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投影机测量方法.doc_第1页
电子投影机测量方法.doc_第2页
电子投影机测量方法.doc_第3页
电子投影机测量方法.doc_第4页
电子投影机测量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J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发布-实施-发布电子投影机测量方法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electronic projectors (IEC 61947-1:2002,Electronic projection-Measurement and documentation of key performance criteria-Part 1:Fixed resolution projectors,NEQ)SJ /T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ICS 33.160.25M 74备案号:目 次前言III引言IV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3.1 术语和定义13.2 缩略语34 测量的一般要求34.1 一般说明34.2 性能测量条件34.3 测量仪器34.4 视频测试信号(测试图)44.5 测量前的调整54.6 正常工作状态55 常温性能测量方法55.1 白色坐标65.2 光输出65.3 照度均匀性65.4 对比度75.5 通断比75.6 分辨力75.7 清晰度75.8 输入格式兼容性85.9 调焦距离与成像大小85.10 色度误差85.11 基色不均匀性85.12 白色不均匀性95.13 色域覆盖率95.14 工作噪声105.15 重合误差105.16 象素缺陷点105.17 梯形校正能力115.18 整机消耗功率115.19 待机消耗功率115.20 电网电源适应性115.21 遥控距离125.22 受控角125.23 整机质量12附录A(资料性附录) 复合测试图示例13附录B(资料性附录) 1976均匀色空间与1931色空间的换算公式17附录C(资料性附录)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功能和性能测试方法标准工作组18参考文献19III前 言本标准非等效采用IEC 61947-1:2002电子投影关键性能判定的测量和表述第1部分:固定分辨力投影机(2002 年英文版)。IEC 61947是一套系列标准,主要适用于电子投影设备中关键性能判定时的测量和表述。目前已正式出版的IEC标准共有2项,另一项是IEC 61947-2:2001电子投影关键性能判定的测量和表述第2部分:可变分辨力投影机。本标准与IEC 61947-1:2002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其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本标准为便于分类和使用,只适用于不带整体屏幕的前投影机; 增加了对测量仪器的参数要求; 增加了部分测量项目,如:清晰度、通断比、重合误差、色域覆盖率、遥控性能等; 增加了与数字电视连接的接口信号要求; 删掉了部分测量项目,如:小面积对比度、LCD 投影机的透射率、同步优先权、幅型比以及带屏幕的参数; 删掉了部分应由生产者给出的参数,如:响应时间、光源类型及预期寿命、彩色数目等; 删掉了大部分次要的音频项目,如:音频频率范围、音频失真度等。在本标准的编写过程中,进行了以下编辑性修改: 按照汉语习惯对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改;将适用于国际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述。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功能和性能测试方法标准工作组起草。本标准起草单位:参见附录C。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剑、王丽艳、李顺章、李方红、王伟、张伟、李强、李庆新。引 言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产品的性能,而不是使用了什么样的内部技术(如LCD、LCoS、DLP等)。本标准总结了实际需要并将它们归纳为性能测量参数,使人们能以一种可操作的、统一的方法去比较投影机的好坏,并以统一的术语给出最主要的测量项目、测量方法以及测量结果的表述。