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浙江省新课程新高考 高三化学复习建议 --基本概念部分_第1页
2009年浙江省新课程新高考 高三化学复习建议 --基本概念部分_第2页
2009年浙江省新课程新高考 高三化学复习建议 --基本概念部分_第3页
2009年浙江省新课程新高考 高三化学复习建议 --基本概念部分_第4页
2009年浙江省新课程新高考 高三化学复习建议 --基本概念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浙江省新课程新高考 高三化学复习建议基本概念部分,廖旭杲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lxgnbmysina.co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复习内容,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3基本化学用语 4化学基本计量 5氧化还原反应 6离子反应7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1宏观组成:元素微观构成:分子原子离子(1)了解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2)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1.2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常见的混合物:按气、液、固分类总结1.3溶液分散系(重点复习胶体的有关知识)(1)了解溶液的定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3)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4)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与溶液的简单鉴别方法和胶体的重要应用(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等性质不作要求)。 1.4单质、化合物分类(1)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联系。,例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根据酸电离产生H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ABC D,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2.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1)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2)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及变化过程中所遵循的原理和规律。2.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3无机化学反应分类细说四种基本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3基本化学用语,3.1元素符号默写元素周期表(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1)知道核素的表示方法。3.2化合价(1)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3.3化学式实验式(最简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示性式)(1)了解120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和简单离子的结构。(2)能正确使用化学式(分子式)表示物质的组成,(3)了解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3.4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池方程式(1)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和热化学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2)了解电离、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例1某含有MgBr2和MgO的混合物,经分析测得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4%,求溴元素的质量分数。,4化学基本计量,4.1物质的量(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正确换算。4.2化学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平均摩尔质量的求法(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不作要求)。4.3化学基本定律质量守恒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4.4物质的量浓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4)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能根据要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4.5涉及NA的试题错误归因分析,例(2005年全国理综7)等物质的量的主族金属A、B、C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A、VB、VC,已知VB=2VC,且VA=VB+VC,则在C的生成物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定量分析跟化学常识、基础理论综合,例(2005年全国理综8)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比为( ) A469 B329 C239 D169,定量分析跟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等综合,答案:A。,答案:D。,5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要求建议:(1)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2)尝试利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如氧化还原反应)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考点剖析建议: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规律2 判断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十条规则3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产物的因素4 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5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6 根据题给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7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计算8 氧化还原反应的广泛应用,十问氧化还原反应,1没有电子得失的反应也有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吗?2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金属元素,一定比最外层电子较它多的金属元素活动性强吗?3在化学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一定是被还原了吗?4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很强吗?5某一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得到或失去的电子越多,其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吗?6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吗?7含有最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氧化性吗?8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吗?没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吗?