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doc_第1页
毕业论文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doc_第2页
毕业论文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doc_第3页
毕业论文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doc_第4页
毕业论文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密级 公开 编 号 10386 学号 N070720256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及实证分析及实证分析 以漳州电信行业为例以漳州电信行业为例 研究生 姓名 张 巍 指 导 老 师 姓名 职 称 郑珍远 副教授 学 科 专业 工商管理硕士 研 究 方 向 市场营销 所 在 学 校 福州大学 20092009 年 12 月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 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福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 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 以漳州电信行业为例 摘 要 电信行业作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基础行业之一 不但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且在国家安全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电信行业已经进入 国际竞争时代 我国电信行业必须面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挑战 因而 提高电 信行业自身的竞争力成为越来越紧迫的现实问题 但影响其竞争力的因素繁多而复 杂 本文研究的目的正是要分析制约电信行业发展的因素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 有效提高电信行业的竞争力 在电信行业发展过程中解决或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为 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本文以漳州电信行业为研究对象 首先阐述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 电信行业竞 争力的理论基础 其次 在遵循指标设计原则的基础上 从规模实力 市场开拓能 力 盈利能力 运营能力四个方面设计符合电信行业特征的指标体系 再次 通过 阐述常用几种指标权重设计方法的利弊 结合电信行业存在的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 的复杂指标问题 运用具有逻辑性 系统性较强的层次分析法 AHP 确定指标权重 同时 对各指标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将各种不同量纲的指标转化为同量纲的指 标 消除量纲影响 使各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和可加性 然后 采用加权算术平均 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以充分发挥各评价指标对评价目的的导向作用 最后通过漳州 与福州 厦门 泉州 莆田 龙岩 宁德 三明 南平八大区域电信行业竞争力评 价的对比分析 找出制约漳州电信行业发展的瓶颈 提出了以转型统领全业务经营 通过优化配置资源加快客户品牌的推广 重视企业信息化战略 建立创新人力资源 管理机制等政策措施 以稳步提升漳州电信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电信行业竞争力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ThE 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INDICATOR SYSTEM FOR THE TELECOMMUNICATIONS COMPETITIVENESS TAKE THE CASE OF ZHANGZHOU TELECOMMUNICATION Abstract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which is one of the basic industries of national economy performs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security During the period of global competition the domestic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ies have to face the challenge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market Therefore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ompeti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However the factors to influence the competitive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ies are diversity and complex This essay is to discover the factors to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and take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effectively Dealing with practical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would supply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This essay chooses zhangzhou telecommunication to do the investigation Firstly it stat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ompetitiveness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telecommunications competitiveness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indicator design it designs the appropriate indicator system of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from the aspects of scale exploitable market profitability and operation Thirdly it indicates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the different indicator design methods The logical and systematical AHP which is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ce