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ppt_第1页
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ppt_第2页
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ppt_第3页
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ppt_第4页
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4月16日星期四8时49分11秒 南师大田文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十章第1页 第十章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 一 经济增长概述二 新古典增长理论三 内生增长理论四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五 经济周期概述六 乘数 加速数模型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十章第2页 南师大田文 一 经济增长概述 1 经济增长的衡量经济增长 国民产出的增加 Yt表示t时期的总产量 Yt 1表示 t 1 时期的总产量 经济增长的趋势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十章第3页 南师大田文 生产函数 总产出 全要素生产率 F 劳动 资本 Y AF N K 2 经济增长的源泉 若劳动变动 N 资本变动 K 技术变动 A 产出变动 Y MRPN N MRPK K F N K A 两边同除以Y AF N K 边际收益产品MRP 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十章第4页 南师大田文 劳动收益在产出中的份额 资本收益在产出中的份额 产出增长 劳动份额 劳动增长 资本份额 资本增长 技术进步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十章第5页 南师大田文 二 新古典增长理论 1 模型的假设 社会储蓄函数S sY s是储蓄率 规模报酬不变 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 资本 产出和储蓄之间的关系 资本存量 产出和收入 储蓄和投资 资本增量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十章第6页 南师大田文 2 人均生产函数曲线 不考虑技术进步 Y F N K 规模报酬不变 Y F N K 令 1 NN 全部人口 假设所有人口参与生产 令人均产出y Y N 人均资本k K N 则y f k F 1 k k y 0 人均生产函数曲线 则Y N F 1 K N y f k 产出增长唯一的由资本增长来解释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十章第7页 南师大田文 3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方程 设 人口增长率n N N 人均产量y Y N 人均资本k K N s是储蓄率 S sY 同除以劳动数量N 得到 K N sy k 两部门中 I S 假定折旧是资本存量K的一个固定比率 K 0 1 资本存量变化 净投资 K I K K sY K 即资本存量变化 储蓄 折旧 由于资本增量有两个去处 K N k Nk即 K N k Nk N 所以 k Nk N sy k sy k n k人均储蓄 资本广化 资本深化 所以 k sy n k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十章第8页 南师大田文 稳态 指一种长期均衡 人均资本达到并维持在均衡不变 忽略技术变化 人均产量也达到均衡稳定状态 4 经济增长的稳态分析 即k y不变 如果 k 0 人均储蓄 等于资本的广化 稳态条件是 sy n k 稳态中 总产出的增长率 资本存量增长率 劳动人口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g n sy k n k人均储蓄 资本广化 资本深化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十章第9页 南师大田文 5 经济增长的稳态图示 A kA k y 0 经济增长的稳态 sy y f k n k 右边 k 0k下降 左边 k 0k上升 yA kA左边 k 0k上升 kA右边 k 0k下降 稳态条件是 sy n k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十章第10页 南师大田文 经济增长稳态的变化 储蓄率提高 人均储蓄曲线上移 形成新稳态 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增加 稳态时的产出增长独立于储蓄率 所以增长率在短期提高后 会逐渐降低到人口增长率水平 C1 k1 k y 经济增长的稳态 sy n k y1 sy k2 y2 C2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十章第11页 南师大田文 6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率提高后 人口增长率曲线向上移动 与人均储蓄曲线交于一个新的稳态水平 A kA k y 0 人口增长中的稳态 sf k n k 此时 1 人均产出减少 2 人均资本减少 n k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十章第12页 南师大田文 黄金分割律 使人均消费最大化的人均资本 7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Y C I 两边同除N 则有 Y N C N I N 人均产出f k 可以配置到人均消费C N 资本深化 k 资本广化nk三种用途 C N f k k nk 如果要使人均消费达到最大 稳态的人均资本量应该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人口增长率 