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语日常用语音译.doc_第1页
彝语日常用语音译.doc_第2页
彝语日常用语音译.doc_第3页
彝语日常用语音译.doc_第4页
彝语日常用语音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彝语日常用语音译篇一:彝语日常用语音译一些日常用语瓦几瓦好得很 席默康果久夫人在哪里扎几扎好吃得很 席默就久哦娶媳妇了吗则几则最好看 苏督节节哦有男朋友了吗里扎漂亮 热扎帅哥热达英俊 阿以卡日哦孩子多大了核几核最好 亿尼擦果今天特别热共剥日此洗澡 尼康果打喇你从哪里来衣尼古睡觉 尼相木觉你在干什么卡柳此洗脸 黑久格博出去游玩得使早上好或稀客 杂则拉多哦可以来吃饭了他格不要乱动 按你喜按尼古我很喜欢你康果博要到哪里去 整默看尼啊要多少钱按诗韭我现在有事 码哈积哦下雨了杂这这哦吃过了没有 亿蜜相则啊今晚吃什么你相木就隆你在做什么事 香杂则其啊想吃点什么黑就目蜡快点回来 黑就杂这博出去吃饭里抹格阿达哦对不起了 阿亿阿达果觉觉你老公在不在家优阿救没有关系 磨素亿厅义巴家里老人些都好吗篇二:彝语日常用语音译  “伏羲”来源于彝语“蛇”的称谓。彝语支民族中古时期称“乌蛮”和“白蛮”,与许慎说文:“蛮,南蛮蛇种。”之说所记载的彝族蛇崇拜历史是相吻合的。而“伏羲”一词的语音语义,在彝族及彝语支民族当代的语言中还有所保留;“伏羲”神话传说中所反映的人类婚姻家庭形态,在彝族及彝语支民族的神话传说中也广泛地存在着。 一、伏羲音义。千百年来伏羲作为神话人物也好或作为人文始祖也好,人们只知其“人首蛇身”,但是搞不清楚伏羲称谓的来历和意思。“伏羲”名称是怎么来的?伏羲是古人的名称?还是动物或植物的名称?例如有人认为“彝族的虎图腾即伏羲”(刘尧汉彝族文化研究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第26页)有人撰文提出质疑(易谋远彝族的虎图腾即伏羲说质疑和刘尧汉先生商讨,思想战线1991年第2期)。 伏羲女娲都是传说人物,甲骨文金文没有记载。直到战国时期著作中才把这一传说人物记录下来。伏羲始见于吕氏春秋十二纪说“太暤伏羲氏”。孔颖达左传疏“太昊身号,伏羲代号”。清代崔述补上古考信录说太昊非伏羲。战国前期以前的记载只有伏羲,没有女娲。女娲始见于楚辞天问。伏羲女娲二名并称者则始见于汉代的淮南子览冥篇。同时古文献中除了大家认为是伪说的兄弟说以外比较多的是伏羲女娲兄妹结为夫妻说。本文只讨论伏羲不准备讨论女娲问题。汉文史书中对伏羲的名称记载不一。“伏羲”名称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汉文古籍文献中有所不同。庄子大宗师篇和荀子成相篇及淮南子篇作“伏戏”;史记封禅书篇作“伏牺”;汉书 古今人表篇作“虙(宓)羲”;汉书 扬雄传篇作“虙(宓)牺”;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篇作“伏羲”;东晋王嘉拾遗记篇作“庖羲”;北魏郦道元水经渭水注上篇作“庖牺”;遁甲开山图篇作“伏牺”;南宋路史篇作“伏戏”;风俗通篇作“伏希”;刘歆世经篇作“炮牺”等。“宓”疑为“虙”之误。一个名称在同样的汉文古籍中记载不一,至少说明它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途径传入中原的。 伏,上古并纽职部,中古并母屋韵。羲,上古晓纽歌部,中古晓母支韵。另外其它读音,庖,上古并纽幽部,中古并母肴韵。虙,上古并纽职部,中古并母屋韵。炮,上古并纽幽部,中古并母肴韵。宓,上古明纽质部,中古明母质韵。戏,上古晓纽歌部,中古晓母寊韵。牺,上古晓纽歌部,中古晓母支韵。 我在多年前发现“伏羲”可能是蛇的读音。凉山彝语“蛇”读bu xa或ba ha即“伏羲”二字的古音相当外,贵州彝语“蛇”读 buse或buso。这些读音第一个音节保留了“伏”字的古音,第二个音节与“羲”字的近代读音相近。但是为了慎重起见,特别是在中原地区流传了上千年的神话话题,把它说成是源于彝语,由于历史跨度太大使人难以相信。于是开始搜集与此相关材料,后来发现汉族学者经过对伏羲神话的深入研究以后,诸多学者提出伏羲是战国以后才传入中原的。