本标准中涉及的测量结果与测量环境、测量仪器以及测试信号密切相关。投影机作为高精度的显示终端,因而需要更严格的测量条件。本标准涉及的测量结果与屏幕质量无关,它只评价从投影机发送出的实际图像,屏幕的影响和环境影响已被降低到最小程度。本标准定名为电子投影机测量方法,以区别于纯光学成像的光学投影仪。电子投影机测量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投影机的术语和定义、测量条件、测量项目、测量方法、测量结果表述等。本标准适用于前投影式固定分辨力电子投影机(以下简称投影机),包括:LCD投影机、DLP投影机、LCoS投影机等。注: 此类投影机可以直接作为模拟电视视频信号、高清晰度、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地面接收器、卫星接收器、有线接收器的显示终端;也可以作为电子计算机的显示终端。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3174-1995 PAL-D制电视广播技术规范(neq ISO 3745:1997)GB/T 6882-1986 声学 噪声源声功率级的测定 消声室和半消声室精密法GB/T 7921-1997 均匀色空间和色差公式GB/T 9001-1988 声频放大器测量方法(eqv IEC 60268-3:1983)GB/T 15644-1995 视听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neq IEC 60574-3:1983)GB/T 17309.1-1998 电视广播接收机测量方法 第1部分:一般考虑,射频和视频电性能测量以及显示性能的测量(idt IEC 60107-1:1995)GB/T 17953-2000 4:2:2 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eqv ITU-R BT. 656-4:1998)SJ/T XXXXX-XXXX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术语SJ/T yyyyy-yyyy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CIE 1976 色空间系统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SJ/T XXXX-XXXX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1光学失真 optical distortion由于系统的光学特性而产生的现象,即某物体的图像并没有被真实地按比例重放的程度,如梯形失真等。3.1.2物面 object。经过透射或反射所形成的物像,它被光学系统加亮后投射到可视屏。3.1.3有效可视面积 active viewing area象素矩阵边界的水平和垂直长度,以毫米表示对角线尺寸,也可以表示成面积平方毫米。3.1.4投影距离 projection distance投影机镜头最外层的中心点到投影屏幕的垂线测量距离,单位是米 。3.1.5光输出 luminance output光通量 luminance flux用CIE明视觉函数加权的标准眼来评价的发光流量。在一给定时间周期内,空间中任一给定面积所通过的可见光能量流的测量。3.1.6对比度 contrast ratio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同一幅图像的亮区与暗区的平均照度之比,其中暗区的平均照度作为“1”。3.1.7通断比 ratio of allwhite and allblack在正常工作状态下,100%全白场图像与0%全黑场图像的平均照度之比,其中0%全黑场图像的平均照度作为“1”。3.1.8色度 color chromaticity投影平面上重现彩色的程度,一般用色坐标表示。3.1.9重合误差 superposition difference多片成像器件在投影平面所呈现的象素未对准的误差。3.1.10梯形校正 keystone correction以“度”表示的投影机的最大倾角。倾角指投影光束的中心线与投影机正对屏幕的垂线的夹角,在该夹角以内,投影平面经过光学及电子的矫正,是一个规范的矩形。3.1.11亮度上升时间 rise time图像亮度从最大值的10%上升到90%所需的时间,以毫秒计。3.1.12工作噪声 mechanical noise投影机工作稳定后,其机械部分所发出的人耳可闻的噪声。人们最关心的是符合人耳听觉计权曲线的那部分机械噪声。3.1.13光引擎 optical engine在投影机中,集光源、微透镜板、象素板、分色、合色、偏振器件、合成镜、变焦镜、投影物镜等成像系统,它一般是相对独立的系统。