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二:点燃学习的动力内容简介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并成为自主的学习者,是新课程追求的教育目标。但总有些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感到无助和倦怠,成为丧失信心和热情的“校园伤兵”,这是最让教师担忧的,也是教师最不愿看到的现象。本主题将从分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入手,借助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向教师介绍如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以及如何避免学生陷入“习得无助”的泥潭,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学习中的成败,激发学生不懈学习的动力。CERSP评论: 缺少对知识的渴求和有效的学习效果的期待,是学生没有学习动力的主要的原因。吉林永吉姚玉玲(08127)发表于:2006-8-7 8:55:00 现在有很多学生及家长有“读书无用论”的观点,以致学生无学习方向,目标不明确,从而无动力。 广西鹿寨廖翼祥(32015)发表于:2006-8-6 18:06:00 学习的动力应来自学习者本身,而现在很多孩子都觉得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为能升学学,而不是自己的需要,所以学习缺乏动力。 昆明五华 温文汇(41066)发表于:2006-8-6 14:54:00正文随着新课程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评价理念等一系列的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了显著的变化,变得爱学、乐学了。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儿童天生就是爱学习的,小的时候学习走路、说话,学着叫爸爸妈妈,这不需要父母强行要求,他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从第一个主题小学生画出的“我眼中的学习”中也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学习的看法或感受在逐渐地发生改变,由以前对学习的热爱到对学习的冷淡再到后来对学习的厌倦,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每个人都有求知的渴望,都有学习的愿望,可是为什么很多学生会慢慢地丧失学习的热情,把学习看作对自己快乐的剥夺呢?为什么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怎样消失的?CERSP评论: 当学习变为一种被动,没有兴趣来支撑,没能让学生感到任何乐趣,它确实就成为了一种负担。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学习动机的引发,关注孩子的成长,这是一名教师的首要任务,也体现了人本思想。 沈阳和平王宁(04197)发表于:2006-8-6 8:23:00 我们总是“给”得太多,“告诉”得太多!而忽略了孩子们真正需要的! 沈阳沈河苏昕 (05129)发表于:2006-8-6 14:32:00 学生之所以逐渐厌倦学习,是因为学习的内容无用,无趣。这正是根源所在。 广东越秀李敏毅(29137)发表于:2006-8-7 9:02:00一、为什么学习的动力没有了?(一)“习得无助”现象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小白鼠实验:实验1“习得无助”实验心理学家把一只小白鼠放在一个特制的箱子里,这个箱子被一个隔板分隔成两部分。当小白鼠熟悉了环境后,心理学家就会给出一个铃声作为信号,铃响之后,小白鼠所在一侧的箱底就会通电。小白鼠受到难受的电击,就会本能地逃窜,碰巧跃过隔板跳到箱子的另一侧就安全了。几次下来,小白鼠学会了铃声一响就赶紧跳到另一侧以躲避电击。可是研究者后来增加了隔板的高度,以至于小白鼠无论如何努力都跳不过去。在尝试了多次失败之后,铃声再响起,小白鼠还跳吗?当然是不跳了,因为跳也是白跳。实验并没有到此为止,研究者后来又降低了隔板的高度,甚至比小白鼠第一次跳过的隔板还低,可是铃声响过,小白鼠仍然不跳,因为它已经“习得无助”了!这个实验让我们反思,小白鼠明明能够轻易地跳过那个隔板,它为什么不跳了呢?仔细分析这个小实验就能看出,小白鼠多次努力跳过隔板都失败了,由此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对自己的行为丧失了信心,既然努力之后还是要面对失败,那还不如省把力气,对被电击的命运听之任之。小白鼠会这样,那我们的学生呢?有没有这种“能跳过也不跳”的学生呢?我相信在我们所教的学生中也是不乏其人的。也就是说,人和动物都可能在经历多次的失败后,形成无助、无力的心理,这就是心理学中的 “习得无助”现象。“习得无助”是个体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了无助感,在以后的情境中不仅没能从这种体验和感受中摆脱出来,还将无助感扩散到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这种扩散了的无助感会导致个体的抑郁,甚至对生活不抱希望。这是一种可怕的感受,在这种感受的控制下,个体会由于认为自己无能为力而不做任何努力和尝试。那么,人为什么会产生“习得无助”呢?我们知道,人在从事一项活动或完成一件任务的时候,不是盲目进行的,他会考虑做这件事情对自己的意义,还要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完成这件事情,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并能取得自己预想的结果时,他就会积极努力地去做这件事情。这种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就叫做“自我效能感”。只有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才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比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一般而言,当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行为的决定因素。