and constraints index problem in the industry is used to ensure the indicator At the same time the different dimensional indicators are transferred into the same dimension to compare and add in Then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would perform the guidelines function after the model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s set up Finally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he competitiveness among the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of zhangzhou fuzhou xiamen quanzhou putian longyan ningde sanming nanping to find out the limi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zhangzhou tele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se the measures of monitoring all the business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generalize the brands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industrial informatization strategy and establishing the policy of innovativ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re taken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 of the zhangzhou telecommunication Key Words the competitive of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indicator system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目 录 第一章第一章 引言引言 1 1 1 研究背景 1 1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 3 研究方法与内容 2 1 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4 第二章第二章 电信行业竞争力相关理论电信行业竞争力相关理论 6 2 1 竞争力理论 6 2 1 1 国外关于竞争力研究综述 6 2 1 2 国内关于竞争力研究综述 7 2 2 产业竞争力理论 8 2 2 1 国外关于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8 2 2 2 国内关于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9 2 3 电信行业竞争力理论 10 2 3 1 国外关于电信行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10 2 3 2 国内关于电信行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11 第三章第三章 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的选择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的选择 13 3 1 构建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13 3 1 1 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3 3 1 2 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4 3 2 运用层次分析法 AHP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18 3 3 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22 3 4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计算综合评价结果 23 第四章第四章 漳州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比较分析漳州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比较分析 25 4 1 数据采集 25 4 2 电信行业竞争力指标权重的确立 26 4 3 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消除指标量纲影响 30 4 4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计算综合评价结果 31 第五章第五章 提高漳州电信行业竞争力的政策措施提高漳州电信行业竞争力的政策措施 36 5 1 制约漳州电信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6 5 2 提高漳州电信行业竞争力的政策措施 37 结结 论论 41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43 致致 谢谢 45 附附 录录 46 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 1 第一章 引言 1 1 研究背景 2008 年电信行业进行了重组 由原来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中国网 通 中国卫通 中国铁通等六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变成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 中国 联通等 3 家 电信行业的重组使电信行业多年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一家独大的垄断 现象消失了 进入全面竞争时代 在有限的资源下 如何在竞争中保持良好的态势 取得成功 必然成为各电信运营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 在实力规模方面 漳州电信位居中福建省电信行业的中上水平 2008 年 1 月 25 日 为进一步适应战略转型和集约管理需要 根据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安排 企业实 施法人体制调整 由母子公司两级法人调整为总分公司一级法人体制 变更后的企 业名称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漳州分公司 作为漳州电信从事市场营销的一名员 工 发现公司在进行竞争实力分析时 信息收集仍使用手工上报的单一手段 采用的 分析方法简单 且只对现有数据展开浅层次的分析 未运用相关竞争力理论和现代化 的分析工具进行精细化的挖掘分析 基于上述背景 结合电信行业自身特点 分析影响制约电信行业发展的因素 构建电信行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通过实证对比分析寻找 影响漳州电信行业发展的因素 发现漳州电信行业的优势和不足 给出提高漳州电 信行业竞争力有效建议 促进漳州电信行业持续健康地快速发展 