关安全文明规范,同时应注意以下环节:1. 带齐证明身份文件以及处理紧急事件的相关负责人员的联系方式;2. 事先要询问司机或当地人,通过查资料,了解前往勘测区域的实际情况;3. 进入酒店、私人区域或者禁区应提前预约,不可硬闯;4. 在勘测过程中,遇到执法人员、业主或者保安询问,不可以硬顶,应该首先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来意(建议事先写好在卡片上),在对方要求出示证件时,应该提供证件;5. 在自己不能有效与对方沟通的情况下,应让司机或者选址人与对方沟通。4. 室内分布系统工程设计4.1. 概述4.1.1. 常规要求1. LTE系统结构应综合考虑当前网络及未来发展的需求,并充分考虑LTE系统的扩容;2. LTE系统配置应满足当前业务需要,同时兼顾一定时期内业务增长的要求;3. LTE系统设计应根据不同目标覆盖区域的网络指标,合理分布信号,避免同制式信号源之间的频繁切换和干扰;4. 系统设计中选用的设备、器件和缆线应符合系统技术要求,各个组成部分接口标准化,便于设备选型和统一维护;5. 无线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应与室外基站的建设相互协调,统一发展;6. 无线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应结合建筑物结构特点,不应影响建筑物原有结构和装饰;7. 无线室内覆盖系统选用的无源器件应满足所有引入系统的通信频段要求;8. 无线室内覆盖系统应满足各种通信制式指标要求,并保证各制式间互不干扰;9. 无线室内覆盖系统应便于改造和扩容;10. 无线室内覆盖系统设计应经过现场模拟测试;11. 无法覆盖的区域应在方案中附上无覆盖区域证明,以备工程验收时提供。4.1.2. 设计流程4.1.3. 专业界面4.2. 信源设计1. 对于使用多个RRU覆盖的物业点需进行RRU的覆盖分区时,设计时应使得各个RRU分区间的隔离度尽可能高,以利于后期扩容,降低改造工作量;2. 对于采用双路室分系统的建设场景,应使用双通道RRU,并将RRU的两个通道对应覆盖相同区域。对于采用单路室分系统的建设场景,可使用双通道RRU,并将RRU的两个不同通道分别对应覆盖不同区域。设计时保证RRU通道间的隔离度尽可能高,以利于后续空分复用技术引入,提升单路天馈线系统的容量;3. RRU每通道输出功率按20W计算;4. 根据厂家RRU设备支持能力进行RRU级联级数设置,通常情况下室内覆盖系统RRU级联级数建议为4级以内;5. 根据室内分布系统的实际情况,应因地制宜选择链型和星形拓扑结构,体现方案的合理性和经济性。4.3. 系统设计4.3.1. 建设方式对与不同的建设场景,应根据站点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建设方式,详细策略请参见2.8章节的“室分天馈系统规划”。以下室分拓扑仅用于示意,不作为实际方案的设计参考。. 单路建设通过合路器使用原单路分布系统(如下图所示)。注释:红色器件为新增器件,蓝色器件为更换器件,其余为利旧器件。TD-LTE与其他系统共用原分布系统,按照TD-LTE系统性能需求进行规划和建设,必要时应对原系统进行适当改造。. 双路建设.1. 一路新建,一路通过合路器使用原单路分布系统(如下图所示)。注释:红色器件为新增器件,蓝色器件为更换器件,其余为利旧器件。TD-LTE双路中的一路使用原分布系统,并新建一路室分系统。应通过合理的设计确保两路分布系统的功率平衡。.2. 两路新建(如下图所示)。注释:红色器件为新增器件。对于新建场景,新建两路分布系统,并通过合理的设计确保两路分布系统的功率平衡。对于改造场景,若合路存在严重多系统干扰(如多运营商、多系统场景),可在不改动原分布系统的基础上新建两路天馈线系统。. 室内单极化天线更换为双极化天线(如下图所示)。注释:红色器件为新增器件,蓝色器件为更换器件,其余为利旧器件。由于室内双极化天线技术成熟度不高,本期不建议采用此方式建设。4.3.2. 天线布放设计. SIMO天线布放密度对采用“单路”合路建设的站点,天线布放密度应满足TD-LTE室内无线链路预算要求,并按实际模测结果调整天线点位间距。a) 各系统的天线布放间距、天线口功率及天线类型、安装位置参考原则如下:场景天线间距天线口功率天线类型天线安装位置开放型GSM900:2035mGSM900: 05dBm主要为全向吸顶天线,安装条件受限或狭长的开阔区域可以使用定向板状天线公共区TD:1525mTD: 38dBmWLAN:1520mWLAN: 1215dBmLTE:1525m LTE: 510dBm密集型GSM900:1020mGSM900: 513dBm(楼层较高且电磁环境复杂时,建议天线口功率为1015dBm)主要为全向吸顶天线,切换区及容易产生泄露的区域可以适当使用定向板状或定向吸顶天线公共走廊,天线布放位置尽量靠近房间门口;纵深10米或以上的房间,可以考虑天线内置房间,内置后天线口功率应适当降低,减少功率浪费或外泄影响TD:612mTD: 510dBmWLAN:610mWLAN:1215dBmLTE:612m LTE:1015dBm半密集型GSM900:1525mGSM900: 513dBm(楼层较高且电磁环境复杂时,建议天线口功率为1015dBm)主要为全向吸顶天线,切换区及容易产生泄露的区域可以适当使用定向板状或定向吸顶天线公共走廊,面积较大的会议室或房间建议天线安装到房间内,内置天线口功率应适当降低,减少功率浪费或外泄影响TD:815mTD:510dBmWLAN:812mWLAN:1215dBmLTE:815m LTE:1015dBm备注:1 各场景天线间距及安装方式等为典型楼宇建议值,方案设计时需结合实际模测数据确定最终布放方案。