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下料计算方法.doc_第1页
钢筋下料计算方法.doc_第2页
钢筋下料计算方法.doc_第3页
钢筋下料计算方法.doc_第4页
钢筋下料计算方法.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中心线长度的钢筋下料计算方法1 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几何形状和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等条件进行计算。 1. 提到钢筋下料计算,一般都会涉及“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这两个概念。特殊角度的“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一般教科书上都有,但是非特殊角度,譬如70、80的“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在现成的文献内就查找不到。 2. 各相关文献上的“弯曲调整值”或“量度差值”是取弯曲直径2.5d演绎得到的。现如今的纵向钢筋弯曲成型的弯曲直径也不仅仅限于2.5d,已经有4d、8d、12d、16d等几种不同弯曲直径的要求,现有文献上的“弯曲调整值”或“量度差值”没有考虑这种变化了的要求。 3. 钢筋在弯曲成型时,外侧表面纤维受拉伸长,内侧表面纤维受压缩短,钢筋中心线的长度保持不变。 4. 电脑和AutoCAD已在业界普及,专业计算器的编程计算功能也日益强大。 鉴于上述几点因素,我们认为依据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用AutoCAD或徒手绘制一些简单的计算辅助图形,直接进行基于中心线长度的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可以有效指导钢筋下料。 本文就当前最常用的一些角度,从基于钢筋中心线长度出发,进行了详尽的演绎,可供同行师友在从事钢筋的施工下料、监理、造价计量和审计等N多工作环节中参考使用。 1.180弯钩增加6.25d的推导(如下图) 现行规范规定,级钢的弯心直径是2.5d 钢筋中心线半圆的半径就是2.5d/2+d/2=1.75d 半圆周长为1.75d=5.498d取5.5d 平直段为3d 所以180度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为 8.5d2.25d=6.25d 基于中心线长度的钢筋下料计算方法2 2.135箍筋弯钩增加11.9d的推导(弯心直径2.5d)(如图)135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推导用图 现行规范规定,抗震箍筋需要做135弯钩,弯钩的平直段需要10d,且不得小于75mm。我们还是遵循“钢筋弯曲时,外侧纤维伸长,内侧纤维缩短,中心线长度保持不变”思路来演绎这个135钩所需要的增加长度。 弯心直径还是2.5d,钢筋中心线半圆的半径还是2.5d/2+ d/2=1.75d, 135圆心角对应的圆周长度5.498d135180=4.123d。 所以,135钩所需要的展开长度为 10d+ 4.123d2.25d=11.873d可取11.9d 这个11.9d仅仅适用于箍筋,不适用于纵向钢筋。这是从箍筋的外缘计算的长度,如果从箍筋的弯前平直段算起,则为14.123d。 3.135机械锚固弯钩需增加7.89d的推导图3 135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推导用图 现行规范规定,纵向钢筋机械锚固的一种做法是在端部做135弯钩,弯钩的平直段长度为5d,弯心直径是4d,所以纵向钢筋中心线圆的直径是5d。 135圆心角对应的圆周长度5d3.1415927135/360=5.89d 所以,135钩所需要的展开长度为: 5d+ 5.89d3d=7.89d 这个7.89d适用于纵向钢筋的机械锚固。是在纵向钢筋外缘计算的长度的基础上,每个机械锚固另外增加7.89d的长度。基于中心线长度的钢筋下料计算方法3 4.90直弯钩增加12.07d的推导(d25mm,弯心曲直径8d)(如图4) 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规定,抗震框架纵向钢筋锚固需要0.4laE+15d,同时规定,当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楼层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接点弯曲的弯心内半经4d,我们推导这个弯钩的展开长度。 弯心半径4d,弯心直径是8d,钢筋中心线1/4圆的直径是9d。 90圆心角对应的圆周长度9d 90360=9d 47.07d。 所以,90钩所需要的展开长度为: 10d+7.07d5d=12.07d 本12.07d适用于梁纵向钢筋直径25的抗震楼层端节点。 5.90直弯钩增加11.21d的推导(d25mm,弯心曲直径12d)(如图5) 现行规范规定,抗震框架纵向钢筋锚固需要0.4laE+15d,同时规定,当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半经6d;当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半经8d,首先我们推导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需要的展开长度。弯心半径6d,弯心直径是12d,钢筋中心线1/4圆的直径是13d。 