1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目前 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都将电信行业列为最优先发展的 先导行业之一 放在国民经济的先行地位 国际 国内是中国电信企业必须主动面 对和正视的两个市场 只有准确的认识自身的竞争实力及其存在的优劣 认真评估 竞争对手的竞争实力并不定期地总结 反思其发展的经验和存在的教训 才能在激 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 在理论上及实践方面对电信行业竞 争力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均都对电信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从理论上看 已有的有关竞争力的研究绝大部分是以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为对象展开 以产 业竞争力为对象进行研究相对较少 漳州电信行业竞争力属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范 畴 由于电信行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到目前为止 对电信行业竞争力的研究才刚开始 关于电信宏观方面的研究如 电 信的行业策略等或电信的微观方面的研究如 电信的经营状况 市场情况等较多而 对电信行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分析的系统研究较少 漳州电信行业竞争力研究对电信 行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分析这个研究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本文在遵循指标设计原 则的基础上 从规模实力 市场开拓能力 盈利能力 运营能力四个方面设计符合 电信行业特征的指标体系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通过各项不同量纲的指 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成同量纲的指标 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丰 富了竞争力的研究方法 从实践上看 电信行业已经进入国际竞争时代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 国际两大竞争市场 提高自身竞争力并与国际竞争力相抗衡已成为我国电信行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漳州电信行业目前的现状 在找出自身优势的同时 深入分析差距和 不足产生的原因 针对性地提出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有效对策 本文实证分析研究 在电信行业发展过程中解决或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 也为一个区域分析自身的 优势与不足 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政策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依据 1 3 研究方法与内容 本文采用在定性分析基础上结合定量判断 在理论研究同时结合实证研究的办 法 具体如下 首先 在遵循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 对庞大的评价指标进行定性分 析 筛选出预选指标 初步构建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基本架构 然后 对各项预选指 标的合理性和实用性运用定量分析的办法进一步筛选 从而建立电信行业竞争力所 需要的评价指标体系 最后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通过对指标的无量纲 化处理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计算综合评价结果 其次 在理论研究同时结合实证研究的办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具有较 强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能更有效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工作效率 对电 信行业竞争力的研究 只有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对当前电 信行业竞争力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思考和实证剖析 提出建设性的政策措施 才能达到研究的目的 本文在阐述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 电信行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上 遵循评价指 标设计的原则 结合电信行业自身的特点和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构建电信行业竞争 力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并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建 立综合评价模型 通过漳州与福州 厦门 泉州 莆田 龙岩 宁德 三明 南平 八大区域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 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增强漳州电信行业竞 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 3 争力的发展建议 第一章 引言 阐述了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方法与内容 研究的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使读者对文章的结构框架 研究内容 研究性质有了整体 的感知 第二章 电信行业竞争力相关理论 阐述研究的相关理论 包括竞争力理论 产业竞争力理论 电信行业竞争力理论 并将电信行业竞争力的特征与已有理论相 结合进行综述 为下阶段建立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提供了整体研究 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的选择 在遵循评价指 标设计原则的基础上 从规模实力 市场开拓能力 盈利能力 运营能力四个方面 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设计符合电信行业特征的指标体系 通过阐述常 用几种指标权重设计方法的利弊 结合电信行业指标存在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的 复杂特点 运用具有层次性 科学性较强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同时 权衡 无量纲化几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选择比重法将各指标数值的不同量纲转化为同量 纲处理 消除指标量纲影响 使各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 综合性 然后 采用加权 算术平均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以充分显现出各评价指标对研究对象和目的的影响程 度 第四章 漳州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比较分析 