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园林生态系统.ppt_第1页
第五章园林生态系统.ppt_第2页
第五章园林生态系统.ppt_第3页
第五章园林生态系统.ppt_第4页
第五章园林生态系统.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园林生态系统 主要内容 10 1城市生态系统概述10 2园林生态系统的组成10 3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类型10 4园林生态系统的功能10 5园林生态系统的建设与调控10 6园林生态规划 第一节城市生态系统的概述 中国城市的类型 直辖市 4个 副省级城市 15个 省会城市首府城市 27个 22个省会 5个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283个 县级市 368个 这段数据截至2008年底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济南 南京 杭州 成都 广州 武汉 西安 青岛 大连 宁波 厦门 深圳 副省级城市 地级市中地位最高的就是 苏州和无锡两市 和副省级相当 湖北省副省级城市 武汉 地级市 十堰 襄樊 荆门 孝感 黄冈 鄂州 黄石 咸宁 荆州 宜昌 随州 省直辖县级市 仙桃 天门 潜江 县级市 丹江口 老河口 枣阳 宜城 钟祥 汉川 应城 安陆 广水 麻城 武穴 大冶 赤壁 石首 洪湖 松滋 宜都 枝江 当阳 恩施 利川 一 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以人为主体的 人工化环境的 开放性的人工生态系统 1 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的生物量远大于植物和动物的生物量 城市生态系统是由人类规划建设并由人类管理 二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 2 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系统 缺乏分解者生产者的数量少 作用发生改变 主要是用来改善城市环境需要从外界输入大量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系统产生的废弃物也要靠人类加以分解 3 高度开放性 维持城市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营养物质和能量 需从系统外的其他生态系统输入 城市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各种废弃物需要人类通过各种环保措施来处理 4 复杂性与稀缺性 复杂性 能源 物质 人口 信息等高度集中 稀缺性 生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减少 5 脆弱性 营养关系 本末倒置 自我调控能力下降大量的废弃物使系统的功能受到影响 6 高 质量 性 空间高度集中性 物质 能量 人口表现形式高层次性 7 需要高度协调 三 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 1 生态学者 马世骏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自然 经济与社会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 1 生态学者 2 环境学者 3 社会学者 城市园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是一种立体空间综合艺术品 是在一定的地域 通过人工手段 将植物 山水 建筑有机结合构成的空间艺术实体 园林生态系统是园林生态环境和园林生物群落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构成的生态系统 园林生态系统 第二节城市生态的组成 园林自然环境 自然气候 自然物质 园林半自然环境 各种大型公园绿地 生产绿地 园林人工环境 温室 大棚 室内园林环境 园林生态环境 一 园林生态环境 二 园林生物群落 园林植物是指能绿化 美好 净化环境 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 适用于布置人们生活环境 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栽培植物 简而言之 凡是在园林绿化中栽培应用的植物 统称为园林植物 一 园林植物 乔木 广玉兰 雪松 榕树 合欢灌木 牡丹 珍珠梅 千头柏藤本 爬山虎 紫藤 葡萄竹类草本植物仙人掌及多浆植物 按植物学特性分类 落叶针叶树 乔木 银杏 水松 落羽杉 水杉 落叶乔木 紫叶李 古槐 垂柳 二乔玉兰 落叶灌木 黄刺玫 连翘 榆叶梅 锦鸡儿 藤本植物 紫藤 葡萄 竹类 毛竹 佛肚竹 紫竹 方竹 一 二年生草本植物 一串红 菊花 石竹 鸡冠花 按用途划分 行道树 花灌木 绿篱植物 地被类 花坛植物 绿荫树 造型类 按观赏部位分 观花类 兰花 菊花 君子兰 长春花观叶类 红枫 苏铁 橡皮树 变叶木 龟背竹 花叶芋 彩叶草观果类 佛手 石榴 金橘 五色椒 金银茄 火棘观芽类 银柳 结香 印度橡胶树观姿态类 雪松 金钱松 毛白杨 龙柏 龙爪槐 龙游梅观茎类 佛肚竹 白桦 紫薇 竹类 白皮松 红瑞木 露地园林植物 乔木 灌木 藤本 草本保护地园林植物 热带植物 盆栽花卉 按栽培方式分类 二 园林动物 常见园林动物 鸟类 小型兽类 昆虫 三 园林微生物 一 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 