由于Y N f k I N K N k nk 则有 f k C N k nk 要使人均消费达到最大 对上式两边对k求导 则有 f k n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十章第13页 南师大田文 黄金分割律图 k y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n k y k y C k 0时 人均资本 n k则人均消费 MM M M 如果要使人均消费达到最大 MM 应该最大 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十章第14页 南师大田文 8 技术进步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将技术进步因素引入 考虑技术进步 Y F AN K A 技术进步 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大 是一个外生变量 会导致劳动效率提高 假设有效劳动 AN 按照有效劳动得到的劳均资本和产量 在稳态时 0人均产出增长率 A的增长率总产出增长率 A的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 结论 处于稳定状态时 人均产出增长率只取决于技术进步速度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十章第15页 南师大田文 内生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的目标 解释技术进步的源泉一 模型假定前提 不存在资本边际收益递减 与新古典模型的根本区别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十章第16页 南师大田文 三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1 改善技术增长和生产率 理想的选择是促进教育发展 加强人力资本的培训 2 刺激资本形成 提高储蓄率 鼓励资本流入 3 增加劳动供给 增加劳动供给与促进就业的关系 劳动力多了好 还是少了好 1 三种要素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十章第17页 南师大田文 2 新经济 新经济 以高科技 信息 网络 知识为重要构成和主要增长动力的经济 新经济 与传统经济相比 的特征 1 增长原动力不同 以高科技 信息等为增长原动力 2 生产方式不同 以集约型为主 3 交换方式不同 以电子商务为主要交换手段 4 经济主体的交往不同 新经济趋向全球一体化 可持续 要做到技术 观念 市场 制度四方面创新 最早源于美国 90年代以来 美国经济一直高增长 低通胀 低失业 称为 新经济现象 根据菲律普斯曲线 传统经济以通胀刺激经济 达到低失业率 在新经济时代 技术 制度创新 通过信息和网络经济进行知识生产 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十章第18页 南师大田文 1 经济周期 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扩张与衰退 相互交替 使经济总量螺旋式增长的现象 四 经济周期概述 经济周期特征 1 不可避免 2 是经济活动总体性 全局性的波动 3 由繁荣 衰退 萧条 复苏四个阶段组成 4 周期长短由周期的具体性质所决定 四个阶段主要阶段 繁荣与萧条过渡阶段 衰退与复苏 经济周期繁荣阶段的特征 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十章第19页 南师大田文 2 经济周期的类型 1 基钦 美国 1923 短周期 平均长度为3 5年 2 朱格拉 法国 1860 中周期 平均长度为8 10年 3 康德拉季耶夫 俄国 1925 长周期 平均为50年 4 库兹涅茨 美国 1930 中长周期 平均长度为20年 5 熊彼特 美国 1939 综合周期 每一个50 60年的长周期包括6个8 10年的中周期 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长度约40个月的短周期 他在年提出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大约经历了三个长周期 第一个长周期 18世纪80年代 1842年 纺织机时代 第二个长周期 1842年 1897年 蒸汽机和钢铁时代 第三个长周期 1897年以后 电气化和汽车时代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十章第20页 南师大田文 3 经济周期的一般原因 非凯恩斯理论 1 消费不足论 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过多 消费不足 这是由于分配不均造成的 富人得到了更多的收入 2 投资过度论 投资过多 生产资本品的部门发展超过了生产消费品的部门 资本品投资的波动导致了经济波动 3 信用过度论 货币和信用的扩张 导致利率下降 投资增加 繁荣 反之衰退 4 创新理论 技术革新和发明不是连续和均匀的 5 预期过度论 在心理上的乐观预期和悲观预期 说明了繁荣和衰退的交替 乐观时 投资和消费增加 繁荣 6 政治周期论 政府的交替扩张和收缩 经济上受政治因素影响 7 太阳黑子论 太阳的周期造成农业产出的变化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十章第21页 南师大田文 六 乘数 加速数模型 1 加速原理 产出变动与投资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设资本 产出比率固定不变 v K Y 其中K是存量 Y是流量 K Y 所以v 1 K vY Kt vYt Kt 1 vYt 1所以 t期净投资It Kt Kt 1 vYt 1 vYt v Yt Yt 1 表明 t期投资取决于产出变化 变动幅度取决于v V被称为加速度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十章第22页 南师大田文 某种因素 如新技术 使投资增加 通过乘数作用 收入增加 收入增加后 消费增加 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