在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及评价模型建立的基础上 从实证角度出发 通过对漳州与福州 厦门 泉州 莆田 龙岩 宁德 三明 南平八大区域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的对比分析 深入分 析漳州电信行业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第五章 提升漳州电信业竞争力的政策措施 针对第四章对漳州电信行业竞争 力的分析结果 找出制约漳州电信行业发展的瓶颈 提出了以转型统领全业务经营 通过优化配置资源加快客户品牌的推广 加强企业信息化战略建设 建立创新人力 资源管理机制等政策措施 以稳步提升漳州电信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本文框架结构如图 1 1 所示 图 1 1 论文框架结构图 1 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本文研究的可能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在研究深度方面 根据电信行业的特点 在分析前人理论前提下 通过构 建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并对各评价指标 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 系构建及评价方法的选择 漳州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的实 证分析 发展建议 评价体系 确定权重 建立综合 评价模型 计算综合 评价结果 厦 门 龙 岩 宁 德 南 平 泉 州 三 明 莆 田 指标无量 纲化处理 指标体系 设计原则 研究结论 国外研究综述国内研究综述 漳 州 引 言 福 州 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 5 的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丰富了电信行业竞争力的理论体系 和研究方法 2 在研究广度方面 结合当前电信行业工作实际 探索建立适合电信行业竞 争力的指标体系 总结出电信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促进电信行业竞 争力提升的关键发展对策 比以前该方面浅尝辄止的研究 内容更丰富 具体 更 具实用性 3 在研究新度方面 目前对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系统地分析研 究仍是一项新的研究领域 值得不断摸索 挖掘和开拓 由于时间 篇幅与本人理论水平有限 加之电信行业是资源庞大的特殊行业 涵盖指标多样化 复杂化导致分析所需相关数据难以完整 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需 在今后结合实际工作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如下 1 在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的选择上 从资源 能力 环境等诸多因素出发 对电信行业面向市场的全程全网 多角化经营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分析 建立更加合 理 全面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使实证研究更加饱满 实用性更强 2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漳州电信行业的竞争力情况 由于统计资料的限制 未 对电信行业的国内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 今后可以从国内竞争力和 国际竞争力的角度对电信行业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 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第二章 电信行业竞争力相关理论 2 1 竞争力理论 竞争力主要是指研究对象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对 竞争力进行分析 从宏观层面看 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总体实力 的综合竞争能力 从微观层面看 竞争力是指构成市场主体的企业在市场中的综合 竞争能力 从研究对象看 竞争力包括国家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 2 1 1 国外关于竞争力研究综述 一 马克思的竞争力理论 马克思将竞争力看作是供求双方较量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关系 他认为 买主和 卖主之间的竞争即是一种供求关系 这种供求关系的实现 即商品从生产者手中 1 向消费者手中的 惊险一跳 就决定了竞争的胜负 就产生了供求较量的结果 马 1 克思通过供求关系的描述 说明了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竞争力来源于企业的价格 成本 生产方法 生产率 生产规模 投资 和生产者数量 同时 马克思的竞争 理论还贯穿于他的价值理论和资本与剩余价值理论之中 阐明了竞争力的四个来源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耗费 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劳动总量是否符合全社会实际需要 科学技术生产力 资本在部门之间自由转移的能力 二 比较利益理论 主要包括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赫克歇尔 和俄林的要素察赋理论等 亚当 斯密在1776年出版了其代表作 国富论 在这本书中 他中提出了绝 2 对优势理论 将一个国家内部 不同职业之间 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国 与国之间的分工上 从而形成了国际分工理论 这一理论指出 在国际贸易领域 不同国家通过国际分工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优势 如果每个国家都能充分利用自身有 利的生产条件 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 出口本国生产效率高的商品 进口其他国生 产效率高的商品 这样 各国的各类因素 包括资源 劳动力和资本等 均能用在 最有效率的地方 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增加国际范围内的物质财富总量 从而实现经济的增长 大卫 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了其代表作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在这本书 2 中 大卫 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 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 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 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 7 据 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权取其轻 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 比较优势 的 产品 进口其具有 比较劣势 的产品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 