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简报2016年(总第 12期)主办: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 本 期 导 读 公共卫生硕士2015年度毕业典礼举行 公共卫生硕士2016年度招生工作圆满结束 程峰教授撰文人民日报:援助合作共融 艾滋病治疗的临床需求与研发创新 张林琦教授当选非洲科学院首位中国籍院士 清华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在埃博拉抗体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 学术讲座 学术交流 中心培训公共卫生硕士2015年度毕业典礼举行6月30日上午,清华大学医学院药学院“医路有你”2016届毕业典礼在医学科学楼广场隆重举行,两院近200名师生参加,共同分享收获喜悦,畅谈事业发展。今年是医学院建院以来的第二次毕业典礼。医学院常务副院长董晨教授,葛兰素史克研发中心高级副总裁洪志博士,来自医学院、药学院的多位教授出席了典礼。典礼仪式由院党委书记洪波研究员主持。会上,医学院副院长吴励教授宣读了医学院药学院2016届学生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今年医学院和药学院共188名同学毕业,214名同学被授予学位,毕业及授学位人数均创建院以来之最。参加此次典礼的医学院毕业生中,我中心有11名国内公共卫生硕士学生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获得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和毕业证书,还有24名来自印度、孟加拉国、柬埔寨、老挝、埃及、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国的国际公共卫生硕士(IMPH)留学生,能够在毕业回国前夕参加学院的毕业典礼,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归属感和自豪感。 公共卫生硕士2016年度招生工作圆满结束2016年6月,经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清华大学公共卫生专业复试和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资格审核后,共有15名来自医院、疾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录取为清华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于8月底入学报到。其中,6名学生将进入首次开设的“高级健康管理与转化医学”方向学习。同时,中国首个国际公共卫生硕士(IMPH)项目已经迈进了第三年,国际公共卫生硕士的2016年度录取工作顺利结束, 20名来自亚非拉国家的学生将于8月底赴我校就读。清华大学国际公共卫生硕士项目是一个为发展中国家的卫生官员、疾病防治专业人员以及医疗服务机构的管理者量身定制的跨学科、跨文化、用英文授课的研究生课程。项目集聚基础医学、健康管理、社会医学等学科的知名专家和学者于一堂培养引领全球公共健康领域未来的卓越领导人。该项目将培养学生运用公共卫生学科理论和分析工具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健康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对重大健康问题的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领导技能。项目还将利用教师和学生形成的亲密关系和合作网络来促进中国对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贡献。来自老挝、孟加拉、印度、缅甸、埃塞俄比亚、几内亚、赞比亚、南非、柬埔寨、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秘鲁和坦桑尼亚等13个国家的20名学生获得中国政府全额奖学金,他们将在十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公共卫生硕士课程学习,赴相关卫生机构进行实地调研并完成硕士论文。程峰教授撰文人民日报:援助合作共融2015年12月4日,中非合作论坛将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拉开帷幕。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5周年,也是中非合作论坛举办的第二次峰会。为此,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程峰教授撰文人民日报,发表观点,盛赞中非卫生合作成就,展望中国对非卫生援助实现了从“援助”、“合作”到“共融”的变迁。原文如下:原标题:援助合作共融(观点) 程峰人民日报( 2015年12月02日) 去年3月,埃博拉疫情在几内亚暴发,并迅速跨越国境蔓延。中国第一时间向疫区提供物质和财政援助,先后连续四轮向西非三个疫情最重的国家提供了总计7.6亿元人民币的紧急防控埃博拉援助,并向疫区三国连续派出医务人员和卫生专家,在救助病患的同时,还积极培训当地卫生医护人员。 中国在抗击埃博拉的战役中的行动与贡献,是中国对非卫生援助的一个缩影。1948年到1977年,中国对非卫生援助的形式以派遣医疗队为主。1963年4月中国首次派遣医疗队赴阿尔及利亚,掀开了中国对非卫生援助的历史篇章。 1978年到1995年,中国对非卫生援助迈入“援助”与“合作”相结合的新阶段。新阶段下的中国对非卫生援助,更加注重实效和长远利益,在对非援助中的比重也有所增加。1995年至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非洲渴望实现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需求相结合,进一步催生了中非合作的战略契机。中国不仅陆续向非洲几十个国家派遣了援外医疗队,还在一些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应急机制方面加大了合作力度。 52年来,中国累计向42个非洲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员2.43万名,超过2.7亿人次的非洲患者接受了诊治。中国援外医疗队员被喻为“穿着白大褂的外交官”,他们在条件艰苦的非洲国家承担着繁重的临床诊治和培训任务,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评价。51名中国援外医疗队员甚至将他们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非洲大地。中国还拓展出许多对非卫生援助的新形式,如援建医院、生物实验室及热带病原防治研究中心、捐赠药品及医疗设备、开展短期义诊等。 如今,埃博拉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未来中非合作的重心正从抗击埃博拉转为“后埃博拉时期”更广泛的医疗卫生合作。这些合作包括参与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加大对非洲国家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支持非洲卫生体系建设,特别是发挥中国援非医疗队的作用,帮助非洲建立完善的卫生体系,让“全民健康覆盖”真正成为现实。 