现在看来,早期“伏羲”称谓不是人名,也不是神仙名,更不是某个人文始祖祖先名字。“伏羲”是彝语及一些藏缅语“蛇”的称谓。 蛇,说文解字:“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凡它之属皆从它。讬何切。蛇,它或从虫,食遮切。”蛇,上古船纽歌部Dia ,中古船母麻韵dia。蛇, 凉山彝语古语读baxa或baha,口语读busi,赫章彝语bisi,武定彝语 buso,寻甸彝语buso,大方彝语 buse,威宁彝语 bisi,盘县彝语buse“蛇”,古藏文sbrul,门巴语bre,羌语ber,纳木义ber,怒语bw,独龙语bw,普米语,尔龚语mpsi,西夏语“庞”。缅文mrwe,缅语mwe,阿昌语mzui。读m辅音声母与汉语“蟒”有同源关系。彝语“蛇”baxa或baha读音与“伏羲”两字汉语中古音读音相合。从藏缅语中一些语言的读音来看,“蛇”的早期读音是一个复辅音声母。后来演化以后彝语支语言读两个音节。而多数汉藏语语言读后一个音节。 西南地区古代蜀人也崇拜蛇。易谋远论彝族起源的主源是黄帝为始祖的早期蜀人(民族研究1998年2期)认为以黄帝为始祖的早期蜀人乃是彝族多元起源中的主源。根据有关资料介绍,“蜀”字其上部为人首“纵目”,下为蛇身。荀子赋篇注“纵,竖也。”纵目即为竖目。“蜀”字甲骨文无“虫”部首,人首蛇身。故“蜀”即“蛇”象形字。段玉裁说文注“蜀,上目象蜀头形。说文云:虫,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卧形。今本虫作虺郭云,此自一种蛇,人自名为蝮虺。”“蝮虺”就是一种毒蛇,上古蜀人崇拜蛇,所以以”蝮虺”来命名自己的部族。蝮,上古滂纽觉部,中古滂母屋韵。虺,上古晓纽嶶部,中古晓母尾韵。“伏羲”与“蝮虺”音近义同。两者关系待考。 二、彝语支民族“乌蛮”和“白蛮”称谓与蛇即伏羲文化现象。汉文史书中对伏羲的起源地的记载不一。东晋王嘉拾遗记:“昔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路史:“帝女游于华胥之渊,感地而孕,十二年成庖羲。”唐代司马贞三皇本纪说:“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山海经:“雷泽中有雷神羲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太平御览引诗含神雾说:“华胥氏因踏雷神足迹,感而有孕,生伏牺。” 由于神话传说年代久远,流布极广,其起源地究竟在什么地方,几乎成为不可知的谜。“成纪”和“雷泽”是一个地方还是两个地方?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成纪”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一带;“雷泽”在今山东菏泽和河南濮城交界处一带。大家知道,伏羲虽然是中国古代最古老最著名的神祇,然而,伏羲并不是历史人物,所以没有故里。其实这些所谓的出生地也只能说是后来的传播中心而已。有人认为伏羲是西南民族神话人物,然后从南向北传播扩散;也有人认为伏羲是北方民族神话人物,从北向南传播扩散。历史告诉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播,往往是以相互渗透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既有对自己传统文化因子的保留,也有对新文化因子的吸收,而不是一种文化吃掉另一种文化。从伏羲及其文化现象来看,“伏羲”之名来源于彝语,早期崇拜蛇的民族是彝语支民族,所以我们怀疑伏羲神话的起源地应该是彝语支民族居住的西南地区。 关于伏羲的传播路线,“南方说”的有芮一夫、闻一多、吕思勉、蒙文通、徐中舒、袁珂、邓少琴等认为先从古代西南民族那里流传到北方和东南方。“北方说”的有张光直、王孝廉、张自修、魏峨等对“南方说”提出质疑。我们根据历史资料和大量地民间民俗资料可以看出伏羲起源于“南蛮”彝语支民族那里。然后传播到北方中原文化那里和东南方苗瑶民族文化那里。 彝族和彝语支民族在汉文史书中记载为“乌蛮”和“白蛮”。许慎说文:“蛮,南蛮蛇种。