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 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赫克歇尔 俄林理论由赫克歇尔与其学生俄林共同完成 这一理论对传统比 2 较优势理论进行了补充 提出资源禀赋理论 在该理论中 他们用要素禀赋的差异 来解释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成原因 从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解释了生产成本和商品 价格的不同 指出不同商品的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 而不同国家拥有不同 的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取决于各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 即 相对禀赋差异 由此产生的价格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三 技术创新理论 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了 经济发展理论 一书 在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说 在 这一理论中 熊彼特认为经济增长并不是由静态的循环流转而产生产生的 而是通 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的创新才能实现的 创新对企业竞争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所谓创新就是要 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即 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就是要 3 3 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 新组合 引进生产体系中去 以实 3 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 新组合 3 创新理论 的最大特色 就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资本 3 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作用 他提出 创新 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和 3 发展的动力 没有 创新 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存在的问题是 在分析中 他 3 抽掉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实质 2 1 2 国内关于竞争力研究综述 1 狄昂照 1992 运用欧洲货币基金组织的指标分析方法 通过对国际市场 4 占有率指标的分析 对国际竞争力的大小进行研究 同时通过对国家国际竞争力的 比较分析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2 国家体改委 1997 出版了 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 1996 在国际 5 竞争力评价理论和体系基础上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报告中指出 国际竞争力是对一国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反映和评价 是系统科学 的指标体系 要在国际竞争力中占据主导地位 必须参与国际竞争力的评比 在权 衡各种竞争力的发展关系的同时 找出自身的差距 3 张玉肖 2003 以中国参加了九年的国际竞争力评估为切入点 国际管理 6 发展学院公布的 世界竞争力年鉴 为数据基础 阐述了九年来我国竞争力的总体 发展过程 探讨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发展趋势 同时对其制约竞争力发展的各类因素 变化过程进行分析 对提升中国竞争力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4 郝凤霞 陈飞翔 2005 从指标建立的理论体系和指标体系构架方面对 7 全球竞争力报告 进行研究分析 由于其存在对竞争力的定义粗犷 研究路线单 薄 数据未谨慎选取等问题 认为指标的排名作为各国进行决策的参考依据不够严 谨 指标体系应结合各国国情进行相应调整 这样才有利于各国更好地了解自身竞 争力水平并较准确掌握竞争对手水平 报告才具有更大的借鉴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 5 谭宏 宁宣熙 2006 通过分析企业产品的属性特点 创造性地提出了无 8 差异产品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差异化产品企业国际竞争力两大理论模型 消除了因国 际竞争力定义理解上的不一致导致出现研究结果的多样性 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实 证研究工作具有较高的实际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 2 2 产业竞争力理论 产业竞争力 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某种特定产品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 同类产品在市场占有率 盈利能力 运营效率 生产规模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竞争实 力 2 2 1 国外关于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一 竞争优势理论 1990年迈克尔 波特 Porter 在 国家竞争优势 一书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他认为 传统经济理论如比较优势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都不能说明产业竞争力的来 源 必须采用竞争优势理论来解释产业竞争力问题 竞争优势有别于比较优势 它 是指各国或各地区相同产业在同一国际竞争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市场竞争能 力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 国家钻石 他认为一国的特定产业 9 是否具有国际产业竞争力取决于四个因素 生产要素 需求条件 相关产业和支持 产业的表现 企业的战略 结构 竞争对手的表现 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 形 成钻石体系 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 政府与机会 机会是无法控制的 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 二 创新概念理论 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弗里曼 朗德沃尔 尼尔森相继提出了创新系统的概念 朗德沃尔 1992 认为 创新可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看待 主要包括 创新主体 10 创新客体 创新产品 创新环境 创新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企业 大学 科研 机构 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 其系统的创新能力包括企业之间 大学与企业 地方 