由此可见,中国对非卫生援助实现了从“援助”“合作”到“共融”的变迁,双方就卫生合作的对话与探讨,也勾画出中国对非卫生援助的未来前景。今年10月,在南非开普敦召开的第二届中非卫生合作发展会议通过了开普敦宣言及其实施框架,旨在深化中非在“后埃博拉时期”的卫生合作,并为未来三年的中非卫生合作制定方向。开普敦宣言指出,通过紧紧围绕“全民健康覆盖”这个总目标,中非卫生合作的重心依然是治病救人,并改善非洲人民的健康水平。 正如开普敦宣言所言,健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本质,是发展的催化剂,也注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重要贡献。基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非盟2063年议程,以及中国更加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姿态与行动,我们相信,“共融”的中非卫生合作将继续推动中国与非洲卫生事业的共同发展。艾滋病治疗的临床需求与研发创新第二十八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国艾滋病治疗的临床需求与创新研究学术研讨会”,聚焦我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最新进展。来自国家卫计委、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国家食药总局、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中国性病艾滋病基金会、中国性病艾滋病协会、全国艾滋病临床治疗机构以及创新抗艾药物开发企业的20多位领导、专家和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此次会议回顾了我国艾滋病治疗的进展、讨论了目前艾滋病治疗所面临的挑战、并对提升我国艾滋病治疗水平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会议成果丰富,达成以下共识: 1.自2004年实施艾滋病治疗的“四免一关怀”政策以来,我国艾滋病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挽救了大量艾滋病患者的生命,预防了大量的新发感染;2.随着传播方式的变化,我国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临床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a. 近年来,艾滋病感染人数持续增长,艾滋病传播途径发生变化,从上世纪80年代静脉注射吸毒感染为主转变为目前90%的性传播感染,特别是男男性行为人群每年以35%的增加。遏制艾滋病蔓延的形势依然严峻;b. 目前国外抗病毒药物多达30余种,国家免费药品仅7种,由于耐药、毒副作用、长期口服药物依从性差等原因导致临床医生没药可换,患者没药可医,对新药的临床需求十分紧迫;3. 抗病毒治疗是遏制艾滋病蔓延的有效方法,长效抗艾新药和广谱抗HIV抗体的研发是解决目前临床治疗瓶颈的创新途径;4.南京前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历经十几年研究开发出长效艾滋病新药“艾博卫泰”。这是全球第一个长效HIV融合抑制剂,期临床已经取得令人鼓舞的阶段性成果,证实艾博卫泰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望成为我国第一个原创艾滋病新药。5. 2015年8月18日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明确加快创新药的审评审批,对创新药实行特殊审评审批制度。期待创新药物“艾博卫泰”能够尽早服务中国艾滋病患者。医学院张林琦教授当选非洲科学院首位中国籍院士 在博茨瓦纳刚刚结束的第十届非洲科学院全体大会上,我校医学院张林琦教授当选非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这是此殊荣第一次授予中国科学家,对张林琦教授在艾滋病研究领域和推动中非健康与科技合作所做出的成就和贡献表示真诚的祝贺和感谢。张林琦教授从事艾滋病研究近30年,科研重点集中在病毒与免疫相互作用和艾滋病疫苗的研发。他在国际上首先报道了艾滋病病毒在体内变异和体间传播过程中遗传和生物学的进化和选择特征,艾滋病毒储藏库的存在和治愈的根本障碍。并对我国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特点、生物活性及抗体的动力学变化开展了系统分析,为我国抗艾滋病疫苗和药物研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近几年,张林琦教授在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保护性抗体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2014年他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报道分离获得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的人源单克隆中和抗体;2015年他的研究团队系统分析了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表面血凝素蛋白(HA)抗体反应的特点、结构与功能特征,首次定义了保护性抗体识别HA 表面的四个薄弱位点,为研发和优化抗体药物和疫苗提供了精准的靶标。2016年他的研究团队又在我国首次成功分离出三株具高中和能力的抗埃博拉病毒(Ebola)的单克隆抗体,为研发具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防治埃博拉的医学干预手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林琦教授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在世界著名出版公司爱思唯尔(Elsevier)2014和2015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中,连续名列感染和免疫研究领域第一名。张林琦教授认为:“作为第一个当选非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中国人,不仅仅是荣誉,更是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在我们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新发突发和再发传染性疾病早己超越了地区和种族的界限,“世界的”就是“当地的”,“当地的”就是“世界的”,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关口前移,大力加强国际合作,才能真正有效防止烈性传染病在全球的爆发,保障世界和我国人民的安全。我们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推动中非健康与科技合作的使命,也一定能够在全球健康的大挑战中,展现我们的智慧和才华,为人类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成绩。”