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吗?9歧化反应只能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吗?10归中反应只能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吗?,例3 (原创题)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某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一定发生了还原反应B. 有单质出现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D. 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越大,所含原子数不一定越多,例(2005年广东化学13)铊(Tl)是某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与铝同族,位于第6周期。Tl3+与Ag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 Tl3+ 2Ag = Tl+ + 2Ag+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Tl+ 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 BTl3+ 的氧化性比Al3+弱 CTl能形成+3价和+1的化合物 DTl+ 的还原性比Ag强,答案:C。,考查元素周期律,考查化学常识,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不偏不难,覆盖面大,过二硫酸钾(K2S2O8)具有强氧化性,可将I-氧化为I2:S2O82-2I-2SO42-I2通过改变反应途径,Fe3+、Fe2+均可催化上述反应。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3+对上述反应催化的过程 (不必配平)2Fe3+2I-2Fe2+I2;S2O82-2Fe2+2SO42-2Fe3+;,6离子反应,复习要求建议:(1)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特点,知道弱电解质的电离存在电离平衡,能正确书写常见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2)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简单的离子方程式。(3)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6离子反应,考点剖析建议:6.1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概念利用微粒观分析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及变化6.2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技法(实事求是抓主要矛盾)6.3从离子的角度理解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6.4从离子的角度理解反应的实质6.5从离子的角度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6.6从离子的角度快速配平方程式6.7从离子的角度理解物质的检验、提纯6.8从离子的角度处理化学计算(定量问题)6.9运用电中性规律(电荷守恒)快速求解问题,7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7.1定性判断复习要求建议: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本质是化学键断裂和形成);知道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考点剖析建议7.1.1从能量角度判断反应产物7.1.2能量可以作为衡量元素性质的指标7.1.3从能量角度判断物质的稳定性7.1.4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7.1.5如何利用能量7.1.7新能源的开发7.1.6燃烧的选用及评价,7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7.2定量研究复习要求建议:了解反应热与焓变的涵义;了解焓变与键能的关系。明确HH(产物)H(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只要求从“焓变”这个物理量和符号(H)来表示反应热,不宜拓展“焓”“焓变”的严格的定义。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按课标要求:知道盖斯定律,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焓变的简单计算,指导意见则只要求简单了解,属于“只教不考”的范畴。通过测定中和热的实验,理解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初步学会测定反应热的实验方法。只要求中和热的实验测定,反应热测定的其他方法不做要求。了解标准燃烧热的概念,认识节约能源、充分利用能源的实际意义,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及常用的节能方法。了解热值的概念。 标准燃烧热为基本要求,而热值为发展要求体会能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考点剖析建议7.2.1反应热概念宏观解释微观解释7.2.2热化学方程式7.2.3燃烧热中和热7.2.4盖斯定律,例2:课标对化学计算的要求,必修一、主题一:3.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选修四、主题一: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变化:,课标所要求的都是根据基本概念的计算,不在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复杂的计算技巧,对化学计算能力要求降低了。考试大纲不再要求学生具备“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而是把化学计算作为“定量研究的方法”,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变化过程的要求提高了!,7.3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复习要求建议:理解原电池的构造特点和工作原理,会判断、设计简单的原电池,能够正确书写相应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根据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盐桥的作用知道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能根据已知的电池总反应式,判断电池的正负极,书写电极反应式。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锌锰干电池的工作原理只作简单介绍,不要求学生独立书写电极反应式。知道银锌钮扣电池、铅蓄电池、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价值。,7.3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考点剖析建议 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原电池装置能使那些不能发生的反应发生吗?构成原电池后反应速率为什么会加快?它与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在本质上相同吗?如何从一个原电池装置判断电极反应?原电池装置能量转换效率高是因为构成原电池后释放出能量多吗?如何判断原电池的两极?它们可以叫阴阳极吗?书写电极反应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原电池的负极一定要能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吗?金属腐蚀有哪些类型?金属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是因为它比化学腐蚀、析氢腐蚀快吗?,7.4电解池原理及其应用,7.4电解池原理及其应用复习要求建议:理解电解池的构造特点和工作原理,能正确书写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和电解反应式。惰性电极阳极产物只限于氯气和氧气,阴离子放电顺序可以不拓展。了解电解原理在金属冶炼、氯碱工业和电镀等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电解冶炼铝、电解精炼铜、电镀、氯碱工业等方面的细节问题不作过多展开,只要求能写电极反应式或电解的总方程式,以及阴阳极材料的特点、电子转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考点剖析建议两极的确定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充分利用题给实验图、坐标图或表格,多中获得解题信息电解时电极产物的确定电解池中的计算问题常见情况包括:两极产物的定量计算(求析出固体的质量、产生气体的体积等)、溶液pH的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某元素的化合价或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根据电量求产物的量或根据产物的量求电量等。