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 9 政府和创新机构 独立机构与企业之间 它是由子系统协调作用的结果 各种创新 要素和创新产品的机构间流动是创新方面结合的内容 学习 是单元间的主要关联形 式 三 世界经济论坛 WEF 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 IMD 的竞争力理论 世界经济论坛 WEF 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 IMD 采用国际竞争力评 11 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 政府效率 企业效率 基础设施四大要素 评价指标分 为可以测度的指标和不可测度的指标 可以测度指标的权数为三分之二 不可测度 指标权重为三分之一 根据加权平均法计算综合竞争力指标 综合评价各国竞争力 由于该指标体系主要是从一国的综合竞争力角度出发展开设计的 若用于微观领域 其指标就比较粗糙 实用性不强 2 2 2 国内关于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 1995年第一次正式参与了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我国对 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起步较晚 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比较 研究也显得相对滞后 目前 关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尚未形成一个权威 实用 科 学 统一的完整体系 1 1989年 我国首次就国际竞争力与世界经济论坛 WEF 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 开发学院 IMD 携手合作研究 1993年 全球竞争力报告 纳入了我国部分竞争力 指标数据 1994我国对报告中涉及的部分项目进行了比较 1995年进行了全面比较 并参与国际竞争力排序 1996年成立中国国际竞争力研究课题组并于1997年出版了 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 1996 1996年开始了产业竞争力方面的研究 12 2 任若恩等 1993 教授与荷兰格林根大学国际产出与生产率比较项目 ICOP 13 组的专家合作 从劳动生产率 全要素劳动生产率 单位劳动成本等角度采用生产 法 在多边比较的基础上 通过可比历史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对我国制造业各产业 部门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 寻找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3 金碚教授 1995 以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为研究对象 从产业国际竞争 14 力概念 逻辑框架出发对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理论分析 通过市场占有率和盈 利能力等方面对其进行实证研究 于1996年出版了 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 理论 方法与实证研究 1997 提出的实现指标 因素指标等对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研究 提供实质性的参考 其理论专著 竞争力经济学 被理论界 学术界誉为国内领先 的开拓性研究成果 4 陈向东 2000 等分析了产业科技竞争力 主要是从产业研究与开发投入 15 技术人才投入 产业技术含量水平 效率及其增长率角度出发 结合当前高技术产 业的发展状况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通过静态产业竞争力和动态产业竞争力两类指 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标体系进行国际比较的实证分析 5 裴长洪 2002 博士指出 产业竞争力是指属地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它的一 16 般市场绝对竞争优势的总和 把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分为用来说明国际竞争力结果 的显示性指标和分析国际竞争力原因的分析性指标 显示性指标可以用来说明相对 竞争优势而分析性指标则可以用来说明绝对竞争优势 提出了在产业竞争优势理论 框架下设立的经济分析范式 这种模式既可以用于分析国家竞争力 又可以用于分 析企业国际竞争力 6 南京大学的朱传耿 2002 等人分析区域产业竞争力 主要是从区域 17 人口 经济 技术 自然 政策和创新等角度展开的 提出了影响区域产业竞争力 发展的制约因素 通过理论与实践 定性与定量 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 提出了 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促进了我国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创新 7 贾若祥 2002 博士认为地区产业竞争力是衔接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 18 纽带 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会对我国地区产业竞争力产生较大的影响 以比较优势作 为地区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先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内 涵 接着从外围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和突发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地区产业竞争力 的因素 8 芮明杰 2006 提出了 新钻石模型 迈克尔 波特的 钻石模型 是用产 19 业竞争优势的四个 关键要素 来分析产业竞争情况 而 新钻石模型 是在此基础之 上增加了 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 认为 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 才能真正发展产业的 持续竞争力 它的增加使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过程更完整 更全面 9 慕静 2008 等人依据随机过程的理论和方法 把区域产业竞争力看作 20 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随机过程 运用Markov链分析方法 建立区域产业竞争力动 态发展变化状况的模型 为决策者提供最有力的决策依据 丰富和创新了区域产业 竞争能力研究方法 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2 3 电信行业竞争力理论 电信行业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电信行业在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 通过不 断开拓和创新 在创造更多社会财富 消灭数字鸿沟的同时 提供比竞争对手更优 质的国内 国际电信服务的能力 2 3 1 国外关于电信行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1980年创立国际竞争力评价 许多学者开始了对电信行业竞争力初步的研究 麦肯锡顾问公司研究中心设计7S模型即企业组织七要素 分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硬 