上述实验中的小白鼠在遭受多次失败打击之后,认为没有能力跳过让自己失败多次的隔板,对自己丧失了信心,这是自我效能感不高的表现。有些中小学生出现厌学心理,不愿意去学校,不喜欢学习,害怕见老师,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习上的“习得无助”,自我效能感低下,对学习没有兴趣和信心。因此,学生如果在学习中出现了“习得无助”,不但会影响后续的学习,还会影响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避免“习得无助”,不要让学生失去起跳的力量!CERSP评论: 从实验中,仿佛看到了我的学生的影子,我从中体会到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在教师,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计划、目标、方法,使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 北京东城孟春晖(01155)发表于:2006-8-6 22:59:00 “习得无助”关键是在“助”字。我认为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我们很多教师不站在帮助的立场,而是教导和训斥的立场。 安徽霍山华德红(13072)发表于:2006-8-6 14:41:00l “习得无助”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因素所致.要改变这种现象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老师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改变这种现象的人。重庆江北李月(34172)发表于:2006-8-6 14:18:00 “习得无助”现象存在于大多数学生中间,关键是应该树立高目标低起点的思想,让学生在平时的每一个成功中培养兴趣、积累自信。河南辉县刘丽珍(23011)发表于:2006-8-5 8:51:00l 还谈“习得无助”有时没人理不见得是坏事。培养独立能力,放手让学生面对!人不经历风雨如何长大?孩子跌倒了自然会爬,在哪儿倒下就从哪里爬起来!挫折是磨炼人生的大学校。现在什么苦头都尝过,将来还有什么不能面对? 先苦后甜。“习得无助”的学生极具平常心态,倒是那些蜜糖中长大的学生骄横跋扈;将来呢?少不得难调心态。 人,不可能永处于劣势,也不可能永处于优势。湖南宁乡龚鸽飞(27116)发表于:2006-8-7 8:09:00 我们教育者应该多思考如何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做些什么,如果一切都由孩子自己解决,还要我们教师做什么?吉林永吉姚玉玲(08127)发表于:2006-8-7 8:59:00 一个人如果丧失了自信心,不仅学习不能成功,还会影响他的整个人生,所以保护每个孩子的自信心是我们每个老师的责任。深圳宝安徐雅婧(30107)发表于:2006-8-6 22:45:00 “习得无助”的学生急需要老师的关爱。关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作为老师,既要充分认识“十个指头不一般齐”的客观存在,又要以“手心手背都是肉”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感情上贴近,人格上尊重,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师生关系就会水乳交融,学生会紧紧团结在教师周围,慢慢地由“习得无助”变为“习得有助”。湖北竹溪方玉丰(26030)发表于:2006-8-8 9:11:00(二)如何让孩子树立信心?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不仅会影响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坚持性,影响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和学习时的情绪,还会影响学生在后续学习时的表现。如何才能使学生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呢?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来保护和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1、让学生体验成功 个人已有的成败经验会直接影响个体对自我能力的判断。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反复的失败会形成对失败的恐惧感,具有失败恐惧感的学生,不敢提出较高的目标,从而会放弃许多尝试的机会,同时也就放弃了许多成功的机会,进而会降低自己的效能期望。或许有的老师会说:“我也希望学生体验成功呀,可是有的学生就是处处不如别人,那我怎样让他体会成功呢?”这就需要我们来解读什么是“成功”?在许多人眼中,成功就是优于别人,超越别人,就是“最好”,就是“第一”。如果这样来定义“成功”的话,那么的确很难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因为“最好”、“第一”只有一个。我们习惯用一把尺子横着来量所有的学生,让学生间相互比较,这样总会有一个好与差的区别。要乌龟和兔子赛跑显然是不公平的,兔子会变得懒惰、昏昏欲睡,而乌龟面对胜利无望备受打击也是必然的。新课程强调评价应突出发展、促进的功能,教师的评价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多一把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注意了对学生智能因素的多元评价,但不管用怎样的尺子来衡量,更多的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总有在尺子之下的学生,所以我们提出:进步即成功-把尺子竖起来看学生。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评价我们的学生的话,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并把这句话作为至理名言劝慰那些做事失败的人,可是在我们的一次调查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并不认可这句话,也没有过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体验。