清华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在埃博拉抗体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 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林琦教授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凌教授课题组合作于5月16日在英国自然杂志旗下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在线发表题为Potent neutraliz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Ebola virus infection(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高效单克隆中和抗体)的研究论文,阐述我国首次成功分离出三株具高中和能力的抗埃博拉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埃博拉病毒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的最致命传染性病毒之一,平均病死率高达为40%左右。从1976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现,一直在中部非洲国家和地区小范围爆发和流行。2014春季年开始,埃博拉疫情在西部非洲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三国突然大范围爆发,给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对新形势下的公共健康和安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这次爆发直接导致两万八千六百多人感染,一万一千三百多人死亡,超过了过去近四十年来的总和,引起了我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根本上遏制埃博拉等新发再发传染性疾病的爆发和流行,有赖于高效可及的医学干预防治手段。但到目前为止,在临床上还没有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和预防性疫苗正式上市。由美国和加拿大联合开发的应急性治疗药物ZMapp是目前唯一在模式动物和小规模病人临床验证有效的药物。从2014年初埃博拉病毒在西非地区流行初期,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林琦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就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研究工作,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凌教授课题组合作,从免疫的中国猕猴体内,成功分离到三株具高中和能力的抗埃博拉病毒的单克隆抗体Q206、Q314和Q411,并与加拿大公共卫生局华人科学家邱香果教授合作,通过感染埃博拉活病毒的动物保护实验,证明其中的两个抗体在小鼠感染埃博拉活病毒后48小时后,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 通过与清华大学医学院向烨教授深入的结构与功能分析,课题组揭示了抗体Q206和Q411识别埃博拉病毒表面全新的关键表位,位于膜蛋白受体结合区并接近糖基化区,抗体Q314识别与ZMapp药物中c13C6抗体相似的表位,仅位于糖基化区(如图所示)。三株抗体在活病毒中和实验里完全不依赖或者只部分依赖补体的存在,抑制活病毒均能达到接近100%的抑制率。在抗体作用机制研究中,课题组证实了Q206和Q411可以干扰病毒与细胞内涵体受体NPC1的相互作用。此三株高中和能力的抗体有潜力作为候选药物预防和治疗埃博拉病毒的感染。张林琦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正在全力推进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为研发成功高效的抗埃博拉病毒预防和治疗抗体药物,有效阻断埃博拉病毒在我国和世界的传播做积极努力。 此项工作由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林琦教授和向烨教授研究组,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凌教授课题组,和加拿大公共卫生局邱香果教授课题组联合完成。抗体分离和鉴定工作由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林琦教授研究组博士后张绮完成。张绮与清华大学医学院向烨教授研究组博士生桂淼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牛学锋博士为工作的并列第一作者。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林琦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凌教授和加拿大公共卫生局邱香果教授为共通讯作者。参与合作的单位还包括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等。项目得到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90762 &81530065),中国科技部专项(2014CB542500-03),北京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和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的大力支持。学 术 讲 座 与 学 术 交 流l 坦桑尼亚巴加莫约区医院主任Dr. Kussenah Job访问清华大学公共健康中心并进行学术讲座 2016年7月18日下午14:30到17:00,在清华大学公共健康中心、发展中国家博士研究生项目的邀请下,坦桑尼亚巴加莫约区医院主任Dr. Kussenah Job访问了清华大学,并在熊知行楼211学术报告厅进行了主题为“UNITED REPUBLIC OF TANZANIA HIV/AIDS OVERVIEW”的学术讲座。清华大学发展中国家博士研究生项目教务委员会副主任/医学院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系景军教授,医学院公共健康中心国际公共健康硕士项目主任程峰教授,公共健康中心张军主任,发展中国家博士研究生项目2014级博士生高良敏及2015级国际公共健康硕士班的部分学生参加了现场的学术报告与交流活动。 Dr. Kussenah Job在他的讲座中,从坦桑尼亚艾滋病流行的现状、发展变迁的方向、预防措施的努力及艾滋病综合服务提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还分析了坦桑尼亚艾滋病的流行、应对、困难与挑战。Dr. Kussenah Job还与在场的老师、学生们就艾滋病在坦桑尼亚地区流行的差异、性别差异、文化背景、社会应对、国际因素、政府反应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互动。景军教授在会议上特别指出中非公共健康合作需要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方面下功夫,也对未来搭建非洲地区公共健康合作团队、研究团队、人文社科在公共健康领域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畅谈。