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有四种:守恒法、总反应式法、关系式法、排除法。,7.5金属腐蚀与防护,复习要求建议: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以及防止金属腐蚀的意义知道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区别,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理,理解钢铁电化学腐蚀发生的条件。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要求知道钢铁的两种电化腐蚀的原理和环境条件,能书写有关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了解防止金属电化学腐蚀的主要措施和原理,能选用恰当的措施防止铁、铝等金属腐蚀。了解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化学电源的重要性。认识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考点剖析建议判断金属腐蚀的快慢选择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初中,选修,必修,化学反应与热量,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等温):反应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用H表示反应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用焓变(H)表示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简单计算,化学2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只要求描述铜锌原电池发生的变化,不要求书写电极反应式,从得失电子的角度知道铜锌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并会写电池的总反应式,能系统地从电极类型、反应类型及得失电子守恒的角度书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在书写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时,能从反应物质所处的溶液环境等多方面考虑,原 电 池,化学2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化学反应原理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2.复习策略,2.1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挖掘“过程与方法” 2.2编织概念网络体系, 提升学生复习效率2.3复习内容问题化 重构复习新模式,复习内容问题化,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当学习者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以推动教学任务的完成,其中一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将教学内容问题化,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让问题来驱动学生进行学习,而且借助问题也能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重构复习教学课堂新模式,2.4感悟学科思想方法, 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演绎、推理、检索、迁移、假设、论证等思维方式的指导和训练,防止盲目的以做题代替复习,以讲题代替训练指导,教师减负、学生增负,复习质量下降的现象发生。,2.4.1抓关键,掌握概念要领2.4.2用实例诠释概念的实质2.4.3建立概念模型,在应用中甑别和掌握概念,在应用中甑别和掌握概念,8(2003年江苏化学新课程卷8)若以1和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1和b 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A 212 B 221 C 221 D 1221,9(2008江苏化学9)以下实验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溴水鉴别苯、乙醇、四氯化碳B准确称取0.4000g的NaOH固体配成1000mL浓度为0.01000 molL-1的溶液C为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溴水后过滤D用激光笔检验淀粉溶液的丁达尔现象,【答案】,B C,1(2003年江苏化学新课程卷19(2)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1 NaOH溶液100mL,下面的操作正确的是 (填代号)。A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250mL烧杯中,用100mL量筒量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B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C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D 用100mL量筒量取40mL 5molL1NaOH溶液,倒入250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60mL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2.4.4再回首,老树发嫩芽2.4.5注意概念的发展性,2.5 重视课后配套练习的编写,教师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防止赶进度、提难度、大题量、快节奏等急功近利的浮躁教学培养出浮躁粗心的考生。,突出化学用语教学,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和简单离子的结构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16(2008年江苏新课程新高考16题)(8分),根据下列框图回答问题(答题时,方程式中的M、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写出M溶于稀H2SO4和H2O2混合液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典型错误】,【原因分析】,Cu + H2O2 + H2SO4 = CuSO4 + 2H2O Cu + H2O2 + 2H+= Cu2+ + 2H2O,(1) 反应物、生成物分子式全对,但方程未配平,(2) 错将M判断为Cu2O或CuO,(1) 学习习惯不好忘了配平或学习能力差不会配平,(2) 审题不全面,只注意到MSO4为蓝色溶液,未注意到M为红色金属!,某同学取X的溶液,酸化后加入KI、淀粉溶液,变为蓝色。写出与上述变化过程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典型错误】,【原因分析】,4Fe2+ + O2 + 4H+ = 4Fe3+ + 2H2O 2Fe3+ + 2I = 2Fe2+ + I2,2Fe2+ + H2O2 + 2H+ = 2Fe3+ + 2H2O Fe2+ + 2I = Fe + I2,虽然知道淀粉溶液遇碘显蓝色,但对该反应灵敏性认识不足,找不到正确的氧化剂.,写出Cl2将Z氧化为K2EO4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典型错误】,【原因分析】,10KOH + 3Cl2 + 2Fe(OH)3 = 2K2FeO4 + 6KCl + 8H2O 或,(1) 反应物、生成物分子式全对,但方程未配平,(2) 将产物中KCl写成HCl了,(1)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基本功不扎实,(2) 化学反应未知产物的分析应注意到体系的酸碱性,由E制备的E(C2H5)2的结构如右图,其中氢原子的化学环境完全相同。但早期人们却错误地认为它的结构为: 。核磁共振法能够区分这两种结构。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正确的结构有 种峰,错误的结构有 种峰。,1 3,【答案】,【教学反思】,1、无机框图题有变化,从重逻辑推断、有一种陌生物质的传统;变为重反应原理,有一种隐含物质(O2)。一题要考生写出四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是不是提醒我们,新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要求相对降低的情况下,但学生写方程式的能力不能降。高考前是不是能让学生回归基础,把方程式再写一写。,关注几类习题,提高“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要注意读图训练!,信息能力、图表信息分析题、开放题有所增加是近两年化学学科高考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