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诊疗规范.doc_第1页
痛风诊疗规范.doc_第2页
痛风诊疗规范.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痛风(痛风)本病痛风属中医的“痹证”、“历节”范畴。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饮食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临床表现】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前没有任何先兆。轻度外伤,暴食高嘌呤食物或过度饮酒,手术,疲劳,情绪紧张,内科急症(如感染,血管阻塞)均可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常在夜间发作的急性单关节或多关节疼痛通常是首发症状。疼痛进行性加重,呈剧痛。体征类似于急性感染,有肿胀,局部发热,红及明显触痛等。局部皮肤紧张,发热,有光泽,外观呈暗红色或紫红色。大趾的跖趾关节累及最常见(足痛风),足弓,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和肘关节等也是常见发病部位。全身表现包括发热,心悸,寒战,不适及白细胞增多。 开始几次发作通常只累及一个关节,一般只持续数日,但后来则可同时或相继侵犯多个关节。若未经治疗可持续数周。最后局部症状和体征消退,关节功能恢复。无症状间歇期长短差异很大,随着病情的进展愈来愈短。如果不进行预防,每年会发作数次,出现慢性关节症状,并发生永久性破坏性关节畸形,手足关节经常活动受限。在少数病例,骶髂,胸锁或颈椎等部位关节亦可受累。黏液囊壁与腱鞘内常见尿酸盐沉积。手,足可出现增大的痛风石并排出白垩样尿酸盐结晶碎块。环孢菌素引起的痛风多起病于中央大关节,如髋,骶髂关节,同样也可见于手,甚至破坏肾小管。 【诊断要点】 1、中医诊断: (1)多以多个趾指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疼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可伴发热,头痛等症。 (2)多见于中年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高嘌呤食品,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 (3)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跖趾关节多见。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他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四周及耳廓、耳轮及趾、指骨间出现“块瘰”(痛风石) 2、西医诊断 (1)关节液中有特异的尿酸盐结晶体 (2)用化学方法(murexide试验)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痛风石中含有尿酸盐结晶,(3)具备以下12项(临床、实验室和X线表现)中6项:(1)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 (2)炎症反应在1天内达到高峰 (3)单关节炎发作 (4)可见关节发红 (5)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6)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受累 (7)单侧跗骨关节受累 (8)可疑痛风石 (9)高尿酸血症 (10)不对称关节内肿胀(X线证实) (11)无骨侵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线证实) (12)关节炎发作时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治疗方案及原则】 (一)、基础治疗 1、急性发作期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留意保护受累关节。 2、低嘌呤饮食,禁酒限烟。 3、饮足够的水,每日2000ml以上。 (二)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以中医辨证辨病施治为原则,采用中药内服和外治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中药内服以“治痹当从脾、肾、血论治”的学术理论为指导,以“健脾补肾通络活血法”为基本大法。痛风急性期,多属风湿热痹和湿热痹范畴。应从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着眼,以阻止病情发展。若发展到慢性期阶段,又需针对兼夹痰浊、血瘀者,随证参用化痰泄浊,祛瘀通络之法。同时根据阴阳气血的虚衰,注意培本,补养气血,调补脾肾。外治法以“以疏治痛,祛痛致疏”为理论指导,以电针、艾灸、中药塌渍、中药封包、中药熏洗等为基本外治法。 【辩证论治】 1、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方药:三妙散合当归拈痛汤加减。 2、脾虚湿阻证 治法:健脾利湿,益气通络 方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