那么,是“失败乃成功之母”,还是“成功乃成功之母”?教师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与前面的说明做进一步的思考。CERSP评论: 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沈阳和平李琳(04037)发表于:2006-8-6 12:55:00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为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信,注意给每个孩子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在自我表现、自我展示中强化自信。 广东越秀李艳端(29067)发表于:2006-8-6 12:34:00 不要把成功量化、简单化,成功本身就是极其复杂的东西,得到了乐趣、获得感悟、锻炼了自己、重新认识了某些事物、感到自己进步了、获得了情感等都是成功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成都青羊刘玥廷(37180)发表于:2006-8-7 15:00:00 让孩子体验成功,不是只有表扬和鼓励,有时候批评也是一种手段。让孩子体验成功并不表示要排斥批评,但一定要正确地批评。一要尊重孩子,杜绝粗暴刻薄的语言;二要善于挖掘孩子的优点,要明辨是非,以理服人。 广东越秀张璐(29107)发表于:2006-8-6 18:09:00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并不反对,但我觉得“成功更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更有广泛的意义。因为面对失败,要有很强的承受能力,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而对于那些刚接触学习,还不知失败和成功有什么感受意味着什么的人来说,或者总在品尝着失败的苦果,难得的一次成功的体验,是多么的珍贵,它将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这种意念和力量便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动力源泉。伊君()发表于:2006-8-6 13:03:00 多次的失败,学生还有成功的信心吗?只有集小成功才能变大成功。我信奉“成功是成功之母”。海南海口杨俊丰(33217)发表于:2006-8-5 14:11:002、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鼓励“鼓励之于孩子的成长如同阳光之于植物”(【美】埃蒙斯)。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品尝更多成功的喜悦,同时给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或期望,能够激发起孩子自信和积极向上的进取力量。来看一个小案例:案例1昂起头来真美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因此很不自信。有一天,她在饰物店发现了一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然将信将疑,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因为急于让大家看看她美丽的蝴蝶结,她飞快地跑出饰物店直奔学校而去,出门时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改编自张锦喜,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东方出版社,2005年)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但是,自信经常是来自于别人的赞扬和鼓励,这是获得或保持自信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他们的自信主要来自于他人的积极评价。心理学家通过心理实验的方法,也证明了对学生的表扬会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CERSP评论: 有的孩子听多了表扬反而麻木了。有的孩子对于批评表扬已经无所谓了。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对待呢?张颖慧()发表于:2006-8-5 16:08:00 空洞乏味,放之四海皆准的表扬也会使学生的反应淡漠。也许我们还要掌握更多表扬的方法或方式!温州瓯海倪章瑜(12130)发表于:2006-8-5 17:02:00 这就是说你的教育已经出现了问题,最好在没有出现这个问题之前就解决它。所以我们的教育要处处小心。温州瓯海富圣江(12135)发表于:2006-8-5 16:39:00 花有花的光彩,叶有叶的荣耀,根有根的感受。阳光属于每一个学生。 浙江象山朱炜炜(11149)发表于:2006-8-7 9:29:00 自信是一种美丽,教师应该发掘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在自信中成长,在自信中美丽。反之亦然:自卑是一种罪恶,教师如果稍一不慎引发了学生的自卑,并在更多的不慎中大面积打压了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在自卑中自惭形秽,则成为学生“习得无助”的始作俑者,罪莫大焉! 沈阳沈河 姜绍(05017)发表于:2006-8-7 23:05:00实验2表扬的作用心理学家赫洛克(E.B.Hurlook)曾于1925年做过一个实验,他把106名四、五年级的学生分为四个组,各组学生的能力相当,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进行难度相等的加法练习,每天15分钟,共练习5天。第一组单独练习,不给任何评定,而且与其他三个组学生隔离。其他三组在一起练习,受表扬组、受批评组和旁观组在一起练习,每次练习之后,不管成绩如何,受表扬组始终受到表扬和鼓励,受批评组总受到批评和指责,对旁观组则不给予任何评定,只让他们观察其他两组受到表扬或批评。结果发现,从练习的平均成绩来看,后三个组的成绩都优于第一组,成绩最好的是表扬组,其次是批评组,第三是旁观组。这是因为第一组未受到任何信息作用。旁观组虽然未受到直接的评定,但它与受表扬组和受批评组在一起,得到了间接的反馈,不过因为动机的唤醒程度较低,平均成绩劣于受批评组。受表扬组的成绩优于其他组,而且一直不断地上升。