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ⅡA型.doc_第1页
DX-ⅡA型.doc_第2页
DX-ⅡA型.doc_第3页
DX-ⅡA型.doc_第4页
DX-ⅡA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品名称: 治疗仪(电休克) 经销商: 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实验工厂计量单位: 台 规格型号: DX-A型 生产单位: 国产 参考价格: ¥ 技术指标: 输出频率:50赫兹,输出波形:脉冲正弦半波。输出电流:0150毫安,可按需要调节。过流保护装置:输出电流超过150毫安10毫安时自动切断输出电流。治疗控制选择:(1)定时装置三档2S、3S、4S(可扩展使用)。(2)任意计时装置NS。工作电压:22010%伏 50赫兹。环境温度:-1040,消耗功率80瓦。外形尺寸:282210厘米 重量3.5公斤。 应用范围: 用于治疗精神病患者。电休克治疗电休克治疗是一种用短暂时间、适量电流通过病人大脑,使病人暂时意识丧失,全身抽搐,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电休克治疗ECT被很多的神话和误解所包围,至少部分是由于非专业出版物所刊登的有煽动性的文章和广为流传的错误信息所激发。这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对特定的一部分严重病人来说,ECT是非常安全有效的, 电 休克 疗法亦称电抽搐治疗,系指以一定量电流通过患者头部,导致全身抽搐,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是一种很有效的疗法。 电休克治疗书籍电休克治疗电休克治疗 适应症有: 严重兴奋躁动、冲动、伤人损物者,需尽快控制精神症状者;有严重 抑郁 ,有强烈自责自罪、自伤、自杀行为者; 拒食、违拗和紧张木僵者; 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不能耐受者。出现躯体或精神病性症状,以及以前对ECT疗效好,似乎是疗效好的预测因子(Lykouras等,1993)。 禁忌症:1.最近的颅内出血,大脑占位性病变或其他增加颅内压的病变。2.嗜铬细胞瘤,出血或不稳定的动脉瘤畸形。3.心脏功能不稳定的心脏病、心肌炎。4.严重高血压。5.青光眼、视网膜脱离。6.急性重症全身感染性疾病。7.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如严重的支气管炎、哮喘、活动性肺结核。8.服用对循环及呼吸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药物,如利血平片等。9.严重的肝、肾及内分泌疾病。10.由于躯体疾患引起的明显营养不良者。11.严重骨和关节疾病、韧带断裂等。12.60岁以上的老人和12岁以下的儿童、孕妇应慎用。进行电休克治疗前,要详尽做好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如胸透、心电图、脑电图等,排除脑部疾患,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掌握正确的操作程序。电休克的副作用远比抗精神病药少,而且见效快。不要产生恐惧心理。那种传说精神病院给病人坐电椅或精神科大夫身上带有电棒的说法,这纯属无稽之谈。 电抽搐治疗是一种治疗精神病的有效方法。但人们往往认为其副反应大,担心对大脑造成损害,事实并非如此。 做电抽搐治疗时,电量为80120V,在此电量下,电流直接通过人的大脑,导致全身抽搐,病人意识丧失,没有痛苦。治疗结束后,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恶心及呕吐,轻者不必处理,重者对症治疗即可缓解。还有一少部分患者可出现意识模糊、反应迟钝,这取决于治疗次数的多少和间隔时间的长短,一般710天内逐渐消失。据资料表明,电抽搐治疗可引起脑电图改变,导致记忆力下降,但这种情况持续很短时间。一般认为,电抽搐治疗后1月内可恢复正常。对有严重自杀行为的抑郁性精神病患者,经过药物治疗需23周才获得最佳效果,如采用电抽搐治疗在一周内即可生效。国外有研究证明,经电抽搐治疗100次以上的病例,并无明显的脑功能影响,现一个疗程仅有812次,据电抽搐万次治疗的分析表明,未发生危及生命的合并症。因此,可以说电抽搐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步 骤 电休克治疗在ECT中,在病人头部使用电刺激可诱发 癫痫 大发作。当今,推荐麻醉下进行ECT,可减少副作用(如骨折)的风险,并且增加其可接受性。病人在电休克治疗前,用快速起效的催眠剂和肌松剂麻醉。治疗通常是每周3次,门诊病人、住院病人皆可,总共为6-12次治疗。 治疗前手续 在治疗开始前,临床医师必须说明心理和 医学 问题,仅仅提及电休克治疗常常引发病人和家属的严重焦虑。他们必须接受关于电休克和其他治疗的好处以及不良效应的教育,不恰当治疗严重抑郁发作的风险。