从虫门声。”其义可以理解为:一为蛇的种族;二为崇拜蛇的种族。显然这里应该是说南方崇拜蛇的民族。蛇图腾崇拜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它是西南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文化现象。玉篇:“蛮,南夷名。”礼记王制:“中国戎狄五方之民。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南方曰蛮”应该是该字成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泛称的始端。汉文史书中,后汉书专门列南蛮西南夷列传用以称谓当时西南各少数民族。隋唐时期,樊绰蛮书、唐书、新唐书皆以“乌蛮”“白蛮”称谓当时的彝语支民族。 彝族对蛇有禁忌,彝族从来不吃蛇肉。如果家里爬进了蛇,不能打它更不能打死,要用火钳轻轻地把它夹到野外放生。家里还要请毕摩做迷信活动。如果在野外遇上蛇一般要绕道而行。看到蛇交尾认为不吉利,也要请毕摩做迷信活动。从一些与彝族有关的西南地区出土的文物来看, 滇池地区晋宁石寨山和江川李家山出土文物铜鼓上的人物身上穿披毡、头上有椎髻犹如今天的彝族英雄结 ,而且有崇拜蛇的习俗画面。云南楚雄州双柏县彝族叙事长诗赛颇嫫(蛇神)(彝汉文对照,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记述了蛇崇拜的由来。 有人指出,汉代儒家为了适应汉代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上承商周和孔孟的天命思想和神秘主义,兼采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学说,并加以改造和发展,建立起一整套神学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有关学者指出太昊与伏羲为一和炎帝与神农为一者,本新莽国师刘歆(后改名秀)之妄说,从而以讹传讹,刘歆世经以前无此说。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虙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从汉文古籍“伏羲”称谓记载不一的情况可以看出传说中的伏羲文化现象是不同时代不同途径传入中原文化里的。 闻一多伏羲考一文中认为汉族文化中到战国时朝才有伏羲有关的传说和记载。他怀疑汉族文化中的伏羲文化现象是外来文化。他认为古代可能有一种大蛇叫做龙,后来以大蛇为图腾的部族兼并了许多以别的动物为图腾的部族,所以龙身上有了马头、鹿角、鱼鳞等即图腾融合说。据说,最早对“伏羲作八卦”提出怀疑的是宋代欧阳修。到了清朝,崔述对系辞传的年代和“伏羲作八卦”提出疑问。后来顾颉刚、芮逸夫、闻一多他们进行比较研究后也提出了疑问,说中原地区汉文史书中战国时才出现伏羲和女娲,三国时才出现盘古。认为伏羲可能是其他民族中传入中原的。 除了“伏羲”彝语读baxa或baha外,凉山彝族民间流传邛海与蛇的神话故事。这个古代彝族先民崇拜蛇的神话传说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和晋朝搜神记中有所记载。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邛都县有一老姥,家贫孤独,每食,轧有小蛇,头上载角,在床间,姥怜而饴之食。后稍长大,遂长丈余。令有骏马,蛇遂食之。令大忿恨,责姥出蛇。姥云:在床下。令遂掘地,愈深愈大愈不见。令又迁怒杀姥。蛇乃感人灵言,嗔令:何杀吾母,当为母报仇。此后每夜轧闻若雷若风,四十许日,百姓相见,咸惊语:汝头那复戴鱼?是夜方四十里,与城一时俱陷。土人谓之陷河。风静水清,犹见城郭楼橹显然。”凉山彝族民间把古代与邛海来源有关的头上载角之蛇叫“史公”传说是神蛇。大理白族地区流传龙母故事传说:“古代一女子,在山中砍柴,偶摘绿桃吞之而孕,产一男。弃之山中,被一大蛇养之,长大成人,砍柴山中,渴饮龙潭水,觉水温热,知龙有病,将药一株献给龙王。