l 不同的分析角度: 旁观组与单独练习的小组比,都没有得到教师的关注和直接反馈,不同之处一个是单打独斗,另一个有同伴可以观察学习,旁观同伴对学生的学习都有益处,如果大家能够真正合作起来,讨论起来,又会是什么效果呢?从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不同反馈,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首先,没有反馈的学习,效果最差,因为没有反馈的学习是盲目的。这要求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一定要有及时的反馈,那怕教师的反馈是批评,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见比批评更可怕的是放弃,教师对孩子不闻不问伤害也是很大的。其次,表扬、批评和旁观三种反馈方式中,表扬的效果是最好的,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对于学生来说,你的表扬和鼓励就是两颗永不干涸的露珠,就像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诚的鼓励和表扬,便是那知时节的好雨,这好雨定能滋润着充满生机的心田,使这片心田结出累累硕果。CERSP评论: 作为教师必须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表扬学生,而不要带有虚伪性和工具性。 深圳宝安张晓丽(30班班主任)发表于:2006-8-8 20:57:00 没有反馈的学习,效果最差,因为没有反馈的学习是盲目的。比批评更可怕的是放弃,教师对孩子不闻不问伤害也是很大的! 曾记起无奈时我假装无视他存在于这个班级中,此刻我警醒!虽说是无奈中采取的行动,可我对他的伤害 昆明五华邓国谊(41149)发表于:2006-8-6 21:54:00 这是一个经典的实验,它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了表扬的重要性,每一名教师都应不吝惜自己的语言,多去发现身边的每一个闪光点! 沈阳和平王智(04007)发表于:2006-8-6 21:24:00 就试验来说,有比较才有有鉴别!从试验的结果来说,有表扬就会有学生的进步这是最重要的启示。 深圳宝安陈正令(30019)发表于:2006-8-6 21:23:00 没有反馈的学习,效果最差,因为没有反馈的学习是盲目的。教师及时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不断的修正,少走弯路. 成都青羊潘成蓉(37039)发表于:2006-8-6 18:55:00 我们忽视的不是差生,而是处于中间层次的那部分学生。无论批评或表扬都很少光顾他们。 海南海口林坚(33044)发表于:2006-8-6 18:45:00请看下面这则案例:案例2只有你能欣赏我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其他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这次数学考试,全班50名同学,你儿子排第 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去得比平时都要早。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重点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装有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所以,请好好欣赏周围的人吧!(读者,只有你最欣赏我,2003年7月)这是一则老师们都非常熟悉的案例,现在读来依然感触颇深。首先我们利用图表分析这个孩子不同学习阶段来自老师和妈妈的评价:学习阶段学生情况(事实)老师的评价妈妈的评价幼儿园多动、三分钟都坐不住多动症原来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有进步小学数学考试第40名全班50名考了第40名怀疑智力有障碍同桌排在第21名,努力会超过他初中成绩不理想考重点高中有危险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仔细分析可以看出,妈妈对孩子的评价之所以使孩子最终走向成功,关键在于以下几点:首先,妈妈对孩子的评价基于孩子发展的事实。幼儿园老师认为孩子有多动症,连三分钟都坐不住;妈妈也知道孩子以前连一分钟都坐不住。小学老师认为孩子智力有问题,考试排在第40名;妈妈也知道儿子数学成绩不好。初中老师认为孩子考重点高中有危险;妈妈也没有否认。其次,妈妈对孩子提出了良好的期望。幼儿园老师认为孩子连三分钟都坐不住,而妈妈却说宝宝现在都能坐三分钟了,比以前坐一分钟已经进步了很多;小学老师怀疑孩子智力有障碍,而妈妈却说,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努力可以超过排在第21名的同桌;初中老师说孩子考重点高中有危险;妈妈却说只要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再次,妈妈对孩子提出的良好期望是合理的。妈妈希望孩子能够坐三分钟就是进步了,考试成绩能够超过同桌就很好了,努力考上重点高中就很棒了。 从这则案例中,我们能够看到鼓励、良好的期望所带来的神奇力量。这正是心理学中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所揭示的道理。新课程提倡教师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多给孩子一些表扬,让孩子在自信中快乐学习。很多老师却谈到:“我经常表扬我的学生,可是慢慢地,许多孩子对表扬变得无动于衷,表扬已经大大地贬值了,对孩子的激励作用也越来越小了。”出现这种状况,不是因为表扬本身有问题,而是教师没有使用好表扬这种有效的奖赏方式。教师在表扬你的学生的时候,应该持有以下的观念:第一、表扬不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应该是一种信念。表扬是一种对学生良好表现的奖赏,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有的教师把对学生表扬作为提高考试分数的手段,把对学生的表扬作为让学生喜欢自己这门课的筹码,这种表扬就是廉价的。久而久之,学生和教师都会对表扬感到疲惫。第二、表扬应该是真诚的。有研究发现,有的教师在表扬他们喜欢的学生时,是真诚和自发的,说的时候会微笑,并表扬真正的成就。这些教师对那些他们不喜欢的学生,表扬的频率并不少,但通常不是温暖的、自发性的,表扬的也通常是学生的外表或行为本身而不是成就。