当临床医师感到病人和家庭恰当地理解这个程序,病人和家属或监护人应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前评价应包括完整的麻醉史、躯体检查、心电图以及可能的实验室检查来排除电解质紊乱、心肺或神经系统的危险因素。 副反应 与ECT相关的常见副作用是,短暂的治疗意识混浊和记忆丧失。虽然,在治疗的病程中,记忆损害几乎成定论,但是6个月的随访资料提示,几乎所有病人恢复到原来的认知水平;有些病人主诉持续的记忆困难,但是,单侧运用电刺激非优势大脑半球,并且用产生正方波电流的仪器取代正弦电波电流仪器,减少记忆损害的风险的严重程度。 ECT不良反应 a.医生在进行ECT治疗时,要充分认识到有可能发生的副作用。 b.在决定对病人进行ECT治疗时,在病人的知情同意过程中,要依据病人个体情况,充分考虑到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可能性,及程度(见第8章) c.在治疗前,尽量控制好患者的病情,使其达到最佳治疗状态,从而将不良反应尽量控制在最低限度,也可以通过修正ECT治疗方案,或服用一些药物的方法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见全文第4.1节)。 2 心血管并发症 a.在ECT治疗中,为了防止心率失常,高血压和低血压的发生,应该随时监测病人的ECG和其他重要的生命指征(血压,脉搏,呼吸)(见11.8.3节)。 b. ECT治疗小组成员应随时准备处理ECT诱发的心血管并发症,所需的人员,设备和其他物资要预先准备好(见第9和第10章)。 3 癫痫发作延长 每个治疗机构都要有必要的措施对病人癫痫发作延长和处于癫痫状态进行紧急处理(见第11.9.3节) 4 呼吸暂停延长 在治疗室中,要准备好维持患者气道畅通所需要的设备,包括呼吸机(见第9和第10章)。 5 头痛,肌肉痛,恶心 该类副作用要仔细鉴别,并且进行对症治疗。头痛,恶心是ECT后最常见的副作用。 6 治疗所导致的急性躁狂 在治疗过程中,如果病人由抑郁或混合型精神病转为轻微躁狂或躁狂状态,要迅速做出决定,是继续治疗还是马上中断治疗。 7 治疗后谵妄 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决定采取栓剂或药物进行治疗,当患者频繁出现谵妄症状时,治疗前要用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8 感知副作用 a.为了更好的监测ECT感知副作用,在ECT治疗前和治疗中,要反复对患者的方向定位和记忆功能进行评估(详见12.2.1节)。这些评估应该包括病人自己对于记忆方面障碍的报告。 b.在对病人感知副作用严重性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治疗的大夫应该对病人所服用的药物,所采用的ECT治疗方法,和治疗的空间进行详细的检查,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这些调整包括该变电极的放置方式,由双侧变为右单边放置,减少刺激电流强度,增加治疗间隔,改变药物的剂量,如果有必要,终止治疗过程等。 1.电休克治疗是一种用短暂时间、适量电流通过病人大脑,使病人暂时意识丧失,全身抽搐,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适应症:极度的兴奋状态、严重的抑郁状态、木僵状态。 常见合并症 (1)呼吸停止:治疗中抽搐停止20-30秒后,未见自主呼吸恢复。 (2)骨折与脱臼:脱臼以下颌关节较为多见,常因操作者保护不当所致。骨折以胸椎(4-8)中上段压缩性骨折较易发生。多因硬枕摆放位置不当、或病人卧位不当造成。 (3)吸入性肺炎:多因治疗前进食、或呕吐物、口腔分泌物在意识恢复时吸入肺内所致。 (4)循环虚脱: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等情况。 由于现在医院进行的电休克是静脉麻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法(mECT)。一般来说并发症已经很少见。 2. 疗程:一般治疗以6次为一疗程,可每日1次或隔日1次。为巩固疗效可在一疗程后,改为每周2-3次,但最多不得超过12次。 改良方法 1.肌肉松弛剂的应用为减轻肌强直,抽搐引起骨折和脱位,1940年Bennett首次介绍用箭毒样制剂(每磅体重需0.5mg),目前以琥珀酰胆碱比较常用。方法如下:治疗前肌注阿托品0.5mg。用1%硫喷妥钠诱导(平均剂量230mg),至眼球固定,病人入睡。注射速度宜慢,以防呼吸抑制和喉痉挛。然后用0.2%氯化琥珀酰胆碱,以适当速度推注,剂量为1660mg,并仔细观察肌肉松弛指征,出现纤维震颤立即通电,此时,可观察面肌,颌肌发射性收缩,轻敲足底反射,约10秒后出现手足指轻微抽动,持续约30秒,为一次有效发作。此法虽可减轻抽搐强度,减少骨折危险,但诱导麻醉和肌肉松弛均可抑制呼吸。应用时应十分谨慎。2.单侧非优势侧法神经生理学提示,多数人左侧半球与语言功能有关,1956年Thenon首次创用此法以减轻对语言记忆的影响,治疗后病人意识模糊和记忆障碍有所减少,疗效则与双侧电休克有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治疗方法: 采用短暂脉冲矩形波电刺激. 