龙王赠以珠宝,皆不受,龙王将其龙袍给他,忽然雷电大作,他竟变成一条黄龙。” 伏羲是蛇图腾崇拜产物,蛇图腾崇拜后来演化为龙次生图腾崇拜。有人认为龙图腾崇拜采纳了南蛮蛇图腾的身、东夷鸟图腾的爪、百越鱼图腾的鳞、北狄兽图腾的头,从而形成各民族都认可的以蛇为主体的复合型龙图腾。宋代罗愿尔雅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蛤蜊),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三、伏羲文化反映的婚姻家庭形态。神话不是凭空产生的,虽然它不是信史,但由于它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代,必然折射出其产生的年代的历史风貌,所以神话自有其历史价值。神话是原始社会的特有产物,马克思说“古代各族是在幻想中、神话中经历了自己的史前时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6页)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把史前时期的原始社会称为“神话时代”。 神话产生于原始社会,但并非整个原始社会都是神话的产生期。考古学和民族学资料证明,神(来自:bOthwI 博 威 范文 网:彝语日常用语音译)话只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大约萌发于母系氏族社会初期,发展和繁荣于母系氏族社会中期,直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奴隶社会初期。洪水神话产生的时期,有的中国民俗学家认为,它“大体上可以测定由第一阶段血缘家族过渡到第二阶段氏族社会时的产物”(吴丙安中国民俗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年)。即由血缘婚向群婚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前没有产生神话的条件。在这一时期后期,即旧石器晚期才有了产生神话的条件。 一般来说,神话的产生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1、社会文化已经滋生。神话是一种综合意识形态,又是一种语言艺术,神话是用语言为工具创作和传播的,所以要有比较发达的口头语言。能够创造和传播神话的语言一定是比较发达的语言。2、原始宗教已经滋生。神话与原始宗教是密不可分的。因为神话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原始宗教中的神。神话常常是原始宗教的一个因素。神话与宗教的产生,有着共同的社会心理因素与思维能力,那就是对大自然的神秘感与一定的想象力。恩格斯说“在原始人看来,自然力是某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东西。他们用人格化的方法来同化自然力。正是这种人格化的欲望,到处创造了许多神”(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3页)。神的产生,于是便产生了神话。3、原生民族已经滋生。神话的产生要有比较固定的社会组织和比较丰富的社会生活。社会组织包括氏族、部落、民族。神话中神的行为,实际上就是社会生活的人类行为的一种折射。图腾崇拜实际上反映了当时人们图腾变人的生殖观念。在古代一些古籍和日常生活习俗中有些关于反映曾经经历过的婚姻家庭形态的图腾崇拜和神话传说。 伏羲神话传说主要代表远古“血缘婚”人类婚姻家庭形态。根据近代中外考古学者的考证,在很多地方发现了伏羲女娲图像均作人首蛇身的男女二人两尾相交之状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图谱。大家知道,古代社会随着氏族、部落、部族、民族等形成和发展,各种社会组织层次的神话也随即产生。同时与此相应的“原始群时代”人类婚姻家庭形态是“血缘婚”。这种婚姻家庭形态就是同辈男女之间互为夫妻。