物种结构指构成系统的各种生物种类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组合关系 园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类型多样 但系统内的结构简单 草坪类型 结构简单小型绿地 几个到几十个大型绿地系统 结构多样 功能健全 第三节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类型 二 空间结构1 垂直结构 垂直结构 单层结构 草坪 行道树 灌草结构 道路中间的绿化带 乔草结构 简单的绿地配置 乔灌结构 小型休闲森林 乔灌草结构 公园 植物园 树木园 多层结构 复杂的森林 植物群落 2 水平结构 水平结构 自然式结构 规则式结构 混合式结构 三 时间结构季相变化长期变化 四 营养结构园林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 缺少生产者 绿色植物和分解者 微生物 园林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依靠人类的调节 二 园林植物群落类型 一 自然植物群落类型 自然植物群落类型 森林灌丛草本植物荒漠及其他稀疏植被沼泽及水生植物 二 园林植物群落类型及城市绿地划分1 园林植物群落类型 按性质分 半自然群落 半人工群落 按功能分 森林公园 植物园 防护林 绿化带 草坪 湿地 一 园林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一 能量流动1 园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太阳能 主要能量来源各种辅助能 地热能 原子能 引力能人工辅助能 第四节园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2 园林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途径 1 草牧食物链 二 腐生食物链 以死亡的有机体 植物和动物 及其排泄物为营养源 从腐生物开始 形式 动植物残体一级腐食者二级腐食者三级腐食者如 植物残体蚯蚓跳虫螨类细菌 3 能量的暂时贮存如动植物标本 石油 天然气 煤等 4 人工控制途径 按人为地过程进行 最终仍以热能的形式失掉 A 在能量使用上 大量的是非生物间的能量变换和流转 而非生物的新陈代谢 3 园林生态系统的能流特点 B 在传递方式上 各部门间能量流动方式多 而非通过食物链进行传递 C 在能量流动运行机制上 以人工为主 而非自为的 天然的 D 在能量生产和消费活动中 有一部分能量以三废形式排入环境 造成城市污染 E 具有明显的单向性 F 除部分能量热损耗外 大都由各类物质携带 应用园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受人为控制 但应尽量增加园林植物的种类及数量 以充分发挥园林动物与园林微生物的作用 以减少园林管理者的能量投入 同时 促进园林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机制 使人类更能接近自然 享受自然 二 物质循环 概念 指生态系统中构成生命有机体的物质元素以及构成非生命的物质元素的传递和转化的动态过程 包括生物个体层次上 生态系统内部的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 1 园林植物个体内养分的再分配 植物体 二氧化碳 水分 矿物质 根系 叶片 2 园林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流程图 环境 生产者 分解者 消费者 3 园林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 园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不断地从其他生态系统获得营养物质 同时也不断向系统外输送营养物质 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类型 a资源流 b货物流 c人口流 d资金等 植物间的信息传递 阳光与植物间的信息联系 开花 休眠 黄化 萌发植物间的化学信息传递 化感作用植物与微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植物与动物之间的信息传递 三 信息传递 二 园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定义 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并认为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品 医药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 还创造与维持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 形成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 二 园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园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统计 1 一 园林生态系统的建设 遵循生态学原理合理配置园林植物 并与人工景观相结合体现地方特色经济上可行 第五节园林生态系统的建设与调控 一 园林生态系统建设的原则 园林生态系统建设的原则 森林群落优先建设原则 地带性原则 充分利用生态演替理论 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 整体性能发挥原则 二 