特 点: 电刺激的程序由单个旋钮控制;四通道的监测和打印装置;最短电刺激0.25毫秒脉冲宽度;可根据年龄设置治疗电量;声化脑电图监测系统. 适 应 症: 重症抑郁症,尤其是内源性抑郁,妄想症,双相和单相抑郁.精神分裂症急性加重期.对伴有一些躯体疾病的老年人使用,有时会比药物更安全. 使用科室: 精神科康复科理疗科老年科肿瘤科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210月住院患者,共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5岁,平均(35.5510.977)岁,病程3月32年,其中精神分裂症32例,有1例并发恶性综合征,抑郁症18例,躁狂症8例,偏执性精神病2例,均符合CCMD-3相关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治疗设备为美国产醒脉通TV型ECT多功能治疗仪,术前做好ECT常规准备,治疗时患者仰卧在治疗台上,静注阿托品0.5mg,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及防止通电时引起的迷走神经兴奋所致的心跳骤停,如分泌物较多可提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静注利蒙欣(按体重1.5mg/kg备用)至睫毛反射消失,面罩给氧,生理盐水冲洗注射针尖,快速静注司可林(按体重1.0mg/kg备用)待自知呼吸停止,四肢肌束震颤结束,插入牙托,将涂有导电胶的电极紧贴患者非优势半球颞侧,能量百分比依患者年龄设定好,测电阻1000,紧托患者下颌,通电35s,待面部及四肢肢端抽搐停止时,用活瓣气囊加压供氧,同时合并糖尿病患者用生理盐水缓慢静注,无糖尿病患者用25%GS液缓慢静注,到自主意识完全清晰。整个过程中全程监控脑电图、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理参数。治疗次数为412次,一般初始2周,每周3次,接下来2周每周2次,后改为每周1次,治疗联合用药,抗精神病药以氯丙嗪为标准,每日剂量300mg,治疗过程中尽量不用苯二氮类及抗癫痫药,不肌注氟哌啶醇,不联合其他治疗方法。 1.3 治疗结果 1.3.1 临床疗效 痊愈29例,占48.33%;显效25例,占41.67%;进步4例,占6.67%;无效2例,占3.33%。总有效率96.67%。 1.3.2 患者依从性 首次治疗极少数患者有恐惧感,以后均比较配合,有的患者主动要求治疗,有时与其他患者争先躺到治疗台上,依从性均很好。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46岁,因代诉自言自语、拒食、拒药15天,病程32年,于2004年2月第10次住我院,诊断精神分裂症,既往曾多次住我院治疗,5次因使用抗精神病药并发恶性综合征,缓解期用非那根、阿普唑仑维持,本次进院后予以思瑞康200mg每日治疗,第5天加至400mg/d,症状没有明显缓解,第8天出现发热38.8,双足跟及臀部对称性大疱,大汗淋漓,继而意识障碍,体温进一步上升,血压不稳,肌强直。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以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诊断恶性综合征,停用思瑞康,对症支持处理,于2004年3月4日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连续2次治疗后患者体温开始下降,治疗4次后体温正常,大疱开始吸收,治疗6次后患者开口讲话,自己进食,治疗8次后全部症状缓解,后改为每2周行一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同时给予思瑞康300mg/d维持,患者病情至今一直平稳,未再出现恶性综合征表现。 3 讨论 改良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均有良好疗效,特别对于抑郁症、躁狂症、以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为主要表现的精神分裂症能迅速控制症状,明显改善病情而对于以思维障碍为主,行为退缩,怪异的精神分裂症以及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病见效较慢,治疗次数较前者要多。既往只是在书本上知道电休克治疗恶性综合征,而次实践证明无抽搐电休克不但能治疗抗精神病药引起的恶性综合征而且还能够预防恶性综合征的发生。与传统的电抽搐治疗方法相比,其适用范围广。对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患者,以及较中度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传统治疗方法均为禁忌证,不可行治疗。而对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这类患者均为适应证。