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武汉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304).doc_第1页
7-----武汉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304).doc_第2页
7-----武汉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304).doc_第3页
7-----武汉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304).doc_第4页
7-----武汉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30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040304)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征求意见稿)一、学科简介武汉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以武术为主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专业。武术专业在武汉体育学院具有悠久历史,于1953年开设武术课,1978年招收武术研究生,1991年专业建院,是目前全国招生最早、师资力量最强、专业方向设置最全面、在校生规模最大、教学层次最齐备的专业,是湖北省重点学科,也是湖北省品牌建设专业。该专业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二级学科博士点;该专业先后设立了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训练基地、国家体育总局龙狮科研基地、全国武术馆校人才培训基地和全国健身气功培训基地等;现拥有1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1个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楚天学者岗位,3门省级精品课程。本专业在开设武术套路、散打、养生与气功、中国式摔跤、舞龙舞狮等专业方向的基础上,新增安全管理与高级随卫、武术表演2个本科专业方向。二、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以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运动训练、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是: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努力学习、严谨治学,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改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学术素养。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学术倾向和道德价值观。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运用检索技术和熟练处理office文字处理能力,掌握计算机数据统计的基本知识。 4、熟练掌握一门民族传统体育专项运动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能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研究、教学和训练或独立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5、具有健全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三、研究方向1、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方法;2、武术理论与方法;3、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方法;4、民俗民间体育理论与方法;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学习期间,前一年半为课程学习时间(包括文献阅读和教学实践),后一年半是实践、科研和学位论文工作时间。研究生均须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一般不得提前。如遇特殊情况申请提前毕业的学生须符合以下条件:(1)工作满三年以上;(2)外语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3)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研究生院规定的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 如需要提前学习年限,需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导师提出报告,研究生院和主管校长审批,并按有关文件执行。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一年。完成学业的学生可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未按时毕业的研究生,以肄业处理。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一般16学时为1学分。硕士生至少修满36学分方能申请学位,其中公共必修课11学分,专业基础课8学分,专业方向课9学分,公共选修课8学分。 (一)公共必修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自然辩证法概论。 2、外国语:(1)基础外语;(2)专业外语,指定专业外文资料阅读书目。(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 这一部分课程应能够反映本学科学位的基本要求,能够体现出基础厚、内容新、专业面宽、知识面广、适应性强的特点,应确保硕士生能够掌握本专业的坚实基础理论。各专业要坚持按二级学科设课,充分发挥各位导师的群体优势,安排最佳教学阵容。(三)补修课 对于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主要课程。补修课不记学分。课程设置见研究生院课程设置一览表。六、培养方式 1、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科学研究实践、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相结合的方式。2、培养工作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生要深入了解和联系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实践前沿,发现和解决问题。3、培养过程提倡校内外相结合,邀请校内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参与校外有关学术活动和调研活动,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4、研究生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与教研室(或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导师的主导作用。导师应全面负责研究生的专业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并努力提高科研水平,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教研室(或导师组)应与导师共同做好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搞好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按时组织研究生进行专业外语的学习和开题报告,组织安排教学实践,组织研究生定期参加有关学术活动,鼓励并尽力帮助研究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 5、各教研室可成立35人的指导小组,成员应主要是研究生导师,可吸收具有导师培养条件的中青年副教授参加。导师组在教研室领导下集体把关、协同指导,采取必要的集体培养方式和措施,确保研究生工作的落实。 