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建筑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学生:指导老师:摘要:本文主要是对建筑空间和自然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认为二者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并指出二者应该是一种和谐的关系。This article is mainly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discussion to construction space and betwee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twos relations, thought that the two are the incident cross-correlations, the mutual influence,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two should be one kind of harmonious relations.关键词:建筑空间,自然环境正文:建筑已经不再是单独存在的功能性处所,社会和时代赋予了它更多的意义和价值,人们所追求的也不再是简单的遮风避雨,休息工作的生活处所,现代社会,建筑俨然是多重功能的混合体,要体现其基本功用之外,还要充分体现其文化感、艺术感,反映其设计理念,要与环境和谐共生。人起源于自然,当人类最初出现的时候,就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环境,不断的索取、改造、创造,然后,逐渐的发展,然后才有了现代的“建筑丛林”。可以说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标志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生活水平的飞跃。关注建筑和环境的关系,无疑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是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是指具有整体概念的山峦沟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等大自然面貌,其地理范围和区域,以及形态架构都是固定的,其存在是自然天成,难以改变移动的。微观环境是指那些局部的区域形态,以及与建筑周围的生态景观,比如花草树木,卧石溪流等。微观环境在一定条件下为配合建筑位置和形态的需要,可以适当改变其本身的形态和布局以适应建筑,但仍是把建筑和周围的微观环境适当组合,力求和谐,既不破坏微观环境的主要存在感,又不影响建筑的设计概念和本身的功效。然后,是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自然气候气象的变化,以及声音气味的感官物春夏秋冬,风霜雨露,鸟语花香等。自然环境在气候和气象的变化和转换中呈现不同的色彩和明暗,也造成了建筑的光影变化和冷暖色调,听到的声音,嗅到的气味也作用于建筑,配合着表现建筑的美感和和谐感。内部环境是指室内布置和陈设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和影响到室内空间环境的形态、颜色、光线、阴影等。因而,处理好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关系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最后,是衔接环境和景观环境。前者指的是处于内外建筑环境空间之间的小径庭院,走廊亭榭,雕栏画栋,楼台水池等。通过它们内外承接、明暗转换、虚实过渡、幽敞相济,分离融合。其交错掩映,对比衬托给室内外空间带来丰富的艺术效果和不同的时间感受,为接触自然和引进自然提供了欣赏的方便条件。后者是指景观组合,对物得景,景为人观。在风景环境中进行建筑设计选点时,必须同时考虑景观与观景的对应关系,使自然景观和建筑景观相互照应,互为映衬,不能只为单方面的效果和需要就破坏另一方的存在意义和原始形态。在空间设计中,如果能仔细考虑,深入琢磨潜藏在建筑设计和环境营造中的心理因素并将其作为一种标准和设计所追求的目标,并将其概念纳入到建筑设计和空间创作中去,把它们理解为人和自然的统一,提升到人和所处空间的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境界之上,那将是一个飞跃的进步。一定的自然环境决定了拥有一定特色的建筑风格,任何建筑空间都置身在特定的环境之中,一旦脱离了环境,建筑就无从谈起,任何建筑风格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而且随着环境的变迁更改,建筑也在其潜移默化的作用下不断更新换代,发展创造。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也承认特定的环境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不仅巧妙地树立了“属于时代的建筑”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而且还使之成为“另一时代建筑物的好邻居”。一定的环境成就了与其相适应的建筑风格,而拥有一定风格的建筑又丰富了其所存在的环境。建筑空间艺术所追求就是建筑空间和环境的高度和谐。这种和谐除满足基本功能外,还要保证人的内外和谐,即对外的感官,以及对内的感受的和谐。为人们创造适宜生存,繁衍发展,健康舒适,优美适用的建筑环境,是建筑空间设计的最终目的。就像建筑设计师们所追求的“好象建筑是从大自然里长出来的一样”。建筑设计是一个从无到有,由虚到实的过程,完成建筑空间的设计以及成品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理论。人是兼具感性和理性的复杂体,所有建筑的产生及使用都是由人类自己完成,其设计规划、美化效用,以及各种器官的感知,这一系列的过程所涉及的评判的标准都不可简单或绝对划分归类的。近几十年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建筑空间的设计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在得到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同时,也为建筑空间对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好作用和影响而忧心忡忡,也正是因为出现了问题,所以就要去解决,平衡建筑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而不能放任自流,否则人类最终会受到惩罚。值得庆幸的是,人类已经认识到建筑空间和自然环境休戚相关,建筑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也逐渐得到改善,建筑环境特别是居住环境质量日益受到重视,建筑空间不仅仅是人类单方面的指向,它也努力的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构筑和谐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共生氛围。在建筑空间的设计中,不仅要处理好建筑空间中自身(包括了地理位置、范围、结构、设备、建筑物理、建筑材料和建筑施工等要素,即所有的建筑设计所要满足的一般使用功能)的设计规划,装饰创新等关系,而且还要处理好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而且,现今建筑空间的设计已不仅仅是指其实用性,美观性和经济价值的一般性问题,它还涉及到社会学、生态学、心理学、环境学和历史学等多门学科。即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为人使用的基本功能外,还要体现建筑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文化性,要由外在物质的形态,过渡到内在心里层面。现今,在提倡“人与自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设计理念也由单纯的满足人转变为建筑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在一个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时代,人们已经不满足居住在孤立隔阂,没有交互往来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而是向往和憧憬居住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统一的绿色建筑体系内即建筑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建筑空间样式,就是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需要,使建筑空间不光能有效地满足各种使用功能,与此同时,还要符合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持续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建筑师在进行设计中必须有综合思维的能力,将设计理念贯穿到作品之中。希望肩负重要使命的设计师们能以无限的热忱和责任心在自己的设计创作中,关注和认识空间和环境的意义,不断的创造和探索,为人类生活创造更多的美好空间,让建筑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和谐作为一个主题,并不断延伸。参考文献:1 葛安兴, 杨月秋, 王英群. 住宅设计与环境的协调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03)2 周家高. 住宅走向“三化”J. 发明与革新, 1994,(11)3 江宝鉴. 21世纪的住宅变化动向J. 杭州科技, 1995,(01)4 沈洪. 明天的住宅什么样J. 中国青年科技, 1997,(10)5 Charles Wardell, 蓝彧祥. 未来的住宅J. 世界科学, 2001,(02)6 陈志强. 浅谈国内住宅改革J. 甘肃科技, 1999,(01)7 巫琼. 新世纪岭南住宅设计理念:百年大计,以人为本J. 广东科技, 2001,(04)8 李宏亮. 居住区步行空间初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考核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全教育培训消防安全专项考试题库安全检查试题及答案
- 2025司索指挥试题及答案
- 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题及答案
-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材试题及答案
- 乐理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乐理三级考试题及答案
- 小学补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跨文化交际与国际理解考试题及答案
- 能源设备快速制造:2025年3D打印技术在燃气轮机叶片大规模生产应用前景报告
- 中国糖尿病肾脏病基层管理指南解读
- DB5117∕T 56-2022 反恐怖防范管理基本规范
- 加快健康中国建设课件
- 买卖矿山居间合同协议
- 厌氧氨氧化工艺优化-洞察及研究
- 河北省单招7类数学试卷
- 下列不属于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支出
- 地质勘查成果管理办法
- (零诊)成都市2023级(2026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消防作战指挥课件
- 医疗健康新媒体运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