恩格斯根据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对类别式亲属称谓制的研究得出来的“血缘家庭这是家庭的第一个阶段。在这里,婚姻集团是按照辈数来划分的。这种家庭的典型形式,应该是一对配偶的子孙中每一代都互为兄弟姊妹,也互为夫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1页)。即集体共居的同辈男女之间既是兄弟姊妹又互为夫妻。而禁止不同辈份男女之间的婚姻。 唐代李冗独异志“昔宇宙开初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妇,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兄曰: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是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人取妇执扇,象其事也”(李冗独异志卷下,中华书局,1983年第79页)。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有的地方汉族洪水神话中伏羲和女娲兄妹躲进自己种的葫芦里野合繁衍后代,是先民们对原始血缘群婚的诠释。既是兄妹,又是夫妻。有的地方说伏羲、女娲兄妹用竹篮避洪水,婚后生下一个肉团,变成一百个人,每人一个姓,这就是百家姓的由来(陈连忠女娲和伏羲,民间文学1964年第3期)。这显然表现和反映的是人类社会“血缘婚”婚姻家庭形态。 彝族及彝语支民族流传着一些远古可能曾经经历过同一类型的婚姻家庭形态神话故事。凉山会理县的彝族洪水神话说:“由于人间的活动得罪了天上的神仙,于是地上洪水泛滥。只有兄妹二人躲在瓜里而得以生存。神仙看见除了兄妹俩外,地上没有人了,所以让兄妹俩成婚以敷衍后代,兄妹二人不愿意,决定从两座相隔很远的山上各自滚下一块石磨,如果能重合二人就结婚。只见石磨一直滚到山底,然后重合在一起。兄妹二人也就听从神的旨意结婚了。妹妹婚后怀孕三年零三个月,生下一个肉坨。夫妻二人把它分成很多块挂在树上,第二天就到处都有人了。”凉山德昌县傈僳族也有洪水神话:“洪水淹了地上后,人都被淹死了,只剩兄妹二人。俄沙巴莫想让兄妹二人成婚以繁衍人类。兄妹不愿意,于是天神让他们从山上滚筛子和簸箕,重合后兄妹还是不愿意,于是又从山顶滚石磨,石磨也重合了,兄妹二人只好听从神的旨意结婚了。婚后生了三个儿子,成为汉族、彝族、傈僳族的祖先。”云南楚雄彝族创世史诗梅葛说:“远古洪水淹没人类,只剩下兄妹两人。哥哥河头洗身子,妹妹河尾捧水吃,吃水就怀孕,生下怪葫芦。后来葫芦里生出很多人,他们成了彝族、汉族、傈僳、白族的祖先。”云南红河彝族创世史诗查姆说:“洪水时代,只剩兄妹二人成婚传人烟。所生子女成为彝族、哈尼族、汉族的祖先。”川黔湘鄂土家族土家人的祖先说“古代洪水泛滥时,天下人都淹死了,只剩葫芦兄妹罗子和罗妹,兄妹成婚后,生下血坨坨。血坨坨后来变成了土家族人和苗族人的祖先。”兄妹婚中都有兄妹拒婚的情节。例如能不能成婚用“滚石磨、滚簸箕、滚筛子、穿针线、山头点火”等来占卜。这里含有非难血缘婚的成分。这是对群婚、对偶婚取代血缘婚时原始人的道德、心理的曲折反映。正如马克思所说:“在原始时代,姊妹曾经是妻子,而这是合乎道德的”(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人民出版社1965年)。但氏族看到长期延续的血缘婚的后代脆弱。达尔文从生物学角度指出:“近亲之间连续若干代的近亲交配,在同样的条件下,几乎永远招致身体的缩小,衰弱和不育。”因此氏族实行外婚制度,禁止血缘婚。认为兄妹婚是不合人伦、风规的。同时我们看到在兄妹成婚后,生下的后代都有弊端,不是哑巴就是肉坨、肉团等。这些情节都是对血缘婚的否定。 人类的婚姻家庭形态因此进入了恩格斯所说“普那路亚婚”阶段。这种婚姻的特点是“禁止族内婚就排除了同胞兄弟和姐妹的结婚,也排除了同胞姐妹之子女的结婚,因为他们都是属于同一氏族。”兄弟的子女彼此之间是兄弟和姐妹,姐妹的子女也处于同样的亲属关系中,所以禁止他们结婚。但是到第二代,兄弟们的子女和姐妹们的子女则可以相互结为夫妻。因为他们已经属于几个不同的外氏族。这种婚姻家庭的典型形式是同一氏族内的男女,男子必须以外氏族同辈女子为妻,女子必须以外氏族同辈男子为夫。