6、研究生在选定导师的一个月内,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研究制订个人培养计划,经教研室批准报研究生院备案。 7、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以公共课和基础理论课学习为主,同时进入专业课学习,在第三学年末进行中期考核和筛选,同时进行学位论文选题工作。 8、研究生院成立有57人组成的跨院和教研室的专业联合指导委员会,指导本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在方案修订、导师配备、专业课落实、论文选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评审等主要环节进行指导。 9、第三学期结束后,教研室和研究生管理部门应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思想政治表现、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和健康状况等做出综合评价,淘汰不合格者。 10、每周须参加一次俱乐部训练。七、教学要求 1、为研究生授课的各科教师一般应有高级职称,由教研室推荐,经研究生管理部门同意后安排为研究生上课。 2、导师应在教研室统筹下,为本专业研究生讲授一定量的专业课。 3、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前,应完成选题相关的有较大信息量的文献综述。 4、研究生在选定导师后的一个月内,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经教研室批准,报研究生院备案。八、教育实践环节实行硕士生学术活动报告制度。硕士生在申请学位前至少参加6次以上学术讲座。每次学术活动要有600字以上的总结报告,注明参加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报告人、学术报告题目以及对学术活动的评述。完成的总结报告经导师审核签字后交研究生院培养办备案,并记相应学分。 “专业实践”为全日制研究生的必修环节,记2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在学期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环节,以增强其实践能力。其内容可以是担任本科部分课程;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的论文设计工作;协助主讲教师批改作业,答疑解难,或组织课堂讨论;深入运动队或项目管理中心进行实习;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实践等。每次实践应有书面记录材料,在申请学位前,书面材料交研究生院培养办备案并记录相应学分。教学实践安排在第2学年较为适宜。研究生一般不得免修教学实践,具有两年以上高校教龄者方可申请免修,免修需经研究生院审核批准。九、成绩考核和毕业课程考核的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60分为及格,考查成绩一律按合格、不合格评定。学位课程(必修和限制选修课程)一律采取考试方式,75分为及格;选修课程可视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方式。课程考核不及格者不予补考,必须重修或改修。 考核课程的名称必须与培养方案所设课程名称一致,另外,考核后应把成绩登在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考核成绩登记单上,任课老师签字后,于课程结束后两周内交到研究生院,否则概不登录成绩,一律不给学分。硕士研究生应在第三至第五学期期间,完成一篇达到公开发表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在学院以上级别的学术会议上进行论文报告。完成规定的全部课程学分,且外语考试成绩合格者,方可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外语考试由校内统一命题。 研究生按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分、必修环节、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并符合其他毕业及学位条件者,准予毕业并可申请硕士学位。十、学位论文与答辩 研究生要用至少一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为此,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特殊情况至迟第4学期第2周前)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提交撰写论文的工作计划,向导师组作开题报告(跨学科的研究选题,开题时应聘请相关学科专家3-5人),经导师组讨论认为选题合适、计划切实可行,才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研究生在开题前,应完成与题目相关的有较大信息量的文献综述。开题工作由导师所在教研室负责,学科指导委员会和研究生院检查督促。硕士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课题),适当补充研究经费;但应分清职责,明确区分研究生独立完成的范畴。论文中的资料要详实可靠,观点正确,思路清晰。论文应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向学校正式申请提交论文前一个月,本学科专业组织对论文的初审及预答辩,进一步发观问题,及时改进提高论文质量。 学位论文的答辩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进行,在每年正式论文答辩前一个月,研究生向研究生学位办公室正式申请学位,提交论文。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对申请论文进行资格初审和质量初步评审,对不合要求者不予安排答辩。论文答辩通过后,须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方可授予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答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十一、学位授予论文答辩通过且符合其他毕业及学位条件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硕士学位。十二、教材与参考书目 研究生培养所采用的教材与书籍,应体现与本科教学的层次区别,反映本专业国内外国际的先进水平。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备注学位课程公共课1010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111学分101003自然辩证法概论1812101001英语14481-2专业基础课162001运动训练学研究进展36210学分162002教学论362162003体育社会学研究进展362162004运动生物力学362162005运动心理研究进展362专业方向课163001学术活动36210学分163002专业实践362163004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362163005专业文献研讨362163006武术导论362非学位课程选修课104001英语口语3623不得少于6学分104002英语写作与翻译3623104003计算机应用3623104004体育科研方法3623104005多元统计分析3623104031数字体育概论3623104007体育信息检索3623104037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3623104041大众体育组织与管理3623104053体育新闻摄影3623104019创业学3623104008体育法学3623104009体育文化实证研究3623104012体育测量与评价3623104052运动营养学3623104064运动疗法3623104027科学运动的生物学基础3623104060中外音乐鉴赏3623104022游泳3623104023乒乓球3623104024体育舞蹈3623104025网球3623104026体育游戏3623104028桥牌3623104030健身健美3623104042篮球3623104043排球3623104044足球3623104045羽毛球3623104046健美操3623104047高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