可见,教师表扬的频率和学生取得的成就并不是呈正相关的,只有那些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表扬才会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努力。真诚的表扬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爱。第三、要表扬真正值得表扬的成就。有些学生不把表扬当回事,不认为教师的表扬是对自己由衷地称赞,是因为他们认为成就太小了,不值得表扬。如果一个初中生因为坐的端正受到老师表扬的话,他可能还会有些不高兴,他会想:我都这么大了,这点小事还做不好吗?也太小瞧我了!如果学生自己经过努力解出了一道数学难题,受到老师的表扬,他就会认为自己的努力很值得。还有一些教师的表扬不是为了表扬学生的成就,而是为了提醒其他同学,这种表扬效果也不会太好。CERSP评论: 还是苏霍姆林斯基的那条信念:要相信学生,要从一开始就真正地相信学生。虚假的表扬,学生是能够感觉出来的。涉及学生情感的事情,教师也要付出真正的情感,教师的鼓励与家长的鼓励之不同点就在这里。这不仅是一个教育技巧问题,首先是一个教育者的人格问题。黑龙江南岗徐世达(09217)发表于:2006-8-4 2:14:00 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要求,“鼓励”是孩子前进的兴奋剂,加油站。但是往往因为我们不经意的打击而抹杀了孩子前进的信心,削弱了孩子前进的意志。尽量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善于发现孩子的才能,给予明确、肯定和扶植,也许孩子会创造出连我们都估量不到的成绩来。 海南海口王锋(33036)发表于:2006-8-6 13:02:00 学生需要表扬,所以赞扬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很重要,但合理的赞扬更为重要。何为合理的评价?以事实为基础,以良好期望为语言。 广东越秀李敏毅(29137)发表于:2006-8-8 10:06:00 包容孩子的错误,但不放弃对孩子期望,是这个母亲成功的关键。 成都武侯卢玥(36184)发表于:2006-8-8 9:49:00 感动,这位母亲的伟大不仅体现在对孩子细心呵护和充满爱心地期待,更是因为她并没有急功近利而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她才是伟大的老师! 海南海口叶华荣(33040)发表于:2006-8-8 3:20:00 妈妈给儿子恰如其分的表扬,产生了神奇的力量,带给了孩子学业上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良好的方法。也给了我们教师深深地启示:表扬是一种信念,不应吝啬;表扬应该真诚、不虚伪;表扬应该适当,不滥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表扬的效能。 重庆北碚蒙 玲(35145)发表于:2006-8-7 15:23:00 评价首先要客观,以孩子发展为基础,这个案例我读过很多次了,每次读都有不同的认识,此次感受更贴近实际。 黑龙江南岗白石(09243)发表于:2006-8-7 10:22:00 我也曾经看到过这个案例,记得当时不仅感动得流泪,而且为这位伟大母亲的杰出智慧而折服,那是怎样的一种由爱而生的智慧啊! 深圳宝安孙耀辉(30215)发表于:2006-8-6 23:37:00 母亲的伟大在于对孩子心灵的关怀。那么教师呢?我们对学生应该有这样的胸怀。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看学生的角度。那就是“良好”的愿望。 昆明五华石稀林(41023)发表于:2006-8-6 22:14:00 适时、适度、适当的表扬为孩子的成长扬起爱的风帆!成功的孩子离不开成功的教育方法! 湖北竹溪郭 俊(26117)发表于:2006-8-6 21:40:00 看了这个案例之后,我反思自己以前对学生的种种表扬及批评的话语,发觉其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有的是太过于苛刻,有的太过于肤浅,有的则纯粹是为了表扬而表扬,或为了批评而批评。 福建南安王锦绵(15186)发表于:2006-8-6 17:30:00 真正的教育是对儿童满怀着期待,真正的学习是对儿童充满着爱护,真正的教师是对儿童满怀着尊重。 海南海口王锋(33036)发表于:2006-8-6 13:18:00 看了这则案例,忽然很感动。不仅仅是因为孩子有了好的结果,而是因为作为母亲能够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懂得欣赏。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前提。而自信源于对自我的欣赏。作为教师,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有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事物,在逆境中找寻希望,不断地激励自我,这才是比传道授业解惑更为重要的人格培养。 沈阳沈河王健卓(05031)发表于:2006-8-6 13:09:00 老师的评价其实也是无可厚非的,应该向家长坦呈学生的现状。这位家长的过人之处在于理性的思考,把这些看似消极的评价积极运用,所以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重庆北碚江利(35111)发表于:2006-8-6 13:07:00 这个例子不更说明孩子的可塑性是怎样的强大啊 ! 济南历城刘云(20063)发表于:2006-8-6 13:52:00 同一现象,角度不同,结果也就不同。可见教师评价学生时,应该慎重啊! 福建南安张天开(15206)发表于:2006-8-6 14:24:003、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的许多学习是从观察、模仿别人的学习开始的。如果自己缺乏成功的体验,那么,同样从他人的成功中可以获得通过努力走向成功的经验。所以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同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可是什么样的榜样才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呢?请看下面一个小案例:案例3名人画像的作用有一次我到一所中学去做教师培训,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发现学校教学楼的走廊墙壁上张贴着许多世界名人画像,像诺贝尔、爱因斯坦、爱迪生等等,我仔细数了一下,共有六十多张呢!