2 为保证均匀覆盖,建议同一有源系统在相同场景下的天线口功率差异控制在5dB以内。3 单天线的覆盖半径,可以参照上述天线间距的1/2。4 LTE天线口功率为单载波总功率。. MIMO天线阵布放密度对采用“双路”建设的站点,MIMO天线阵的布放密度与SIMO天线布放密度相同。组成MIMO天线阵的两个单极化天线尽量采用10以上间距(约为1.25米),如实际安装空间受限双天线间距不应低于4(约为0.5米)。 . 双极化天线布放密度在建设站点中选取适当应用场景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情况进行应用。. TD-LTE天线与其他系统天线的隔离要求详见5.5节“天线安装要求”。4.3.3. 天线口功率设计一般场景下TD-LTE天线口单载波总功率不高于15dBm,对于大型会展中心等场景,天线口功率还可适当酌情提高,但应满足国家对于电磁辐射防护的规定。4.3.4. 双路功率平衡设计对支持MIMO的双路分布系统,组成MIMO天线阵的两个单极化天线口功率之差要求控制在5dB以内。4.3.5. 切换带设计室内分布系统小区切换区域的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 切换区域应综合考虑切换时间要求及小区间干扰水平等因素设定。2. 室内分布系统小区与室外宏基站的切换区域规划在建筑物的出入口处。3. 电梯的小区划分:将电梯与低层划分为同一小区,电梯厅尽量使用与电梯同小区信号覆盖,确保电梯与平层之间的切换在电梯厅内发生。4.3.6. 系统间隔离度设计. TD-LTE系统与TD-SCDMA(E频段)的隔离TD-LTE与TD-SCDMA(E频段)系统合路时,应通过电桥实现信号隔离(如下图)。合路器输入端应设有支持E频段的独立端口。. TD-LTE系统与WLAN系统的隔离.1. TD-LTE与WLAN共用分布系统1. WLAN与TD-LTE前端合路时,合路器的系统隔离度应不小于88dB;2. WLAN与TD-LTE分布系统末端合路时,应通过分布系统间的损耗实现隔离。.2. TD-LTE与WLAN不共用分布系统1. 通过拉大天线间的垂直或水平距离,达到系统间隔离;2. 在TD-LTE信源端和WLAN AP端各自增加滤波器。4.3.7. 同步信号设计TD-LTE系统需要严格的时间同步要求,时间同步以GPS卫星信号为主用、1588v2备用,对于安装GPS困难的基站可采用1588v2时间同步。4.3.8. 无源器件建设及改造. 馈线在原分布系统功率分配不够且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照如下原则进行馈线改造:1. 原有分布系统平层馈线中长度超过5m的8D/10D馈线均需更换为1/2馈线;主干馈线中不使用8D/10D馈线。2. 原有分布系统平层馈线中长度超过50m的1/2馈线均需更换为7/8馈线;主干馈线中长度超过30m的1/2馈线均需更换为7/8馈线。新建分布系统主干馈线和超过30米的平层馈线原则上使用7/8馈线,其他情况可使用1/2馈线。. 天线1. 天线工作频率范围要求为8002500MHz。2. 若原有室分天线位置或密度不合理,则需进行改造,增加或调整天线布放点,保证TD-LTE的网络覆盖。3. 在具备施工条件的物业点,可采用定向天线由临窗区域向内部覆盖的方式,有效抵抗室外宏站穿透到室内的强信号,使得室内用户稳定驻留在室内小区,获得良好的覆盖和容量服务,同时也减少室内小区信号泄漏到室外的场强。. 功分器、耦合器根据工作频率范围、驻波比、损耗需求选取合适的功分器、耦合器,要求工作频率范围为8002500MHz。. 合路器TD-SCDMA(E频段)RRU与TD-LTE RRU合路时,原合路器应更换支持E频段端口的合路器。合路方式如下图所示:若无TD-SCDMA(E频段)RRU,或采用共模RRU,则可以直接馈入合路器E频段端口。合路方式如下图所示:4.4. 天馈系统设计与布放原则4.4.1. 天线布放天线布放应重点确保重要会议室、重要办公室、电梯口的有效覆盖,天线密度应以满足TD-S/TD-LTE系统引入需要为原则。b) 各系统的天线布放间距、天线口功率及天线类型、安装位置参考原则如下:场景天线间距天线口功率天线类型天线安装位置开放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