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 11 件部分即有形资产 包括企业战略 企业运营系统 企业组织 软件部分即无形资 产 包括人员 风格 共享的竞争和技能 认为软 硬件部分同等重要 只要权衡 协调好企业组织七要素 企业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有利于企业良性健康发展 电信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给人们的沟通交流和信息使用带来了便利 但关注电 信行业特别电信行业竞争力的经济学研究较匮乏 法国经济学家拉丰认为 电信 21 理论和政策是竖立于管制和竞争的交叉路口的指示牌 电信行业虽然发展迅猛 但 制定关键政策和措施时未运用相关的经济理论进行指导且制定运营决策的盲目性和 随意性普遍存在而且继续延续 作为一名研究者他深感愧疚 2 3 2 国内关于电信行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我国1993年参加世界转型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评价 1995年参加世界国际竞争力 评价体系 开始使用世界标准研究我国国际竞争力 1 王纯 2001 认为 在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中 电信运营企业的竞争力 22 不能仅固化在通信网络能力 市场营销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 环境应变能力方面 应结合改革和创新不断更新竞争力的内涵 2 朱金周 陈金桥 2004 等认为 竞争力包括环境竞争力 市场竞争力和 23 企业竞争力 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重视和改善环境竞争力 环境竞争力包括法律 体系 监管机构和监管政策等宏观因素 也包括市场规模和市场竞争等微观因素 3 叶生洪 谢军认 2004 认为 资源和能力是电信行业的组成部分 核 24 心竞争力是电信运营商获得高额利润的基础 为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 从探索研究 电信行业核心竞争力资源 优化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重视企业变革与创新 建立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方面出发 不断提升电信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4 李志刚 2005 认为 制度创新对提高电信企业的竞争力十分重要 制 25 度创新是电信企业扩展价值链 在激烈的市场环境和多边的市场需求下 企业必须 加强自身的主动性 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使现在的资源和能力发挥最大效用 提升 国际竞争能力 5 沈加军 2005 认为 电信行业面对新的发展环境 通过融合实现全业 26 务经营是最适合电信行业的运营模式 融合和创新是电信改革的必由之路 融合扩 大了运营范围和发展空间 创新有利于稳固客户增加业务量 融合和创新将在成为 电信运营商核心竞争力 6 曾勇 忻展红 2005 认为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通信行业发展迅猛 27 电话普及率基本上达到或接近西方国家70 到80 的水平 但区域间通信发展存在 明显差异 沿海地区发展快 中西部地区相当落后 要解决区域间的 数字鸿沟 实现由传统网络基础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 促进电信行业的均衡 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发展 7 刘春辉 2005 认为 融合已成为电信发展的必然趋势 针对电信行业 28 多业务的特征 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的融合是最有效 最便捷的组合 固定网络与 移动网络的融合是融合新趋势 网络融合的发展方向来源于客户对融合通信产品的 需求 由于融合创造财富 必须高度重视融合业务 8 杨太泉 魏琴 2005 认为 手机终端个人化的时代 移动通信业务的 29 客户不断壮大 固定电话的用户日益萎缩 在固定电话用户已基本饱和 用户终端 个人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 电信运营商全业务经营是大势所趋 有利于固网运 营商改变被动局面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9 吕廷杰 舒华英 2006 从电信行业的战略 业务发展 监管等角度进行 30 研究 陈小洪 马骏和史炜 2006 从电信行业在内的行业体制改革层面进行研究 30 作为国家级决策咨询机构的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对电信经济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大 量的研究 综合上面的研究 对电信行业的竞争力研究 需要从电信行业面向市场的全程 全网 多角化经营的角度 综合考虑资源 能力 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不断探索和 创新竞争力指标体系 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 13 第三章 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 评价方法的选择 3 1 构建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3 1 1 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指标体系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高度概括和抽象刻画的理论模式 建立一个科学 合理 又切合实际 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深入研究评价主体的有效手段 十 分重要 选取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综合评价工作的前提也是关键点 直接影响到 评价结果准确性 首先 应明确整个研究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和需遵循的原则 其 次 根据研究的目的性及其研究对象的特性 将评价总目标分解成不同层次的分目 标 子目标 然后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要求的评价指标 目的 是评价指标能够全面 客观 准确地反映研究对象的整体情况及内部间的关联性 即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中有序递阶层次结构建立取决于评价对象的 性质 评价目的 评价要求以及评价对象所拥有的相关基础资料状况 电信行业是一个多元和复杂的行业 设计合理 客观 准确的指标体系对电信 行业竞争力分析尤为重要 评价往往取决于评价者的阅历 所拥有的知识结构 个 人的认知能力和个人的偏好 主观臆断因素造成的误差难以消除 使评价指标体系 不够准确 客观 因此只有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对指标进行筛选 以定量分析为 主 定性分析为辅 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 才能使设计的指标体系达到公正 客观 全面评价的目的 同时 只有结合电信企业经营状况 才能对电信行业竞争力做出 正确的评估 在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现状同时改进不足 为制定适合企业发 展的 合理的经营战略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综上所述 