一般来说,只要没有心肌梗死、脑部占位性病变的重型精神病患者以及强迫症、焦虑症等均为适应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由于在治疗中增加了麻醉肌松技术,使患者治疗过程中安静合作,避免了传统治疗方法常发生骨折继发癫痫大发作、呼吸恢复延迟等各类并发症,因而患者依从性很好。对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次数不一定拘泥于书本上的612次,据我们观察,一般患者行45次治疗,多数可以显效。 总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既保留了传统治疗方法疗效确切、见效快的优点,又明显扩大了临床适应证,且不良反应、并发症少,患者依从性好,同时能监测并记录治疗过程的各项重要的生理参数,为临床总结科研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值得精神科临床推广使用。1. 由于作治疗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评估和治疗前准备、可能存在的并发症不能预料、作治疗时所需要的设备和抢救设备一般只有较大的医院才有、专业人员、治疗前后的专业护理等等的原因,强烈建议到正式的医院进行电休克治疗。 麻醉下进行ECT,可减少副作用(如骨折)的风险,并且增加其可接受性。病人在电休克治疗前,用快速起效的催眠剂和肌松剂麻醉。治疗通常是每周3次,门诊病人、住院病人皆可,总共为6-12次治疗。 DX-2A电休克治疗仪DX-2a电休克治疗仪是我国早期用于治疗狂躁型精神病人的仪器,其原理是使用电流刺激脑部,使病人清醒镇定。2000年DX系列电休克治疗仪由于没有安全性无法通过验证而停产,现在流传于世的是一些戒网中心使用的DX-2A治疗仪。其实这种治疗仪是不能用于18岁以下青少年的,可是出于家长医师对网瘾患者迫切希望好转,DX-2A治疗仪至今仍非法使用着。 另外,该设备也可称为DX-A(虽然读法一样)现代电休克(MECT)是传统电休克(ECT)的改良.随着科学进步,对传统ECT进行改良,克服了它在临床应用中的缺点,从本研究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即两组治疗前BPRS总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样本有可比性,各组治疗前后各因子分均有差异,显示两组疗效,显示两组疗效可靠,两组之间治疗前及治疗后BPRS因子分比较均无差异,显示两组疗效相当。临床疗效评定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P0.05),显示两组治疗效相近。从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韦氏记忆量表(WMS)各项分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样本有可比性,通过治疗前后韦氏记忆量表(WMS)再认、图片、联想、背数记忆2、3次测定分值比较:P0.05,第4次测定P0.01,显示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组对认知功能影响较对照组小,对照组第二次WMS分值较基础分值低,其中图片与联想下降明显(P0.05,P0.005),但治疗后一周及二周测韦氏记忆量表(WMS)各因子分与基础分值接近,但仍较实验组低,说明对照组两周后认知功能仍未恢复,实验组对认知功能有影响。从副作用比较,对照组在意识模糊、兴奋、肌肉疼痛、嗜睡、头痛、眩晕、恶心发生率高于实验组组(P 0.005 )。作者认为:1.MECT治疗与ECT治疗同样有效,2.MECT治疗副作用显者低于ECT治疗,3.MECT对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ECT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持续2周以上。因此MECT由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治疗时患者疼苦少,易于接受,值得推广使用。 有关专家指出电休克治疗有助于治疗抑郁症 据路透社健康新闻纽约讯英国研究人员于2003年宣布,尽管对于电休克治疗一直存在争论,但是研究显示这种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治疗精神疾病,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优于抗抑郁药物治疗。 今天所谓的电休克治疗(ect)是在麻醉状态下,用电使患者发生癫痫发作。癫痫发作的结果就是,大脑释放出的化学物质能够改善大脑细胞之间的联系,还能够产生一些其它的改变,因此能够使抑郁症得到缓解。尽管许多医生认为,ect不仅对抑郁症没有治疗作用,甚至还有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