3.1.14开口率 fill factor 一个象素的透射(反射)面积乘以象素总数,再除以有效可视面积。它相当于光学透镜的孔径比3.1.15光源预期寿命 light source life expectancy同一条件下, 投影机的光输出下降到最大值的50%时, 投影灯的已用时间,以小时计。3.1.16有源矩阵显示 active matrix display一种显示方式,用开关控制每个象素,向选中的那些象素送去电压。3.2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CCT 相关色温 (Correlated colour temperatur)CIE 国际照明委员会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法文)DLP 数字光学处理 (Digital Light Process)DMD 数字微镜设备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LCD 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oS 硅基液晶 (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TFT-LCD 薄膜晶体管有源矩阵液晶显示(Thin Film Transistor-LCD)4 测量的一般要求4.1 一般说明除非特别规定,本标准中给出的电压值均为有效值。4.2 性能测量条件 4.2.1 一般测量条件a) 温度:(205) ;b) 相对湿度:2575;c) 大气压力:86kPa106kPa。4.2.2 电源条件a) 电源电压: 交流(22011)V;b) 电源频率:(501)Hz;c) 谐波电压: 5%。4.2.3 环境条件a) 测量应在暗室中进行,杂散光照度小于或等于1 lx;b) 采用投影机的配套镜头;c) 房间体积应能满足被测机给出的屏幕大小。4.3 测量仪器4.3.1 照度计a) 带有望远镜头;b) 反射率大于95%的漫反射板;c) 频谱范围(380780)nm;d) 照度不确定度5%(2856K色温下)。 测量时也可以采用其它照度计,但在有争议时,照度计应满足上述要求。4.3.2 色度计a) 应为分光式;b) 波长不确定度:2nm; 注:色度计等的相关计算可参照附录B。4.3.3 数字视频信号发生器a) 符合数字视频测试信号源的有关规定;b) 具有Y、PB、PR数字分量及R、G、B数字基色信号输出接口并符合GB/T 17953-2000的有关规定;c) 其它形式的数字接口应符合SJ/T yyyyy-yyyy的有关规定;d) 带有规定的测试图。4.3.4 多制式模拟视频信号发生器a) 带有规定的测试图;b) 具有S端子输出、复合视频输出、VGA输出以及模拟分量Y、PB、PR输出接口;c) 该信号发生器的缓存应具有足够的容量及速率,并且其水平、垂直扫描频率应连续可调;d) 输出电平波动应小于1%,R、G、B输出的模拟电平应为(7007)mVP-P;e) 其输出的垂直和水平扫描信号的消隐及中心点应可调,其分辨力应至少达到0.1s;f) 符合GB 3174-1995的有关规定。4.3.5 消声室消声室及有关设备应符合GB/T 6882-1986 的有关规定。4.3.6 电源a) 功率计测量范围50W1000W;b) 电压调整范围 交流 50V300V;e) 频率调整范围 45Hz55Hz。4.3.7 电子称 不确定度小于或等于0.05kg。4.4 视频测试信号(测试图)4.4.1 概述测试信号应具有各种幅形比以及输出格式,以满足各种不同投影机的测量要求。目前至少应具备4:3和16:9两种幅形比,输出格式至少应具备计算机显示格式SVGA、XGA格式以及HDTV、SDTV电视图像格式。测试信号的输入接口、幅形比以及输入格式应在测量结果中注明。测试信号图至少应有以下几种:B1:极限8灰度等级测试信号图;B2:100% 电平的全白场测试信号图和0% 电平的全黑场测试信号图;B3:黑白窗口测试信号图;B4:单象素测试信号图;B5:清晰度测试信号图;B6:全红、全绿、全蓝测试信号图;B7:带有AB区的100%、50%、0%电平测试信号图。 4.4.2 极限八灰度等级测试图要求测试图示例参见图A.1。若全黑场电平=0%,全白场电平=100%,则第一排灰度为:0%、5%、10%、15%;第二排灰度为:85%、90%、95%、100%. 每个灰度矩形占满屏面积的5%,并且具有与整个投影图像一致的幅形比。4.4.3 100%全白场测试图、0% 电平的全黑场图要求测试图示例参见图A.2。4.4.4 黑白窗口测试图要求测试图示例参见图A.3。4.4.5 单象素测试图要求测试图示例参见图A.4。 根据投射光的幅型比设计的黑底白格图,每个格的4条边都是由1个象素组成,并且在白格的中央有一个单象素白点。