在设计电信行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全面性与重要性兼顾的原则 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既能完整 全面反映电信行业竞争力的真实情况 同时又 要保证所选取的指标能科学 准确地反映电信行业的内涵和特征 电信行业的指标 众多 如何做到在对评价指标进行总结归纳时既不遗漏重要方面又重点突出 是设 计指标体系的关键也是难点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越清晰 越精炼 越贴近客观实 际 其在现实应用中的实用性越强 越能体现其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 2 可操作性原则 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所选取的指标必须是能够实际获取的 具有可操作性的 一是可以从社会公开 信息 如各类统计年鉴 中获取的指标 或可以通过对已获得的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获取 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谈等方式获取 二 数据指标尽可能的采用可以量 化的指标 无法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避免选取 3 独立可比性原则 所设计的指标体系必须在空间范围 计算口径 统计方法具有可比 尽可能采 用规范的统计指标或最基础统计指标进行加工改造 这样既可以进行横向比较 又 可以与以往历史资料衔接 进行纵向比较分析 同时 指标之间尽可能满足相对的 独立性 所选择的各个指标必须相对独立 减少各指标间的重叠性 提高相关性 4 直观性原则 要求所选取的指标必须具体的 形象的 直观的 而不是概括的 抽象的 尽 可能符合人们的直观理解 5 动 静态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一般的企业评价都是对企业过去信息的静态评价 电信行业是个动态运营的行 业 其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总是不断发生变化 在电信行业指标体系设计时 应该 将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 既要对电信行业过去竞争情况进行评价分 析 又要对现有的发展状况 可能存在的竞争力进行相关分析 从发展变化的角度 分析电信行业的竞争力状况 能更好地把握住电信行业竞争力发展的特点 6 突出电信行业特性的原则 要建立电信行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应充分考虑电信行业的特殊性 结合 电信行业发展战略 突出电信的行业特性 评价指标体系应适当的考虑电信行业的 自身特殊因素 如用户MOU值 用户离网率等 在对指标的设计选取进行分析对比 后作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以体现电信行业的特殊性 3 1 2 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 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筛选 为了全面把握研究对象的内涵 特征 过于追求完美会因数据量过于庞大且操 作性差给评价带来很大的不便 这样的指标体系的确很全面 但也确实因数据过多 过细或指标繁琐增加评价的时间和成本 降低了实用性 只有通过对竞争力 行业 竞争力概念 内涵的理解及其构成要素的系统分析 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和遵循电 信行业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的基础上 通过频度统计法 理论分析法和专家意见法相 结合对影响电信行业竞争的各原始信息进行简化 同时 根据各评价指标的内涵和 特征 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和效果筛选出符合各项原则的指标 提高评价指标体系 设计的合理性 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 15 频度统计法 重点关注并参考在电信行业相关的论文研究报告中出现频率高 次数多的指标 理论分析法 主要从科学性 针对性和严谨性角度出发 根据学术界对行业竞 争力各指标的内涵作用 意义及综合评价等方面来确定其重要性从而选择出适合电 信行业现状和发展战略的评价指标 专家意见法 进一步咨询电信运营企业中的高层行政管理者 电信行业咨询顾 问意见 通过综合汇总 从大评价指标体系中内精简出能反映电信行业竞争力本质 特征的指标 通过对频度统计法 理论分析法 专家意见法的综合使用 构建出电信行业竞 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通过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和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中的参考书和论文进行相关检 索 收集了电信行业竞争力各指标层面的高频度关键指标 具体如下 1 规模实力指标 年营业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 年末总资产规模 年末净 31 资产规模 用户总数 员工数 电信行业业务总量 销售总收入 2 盈利能力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 现金流量 净利润 净利润率 净资产 31 收益率 总资产报酬率 股东权益报酬率投资资本回报报率 EVA 销售净利率 销售毛利率 成本费用净利率 EMA成本费用利润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存货周转 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 资产负债率 已获利息倍数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资本积累 率 EBITDA 或EBITDA率投资回报率 资本净利润率 现金资产比率 成本费用 降低率 3 市场开拓能力指标 市场占有率变动率 增值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 31 顾客忠诚度 新客户获得率 客户保持率 客户增长率 市场占有率 服务满意度 价格满意度 新产品上市时间 MOU值 ARPU值 销售量 广告数量营销成本占 销售额比重 每个员工服务的客户数 相对竞争对手价格 解决的投诉处理能力 顾客投诉率 顾客投诉回复率 用户离网率 4 运营能力指标 五年业务收入年增长率 五年利润增长率 五年用户增长率 销售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 综合增长率 资本积累率 新增用户增长率 通过征求 汇总30位专家的意见后 结合电信行业特点以及当前阶段的电信行 业发展战略目标 将四个指标层面中指标提及率排名靠前的指标进行罗列 其中一 级指标即目标层1个 二级指标有4个 三级指标有16个 具体如下 1 规模实力指标 年营业收入 年末总资产规模 用户总数 员工数 2 盈利能力指标 净利润 EBITDA率 净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报酬率和投资 资本回报报率 3 市场开拓能力指标 市场占有率 转型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 ARPU值 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离网率 4 运营能力指标 五年业务收入年增长率 五年利润增长率 五年用户增长率 二 电信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解析 从规模实力 盈利能力 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