园林生态系统建设的一般步骤 1 园林环境的生态调查 地形与土壤调查 海拔 坡向 坡度等 小气候调查 人工设施状况调查 2 园林植物种类的选择与群落设计 园林植物的选择 适地适栽 考虑植物间的化感作用 考虑植物与动物 微生物关系 园林植物群落的设计 遵循生态学原理 考虑当地的环境特点及功能需求 3 种植与养护 二 园林生态系统的调控 一 园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表现形式 相对稳定状态 动态稳定状态 非平衡 的稳定状态 二 园林生态失调 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 自然因素 如地震 台风 干旱 水灾 病虫害等 人为因素 生态意识淡漠 人为干扰 三 园林生态系统的调控 调控措施 生物调控 选育新品种 增强适应性 环境调控 改善环境条件 促进园林植物的生长 合理配置 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 一 生态规划的含义生态规划 应用生态学原理 根据社会 经济 自然等方面的条件 从整体和综合的角度 对特定地域的整体发展战略或长期发展途径进行研究 提出资源合理开发 土地持续利用 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途径和措施 从整体上保证人口 资源 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 为人类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可持续的生存环境 一 生态规划概述 第六节园林生态规划 二 生态规划的原则 1 整体优化及功能高效原则在规划中应把城市景观 包括园林绿地及其他城市景观 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思考和管理 以达到整体最佳状态 2 协调共生原则各子系统要合作共存 互惠互利 3 生态平衡原则 人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生物 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 景观利用的人为结构与自然结构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间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 实现人与自然共生 4 区域分异原则搞好功能分区 不同区域 主要功能不同 尽可能将园林绿地设计成具有空间异质性的景观单元 5 趋适开拓原则以环境容量 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原则 不断开拓和占领空余生态位 6 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 即绝对保护自然保留地 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 当地物种多样性 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自然特征 7 综合性原则 运用多学科知识 综合多种因素 满足生态 观赏 休闲 娱乐 物种保护等各方面的需求 二 园林生态规划 一 园林生态规划的含义园林生态规划 以园林生态系统为对象 根据园林生态系统结构 功能和动态变化的特点 对园林生态系统建设 保护 调整和完善的措施及其空间布局和配置进行实施方案的规划和设计 二 园林生态规划的步骤1 确定园林生态规划原则2 合理布局园林绿地3 研究园林绿地建设的速度 拟定园林绿地各项定量指标 4 结合过去的园林规划 提出当前的园林绿地分期实施计划 5 编制园林生态规划的图纸及文件 6 提出重点园林绿地规划的示意图和规划方案 三 园林生态规划的布局形式 城市园林绿地布局的基本形式 点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锲状带状指状 武汉市园林绿地布局 1 市区山水园林城建设圈2 城郊结合部生态环境保护圈3 垄岗平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圈4 低山丘陵水土保持圈 武汉市绿色生态圈层结构 引自 武汉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武汉市园林绿地布局 市区山水园林建设圈 武汉市城区园林绿地系统建设 城郊结合部生态环境保护圈 市区外到距市中心20km内 以平原 滨江湖区地貌为主 工业三废污染严重 重点抓好300km长的江 河 堤绿化防污林带建设和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 垄岗平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圈 距市中心20km 25km圈城 建设农田林网 成片林 水土保持林和植草 重点建设40万亩农田防护林及水土保持林 配合灌溉工程解决农田水害和抗旱问题 低山丘陵水土保持圈 距市中心25km以外至县区边界 重点抓好坡改梯为主的农田基本建设 兴建小型多样的防洪设施 退耕还 封山育林 营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 缺点 A 成本高 为乔木的10倍 其中建植成本8 20元 m2 养护费用6 8元 m2 a 四 当前园林规划中的几个问题 1 草坪热 优点 简洁明快 视野开阔 B 生态功能低 吸收二氧化碳 放氧为树林的1 5 滞尘为树林的1 3 夏季草坪气温较树林高5 左右 C 稳定性差 尤其是外来种类 朝阳区方庄芳城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