女子是氏族内的基本成员,而男子则不定期到女方过性生活。由于是群婚,故所生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勒俄特依说史那沃特时代八代生子不见父。彝族的这种婚姻家庭形态在汉文史志中有所记载。在人类社会的这一发展阶段,华夏民族图腾崇拜的对象从原生图腾蛇演变成了次生图腾龙。在彝汉有关龙图腾崇拜的神话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婚姻家庭形态从伏羲传说所反映的血缘婚向对偶婚转化的共同趋势。 晋朝华阳国志 南中志、南朝范晔后汉书 南蛮 西南夷列传、郦道元水经注记载的云南永昌郡九隆神话:“永昌郡,古哀牢国。哀牢,山名也。其先有一妇人,名曰沙壶,依哀牢山下居,以捕鱼自给。忽于水中触一沉木,遂感而有娠。度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沉木化为龙出,谓沙壶曰:若为我生子,今在呼?而九子惊走。惟一小子不能去,陪龙坐,龙就而舐之。沙壶与言语,以龙与陪坐,因名曰九隆,犹汉言陪坐也。沙壶将九隆居龙山下,九隆长大,才武。后九兄曰:九隆能与龙言,而黠有智,天所贵也。共推为王。时哀牢山下,复有一夫一妇,产十女,九隆兄弟妻之。由是始有人民,皆像之,衣后着尾,臂胫刻文。九隆死,世世相继,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溪谷。绝域荒外,山川阻深,生民以来,未尝通中国也。南中昆明祖之,诸葛亮为其图谱也。”南中是昆夷居住的地方,昆夷是彝语支民族的先民。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在其校注中说“此传说为乌蛮固有,非文人附会史书所编造。彝文典籍六祖记略中所载洛举根源也基本上与沙壶、九隆故事相合。是则白蛮亦祖哀牢。乌蛮、白蛮皆古昆明之后。”彝族传说支格阿龙骑着有翅膀的神马在滇池(滇濮梭罗)上往返走婚,滇池南边有一情人,滇池北边有一情人,后来因马翅膀被一情人剪去部分,故掉入滇池而亡。剪去情人马翅膀又意味着女子对群婚的厌恶,也是过渡到相对稳定的对偶婚的前奏。 根据上述,我们可以初步认定,历来众说纷纭难以解释的“伏羲”一词的语音语义,在彝族及彝语支民族当代的语言中还有所保留;“伏羲”神话传说中所反映的人类婚姻家庭形态,在彝族及彝语支民族的神话传说中也广泛地存在着。中华民族文化可以说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合体文化形态,有时候甚至分不清楚谁是母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由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弱势民族的有些比较优秀的文化可能被强势民族吸收。同样,强势民族的有些比较优秀的文化可能被弱势民族吸收。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汉族文化中有些不好解释的东西有时从别的民族语言文化角度去解释就能说得过去。这可能就是“礼失而求诸野”所含的学术意义。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说“各民族有她自己的文化,在民族的融合过程中,各民族的文化也随着融合而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那就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以后也就忘却了追溯它的源头了。这个追溯的责任当然由历史学者负担着,只是以前的历史学者还想不到这件事,他们把这块丰腴的园地留给我们了。我们现在明白了许多中国文化并不是发生于华夏族的,我们就得向其他民族中找去。”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3闻一多.伏羲考,载闻一多全集卷一,三联书店1982年。4易谋远.