在上课的时候,我就问老师们在这所学校工作多长时间了?有的老师说都在这所学校工作十多年了,也有的工作七、八年了,最短的也有五年了。这时,我让老师们拿出一张纸来,把学校张贴的名人名字写下来,不许讨论,只能自己写。结果让我很吃惊,大多数老师只能写出三、四个人名,能写对十个名字左右的极少,好多老师说自己对这些画像没有多少印象。在学校工作五年以上的老师都对这些名人画像没有什么印象,试想仅在学校学习三年的学生呢?他们又能对这些名人有多少印象?我们悬挂这些画像是希望学生以他们为榜样,但是连我们自己对此都印象模糊,能够期望学生会把他们引以为榜样吗?(根据曾琦老师的口述整理)CERSP评论: 这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无论你走进哪所学校,其现象大多是相同的。一是名人离学生太远,学生不熟悉他们,二是学校和教师缺少必要的引导,挂像的目的是装饰,忽视了其教育性。 大连中山 李军(06001)发表于:2006-8-6 22:38:00 我想学校的名人画像要挂,这是人类的骄傲,也是优秀的课程资源。关键在于学校、教师能不能把它们利用起来。 王岩英发表于:2006-8-17 16:09:00 解决之道:将悬挂的众多人物画像分类,交由相关学科教师或对某名人感兴趣、了解深的师生组成校本课程开发组,利用多种渠道广为宣传,成为“新视听”教材。 沈阳沈河姜绍(05017)发表于:2006-8-7 23:34:00 要把“挂在墙上的画像”变活,成为学生心灵深处的偶像。 福建南安黄志坚(15024)发表于:2006-8-7 11:58:00 名人画像还是必要的,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意义,如果能够让他们多了解一些名人奋斗史会更有积极意义。 西藏日喀则陈明(42031)发表于:2006-8-6 21:45:00 教师自身的榜样不到位,在教学中是否关注到显性的校园文化?这些值得反思和深思。 昆明五华范开航(41班班主任)发表于:2006-8-6 17:17:00好多学校都是希望通过张贴名人的画像来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让榜样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进而起到激励其学习的作用,可是这种榜样能达到目的吗?从老师和学生视若无睹中可以看出,这种榜样对学生来说,所能起到的激励作用是相当有限的。那么,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榜样来激励学生呢?下面这个老师的做法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案例4身边的榜样 有一位班主任,他把教室里后面的一面墙粉刷得白白的,作为全班的光荣榜。师生共同约定只要班级成员有突出的表现,都可以在教室后面的光荣榜上留下自己红红的手掌印,比如,运动会上为班级赢得了荣誉;一次考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做了一件助人为乐的好事等等。每一位留下手掌印的同学在手掌印中留下自己的名字,还可以在手掌印上记录在什么时间,因为什么事情留下的手掌印等。当班里每一位同学都在这面光荣榜上留下自己的手掌印时,全班师生在这面墙前合影留念,然后就把这面墙粉刷掉,再进行下一轮的留掌印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留下手掌印的同学都是在某一方面做得优秀的,在这方面,他就是班级同学学习的榜样。通过这种方式,既让每一位学生体会成就感,又为班级同学树立了榜样。 (根据曾琦老师的口述整理)由案例可见,榜样不需要刻意寻找,孩子的身边就有榜样,用孩子身边的榜样进行示范教育是最简洁、有效的方法。仅用名人、伟人作为榜样是不够的,我们还应好好利用身边的榜样资源,从而更有效地让学生在榜样的示范激励下努力学习。CERSP评论: 群体中的榜样总能起到带动的作用,对其他学生有所鞭策和促动,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方法。 广东越秀刘佳(29068)发表于:2006-8-6 23:54:00 在班级的建设中能留下自己的痕迹,在光荣榜中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我想每个学生都是非常快乐的。这个方法值得学习。 成都青羊诸泽梅(37197)发表于:2006-8-6 21:47:00 有心的教师可以把教室的每个角落都布置成学生学习的园地。 深圳宝安邱伟彬(30038)发表于:2006-8-6 12:47:00 是呀,身边的榜样就是最好的榜样,我们老师其实就是学生的榜样,记得师范学校的誓言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沈阳沈河赵敏(05163)发表于:2006-8-6 13:25:00 在生活中,挖掘身边的榜样事例比刻意追求所谓的榜样要有效得多,因为身边的榜样具有实在性与感染力。 贵州盘县封双朴(39084)发表于:2006-8-7 8:25:004、教给学生一些调整情绪的方法“人逢喜事精神爽”。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心情愉快时会信心百倍;心情沮丧时信心也会低落。成功似乎也更垂青快乐的人,失败却常常纠缠失意的人。但快乐与失意往往取绝于人对事情的积极心态。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洗衣店的老板,一个嫁给了雨伞店的老板。老太太关心女儿家的生意所以天天发愁:雨天担心洗衣店里洗的衣服晒不干,晴天又担心雨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后来一位邻居的一番话让她再不发愁,转忧为喜。邻居说:“老太太,你真是好福气!下雨天,您有一个女儿会财源广进;大晴天,您有一个女儿会生意兴隆。对您老说,哪一天都是好日子啊!”同一件事,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心情也会不同。我们不妨教给学生一些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以此增加他们获得成功的可能。下边这个实验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CERSP评论: 教师何尝不是如此呢?精神焕发地走向讲台和垂头丧气地走向讲台,结果会截然相反。 沈阳和平王芳(04203)发表于:2006-8-8 20:56:00 好的心态自然有好的状态,好的状态自然有好的效果,学生、老师才能达到“双赢”。 