程峰教授指出随着中非越来越多交流和互动,公共健康能够在这种交流和互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华人社区的公共健康等方面,也期待能够有更多深入合作交流的机会。此次学术交流效果良好,促进了中、坦公共健康领域专家对共同关心话题的进一步了解,也为未来开展合作研究提供了的参考。中心培训l 清华大学interRAI一期培训2015年9月18日下午,清华大学国际老年卫生评估工具interRAI应用技能培训班开幕典礼在清华大学老年学研究中心熊知行楼顺利举行。这次培训是为了应对严峻的老龄化局面对我国卫生行业尤其是医疗服务领域提出的重要挑战,通过对老年卫生评估工具interRAI的介绍和讲解,给医疗照护机构从业人员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提高老年照护的效率,强化医疗照护团队的建设,为我国老年医疗照护服务行业的良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培训的主讲老师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裴晓梅教授,清华大学统计学博士罗昊老师,北京协和医院谢海雁老师、何帆老师,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刘宇教授的。开班仪式由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主持,裴晓梅教授出席并致辞。本次培训得到了清华大学医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学院各部门和工作人员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此次培训共计50余人参加,有来自北京人民医院、北京吉利学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老年医院等机构的学员,学院领导也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了开班仪式。授课过程中,大家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热情参与课堂互动和讨论,现场反映热烈,学习氛围浓郁。根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培训的几位主讲老师授课经验丰富,在学术领域颇有建树。裴晓梅教授作为interRAI国际组织中国地区的“代言人”,已经在interRAI研究领域摸爬滚打多年。在interRAI简介这门课程中,裴教授理论联系实际,从社会学的角度阐述了interRAI产生的背景,生动有趣,简明扼要的向学员阐述了interRAI在国际上的应用情况和在大陆地区的广阔前景,讲解独到,使在场的学员对interRAI有了全面的了解,为接下来两天的培训奠定了基础。这也是本次培训的关键所在。谢海雁老师是北京协和医院保健医疗部主治医师,多年的临床经验使她能从医疗专业的角度给学员详细地介绍interRAI长期照护机构评估工具的具体使用。现场的案例分析,大量“干货”放送让在场的学员受益匪浅。罗昊老师、何帆老师分别从数据分析和软件实施的角度介绍了interRAI评估系统,使学员对理论的理解更为立体,也体现了interRAI评估工具的实用性。9月20日下午,北京大学刘宇教授的进行了interRAI家庭护理评估工具的培训,同大家探讨了长期照护和家庭护理的异同点,学员们一致反映良好。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纷纷与老师合影留念,互留联系方式,期待日后能后深入交流,同时表达了继续学习老年卫生评估工具的想法,期待着interRAI早日在中国得到推广使用。l 浙江省湖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州市卫生监督所、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公共健康事业高级培训班开班2016年6月1-4日,由浙江省湖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州市卫生监督所、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共同组织的“公共健康事业高级培训班”开班典礼在清华大学甲所举行。浙江省湖州市卫生计生局沈霞萍副局长出席了开班典礼。 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张军老师在开班典礼上致欢迎辞,向同学们介绍了清华大学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并希望学员树立终身学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嘉兴海宁市交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铁投集团公开招聘4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8月江苏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招聘备案制工作人员13人备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敬业学校初中部招聘备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丽水莲都区人民医院招聘派遣制员工1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9月重庆万州区周家坝街道公益性岗位招聘1人备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云和县公开选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9人备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工业互联网平台2025年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实施指南报告
- 2025年连锁药店行业市场拓展与数字化运营能力提升分析报告
- 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标准化设计与生产中的质量管理体系研究报告
- 2025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题库(含答案)
- 护栏供应及安装合同范本
- 2025宁波宁海县国有企业招聘52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本科院校团委笔试备考手册
- GB/T 45940-2025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运维实施指南
- 2024年仙桃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敦煌课件讲解稿子
- 2025年环境工程师初级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眼科特检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课件
- 摄影剪辑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