伏羲的族别为西戎说质疑,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0(6)。5杨正权.,龙与西南古代氐羌系统民族,思想战线1995(5)。6朱文旭.“蛮”语义及其文化现象,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4)。7过新.中国少数民族龙文化论,广西民族研究,2000(4)。8朱炳祥.伏羲与中国文化,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9杨敏悦等.中国民族文学比较,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10顾颉刚.从古籍中探索我国西部民族羌方,社会科学战线1981(1)。11霍想有主编.伏羲文化,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12杨利慧.,女娲溯源女娲信仰起源地的再推测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6。12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篇三:彝语日常用语音译彝语 - 必应网典登录彝语民族语言文字 民族文化 藏缅语族 语言/news/396834.html2015-11-2民族语言文字彝语属于,文字是一种,形成于13世纪。彝语有六种方言。有的方言虽然差别较大,但都有明显的共同历史渊源和一定数量的汉语借鉴。彝语原有一种,称为“文”、“”或“罗罗文”、”倮文”、“毕摩文”、“西波文”,通称老,大约形成于十三世纪。现在存在的老. 百度百科360百科搜狗百科维基百科 /knows/为您推荐:? ? ? ? ?正在加载.加载更多基本资料外文名:Yi language区域:四川、云南、贵州语系:目前状况:使用中文字:使用地区:中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以及越南、缅甸、泰国语族与语系: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使用国家:中国相关词条民族语言文字 民族文化 语言56个民族 中华年夜饭百子登科藏缅语族 语言歌曲 歌词语言 汉藏语系民族 民族语言文字 民族文化民族语言文字 民族文化 语系歌手民族语言文字 民族文化缅甸 语言学 语言篇四:彝语日常用语音译孩子们在准备跑步!2013年3月16日星期六幸福的感觉昨天路上的确有些不错的风景,我们走走停停,不同的高度,不同的角度,的确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兰欣是如此的好玩,时不时的眺望远方的景色,她在认真的欣赏风景,而我在默默的欣赏她。山路总是这么崎岖,坡度很大,路面也极为糟糕,好在我们已经有些习惯了。路上碰见两个一年级的学生,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男孩是勒石阿牛和勒石阿洛的弟弟,女孩是二组小组长。孩子远比我们能走,我们跟不上孩子们的脚步。到山顶后,发现很多彝族老乡竟然就住在山顶,这也太不方便了,很难想象他们在山顶上是如何生存的,尤其是交通,太不方便了。让人惊奇的是,山顶上竟然有水,而且是从更高的山上引下来的山泉。我们遇见了山民,他们不会说汉语,但是他们很和善,不说话也会傻傻的冲我们笑。很快就遇见了勒石阿牛的妈妈和勒石阿牛,阿牛陪陪我们走了一段距离,告诉了我们很说彝族的事情,还有很多学校的事情,以及上届支教老师的事情。兰欣一直对体罚学生无法接受,说真的,我也是不主张体罚学生的。但是很遗憾,很多时候,体罚有可能是最简单而且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尽管你可能会说可以有更好的教学方式,但这也要看情况,看你面对是什么学生。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说对付彝族的学生叫要用棍棒,而是彝族的学生只有他害怕你,他才会听你的。如果他不怕你,他基本上不会把你的话放在心上,你说什么基本上都是白说。总之,体罚的原因很复杂,绝对不是凭空想象的那么简单。