深圳宝安魏绍鹏(30023)发表于:2006-8-6 21:09:00 作为教师也应每天带着积极的心态、带有享受生命的心态走入课堂,我相信课堂也会焕发它特有的生命的活力! 黑龙江南岗陈严(09020)发表于:2006-8-6 18:46:00实验3换一种心态去上课有位心理学家在一个中学里做了一个实验,她问学生:“你们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有的同学说:“我最喜欢打电子游戏了,可好玩、可过瘾了!”这时研究者就说:“看得出你真的喜欢,你在说到这件事的时候,你的表情显得非常兴奋、神采飞扬、眼睛都放着光”。接着问:“你最不喜欢的是什么呢?”有的学生就说:“我最不喜欢学习历史了,枯燥无味,无聊极了,我也很讨厌我们的历史老师!”这时研究者又说:“你看在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你是另一副表情,满脸的沮丧,还皱着眉头,眼睛黯淡无神”!研究者接着说:“那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尝试,你试着用打电子游戏的表情去上历史课”!这时学生在想:老师给我们开玩笑吧,我怎么能用打电子游戏的表情去上历史课呢?研究者说:“大家试一试,坚持一段时间,你们就会发现惊人的变化。”并要求学生记录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试着用打电子游戏的表情来上历史课,一节课下来,学生们说自己的满脸的肌肉都僵硬了,感觉自己皮笑肉不笑。可是慢慢地,学生说自己特别讨厌的历史课原来也有一些有意思的内容,历史老师有时也挺幽默的,学生觉得历史课不再是令人望而生厌的了!(根据曾琦老师口述整理)情绪是人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良好的情绪能促进学习的进行,而不良的、消极的情绪则会极大地障碍学习。所以个人的情绪状态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些学生面对学业负担、升学、评价的重压,往往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从而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程度。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鼓起面对重压的勇气,产生化解重压的兴趣,提高承受重压的能力,还有掌握巧妙化解重压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业的挑战,不要老想着逃避困难,而要想着怎样去克服它,去战胜它。因为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吸收、能力提高的过程,更是毅力、品格等非智力因素锻造的过程。作为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就意味着教师不仅要付出更多的体力、爱心,更在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思维方式的培养以及学习行为的激励,使学生真正挖掘出自身的潜力,从而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 以上我们主要是针对学业上因为体验不到成功而失去学习动力的学生提出的一些对策。当然也存在有的学生因家庭条件优越,认为学习没有价值而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虽然都表现为缺乏学习的动力,但原因不同,应对的策略也会有所不同。CERSP评论: 实验中学生的感受,我也曾有过,我也是这样去做的,效果不错! 海南海口张娟(33192)发表于:2006-8-6 22:18:00 当学生上课厌倦时,鼓励他们要换一种心情去上课,其实对老师也应该是一种启迪:当学生对你的课漫不经心时,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教法呢?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深圳宝安杨建明(30125)发表于:2006-8-6 17:00:00 研究者的作法太好了,这也给我了深深的启示。我是一名英语教师,每周都要给同一年级的五个班上课,有的班的同学能力较强、纪律较好但有的班的能力较差、纪律也差,每当要到这样的班级上课的时候,自己都很不情愿。怀着这种心态去上课,能上好吗?以后碰上这种情况,我也要换一种心态去给学生上课。 吉林桦甸周建军(07083)发表于:2006-8-6 13:59:00 我们的老师是不是也需要换一种心态去面对我们的学生呢?当你不满意你的学生的时候,我们是否也能尽量改变僵硬的面孔,也尝试用微笑去上课;当学生的回答不尽人意,我们是否也能够从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态度来夸奖一番;当学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我们是否能够俯下身子用心聆听,帮助他们从自卑的泥沼中走出,充满自信的生活和学习?换一种心态,让我们和学生贴得更近。 沈阳沈河王健卓(05031)发表于:2006-8-6 13:18:00 学习本身是枯燥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掌握知识的快乐,增加本领的快乐,驾御生活的快乐! 沈阳沈河张妍(05106)发表于:2006-8-6 13:56:00二、为什么面对挫折,有的学生屡败屡战,有的学生却一撅不振?通过以上分析,老师们对于学生为什么会产生习得无助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这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直接的关系。通过对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学习,我们可以找到避免学生“习得无助”的方法。也许有的老师联系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不会因为几次失败或挫折就对自己失去信心,反而会屡败屡战,不会产生“习得无助”,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对自己成败原因的解释。人在做完一件事情之后,总习惯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不论这一行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学生在学习中也是一样,在一个阶段学习结束后,会对自己学习成败进行分析。