4.4.6 清晰度测试图要求测试图示例参见图A.7。 其中:水平分辨力大于或等于1000电视线(16:9);水平分辨力大于或等于800电视线(4:3)。4.4.7 全红、全绿、全蓝测试图测试图示例参见图A.5。4.4.8 带A、B区的100%、50%、0%电平测试图要求测试图示例参见图A.6。其中:A区为中心区,大小为整个投影的半高和半宽。 4.5 测量前的调整a) 测量前应检查环境条件、暗室杂散光等;检查照度计、色度计的计量色温,应使它们尽量与被测光源的色温一致; b) 检查并记录投影灯的使用时间;c) 按GB/T 15644-1995的有关规定连接信号发生器和被测投影机;反 射 机照度计色度计 测试框图如下:被测机测试信号发生器图1 投影机测试框图f) 按产品说明书要求,将被测机到投影面的水平距离调到最佳位置(如无特殊要求,调整到使投影图像为最大并且面积为1m2)。4.6 正常工作状态a) 输入与被测机物理格式一致且水平扫描频率最高的测试图,见图A.1,然后调整被测机的光学、 电子等各部分,使屏幕上灰度八等级矩形尽量清晰可辨并且没有纹波,此时称被测机为正常工作状态。b) 调整好后,再输入其它测试图。但在整个测量过程中,被测机的工作状态一般应保持不变。若 重新调整或更换输入的其它测试图后,应使被测机至少稳定投射15min,然后测量。带有射频输入端子的投影机,根据需要,按GB/T 17309.1-1998的有关规定测量。带有音频输出端子的投影机,根据需要,按GB/T 9001-1988的有关规定测量。c) 若产品有出厂默认值状态,则把被测机调整到该状态后,再按4.5的有关规定调整。5 常温性能测量方法5.1 白色坐标5.1.1 概述本条是测量投影机在规定的相关色温(CCT)下的标准白色坐标。5.1.2 测量步骤输入100%全白场信号,参见图A.2。用色度计测量可视屏中心处P0点的相关色温(CCT),并调整投影机,使其CCT值尽量与产品说明书中的CCT值相等,然后用色度计测量可视屏中心处P0点的标准白色坐标,按GB/T 7921-1997的有关规定,用u、v表示并记下测量结果。5.1.3 测量结果的表述测量结果用CCT值以及u、v之值表示。5.2 光输出5.2.1 概述本条是测量投影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能被人的视觉所感受到的最大光辐射功率。5.2.2 测量步骤输入100%全白场测试图,见图A.2。分别在图A.2的9个点P0P8上测量各自的照度值L0L8,以勒克斯Lx表示。L0L8的9个读数的平均值La再乘以投影图像的面积,就是该投影机的光输出L。计算公式如下: (1) (2)测量点的范围应至少为55个象素。当被测机为DLP时,应尽量选择较慢的测量读数。5.2.3 测量结果的表述测量结果以流明(lm)表示,并记录水平扫描频率、垂直扫描频率。5.3 照度均匀性5.3.1 概述本条是测量投影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输出最大光辐射功率时,屏幕上P0P12各点的照度(L0L12)与P0P8各点的照度平均值La的最大偏差。5.3.2 测量步骤在5.2.2中9个读数的平均值La的基础上,测量并计算L0L12中的最大值Lh以及最小值LL与La的偏差,并以百分数(%)表示,即为照度均匀性。计算公式如下: (3) (4)式中:N计算结果的百分数值。5.3.3 测量结果的表述照度均匀性以百分数(%)表示。 5.4 对比度5.4.1 概述本条是测量投影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同一屏幕上的最亮区域与最暗区域的平均照度之比。5.4.2 测量步骤首先保证环境光应满足在0%黑电平处的杂散光小于被测量值的10%。输入黑白窗口测试图,见图A.3。先测量1个100%白矩形的照度值,记为LW;再分别测量4个0%黑矩形的照度并计算其平均值,记为LB。计算公式如下:Cr = .(5)式中:Cr对比度比率,取整数。5.4.3 测量结果的表述测量结果表述为Cr :1的整数形式。5.5 通断比5.5.1 概述本条是测量投影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输入100%全白场图像与输入0%全黑场图像的平均照度之比。5.5.2 测量步骤首先按5.2.2求出平均值La,再输入0%全黑场测试图A.2。分别测量9个点的照度并计算其平均值,记为Lb。计算公式如下: Cr = . . .(6)式中:Cr通断比,取整数。5.5.3 测量结果的表述测量结果表述为Cr:1的整数形式,并应注明是通断比。5.6 分辨力5.6.1 概述本条是测量投影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输出的象素点阵是否与标称值相等。