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doc_第1页
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doc_第2页
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doc_第3页
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doc_第4页
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试题题号12345691318答案请把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一、积累与运用(29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归省(xn) 幽悄(qio) 挑剔(t) 气氛(fn) 大撤大悟(ch)B.亢奋(kn)冗杂(rn)戛然(ji) 晦暗(hu) 萧萧班马(xio) C.撺掇(cun)蓦然(m) 脸颊(xi) 斡旋(w) 人情事故(sh)D羁绊(pn)磷火(ln)糜子(i) 羊肚(d) 垂珠连珑(lin)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真正的诗意,不应只是优雅时光里读书弄茶的闲情逸致,更应是纵使身处_ ,依然不忘抬头看那柳梢的月、檐角的星。诗意不能带你渡过所有现实的难关,却能_智慧,_ 心灵,让平凡的生命,身在井隅,心向璀璨,追寻属于自己的不平凡。A困境 启迪 抚慰 B困境 启发 抚恤C困难 启迪 抚恤 D困难 启发 抚慰3. 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老百姓收人稳步增长。B.是什么把全世界的中华儿女连接在一起?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C.天鹅湖欧洲之旅今天完美收官,连续演出40场,场场座无虚席,一票难求,创造了一个演出奇迹。D.骗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通过学习“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B为保障公众饮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不再发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下发了指导意见。C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具有广阔前景。D近几年,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成本累计涨幅超过40%左右,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竞争力,已经出现了亏损。5.下列对于课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 (3分)A、社戏选自呐喊,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反映童年生活的散文。文中的“迅哥儿”就是作者鲁迅。B、安塞腰鼓一文以陕北人民的性格特点为线索,大量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C、吴伯箫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写了灯笼一文,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回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D、信天游,又叫顺天游,是陕北民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其节奏自由,纯朴大方,高亢悠长。艺术手法上多用比兴,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曲调优美,朗朗上口。回延安就是用信天游格式创作的。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3分)过去,近视程度通常在21岁左右趋于稳定,也就是说,20岁出头人群的近视不会继续恶化。长时间近距离盯着屏幕会导致控制近视的基因在20岁之后仍处于活跃状态。自1997年智能手机问世以来,近视人数增加了35%,未来有可能增加50%。过度使用手机导致年轻人近视人数呈上升趋势,眼科专家称之为“屏幕近视”。现在,无论是20多岁、30多岁还是40多岁的人,都会出现近视继续恶化的情况。A. B.C. D.7.综合性学习活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下列材料都是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热播后引发的言论。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希望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有温度的节目,所以设计了百人团,费了很长的时间寻找社会中热爱诗词道德方方面面的人。希望它是一档有厚度的节目,嘉宾的专业解读,让诗词润物细无声地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希望它是一档有态度的节目,就是它一定是为了普及、推广最美的古诗词。节目较好地实现了我们导演组的设计意图。 (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使当前大众浮躁的心灵得到了安置,正如叶嘉莹先生说的那样,诗词可以使人心不死。中国诗词大会的确给了人一种精神缓冲的心灵空间。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范诗银)材料三如果这个节目在背诵诗词之外,再做一些改进,可能会办得更加丰富和厚重。死记硬背会把传统文化变得僵化死板,活色生香才能激发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 (某杂志执行主编)()、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能受到大家的喜爱?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2分)()、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古代诗词:(2分) ()、为了把中国诗词大会办得更好,你觉得在哪些方面可以做一些改进?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给节目组提两条建议。(2分)8.默写填空。(5分)中无杂树,_,_。(陶渊明桃花源记)四面竹树环合,_,_,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_,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小石潭记中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_ ,_ 。二、现代文阅读(25分)(一)阅读社戏中的节选文字,回答9-12题。(12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 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开船,在桥石上一,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9如果用四字短语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看戏途中 B渔火点点 C夏夜行船 D水乡夜景10按原文填上恰当的词语,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我们已经开船,在桥石上一,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11“两岸的豆麦但或者也许是渔火”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12结合上下文,说说“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3分)(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6题。(13分)爷爷的黄豆王琼华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玩耍。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后来,爷爷的技艺越来越精湛,生意越做越大。于是,成了镇子里最大的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在我的记忆里,爷爷一谈到自己就笑呵呵,一谈到父亲就唉声叹气。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显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想嚼它。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这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扰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他疯了。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这笔活命钱,我一直没有拿,爷爷给予我的财富远比那些金珠子还要金贵。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大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根据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删改)13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事,叙写了祖孙三代人的人生故事,语言平实,感情真挚,情节发展脉络清晰。B小说中的“父亲”赌钱输掉染坊,“爷爷”搬家那一天“没有嚼他的黄豆”,表现了“爷爷”对生活彻底绝望的心情。C小说中的“我”明明知道金珠子在哪里,但他坚决不取用,这与“父亲”的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D作者综合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尤其擅长于捕捉典型的细节,将人物个性刻画得鲜明突出。14小说中画横线的语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加以分析。(3分)15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爷爷”的个性特征。(3分)16小说中说“爷爷给予我的财富远比那些金珠子还要金贵”,“爷爷给了,我的财富”具体指的是什么?请写两条你读这篇小说所收获的人生感悟。(4分)三、古诗文阅读(16分)(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7-21题。(共12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 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 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适:满足 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畜:同“蓄” 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17.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2分)(1)屋舍俨然( ) (2)黄发垂髫( )(3)颖脱不羁( ) (4)亦雅咏不辍(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武陵人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其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D.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遂迷19.翻译下列句子。(2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20.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出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2分)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