通过和阿牛的聊天,我们了解到,原来彝族有白彝和黑彝之分,而白彝大多惧怕和鄙视黑彝。至于他们之间到底是怎样划分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划分,我们完全不知,而阿牛也说不清楚。(提示,阿牛是女孩,不是男孩。)我们要下山了,孩子们送了我们好多花。我们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下山,路上全是枯叶,看不清路面。下山远比上山危险,下山一个不慎,就有可能永远地说再见了。我们过了木桥后,休息了一会。我是多么的想向她表白,有是多么的希望获得她的青睐。我对她的爱慕之情一日甚似一日,我真怕哪一天我无法控制自己,会毫无顾忌的向她表白。我在休息的时候,我说:“兰欣,你是不是感觉我很烦?”她说:“没有啊。”我还没有接下一句,她就把话题支开了。我想,她不喜欢吧,或者认为现在谈恋爱不合适吧,总之,她有自己的理由吧。我不想为难她,我想她有她的难处,我就没有继续。她一个人先走了,我一个人静静坐在那里,好像什么都想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想,头顶上是蓝天白云,脚底下是清澈的溪流,木然的看着前方,满耳的哗哗流水声一片天籁,一片静谧。欣儿今天病了,她正在睡觉,而我在她的床边写日记,并照看着她,我感觉很幸福。可是,当我看到欣儿痛苦的表情时,我的心却揪了起来。欣儿不时的紧皱眉头,不时咳嗽,让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多么希望我能替她分担一点痛苦,哪怕说几句温馨的话。可惜,欣儿一直在有意无意的拒绝我,这一点我的感受很清楚。人总是不能满足,总是在幸福和痛苦之间徘徊。如果我看不到她,我会认为看她一眼就很幸福;现在我每天都能看到她,我却希望能够照顾她;如果她接受我的照顾,我肯定会希望她做我的女朋友;如果她做了我的女朋友,我肯定希望她能成为我的妻子。不过话说回来,欣儿不是我第一个喜欢的女孩,但是第一个让我有结婚冲动的女孩。如果将来有一天欣儿真的能成为我的妻子,我真是无法想象自己会傻乐成什么样子!如果她成为了别人的妻子,我也将无法想象自己该如何面对!如今,无神论的我是多么希望有神存在,那样我就可以每天向神祈祷,让欣儿成为我的女朋友和妻子吧。但神是不存在的,也是靠不住的,我只能靠我自己,以及别人的帮助。2013年3月17日星期日生与死要强,太要强了,我不知道这是她先天的个性还是后天培养的。但是这种过分的要强,是不可取的,是没有经历磨练的表现。今天我们三个人去乃拖,其实是我很不愿意的。不是我怕累,而是我怕某人怕累,因为她一直病着,却不听别人的劝说,我真是不知道怎么说她才能听进去,我感觉很无力。她一个人提前出发了,我和武哥后十分钟出发。一路上紧追慢赶,总算追上她了,想替她背包,却被拒绝了。也许是我脸皮太薄了,也许是我自尊心太强了,我感觉很受伤。我不想走了,我感觉很没意思,热脸贴冷屁股也就吧了,一番好意好像显得很下作。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是那么那么的在乎她,而她是那么那么的不在乎我。我是不是错了,爱是不是本身就是一个诱人的谎言,诱使无数人上当受骗,最后再加以冷嘲热讽,让你无地自容,最好自行了断。爱是一粒充满魔力的种子,一旦种在你的心底,从今往后你将越陷越深,直到无法自拔。武哥劝了我几句,我也知道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太小孩子了,可是我的心里真的不好受。后来我们两个就抄小路,一路疾行。很快得知她走了大路,很可能在我们后面。我当时心里很烦,我就一个人走了,一路小跑,连抄了几次小路,很快到了乃拖。真是没有写日记的心情,很多事情不愿回顾,无非是让自己再难受一遍。她带着孩子们先走了,我和武哥落后一个小时才走,可万万没有想到,最后我们又到她前头去了,这次我们足足等了四十多分钟,把我们冻个够呛。孩子到了之后,武哥先走了,我陪她带着孩子,结果走得很慢,孩子们总是走走停停,一会上树,一会采花,完全不听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