5.6.2 测量步骤输入单象素测试图,见图A.4,该测试图的格式必须与被测机的物理格式一致。然后观察单象素,如果不是单象素就不是对应的物理格式。重新输入其他物理格式并检验,找到对应的物理格式并记录。5.6.3 测量结果的表述测量结果表述成水平象素数乘以垂直象素数的形式。5.7 清晰度5.7.1 概述本条是测量投影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输出的清晰度测试图中水平清晰度线的极限。5.7.2 测量步骤调整被测机的各部分,最好使图像投射在白幕上。再输入清晰度测试图,见图A.7, 读出人眼可分辨的水平清晰度线的极限。5.7.3 测量结果的表述测量结果表述成电视线的形式。5.8 输入格式兼容性5.8.1 概述本条是测量投影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对不同输入信号格式的播放能力。5.8.2 测量步骤改变输入信号格式,然后按5.7分别测量对应的人眼可分辨的水平清晰度线的极限。若测量结果基本不变,则表示对该输入信号格式兼容。向下兼容时,允许人眼可分辨的水平清晰度线降低。5.8.3 测量结果的表述列出全部兼容格式。5.9 调焦距离与成像大小5.9.1 概述本条是测量投影机能够清晰成像的最近投影距离和最小屏幕面积以及最远投影距离和最大屏幕面积。5.9.2 测量步骤 采用清晰度测试图,投影机置于最近投影距离和最小屏幕面积,调焦距使图像清晰,然后测量此时的投影距离和屏幕宽度并记录。 再将投影机置于最远投影距离和最大屏幕面积,调焦距使图像清晰,然后测量此时的投影距离和屏幕宽度并记录。5.9.3 测量结果的表述测量结果首先给出幅形比,再给出调焦距离范围和对角线表示的成像大小范围,以米(m)表示。5.10 色度误差5.10.1 概述本条是测量投影机对标准基色的还原能力。5.10.2 测量步骤 输入信号分别加入全红、全绿、全蓝场信号,分别测量中心处P0点的色坐标u、v。 然后将3组数据与额定相关色温下的色坐标进行比较,算出各自的u、v。5.10.3 测量结果的表述测量结果表述成表格的格式,见表1。表1 色度误差uvuv红R绿G蓝B5.11 基色不均匀性5.11.1 概述本条是测量投影机还原标准基色时,满屏位置基色的一致性。5.11.2 测量步骤按照5.10.2中的的方法测得的R、G、B色坐标值做为标准色坐标值u、v,然后再按5.2.2中的测量点P1P8分别测量各个点的色坐标,将其中与标准色坐标值u、v偏差最大的值计为ud、vd,分别计算全红、全绿、全蓝各场的平均色坐标值u0、v0,然后再计算基色不均匀性,用uv表示。全红场基色的平均色坐标值计算公式如下:u0= (7) v0= (8)再按下式计算不均匀性,并表示成uv:uv= (9) 其它基色不均匀性的计算方法同上。5.11.3 测量结果的表述测量结果表述成表格的格式,见表2:表2 基色不均匀性基色udvdu0v0uv红绿蓝5.12 白色不均匀性5.12.1 概述本条是测量投影机还原标准白色时,满屏位置白色的一致性。5.12.2 测量步骤按照5.10.2中的方法,测量可视屏中心处P0点的u、v,做为对应CCT的色坐标u、v。按照5.10.2中的方法测得的全白色坐标值做为标准色坐标值u、v,然后再按5.2.2中的测量点P1P8,分别测量各个点的色坐标,将其中与标准色坐标值u、v偏差最大的值计为ud、vd,计算全白场的平均色坐标值u0、v0,然后再计算白色不均匀性,用uv表示。全白场的平均色坐标值计算公式同公式(7)、(8)、(9)。5.12.3 测量结果的表述测量结果表述成表格的格式,见表3:表3 白色不均匀性udvdu0v0uv白5.13 色域覆盖率5.13.1 概述本条是测量三基色投影机投射出的最大色域面积占CIE 1976均匀色空间全部光谱轨迹所对面积的百分比。5.13.2 测量步骤按照5.10.2中的的方法测得的三组R、G、B色坐标值做为三基色对应色坐标值 ur、vr、ug、vg、ub、vb,然后计算它们所对应的三角形的面积A。计算公式如下:A = (10)式中:ARGB三角形的面积。再计算该三角形面积占均匀色空间全部光谱轨迹所对面积的百分比,用 GP 表示。计算公式如下:GP = (11)5.13.3 测量结果的表述测量结果用百分数(%)表示。5.14 工作噪声5.14.1 概述本条是测量投影机正常工作时所发出的人耳可闻噪声。5.14.2 测量步骤投影机盖好所有外壳后置正常工作状态,输入图A.4的测试信号并工作30min。按GB/T 6882-1986的规定测量,测量中加入A计权网络,其中:参考点-机箱后面板上边沿的几何中部;参考面-与参考点平面在上、下、左、右、前、后平行的平面;参考轴-通过参考点垂直于参考面的线;测量距离-沿参考轴方向取2m的距离。5.14.3 测量结果的表述 测量结果为6个点工作噪声之中的最大声压级,以分贝dB(A)表示。