学生一般会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等这四个方面去寻找成败的原因。比如,学生数学考试没有取得好成绩,有的学生说:“唉,我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缺乏能力);有的学生说:“这段时间我没有好好学数学!”(努力不够);也有学生说:“这次数学题太难了!”(难度太大);还有学生说:“这次真是不幸,有些题目我没有复习到!”(运气太差)。这种对学习成败原因的解释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归因。通过以上对归因的论述,我们就能很好地解释同样是面对失败,为什么有的学生会出现习得无助,而有的学生就能很好地分析自己的失败与成功,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归因方式不同的缘故。也就是说,不同的归因对学生有着不同的影响。(一)归因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概括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学习结果的情感体验。学生对学习成败原因的不同解释,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学习取得好成绩自然会感到高兴,但只有当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强或足够努力时,他才会为此感到自豪与满意。而如果把成功归因于题目简单或这次自己比较幸运时,学生体验到的决非是因自豪萌生的激情与喜悦,而只有庆幸与窃喜的体验了。2、对后续学习的期望。如果学生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自己能力强或努力学习的结果,他会认为下次我努力学习一定还会取得成功,从而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合理的预期。如果学生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是任务简单或是这次比较幸运的话,他会认为下次就不一定这么幸运,题目难度也可能会增加,下次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难以预料,从而对后续的学习产生消极应付的自卑心理。3、学习的努力程度。当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时,成功带来的自豪感和满意度会让他继续努力以求下次取得同样的成功,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克服。当学生将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时,下次他会做出更大的努力并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获得更多的成功。而如果学生将自己的成败归结为自己能力强而成功,或自己能力太差而失败时,学生所投入的努力就会减少。4、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经常取得成功的学生会增强对自己能力的预测与估计,获得比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使他更积极地认识自己;反之则会产生负面影响,认为自己无能,从而放弃任何可能的努力,在心理阴影中迷失自我。(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 通过学习归因理论我们了解到:不同的归因将导致对成功与失败不同的情感反应,导致对成功与失败的不同期望,将影响个体对所从事活动投入的努力,并影响个体的自我概念。因此,要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进行正确的归因呢?通过下面归因模式的图表我们就很清楚了。成就行为的归因模式积极的归因模式成功能力高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失败缺乏努力内疚相对地增强对成功的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消极的归因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产安全培训体会课件
- 中美借款合同7篇
- 安全施工会议培训模板课件
- 理论实战培训课件
- 阜康强夯工程方案(3篇)
- 理智的鸭子写话课件教学
- 猫的课件教学
- 钦州市灵山县三隆镇金西村玻璃用砂岩环评报告
- 广西防城边境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一期工程-滩散污水处理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安全教育防地震课件
- 2025年下半年安徽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社会公开招聘22名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人教PEP版六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3D打印技术在制造业2025年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可行性分析报告
- 综合楼玻璃安装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6篇
- 2025年度集中供暖项目暖气设施安装及售后服务合同
- 护士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培训
- 2025福建厦门市公安局同安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5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莲山教学课件下载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件 第7章 创业与创业历程
- 班主任育人故事经验分享陪伴每一名学生慢慢成长模板
- 2025至2030中国漂白粉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