90圆心角对应的圆周长度13d90360=10.21d。 所以,90钩所需要的展开长度为:15d7d+10.21d7d=11.21d 这个11.21d适用于抗震框架纵向钢筋直径d25mm时的锚固。 本11.21d既适用于梁纵向钢筋直径25的抗震顶层端节点,也适用于梁纵向钢筋直径25的抗震楼层端节点。基于中心线长度的钢筋下料计算方法4 6.90直弯钩增加10.35d的推导(d25mm,弯曲直径16d)(图6) 弯曲半径8d,弯曲直径是16d,钢筋中心线1/4圆的直径是17d。 90圆心角对应的圆周长度17d90/360=13.35d 所以,90钩所需要的展开长度为: 15d9d+13.35d9d=10.35d 这个10.35d适用于抗震框架纵向钢筋直径d25mm时的锚固。 按照本图的演算,所谓的“度量差值”或“延伸长度”是29d17d/4=18d13.35d=4.65d。 本10.35d适用于梁纵向钢筋直径25的抗震顶层端节点。 7.矩形箍筋26.5d的推导(d10mm,弯心直径2.5d) (图7) 弯心内直径是2.5d,箍筋中心线直径是3.5d 每个90圆心角对应的圆弧弧长是3.5d90/ 3602.749d 每个箍筋共有3个90圆弧,总长度32.749d=8.247d取8.25d 每个135圆心角对应的圆弧弧长是3.5d135/ 360=4.1234d 每个箍筋共有2个135圆弧,总长度和24.1234d8.247d取8.25d 每个箍筋的圆弧长度和8.25d8.25d16.5d 沿梁宽平直段2(b2c21.25d) 沿梁高平直段2(h2c21.25d) 沿135方向平直段210d20d 箍筋下料长度为(1)+(2)+(3)+(4) =16.5d2 (b2c21.25d)2(h2c21.25d)20d 16.5d2b2h8c81.25d20d 2b2h8c26.5d 利用前面我们给出的135弯钩的增加长度,也可以得到这个结果,即(2)(3)8.25d+2(11.873d+2.25d) 2(b2c21.25d)2(h2c21.25d)8.25d+28.246d 2b2h8c26.496d 2b2h8c26.5d 梁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现场,如果给钢筋工一个总长2b+2h-8c+26.5d的公式,钢筋工不是太欢迎;如果将梁的已知保护层直接代入公式,使表达方式简单一些,钢筋工就容易记住。 譬如,当次梁的4面保护层均为25mm时, 箍筋直径为圆8,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2mm; 箍筋直径为圆10,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65mm; 箍筋直径为圆12,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18mm; 箍筋直径为圆14,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71mm。 譬如,当主梁支座顶面保护层为55mm,其余3面保护层为25mm时, 箍筋直径为圆8,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48mm; 箍筋直径为圆10,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5mm; 箍筋直径为圆12,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58mm; 箍筋直径为圆14,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11mm。 譬如,当柱的保护层为30mm时, 箍筋直径为圆8,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28mm; 箍筋直径为圆10,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25mm; 箍筋直径为圆12,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78mm; 箍筋直径为圆14,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31mm。 梁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现场,如果给钢筋工一个总长2b+2h-8c+26.5d的公式,钢筋工不是太欢迎;如果将梁的已知保护层直接代入公式,使表达方式简单一些,钢筋工就容易记住。 譬如,当次梁的4面保护层均为25mm时, 箍筋直径为圆8,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2mm; 箍筋直径为圆10,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65mm; 箍筋直径为圆12,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18mm; 箍筋直径为圆14,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71mm。 譬如,当主梁支座顶面保护层为55mm,其余3面保护层为25mm时, 箍筋直径为圆8,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48mm; 箍筋直径为圆10,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5mm; 箍筋直径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