5.15 重合误差5.15.1 概述本条是测量投影机三基色象素投射后最终合为一点的程度。5.15.2 测量步骤输入单象素测试图,见图A.4。在5.2.2中规定的九个测试点P1P9上用放大镜观察水平、垂直交叉点的三基色象素的重合误差;如果对应点上无交叉,则测量最近的交叉点或白格中的单象素白点,测量时最好使图像投射在漫反射白幕上。先测量任一象素,其直径或宽度为D;再测量相距最大的两象素之间的圆心距离,记为L。结果表示成以三基色象素直径或宽度为基准的偏差。计算公式如下: (12)式中:X以三基色象素直径或宽度为基准的偏差的倍数。5.15.3 测量结果的表述测量结果表示为象素直径或宽度的倍数。5.16 象素缺陷点5.16.1 概述本条是测量投影机有多少象素不能正常工作。5.16.2 测量步骤投影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输入全白场测试图,见图A.6。用放大镜分别在A、B区计算非白的象素点数,并记录。投影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输入全黑场测试图,见图A.6。用放大镜分别在A、B区计算非黑的象素点数,并记录。投影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输入全灰场测试图,见图A.6。用放大镜分别在A、B区计算非灰的象素点数,并记录。5.16.3 测量结果的表述 测量结果为三种状态下A区的缺陷点统计总数和B区的缺陷点统计总数。5.17 梯形校正能力5.17.1 概述本条是测量投影机正常工作时,水平摆放的最大仰角。5.17.2 测量步骤采用图A.3,用角度尺测量投影光束的中心线与投影机正对屏幕的垂线的夹角,以度表示。在该夹角以下的范围内,投影机能显示一个基本矩形,即上下两条边长的偏差小于5%。测量时允许先进行梯形矫正操作。5.17.3 测量结果的表述测量结果以度()表示,其中正角度表示投影机向上投影,负角度表示投影机向下投影。5.18 整机消耗功率5.18.1 概述本条是测量投影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输出最大光辐射功率时,其整机消耗功率。音频输出不接负载。5.18.2 测量步骤输入全白场信号并使被测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见5.2.2。电网电源调整在标称值,然后用功率计测量整机功耗。5.18.3 测量结果的表述测量结果以瓦(W)表示。5.19 待机消耗功率5.19.1 概述本条是测量投影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待机时,其整机功率消耗。5.19.2 测量步骤先按5.2.2操作,再使被测机处于待机状态,电网电源调整在标称值,然后用功率计测量整机功耗。5.19.3 测量结果的表述测量结果以瓦(W)表示。5.20 电网电源适应性5.20.1 概述本条是测量投影机在电网电源变化时,仍能保持正常工作的能力。5.20.2 测量步骤测量步骤如下:a) 输入清晰度测试图,并使被测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b) 逐步增加电网电源电压至被测机的额定范围,检查被测机清晰度是否明显变差或无法正常工作,记下此时的电源电压并使其恢复标称值;c) 逐步减少电网电源电压,重复上述步骤,并记录;d) 逐步增加电网电源频率,重复上述步骤,并记录;e) 逐步减少电网电源频率,重复上述步骤,并记录。5.20.3 测量结果的表述测量结果表述成被测机能正常工作时,电网电源的变化范围。5.21 遥控距离5.21.1 概述本条是测量投影机被遥控时,遥控器能使投影机正常工作的最远距离。5.21.2 测量步骤遥控发射器的工作电压应为额定值;遥控红外光接收窗口面在自然光或荧光灯照度为(20050)lx的环境下,被测机输入清晰度测试图,然后在垂直红外接收窗口的直线上,用遥控器向被测机发出各种指令,测量被测机正常接收时,遥控器发射窗口至投影机接收窗口的最大距离。5.21.3 测量结果的表述测量结果以米(m)表示。5.22 受控角5.22.1 概述本条是测量投影机被遥控时,遥控器能使投影机正常工作的水平及垂直的最大角度。5.22.2 测量步骤按5.21.2的规定设置,然后遥控发射器偏离垂线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向投影机发出各种指令,测量投影机能够正常接收时,水平和垂直的最大角度。5.22.3 测量结果的表述测量结果以度()表示。5.23 整机质量5.23.1 概述本条是测量投影机的整体质量。该项参数主要适用于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